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第六十二集)  2012/12/10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0-0062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第二百八十八頁,第二行中間看起:

  從「《聖無動尊大威怒王秘密陀羅尼經》曰」,從這裡看起,「此金剛手是法身大士,是故名普賢。又金剛智之《五秘薩訣》曰:金剛薩埵者,即是普賢大菩薩異名。亦名一切如來長子,亦名大阿闍黎」。普賢菩薩是淨宗娑婆世界的初祖,在娑婆世界,世尊為大家介紹西方極樂世界,他第一個響應,在華嚴會上以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所以娑婆世界淨宗初祖是他,普賢菩薩。他是密宗的初祖,密宗金剛薩埵,就是金剛手菩薩,就是普賢,在密宗是初祖,在淨宗是娑婆初祖。淨宗還有個法界初祖,比他還早,那就是大勢至菩薩。大勢至法界初祖,普賢娑婆初祖,慧遠大師中國初祖,法然上人是日本初祖。所以初祖要問哪個地區的,什麼時代的。今天這個地方講到普賢菩薩。

  這幾天,很多人都認為會有災難。我們趁這個機會,祈請全球淨宗同學,從今天起萬緣放下,一心專念阿彌陀佛,把這個功德迴向,希望這個劫難能夠化解;不能化解也能夠減輕,減到最低的程度。二六時中心裡頭有阿彌陀佛,口裡頭有阿彌陀佛,默念也可以,出聲更好,不出聲就默念,不要間斷。斷了,會中斷的,這是什麼?我們沒有定力,沒有養成習慣,會失念。失念之後,一下想起來,趕快就接著念,這就好。沒有任何憂慮,沒有任何懷疑,一直念下去,功德不可思議,真是自利利他第一法門。

  普賢菩薩是一切如來的長子,一切如來就是一切諸佛。諸佛的心是什麼,學佛的人不能不知道,我們要用佛心做自己的心。佛是什麼心?佛是念念教化一切眾生離苦得樂。六道眾生太苦了,佛就是為這樁事情來的。他到這個世間來幹什麼的?幫助我們大家離苦得樂,大恩大德,我們要歡喜接受。苦從哪裡來的?苦從迷來的。迷從哪裡來的?迷從懷疑來的,信心沒有了。對自己沒有信心,對父母沒有信心,對老師沒有信心,對祖宗就更沒有信心,所以這就愚痴。懷疑是愚痴的核心,只要懷疑,這人就愚痴,沒有智慧。所以災難是從迷惑來的。快樂從哪裡來的?從覺悟來的,不迷、覺悟就快樂。你看覺悟的人有信心、有定力,縱然有災難,自己曉得。佛在經上講得太多了,「一切法從心想生」,這是真理。我們心往好的地方想,一切境界都美好;如果是負面的思想,那就是災難。為什麼要想不好的?為什麼不去想好的?什麼是好?與性德相應就是美好的。中國老祖宗教導我們,五倫五常是道德。五倫是道,今天五倫亂了,叫亂倫,許多人根本不知道這回事情。隨順五倫就是德,古人定了一個標準,實際上這是自然的,不是哪個人定的、哪個人創造發明的,五常就是德,仁義禮智信。仁者愛人;義者循理,就是講道理;禮者不淫,一切事情都不過分,這就是禮;智者不迷;信者不妄語。仁義禮智信是做人基本的道德,人要是把這個東西失掉,五個都沒有了,社會就亂了。

  今天的社會怎麼亂的?這五個都沒有了,不仁、不義、無禮、無智、無信,天下大亂,感應地球上許多的災變。不是自然災害,自然是最美好的,自然怎麼會有災害?破壞自然,災害就來了。今天仗著科學技術,破壞大自然,帶來了許許多多麻煩。現在人還不覺悟,還繼續在破壞,那我們就曉得,我們這種念佛祈禱,只是把災難延緩,不能消滅。消滅,必須人心都向善,災難就沒有了。這是緩一個時期,推遲一點,希望在推遲這一段時間當中,我們認真努力修行、努力修善,那這個災難就還會往下推遲,而且還會減輕。到我們哪一天完全認識祖宗的智慧德行,我們對祖宗產生信心,產生恭敬之心、孝順之心,這災難就沒有了,就完全化解。所以我們明白這個道理,知道如何去應對。

