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  (第五十七集)  1984/12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01-003-0057

  請看《阿彌陀經疏鈔演義會本》,第七十五頁,這是講到教起因緣第四段,第四個因緣:

  玄義【四化導二乘執空不修淨土者,良以乍得我空,即生耽滯。聞說淨佛國土,教化眾生,心不喜樂,故令回小向大,發意往生。】

  這是第四個因緣,是特別對小乘人來說的。『二乘』就是聲聞、緣覺,這些人他不修淨土。換句話說,他有相當重的執著,得少為足,在修行過程當中得到身心自在,他就很滿足了,他就止住了,不肯再往前精進。佛對這樣的人也非常慈悲,知道他的過失,以淨土法門來接引他,成就他究竟的佛果。

  演【二乘執空者,二乘人單修正觀者,但念空無相無作。】

  小乘的法門很多,也有完備的經律論三藏,天台家判為藏教,有小乘經、小乘律、小乘論,經律論三者具足,依照這個來修行。小乘人修學的原理原則就是要破我執、破人我空,所以他要念『空無相無作』。

  演【兼修助觀者,多由四空以入滅盡,故皆執空。】

  『四空』就是四空天。小乘人他修行的功夫是九次第定,要經歷四禪、四空定,然後再超越。四禪、四空一共是八定,這八種禪定都叫做世間禪定,沒有能夠超越三界,修成了,不過是生到四禪天,或者是四空天。四禪天、四空天壽命很長,但是四禪天還有佛法,四空天就沒有佛法,我們佛經裡常講的三途八難,八難裡面就有四空天,叫長壽天。什麼叫遭難?你雖然這一生在世間,沒有聞佛法的機會,這就是遭難。因為有聞佛法的機會,就有超越三界的機緣;你現在沒有這個緣分,這一生必定空過,佛法稱為遭難。四空天是八難之一,八難就是八種都沒有機會接觸到佛法。

  二乘人,有利根跟鈍根。利根的阿羅漢從四禪就直接頓超,快速的證得九次第定。鈍根的阿羅漢必須經過四空天,要相當長的時間才能證阿羅漢果,到九次第定。因此我們曉得,單單靠甚深禪定的功夫,只能斷煩惱障、破人我執,不能破法我執,不能破所知障,因此他不能見性。這是單單修禪定的,他由四空天入滅盡定,這個滅盡定就是九次第定,過去我們在《楞嚴經》裡面常常討論到的。

  由於他多生多劫修學的習氣,所以他執著空,就是執著法空,他曉得人是個假相,是四大五蘊因緣和合而現的幻相,所以他不執著身是我。換句話說,小乘人比我們凡夫高明得太多。我們凡夫很可憐,把這個身執著是我,所以有六道輪迴。他已經曉得身不是我,身是個空的,但是他不知道五蘊也是空的,他不曉得這個道理。我們讀《心經》,「觀自在菩薩,照見五蘊皆空」,那是法執也破了。法執破了,明心見性,這是小乘人沒有辦法達到的境界。這是第一個,說明他的執著。

  演【又復聲聞人,多於四諦中,居滅已休,更不前進,成纏空種。】

  這是小乘人第二個大毛病。前面是講修行過程當中習氣難斷;這一個,他誤會他所證得的偏真涅槃以為就是究竟。『四諦』是苦集滅道。「滅」諦是出世間之果,「道」是出世間之因;苦集兩條是世間因果,「苦」是世間果,三界統苦;「集」就是煩惱,那是三界之因。苦集滅道四諦,是說世出世間兩重因果。如果我們讀天台智者大師的四教,就曉得四諦有「四教四諦」,這裡面淺深程度相差很大。二乘人所修的是藏教四諦,換句話說,生滅四諦,他始終就守在這個範圍當中。他修道,這個道多半是指三十七道品。小乘人所修的法門非常多,總而言之,不出三十七道品。正如同大乘佛法有無量法門,總不超出六度,六度是它的總綱領;三十七道品是小乘的綱領。

