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第三六0集)  2013/7/14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0-0360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六百三十二頁,倒數第四行:

  『常照光』,這是第六名號。「常照光,見《宋譯》。常寂光中,寂而常照,故名常照光。《魏譯》為不斷光。淨影曰:常照不絕,名不斷光。」佛光常照,這就是自性本具的般若光明,光就是智慧,智慧就是光,一切眾生統都具足,沒有一個沒有的。所以佛常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這個話是真的,不是假的。佛的般若光明起大作用,遍照虛空法界,虛空法界裡面所有的眾生,上至諸佛如來,下一直到無間地獄,佛光普照。根熟的眾生,他還沒有起感這個念頭,佛就應了。為什麼應?他根熟了,這個人自己並不知道,佛知道。根性沒有熟的,幫助他提升,幫助他增長;沒有善根的人,幫助他種善根。所以一切眾生沒有一個不得利益。眾生,眾緣和合而生起的現象叫眾生。動物是眾生,植物也是眾生,礦物還是眾生,凡所有相都是眾緣成就的,換句話說,都是眾生。眾生這個名詞範圍非常之廣。

  自性光明遍照,我們的自性光明在不在?在。迷了自性,自性般若光明變質,變成什麼?變成起心動念那個波動,這個波動叫無明。迷了就不明,無明是什麼都不知道,什麼都不明瞭。但是這個波動不停,前念滅了後念就生,一個接一個。速度,彌勒菩薩告訴我們,一彈指三百二十兆個生滅,一秒鐘我們算彈五次,就乘五,就是一秒鐘一千六百兆次。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那是什麼東西?般若智慧變成無明。無明跟般若是一樁事情,覺了就叫般若智慧,迷了就叫無明,我們叫它做起心動念。迷了就把一真法界變成十法界,再迷得深就變成六道,六道裡頭再迷得深就變成三途,迷得最深的就是無間地獄。十法界怎麼來的一定要搞清楚。十法界是假的,不是真的,就像作夢一樣。夢雖然是假的,你作惡夢,在作夢的時候不知道那是假的,你在那裡一樣受苦受難,醒過來才知道是假的。我們今天在六道也是一樣的,什麼時候醒過來,知道六道是假的,根本沒這個東西。什麼時候醒過來?於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執著,就醒過來了。醒過來叫阿羅漢,所以阿羅漢六道這一場夢醒過來了,但是還有四聖法界。四聖法界也是一場夢,從哪裡來的?從無明來的,就是從起心動念來的。

  所以我們學佛、修行,真正修行人練功在哪裡練?在六根門頭上用功夫。眼見色,在見色上用功夫,用什麼功夫?學不起心不動念。真正達到不起心不動念,恭喜你,你成佛了。凡夫成佛一念之間,念頭換了就成佛,佛不起心不動念。還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也不錯,這叫菩薩。菩薩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這個菩薩是三賢菩薩,別教,別教的三賢就是十住、十行、十迴向。必須他要把起心動念放下,他就醒了,十法界不見了,一真法界出現。一真法界就是實報莊嚴土,實是真實,不是假的,報是報應,是法身菩薩的報應,不起心不動念是法身菩薩,別教初地,圓教初住。如果眼見色有起心動念,還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執著是阿羅漢;如果有執著,那你是六道凡夫。有執著要論善惡,執著的是善法,三善道受報;執著的是惡法,三惡道受報。

  善惡的標準是以性德為依據,與性德相應的是善,與性德相違背的是惡。佛法裡面十善業道,不殺、不盜、不淫、不妄語、不兩舌、不綺語、不惡口、不貪、不瞋、不痴,這個與自性相應。自性裡面確確實實沒有這個東西,所以與這個相應是惡法。反過來,惡法反過來,不殺、不盜、不淫,這是善法,殺盜淫妄是惡法。你在六道裡頭屬於哪一道,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們見色動什麼念頭,聽聲音動什麼念頭,穿衣吃飯就是修行道場。吃飯,對於五味酸甜苦辣鹹,動不動念頭?動念頭。有沒有分別?有分別。有沒有執著?有執著。那自己曉得,我現在墮在凡夫地。我要從凡夫地提升到聲聞地,我要把執著放下。不執著就隨緣,什麼都好。真好嗎?告訴你真好,意想不到的好。

