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第五二0集)  2013/11/29  馬來西亞華嚴講堂  檔名:02-040-0520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八百七十一頁第二行,從當中看起:

  「又《華嚴經》明十種善巧智」,念老將《華嚴經》這十種善巧智節錄在此地。第一個,「了達甚深佛法善巧智」。善巧,確確實實沒有錯誤,證得的真實智慧,而且能夠幫助別人、誘導別人也能夠通達明瞭,契入佛境界的智慧。了是明瞭,達是通達,甚深佛法。佛是自性,自性清淨心中能生萬法。大乘經典佛常說,一切法從心想生,又說相由心生、色由心生,這些話被現代量子力學家證明了。物質的現象確實不是真的,虛幻不實,從哪裡生的?從念頭生的。彌勒菩薩告訴我們,一彈指有三十二億百千念,念念成形,形就是物質現象。每個念頭都生起一個物質現象,這個物質現象隨著念頭生滅,念頭生滅的速度太快了,或者我們說它是高頻率的振動。一秒鐘裡面有多少個生滅?一秒鐘裡頭,有一千六百兆次的生滅,單位是兆,一千六百兆。在這樣高的頻率之下,我們六道裡面的凡夫沒有人能夠捕捉到,也就是沒有人能夠見到、能夠意識到,它太快了。

  這種現象確實很像電影、電視畫面,這個常識大家都有,電影畫面是怎麼構成的、電視是怎麼構成的。愈是高頻率,畫面愈逼真,我們從過去電影,做個比喻我們就能夠對這個有很清楚的概念。過去的電影是動畫組成的,這是電影裡面的底片,這個底片是正片,在放映機裡面播放的時候,每一張畫面是二十四分之一秒;也就是一秒鐘它鏡頭開關二十四次,每次換一張。必須要知道,這二十四張裡頭沒有相同的,張張不一樣。在這個速度,放映的當中我們的眼睛被欺騙了,好像是真的。電視比電影頻率更高,所以我們觀看電視比在看電影的銀幕更逼真。現在佛告訴我們,我們現前所有的現象,物質現象、精神現象、自然現象,它們的頻率是一千六百兆次,一秒鐘一千六百兆次的生滅。我們怎麼會知道它是假的?佛說這個話,在三千年前講的,三千年之後,現代,被量子力學家捕捉到了,把這個真相為我們說出來,跟佛說的完全相同,這證明大乘經是科學。

  我初學佛的時候,老師把佛法介紹給我,我跟他學哲學,他說大乘經是全世界哲學的最高峰,釋迦牟尼佛是最偉大的哲學家。通過六十二年的學習,現在我們又發現,釋迦牟尼佛不但是最偉大的哲學家,同時他也是最偉大的科學家。經上所講的統統都能夠證得,誰證得?修持達到這個水平,統統能證得。這個水平,大乘經裡頭常說八地以上。《華嚴經》上告訴我們,菩薩的階位總共有五十二個位次,最後第五十二個位次是佛位,那是成佛,之前這五十一個位次都稱為菩薩。菩薩這個稱呼,好像我們現在在學校讀書稱學生,有小學生、中學生、大學生,有一年級的學生、二年級的學生、三年級的學生。佛教有小學、有中學、有大學,大乘教裡面統統稱菩薩。

  菩薩五十二個階級,第一個階段,小學,有十個位次,叫信位,初信、二信、三信、四信到十信,十信是佛教的小學。上面去,佛教沒有中學,那就是大學,這通常講二乘,大乘、小乘。大乘圓教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說明大學是有四十一個年級,這裡面分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上面有個等覺,四十一個階級。前面三十叫三賢,十住、十行、十迴向,三十個階級。再往上去十地,這是最高的,好像我們現在講的研究所,博士班。它也有從第一到第十,十個階級,十年級。第八年級叫八地,佛所說的這個境界他們統統都看到、都接觸到了。所以大乘經教佛說的這一切境界不是他獨有,八地、九地、十地、等覺統統可以見到,最上面五個位次全知道。只要我們修到八地以上,八地、九地我們就證得了。必須證得才算是真的,為什麼?你得受用。沒有證得的是聽佛說的,知道有這回事情,自己不得受用;得受用是真的,不得受用是假的。佛與大菩薩證得,自己沒證得。了解這個事實真相,自己就應該發憤努力,希望早一天能證得。