  他把見思煩惱斷盡,這是證到四果羅漢,於是他就住在這個境界裡,認為沒事情了,四果羅漢無學了!所學的東西全部學畢業了;的確是畢業了,不過他這個畢業是小學畢業。見思煩惱斷掉,還有塵沙、無明,他自己不知道,他要是知道了,必定是迴小向大。他不曉得,自己以為得到究竟了。『居滅已休』,滅就是他證得擇滅無為,就是我們通常講的偏真涅槃,他不再前進了,住在這裡頭。因此,世尊常常在大乘經典呵斥他們「墮無為坑」。偏真涅槃就是無為坑,掉到這裡面去了,這很可惜!不過羅漢絕對不是永遠住在無為坑,這地方雖然講『更不前進』,它是有時間性的。經典上常講,阿羅漢證得無為,在這個境界住二萬大劫,然後才會覺悟,才會回頭,這是相當長的時間。辟支佛比阿羅漢聰明,要住一萬大劫才能回頭。經上常講「定性羅漢」就是指這種人,他在偏真涅槃境界住的時間太長,而不肯往前進。『成纏空種』,被空纏縛住;「有」他超越了,他不能超越空,被空纏住了。這是講四果聲聞。

  演【緣覺人多於覺明中,即立涅槃,而不前進,生不化種。】

  緣覺就是辟支佛,根性比聲聞利,他是修觀,從十二因緣入門。聲聞是修定,從定入門,斷見思煩惱。緣覺聰明,不但有定而且有覺觀,從十二因緣入門,曉得「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這是佛常常講的,因緣生法沒有自性,當體即空,他懂得這個道理。所以,他對一切法能夠捨,他不執著。他將自己證的這個境界以為是究竟圓滿的涅槃,不曉得他的境界跟阿羅漢差不多,高明不了多少,也是在無為坑裡面,所以他也不清淨。這一類的人「生不化種」,化就是變化,他中止在這個地方。

  演【故多執空、不修淨土者。】

  聲聞、緣覺,這兩種人修到小乘究竟果位,都執著空,這個『空』就是涅槃,也就是四諦裡面講的滅諦,他執著這個。因此他『不修淨土』,他認為自己已經證得涅槃,還有什麼好修的?不肯修淨土。

  演【自謂已得涅槃故,又復厭離有為故。】

  一個是自己已經證得涅槃,證得涅槃就成佛了,自以為圓滿了;另外一個,不願意再修了;這是他的毛病,病根就在這個地方。佛為什麼勸這兩種人修淨土?諸位要曉得,只有淨土法門才能幫助我們達到究竟涅槃。他們所證得的,是相似的涅槃,而不是究竟涅槃,只斷見思煩惱,沒有破根本無明。佛不用其他法門來教他們,而用念佛法門來教導他們,這真是大慈大悲。如果他一回心轉念,念佛,他立刻就往生;除非他念頭不轉,一轉就往生,而且往生的品位比我們高。他這個程度,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不是生凡聖同居土,是生方便有餘土,為什麼?他已經得事一心不亂。事一心不亂就是斷見思煩惱,他們個個都是斷見思煩惱,所以只要回心發願,他就是西方極樂世界方便有餘土的上善之人。的確沒有任何一個法門比這個法門直捷、穩當,佛為什麼叫他念佛,道理在此地。

  由此可知,如果我們念佛,縱然功夫差一點,生凡聖同居土,比起二乘人沒有迴小向大的,那我們比他高明太多,他不如我們。可是,二乘人有幾個肯迴小向大?不容易,真正入到那個境界,你要想勸他迴小向大,太難了,幾乎是不可能。佛怎樣勸他們?他們確實已經證得九次第定,還沒入涅槃,這個時候勸他們就是個機會,所以佛這個用意是對這個時候的阿羅漢。這個時候的阿羅漢是哪些人?就是經裡面常講的釋迦牟尼佛的常隨眾,一千二百五十五人,就是他們。本經一開頭列著上首十六位阿羅漢,就是對他們說的。這些人,他們有沒有往生?我想決定是往生。所以,佛是對他們來講的。佛陀在世的時候,這些證得阿羅漢的弟子都念佛求生淨土,何況後世!