  普賢是我們娑婆淨宗初祖,我們接受他的教誨,十大願王導歸極樂,這十大願王是法身菩薩所修的,我們實在做不到。禮敬,普賢的禮敬不可思議,對象是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的現象,這一切現象在普賢心目當中就是諸佛如來。物質現象、精神現象、自然現象,包括全宇宙一毛一塵,一根汗毛、一粒微塵,普賢菩薩心目當中都是如來,都是妙覺果佛。我們哪裡能做到?我們能把一切人看作諸佛就不錯了,對待一切人就像對待佛一樣,我們跟普賢還是差很大的距離。我們對一切萬物當中,只有人這一部分而已,沒有包括完全。普賢是包括完全的,包括樹木花草、山河大地,這個心量大!真正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這是普賢菩薩。我們做不到,努力去學,先把範圍縮小,對一切人類,然後再擴大對一切畜生、一切動物,再擴大到植物,再擴大到礦物,再擴大到虛空法界,才達到普賢的境界。這個法門殊勝,這個法門超過一切法門,原因很容易覺察到,它真的是三根普被,利鈍全收,無論什麼人都能學習。只有三個條件,第一個是相信,信就是真實智慧;對於淨土宗不懷疑,對於極樂世界不懷疑,對於阿彌陀佛不懷疑,對自己不懷疑;我念佛將來決定往生,往生到極樂世界決定成佛,一生當中完成,不要等第二生,這個法門叫當生成就的佛法。修其他的法門得生生世世,一世一世接著修,這個機會不容易,多少人一轉世,前世的事情忘乾淨了,甚至於一生沒有機會接著修,就退轉了。只有這個法門真正幫助你不退轉,這個法門叫難信之法,理太深,事太複雜,而且是這麼容易修學、容易成就,斷煩惱、消業障就在這一句名號當中不知不覺的消失掉,真正不可思議。

  所以一切如來、一切諸佛示現在世間,都是為了幫助眾生離苦得樂。佛知道苦樂的來源,所以佛根據的理念就是幫助眾生破迷開悟,迷破了,苦就離開;人覺悟了,樂就得到。所以真正的樂,與社會地位不相干,與財富也不相干。釋迦牟尼佛是第一個快樂的人,他在世沒有地位,他的形象現在人看起來是乞丐,每天捧著缽到外面托缽、討飯,所以出家人叫乞士,他是乞丐。但是他跟乞丐不一樣的地方,他有道德,他有學問,他有智慧,這樣的人他乞食,所以出家人稱為乞士。釋迦牟尼佛示現一輩子,全部財產是三衣一缽。他不是爭取不到地位,他不要。他是王子出身,他要不出家,他是個國王,是大國的國王,他不要。十九歲捨棄王位,捨棄宮廷榮華富貴的生活出去托缽,為什麼?快樂,真樂。佛菩薩之樂、聖賢之樂,不是世間人所能理解的。

  在中國讀書人,口裡頭都羨慕,心裡頭未必,羨慕什麼?孔顏之樂。孔子在世的時候沒有地位,他在魯國只做了三個月的司寇。魯國還沒有現在一個縣大,國君就是縣長,司寇是什麼官?警察局長,管治安的,只做三個月就下台了。不富裕,家裡生活很清苦,靠什麼生活?靠教書。學生家裡面富裕的,逢年過節送一點禮給老師,這就是老師生活的來源。學生當中有貧窮的,家庭生活困難的,老師收的東西多了,就分給這些窮學生。所以我們了解夫子一天到晚快樂,那快樂從哪來的?不是地位、不是財富,是智慧、是德行、是學問,天天增長,這個快樂。學生當中物質生活最苦的是顏回,顏回簞食瓢飲,居陋巷,那種生活是一般人不能過的,太清苦、太苦了,顏回不改其樂。你見到顏回從來沒有愁眉苦臉,沒有這種現象,你見到他都非常喜歡、非常快樂。他們樂從哪來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那個悅是喜悅。從哪裡來?從學,學了之後真幹,把學到東西落實在生活,你就快樂!落實在工作,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這個樂不是世間人能想像得到的,這是真樂。

  名聞利養,那是外面來的樂,那不是真的樂。好像現在吸毒、打嗎啡,他幹什麼?樂,吸毒很快樂,這就上癮了;不吸,痛苦就來了,非得要吸,那個毒愈陷就愈深,到最後就送命了。可是儒跟佛之樂跟這個完全不一樣,身心健康,快樂無比,不真幹的人享不到,他享受不到。學了,學了不幹,學而不習,這個悅乎就沒有了,還是生煩惱。學了要真幹,像佛菩薩一樣,起心動念從來沒有為自己想過,都是想到怎樣幫助別人離苦得樂、幫助別人破迷開悟。用什麼手段?用教學。教學裡頭第一個手段,是自己先做到,就是做好樣子給人看。把仁義禮智信做到、做出來,把孝悌忠信做出來,禮義廉恥做出來,仁愛和平做出來,這是聖人,聖賢事業無過於是。在佛法裡頭,把淨業三福做出來,把六和敬做出來,把三學六度做出來,把十大願王做出來,這是佛菩薩,他怎麼會不快樂!先做出來,然後再教別人。教是怎麼教?不是主動去教,別人看到你這個樣子,對你的德行、對你的為人處世生起恭敬心,看你這麼樣的快樂,健康快樂,他會向你請教,你就給他說,這叫師道。師道是「只聞來學,未聞往教」,不主動去教你。為什麼?你未必肯接受。你要來求學,老師就會教你;你不來求學,他不教你。他做樣子給你看,你什麼時候看懂了,你就會來求學;沒看懂,教沒有用處,你未必肯相信。所以一定要先做示範。人要做所有一切人的好樣子,一切人就是缺乏這個東西,五倫、五常、四維、八德,現在的人缺乏,可以說一個字都沒有。

