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第一八一集)  2013/2/17  馬來西亞華嚴講堂  檔名:02-040-0181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我們還是先念三皈依,「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掀開經本,第四百四十四面第一行:

  【三十二種大丈夫相。】

  我們前面學到第十二種,十二種還沒有學完,我們從頭念起。「十二、毛孔生青色相,又作毛孔一毛相、孔生一毛相、一一毛相、一孔一毛不相雜亂相。」這就是說,一個毛孔有一根汗毛,這是說正報,我們身上,身上的毛孔,一個孔生一根毛。「其毛青琉璃色」,佛身上的相跟我們不一樣,我們的毛孔多半是黑色的、灰黑色的,佛身上的汗毛是青色的、琉璃色的。佛經上講的琉璃是我們一般人講的翡翠,綠色的玉,透明的。西方極樂世界,大地主要的是琉璃,那個地方是無量珍寶的世界,大地是綠色的,它不是草皮,它是翡翠,最好的美玉。不但顏色好看,而且「一一毛孔皆出微妙香氣」。確實所有物質現象,它的本體、性體都是自性。自性本來具足萬德萬能,無論是色、光,光也是色,色同時指物質的身體,也指光,有香氣、有美味、有妙音。佛身上完全沒有障礙,統統顯示出來;我們六道凡夫迷失了心性,所以自性的性德透不出來。

  學佛,為什麼要學佛?佛是什麼?總得要搞清楚、搞明白。佛的意思,就像我們三皈依裡頭所念的,「皈依佛,二足尊」。二是什麼?二是兩種,一個是智慧,一個是福德,就是這兩樣。足就是圓滿的意思,滿足了。智慧圓滿了,福德也圓滿了,一切圓滿當中,這個圓滿是最尊貴的、是最高的,所以稱為二足尊。佛有,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切眾生皆有。不但我們人有,畜生也有,餓鬼也有,地獄也有,花草樹木也有,山河大地也有,沒有一樣沒有。所以從性德上看,萬法平等,無有高下。我們現在確實迷失了自性,不知道事實真相,在一切眾生裡面生起貢高我慢,以為別人都不如我,我高於一切。這是妄想,這是不正常的念頭。

  學佛,佛是正常的人,佛了解一切事物的真相,正知正見。佛知道一切萬法跟自己是一體,平等沒有高下。他覺悟了,他明白了,還有許許多多人還沒覺悟。覺悟的人有義務、有責任,幫助這些沒有覺悟的人,也像他一樣的覺悟。他用什麼方法?用教學。把事實真相講清楚、講明白,我們都覺悟、都回歸自性,那就叫成佛。成佛就是得到圓滿的智慧、圓滿的福德。這個就是早年方東美教授告訴我的,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如果有人問你,為什麼要學佛?你可以用這句話答覆他,我要人生最高的享受,所以我要學佛。人生最高的享受是每個人都可以得到的,只要你肯學,你都可以得到。最高的享受是什麼?第一條就是健康長壽,你要不要?第二個是快樂幸福,你要不要?第三個是聰明智慧。很現實,這三樣東西,學佛都可以得到。不學佛就很難得到,學佛是很容易得到,為什麼不學?

  佛是自性覺,與別人不相干,是自己覺悟。自己本來覺悟,所以一切眾生是平等的,本來覺悟。本來覺悟,現在不覺悟。為什麼現在不覺悟?迷了,對於事實真相一無所知,這迷了。佛陀的教育幫助我們破迷開悟,迷破了,悟開了,你就離苦得樂,人生最高的享受你就找到,你就恢復了。換句話說,佛是正常的人,我們凡夫是不正常的人。為什麼?有煩惱,有習氣,有苦樂,這不正常。佛永離諸苦,永遠享受幸福快樂的人生,那是正常的。這個就是佛陀的教育。

  佛陀的性德從他的身體、從他的念頭統統顯示出來,所以光色、香氣無不微妙。怎麼來的?昨天我們學到這個地方,由於「尊重」,尊敬別人,重視生命,「供養一切有情」,我們講有意識的、有見聞覺知的這些眾生,要常常有布施供養的心。能力沒有不要緊,心不能沒有,遇到應當幫助的這個機會不要放過,抓住機會,盡心盡力去幫助別人。自他是一不是二,幫助別人才是真正幫助自己。幫助自己,不肯幫助別人,那的確是傷害自己。你了解事實真相,你全都明白了。「教人不倦」,這是利他。你說我不會教人。教人念一句阿彌陀佛,應該沒有問題,勸導人做一個好人,這也沒有問題。多聽經,慢慢全都明白了。明白人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全都是好事,好人好事,這就是斷惡修善,積累功德。累積多了,不必到來生,今生就收到果報。累積太多,今生的報,花報,像植物先開花,花開得很美,來世的果報一定非常豐盛。因果報應絲毫不爽!這是真理,佛經上講得非常透徹。