  中國歷代翻經、弘法的祖師大德,在隋唐以前幾乎都是證三果的人,四果很少見,但是三果很多,所以這個經才能譯得這麼好!翻經的確不是容易事情,我們中國人的福報比外國人大得太多了,外國人今天拿到這個經本翻成他們的文字非常困難。修行證果的人,才有能力從事這個工作,一般人沒有能力譯經,為什麼?開經偈上說「願解如來真實義」,他不解經典裡面的真實義,完全文字翻過去,那個麻煩就大了。佛法意思在文字之外,不能依照文字翻,古人常講「依文解義,三世佛冤」,三世是過去現在未來,三世諸佛都喊冤枉。

  十多年前,李老師遇到一個外國人,拿著一本英文的佛學字典。老師就叫他查兩個名詞,把意思講出來。老師問:什麼叫二足尊?他說,「兩隻腿裡面最尊貴的」。什麼叫實相?他說,「真實的外表」,實就是真實,相就是外表。完全是望文生義,這怎麼能翻經?所以外國人翻的佛經就可想而知,的確是不容易。中國人有幸,那個時候翻經、註解、講經的大德都是修行證果的人,許多是佛菩薩再來的。所以我們中國人對自己一定要有信心,將來的世界是中國人的世界,大家不能自暴自棄,要好好的努力,要自強。

  佛用這個法門勸小乘人快速的證得究竟圓滿,這是說明了他的用意。

  下面再詳細分析:他為什麼不修淨土?『良以乍得我空』,「乍得」就是剛剛證得,歡喜!難得煩惱斷盡了,那個樂不是我們能想像得到的。煩惱斷盡,這快樂!如果涅槃境界不快樂,他早就捨棄了。小乘人證的那個境界非常快樂,他不願意捨棄,你勸他修什麼,他也不肯幹。到那個時候,佛勸他都不行。

  演【乍得我空者,空有四種:一人空,二法空,三空空,四空空亦空。】

  由此可知,它是四個層次。小乘阿羅漢才證得第一個層次。第二個層次是菩薩所證得,證得『法空』,叫權教菩薩。實教的菩薩,才能證得『空空』。『空空亦空』,那是地上菩薩的境界,那是真正的清淨。

  乍得我空,他證得這個境界,『即生耽滯』,他就止在那裡面,他就生耽滯、執著的心。

  演【即生耽滯者,謂沈空滯寂,墮無為坑,飲三昧酒也。】

  這兩句都是比喻。『三昧』是梵語,翻成中國的意思叫正受,也翻作定,剛才講的九次第定,正受就是正常的享受。我們的享受不正常,有苦樂憂喜捨這五種。苦樂憂喜是不正常的;捨受是心情很平靜,沒有苦樂憂喜,雖然很好,它時間短暫,不能永遠保持。永遠保持這個境界就叫定,暫時有這個境界叫捨受。實際上,定就是捨受。心沒有憂喜,身沒有苦樂,這才叫正常的享受。阿羅漢現在是完全證得,完全得到這個境界,所以他就止於這個境界,這個境界舒適,非常自在。這是佛對他們的批評,『墮無為坑,飲三昧酒』,那個酒一醉了,他就不動了,形容他們。

  演【淨佛國土教化眾生者。】

  他雖然聽到大乘法,他也沒有太大的興趣,為什麼?因為菩薩道難行。小乘人捨離一切境界,得到清淨自在、清淨寂滅,而菩薩必須在鬧市當中心地清淨自在,功夫比小乘人高得太多了。菩薩禁得起誘惑;小乘人禁不起誘惑,我躲你,我不跟你們往來,圖一個清淨寂滅。所以,小乘人沒有度眾生的願。不是說他不度眾生,你要是去找他,他要喜歡你了,他也會教你,他決不主動教別人。你去找他,如果他跟你沒有緣分,他不接納你,有緣分的話他會接受;不像菩薩,菩薩是大慈大悲有教無類,這是心量不相同。