  阿羅漢在我們近代出現了一個,抗戰期間他還在世,好像抗戰勝利前一年他過世了,他圓寂了,一般人稱他為金山活佛。他的道場在江蘇鎮江金山寺,他是這個廟裡面的出家人,可是常年不在廟裡頭,大概一年會回到廟裡面去兩次,一次住一個星期,平常找不到他,雲遊四方,居無定所。分別我們不知道,他真不執著,給他什麼,他吃什麼。台灣有一位法師,曾經跟他在一起住過四個月,對他很了解、很清楚。老法師給我們講一樁事情,有一次信徒們供養,他們這些法師們都去應供,信徒盛一碗飯,菜放在飯上,端來給法師,法師很歡喜,就是金山活佛很歡喜,他的名號叫妙善,不是普陀山那個妙善,名字完全相同,他吃掉了。那邊那個人又送一碗來,這一下連著一個一個的送,他吃了十幾碗。這個法師看到著急,你們不能害他,你們端來他就吃。他回頭問這個法師,他說你吃那麼多怎麼樣?不增不減,沒事。兩個星期不吃飯也沒事,你說他多自在。什麼樣的味道到他的口裡面去都變成妙味,不執著才有這個好處。執著不行,這是酸的,那是甜的,不行,我們嘗不出妙味。於是我們就知道,釋迦牟尼佛跟這些比丘每天出去托缽,托缽回來,把這些飯菜混合在一起,吃的時候,你要吃多少拿多少,個個人都是妙味,因為他們個個都是大阿羅漢,都有這個本事。境隨心轉,就這麼個道理,這個道理佛常常講,我們都沒體會到。

  穿衣,身體溫度非常好,不寒不熱。金山活佛身上就一套衣服,裡面一套小褂褲,外頭一件長褂,其他的什麼都沒有。冬天是這個樣子,夏天也是這個樣子,一年到頭都是這樣。衣服從來沒洗過,所以看到很髒,你聞聞有香味,而且這個香味還能治病,這不可思議。這說明什麼?說明自性的性德不可思議。阿羅漢見性才沾一點邊,沾到了。我們學佛邊還沒沾到。剛剛沾一點邊,成績也相當可觀,那是什麼?初果。阿羅漢是四果,小乘最高的位次,出六道輪迴,三果以下沒出六道。三果阿那含,翻成中國意思叫不來。不來是什麼意思?不到人間來了。他住在哪裡?住在四禪五不還天,他住在那裡修行,在那邊證阿羅漢果,他就出六道,所以他不到人間來了。初果、二果要來,初果,人間壽命到了,他到天上;天上壽命到了,他又到人間,他不會到其他道,天上人間七次往來,證阿羅漢果。所以初果、二果還有天上人間,三果只有天上,不到人間,四果超越了。

  要證初果,用什麼功夫?提升果位的功夫完全在放下,不是我們每天磕多少大頭、念多少佛號、念多少經、做多少好事,與這個毫不相關。初果的條件是放下身見、邊見、見取見、戒取見、邪見,就證得。雖然這是最低的,小小果,他是聖人,他不是凡人。什麼時候出六道?天上人間七次往返,他有期限的。不像我們,我們在六道裡遙遙無期,我們是無期徒刑,他是有期,這個道理我們要懂。大乘是菩薩,十信位,十信裡面初信位菩薩也是要把煩惱斷掉。五種見惑,身見、邊見這個東西斷掉,修大乘的人,初信位的菩薩;修小乘的人,初果。這個東西真難,不是假難,說得容易,真放不下,幾個人能把身體放下,對這個身不執著?金山活佛放下了。放下這個,有天眼通、有天耳通。

  金山活佛到底是個什麼人?我們看他的行誼,至少是三果阿那含。為什麼?他有神足通。初果有兩種,天眼、天耳;二果又加兩種,有他心通、有宿命通;三果有神足通,就是他可以變化,他想到哪裡就到了,身就到了,無需要交通工具;四果,再加一個漏盡通,就是見思煩惱斷乾淨,沒有了,六種神通具足。金山活佛,我們細心觀察,至少他有五種。五種具足就是三果阿那含,合大乘來說,他大概是六信位的菩薩,七信是阿羅漢。這個時候完全是境隨心轉,所以他身心健康,可以半個月、一個月不吃一點東西,也可以一次吃三、四十碗,他有這個本事,不增不減。台灣樂觀法師告訴我的,樂觀法師也往生了,也不在了。我跟他很有緣分,早年我在台灣講《彌陀經疏鈔》,沒有經本,正好他發心印《疏鈔》印了一千部,還剩下一點點,一百多部,全部給我了。在台灣還有一個法師,煮雲法師,跟我是老朋友,他寫了一本金山活佛神異事蹟,他是到處打聽、到處問,採訪記錄下來,跟金山活佛沒見過面。樂觀見過面,跟他在一起住過四個月,告訴我真的,一點都不假,我們心裡想什麼事情他都知道,都曉得。所以那個不是普通人,看起來他像《濟公傳》裡講的濟公差不多,邋遢,很隨便,可是他真有功夫,不是假的。

