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第一九四集)  2013/2/25  馬來西亞華嚴講堂  檔名:02-040-0194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跟我念三皈依: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去年十一月,我們在斯里蘭卡訪問,小乘的法師給我建議,我們在誦經之前、講經之前先念三皈依,這是個很如法、很好的建議。中國古時候讀經、講經是先念開經偈,在今天這個社會念念不忘三寶,這個意義更深、更大。如果大家懂得三寶的意思,就不會說學佛是迷信。皈依,皈是回歸、回頭的意思,依是依靠。從什麼地方回頭?從迷回頭依靠覺悟,這是皈依佛;從邪知邪見、錯誤的知見回頭依正知正見,這是皈依法;從一切染污回頭依清淨心,這是皈依僧。今天這個世界確實迫切需要的是要回頭,從迷邪染回頭依覺正淨,覺正淨是三寶。

  三皈依詞裡頭「皈依佛,二足尊」,佛是什麼?佛是兩種圓滿,足是滿足的意思,兩種圓滿當中最為尊貴的。哪兩種圓滿?第一種智慧圓滿,第二種福報圓滿。我們想想,這兩個誰不要?不要佛,就是不要智慧、不要福報,不要智慧的人愚痴,不要福報的人貧賤,誰都不願意。我們要智慧、要福報就得要依靠佛,佛會教我們如何得智慧、如何得福報。你說這多重要,要把這個意思講清楚。兩足不是兩條腿、兩隻腳,那樣說法就完全說錯了;這個足是圓滿的意思,滿足了這個意思。一切滿足裡面福、慧滿足是最尊貴的,所以稱為二足尊。

  皈依法,達摩是法,達摩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是法。這個地方講的佛陀、達摩、僧伽都是梵語,達摩是法,法以什麼為最尊貴?法是教學的方法、教學的理論。我們講教學的智慧、教學的理念、教學的方法、教學的手段,釋迦牟尼佛確實是第一。第一裡面的第一就是離欲,讓我們放下所有的欲望,這是一切教育裡頭最高的願望。人要把所有欲望統統放下,這個人就成佛。佛沒有欲望,但是福報跟智慧是圓滿的;有欲望不圓滿,有欲望永遠不知足。所以成佛不難,看得破、放得下,看得破是智慧,放得下是福報。福報從哪裡來的?是自性裡頭本自具足的,不是外面的。外面沒有福報,外面所得到的全是煩惱、全是業障,所以福報是從自性裡面生出來的,這是可尊可貴。人一定要知道離欲,離開執著,一切都不再執著,證阿羅漢果,離開分別證菩薩,不起心不動念就成佛。佛法修行功夫是放下這些,這些東西全是假的,不是真的,自性清淨心裡頭沒有。凡是自性清淨心沒有的,統統要放下,這才叫皈依法。這是佛法,不是一般的法。

  皈依僧,僧是出家人,六根清淨一塵不染。你不要去問出家人清淨、不清淨,因為與你沒有關係。一看到他,就要想到我要學他,學他的清淨,學他的一塵不染。他染不染與我不相干,那是他的事情。我看到這個樣子,提醒我,我要一塵不染,眼見色不染於色,耳聞聲不染於聲,色聲可以欣賞,不可以佔有,不可以控制,就不染。我想佔有它,你被染著了,我想控制它、我想支配它,你全被染污了,你就造業了,這個造業就是製造六道輪迴。本來沒有六道輪迴的,六道輪迴是自己製造的,你製造的是善業,善業是什麼?利益眾生的,不是自利的,生三善道。你造的是惡業,惡業完全是自私自利、損人利己,你就是造的三惡道。所以你有佔有的念頭,有控制的念頭,有支配的念頭,你就出不了六道輪迴,這都叫嚴重的染污。我們今天說這幾句話就是做三皈依。這個小道場有我們看得到的同修,還有我們看不到的許許多多同修,都在此地接受三皈。三皈不能不清楚,不能搞錯了,現在搞錯的人很多,我們要把它講清楚、講明白。

  好,現在開始看經,請看《大經科註》第四百五十九頁,我們還是從倒數第二行最後三個字看起:

  「大涅槃者,指大乘之涅槃,揀非小乘。大乘涅槃,具法身、般若、解脫之三德,有常、樂、我、淨之四義」。「三德」我們有參考資料,最後一段,我們從這看起。三德裡面的第三,「解脫德,不繫名解,自在名脫」。解是解開,如果有繩子、繩索把我們捆綁起來,我們就不自在了。古時候犯罪是有枷、鎖、繩索這三種戴在身上,你就不自在了。這個枷鎖身體還能活動,最嚴重的是繩索的捆綁,那是真正叫你動彈不得。佛用這個來做比喻,我們的身心不自在,什麼繩索捆綁?煩惱、業障。煩惱業障從哪裡來的?從迷惑來的,不了解事實真相。佛為什麼教我們離欲?皈依法,法是正知正見,法的反面是邪知邪見,對宇宙人生的看法錯了,想法也錯了,你的看法、想法都錯了,所以你講錯了、你做錯了。講錯、做錯、想錯這叫造業,身口意都在造業,造業有果報,業感果報,這果報就是苦,叫業繫苦。