  佛門弟子也是缺乏,是印光大師講的,表面上看到,淨宗念佛的人很多,他說剋實而論,要講真話,一百個人當中大概只有一個,九十九個都是假的。印光大師講的話是真的,為什麼?你問他淨土宗,他不知道,他說不出來。你修淨土,什麼叫淨土?淨土是怎麼回事情?從哪兒來的?你學它有什麼好處?幾個人能講清楚?所以念佛不能往生。李老師以前常常告訴我們,今天一萬個念佛人,真正往生三、五個,不是萬修萬人去。萬修萬人去,是唐朝時候善導大師所說的,那個時代。隋唐是中國佛教的黃金時代,帝王護持,所以學佛無論在家出家,他對教理真下了功夫,每一個寺院庵堂都是學校,出家人都講經教學。古時候建築,佛教的道場,寺院庵堂是學校,學校有旗杆,不是掛國旗的,是掛幢幡的。幢幡是什麼作用?是信號。今天寺廟裡頭有講經教學,幢是圓筒的,升上去了;外面人看到這個旗杆上掛了這個,知道這一天有講經,喜歡聽經的人自然就來了。不要通知,用這個發信號,你看到了,喜歡,自己來,沒有人邀請你,這是信號。今天沒有講經,大家在一塊共修念佛,就掛幡。幡是今天有共修的活動,幢是今天有教學的活動,是這麼個意思,通知大眾的。佛法之盛,儒釋道三家都講經教學。儒家的道場是書院,私塾、書院,這講學的地方。現在道場還在,不講經了,沒有教學的活動了,道場把經教疏忽了兩百年。我們今天想找個道場去講經,行不行?不行,人家不答應,不歡迎。台中有一些老同學來找我,能不能把老師的道風再恢復起來?我就問他,台中蓮社可不可以講經?慈光圖書館可不可以講經?沒有人敢回答,我心裡就清楚了。老師在世的時候,這兩個道場每天都有活動,我離開多年,現在情形不知道了。

  我幫助悟行法師,他是台南人,在他家鄉建了一個極樂寺。我告訴他,極樂寺以講經教學為主,沒有經懺、沒有佛事、沒有法會。這個道場建立好了,開幕了,裡面七個講堂,無論在家出家,發心學習講經,都可以到這個道場去練習。有這麼一個場所,是為講經教學而建的這個道場。為什麼?講經教學發心的,講經教學沒有地方去。這裡面沒有教授的老師,有指導老師,教你怎麼修學,你自己得真幹,才能有成就。認真努力去學講,講好了,你的聽眾就愈來愈多;講得不好,聽眾慢慢就散掉,沒人來了。這是對一個修行人的警策,逼著你得要認真、要用功。德行能感召人,你的學問讓人聽到之後,流連忘返,每會必到。你自己不真幹,騙人,短時間可以,長時間是做不到。一個星期可以,人家礙於面子來捧捧場;一個月就不行了,一個月,人沒有那麼長的耐性,不會給你捧場。

  所以懂得如來的心,懂得諸佛應化到世間來是來幹什麼的,這個是我們要學習的。以如來的心為心,以如來的願為願,這叫真正佛弟子。自己有私心搞名聞利養,還留戀五欲六塵放不下,假佛弟子。在佛門裡面搞名聞利養罪過很大,佛一生不搞名聞利養,你們假借著佛來搞名聞利養,你就想你的果報在哪裡。念頭都不敢有,還敢幹這些錯事嗎?印光大師在《文鈔》裡頭有很長的文字說明這些事情。這些事情在那個時候已經有了,現在普遍,到處都是。《文鈔》不能不讀,為什麼?沒有人這樣熱心、這樣詳細給你分析講解,沒有了,古德裡頭我們只看印老一個人,太慈悲了,把這些毛病統統說出來,提高我們自己的警覺。

  「一切如來長子」,普賢菩薩。「亦名大阿闍黎」,阿闍黎是印度話,翻成中國是軌範師。他的德行,他的學問,他的善巧方便,可以做我的榜樣,可以做我的模範,這種老師就叫阿闍黎。這是大阿闍黎,應當要跟他學習。「本經《德遵普賢第二品》中,復有為教菩薩、作阿闍黎之文」,有這兩句經文。為教菩薩,這是大乘,這不是小乘;誰是菩薩?真正能夠相信,能夠發願求生淨土,能夠老實念佛,那個人就是菩薩。因為這個法門是大乘,不是小乘。往生到極樂世界,得到阿彌陀佛威神的加持,他就提升了,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是大菩薩。一到極樂世界,就是阿惟越致菩薩,真的是為教菩薩。