  所以我們的智慧、我們的神通德能變質了,不是沒有,迷了之後變質。你看,智慧變成愚痴,德能變成造業,相好變出六道輪迴,迷的時候變的。覺悟,又可以把它變回來,所以要悟。悟,章嘉大師教給我的,我很感謝他老人家,第一天見面就告訴我,學佛的祕訣看破放下,他給我講六個字,「看得破、放得下」。看得破是什麼?是智慧、是明瞭,放得下是真功夫。所以大乘教裡佛常講,放下起心動念,你成佛了;放下分別執著,你是菩薩;放下執著,你是阿羅漢、是辟支佛。全在放下,放下是真修行。持戒修定開智慧,如果沒有放下是人天福報,這個一定要知道。放下得大自在,沒得吃可以不吃,你說多自在,隨便什麼地方,他能一坐就入定,真能度眾生。金山活佛的信徒很多,而且有很多富貴人,有了事情不能解決,找他,找他問題都解決了。我們就曉得,嫉妒障礙很多,所以廟裡頭不讓他住,把他趕走。可是每一年有兩次廟會,他一定去,一定回去,他回去會帶很多這些財主來供養,所以廟裡頭也很歡喜他,帶了好多供養過來,法會完了之後他就走了;所以家裡這個法會他每年回去。

  「常照光」,我們的光是常照,我們的光變成煩惱,變成愚痴、變成煩惱。煩惱即菩提,煩惱跟智慧是一不是二,就是迷悟不同,我們要悟不要迷。怎樣才能開悟?放下就能開悟。讀經,宗門的祖師常說「你會麼?」會讀嗎?會讀怎麼讀法?是藉讀經放下萬緣,不讀經胡思亂想,讀經的時候把妄念全部都斷掉,他是修定,這叫會讀。不是記得,也不是望文生義,沒有意思,有意思就不能得定,沒有意思就能得定。一個字一個字讀,一個字也沒漏,一個字沒念錯,這是修定,一定要懂得。功夫用在哪裡?就用在日常生活當中,穿衣吃飯、待人接物,用在這些上,這個功夫就是放下。跟一切人相處沒有執著,這就是阿羅漢。跟一切人相處都非常友好,為什麼?對一切眾生尊重。一切眾生本來是佛,別人不知道,他知道,所以他對一切眾生沒有不恭敬的,沒有輕視的,沒有等差的,他平等。我們真正看修行人從這裡看,這個地方能看到他真功夫,能看到他真面目,可不能看錯了。我們會看,我們自己也就會修。

  金山活佛還有個毛病,看到地下人家丟掉、丟棄的破銅爛鐵,他去撿,撿來幹什麼?吃掉。你說這個東西多可怕,他沒事。人家供養他的鈔票,那個時候還有銅板,他拿到手上,就丟到口裡就吃掉了。你說鈔票多少人摸,有細菌,他若無其事全吃掉了,他身上一文都沒有。這都是一般人沒有辦法做到的,他那個牙齒真叫鋼牙。一生不洗澡,一生不換衣服,睡覺也不脫衣服,和衣而睡。你看他那裡睡著了,你起心動念什麼他全曉得。

  《宋譯》本裡面,這三句話說得很好,「常寂光中,寂而常照」,阿羅漢所得到的常寂光裡面的少分,證得法身之後,常寂光裡面可以說是滿分。寂而常照,寂是體,照是作用。在自性裡面寂跟照可以互為體用,照也能是體,寂就是用;寂是體,照就是用,是一不是二。就像燈跟燈光一樣,燈跟燈光是分不開的,燈放光,光也照燈,所以叫常照光。《魏譯》稱「不斷光」,也譯得好,不斷就是常,常就是不斷,沒有生滅。有生滅就有間斷,間斷的時間再短,它還是有間斷,不生不滅就沒有間斷。《淨影疏》裡頭說,「常照不絕,名不斷光」。憬興法師說,「佛之常光,恆為照益,故不斷」。佛光對眾生有大利益,眾生迷惑,迷惑他造業,造極重的業,實在都是因佛光注照,重業減輕。特別是對念佛人,因為念佛人一心嚮往極樂世界、嚮往彌陀淨土,受光之益最多,我們要知道珍惜。真正珍惜就是決定斷惡、決定修善,這個跟佛光就起感應,斷惡修善。然後再進一步,斷惡不著斷惡的相,修善不著修善的相,你就大幅度提升了。