  正因為小乘人不願意度化眾生,所以他對於淨佛國土(就是西方極樂世界)沒興趣。我們為什麼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一點要搞清楚,如果不搞清楚,將來去不了!是為了將來要度化眾生,完成四弘誓願裡面「眾生無邊誓願度」,你要沒有這樣的一個願,西方世界去不了。因為西方世界那裡面的人個個都是心量廣大,都是發願普度眾生的,你發願到那兒去享福,這個不行,大家沒法子容納你。小乘人他那個心就是自己要享福,不願意找麻煩,不願意度眾生,這就是志趣不相投,所以他不願意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演【淨名經云。】

  『淨名經』就是《維摩詰經》。

  演【菩薩取於淨國,皆為饒益諸眾生故。】

  是為這個緣故。底下是講三種菩提心:

  演【寶積。當知直心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不諂眾生來生其國。】

  這些地方雖然是佛菩薩的境界,我們現在要明瞭、要學,因為大環境跟小環境是很相似的,阿彌陀佛在西方建立極樂世界,這是一個大道場,我們今天這小圖書館是個小道場。阿彌陀佛雖然有弘願要接引十方念佛發願求生的人,他並不諂媚巴結,「你們一定要到我這裡來」,不是這樣的。你們願意來,歡迎,你不願意來,決不勉強,這個是對的,佛心才清淨!如果看到你們願意來了,歡喜,不願意來就煩惱了,那佛還是凡夫。諸位明白這個道理,我們此地建的無論道場大小也是如此。中國古時候寺院叢林,來學的都歡迎,不願意來的一絲毫不勉強,決不到外面去拉信徒,決不到外面去撒廣告,這是學佛的態度。

  乃至於講經,講經的聽眾也是他自己來的,也不是到外面去拉來的。不同其他的宗教要到外面去拉人來聽,佛教沒有。佛教只告訴你,我們現在此地有講經,來不來是你自己的事情。我不告訴你,對不起你!這個機會總要告訴你,你願意來,歡迎,你不願意來,也不會怪你。從前寺院叢林講經,將幢掛在旗杆上,外面人一看:今天這個寺院講經了。喜歡聽經的,他就來了,決不到外頭去拉人。這是直心!雖然是弘法利生饒益一切眾生,不能把自己的直心失掉,這是菩薩淨土;心地清淨又利益眾生,利益眾生決不失掉自己的清淨心。

  演【深心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具足功德眾生來生其國。】

  『深心』,簡單的講,就是好德好善,這是深心,歡喜一切善法。菩薩純善,佛是止於至善,凡是喜歡善行,這些眾生自自然然他就來了,西方淨土也是這個道理。六道輪迴就是這麼一個原理,其實你來生往哪一道去,決不是閻羅王把你判決送去的,也不是佛菩薩主宰叫你去的,而是你自動去的。怎麼去的?那個地方你一看到很有興趣,正是孔老夫子在《易繫辭》所說的「人以類聚,物以群分」,志同道合。喜歡做惡的,統統到惡道去了,他一看那個境界志同道合,他就去了,喜歡行善的,他就到善道去了。

  六道的業因固然很複雜,但是最主要的,天是十善業道,人是五戒。過去生中修五戒、五常,儒家講的仁義禮智信跟五戒的精神是一樣的,這叫人格,六道裡面取得人道的資格。生天的資格就是十善、四禪八定、四無量心。天有二十八層,下面六層,欲界天是以十善為主;四禪天、四空天是以禪定跟四無量心(慈悲喜捨)為主。餓鬼道的業因是慳貪;畜生道是愚痴,不能明辨是非、善惡、利害;地獄道是瞋恚。這是佛在經論上給我們說的六道的業因,我們不可以不知道。聲聞的業因就是修四諦法,緣覺修十二因緣,菩薩修六度,佛是平等心,真慈平等這是成佛之因。我們從這裡看到,西方極樂世界也是志同道合。『具足功德』,功德就是信願行。