  迷惑、顛倒、造業這都是繩索,把我們捆到不能動彈,誰能幫我們解除?佛菩薩能幫助我們解除。他用什麼方法?他用講經教學,自己本身做出示範。佛真放下了,日常生活當中三衣一缽,在這個世間於人無爭,於世無求,做出的榜樣都是最好的典範。教化眾生,幫助眾生覺悟,幫助眾生破迷,無量無邊功德,佛有沒有想過他功德?沒想過。他要是想的我做了很多功德,他著相了,著相沒功德。也有德,叫什麼德?福德,有福,著相有福。不著相叫功德,著相叫福德。功德的好處是能叫你成菩薩、成佛得大自在,福德不行,福德只是六道裡頭人天福報。我們看到人間大富大貴,這是他有福德,跟功德不一樣。釋迦牟尼佛是功德,諸菩薩是功德,過去歷代祖師大德他們是功德。他們確確實實回頭了,確確實實依三寶,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不離覺正淨,對於教學非常認真。所謂「佛氏門中,不捨一人」,只要真正接受佛陀教誨,佛陀不會捨棄他的,慈悲到了極處!這都是教導我們學習的,做出榜樣給我們看。真的,中國古人所說的,「只問耕耘,不問收穫」,收穫是什麼?收穫自己一分都不取,完全布施給眾生。眾生如果有智慧,看出這個道理,真正覺悟了,學佛他就能成佛。成佛這個事情不難,放下就是。

  這一段講到解脫,佛門裡頭念去聲,念解(音謝)脫。解當動詞用,把它解開。解是個名詞,這個當動詞,把它解開。把煩惱解開,把業障解開,他就脫離,脫離生死、脫離輪迴、脫離煩惱,是取這個意思,所以永遠離開一切業障。下面累,累是煩惱,是苦因、苦果,這些纏縛統統脫離了,「得大自在」,所以說自由自在。「具足常樂我淨」,解脫之後性德現前,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相好統統現前,在哪裡?在整個宇宙。所以真正解脫之後,你活動的空間是整個宇宙,想到哪裡就到哪裡,你說我想到極樂世界,念頭才動,你的身已經到了。到極樂世界去幹什麼?去觀光旅遊。如果歡喜可以向阿彌陀佛學習,看到十方世界有緣隨時可以到達,這太自在了。現在科學發達,科學跟大自在相比,那真叫小巫見大巫,沒法子比。今天我們遠程旅行坐飛機,還要到飛機場,還有那麼多手續去辦,你說多麻煩;人家得大自在的,念頭才動,身就到了,這個可以相信。

  我們在賢首國師《還源觀》那篇論文上看到三種周遍,第一個就是講速度,「周遍法界」,念頭才動就周遍法界,比光、比電快得多了,光跟電太慢了。天文學家告訴我們,晚上看到星星,有很小的,光不很亮的星星,天文學家告訴我們,那個星的光很大,從它那個地方光照到地球上要幾百個光年,光的速度要走幾百年、走幾千年才到地球上。可是我們的意念,意念才動就周遍法界,沒有任何東西能跟念頭相比。我們的善念跟惡念自己是完全不知道,以為動個念頭有什麼了不起。殊不知,賢首國師告訴我們,念頭一動,無論是善念、惡念,這個地方好像沒感覺,也許另外一個星球上感到了,那個地方起了大風大浪。有沒有可能?有,太有可能了。為什麼?遍法界虛空界跟我們是一體,所以我們無論動個什麼念頭,必定有干擾、有反應。這個反應我們自己不知道,那佛經上講的,八地以上菩薩全知道。所以真正修道人,他的大德大能是不起心不動念,保持宇宙的平衡、保持宇宙的和諧。

  這些很深的道理,大乘經上常說,可是我們沒有辦法理解。我們所想的,都是自己妄想分別執著在起作用,不是智慧。怎麼知道我們是在造業?因為與常樂我淨這四德相違背。第一個,我們起念就是無常,為什麼?這念頭有生有滅,這就是無常。什麼叫常?不起心不動念叫常,常住真心,常住真心是整個宇宙的根本、本體,定功深的人跟宇宙本體相應,常。樂,樂是離一切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這真樂!這個樂我們無法體會,佛也說不出,佛能說得出的也就是這個樣子。你不入這個境界你不知道樂趣,人都生活在無常環境裡頭,養成習慣,樂從哪裡來?樂從刺激來的。寂靜的樂、真常的樂,大概也是無量劫來我們都迷了,把這個樂忘掉、丟失掉,沒有見過,沒有聽過,沒有接觸過,也無法想像得到。佛菩薩的樂,聲聞、緣覺的樂,色界、無色界天人之樂,我們都想不到,只在佛經上常常看到「禪悅」。在《論語》裡面看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個可以想像得到的,可以能體會到的。但是禪悅就不容易,禪悅是色界天的樂、無色界天的樂。何況出世間,又何況大乘!