  阿闍黎裡面最基本的條件,就是要具足《還源觀》上講的四德,你才能教菩薩。「隨緣妙用,威儀有則」,這是做示範;「柔和質直,代眾生苦」,這是總綱領。這四條總綱領落實在哪裡?落實在淨業三福、六和、三學、六度、普賢十願,落實在這裡頭。不真幹不行!真幹裡頭有無窮的快樂,真的是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別人天天罵我,天天毀謗我,天天糟蹋我,天天侮辱我,天天陷害我,我還是快樂無比,沒有受到絲毫影響。怎麼不快樂?我天天跟佛菩薩在一起,能不快樂嗎?你們幹那些事情,我邊都沾不上。學佛真快樂,不學佛你才會感到苦,學佛要感到苦,我學它幹什麼?我學了六十年,大家看到,我天天快樂,沒有一天愁眉苦臉。

  「今此經中,普賢大士列最上首」,普賢菩薩,菩薩眾裡面第一個,最上首,「正顯密淨不二」,因為普賢是密宗的初祖,密宗第一個祖師,他十大願王導歸極樂,都歸到淨土,所以密淨不二。「故先師夏老云:淨土即是密教顯說」。密教就是淨土的密說,是一不是二。藏傳密教,「藏密紅教祖師蓮花生大士,即阿彌陀佛之化身佛」,這是有證明的,不是隨便說的。「故紅教尊崇彌陀,勸生極樂,遠盛於其它教派」。現在藏密有很多都修淨土,我所接觸到的,都在研究《彌陀經》、《普賢行願品》,現在我們介紹《無量壽經》夏老居士的會集本給他們,他們看到歡喜。「密淨不二之旨,于本解中暫不詳論」。我們再看下面一位上首菩薩:

  【文殊師利菩薩。】

  這個菩薩是代表禪淨不二。『文殊師利菩薩』,「文殊師利」,也翻成「曼殊室利」,音都差不多,梵文是同一個名字,翻譯的人不一樣,用的字不相同,但是音很接近,這是原文音譯,音譯的。「此云妙首」,翻成中國意思是妙首,「亦云妙吉祥,亦云妙德,是諸佛之師。」諸佛之師就是妙首。妙是微妙,什麼叫妙?非有非無,這妙是稱自性。自性裡面什麼現象都沒有,非有,但是它能現一切現象,所以它也非無。佛用一個空來形容它,這個空不當作無講。為什麼說空?它沒有現象,三種現象都沒有,物質現象、精神現象、自然現象全沒有,所以用空字。為什麼不能當無講?它遇到緣能現,能現物質現象,能現精神現象,能現自然現象,它統統能現,這叫妙。實際上,這個妙時時刻刻沒有離開我們,最明顯的例子是作夢。大家都有作夢的經驗,用妙首、妙吉祥來形容作夢,你就能體會到一點這個意思。夢,三個現象都沒有,根本就沒有夢境,可是睡著了它真作夢,夢中真有,夢中什麼都有,醒過來之後全不見了,再找不到了,痕跡都找不到。所以經上把這個世界種種現象形容為夢幻泡影,雖然四個比喻,實際上是夢,幻、泡、影是陪襯的話,主要就是夢。告訴我們人生一場夢,不少人從這句話裡頭醒過來,覺悟了。

  空無所有,可是有緣它就能現,沒有緣它就空無所有。所以是妙首,妙裡頭第一個,最妙了,就是自性,就是真心。所有一切法都是心現的,法相宗經典上常說心現識變。這一切萬法從哪來的?自性、本性。中國人講本性,「人之初,性本善」,講本性。本性所現,本性所生。本性是空的,所以它現的相不是真的,現的相是假的,你可別當真,你當真就錯了。「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佛說的是真話,懂得的人很少。不少人聽到好像是懂得,其實沒懂,為什麼?他還把這個假相當真,這就是沒懂。真懂的人呢?真懂就不執著了。為什麼是假相?它真的是假相,無常。無常是什麼?念念不住,所以它不可得。

  這些經典裡面的文字,我們早年看到,嚴格說起來叫莫名其妙,真不懂。但是佛一生不妄語,我們對佛相信。佛說這些話我們確實不懂,真的得深入經藏,受經藏的薰習有個十年、二十年,你就漸漸體會到意思,懂得一點了。我們的根性不是上根人,上上根更談不上,我們是中下根性,三、四十年的薰習,對於這個才懂一點,明白一點。到看現代科學家的報告,我們的疑惑斷掉了,真相信了。近代的科學家所發現的這三個現象,物質現象、精神現象、自然現象,他們的報告跟佛經上講的愈來愈接近,對於物質現象是完全跟佛法相同。科學家也感到奇怪,為什麼最近發現的這個東西,釋迦牟尼佛在三千年前他就說到了,而且說得比他還清楚,這什麼緣故?他們也在想,他說人類可能有一種本能,他本來知道,現在我們這些人把本能喪失掉了。這個說得有道理。那個本能是什麼?本能就是清淨心。