  「親近智者」,真正的善知識要發心親近,要向他學習。今天善知識少了,儒釋道都少,很不容易遇到。學習是有次第的,不能躐等。佛在《佛藏經》上說,「佛子,不先學小乘,後學大乘,非佛弟子」,佛不承認你。為什麼?躐等了,小學沒有念就去念大學,佛不贊成。佛的教導循序漸進,小學、中學、大學,要循序漸進,這是佛教我們的。佛教傳到中國,這些理念、思想、行法統統都傳到中國來了。隋唐,中國佛教最興旺的時代,一共有十個宗派,小乘有兩個,俱舍宗、成實宗。這兩個宗派現在很多人不知道,為什麼?它們傳的時間不長。唐朝中葉之後,這些祖師大德就不學小乘了。那是不是違背佛陀的教誨?沒有,他們是用儒跟道代替小乘。有效,這一千三、四百年當中,大乘八個宗派都有傑出人才出現,證明儒跟道確實可以代替小乘。儒、道是我們中國本土文化,學習起來格外容易得力,所以就不學小乘了。

  小乘經翻譯得相當完整,我們今天《大藏經》阿含部的經典,跟南傳巴利文經典對比,巴利文比我們只多五十幾部。總共差不多有三千部,多我們五十幾部,這是很小很小的差距,說明小乘經在中文《大藏經》裡面是很完整的,可是這一千多年來沒人學習。學儒、學道,以這個做基礎,行,確實我們看到了證明。但是現在問題來了,小乘不學了,儒也不學了,道也不學了,直接就學大乘,問題出來了。這個問題很嚴重,衰了,真正到了存亡的臨界點,佛法是存是亡在我們這一代,如果沒有人接替,佛法會滅掉。這個問題不能不知道、不能不重視,這是我們的使命,我們的責任。我們要發心,把世尊的大法繼承過來,自己認真學習,還要傳給下一代,佛法才有救。不論人多少,一個、二個都好。達摩祖師到中國,只傳一個人,慧可;慧可也傳一個人,僧璨。五代單傳,你就知道這個多難!到第六祖惠能大師才發揚光大,開花結果,傳遍中國。在他座下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的有四十三個人,不是傳一個。弟子當中分五個宗派,所謂一花開五葉,五個宗派都是正法。

  所以我們今天看到佛法衰了,這十多年來,極力的提倡、鼓勵同學要扎根,把根補出來,用中國的方法,學《弟子規》、學《感應篇》、學《十善業道》。這些典籍不是背的、不是念的,是要把它做到。《弟子規》裡頭,一百一十三樁事情;《感應篇》裡面,善有善果,惡有惡報,惡講得多,善講得少一點,總共有一百九十多條。《十善業道》有開有合,合是歸納,合起來十條,很容易記;這十條展開,就是大家所知道的八萬四千法門。八萬四千法門就從十善業道展開的,大乘;小乘展開,三千威儀。小乘展開三千條,大乘展開八萬四千條,菩薩所修的。要從這裡扎根,沒有根就沒有本,學一輩子不會有成就,只是學一點佛教常識而已,真正佛門的東西你一樣也得不到。這扎根多重要,怎麼可以輕視?

  我們對佛教的存亡,確實是提心吊膽。去年十一月,我們訪問斯里蘭卡,感到最大的安慰,我們知道佛教不會滅亡。這一個小國家,他們做到了,他們能夠把佛教變成日常生活,我們看到了歎為觀止,這地球上還有這麼好的事情!這個國家幅員不大,大概土地跟馬來西亞差不多,人口只有兩千多萬,百分之七十八是佛教徒。他們佛教徒名符其實,我們這佛教徒是口頭上的佛教徒,沒做到,他們真正做到了。是小乘,真做到了。總統帶頭,總統每天做早晚課。我們到總統府參觀,看看總統的佛堂,沒人能想得到。世尊一生大多數的時間,都是在樹林、河邊,叢林多的地方,每個人坐在樹下,陰涼,講經教學。我們看到斯里蘭卡總統的佛殿,沒有建築,是在一棵菩提樹下,樹下供著釋迦牟尼佛的像,就好像世尊當年在世一樣。他早晚在那裡拜佛,到那邊誦經、祈禱。我們看了歡喜,我們也去上一支香,也去供一點香花。