  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那個世界是平等世界,統統都能享受到阿惟越致之樂。阿惟越致是什麼?明心見性,這是得到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功德的加持。阿彌陀佛是宇宙之間第一布施大恩德的人,只要你能信、能願、念佛求生,他都能幫得上忙,都可以加持你,在你沒有修成的時候,你就能夠享受到這個樂。這個樂是真的,一絲毫的副作用都沒有;我們這個世間樂統統有副作用,而且有嚴重的副作用。我是主宰的意思,自在的意思,統統都得到;淨是身心清淨,一絲毫染污都沒有,這種人健康長壽,永遠不衰,永遠不變。像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身有八萬四千相,相有八萬四千好,每個好有八萬四千光,每個光明裡面有無量諸佛菩薩在講經教學。這是真正往生的人,他能得到。我們在這部經裡面得到這個信息,相信它,不懷疑它,依教修行,我們在這一生當中肯定得到。

  我們再看念老的註解,「離分段、變易二生死」,分段是我們現前從生到死這段時間,這個生死叫分段生死,一段一段的。實際上講根本就沒有生死,學佛的人首先要承認這個概念,確實沒有生死,生死是什麼?是身體。身體不是我,這個一定要知道,身體是我所有的不是我,我所有。像衣服一樣,這衣服是我所有的,它要髒了、壞了,我脫了換一件新的;身體也是一樣,用個七、八十年,老了不好用,不靈光,換個身體。你真正了解生死的真相,你對於生死一絲毫恐怖都沒有。人神識離開身體,再得一個身體,就像脫衣服、穿衣服一樣,沒有苦;把身體看作自己,離開那很痛苦。在平常要好好的去養成這個概念,真正到生死的時候他沒有痛苦、沒有留戀,這樣換身體,會換一個比現在更好的身體。如果生死很苦,再換個身體,隨便哪個身體都去換一個,說不定就換成畜生身、換成餓鬼身,愈換愈差了。頭腦清楚的人愈換愈好,迷惑的人愈換愈差。所換的身體還不是自己,這個一定要曉得。

  什麼是自己?有不少人說靈魂是自己。他說得對不對?只對了一半,沒有全對。靈魂確實沒有生滅,靈魂沒有年齡,他會現相,他會現很年輕的相,也會現老時候的相,那就是他的念頭,他要想八十歲他那個相就是八十歲,他想二十歲他的相就變成二十歲,那個相是隨心所變。他心裡面歡喜,現的相是歡喜相,他有憂慮、有痛苦現的相就很痛苦。為什麼說只對一半,沒有全對?因為他在迷,他不覺悟。因為迷他才搞六道輪迴,他要覺悟,他不搞六道輪迴了。靈魂覺悟叫靈性不叫靈魂,它是真如、它是自性。什麼時候覺悟?放下起心動念、分別執著,他就覺悟,覺悟就成佛了。沒有覺悟不成佛,聲聞、緣覺、菩薩他在這個地位上。真正覺悟成佛了,生實報莊嚴土,沒有覺悟他在十法界,他有能力超越六道輪迴,得聲聞、緣覺、菩薩身,不能出十法界,出十法界真正覺悟了。

  我們首先曉得,身不是自己,對它的照顧適可就行,就適可而止,不要太過分。穿衣服能穿得暖夠了,不需要華麗;吃東西能吃飽,營養夠,就足了。所以對待它不要太過分,太過分了它造業。山珍海味殺無量眾生,是為誰造業?為舌頭,舌頭嘗味,為它造業,到喉嚨之下就不知道了。就為了通過三寸舌頭造這麼多業,值得嗎?將來墮地獄,誰把你拉到地獄去?舌頭把你拉下去的,眼睛把你拉下去的,耳朵把你拉下去的。總不外乎眼耳鼻舌身意這六個人,這六個人把你往地獄拉,你自己做不了主,你看你多可憐,為什麼做不了主?迷惑顛倒。如果真覺悟了不聽它的,我自己做主宰。釋迦牟尼佛自己能做得了主,每天日中一食,一食夠不夠?出家人夠了。在家人不夠,為什麼?這個身體就是枷鎖、就是繩索,把我們捆綁到一點都不自在。這身體像機器一樣,機器在發動它需要能量,飲食是它的能量,物質能量。還有精神能量,滿足它的欲望。滿足什麼?眼耳鼻舌身要滿足這些。這些都是聽差,都是你家的僕人,它替你辦事的,服從於你的,現在你完全聽它的,滿足它們的欲望,那就得造種種業。

  如果造惡業你到三途去了,造善業你在人天享福,這人天果報,決定出不了六道輪迴。既然出不了六道輪迴,你一定就要想到,在六道裡面決定是在惡道的時間長,在善道的時間短。何以見得?你只要冷靜去想想,想一天,今天早晨起來到晚上睡覺之前做個反省,我這一天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是善的多還是惡多?如果惡多於善那就是三惡道去了。一天如是,一年亦如是,十年亦如是,一輩子亦如是,肯定是幹的惡多善少。何況事裡頭善有大善,惡有大惡,大惡、大善是看你的善跟惡的影響面有多大,時間有多長。如果這個面很大,受影響的人很多,時間很長,你的麻煩就大了。如果這個業是不善的,三途苦報時間很久很久。行善亦如是,這個善的影響面大,影響的時間長,善的果報時間長。所以論影響、論時間的延促,這是說因感果報,極小的一個念頭都不能夠疏忽。明白這個道理,肯定這個事實真相,我們就不敢放逸,小心謹慎。