  古時候地球上的人少,所以競爭這個念頭沒有。土地太大了,誰去競爭?你有能力耕多少,你就耕多少,沒有界限,也沒有是你的、我的,沒有,每個人沒有這個概念。大家互相尊重,互相敬愛,互相關懷,互助合作,人少。現在人多了,大家搶土地才發生競爭。所以那個時候人心純樸,清淨心生智慧。現在人心充滿妄想、幻想、雜念,這個東西生煩惱,不生智慧。生智慧的,很容易覺悟。所以聖賢、佛菩薩愈往上古去愈多,就這個道理;愈接近現代就愈少,心亂了,不是別的。大小乘經典,佛都說「制心一處,無事不辦」。你把心放在一處,放在一處就是定,定久了就開智慧,智慧開了無事不辦,這問題都解決了。

  我們今天接受淨宗,接受彌陀的教誨,我們把心放在名號上,這個方便。這個制心一處,這一處在哪裡?阿彌陀佛。我這個心就住在這一處,這一處好,不但真的是制心一處,而且得阿彌陀佛威神加持。制在其他一處,得不到佛力加持,制在這一處,得到阿彌陀佛加持。我們不懷疑,我們肯定諸佛對彌陀的讚歎,讚歎他是「光中極尊,佛中之王」,增長我們對阿彌陀佛的信心,增長我們對往生淨土的願心,這一生就成就了。我們走的是成佛之道,要記住。外面許多人在障礙我們,希望我們把成佛之道給拉下來,我們的念頭一動搖,就被他拉下去了。不要理他,他愛怎麼做就怎麼做,與我不相干,我如如不動,他用什麼力量也沒有辦法把我拉下來;你要去理會他,你就上大當。所以聽到了,歡喜合掌,阿彌陀佛,祝福他健康長壽、少災少難,我們就這樣敬祝他,他心裡聽到生歡喜。他對我,我聽了念阿彌陀佛,不放在心上,要放在心上,我們就上當,我們真的被他拉下來了。永遠走這條成佛之道,信、願、持名。

  所以妙吉祥、妙德是諸佛之師。經上常講他是七佛之師,釋迦牟尼佛往上去,七尊佛都是文殊菩薩的學生。學生都成佛了,他早就成佛,現在示現在菩薩的地位,幫助釋迦牟尼佛教化眾生。這是什麼?這是教我們學習的,人不要高高在上。你看學生、弟子有成就了,他做教主;老師呢?老師做他的助手、做他的下屬。這都是世間一般人做不到的,為什麼?貢高我慢。佛菩薩做到,誰發這個大心帶頭,我們大家擁護他,決定沒有爭執。現在這個世界權力鬥爭,我們常常聽到。佛門裡頭沒有,誰做主?是誰的法緣,誰做主。這個人與這個時代、這個地區的人有緣,大家都歡喜他,大家都聽他的,那他有緣,我們就得擁護他。沒有人爭,也沒有人選,也沒有人推薦,完全是自然的。今天在這個地區、在這個時代,釋迦牟尼佛跟大家有緣,所以諸佛如來到這裡來,都是比丘的身分、聲聞的身分、菩薩的身分,實際上早就成佛,在釋迦牟尼佛之前,是釋迦牟尼佛的老前輩。不爭,自然來了,釋迦跟它有緣,我跟這個地方也有緣,我們就以釋迦為教主,我們統統跑龍套,跟著他,幫助他,把教化眾生的事業做圓滿。這個事業的總目標就是幫助眾生離苦得樂,總的方向就是幫助他們破迷開悟,用的手段,教學。教學從哪裡起?從個人做榜樣做起。人要做一切人的榜樣,家要做一切家庭的榜樣,道場要做天下所有道場的榜樣,你不能把頭帶錯。所以我們在台南建一個道場,台灣只有這一個,還沒有第二個,一定要做最好的榜樣。這個寺沒有經懺佛事、沒有法會,這個寺是教學,每天講經教學。七個講堂,教的經論不一樣,你喜歡聽哪個經論,你就進哪個講堂,都有一個法師或者是居士在那邊主持,擔任這個科目的講解。這是我們心心嚮往的。宗教要回歸教育,從我開始,從我這個寺開始,希望三、五年當中做出成就出來,能產生一點影響,大好事。

  下面,「《放缽經》曰:今我得佛」,這我是釋迦牟尼佛自稱,釋迦牟尼佛得到佛的名分、地位,「皆是文殊師利之恩也」。佛在未成佛之前,是文殊師利的弟子,接受老師的教學,釋迦成佛了,念念不忘老師的恩德。「過去無央數諸佛,皆是文殊師利弟子」。文殊代表智慧,哪一尊佛不求智慧,凡是求智慧的,就離不開文殊師利,所以他是諸佛的老師。「當來者亦是其威神力所致」,將來這些菩薩修學成佛,都離不開文殊師利,也離不開普賢菩薩。文殊菩薩是老師,普賢菩薩是教練,他們兩個人配合得非常好。文殊教,普賢做出榜樣來給你看,督促你學習,他帶著你一起幹,這樣才能把學生教出來。現在為什麼沒有人才?我天天講經,沒有教練,就缺少這個,所以跟著我的人不能成就。教練的功德不可思議,以身作則做出榜樣,學生真幹完全靠他。

