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第四九0集)  2013/10/25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0-0490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八百一十八頁第六行,科題「歎成佛處」。分兩段,第一段「聞名不退」,請看經文:

  【無邊殊勝剎。其佛本願力。聞名欲往生。自致不退轉。】

  我們看念老註解,「無邊殊勝者,極樂國土,超勝微妙,無有邊際、無有量數,不可稱說,故云無邊殊勝剎」。念老在此地告訴我們,西方阿彌陀佛的世界,實際上是阿彌陀佛所建立的道場,提供給學習淨宗的同學,一個舒適的生活環境、圓滿的學習環境,這是阿彌陀佛對一切眾生的恩德。怎麼來的?前面世尊為我們說得很清楚、很明白,在諸菩薩當中,阿彌陀佛沒成佛的時候,法藏菩薩,菩薩有殊勝的願望,這個願望就是幫助一切,特別是六道眾生。六道眾生很苦,六道眾生學習、生活環境都不理想,他發心幫助這些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離苦要離究竟苦,究竟苦是什麼?六道輪迴是究竟苦,十法界是究竟苦,必須脫離十法界,才真正叫脫離究竟苦。往生到實報莊嚴土,這是得究竟樂。

  因為往生這些人,在十法界裡從不同法界來到極樂世界,有十法界裡面的菩薩,有十法界裡面的佛。十法界的佛,天台大師告訴我們,叫相似即佛;換句話說,他不是真佛。真假的標準,在大乘教裡面很簡單,用真心就是真佛,用妄心,就是用阿賴耶,就不是真佛。雖然他修得很像,我們一般凡夫沒有能力看破,他修得太像了,可是菩薩知道。他用妄心,就是用阿賴耶,用到最好,完全是阿賴耶正面的,阿賴耶負面的幾乎他完全都斷掉了,這叫相似即佛,他住在十法界最高的階層。如果用真心,他就是真佛。在這個階段當中,他把妄心捨掉用真心,這在法相宗裡面就是說轉八識成四智,把妄心完全轉變成真心。也就是我們常說,六根在六塵境界裡,眼見色、耳聞聲真正做到了不起心、不動念,那就是用真心。這個時候十法界就不見了,所以十法界是一場夢,前面所說的夢、幻、響。

  轉妄成真,十法界不見了,六道更是假的,把它看清楚、看明白、看穿了,叫看破,智慧就現前。看破就幫助你放下,不再執著、不再分別,最後的是不再起心動念,成功了。十法界裡面的佛提升了,提升到一真法界,就是實報莊嚴土。實報莊嚴土是一真法界,在這個裡面,人皆無量壽。這個無量壽是有量的無量,它不是無量的無量,有量,很長,三個阿僧祇劫,這天文數字。三個阿僧祇劫之後,他的無始無明習氣斷乾淨了,斷乾淨,實報土就不見了。所以《金剛經》上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包括實報土在內,實報土不在外,只要有形相就不是真的。

  真性,法性是真的,法性沒有形相,不是物質現象,也沒有精神現象,就是念頭,法性沒有念頭,也沒有所謂的自然現象,它這些現象完全沒有。所以說它是空,但是這個空不是無,不能當作什麼都沒有,不可以這麼說法。它確實是什麼都沒有,但是它能現相,惠能大師說的能生萬法。因為能生萬法,不能說它作無,它確確實實三種現象都沒有,所以不能說它是有,有、無都不能說。它什麼時候現相?可以說無時不現相、無處不現相,為什麼?眾生有感,它就現相。眾生太多了,上面到等覺菩薩,下面到無間地獄,可以說一切眾生跟它都有感應道交。為什麼?一體。佛知道,佛跟遍法界虛空界萬事萬物是一體,統統是自性變現出來的,離開自性無有一法可得。

  像我們看電視,這是大家都看到的,都有這個經驗,我們把電視的屏幕比喻作法性、比喻作真心,為什麼?它不變。把電視的畫面比喻作十法界,十法界依正莊嚴,甚至於包括一真法界,都是電視屏幕所現的畫面。這些畫面假的,為什麼是假的?它從波動產生的,這個大家都知道,電視畫面確實是從電波,電波頻率上產生的,它不是真的。真的,真的不動,屏幕,屏幕不是電波波動產生的,不是的。所以用這個比喻,我們比較有個清楚的概念。自性跟萬法什麼關係?一體,畫面上任何一點都離不開屏幕,離開屏幕它就現不出來,一體!這是佛法裡面講的倫理,倫理關係。

  我們中國老祖宗講倫理關係,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倫理關係,一家人。古人說得很好,人沒有倫外之人,沒有五倫之外的人。你是人,決定有這個關係,這個關係是一家人。一家人要用什麼心去對待?親愛,父子有親做代表,一家人要用親愛。這個親愛是從真心上出來的,不是妄心。妄心是什麼?妄心有我,有我就有自私自利、就有貪瞋痴慢,那是妄心。妄心造業,起心動念造業,真心不造業。真心只有應,應,他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這是真心。誰用真心?明心見性的菩薩就開始用真心,所以他們是真佛,比十法界的佛要高一等。