  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說法講經四十九年,慈悲到了極處。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法是方法,門是門道,這些方法、這些門道是什麼意思?都是證得無上菩提,都是證得究竟果位,跟釋迦牟尼佛、跟阿彌陀佛、跟一切諸佛平等的地位。門門都能證得,所以才說法門平等,無有高下。理、事都沒有障礙,但是眾生的根性不相同,有利根、有鈍根,利根修學快速,成績優異;鈍根就差很遠,要慢慢的來。根之所以不相同,跟我們學習有關係,生生世世都學佛,根自然利;過去生中沒有學過佛,這一生剛剛遇到,非常生疏,那根就鈍。學佛絕對不是一生一世成就的。

  學佛的同學有很多人拜懺,拜過慈悲三昧水懺,這是懺罪、懺悔,這個懺的法本是從悟達國師而來的。悟達國師是唐朝時候人,這個本子裡給我們介紹,他曾經十世,連續的,早年是漢朝時候人,十世不失人身。好人!而且十世修行,生生世世出家修行,十世,累積這麼多的善業功德。第十世的這一世,他做了皇上的老師,稱為國師,封為國師。學佛,出家人,這個地位不是容易得來的,十世修行。我們明瞭因果,因果裡告訴我們,沒有一個人是僥倖的,他有成就,絕不是一生一世,過去生生世世。人間的富貴也不是偶然的,一個國家的領導人,一般說起來差不多也是要十世修行,你才有這麼大的福報。明瞭因果報應,心就平了,你真正想發達,好好修行,這一生不發達有來生,來生接著幹;來生還沒有發,再繼續不斷,累積到五世以上肯定發了,十世應該是帝王。

  因果教育不是迷信,因果教育能幫助人斷惡修善、積功累德,你意念要求人天福報,求得到,佛氏門中,有求必應。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了,要什麼?肯定希望修行證果,佛經上所說的阿羅漢、菩薩、佛果,他求這個,不求人天福報。為什麼?人天福報不究竟,離不開六道輪迴。不要說人間國王太小了,忉利天主,中國人稱玉皇大帝,天王,再往上去,夜摩天王、兜率天王、化樂天王、他化自在天王,再往上面去,大梵天王、摩醯首羅天王,一個比一個高,壽命長、福報大。沒有脫離輪迴,再長的壽命也會有到的時候,壽命到了,不能向上提升,他就會往下墮落,不究竟。真正究竟,永遠脫離輪迴,那就是要學佛法。小乘佛法幫助我們脫離六道輪迴,大乘佛法幫助我們脫離十法界,那才真正叫離究竟苦、得究竟樂。最明顯的、最容易的、最穩當的、最快速的、最可靠的,無過於念佛往生極樂世界。這個法門阿彌陀佛開的,彌陀開啟這個法門,感動十方一切諸佛如來的讚歎,諸佛讚歎阿彌陀佛為「光中極尊,佛中之王」,這樣讚歎他。

  可是,這個法門難信,真難信。我跟諸位多次的報告,我真正相信、接受這個法門,大概是學佛三十年,才接受,證明什麼?難信之法。為什麼學佛三十年才接受?之前老師給我介紹,我都沒接受,三十年之後搞清楚、搞明白了,知道這個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這才歡喜接受。雖然接受,沒有專修,那個時候在各個地區講經,這些同學、道友喜歡聽什麼經,來找我,幾乎我都不拒絕就給他講,所以也講了幾十部經典。到八十五歲,這想到老了,老了要替自己打算,不能專替別人打算,為自己打算就是要求生極樂世界。所以,八十五歲專講《無量壽經》集註。過去講過十遍,《無量壽經》講過十遍,不是講念老的註解,是講經,從八十五歲發心講註解。他註得太好了,一定要細講、要深講、要圓講,大家聽清楚、聽明白,信心就生出來,求願往生的念頭出來了,這真正得度了。破疑生信,破迷開悟,一心專求淨土,我們才有把握往生。