  在古代這個國家要能夠長久,得靠教育。為什麼古代帝王能夠統治幾百年,能夠傳二十多代,享國三、四百年,靠什麼?靠教育。教育裡頭真的就是靠老師跟教練。制度不是重要的,重要是教育。典型的,你看周朝,武王死的時候,他這兒子成王十歲,不得已周公攝政,周公是他的叔叔,叔叔做攝政王,等他長大之後政權交給他。這個小孩要好好教,設立一個制度,三師三少。三師:太師、太傅、太保,這三個老師。這三個人通常是帝王的顧問、帝王的老師。太師教治國平天下的理念方法,教這個;太傅教道德、教因果,教這個,倫理、道德、因果教育太傅管;太保管日常生活起居,衛生保健,你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身心健康。所以這三個老師管這三樣東西,身心健康,仁義道德,再治國平天下的那種方法,三個老師。

  還有三個少師,少師、少保、少傅,那幹什麼?那是教練。這三個人以身作則,做出來給成王看。成王小,才十幾歲,要做出榜樣給他看,要讓他學習。三少地位,現在的話說,他是正部級的,三少。三太,大概是副總理級的、總理級的,那個級別很高,一品官。少師、少保是二品官。王公大臣裡面,子弟有優秀的,選出來,陪著成王讀書,叫陪讀,就是底下一個朝廷。所以交接的時候很順利,他從小已經把他培養出來,沒有爭論的,穩定的來傳承,世世代代。這個制度好,這種皇上受到最好的教育,這是全國真正有道德、有學問、懂得教學的這些老師,來教底下這個朝廷。他們受了幾十年的訓練,對於治國平天下絲毫不陌生,老皇帝過世,他們順利就繼承。所以太平盛世靠教育,不是制度問題。制度再好,他要沒有學過、沒有教過,照樣幹壞事,自私自利念頭起來就亡國,家破人亡,政權就被別人奪去了。真正教得好,世代相傳。老百姓沒有人願意造反,造反是逼出來的,領導人太不像話,人民忍無可忍才造反,能夠忍受的,誰願意造反?所以這個道理一定要懂。中國古時候這些東西,確實能夠救整個世界。

  現在全世界都有問題,不是一個國家,不是局部,整體有問題。在這個時節,我們得到了《群書治要》。《群書治要》是唐太宗將經、史、子這三部裡面的精華找出來,提煉出來的,所以是傳統文化的精華,《四庫》的精華錄。這麼大的分量裡頭,提煉成五十萬字這樣一本書,當時皇上、王公大臣就是讀這部書。在這部書裡面吸取智慧、理念、方法、經驗、效果,造成大唐盛世。這部書哪一個國家領導人肯學,他都能夠做到大唐盛世。所以這本書普及全世界,我們希望將來能翻成各個國家文字,在全世界流通。這些年來,社會上盛傳二十一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所以很多列強都害怕中國崛起,要想方法來制止、來對付。我在國際上告訴大家,也告訴很多國家領導人,二十一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是中國《群書治要》的世紀,不是別的。你們都可以得到這部書,都可以學習這部書,全世界每個國家都學這部書,這叫中國人的世紀。不是武力,不是政治,不是貿易,不是經濟,什麼都不是,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它從哪裡提煉出來的?從《四庫》提煉出來的。所以中國《四庫全書》要大量翻印,每一個國家圖書館都有,每一個大學圖書館裡都有。

  而且我鼓勵每一個國家的年輕人都要學中國文言文,希望三十年之後,文言文是國際通用的文字。為什麼?你能有能力直接去看原文。這個地球會大治,世界社會會安定、會和平,所有一切爭論全沒有了,真的可以做到世界大同,這是有可能的。因為這部書人人看到都讚歎,真正智慧的寶典!有這句話就很難得了。急著要看,外國人急著要看,要看翻譯的本子。全書翻譯完成,我估計要五年,慢慢來。現在第一本出來了,第一本十分之一,全部翻完十冊,第一冊現在出來了,英文本出來了。不讀文言文不行,要讀原文,原汁原味。文言文是老祖宗最偉大的發明,世界上任何發明比不上這個,這種工具巧妙極了,能把幾千年以前的人,他們的智慧,他們的經驗,他們的理念、方法,用這種方式傳遞給後世而不改變。你能真正懂得它的意思,真正能夠接受文化遺產,這比什麼都重要!所以我們國運之衰,把文言文丟掉是一個大損失。如果文言文不丟掉,中國不至於到今天這個樣子。文言文丟掉了,古書看不懂,看不懂不會尊重它,說它是糟粕,你說有什麼辦法?真正是寶,人間至寶!把它當作糟粕、當作垃圾丟掉,不要了,不識貨。古人用心多善,用什麼方法照顧後代的子孫,生生世世都能照顧到?就用這個方法。全世界只有這一家有,任何國家民族沒有。老祖宗照顧後人無微不至,後人不肖,不相信祖宗,不要祖宗這些智慧財產,不要,今天活受罪。