  《往生論》曇鸞法師的註解,裡面有兩句偈讚歎:「光明一切時普照,故佛又號不斷光」。「一切時普照」,就是不違背的意思,一切時、一切處,「正是常照」。佛光常照,佛光普照,這就不迷,我們要有清淨心就能體會到。或者說,對於一切人事物,外面的境緣有高度的警覺心,這個警覺心就是佛的普照,讓你警覺到,不至於迷惑造業。於是乎我們就明瞭,我們見佛像,佛光照我們;我們看到經書,也是佛光在照我們;我們在讀誦、在研究,也是佛光在照我們。真正得佛光注照,我們從早到晚行住坐臥都在佛光之中,正是常照之義。也就是說你從早到晚待人接物都不迷,覺而不迷,這就是光明遍照,你得受用。迷的時候你就失去了,不是佛光不照你,你不接受。你接受就得利益,得利益就增長智慧、增長德行。

  第七,『清淨光』。「淨影曰:離垢稱淨」。什麼是清淨?垢是染污,什麼東西染污?無明染污,煩惱染污。離無明的染污,難,它太細,我們沒覺察到。粗重的煩惱容易,遠離一切煩惱,掌控一切習氣,習氣是微細的煩惱。在日常生活當中,能保持自己的清淨心、智慧心、慈悲心,好事、善事讚歎,一切不善的境界不會發怒,不會發脾氣,不會怨恨別人。這些實在講與基礎教育有關係,我們中國人講「童蒙養正」,這關係很大。等於讓小朋友在三歲這一千天當中,所有一切不善的不能讓他看見、不能讓他聽到、不能讓他接觸到,他能受到這麼好的教育,一生得利益。我們看到這個世界上大科學家愛因斯坦,我看到他的小傳記,他說他的媽媽非常好,因為他小時候並不很聰明,顯出就是愚笨,只有他媽媽講他聰明。他聽媽媽的話,媽媽是真的,講話真的,別人的話靠不住。媽媽從來沒有罵過他,從來沒有打過他,所以他一生待人接物沒有對任何人發過脾氣。這就是什麼?三歲以前養成的,中國人所說的「三歲看八十」,在中國這種教育很普遍,在外國很稀有,不是普遍的,難得愛因斯坦這個媽媽太好了。傳來的信息,他過去生中出過家,做過和尚,沒有求往生淨土,只想多替眾生做一點好事,所以他又到人間來投胎。媽媽當然有緣,可能媽媽過去也是學傳統文化的、也是學佛的,有深厚的善根。

  所以能夠離開一切染污,這叫清淨。修行,千經萬論你要是參透,你就曉得,完全是修那個心,都在心地上用功夫,這個心要善良,心要好。為什麼?大小乘經論,佛常說「心現識變」。《華嚴經》上講的,宇宙之間一切法「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又告訴我們「一切法從心想生」。極樂世界為什麼那麼好?極樂世界的人,人心都是想善的,沒有想惡,而且想到善的極處,究竟圓滿的大善,他想這個。究竟圓滿的善是什麼?阿彌陀佛的佛號。所以心中有阿彌陀佛,口裡有阿彌陀佛,你就注定你將來必定生極樂世界。為什麼?遍法界虛空界沒有第二個地方這麼善,你造的是究竟圓滿的善業,你必定到那裡去,不會到別的地方去的,這個不可思議!