  世間善、出世間善哪種第一?經論上都告訴我們,無過於念佛,一般宗教裡頭無過於祈禱、懺悔。我們如果有時間,有這個機會,把全部的時間除了睡眠之外,睡眠不能控制,都用在讀經、聽經、念佛這大善,善中之善,沒有能跟它相比的。為什麼?這個人決定得生淨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等於你成佛,你決定在那個地方一生成佛,沒有比這更善的。這是我們要記住,要真幹!現在有不少大企業家他們很想做一點功德,蓋一個大廟富麗堂皇,造一尊佛像幾十米高,是不是修福?是的。那個修福大不大?不大。為什麼?看到的人不多,看到的人也不懂得,不曉得這像表什麼意思,沒有人給他講解。你說三皈依,受三皈依的人很多,到底什麼叫三皈不知道,只知道我皈依佛、皈依法、皈依比丘僧,三寶就會保佑我,那是空的,不是真的。真正懂得回歸覺正淨,才叫真正三皈依。

  佛是教導我們,從形式上的三寶,佛像,塑造的佛像想到自性佛寶,這叫回歸。你看到這個佛像,想到我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我,自性本來不二。我能夠把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我就是真的阿彌陀佛,這個才有用。那我還是沒有回歸,我總是想了一次回歸,我想了一遍,這一遍功德就不得了。每天看一遍想一遍,累積下來也不少,百年三萬六千日,你就想了三萬六千遍。如果一天想個一萬遍,那厲害了,我相信不出三年你就作佛去了,真作佛去了。這個例子很多,《往生傳》、《淨土聖賢錄》裡頭個個都是,真放下萬緣,真一天到晚念佛想佛,「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這個人是真正覺悟的人,這個人真正是世間第一等大福報的人。一天到晚胡思亂想,那個人是最沒有福報的人,肯定還是繼續搞六道輪迴。

  能把六道輪迴放下不管它,自己一心求往生,為什麼求往生?希望成佛之後回來度化這些眾生,這就完全對了。這個世間太苦了,極樂世界享福,我到那去,為什麼去的?我不願意受苦,我願意享福,這個念頭去不了極樂世界,跟極樂世界的章程條例相違背,它不收你,一天念十萬聲佛號也不會收你。你要跟阿彌陀佛同心同願,他才收你,阿彌陀佛是什麼心?願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早早成佛,他是這個心。我們聽到極樂世界福報大,都去享福去了,這不行,這念頭錯了,一天念十萬聲佛號也去不了,為什麼?念頭不對。極樂世界為什麼那麼大的福報?因為那人心清淨沒有妄想、沒有雜念,個個人心都清淨,心淨則佛土淨是自然感得的。阿彌陀佛帶頭,每個往生的人都是同心同願、同德同行。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造的,也可以說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我也參加了一分,這樣才相應。於是《無量壽經》不能不學習,學習《無量壽經》對極樂世界才真的明白,真的搞清楚,往生的憑證拿到了。現在講護照,極樂世界護照拿到,隨時可以去,想到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就來接引你,你看多自在!

  「具無邊之身智,是大乘涅槃」,智慧無量無邊,自性本有的。「至於二乘,則三德之中僅具解脫,四義之中唯常樂淨」,沒有我。「但離分段,仍有變易生死」,這是講小乘阿羅漢跟辟支佛,脫離六道輪迴,沒有離開十法界,所以他還有變易生死。「灰身滅智,是為小乘涅槃」。「灰身滅智」,參考資料裡頭有這段,這是術語,佛法裡面的名詞術語,灰身滅智。「謂二乘之人」,二乘是聲聞、緣覺,聲聞就是阿羅漢,緣覺是辟支佛,是這兩種人。這兩種人「斷三界之煩惱後」,他有本事,三界就是六道輪迴,六道輪迴的因就叫煩惱,因斷果就沒有了。所以你看他們有本事把六道輪迴的因斷掉,這個因叫見思煩惱,也叫見惑、思惑,惑是迷惑。見惑,三界,佛把它分得很細、講得很清楚,八十八品,品是品類,就是八十八種,思惑八十一種,把這個東西斷乾淨了。這些品類多、繁,佛對初學的人把它歸納,八十八類歸納為五大類。

  見惑第一個身見,把身看作是我。所以入佛門頭一個是破身見,身見不破沒有入門,大小乘都是要破這個才能入門。大乘是十信菩薩的初信位菩薩,十信好比小學,小學一年級你真的是佛的學生。但是你還執著身是我,是假的,你不是真的,這是第一類。第二類叫邊見,邊見是二邊,譬如斷見、常見,這兩種都是錯誤的。斷見的人很多,不相信有來世,人就是這一世,人死如燈滅,就什麼都沒有了,他是這種知見,這是錯誤的。常見是什麼?人死之後來生又作人了,這個也是錯誤的。死了之後有六道輪迴,人是其中之一,不一定又得人身。就是相對的,完全是錯誤的,就二邊。