  這個地區,這個國家,佛法是平等的普及。星期天寺廟開放給學生,在校的學生,沒有畢業的,在學校讀書的學生,小學、中學、大學,這些學生星期天一定要到附近寺廟去接受佛陀教育。我們去參觀,參觀沒通知,不要通知,就突擊檢查,看看是真的是假的。走到附近一個寺廟,那一天大概有三千個學生在這個寺廟裡面,走廊、院子,他們坐地下,整整齊齊,坐在那裡,老師在那裡講經教學。有很多老師,一個區、一個區的。學生學習非常專心,像我們這些,人家把我們當觀光客,他們上課不看我們的,不會東張西望、交頭接耳,沒有,很專心。我們看了佩服,認真在學習。我們問這個寺院裡面的法師,他告訴我,他們每個星期都是這樣的。所有學生,沒有特殊原因,一定要來接受宗教教育,就是佛教的教育。總統的心量很大,歡迎大乘,各個宗派都可以到斯里蘭卡這個國家去進修、去講學,把釋迦牟尼佛的法發揚光大。

  他們國家也有其他的宗教,少數,有印度教、有基督教、有伊斯蘭教、有天主教,大家在一起都能夠互助合作。佛教裡面有活動,這些宗教的傳教士、領導都來參加。我跟他們大家見了面,非常和睦,太難得!總統有智慧、有德行,心量大,能包容,能接受不同的宗教,跟大家一起和睦相處,平等對待,共同來創造一個和諧社會,幸福美滿的人生。有這麼好的基礎,我們夢寐當中都不曾想到,世界上有這麼個地方。看到他們的小朋友認真學習,這個國家前途一片光明。人民知足常樂,沒有競爭的觀念,都能夠安分守己,知足常樂。年輕人有到國外去留學的,學習後一定回到自己國家服務,他不在別的地方工作,他會回來。我們發現這個世界上有這一片淨土,我們要全心全力照顧它,去幫助它、成就它,讓大小乘、顯教密教都能在這個地方成長茁壯,開花結果。這個地方釋迦牟尼佛在世,曾經三次到這個地方講經說法,都留下遺跡。同修們有機會應當去看看,親身去感受。這是講「親近智者」。

  「樂聞」,喜歡聞法。「樂論」,喜歡討論。「聞已樂修」,聽清楚了,聽懂了,聽明白了,要認真學習,要把你所知、所悟的落實在生活,真得受用;落實在工作,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這是佛菩薩真正的教誨。「樂治道路」,這句是比喻,「除去棘刺」,這是比喻,這個道路是成佛之道,是脫離六道輪迴的道路,了生死、出三界的道路,這裡面的障礙就是煩惱、習氣。煩惱有很多種,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無明煩惱。迷惑、顛倒,必然影響我們的言論、行為,造作一切善惡業,感召輪迴果報。惡的念頭,惡的行為,三惡道;善的念頭,善的行為,三善道。無論你是在惡道、在善道,你出不了六道輪迴。

  所以佛教導我們,惡念、惡行要放下,善念、善行可以做,做完了不要放在心上。要學大乘教裡頭的菩薩,三輪體空。做再多的好事,心地清淨,一塵不染,這個好,這種好事叫功德。做了好事,常常念在心裡,那叫福德,它不是功德,它的果報在人天,出不了六道輪迴。我們要求生極樂世界,一定要掌握住清淨心。換句話說,心裡不能有這些障礙,善惡、染淨統統放下,這才是真正的清淨心。果報,「得皮膚柔軟,一一孔中,一毛生相。遠離聚說世間故,得一一孔毛生相。」佛在行菩薩道的時候,如是修學,給我們做出最好的榜樣。釋迦成佛,現出三十二相八十種隨行好,讓我們心裡很清楚,這是百劫修行功德的成就。