  要把我們關心的事情放下,我們關心人、關心事、關心物,都要淡一點,不要太濃;對於阿彌陀佛,希望你重一點、深一點,這個重要。年歲大了,中國人講六十之後,老人,花甲老人,六十歲是一甲子,叫花甲老人。這個年齡就應該萬緣放下,一心專念阿彌陀佛。功夫成就了,慈悲心很重,看到眾生造業受報很可憐,憐憫他,在這個世間多住幾年。住幾年幹什麼?幫助他們,不是為自己。幫助苦難眾生可以的,隨著你的願,你願意住多久就住多久,你想什麼時候去,什麼時候就去得了,一絲毫障礙都沒有。障礙從哪裡來的?障礙從放不下來的,放不下的東西愈多,障礙就愈大。到臨命終時能不能往生全在這一念,最後這一念是阿彌陀佛,決定得生;最後一念錯了,繼續搞六道輪迴,等下一次的因緣。下一次非常難講,確確實實人身難得,佛法難聞。修行沒有真功夫保不住,人身保不住。保住人身要靠五戒十善,上品十善生天道,欲界天,中品十善生人道,下品十善是羅剎、阿修羅,也算是善道。但是再一個下一次,阿修羅跟羅剎沒有不墮地獄的,所以把他算為下等善,不是上等。人道得一個中等,中庸之道。

  憬興法師說,「從佛無貪善根而現」。「無貪善根」,我們參考資料在第七頁裡頭,這從《三藏法數》裡頭節錄下來的。「謂於五欲之境」,五欲,這個地方是講色聲香味觸這五種,對這五種「不貪、不執著、不愛、不樂」,這四樁事情很難,「此無貪法是善種性」,能生一切善法,「能為無量善法根本,故名無貪善根。」三善根,還有無瞋善根、無痴善根,合起來叫三善根。幾個人真修?五欲裡面,第一個色欲,這個色是物質,範圍非常廣大,特別是男女之色,這是屬於眼根,眼見色,包括所有一切物質現象;第二個是音聲,耳所對的;第三個是香,鼻根所對的;味,舌根所對的;觸,是身體所對的。真能放下!為什麼?真正知道這些東西是假的不是真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放下,並不重視這些事上的放下,重在心裡,心裡面真的沒有執著、沒有分別,這叫真放下。心裡沒有放下,把這些事放下,事上不接觸,閉關,住茅蓬,與外面完全斷絕,這不就放下了嗎?心裡還掛念著,沒有放下。大乘教裡頭論心不論事,跟小乘不一樣。小乘容易,小乘是論事不論心,所以小乘戒好持。大乘戒難持,大乘戒要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個難。事上呢?事上接引眾生,大乘菩薩衣冠,身上還佩瓔珞,這小乘是不許可的,他接引度眾生,眾生歡喜。這就是「先以欲勾牽,後令入佛智」,他心裡一塵不染。小乘做不到。小乘在事上沒有犯,就是不犯戒;大乘事上沒有犯,起心動念,他犯戒了,他破戒了。這就是大乘比小乘難,大乘比小乘高,高在這些地方。大乘度眾生廣,他沒有障礙,貪瞋痴確確實實轉過來了。

  憬興法師說得好,「從佛無貪善根而現,亦除眾生貪濁之心」。佛給眾生做榜樣,做好樣子,眾生向佛菩薩學習,也能夠萬緣放下。彌勒菩薩,布袋和尚教人,這個和尚也非常特殊,跟濟公長老差不多,也是一天到晚遊化在人間,背一個大布袋,別人供養統統放到布袋裡頭。人家問他佛法,他也不說話,把布袋往地上一放,兩手放下,做出這個樣子給人看,人家一看,放下。放下以後怎麼辦?他把布袋背起來走了,不理會,就走了。這是大乘,放下之後要提起,提起什麼?度一切眾生。學毛主席的一句話,毛主席曾經說過「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諸佛菩薩全心全意為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服務,這就是彌勒菩薩提起的意思。他向一切眾生化緣,他有神通,有他心通、有宿命通,知道這個人過去、未來,都曉得。化緣是什麼意思?跟他結法緣,讓他有機會與佛有緣,佛不度無緣眾生。所以這些人,真的他們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濟公活佛,你看《濟公傳》上,傳記是小說,《高僧傳》有他的傳記,傳記很多,好像有四卷還是六卷,很長,不是短短一篇,真有其人、真有其事。度化眾生,憬興師這兩句我們要記住。「從佛無貪善根而現」,就是從自性,我們本性裡頭沒有貪瞋痴慢、沒有煩惱,本性裡頭有般若智慧。「亦除眾生貪濁之心」,必須自己沒有貪瞋痴,才能幫助別人斷貪瞋痴。自己貪瞋痴沒斷,你怎麼能教別人斷貪瞋痴?哪有這種道理!所以諸佛如來度化眾生,先度自己,自己沒度,而能度人,無有是處,這經上說的,沒這個道理。教學亦復如是,自己沒有學好,沒有學成功,教別人,別人怎麼會成就?同樣一個道理。