  演【乃至六度萬行等。】

  那就是菩薩往生其國。菩薩,從別教裡面說,三賢位的菩薩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生凡聖同居土或者生方便有餘土,地上菩薩往生一定生實報莊嚴土。所以往生西方淨土一定要發願教化眾生,要發這個大願,這就是講的具足功德,具足善因。這樁事情正是小乘人所缺乏的,小乘人只度自己不度眾生,所以他對這個條件很難接受。

  演【心不喜樂者,向由著有。】

  一向他執著有。

  演【故受輪迴。】

  證得阿羅漢以前,他在生死輪迴,生死輪迴的原因就是著有,有善、有惡,有貪、有瞋、有痴。這些東西確實統統沒有,而是你自己迷心裡面的幻覺,拿現在的話來講,純粹是一種抽象而不落實際的妄想。譬如貪,你仔細回光返照一下,貪在哪裡?身體哪一部分、哪個細胞裡面有貪?找不到!《金剛經》上講「三心不可得」,貪心不可得,痴心不可得,瞋恚心不可得,善心不可得,惡心也不可得,你去找找看,那個心在哪裡?如果曉得在哪裡,好辦!現在外科手術很發達,哪個細胞裡有貪心,把它拿掉,你貪就沒有了。找不到,沒有!

  可是我們一般人有幾個人回光返照,去找找自己這些煩惱究竟在什麼地方?覓貪了不可得!譬如我們在境界裡起了貪心,古德常說「不怕念起,只怕覺遲」,你貪心起來不要緊,貪心一起來,馬上回過頭來找,貪心在哪裡?你去找,這一找貪心就沒有了,這就叫做觀照。不會觀照的,用一句佛號來代替。因為觀照的心要很微細,粗心大意的人不行,做這功夫很難成就。實實在在了不可得!所以六道輪迴這叫冤枉,沒有這些東西,自己以為有,以為有是不是真有呢?不是真有,假有。這是我們必須要覺悟的。

  小乘人到這個時候,他算是覺悟了,他證得正覺。正覺是曉得人我空,曉得見思煩惱都是空的,他才能把它斷得了;如果不知道這是空的,就斷不了。他知道見思煩惱是抽象的,是了不可得的,只是一種錯誤的觀念而已,其實哪有這些事情?現在他入了這個境界:

  演【輪迴乍息。】

  超越六道輪迴,得自在了。二乘人得半個解脫,沒有究竟解脫,他是超越六道輪迴,不再到三界受生。如果他再到三界來,那是乘願再來,不是業力來的,是願力來的。凡是願力來的,那都已經迴小向大,他要不迴小向大,他不肯來的,為什麼?他來就是來教化眾生,否則的話,他來就沒有意義了。所以不迴小向大,他就不會再回來。

  演【味著偏空涅槃之樂。】

  所以禪裡面有味,那是享受。『味』是代表享受,至高無上的享受那就是『偏空涅槃之樂』。這個空不能叫真空,只能叫偏空,也是真空,真空不圓滿,只能證得一部分,不是圓滿,所以叫偏空。

  演【聞說菩薩廣行萬行,淨土化生,自然不生一念好樂之心也。】

  一聽說淨土,要法門無量誓願學、眾生無邊誓願度,這個事情太麻煩,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無事,這是阿羅漢的念頭,所以他當然不願意接受,提不起興趣。小乘人大致上狀況就是如此,可是佛還是以種種善巧方便來誘導他,使他回頭,『故令回小向大,發意往生』。這是佛說這個經的第四個意思。我們再看下面,蓮池大師對這段文他老人家自己的註解:

  疏【乍得我空者。】

  他這個註很詳細,確實使我們能深入經教。諸位對於《疏鈔》真正熟了,一切經論都可以觸類旁通,因為所有大小乘經論原理原則都是相同的,真是「一經通,一切經通」。但是一部經貫通實實在在不容易,我們要是沒有蓮池大師《疏鈔》、古德法師的《演義》,《彌陀經》的經義我們很不容易看得出來。