  第十三相,「身毛上靡」,靡是向上。我們身上這個毛,你看,大概是往邊、往下面的,佛的毛是向上面的,跟我們一般人不一樣。「又作毛上旋相」,這就是身毛上靡,「身毛右旋相」,它不向左,它都向右。右代表正法,左代表旁門左道,它不是正法,右表法的時候表正法。「皆右旋向上,而偃伏也」,伏,它貼在身上,整整齊齊。這個相是「由行一切善法而有」,這身上毛多,是從行一切善法而有的,就是有這個果報。善因善果,惡因惡報。人要有善心、有善念,口出善言,身體善行,無一不善。「能令瞻仰之眾生,心生歡喜,獲益無量」。看到佛的身相這麼好,肯定有人向佛請教,你為什麼會這麼好?佛就告訴他,存善心,說好話,行好事,就得這個果報,這就他得利益了。佛「於無量世常化眾生」,這個化是教化。佛出現在這個世間就一樁事情,教化眾生,除這個,沒他的事。「令修施、戒、一切善法,得毛上靡相」。勸人修布施,勸人持戒守規矩,一切善法那就包括很廣,三十二相得這個好相。人心善,好善,喜愛一切善法,這個相好就能出現。「樂受」,樂是喜歡,喜歡接受,「善友師長教敕故得身毛上靡相。」這個與身毛上靡統統有關係。你看,他喜歡聽人勸告,能接受善友、老師、父母尊長的教導,喜歡聽,能理解,能奉行,能做到,得第十三個身毛上靡相。

  「十四、身金色相,又作真妙金色相、金色身相。」這三句是經論裡頭不同的差異,但意思完全相同。「謂身皆金色,光明晃曜,如紫金聚,眾相莊嚴,微妙第一。」金色身,意思深廣。如果真的有一個人皮膚是黃金色的,你看到喜不喜歡?造一尊佛像,把它貼金放在那裡,很好看;真的有一個人顏色都是這樣的,恐怕很多人都不喜歡了。所以這個金色身就有很多解釋。在五金裡面,金銀銅鐵錫,除黃金之外,其他的都容易氧化、變質,它變色。唯獨黃金不會氧化,不會變色,所以取它的不變。這個在金屬裡頭就變成貴重的金屬,它不變,所以它的價值比別的高。不變這個意思我們喜歡,如果我們能夠不變,年年十八,多好!雖然年齡增長,我們的容貌、體力不變。這都是金色表的法,它表不變。西方極樂世界人無量壽,他不老,可貴就在此地。

  金是代表不變、不改。身上有光,不是一種光,是七彩的光,無量光彩的光。「如紫金聚」,金裡面最好的,紫金,大量的紫金聚在一起,特別是金熔化的時候,那個光色最美。「眾相莊嚴,微妙第一」,這兩句話把它的密義、深遠的意思就展開了。眾相莊嚴,這個眾相是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微妙第一,沒有人能跟他相比。這什麼原因?修得的,佛用這個方法勸我們修。人都愛美,可不能去美容。美容是破壞大自然的環境,你父母生下這個面孔,是自然的,你要去美容就破壞它。破壞它,受苦無量!你那個美容能保幾天?我在澳洲,有一次有一位義工,在我們那住了幾個月,她在山上照顧我們生活。我常常看她流眼淚,很痛苦,我問她什麼原因?她美容隆鼻,鼻子,十年之後,這地方就出了麻煩,苦不堪言,才知道自己錯了。你看,本來很健康的五官,要去修理整理一下,自己破壞了,破壞大自然環境,那你得要受這個苦果。所以進美容院就是破壞自然環境。這個在中國古時候這叫大不孝,父母給你的身體你要去把它改造一下,不稱你的意,去改造一下,這對父母很不恭敬。最健康的就是隨順自然,千萬不要去改造它,這最健康的。

  佛的身金色的身相,這個金色就是他的膚色特別好,誰看到誰歡喜;換句話說,他的膚色不止一種,而且隨著眾生的愛好產生變化,不是他自己有意的。《楞嚴經》上所說的,「隨眾生心,應所知量」,你喜歡什麼顏色,他就現什麼顏色,二、三個人在他面前,各人看的不一樣。早年,我在香港講經,一九七七年之後,差不多每一年我到香港去講一個月。有一次,一九八0年代的時候,大陸好像還沒有開放,聖一法師跟一個朋友,出家人,兩個人發心,到普陀去朝觀音菩薩。大陸上有一位法師陪同他們,三個出家人,到潮音洞。這個地方相傳,人在這個洞口拜觀音菩薩,觀音菩薩現身給你看。他們三個人在洞口拜,拜了大概半個多小時,觀音菩薩出現了,三個人都看到,非常歡喜。回來在路上,三個人就問,你看到觀音菩薩相什麼樣子?三個人看到不一樣。聖一法師看到的是全身金色的,戴毘盧帽,就像地藏菩薩戴的那個帽子一樣,全身金色。另外一個法師見到的是白衣觀音,像我們平常畫畫的白衣觀音,拿著楊柳枝、淨瓶,現這個相。另外一位法師看到的是一個出家的比丘,出家人。三個人同時同處都見到,見到觀音菩薩形相不一樣、不相同,證明經上所說的「隨心應量」,這句話一點都不錯。菩薩沒有身相,佛當然沒有身相,相是從你心裡變現出來的,你喜歡什麼相,看到就是什麼相。所以相隨心生,不是隨他的心,他沒有心,他沒有念頭,隨眾生心,我們的真誠心、恭敬心、歡喜心,隨我們的心而現的。這真的不是假的。