  第三種叫見取見,第四種叫戒取見,這兩種中國人常常把它合在一起叫成見,某人成見很深。佛把它分成兩種,兩種一個是因上的成見,一個是果上的成見,但它都是錯誤的,它不是正確的。佛在經上舉例子告訴我們,果上的成見,修定的人,定中得到天眼,看到牛死了生天,他親眼看見,牛死會生天,人死會墮三途,人不如牛。他就學牛,學牛耕田,學牛吃草,以為牛是這樣生天的;錯的,那不是牛生天的因。牛生天的因,是過去生中曾經修上品十善,臨終的時候一時糊塗,墮到畜生道去,現在畜生道業滿了,牠這個業報滿了,牠死了之後,這個上品十善的業現前,憑這個生天。不是憑耕田吃草,不是這個,這是錯誤觀念,就是屬於這一類的叫見取見。

  戒取見是因上的,因有果報,譬如現在的人發大財的,擁有很大財富,這財是用不正當手段得來的,他認為人家用這個手段發財,我也用這個手段去,能不能得到?得不到。為什麼得不到?得到財富是命中有財。命裡沒有財,你學他跟他一樣做生意,他賺錢,你蝕本,為什麼?命裡頭沒有。這命裡有才行,命裡沒有不行。所以中國古人常說人的一生,「一生皆是命,半點不由人」,你自己做不了主宰。讀過《了凡四訓》的人知道,袁了凡先生被孔先生算命,算得非常準確。二十年,十五歲給他算命,到三十五歲二十年,每年生活狀況跟他算定的完全相同,他相信,半點不由人。於是怎麼樣?什麼都不想,就是腦袋空空的。跟雲谷禪師禪堂裡坐了三天三夜,雲谷禪師看到這個人沒有起念頭,沒有起心動念,很佩服,這個功夫一般人做不到。出定的時候問他,你這功夫從哪裡學來的?跟什麼人學的?他說我沒功夫。你為什麼三天三夜不起一個妄念?他說我的命被人算定,起妄念也沒有意思,乾脆就不起了。雲谷禪師聽到就哈哈大笑,我以為你是聖人,原來你還是凡夫。

  他就請教為什麼是凡夫?把這個道理,命運是你自己造的,二十年一點都沒有把它轉動,你是個標準凡夫。為什麼?每天起心動念,善念,善這裡加分;惡念,惡那裡減分。天天都有加減乘除,你是二十年沒動,完全沒動,你不是凡夫誰是凡夫?了凡先生這就開竅,難道命運可以轉的?當然可以轉。怎麼轉法?教給他功過格,勸他斷惡修善,命裡沒有的能求得到。他命裡頭沒有功名,古人講功名現在講學位,現在叫博士、碩士、學士學位,古時候是進士、舉人、秀才這三等。縣考秀才,省考舉人,國家皇上主持考試進士,這是學位。他的學位只有秀才,命裡頭沒有舉人、沒有進士。他真的斷惡修善,真幹,發願做三千樁善事,每做一樁都記錄下來,修福。很難,十年才做滿,三千樁善事做滿,請法師給他迴向;又發了三千樁善事,四年就做圓滿,做得很順利了。這種心才發,他到第二年參加考試,孔先生算他是第三名,他考了第一名,就不對,就覺得真有效,對於修善斷惡、積功累德、改造命運的興趣就非常大,而且全家做,不是一個人做,全家做。命裡沒有兒子,求了一個兒子,兒子非常好,兒子給他好像生了六個孫子,兒孫滿堂,就成為大家族。

  你看舉人考到,進士也得到,命裡頭做官是四川很小縣分的知縣,結果他做的官,沒錯是做了知縣,那個知縣是大縣,靠近北京的寶坻。寶坻的知縣是歸皇上管的,等於說是中央直轄的縣,不歸省管。做寶坻知縣的時候,發心做一萬樁好事,他太太跟他講,這一萬樁好事,要做到哪一年才能做圓滿?他心裡想想也著急。晚上就做了個夢,有個天神告訴他,你一萬樁好事已經圓滿。他說我沒做怎麼圓滿?他說你發布一個命令減稅,減農民田租的稅,就這一道命令,你的一萬樁善事已經圓滿。他醒過來,真有這個事情,這真的嗎?你說農民減稅,家家都得你的好處。所以公門好積德,他有這個權在手,一道命令一萬樁好事,你看一筆就圓滿,利益是利國利民。

  他這篇文章本來是教兒子的,流通出去了,這個功德多大?太大了。袁了凡在哪裡?我們相信他決定在極樂世界,因為他跟佛有緣。就這一本書,這個功德他就能生西方極樂世界,多少人看到這本書,改造自己命運。我年輕的時候,也受到這本書直接的影響,朱鏡宙老居士送給我的。我好像是在一個月當中,把這本書從頭到尾讀了三十遍,非常受感動。知道自己所作所為錯了,那個時候我二十五歲,在學佛的前一年,才知道人生在世,應該要斷惡修善,要積功累德,對自己決定有好處。了凡先生他的壽命只有五十三歲,他沒有求長壽,但是他延壽,他七十四歲走的,延長二十一年,他沒求。