  疏【小乘但悟蘊中無我,不知蘊亦是空。】

  『蘊』是五蘊,色受想行識,這五類是從大類上分,如果細分,任何一法的生起都是無量因緣,這是《華嚴經》上說的,非常的複雜。佛將無量的因緣再歸納成五大類,叫五蘊。五蘊一展開就是百法,而百法就是一切法的歸納,天親菩薩在《百法明門論》裡面跟我們講得很清楚。所以,五蘊就是一切法的歸納,歸納成五大類,世出世間一切法都出不了這五大類。有情眾生,就是五大類因緣和合而生起的現象。色是物質,受想行識我們現在把它歸納為精神。凡是動物,除了物質的肉體之外,還有一部分是精神,才是個活的東西。假如是植物與礦物,就沒有精神這一部分,只有色。色裡面,講地水火風這四大。四大,幾千年前科學並沒有發現這些物質的結構,佛就已經給我們說出來了。佛在經典裡面常講,一切相叫一合相,一合相才是真正平等相,就是所有這些現象是同一個物質組合的。

  四大是物質的四種要素。「地」,它是一個物體,哪怕它再小,它是一個物體,地代表體、物體,「火大」代表它有溫度,現代人講帶陽電,「水大」代表溼度,水大是帶陰電,「風大」說明它是動的,不是靜止的。我們今天看到所謂原子、電子、基本粒子,將來科學再分析,還能發現更小的。其實佛在幾千年前就看到基本的物質,經上跟我們說得清清楚楚,物質最小的,叫極微之微;阿羅漢的天眼看不到,佛五眼圓明看得清清楚楚。所有物質都是這個基本物質排列組合的,只是排列的方程式不一樣。所以佛法看一切現象是完全平等的,古人比喻「以金作器,器器皆金」,質料都是黃金,雖然做各種不一樣的東西,幾千種、幾萬種形態不一樣,原料完全相同,價值是一樣的。

  五蘊分作兩類,一類是精神,一類是物質。所以五蘊再歸納就是色心二法,色就是講物質,心在五蘊裡面開成四個,受想行識都是心,識是心的本體,受想行是心的作用。阿羅漢他明白了,原來五蘊是有,五蘊裡頭沒有我,我是假的。譬如房子,房子是假的,建築材料是真的,房子是什麼東西做的?原來是鋼筋、水泥、磚頭、瓦塊,這些東西是真的。我們把建築材料排列,建成一棟房子;材料堆在那裡一堆,就不叫房子。其實,房子有沒有生滅?不生不滅。排起來是那麼多材料,拆開也是那麼多材料,房子沒有生滅,只有排列的聚散而已。

  我們這個人身,也是四大五蘊聚集而現的相,我們人有沒有生滅?沒有生滅!真的沒有。你要以為人有生滅、有老死,那是你的幻覺,看錯了,沒有生滅。像我們這個書一樣,裝訂成冊了,這是一本書,拆開來之後,那麼多紙張散開,問你有沒有書?沒有書了。書有沒有生?沒有。裝釘起來,這裡面沒有多一張紙,拆開來也沒有少一張紙,它就是因緣聚與散而已!聚集的時候不增,散掉的時候不減,不增不減,不生不滅,一切法的真實相如此。生就歡喜,滅就痛苦,這是你看錯了,誤會了,是你自己不了解事實的真相,你自己才找這個麻煩。如果真正明白事實真相,哪有生死!如果一個人生死這個念頭打掉了,得失也沒有了,這個人多快樂!阿羅漢證得這個境界,所以他非常快樂。他曉得五蘊裡頭無我,但是他不曉得五蘊也空。譬如,我們明白房子是假的,是這些建築材料聚散而現的生滅,其實找不到生滅相,再研究那些材料,也是因緣聚合的,沒有一法不是因緣聚合,既是因緣所生的,那就完全沒有自性。佛經裡面雖然講到基本的物質,基本物質從哪裡來的?還是因緣顯現的,所以才講到當體即空。