  所以,明瞭通達甚深佛法,淨宗是甚深佛法,唯佛與佛,方能究竟。縱然是八地以上的菩薩,他們相信,不懷疑了,是不是徹底了解淨宗?還不行,徹底了解一定是妙覺如來,等覺菩薩還不行,這些話釋迦牟尼佛說的。而且怎麼?要證入,不是解悟,我們現在是解悟,不是證悟。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等於證悟,這是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彌陀對我們的恩德太大了。如何報恩?往生到極樂世界就是報恩。

  首先了達,第二出生,「出生廣大佛法善巧智」。明瞭通達之後才能出生,自行化他的智慧生出來;對於淨宗沒有真正明瞭通達,信心生不起來。信心生起來之後,這叫出生,願心跟著就起來,會認真去思考,我這一生,在眾多法門當中,哪個法門最適合、哪個法門最有把握、哪個法門我修學,沒有太大的困難?這都是考慮必具的條件。你會想來想去,到最後只有淨宗,只有這部經典,只有這個法門,保證我們在這一生當中圓滿成就,這是大事因緣。我們自己真搞清楚、搞明白了,信心堅固,願心不動,不再動搖,一心一意求生淨土。

  下面,第三個,「宣說種種佛法善巧智」。我們自己決定了,一定要勸別人。其他的經典、其他的法門只能給人阿賴耶識裡頭種一個善根種子而已,利益在此地,這一生了生死出輪迴沒分。為什麼?斷煩惱、證菩提你做不到。黃念祖老居士是我一生當中遇到的大德,他是密宗的金剛上師,他跟虛雲老和尚學禪,所以在大乘教裡頭,通宗通教,顯密圓融,不是普通人。他的老師夏蓮居,他的舅舅梅光羲,夏老跟梅老在那個時代是佛門裡頭著名的大德,一般人稱南梅北夏。梅老居士是江西人,南方,夏老居士山東人,這北方,南方梅老師,北方夏老師。所以念老的家學淵源,底子厚,小時候舅父教他,大了之後跟夏老學教。我的老師,教我經教的老師李炳南老居士,李炳南老居士的佛法跟梅光羲大師學的。所以,黃念老跟我們有法脈承傳的關係,顯密圓融,在這個經上,註這個經註得好。

  我在美國,美國的佛教,禪、密很興旺,淨土沒有人傳,我到美國,把淨土傳進去,還算不錯,美國跟加拿大有三十多個淨宗學會。一定要把自己知道最好的法門宣說、介紹給別人,把最好的法介紹給別人,在密宗裡頭叫灌頂。這是念老告訴我的,他也寫在這個註解裡頭。灌是傳授,頂是最上的佛法、最高的佛法,把這個佛法傳給你,這叫灌頂。我們現在真知道了,黃念祖老居士給我們做印證,念佛往生的法門,無上的頂法。我們要求密宗上師灌頂,密宗上師第一個大德,佛為我們介紹的大日如來。《華嚴經》上的毘盧遮那如來,極樂世界的阿彌陀如來,你說這是三個人,還是一個人?一即是三,三即是一。我們把《無量壽經》恭恭敬敬的從頭到尾念一遍,你知道嗎?大日如來給你灌頂,毘盧遮那給你灌頂,阿彌陀佛給你灌頂,你念一遍,給你灌一次頂。讀書千遍,其義自見,你能把這個經本念上一千遍,受一千次的灌頂,你就開悟了。不是上師在水瓶裡拿一滴水彈到你頭上那叫灌頂,你每天洗澡的時候淋浴,那大灌頂。要明白表法的道理,表法道理不明就錯了,變成迷信。

  密宗叫灌頂,顯教叫皈依,我們學習這部經,每次分享,前面一定念三皈依,那就是密宗的三灌頂。依什麼?一定要依經典的教訓。三寶都在這部經典裡面,皈依佛,佛寶,皈依法,皈依僧。佛是覺,大覺世尊;法是正,正知正見;僧是清淨,六根清淨,一塵不染,這叫真正的皈依。如果你沒有真正皈依,那個皈依證是假的,不是真的。佛法重實質不重形式,世間人重形式不重實質,所以得不到佛法的受用。真正修行人重實質不重形式,我遇到一個,夢參法師,他大我幾歲。這個人出家之後,沒有跟大眾上過殿,當然沒有參加過法會,沒有參加任何佛事活動,他研究經教,講經教學。我跟他很相似,不過我還參加過幾次法會,他一次法會都沒參加過。我們見過幾次面,很難得,是一個佛門裡的學者。