  這個身相,修什麼所感得的?下面說,「此相係以離諸忿恚,慈眼顧視眾生而感得」。我們希望我們相要好,不用美容,不用化妝,什麼都不需要,修心。為什麼?相是心變現出來的,相由心生,你什麼樣的心生什麼樣的相,你心地慈悲就生慈悲相,你心裡頭怨恨,它就有怨恨相,相是這麼來的。佛菩薩離一切忿恚,忿是忿怒,瞋恚、傲慢、嫉妒,這一些念頭佛菩薩統統沒有,他有的是大慈大悲。大慈大悲照顧一切眾生、關懷一切眾生、幫助一切眾生,所以感得的身金色相。「此德相能令瞻仰之眾生厭捨愛樂,滅罪生善」。這一句是說他的功德,相好的功德,能讓見到他的這些眾生厭捨愛樂。這個愛樂是說的貪戀,意思也很廣。合你情意的就生貪愛,違背你心意的你就生瞋恚,這是人之常情。見色聞聲,六根緣六塵境界,它生心起念,生心起念也就是生煩惱。七情五欲是煩惱,七情,喜怒哀樂愛惡,惡是討厭,最後是個欲,欲就是財色名食睡,五欲。七情五欲,這個不是好東西,佛菩薩沒有,完全捨棄,完全放下,所以他得到的是圓滿的報身。滅罪生善。這個厭捨愛樂,愛樂這兩個字就是七情五欲,統統捨離。

  「於無量世,常施眾生房舍、臥具、飲食、燈明,得金色身相。」修行,不止一世,生生世世,要有這個願心,希望我生生世世得人天身,生生世世遇到佛法,生生世世依教修行,要發這個心。常常喜歡布施眾生房舍,居住的地方,多少人居住有困難,有這個能力的應該布施。世間大富大貴之人有這個能力,育幼養老,救濟貧苦。老年人在今天這個社會,兒女不孝順。男女結婚,不願意跟父母住在一起,認為父母囉嗦,他們不自由,這就是什麼?大不孝。父母如果七、八十歲,體力不好,沒有人照顧,很可憐。

  國外,年老到哪裡去?住養老院,有私人辦的,有國家辦的。養老院裡面,物質生活有人照顧,精神生活沒有。如果自己的性格不能跟別人共處,就變成孤獨。每天什麼時候看到他?吃飯的時候看到他,在餐廳裡。其他時間看不到他,他就躲在他自己小房子裡頭,不出來,不跟人打招呼。我們知道他心情不好,一定是委屈很多,養成孤僻的性格,非常可憐。你看不到他的笑容,他不跟人講話。國內的老人院我很少去看,但是國外我看到很多。這什麼原因,我們要多想想。如何能幫助老人度一個幸福快樂的晚年,這個功德太大太大了,什麼原因?晚年生活快樂,不會墮三惡道;晚年天天在生悶氣,心胸不愉快,死的時候多半三惡道去了。你能幫助他晚年很快樂,度過晚年,等於說是把他從三惡道拉出來,再能到人天來,這個功德多大!這沒人知道。辦養老院,我覺得一定要辦孤兒院,養老院跟孤兒院在一起,讓老年人天天看到小朋友,小朋友天天看到老人,對老人行孝道,對老人尊敬,老人愛護小朋友。這是彌補中國古人所說的天倫之樂。許許多多有地位、有財富的人他能做到,真正想到,不多。我們是想到做不到,心有餘而力不足。真正的好事。孩子從小教他倫理、道德、因果教育。老年人每天能聽個一、二堂課,課程也必須要多彩多姿,每個人的喜好不一樣,他聽到他喜歡的東西,生活就不寂寞、不孤單。人活到老,學到老,學不了。今天大多數人,自己一生奉獻給社會,到年老的時候沒有人理他,甚至於自己的兒女都嫌棄他,你說他多傷心、他多難過。所以老人院老人自殺,常常聽到。為什麼?總的一句話,我們照顧不周到。要辦一個示範模範的老人院,是有必要,真做好了,讓大家來參觀。養老育幼的這個行業在現在很多,要讓大家認真學學,把因果道理講清楚,這是積大功德的場所。真做好了,果報是你自己老的時候會有很多愛心人士照顧你。你愛別人,別人愛你,業因果報絲毫不爽。不可以嫌棄老人,自己有老的時候。愛老人,敬老人,自己老了,人家就愛你、敬你,這果報就看到。