  「曇師讚曰」,曇鸞法師有一首偈,「道光明朗色超絕,故佛又號清淨光」。「道光」,參考資料有,「道之光明。道體清淨」,離一切過失、染污。道體就是真心,真心沒過失,真心沒染污。惠能大師見性,第一句話就說「何期自性,本自清淨」,這是體。他的五句話,前面兩句是講體,自性的體,清淨、不生不滅。後面兩句是講相,「本自具足」,這是體的相;「本無動搖」,它是寂滅的,它是不動的,這就是為什麼要修定,修定才能開悟,定是體,覺悟是起用。末後一句是講用,「能生萬法」,這個作用太大了,整個宇宙從哪來的?是心現的,是心生的,一切法從心想生。五句話把自性的(就是真心)體相用都說出來了。

  第三句裡面「本自具足」,具足什麼?具足一切法,一樣都不漏,一樣都不缺少。因為它現的相是整個宇宙,整個宇宙是心生的、識變的。如果沒有識,識就是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這識,沒有識,變現出來的是一真法界,就是諸佛實報莊嚴土。實報土裡面的居民是法身大士,全都是明心見性,都這種人。沒有明心見性,那個地方你去不了;只要你見性,你就見到,你會在那裡生活,在那個地方修行。跟實報土相對的就是十法界,十法界是假的,實報土是真的,所以叫實,實是真實,真實的報土。報是果報,有因一定有果,因就是見性,明心見性,果就是這個果報現前,叫實報土。十法界,十法界還是實報土,扭曲了,為什麼?迷了,迷了就把一真法界變成十法界。誰變的?自己的妄念變的。這就是佛說「一切法從心想生」,這個心想是妄念,這個心是妄心不是真心,阿賴耶識。

  佛法不麻煩,簡簡單單把這個事情講得這麼清楚、這麼明白,難在哪裡?難在你不相信,不是佛沒說清楚。佛怎麼知道?佛證得的,一點都不假。他見到,他聽到,他接觸到,他怎麼會不知道!十法界依正莊嚴,剛才講了,他看到、聽到、接觸到,不是預言,不是在猜想,不是。前面講的智慧光照、常照光照、清淨光照,你看看,他怎麼會不清楚?比科學家講得透徹、講得明白。最重要的我們要知道,它是我們的本能,我們自性裡本有的。本有的現在沒有,迷失了,並沒有丟掉,迷失把外面境界變質了,因為外面境界是假的,隨著念頭變。由此可知,我們念頭好,沒有一樣不好,身心健康。為什麼會有病?念頭不好。為什麼會有煩惱?念頭不好。為什麼做事情那麼多障礙?念頭不好。全是念頭出了問題。心如果要清淨,念頭好,什麼障礙都沒有。所以我們要有一個好的念頭。

  有不少人替我抱怨,我為什麼不能回國?我沒有惡念,為什麼不能回國?為什麼有那些障礙?我告訴他,我沒有障礙,我這邊沒有障礙。他們有不好的念頭,不是我,我很快樂。這個地球上還有好念頭的人很多,我一天沒空閒著,我們現在利用科學技術、利用網路衛星來傳播,無遠弗屆。我們在一起分享,每天快快樂樂,哪裡都聽得到。大陸很多人收聽,好事,怎麼不好?對我來講我非常快樂、非常高興,為什麼?我要真的回去了,每天看我的人有多少?我接待他們會累死,這是我有福報。國外處處都是道場,自行化他,自己年年提升、月月提升,天天提升我不敢講,月月提升,怎麼不快樂!我們學阿彌陀佛,學阿彌陀佛的心量,學阿彌陀佛的慈悲,學阿彌陀佛的智慧。智慧怎麼求?萬緣放下,這就是智慧。智慧本有的,沒有障礙,萬緣放下。學阿彌陀佛的慈悲,心量拓開,要包容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剎土裡面的六道眾生,不是只顧眼前。我們的心同佛,我們的願同佛,我們跟佛走一條路,一個方向、一個目標,我自己希望往生極樂世界,我希望所有六道苦難眾生都能夠往生極樂世界,這是彌陀的本願。