  所以,學到好東西一定要勸別人,叫法布施。法布施,果是得聰明智慧、健康長壽,因為法裡頭有無畏施。自行化他,不定什麼時候證入。自行化他最重要的是自行,自行是依教奉行,佛在經典上教導我們,我們如果沒有做到,那不是學佛,那是佛學,是經典的知識,你自己沒有得受用。所以經有四種,教、理、行、果,佛的經典留下來這叫教,這文字;文字裡面講的很多道理,要明白,由教入理,道理搞明白了。道理搞明白之後,要落實、要行,要把這些道理、教誨變成我們的生活,變成我們工作,變成我們處事待人接物,我們要把它做出來,這叫行。行能入自性,行久的時候,能離一切相,即一切法,他就證入了。

  在淨土宗裡面,由淺而深,第一個證得的是功夫成片。這個功夫一般人努力都可以達到,功夫成片;也就是你起心動念都是阿彌陀佛,除了阿彌陀佛之外沒有第二個念頭。世間一切情執、緣分全放下,不再去想它,不再放在心上,心上只有阿彌陀佛,這樣的人決定得生淨土。功夫好的可以隨時去,想什麼時候去,阿彌陀佛什麼時候就來接你,你多住幾年也不礙事。決定不會被這個世界所干擾,它們不會干擾你、不會障礙你,功夫成片,這叫一心不亂最淺顯的。真正的一心不亂,事一心不亂,見思煩惱斷了,他所證的果報跟阿羅漢完全相同,事一心。他要不往生極樂世界,他也超越六道輪迴,生到四聖法界,念佛往生極樂世界,生方便有餘土,他不在同居土。再往上提升一階,叫理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是明心見性。由此可知,念這一句阿彌陀佛也能明心見性,跟禪宗成就平等,往生極樂世界生實報莊嚴土。證入,第四。

  第五,「明了差別佛法善巧智」。證入之後,從五到十都是說利益眾生。前面從第一到第四是自利利他,偏重在自利,自利一定利他;後面這一半,是利他當中有自利。於是我們就明瞭,自利利他是一樁事,不是兩樁事。所以,菩薩應一切有緣眾生之感,為一切眾生現身說法,久久他自己的無始無明習氣自然就沒有了。無始無明習氣斷乾淨,成佛了,證得妙覺果位,回歸常寂光,這才叫圓滿。明了差別,無差別當中有差別,有差別當中無差別。一般說無差別是從體性上講的,一切法都是自性變現的,自性沒有差別,有差別是從形相上講的,性雖然是一,但是相有差別。

  我們這個地方,「差別」跟「無差別」,參考資料第十九頁,這是節錄《佛光大辭典》的。「差別,別異之意,為平等之對稱」。差別的對面是平等,平等是沒有差別。「指個個之性類」,個個有差別,性沒差別,一切萬法的自性是一個性,沒有差別,這個心叫真心。《楞伽經》第七卷「法身品」,佛教大慧菩薩,「如來法身五陰異者,則有二法,不同體相」。這個二法就一個是體,一個是相,體沒有差別,相有差別。「如牛二角,相似不異,見有別體,長短似異」。佛舉個例子,好像牛,古代社會是以農業為主,農耕多半用牛耕田,所以牛是大家常常見的動物。牛有兩隻角,兩隻角好像是一樣的,其實它相似,相似不異,見有別體,長短好像是不一樣。下面則法說。「大慧!若如是一切諸法應無相異而有相異」,無相異而有相異,「如牛左角異右角,右角異左角,如是長短相待各別,如色種種彼此差別」。用牛兩隻角做個比喻,說明如色種種,色是物質現象,種種指包括了精神的現象,色受想行識,佛法稱為五蘊。五蘊有沒有差別?相上有差別,體上沒有差別,體是平等的,相是有差異。