  基本的物質從什麼地方來的?從見分變現出來的,也是無中生有。那要講到阿賴耶的三細相,本性一念不覺而有無明,從無明生業相,業相就是動相,從這個動裡面生見,就是見相;見相,我們現在講是精神的一部分,所以物質是精神變現出來的。換句話說,心物同源,心物可以互相轉變。但是這個境界,現在科學家還沒有達到,科學家今天曉得能與質可以轉變,但是那是質之能,不是心能。佛法講心之能與物質可以互相轉變,假如能夠達到這個目標,那我們這一切受用就隨心所欲。

  西方極樂世界、諸佛國土,為什麼那樣莊嚴?想穿衣服,衣服就在身上,想吃東西,吃的東西就擺在面前,吃完也不要洗碗,就沒有了,就空了。在我們看來,簡直是神話小說!其實在理論上講得通。哪一天我們真正到心能與物質可以互相轉變的時候,沒有一樣不是隨心所欲!所以西方極樂世界,是科學發展到最高峰的地方。我們這個世界的科學家,最好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留學,學那些最高明、最圓滿、最究竟的科學,這是真的不是假的。確實西方這些大科學家,真是人類當中一等一的聰明人,可惜沒有接觸過佛法,沒有聽到佛經,如果聽到佛經,接觸佛法,他會更聰明,發明的東西一定會更多。佛經裡面有許許多多不可思議的啟示,科學愈進步,對佛法愈有幫助,佛所講的東西都被證實了。

  所以,他不知道五蘊是空。五蘊是空,精神一部分不必說了,就是色,色也是空,色也不是個真實的。我們講到最基本的物質,也不是實實在在有的,也是因緣生法,它的緣是業相、見相,所以才變現出相分,變現出境界相。不但要有甚深的禪定,還要有真正的智慧,才能把事實真相看清楚,像《心經》裡面「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這不是淺般若,深般若,甚深的智慧,行就是觀照,照見了,「照見五蘊皆空」,色心二法了不可得,這是照見了五蘊皆空。他法執也沒有了,也不執著法了,這樣才能證得究竟圓滿菩提。二乘人沒到這個功夫。

  演【但悟蘊中無我不知蘊亦是空者,空有二:一我空,謂無我、人、眾生、壽者,此是二乘所證。二法空,謂無色受想行識,此是菩薩所證。今文蘊中無我,是我空也;蘊亦是空,是法空也。小乘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故悟蘊中無我。若照見五蘊皆空,則是大菩薩境界,故彼不知。】

  《金剛經》裡面,前半部講破四相,「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不是菩薩。菩薩的標準,最低限度要破四相。破四相的菩薩,跟小乘阿羅漢的功夫平等;小乘阿羅漢破四相,無我!無我,這個菩薩在大乘菩薩裡面位置不高,三賢位的菩薩,在圓教是七信位的菩薩。圓教初信位的菩薩,是五十一位菩薩裡面第一個階級,好像念書一樣,一年級是小乘初果須陀洹,他身見破了,不再執著這個身是我,他還有我執,必須到四果才破我執,為什麼?思惑斷了,就是貪瞋痴慢疑斷了,才真正做到無我。所以《金剛經》的境界,是從圓教七信位講起。後半部的境界就高了,破四見,「若菩薩有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即非菩薩」。境界比前面高,前面破相還沒破見,後面破見,徹底破掉了,那就是禪家講的明心見性,圓教初住以上的菩薩,這叫法身大士。照見五蘊皆空,這是《金剛經》後半部的境界。

  此地所引的,這是小乘,小乘人修三十七道品,分七個科目。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這三科十二目,不管修學哪一個法門,我們念佛也不例外,不能缺少。所謂正助雙修,念佛是我們正修,如果在生活當中能加上這三科十二個項目,就能幫助我們得一心,幫助我們成就功夫成片。