  房舍、臥具(包括衣服)、燈明,晚上的照明,這得金色身相。「喜施敷具」,這個是佛門裡面的,敷具,「袈裟之異名」,這是佛經裡頭的,對於出家人的供養。佛陀在世,出家人他需要的,只三衣一缽,還有一個具。具,晚上睡覺用來鋪在地下,就是像被單一樣,鋪在下面的。三件衣,晚上可以蓋在身上,白天披在身上。只有三衣一缽,因為印度那個地方是熱帶,沒有四季,所以三衣足夠了,物質條件很簡單。袈裟供養,缽供養。遇到出家人乞食,供養一些菜飯,自己吃什麼就供養什麼。所以托缽沒有完全素食的,避免人家麻煩,他吃什麼就給什麼。但是決定避免,不見殺、不聞殺、不是為我殺,這叫三淨肉,這個可以吃。特別是為我,這不可以,長養慈悲心。

  佛門裡面的素食是中國人提倡的,佛教在全世界沒有素食的。素食是梁武帝提倡的,他讀《楞伽經》,經上有菩薩不忍心吃眾生肉,他看到,深受感動,自己就採取素食,提倡素食。他是佛門大護法,首先響應的就是出家人。所以素食只在中國有,鄰近的都沒有,日本、韓國都沒有。我們去訪問,他看到我們不吃肉,感到很奇怪,我們看到他們吃肉,感覺得也很奇怪,這是每個地區風俗習慣不相同。吃肉,不能說他是過失,因為佛陀在世,托缽是吃肉的。這些事實我們都要知道。但是素食的確是健康的,佛也讚歎。佛因為托缽,這不得已,避免人家供養麻煩,吃什麼就供養什麼,這就方便。所以「喜施敷具房屋得金光明相」。

  下面,第十五個相,「身光面各一丈相」,這是身光,「又作常光一尋相、圓光一尋相」。一尋是兩個手張開,這麼大的距離,這叫一尋,通常是差不多八尺。一丈,比這個稍微大一點。這是佛的常光,無論在什麼時候你都能夠看得到,佛的常光。「謂身放光明,四面各一丈」,佛的身光。其實,這個光每個人都有。我們中國人不叫光,叫氣。你看練氣功的人,就有氣場,有氣功的人能夠看得出來。功夫好的人看到你的光,光的顏色,光的大小,知道你身體狀況,就從這個地方能看出你的內臟健康不健康、什麼地方有毛病。每個人光不一樣,光最好的是金色光、黃色光、白色光,這最好的;最不好的是黑色的、灰色的,這個都是身體有病、有問題。這些人都能看,而且看得相當準確。人人都有,外國人叫磁場,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磁場。

  磁場最殊勝的,真的,阿彌陀佛。我們常常念佛,佛光加持我們,是真的不是假的。這個氣功功夫好的人他能看出來,你的光特別強,得到佛的加持,你心裡常常有佛。對於鬼神、異類,那就更殊勝了。就是念佛機,這是個機器,裡面是念阿彌陀佛的,這麼一個小機器,你放在房間裡,你晚上把它打開,它有光,我們肉眼看不見。這個光多大?一般講,這個中心區四十里範圍,這裡面的幽冥界眾生統統得利益。念佛的、誦經的、講經的,這個場面都很大,跟你的心量有關係,你的心量愈大,它的光就愈大,心量小,光就比較小。所以我們的心量能夠幫助念佛機擴充它的影響,擴充它的範圍。佛光遍法界虛空界,那是自性的光明,不可思議,遍法界虛空界,我們自己因為有業障,看不到它,阿羅漢能看到,菩薩能看到。修行位次愈高,看得愈清楚,看得愈遠、愈大。