  我讀這部書,也是因為小時候有人給我算命,說我的壽命只有四十五歲。我聽了很相信,因為我家裡三代,我祖父四十五歲過世的,我的一個伯父,我父親的哥哥四十五歲走的,我父親也是四十五歲走的,我相信這是不是遺傳?章嘉大師勸我出家,我出家也沒有求延壽。那個時候接受了淨土法門,講經講了十二年。我三十三歲出來講經,一出家就開始講經,教佛學院,四十五歲講滿十二年。那年生一場病,我心裡有數時間到了,所以不看醫生、不吃藥。我說醫生只能醫病不能醫命,命到了不是醫生的事情。我念佛求生淨土,念了一個月病好了,我這一生沒生過病。七十九歲那一年,在北京住在旅館裡頭,生病四天,我想應該也是時間到了,延長這麼多年了!有很奇怪的感應,我又留下來了。我知道了,壽命這個事情與我不相干,這是阿彌陀佛的事情,佛要我多住我就多住,佛要我走我馬上就走。所以同學問我,要留幾年?我說這不是我的事情,阿彌陀佛的事情。

  真正斷惡修善,修善,李老師告訴我,講經弘法是第一大善。章嘉大師要我學釋迦牟尼佛,勸我出家學釋迦牟尼佛,給我看的第一本書《釋迦方志》、《釋迦譜》,就是釋迦牟尼佛的傳記。他說你要學佛,先要認識釋迦牟尼佛,你才不會走彎路。我們看了之後,才知道釋迦牟尼佛一生講經教學,除此之外,他沒有做過,沒有領眾去念一天佛,沒有帶領大眾去坐一天禪,沒有,佛只是講經教學。修行是你個人的事情,道理懂得,方法懂得,修行是個人的事情,世尊不管。他每天只是教學,三十歲開悟,開悟之後首先度五比丘,在鹿野苑說法,憍陳如第一個證阿羅漢果。這給我們很大的啟示,從這展開教學之後,到七十九歲,佛圓寂了,在樹林裡面,不是在房子裡面。釋迦牟尼佛一生沒有建道場,一生就是三衣一缽,日中一食,樹下一宿。居無定所,樹下打坐休息一個晚上,到第二天不在這棵樹下,換一棵樹,沒有重複的,什麼意思?對這棵樹沒有留戀。這個樹蔭大,坐這很舒服,每天都在這,你對這樹有留戀。規定每個同學每天在不同的樹下去打坐,給我們做好榜樣,那是大智慧的人,那是大福德的人。

  講堂、精舍,那是在家居士們他們的事情,他們有大福報,建立,請出家人來講經教學,講完他就走了。所以我們看清楚,講堂精舍請出家人來住,這出家人有使用權。所有權是主人的,主人有所有權,出家人要使用權,不用了還給你,他就走了。但是在那個時代一定要曉得,不是化緣的,不是募捐的,都是獨資的,國王大臣、大富長者他們是自己的,不是化緣。化緣做出來麻煩大!如果這裡頭出家人不如法的時候,他造罪業,那個罪業都是無間地獄,非常可怕。諸位讀《地藏經》就曉得了,你看《地藏經》的盜戒,盜用三寶常住很少的物,罪過都在無間地獄。這個經現在也沒人講,應當要常講,最容易墮地獄的,就是盜三寶物,最容易,不知不覺以為沒事情,死了以後結罪可麻煩。三寶物要謹慎,現在這個寺院裡頭管錢財的,不簡單!

  我第一個道場是在台北杭州南路,一層樓,簡豐文居士供養的。他是個建築商,那個房子他建的,八層,他要我選一層供養我做講堂,我選了第三層,不必坐電梯,比較方便。我們以為是開玩笑的,哪裡當真!大樓建好,我在美國,我回到台灣的時候,他在機場接我,就把所有權狀給我。我說真的?他說當然是真的,所有權狀不是假的。我說你是對我好意還是來害我?他說沒有惡意。我說這個大樓要不要開銷?那當然要。我說一個月要多少錢?他估計一下,大概要六萬台幣。我說我哪有錢?你要我磕頭作揖去求這些居士幫忙,你不叫害我!他聽了愣住,我說我自由自在一身,怎麼能叫我磕頭作揖求人?我說算了,還給你。他說那怎麼辦?我說除非你每個月拿六萬塊錢來,我接受你的。到最後他承認了,每個月送六萬,送了三年。講經聽眾多了,供養多了,收支可以平衡,我說好了你就別拿。他拿了三年每個月六萬,有條件的。