  大乘的遺產比中國傳統文化還要高一等,方老師介紹給我,是全世界哲學的最高峰。我們通過六十年的學習,今天明白了,不但是哲學最高峰,是科學最高峰。人怎麼來的?這個問題佛經上講得清楚。宇宙怎麼來的?萬物怎麼來的?這是科學問題。物質是什麼?念頭是什麼?自然現象是什麼?統統講清楚了。現在的科學家是摸到邊緣,沒講清楚,只有物質講清楚,精神現象沒講清楚。發現了,念頭是突然蹦出來的,沒有理由,沒有原因,但是很快就消失掉,這他看見了。這個話大乘經上有,佛說「當處出生,隨處滅盡」。佛這句話被科學看出來,證明了,但是為什麼出生,為什麼會有這個生滅現象,科學不能解釋。今天科學講的能量、信息、物質,實際上就是佛經上講的阿賴耶的三細相,業相、轉相、境界相。境界相是物質,轉相是信息,業相是能量,名稱不一樣,是一樁事情,高等科學。

  老祖宗有智慧,不迷信。如果佛教是迷信,皇上怎麼能把他迎請過來,拜他做老師,跟他學習?它不迷信,裡頭有高度的智慧,是我們自己迷信,自己迷了不知道。我們不相信它,這不相信是迷信,不是真的。對它真正了解了,你信是正信,不信也是正信;對它一無所知,你信它是迷信,不信它也是迷信。現在人是人云亦云,不肯去深究,人都犯了這個毛病。我們年輕也受影響,認為佛教是迷信,所以根本就沒有念頭去碰它。不是遇到方東美先生,我們這一生跟佛沒有緣,受社會大眾的影響,都認為這是宗教,都認為這是迷信,這錯了。我們這一生算是非常幸運,遇到一個明白人,告訴我們事實真相。

  這下面一個比喻,「譬如世間小兒有父母。文殊者,佛道中父母也」。你看文殊多重要!文殊就是智慧,不是知識,知識是從外頭學來的,智慧是從內心流露的。佛法稱為內學,佛法在心性當中去求,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是佛法修學最高的境界,與外面不相干。惠能大師明心見性,他不認識字,他沒有念過書,他開悟之後世出世間一切法沒有一樣不知道。這是什麼原因?因為一切法不離自性,一切法都是自性變現出來的,這就是大學問,這就是最高的哲學、最高的科學,要從內去開發,絕對不是從外面能學到的。外面學的是知識,知識能夠解決侷限的問題,而且有後遺症。智慧沒有,智慧給人類帶來幸福;知識搞不好,會給人類帶來災難。現在人重知識,不知道有智慧。中國人世世代代承傳的是智慧,現在忘掉了,現在對它懷疑,把這個拋棄掉,跟西方人學知識。真的,知識發展到最後世界毀滅,人為的,不是自然的。知識走的方向,大家能覺察得到,它走的是什麼路子?是核武大戰、生化大戰,它走這個路子。這個戰爭爆發,人類就滅掉,真正是世界末日,世界末日是人為的。說到這個地方,我真的希望有災難來,為什麼?聽說災難來了,這個地球磁場會變了,變了飛彈打不準,這好消息。現在它是按照,這磁場沒有變,它按照經緯度,這打得很準,幾千里路那麼遠都能命中率,都能打到點。地球磁場一變化之後,全都亂掉,飛機在天空找不到航道,船在海上也找不到方向,這個好了,飛彈沒用處了,發射打不到目標,好事,不是壞事。否則我想,自然災害不至於毀滅。自然災難最大的、可怕的,海嘯。海嘯受害的,沿海的居民,內陸的居民不會受害。可是這個核武生化可麻煩,你在這個世界上任何地方你都逃不掉,你躲不過,這真叫徹底毀滅。這是什麼?古老傳統智慧不要了,搞科技、搞知識,就會造成這個結果。這個結果,稍微有一點知識的人都能夠意識到,就看得很清楚。

  我們繼續往下看,「《心地觀經》曰」,念老慈悲,引用這麼多的經論來解釋,「三世覺母妙吉祥」,這是經典裡頭解釋,妙首、妙吉祥都有來源的。下面「妙德,《法華嘉祥疏二》曰:文殊,此言妙德。以了了見於佛性故。德無不圓,果無不盡,稱妙德也」。這就是明心見性,他見到圓滿的心性。明心見性之後還要修,他們所修的理念跟方法與我們完全不一樣。為什麼?十法界的眾生起心動念,所以有起心動念一套的理論、理念,有起心動念的一套方法,來幫助我們不起心、不動念。這些法身菩薩,他們已經真正證得不起心、不動念,所以他們依據的理論跟方法跟我們完全不一樣。我們這個方法要給他,他就墮落,他一定落在十法界裡頭。那他們的方法用什麼?通常經教裡頭有一句說「無功用道,此處用不得力」,就說這個。人六根在六塵境界裡頭,已經做到不起心不動念,他怎麼修?他要有個念頭去修就起心動念了。於是我們就了解,實報莊嚴土裡面的佛菩薩,個個都是不起心不動念,他們在一起的時間很長,三個阿僧祇劫。佛有沒有說法?大家有沒有聽經、有沒有修行?你說有,起心動念了;你說沒有,也起心動念了。這是什麼境界?活活潑潑,沒有起心動念,眾生有感,自然有應。為什麼說自然有應?應,沒有起心動念,佛經的名詞叫法爾如是,自然而然,有起心動念就不自然了。所以這個境界,經上常講不可思議,你無法想像,你也說不出來,古德所謂「開口便錯,動念即乖」。