  我這一生感激老師,念念不忘,要不是老師指導,我怎麼會知道有這麼一條路?社會上行業很多,我不知道這個行業。也看到過出家人,對於佛是什麼一無所知,誤以為它是迷信、它是宗教,所以到二十六歲邊都不碰它。在老師這一個單元的教學,我們總算把這個疑惑化解,知道佛教是教育,知道經典是大學問,名符其實的法寶,能夠學習這份東西是人生的幸福。老師介紹我的時候,他說這是「人生最高的享受」,老師的原話。我走進來之後,發現老師的話完全正確,我也就完全接受,認真學起來了。出家之後見老師,老師一看,你真幹了。我說: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怎麼能不幹?他贊成,你的路走對了。愈學愈歡喜,愈學心地愈清淨,智慧增長,愈自在,年歲大了,愈想愈覺得有福報。也有年歲跟我差不多的,發大財、居很高的地位,他沒有我這麼快樂、沒有我這麼自在,真正快樂自在,那他不如我,他還有妄想、還有雜念。我們這一生,尤其晚年,陪伴我的《無量壽經》、無量壽佛、無量清淨平等覺,到哪裡去找!實在講它就在眼前,多少人知道,但是不接觸,真實利益他沒得到。

  這個地方講,「離一切過垢,照破無明之闇」。換句話說,就是智慧開了,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明朗,這最快樂的事情。無明就是什麼都不知道,所有一切煩惱都從無明生的,無明是一切煩惱習氣不善的根源,智慧光照破就好了。曇鸞法師讚頌,「道光明朗色超絕,故佛又號清淨光。一蒙光照罪垢除,皆得解脫故頂禮」。偈子裡面說道是自性,自性本自清淨,這體清淨的,本自具足,具足的是般若智慧,這就稱之為光。明朗色超絕,光色,故佛又號清淨光。佛的圓光、佛的身光,十二種讚歎,這十二不能分開的,是一個光,光有十二德。實際上光是萬德莊嚴,說不盡,把它歸納起來說十二種,讓我們在這裡細心去體會,多少有一個概念。光的作用不可思議,一蒙光照罪垢除。我們得到光照,展開經卷讀這部經,就是彌陀清淨光照,我們得不得利益?得利益。有人得利益自己知道,為什麼?就像大師所說的,罪垢輕了,大幅度的減輕,罪垢滅了,這有人感到。有些人雖蒙照,沒有感覺到,罪業還在、染污還在,所以他沒有感覺。這個沒有感覺的原因,他接受的,佛光是平等的,他接受得少,有人接受得多。什麼人接受的多?用真誠心,用清淨心,用恭敬心,用圓滿的信心,他接受的就多。如果沒有真正用心,他接受得少。完全沒有信心,甚至於聽了、看了還毀謗,他有沒有得利益?有,他得的很少,只是在阿賴耶識裡頭結一個種子。這個種子不定什麼時候,來生後世遇到緣,這個種子會長成,會慢慢茁壯,開花結果。不是這一生,這一生是種種子,所以他自己不曉得。沒有不得利益的。給一切眾生種種子的,那就不知道多少人,不計其數。所以真正有體會、有感應,這都是過去生中有種子,現在遇到緣,這個種子起作用,是這麼一回事情。確實是普照,沒有一個漏掉的,從這個地方體會阿彌陀佛的大慈大悲,無有窮際。下面是念老的話,「故知此光明朗離垢,復能為眾生消除貪濁與罪垢,故號為清淨光」。這是念老解釋曇鸞法師的這首偈。

  「又《往生論》云:此三種成就願心莊嚴,應知」。三種成就,《往生論》上說的,第一個是依報成就,論上說了十七種;第二個說主成就,阿彌陀佛,說了八種;第三種是學生的成就,就是十方世界往生到極樂世界這些菩薩,他們的成就說了四種。總共二十九種清淨莊嚴,分成這三類。成就願心莊嚴,這個願心是阿彌陀佛的本願,四十八願。「略說入一法句」,把它歸納起來,歸納成一法。這一法句叫清淨句,所以這個法門叫淨土,清淨。「謂真實智慧無為法身故」,這一句在《往生論》裡面重複講了很多次,我們別的句子記不得,這一句一定會記清楚,重複遍數太多了,清淨句就是真實智慧無為法身。

  「是知清淨一名」,解釋清淨,「體是真實法身」,法身是體。「廣攝國土、佛、菩薩三種莊嚴」,《往生論》上給我們介紹西方極樂世界,分這三樁事情。首先給我們介紹環境,生活環境、學習的環境,說得非常詳細,環境太理想,決定一生成就。接著再介紹老師阿彌陀佛,報身八種莊嚴。然後再介紹十方往生的大眾,包括我們自己,我們自己求生淨土,這不能不知道。生到那邊都叫菩薩,菩薩是學生,佛是老師。「故《漢譯》彌陀名號為無量清淨佛,又彌陀密號為清淨金剛。當知清淨二字,其義甚深。」這個地方說了,阿彌陀佛在密宗,密宗怎麼稱他?不稱阿彌陀佛,稱他作清淨金剛。