  要我去伸手問信徒要錢,我才不幹這個事情,古德講好事不如無事。講堂,那叫華嚴講堂,也就是現在基金會。裡面我告訴他,信眾捐的錢每一分錢都要詳細記錄,銀行每天收入、支出,每天我們帳都能對得清清楚楚。所以會計師說我們是台灣第一家,帳目這麼清白,他說台灣第一家。聽說人家什麼都是兩本帳目,我們沒有,我們就一本。這三十多年,他們做到,我都很安慰,佛陀教育基金會真正叫清白。我們錢用在哪裡?全部用在印法寶,我們走印光大師的路子,不擴充自己。所以自己房子很小,名氣很大,全世界都知道,到台灣去看,怎麼這麼小的地方?小地方做大事,為什麼?小,開銷少,容易維持。印經,印經可以說是無法估計,只要有人委託我們,真正是佛經的經典、善書,我們都願意流通。印巴利文的經典,小乘的《藏經》,他們缺乏,我們印出來贈送給他,免費贈送給他。

  我們的錢十方拿來的,而且錢不准隨便用的。印經的錢,過年經費不足,簡居士問我,印經的錢可不可以拿來借用?我說不可以。怎麼辦?剛好我私人還有人送給我這些紅包,我全給他們了。兩邊分,那個時候還有個圖書館,韓鍈館長她負責的,我銀行存款好像有六十萬,一邊三十萬,大概給剩了幾百塊錢,全給你們。你多做好事不會吃虧,不會走投無路,你的前途是光明大道,佛菩薩安排絕對正確。我們終極的目標是西方極樂世界,對這個世間沒有絲毫留戀,而且我們真的是隨時想去,真想去。在這個世間多住一天,是來表法的,因為這個法門、這部經典,現在還有一些人不相信。我們留在這裡是勸導大家,為大家做證明,這個經典可以相信,這個註解沒有問題,依照這部經會集本,依照念老的集註,決定往生、決定成就,毫無懷疑。

  兩個月前,難得東北劉素青居士,發心跟大家做一個證明,她就是用這個本子,用這個註解,聽我講經的光盤,求往生。不到一個月她真往生,歡歡喜喜、快快樂樂的往生,真正不可思議!她說我來為這個經作證轉,來現身說法做證明。她往生留的有光碟,整個往生狀況錄像錄下來,真的一分一秒都不差。好像是往生前十六天,她妹妹聽到一個聲音,這個聲音傳了一個密碼給她,這個密碼是「二0一二一一二一一二」,這麼個數字。她把它記下來看到很納悶,是不是她姐姐往生的日期?就把這個紙條送給她姐姐,她姐姐看看點點頭,收起來。果然就是這一天,二0一二是年,一一是十一月,二一是二十一號,一二是十二點鐘,一分一秒都不差。在沒有往生之前,跟大家有說有笑聊天,時間一到跟大家揮手,到極樂世界去了。看到佛來了,她坐上蓮花,大家看不見,但是看到她的動作,她的動作上蓮花就走了。聽說她還有十年壽命不要,可以提前走,為大家做見證,是真的不是假的。現在回頭的人、相信的人愈來愈多了,這是好現象。所以這個經要把它講透徹、講清楚、講明白,幫助我們斷疑生信。這一段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再看下面這一章,下面是第七章,「法身莊嚴」。一共有五願,這第一個就是第十三,這屬於重要的一願。善導大師說的,五個重要的願這是當中一個,「光明無量」第十三願。

  【我作佛時。光明無量。普照十方。絕勝諸佛。勝於日月之明。千萬億倍。】

  這章裡頭有兩願,這是第十三,還有第十四「觸光安樂願」,「與第十五壽命無量願,淨影稱為攝法身願,以其攝法身成就也」。念老在這一段註得很多,也註得很詳細,引經據典。《淨影》是隋朝慧遠法師的註解,《甄解》是日本的法師,都是唐朝在中國留學的,親近善導大師的。「以此二願,為真報身之德」。佛的報身怎麼來的?法身是本體,不生不滅,本自具足,但是報身是從法身變現出來的。什麼因緣變現出報身?與這一願有關係,「光明無量,觸光安樂,壽命無量」,與這有關係。《甄解》說「以此二願,為真報身之德,又謂此光壽無量二願為方便法身大悲之本」。這什麼意思?下面念老為我們解釋,「蓋無量壽則豎窮三際,佛身常住,眾生有依」。佛要沒有真正無量壽命,眾生沒有依靠,這是報身的由來。明心見性、大徹大悟,這些人他們雖然徹悟,但是無明習氣沒斷,他還是要依靠,還是要有依處,有依靠的人,有依靠的修學道場。

  在我們這個世界徹悟之後、見性之後到哪裡去?都到華藏世界,釋迦牟尼佛的報土。華藏世界是釋迦牟尼佛的實報莊嚴土,釋迦牟尼佛的報身叫盧舍那,法身叫毘盧遮那,三身一體,這是《華嚴經》上說的。三千年前釋迦牟尼佛出現在我們這個世間,示現的是應化身,到這個地方來投胎八相成道,八相是說他一生所表演的,八相裡面最重要的是轉法輪,就是講經教學。依中國,中國人講虛歲,釋迦牟尼佛住世八十年,八十歲走的。八十歲當中,四十九年教學,就是他一生的事業是教學,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我們細心去觀察,釋迦牟尼佛所傳的是不是宗教?跟宗教的定義來核對、來對比,佛教不是宗教。因為宗教第一個因素,一定要有個主宰宇宙的神、創造宇宙的神。佛教裡頭沒有,宗教就不能成立。