  現代科學家告訴我們,人體相有差別,包括造成人體的物質現象,細胞。身體裡面每個器官的細胞並不相同,都是細胞,形狀不一樣,這就是有差別。可是,這些細胞從哪來的?全從心想生,全從念頭生的。念從哪裡生的?念從業相生的。業相從哪裡生的?業相從自性當中變現出來的。歸到自性那就是一體,就沒有差別了,所以下面有無差別。「無差別,謂諸法本性真如」,這個沒差別。有為法有生有滅,叫有為,為是造作。「有為法之外相」,它有相,相有種種差別,性沒有差別,本性沒有差別。下面舉個比喻,這也是佛經上常有的,如水跟波。水跟波的相有異,水是平靜的,波是動的,波動的,它有差別,但是波也是水,水也是水,一樣的。從水上講,沒有差別,從波浪這就有差別。這是為眾生說明宇宙的假相,不能不知道的。

  明了差別佛法善巧智,第六,「悟解無差別佛法善巧智」,這統統都是善巧智慧。第七,「深入莊嚴佛法善巧智」。學佛的同學一定要記住這句話,深入經藏,才有成就。深入不是涉獵很多,很多就雜了、就亂了,能得佛法的知識,不能幫助你開悟;換句話說,不開悟不能帶給我們真正的利益,開悟才是真正利益,沒有開悟帶給你的是知識。知識,講經教學可以,對什麼程度的人講?對初學。好像教小學、教中學行,教大學不行,為什麼?大學要開悟。老師自己沒有開悟,怎麼能幫助學生開悟?所以,深入經藏重要,深入講求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不一定要有道場、要有學校,我自己在家裡頭也能成就,只要家人不干擾我,都能成就。一天讀經十個小時,每天不間斷,那就是功夫。讀的時候,經文念得清清楚楚,沒有念錯,沒有念漏掉,一天念十個小時。不要求解義,記住,佛所說的一切經沒有意思,你要體會到意思是你自己解釋的,不是佛解釋的,是你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所以不求解義,一直念下去。這用意是什麼?是在修定。定是什麼樣子?行住坐臥都是定。不是盤腿面壁是定,走路也是定,行住坐臥都是定,心裡頭沒有念頭就是定,著重在這個。口裡念著經,經沒意思,是用念經的方法來修定,久久那個經自然就念熟了。

  我早年在美國,有一個同學念《無量壽經》,他想把這部經念背,能背過來。他根不利,念了多少遍才能背?他告訴我,念了六千遍。算他有恆心,還不錯,終歸把這部經背下來了。佛教導我們一門深入,長時薰修,目的不是背誦,目的是用這種方法把妄想、雜念排除掉。我們要不念經,肯定就有妄想、有雜念,念經的時候妄想、雜念就沒有了。念佛號也行,但是念佛號的效果沒有經那麼殊勝。經是什麼?有妄想、有雜念就念錯了。阿彌陀佛這個佛號念得還不錯,但是他有雜念、有妄想在裡頭。所以用作修定,佛號不如念經,這個道理要懂。得定就是清淨心、平等心現前,好!清淨心生智慧,不生煩惱,然後告訴你,讀書千遍,其義自見,不定在什麼時候開悟了,悟了之後全明白、全通達了。什麼時候真通?一經通,一切經全通,這叫通達,真開悟了。為什麼?一切經都是從自性流出去的,只要見性,沒有不通的道理。

  下面,深入通達之後,「一方便入佛法善巧智」。一法圓通一切法,《華嚴經》上說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菩薩能以善巧教化一切眾生,只要眾生歡喜、接受,沒有不得法益的。第九,「無量方便入佛法善巧智」。一法能入,無量方便也能入。這一句裡頭的意思很深,我們都知道佛法的終極目標是明心見性,什麼方法能明心見性?一切法都能明心見性。為什麼?一切法是自性變現的,惠能大師說得很好,「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萬法是自性所生所現,因此,萬法裡頭隨便一法都能見性、都能成佛。所以大乘教裡頭佛才說,會了,哪一法不是佛法?不會,問你哪一法是佛法?不會的全不是,會的全是。還有分別嗎?還有執著嗎?沒有了。