  這個相是「以發大菩提心,修無量行願而有」。人不能不發心,發心是為自己,這個心量不大;發心為眾生,發心為正法久住,這個心一發,能改變你的命運。為什麼?它超過你的業力。一般人到這個世間來是業力做主宰。業有兩種,一種是引業,一種是滿業。引是引導,引導你到人道來投胎,這個業是引業。引業,前世,不定是哪一生,肯定修五戒十善,還修得不錯,這個業力產生作用,就引導你到人道來,這一生到人道。過去生中跟佛有緣,所以你很容易遇到佛法、很容易就相信,沒有偶然的。如果是不善業,就引導你到畜生道,到餓鬼道、地獄道,引導你去。引業相同,我們大家都得人身。可是這一生當中,貧富貴賤不相同,賢愚不肖不相同,差別很大。這是什麼因?這叫滿業,不一樣,滿是圓滿的滿。滿業是你過去生中,跟你講修布施,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這個不一樣,這個是帶給我們這一生富貴貧賤。聰明智慧是我們過去生中修的法布施,健康長壽是過去生中修的無畏布施,這每個人不相同,所以我們的滿業不一樣。但是學佛明白事實真相之後,就有方法改進,過去修得不夠、不足,我這一生能把它補出來,也非常有效果。

  讀《了凡四訓》就明白這個理論與事實。袁了凡先生有一點小福報,不大。功名,古人講功名,現在叫學歷。現在高學歷,博士學位、碩士學位。中國古時候不叫博士,叫進士;不叫碩士,叫舉人;不叫學士,叫秀才,那是學位的名稱。要參加國家考試,考及格了,給學位給你。有這些學位可以從政,國家需要人的時候,在這裡面去挑選。了凡先生只有秀才的命,舉人、進士沒有;有做官的命,只是一個很偏僻小縣的縣長,叫知縣。沒有兒子,命裡沒有兒子;也不是很富裕,一般生活還能過得去,壽命只有五十三歲。他是三十五歲遇到雲谷禪師,雲谷禪師把這些命理講清楚、講明白,他恍然大悟。命從哪裡來的?過去生中,你的念頭、言語、行為造成的,沒有人主宰。你明白這個道理之後,你能把這些不好的習氣改正過來,真正去做斷惡修善、積累功德,你的命運統統改過來。

  他被孔先生算命,十五歲到三十五歲,二十年,每一年跟算的流年完全相應,分毫不差。所以他對於命運就死心塌地,知道了。所以每天什麼也不想,打坐,跟雲谷禪師坐了三天三夜,不起一個妄念。雲谷禪師佩服,這樣的人少見。問他,你用的什麼功夫?跟誰學的?他說,什麼也沒有。為什麼沒有念頭?命被人算定了,想也是白想,不如不想。雲谷禪師聽了就哈哈大笑,我以為你是有功夫的聖賢,原來你是個凡夫。他問為什麼?你相信命運,二十年被人家算定的一絲毫都沒有改變,你是個標準凡夫。為什麼?不標準的,它還有加減乘除,他善多一點,長一點了;惡多一點,又少一點了,他每天都有加減乘除。你這個每天一點變化都沒有,這標準凡夫。了凡先生從此之後就曉得,命原來是自己造的,自己可以改。不要找別人改,找別人改是假的,騙你的,自己斷惡修善。佛經上講得好,這三十二相不就教我們改造命運嗎?所以要發大心,要修行願。有願,利益眾生,利益自己。願要兌現,要真幹。「能除惑破障」,惑是迷惑,障是業障,「表一切志願皆能滿足之德。」這個光明,光明是智慧,智慧能破除業障,能消罪業。

  第十六個,「皮膚細滑相」,這是好相。「謂皮膚細膩滑澤,不受塵水,不停蚊蚋」,這些小蟲不會咬你,身上不會染上灰塵,下雨天,身上滑,雨水滴下來,它都落地下去了,皮膚上不沾。這是佛與大菩薩、阿羅漢才能做到,凡夫做不到。凡夫,皮膚細滑的有,但是蚊蟲還是會叮他,還是有灰塵的染污。像這個地方所說的,他要不要洗澡?不需要。我們沒見過,只聽說,抗戰期間江蘇鎮江金山寺有一位法師,叫妙善法師。好像在抗戰勝利的前一年他往生的,他在緬甸往生的。這個法師一生沒洗過澡,而且他的形象很像《濟公傳》裡頭寫的濟公,真有神通,不是假的。疑難雜症,你遇到他,他都能給你治好。他也不需要醫藥,身上也有灰塵,那個灰塵搓搓,捏一把給你吃,病就好了。一生就一件衣服,裡面是個小褂褲,一套,外頭一個長衫,其他的沒有了。冬天也是這樣的,夏天也是這樣,冬天他不冷,夏天他不熱。居無定所,你想他,他就在你面前出現,走了之後,你找不到,不曉得到哪去了。人家稱他活佛,叫金山活佛,金山寺的,他的這些神奇事情很多。我年輕的時候,煮雲法師給他寫傳記,煮雲法師不認識他,但是到處打聽。另外一個,樂觀法師,跟他在一起住過四個月,對他知道得很多。樂觀告訴我,他真有神通,他不是假的。我們起心動念他知道,所以你談他的時候、想他的時候,他就來了。那是什麼?神足通,確實有這個能量。