  四念處,第一個是『觀身不淨』。眾生最大的障礙是太愛惜自己的身體,這是不了解事實的真相。不愛惜自己身體是過失、是錯誤,太愛惜身體也是錯誤。佛門常講「借假修真」,我要好好的保養這個假身體,拿這個來修真,這是誤會了,借假,假是什麼?佛法是假的,借這個假佛法修真性,而不是這個假身體。所以這個地方真是一點都不能搞錯,一錯就差太遠了。所以要曉得,身不淨。身不淨,你對這個身一定會起另外一種看法,人生觀就不一樣了。我知道這個身體不清淨,工具而已,我現在要好好的利用這個工具,我要成就一番事業,他就會善用這個身。不了解真相,他把這個身當自己;了解真相,身是我的工具,是我成佛、了生死、斷煩惱的工具,我要好好的利用它。我不會糟蹋它,也不會愛惜它,當作性命一樣的看待,用不著,好好的善於運用它就好。

  身確確實實是一部機器。我們今天講軟體、硬體,我們全身機器就是如此,軟體、硬體統統都有,組合的。這個機器要是善於運用,活一、二百年是正常的;凡是短命,換句話說,都是不善運用,就是不知道保養,把自己糟蹋掉了。我們中國的醫學,實在是了不起!我的老師對中國醫學很有研究,他說:中國的醫學不是治病的,是教人怎樣不生病而能活到二、三百歲。平日適當的預防,到真正有病,用針灸,現在講是指壓這一類,實在不得已才用藥物,藥物是很低級的治療方法,高級的不用。凡是有毛病,總是哪裡有故障!譬如血液循環不好,哪裡故障了,把故障疏通,他就恢復健康,就正常了。真正高明的大夫,看你說話的音聲,看你走路的行動,就能判斷你十年、二十年之後什麼地方會有病。觀身不淨,他就會善於利用這個身體,不會糟蹋它,好像我們自己有一部車,對這個車的性能完全了解,我好好的利用它做為交通工具,它壽命就可以長了。

  第二,『觀受是苦』。對於自己是更大的警覺,對三界六道輪迴不再貪戀,曉得三界統苦,這裡頭只有苦沒有樂。第三,『觀心無常』。這個心是生滅心,生滅心是無常的,一會兒想東一會兒想西,不會老想一個東西;如果老想一樣東西,他就得定,那就叫三昧。佛教我們只想阿彌陀佛,如果我們一天到晚只想阿彌陀佛,那你功夫成片,就一心不亂,就行了。要多久?如果你一天能夠成功,的確一天了生死往生極樂世界就辦到。可是話說得很簡單,你去試試看,不要說多,五分鐘好了,你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一面阿彌陀佛一面還胡思亂想,所以沒有辦法!我們平常要練的是練這個。

  為什麼會有這些妄想?還是放不下、看不破。不知道這一切事實真相,是看不破,看不破你才放不下。如果你真看破了,沒有一樣放不下,看破了就會放下。放下能幫助你看破,看破又能幫助你放下。因此,我們看破一點,趕快要放下一點。說看破了,還不肯放下,你那個看破只看破一點點,你的功夫不會進步。所以,這兩者是相輔相成,放下的愈多,看破的境界就愈高。所以一面看破,一面就要放下,絕對不要貪戀。不要以為:我什麼都放下,那我什麼都沒有了,我明天日子還怎麼過?那你還是放不下,你還是沒看破!真正看破了,福報自然!這裡放下了,你命裡頭有的,到時候自然就來了。命裡頭雖然有,來了,我只要吃飽穿暖,多餘的還是放下。所以,儲蓄在法界裡面最靠得住,不會變質也不會貶值。放在哪個地方都靠不住,放在銀行會貶值,放在人家公司行號會倒閉,都是麻煩,還不如去布施。布施掉,因為你沒有受用,你的福報還在,不但還在,還會增長,這是最聰明的人。

  第四,『觀法無我』,法是一切萬法,一切萬法統統無自性,沒有自體。所以佛法說萬法皆空,就是這個道理。照見五蘊皆空,這是大菩薩境界;小乘人五蘊不空,人我空了,所以這是兩種不同的境界。

  演【亦是空者,以五陰法,自性不生,則無有滅,本來涅槃故。】

  涅槃就是寂滅。

  疏【執境為有,唯欲避境趨寂,故聞淨土化生,心不喜樂。】

  他沒有真正徹底明瞭事實真相,所以才有這種誤會。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