  宗教與宗教之間,有人很執著,這是我的宗教,那是你的宗教,你跟我的界限劃得很清楚,這是什麼?這不會。真正會了的人,你的教就是我的宗教,我的教也是你的宗教,一切宗教平等一如。你要是依照戒定慧三學這個辦法去修,沒有一個宗教不能夠明心見性,統統能。這是方法不相同,理念不一樣。佛法是離一切妄想、分別、執著,它無所不包、無所不容,所以一切法皆是佛法。基督教是不是?是。印度教是不是?是。不管什麼教它都包容,為什麼?不離一心。所以,大慈大悲,心包太虛,量周沙界。這是真實法。

  末後一句,究竟圓滿,「知無邊佛法無差別善巧智」。大宇宙裡頭沒有一法不是佛法,所以在佛法裡頭分自分他,分這個分那個,那都叫外道,他不懂佛法。

  下面說,「故知十種善巧智,皆源於深入精微,徹盡心源」,這根源。十種代表無量的善巧智,從哪裡來的?從深入精微,徹盡心源,好像我們找江河的源頭,把發源的頭找出來了,長江、黃河從哪裡流出來。宇宙之間一切萬法從哪裡來的?從自性來的,精微就是指的自性,心源也是講的自性。「從根本智而差別智」,根本智是能生,差別智是所生;根本智是體,差別智是用。「故能了達」,有根本智、有差別智,所以你真正能明瞭、能通達,「出生」,我們前面提到的,「宣說、證入等等諸善巧智也」。無量無邊的善巧智,到你這個地方全都化解了。

  「決定」,善巧決定,「事之定而無移改者也」。你認得正、認得清楚,你沒有錯認,這是要智慧,有智慧就能決定。決定求生淨土,決定專念彌陀,這是大智慧。不是真實智慧的人他懷疑,他認為這個法門之外還有更好的法門,他還要去找。找到最後找不到,連帶業往生他也沒分,這叫真正可惜!這是哪些人?是不少的念佛人。李老師早年在世,常常給我們這些學生提醒,古時候念佛人,萬修萬人去,是真的不是假的;現在的念佛人,一萬個念佛人,這當中真正能往生的,也不過是三個五個,六十年前說的話。六十年後今天來講,一萬個念佛人真正能往生的,有沒有三、五個?沒有。應該說什麼?一、二個。什麼原因?現在人的煩惱、習氣、業障比六十年前的人重。六十年前還有三、五個,現在大概只有一、二個,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原因呢?原因就是你沒有決定,心裡還有很多操心的事情,把念佛忘掉了,妄念太多、妄想太多。都是與自己不相干的事情,何必要去想它?何必要念著它?為什麼不念佛?為什麼不把佛放在心上?世出世間一切雜務,放在心上統統造成對念佛的障礙,確確實實它障礙你往生,我們不能不知道,不能不記住。

  下面,「又《勝鬘寶窟》曰:決定謂信也」。半信半疑,說是我真信了,真相信,我真願往生,可是許許多多事情放不下,說實在話那都是不信。檢驗我們是不是真的明白、是不是真的相信,章嘉大師教我的標準,你是不是真做到。真正做到,你相信了,真正做到,你明白了。做到是什麼?放下了。明瞭是看破,真看破了,哪有不放下的道理?沒有放下,沒有看破,不要自己以為看破了,沒有。這怎麼辦?這就要用教來幫助我,經典,它起作用。我讀得不夠,我了解得不夠,才會有這些現象發生;真明白、真了解,不可能發生這個現象,你會生活得很快樂、很幸福,法喜充滿。心裡只有一個方向,西方極樂世界,只有一個目標,親近阿彌陀佛,除這之外什麼都沒有,這是真正的彌陀弟子。末後念老給我們做的總結,「故善巧者,隨機應緣也」,恆順眾生,能應一切眾生。「決定者,真實不變」。應緣跟不變要結合在一起,這是真實智慧。「善巧決定者,隨緣善巧,悉皆真實」,理真實、事真實,示現真實、說法真實,聞者生深信心,真實。

  我們再看下面兩句,『論法無厭,求法不倦』。論是討論,現在講分享,沒有厭倦。求法是自利,自利不倦。上一句是覺他,下一句是自覺。「《淨影疏》曰:專樂求法,心無厭足,自利方便。」在這個世間,歡喜的什麼事情?求法,求法的心無厭足。我這求了一生,學佛六十二年,我讀這兩句話有什麼感想?論法無厭這一句做到了,五十五年講經教學,論法無厭,求法不倦有問題。從前確實是有這個概念,現在明白了,為眾生求法不倦。我勸導大家、鼓勵大家辦學,讓一些有緣眾生接觸到正法。傳統文化是正法,佛法是正法中的正法,真正得到,決定之後就不能變,不改變,這叫決定。