  我們參考資料裡頭,節錄《佛學大辭典》,這裡面說「密號」是術語,「又云金剛名」,密宗裡稱佛稱金剛,「灌頂號。密部所唱之金剛名也。如大日如來曰遍照金剛」,遍照金剛就是大日如來。在我們中國大乘裡面,稱大日如來毘盧遮那,毘盧遮那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遍一切處,這是法身佛。法身沒有形相,法身就是光,光明遍照。實際上法身就是淨土宗講的常寂光淨土,常寂光既是土也是身,身跟土都融入光裡面去了,講身就是講法身,講土叫法性土,法性身、法性土。這個裡面沒有物質現象,沒有精神現象,也沒有自然現象,一片光明,什麼都沒有,能現萬法。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最後一句話說「何期自性,能生萬法」,整個宇宙它變現的,這能生萬法。宇宙之間一樣不缺,那就是本自具足。於是我們對佛法就有個概念,佛法是什麼?佛法是自己。只有佛告訴你,遍法界虛空界全體是自己。覺悟了,肯定了,不懷疑了,直下承當,你就叫成佛。你還不敢承認,還懷疑,但是對它很有興趣,喜歡去學習,這叫菩薩。懷疑不怕,就怕你不肯學,不肯學就沒法子。懷疑不要緊,肯學,漸漸就入門,最後也能達到目的地。

  我跟方老師學佛的時候,我二十六歲,他大概大我也二十多一點,他那個時候大概差不多是五十歲,接近五十歲。他的大兒子小我三歲,我跟他學的那一年,他大兒子到美國去了,在美國讀書,以後在美國定居,現在住在洛杉磯,六十多年了。他們夫妻兩個帶了個女兒到此地來看過我。在那個時候,方老師對佛法完全是哲學,真的是教我這堂課說佛經哲學,涉入得不深。告訴我,佛教,大乘有八個宗派,其中是哲學兩個宗派,其他的宗教成分多、哲學成分少,可以不必學它。哪兩個宗派是哲學?第一個法相唯識宗,第二個是法性,包括禪宗,法性,這兩個是高等哲學。所以我不重視戒律,我們是來學哲學的,不是學宗教的。

  到了晚年,七十歲之後,態度完全變了,原來認為那是門外的,這統統是高等哲學。而且他皈依了,皈依廣欽法師,台灣叫吃水果和尚,正式拜師父皈依了,很難得。所以不怕懷疑,就怕你不幹。方老師的好處,他真幹,所以他也不斷進步、不斷提升,到最後完全肯定。他走的時候七十九歲,好像是一九七七年,那一年我第一次離開台灣到香港講經,在香港住了四個月,講《楞嚴經》。我到香港來前兩天去看他,七十九歲那一年,他告訴我,他說最近半年感到累,以前工作、讀書沒有感到累。我勸他保重身體。你看我在香港四個月,他過世了,過世在我講經結束前三天,方師母打電話告訴我,正好三天經講圓滿,回到台灣參加他的告別式,跟他家人見面。三個小孩都在美國,老大,洛杉磯,其他兩個在紐約,都變成美國人了。

  這一門東西真正是寶,不但利益我們現前,還利益我們生生世世,真正肯認真修,肯往生到極樂世界,方老師這一點沒有涉及到。那個時候我對極樂世界也沒有信心,雖然學習經教,也講經講了十幾年。我講經到三十年才接受淨土,很長的時間,所以我體會到難信之法,真難。真正認識之後,所以佛法的修學,基本的條件就是真誠、恭敬、相信,決定沒有懷疑,才能得利益;對它有絲毫懷疑,研究它,還是有障礙。必須是完全沒有懷疑,你看經典文字字字句句就有無量義,看得出來;有懷疑不行,看不出來。字字句句無量義。

  密宗稱阿彌陀佛,清淨金剛;稱毘盧遮那,叫大日如來,也叫遍照金剛。毘盧遮那,梵語,翻成中國意思是遍照的意思。遍一切處,只有光明遍照一切處。阿彌陀如來稱為清淨金剛,密宗叫金剛就是佛陀,我們叫佛陀,他們稱金剛。時間到了,我們今天就學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