  有一天,幾個居士請吃飯,樂觀法師在,跟他坐在一起。這居士們都喜歡他,每一個人盛一碗飯來,他很快就吃完了,那個又送來了,一下吃了十幾碗。樂觀在那裡著急,你們不可以這樣,你們害他,他怎麼受得了!他跟樂觀說,不增不減。一個星期不吃飯沒問題,一餐飯把一個星期都吃掉也行。這都別人做不到的,表演給你看。還有個嗜好,看到破銅爛鐵掉在地下,他撿起來就吃,像吃蠶豆一樣的,他吃下去。還有人家供養鈔票,鈔票都很髒,他拿了鈔票就吃掉。真有其人,真有其事。一生不洗澡,最後有人,是什麼緣故,是供養衣服還是什麼緣故,請他洗澡,他答應了,就在緬甸。那個澡是雨淋的,他洗澡在那邊站著往生了,那麼就走了。他多大年歲沒有人知道,一天到晚笑咪咪的,幫助人解決疑難雜症。

  所以這個皮膚細滑,「又作皮膚細軟相、身皮細滑塵垢不著相。即皮膚細薄、潤澤,一切塵垢不染」,真不染。「係以清淨之衣具」,這是講他的因行,他到底修什麼,得這麼好的相,「房舍、樓閣等施與眾生」,歡喜布施,「遠離惡人,親近智者所感得之相,表佛之平等無垢,以大慈悲化益眾生之德。」教化眾生,佛教菩薩,教化要先攝受。攝受就是跟眾生建立關係,讓眾生認識你、歡喜你,願意接受你的教誨。用什麼方法?四攝法,攝受眾生。四攝法裡第一個就是布施,人與人相交,要常常送禮,要常常請客。中國古人所謂見面三分情,人與人常常往來,就不致於產生誤會。不往來,容易猜想、猜疑,猜疑到嚴重的時候,情感會破裂。如果再有人挑唆,甚至於造成對立、衝突,這就麻煩了。一定要常往來,親戚,這是親;朋友,比較疏遠,都應當常常往來、常常問候,這是倫常大道,不能不知道。

  佛菩薩跟眾生親密交往的目的何在?是讓眾生能信、能解、能接受、能依教修行,幫助他破迷開悟,離苦得樂。離苦要離究竟苦,究竟苦是生死輪迴,讓他永遠能擺脫生死輪迴,這真正離苦。得樂得究竟樂,不是一時的,不是短暫的,得永恆之樂。能不能做到?能。阿彌陀佛建立極樂世界,目的就是幫助眾生得永恆之樂。極樂世界的人無量壽,真無量壽,不是有量的無量,他確確實實是無量的無量。往生極樂世界,身,不是這個肉身,法性身。我們在六道輪迴裡面,這個身是阿賴耶的相分,阿賴耶的境界相,心是阿賴耶的見分,就是第六跟第七識,第六的分別,第七的執著,都不是真的。生到極樂世界,轉八識成四智,八識,這是虛妄的,離開了,完全放下了。心是自性清淨心,身是法性身,不是阿賴耶的相分,清淨到極處,比三十二相還殊勝。三十二相是人間的,是六道裡頭的。

  極樂世界不在六道中,它是個非常特殊的境界,是自性變現出來的,沒有通過阿賴耶,阿賴耶是妄心,自性能現,阿賴耶能變。極樂世界只有現,沒有變,極樂世界沒有一樣東西有變化,人永遠不變,相好光明。那要看《觀無量壽經》,佛所說的「身有無量相」,不是三十二相,無量相,「相有無量好」,數不盡的。我們這一生可以得到,得到的理論跟方法就在這部經典上。我們好好的學習,用個一年半年,搞清楚、搞明白了,一心念佛就能往生,經上所說的一切我們統統得到,一個不漏。這才是佛到世間來教化眾生最圓滿、最殊勝、最究竟的利益。可這裡頭有一點一定要知道,對這個世間不能有留戀,這個世間一切統統放下,一心一意的取極樂世界,我們功德就圓滿了。現在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