  諸位看到了,我這個決定前年才真決定,八十五歲決定了,世出世間法統統放下。為什麼?知道自己來日無多,要不決定恐怕不能往生,所以不幹了,完全放下。我勸同學們發心,在斯里蘭卡建佛教大學、建宗教大學,建好之後送給這個國家,讓國家去經營,去培養佛教的弘護人才,讓宗教大學培養各個宗教的傳教人才。宗教團結,宗教互相學習,能化解衝突,帶給社會永續的安定和諧,我看到歡喜。我參不參與?不參與。我會不會把這個事情放在心上?不會。這不是我的事,我的事要往生極樂世界,這是我們所有佛門弟子的事情。要論及到漢學,那是我們中華民族人人都有分,我也不過是倡議而已。大家真幹,我看到真歡喜。這個事情要真正幹,一定會得到祖宗保佑、三寶加持,所有宗教的神聖都會加持這個道場,加持這些善心人士。這個地方肯定是少災少難,宗教裡面的護法神、天道裡面的護法神,會照顧這些地方,這是世出世間好事裡頭第一等的好事。

  馬來西亞,在這裡傳承的是漢學,漢學可以說是所有宗教的根基、根本。大家看看這三個根自然就明白,儒的根《弟子規》,道的根《太上感應篇》,佛的根《十善業道》。這三樣東西分量都很少,《弟子規》只有一千多個字,裡面只講了一百一十三樁事情,日常生活必須要知道的;《感應篇》也不長,裡面講善惡報應,總共一百九十幾條,不到兩百條;《十善業道》更簡單,我為了初學方便起見,做了個節本,在我們印的《世界宗教是一家》裡面有,六百多個字,便利於初學。這三樣東西,無論跟哪一個宗教去對照都不相違背,這就是共同的基礎,必修的課程。

  拯救現前的社會,拯救現前多災多難的地球,要用什麼?要用善心。美國布萊登博士說得好,希望地球上的居民,人人要覺悟,要棄惡揚善,要改邪歸正,要端正心念。果然能做到,他是量子物理學家,研究念力的祕密,他說不但可以化解地球上所有的災難,而且會把地球帶向更好的走向。他不是佛教徒,他是從科學角度上來說的。科學家今天承認,佛經上所說的一切法從心想生,這科學承認,佛這個說法是正確的。端正心念,我們用《弟子規》、用《感應篇》、用《十善業》做到棄惡揚善、改邪歸正、端正心念,布萊登的話落實了,落實就管用。

  下面說,「常欲廣說,志無疲等,正明利他」。自利利他,自己要把儒釋道三個根做到,再要勸勉別人。《會疏》裡頭說:「菩薩求法為利他故,所得法必為他說。為一切眾生,經無量劫而無疲倦。」菩薩給我們做榜樣。什麼叫菩薩?這幾句話常常放在心上,常常依教奉行,這個人就是菩薩。我們只要把《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真做到了,每天晚上反省一次,今天這一天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跟它相應不相應。相應的好,今天一天積功累德,沒有白過,不相應的馬上要改。

  早晚課真正的意思,現在大家做早晚課的人有,真正懂得什麼叫早晚課的人很少。早晚課不是念給佛菩薩聽的,早晚課是我們自己在佛菩薩面前交代。早課念這一遍,今天一天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不違背佛菩薩的教誨,是這個意思;晚課是反省,今天一天有沒有念頭錯誤、言語錯誤、行為錯誤,有則改之,無則嘉勉。這個早晚課是真的,不是這樣做早晚課,那是形式,形式說得不好聽,真不好聽,那是什麼效果?早晨對佛菩薩面騙他一次,晚上做晚課又騙他一次,一天騙兩次。佛菩薩泥塑木雕的形像在那裡,你都忍心去騙他,錯了,真錯了!所以,要懂得佛陀真實教誨,千萬不要看錯了,佛法重實質不重形式。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