  極樂世界同居土有說法的,方便土有說法的,實報土呢?實報土不但沒有說法,實報土裡頭現身、感應都沒有起心動念。那是圓滿的真實,圓滿性德起用,而且起用的範圍非常大,是遍法界虛空界,沒有空間,沒有時間。沒有時間,沒有先後;沒有空間,沒有遠近。諸佛如來在哪裡?就在當下,跟我們有緣,現身,當處出生,隨處滅盡。實在說,諸佛如來如是,我們每個人亦如是,只是自己完全不知道。大乘經上所說的,沒離開我們,我們只是沒感覺到。事實,你想想看,無論是念頭,無論是我們身體,身體細胞的活動,統統都是在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在那裡進行,我們不知道。這個科學家證明是真的,不是假的。無常!你說哪個是我?前念的我不是後念的我,後念的我不是前念的我,一秒鐘我已經換了一千六百兆次,我在哪裡?你在哪裡?他在哪裡?一切法都不可得。

  《大般若經》釋迦牟尼佛講了二十二年,苦口婆心告訴我們事實真相,希望我們自己能證得,證得你就得大自在,你就成佛了。《大般若》的總結,「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佛說了二十二年,這是整個宇宙的真相。我們人從一念不覺,到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就是在這個法界虛空界裡頭繞了一大圈。這一圈先是迷,迷到地獄,慢慢爬出來再恢復到覺,覺,覺到最後,到圓滿的覺悟又回到原點。回到原點以後會不會再迷?不會了。回到原點就是證得究竟圓滿,就是妙覺果位。起不起作用?起作用。作用是什麼?眾生有感,自然就有應,沒有理由的。為什麼?一體,遍法界虛空界跟自己是一體。

  大乘裡面的倫理講到究竟圓滿,一切法不離自性,自性是真正的我。就像作夢,夢中所有一切境界都是你心變現的,你如果要曉得自己是在作夢,夢中境界都是我心現的,你就沒有憎愛,喜歡這個、討厭那個,就不會有這個念頭。為什麼?一體!你真的就清淨平等,清淨平等覺就現前。所有一切煩惱憂慮沒有了,自私自利沒有了,是非人我沒有了,你恢復到清淨心、平等心、大覺的心,這個多自在。佛教什麼?就教這個。佛教最後的目標就是教你回頭,就是教你回到你的原位,你的原位是大聖,你的原位是佛陀。你相信,你是佛陀,不相信,你也是佛陀,不管你信不信。信不信都在迷位,但是信是順著這個路走,不信是迷著這個路走,是相反的道路,會愈走愈遠、愈走愈苦。順著這個路走,向成佛之道,向智慧之道,向福德之道,這是順著路。

  「了了見於佛性。德無不圓,果無不盡,稱妙德也」,性德圓滿證得。佛經上所說的,菩薩八萬四千功德、無量功德是自性本具的,你統統證得,這是大德、大智、大能。果無不盡,回到常寂光,跟一切諸佛融成一體。這個體沒有任何現象,就是三種現象都沒有,不得已稱為常寂光。常是不生不滅,沒有變化;寂是清淨,就是這個題上講的清淨平等;光就是覺。智慧光明,樣樣圓滿,這是佛法最高的境界,諸佛希望我們統統都能證得。你決定能證得,為什麼?是你自性裡頭本有的。不是本有的,你不可能證得,是你本有的,你決定可以證得,這叫妙德。

  《會疏》裡面說,「具三德秘藏」,三德是法身、般若、解脫,這叫三德。也叫智慧,智德。第二種,斷德,我們把煩惱斷掉、業障斷掉,把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斷掉,這叫斷德。末後一個叫恩德,恩德是對一切眾生,自動的,一絲毫不勉強,眾生有苦有難,立刻伸手去幫助他,這是恩德。觀世音菩薩千手千眼,那是恩德的表現。三德祕藏,具是本具,自性裡頭圓滿具足。「神化不思議」,神通、變化不可思議,這叫「妙德」。要知道三德祕藏是自性本有的,不是外頭來的,這一點非常重要。我們自己在這個地方要建立信心,如果不信、有懷疑,就得不到,真正相信,一點懷疑都沒有。如何證得?念這一句阿彌陀佛就能證得,真正不可思議。淨宗保證我們人人有分,人人成就。

  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