  佛教裡面稱修行最高的果位叫佛陀,佛陀是學位的名稱,像現在講最高的學位博士,沒有比它更上的,叫無上正等正覺。你要成無上正等正覺,博士學位就拿到,就是佛陀;第二個學位正等正覺,不是無上的,正等正覺是菩薩;第三個學位是聲聞、緣覺,叫正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句梵語音譯的,可以譯成中文,為什麼不譯?叫尊重不翻。因為這是佛教的目標,它修學的目標,所以尊重它不翻成中國語言,還是梵音加註解。實際上翻出來是無上正等正覺,阿翻作無,耨多羅是上,三翻作正,藐翻作等,三翻作正,菩提翻作覺,所以這一句話完全翻過來,無上正等正覺。聲聞、緣覺是正覺,菩薩是正等正覺,佛是無上正等正覺,人人都能成佛。所以沒有叫造物主,沒有神,宗教裡頭不可以說人人都是神、人人都是造物主,這個不可以講。所以佛教裡頭跟宗教的定義不相應,佛教是平等的,生佛平等;宗教裡頭神跟人不平等的,上帝跟人不是平等,他高高在上,人永遠到不了他的地位。可是佛是人人都能成佛,佛教裡修學畢業就成佛了,沒有成佛沒畢業!

  我們今天在這個世間苦於壽命太短,就是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我們都沒有能力把它學完,時間不夠用。第二個環境不好,內裡頭有煩惱、有習氣、有名聞利養、有自私自利、有貪瞋痴慢疑,這東西斷不掉,這東西障礙你的悟性,障礙你修行,造惡障礙,造善也障礙。真正在佛法上想成就,想拿到果位,善惡二邊都要離開。為什麼?惡感召的三惡道,善感召的三善道,三善道、三惡道都在六道裡頭,出不了六道。所以要出六道輪迴,佛教給我們,斷惡修善不著斷惡修善的相,你才能超越;你要執著斷惡修善的相,你就出不了,你就沒法子往生。斷惡修善要不要做?要,是好事情,著相就變壞了,這個壞就是出不了六道。斷惡修善都不著相,要學三輪體空,修一切善,心裡頭痕跡都不著,心裡頭只有阿彌陀佛、只有極樂世界這才能往生,你決定得生。

  道理事相都必須要了解,在哪裡修?日常生活當中修。生活都不要著相,隨緣,隨緣就好,不要去攀緣,攀緣,我又想這些、又想那些,叫攀緣。一切是恆順眾生,你們說怎麼好都好,沒有一樣不好。為什麼?我來作客的,兩天就走了,所以什麼都好,樣樣都好。到地球上來是作客的不是做主的,客隨主便,主人說什麼都好,都歡喜。菩薩到這是修行,修什麼?到這來修隨緣妙用,隨緣是恆順,一切都順大家;妙用是不著相,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妙用,真實智慧。事情與你不相干,你的心是清淨的,清淨心生智慧;這個事情與你相干,你的心是染污的,染污的心生煩惱,不生智慧。所以對這個世間要放下,要捨得乾乾淨淨,我們就得大自在了。

  「無量光則橫遍十方,德用遍周,攝化無盡;故為大悲方便之本」,報身的真實功德。所以這無量壽跟無量光就不可思議了,成就圓滿報身,光是智慧遍照,壽是佛身常住,眾生有依。這個世界這兩樁事情實現在哪裡?在極樂世界。換句話說,阿彌陀佛的願成就,他是真成就,我們講他不只是一個嚮往,他真做到,真正能夠幫助我們往生極樂世界,一生證得像他一樣圓滿的成就。我們到極樂世界成佛,成什麼樣的佛?跟阿彌陀佛完全相同。也就是說「光中極尊,佛中之王」,是一點都不錯。真正把這個搞清楚、搞明白,肯定、認識了,你才會萬緣放下,你才會一絲毫不執著。該做的事情要做,什麼事情?幫助眾生覺悟,不是幫助眾生造罪業。

  為什麼佛當年在世不建寺廟?寺廟有副作用。蓋得富麗堂皇,比他家裡頭莊嚴多了,住在這個地方傲慢心生起來,貪戀心生起來,他捨不得離開,那就苦了。修得很好沒有造罪業,因為貪戀捨不得離開,到哪裡去了?多半到畜生道去了。廟裡頭有螞蟻,廟裡頭有老鼠,廟裡頭有蟑螂,他們都去投胎那個身去了,捨不得離開,這個很可怕。喜歡讀書的,愛書!將來死了以後,做書裡頭的蛀蟲,他捨不得離開書,你想想多可怕。什麼都得捨得乾乾淨淨!所以諸位細心去觀察,這些富麗堂皇高樓大廈裡面很多畜生,前世都這裡頭的住眾,捨不得離開,人身都得不到。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