  十法界的佛還是用妄心,用得正,妄心所起的念頭都是正念,沒有邪念、沒有妄念。他有能力控制住,就是他有定功、他有智慧,不許妄念現前。但是見性的人,妄念是自然沒有了,不需要定功、什麼智慧去控制,不需要,本來沒有。這個道理我們要懂,本來沒有,自自然然沒有。所以他現相,像《普門品》所說的,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現什麼身。他不是自己我要想現個什麼身,不是的,那他是凡夫,他不是聖人。他現身憑什麼?憑對方,對方心裡想佛,他就現佛,想菩薩他就現菩薩,所以隨眾生心應所知量。現身說法自己沒有起心動念,看眾生,他想見阿彌陀佛,他就現阿彌陀佛,他想見觀音菩薩,他就現觀音菩薩,想什麼現什麼,隨眾生心,應所知量。

  於是我們就明白了,釋迦牟尼佛當年出現在我們地球上,住世八十年,我們中國人算虛歲,釋迦牟尼佛八十歲圓寂的。從他出生到他離開我們世間,這八十年當中他有沒有起心動念?沒有;有沒有分別執著?沒有。為什麼?他用真心,他不是用妄心。我們每個人到這個世間來,來的時候都用真心,可是以後被習慣迷了,用妄心,不知道用真心。佛有本事,從出生到圓寂,八十年全用真心,沒有一念用妄心,這個了不起,這是菩薩學處。菩薩學什麼?菩薩就學佛這一點。我們明白了,知道這個理念,知道這些方法,我們得真幹。真幹就在日常生活當中,生活就是修行處所,在大乘叫菩薩學處。菩薩學處在哪裡?從早晨起來睜開眼睛,到晚上睡覺閉了眼睛,你所見的、所聽的、所接觸到的人事物,不外乎四大類:順境、逆境、善緣、惡緣,不超過這四大類,修行就在這四種裡頭修行。順境、善緣不生貪戀,順境、善緣是最容易生起情執的,完全用智慧不用感情,所以你能夠用清淨心、平等心來對待。逆境、惡緣容易生起怨恨,逆境裡頭、惡緣裡頭不生瞋恚,這功夫,這是真修行。

  如果大家要問我,禪宗六祖惠能大師,當年在五祖道場那八個月,五祖忍和尚派給他的工作是舂米、破柴,最後衣缽傳給他,憑什麼?憑惠能大師修行功夫圓滿了。他修的什麼?他修的是上上禪。禪是什麼意思?禪是如如不動。在舂米、破柴,見一切人事物,無論是順境是逆境、善緣或是惡緣,他沒有起心動念,他沒有分別執著,這就是上上禪。當時誰知道?只有能大師自己知道,五祖知道,別的沒有一個人知道。他們當中有默契,雖然在事上講,他在黃梅八個月,跟五祖見面只有三次,實際上他們的心念念都相應,明心見性的人有他心通。一般人心是妄想、是雜念,六祖的心是清淨平等覺,五祖的心也是清淨平等覺,他們心心相印,別人不知道。所以,六祖什麼時候真正到圓滿了,就差那麼一點,這時候他把他點破。用什麼方法把他點破?半夜把他找來,跟他講《金剛經》大意。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大概是《金剛經》的四分之一,後面沒講完。講到四分之一,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點破了,他豁然大悟,說出自性的樣子,自性是什麼。

  他說的五句話,那就是自性。第一個是自性是清淨的,本自清淨,從來沒有污染。別說在我們人間沒有污染,墮到畜生也不污染,墮餓鬼、墮地獄都不污染。我們常常講染污是什麼?染污是妄心,妄心接受污染,真心從來不污染,所以佛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這個要知道。佛說本來是佛,天台大師講六種佛,這是第一種,第一種是理即佛,從理上講,一切眾生本來是佛,從理上講。從事上講,從事上講就有差別了,從事上講,大家都是佛,理上沒錯,事實上我們現在是凡夫,搞六道輪迴。那怎麼叫佛?名字即佛,六即裡名字,現在我們是在事上講有名無實,就這個意思。佛叫我們本來佛,是有名無實。佛教導我們,如何回歸自性,把我們的本來佛找回來,佛教就幹這個事情。

  佛用什麼方式?用教學,教學為先,用這個做手段。我們把佛講的這些道理搞清楚、搞明白了,真幹。搞清楚、搞明白是覺悟,依照佛所講的方法去修行,就是修正錯誤的行為,這叫修行。這個時候叫觀行即佛,觀行是什麼?照幹。八萬四千法門,你選擇一門。有人選擇二、三門,沒有老師指導,有老師指導,老師一定叫你選一門,不會叫你選很多門,選很多門不會成就。像我們這一個房子,四面都有門進來,無論走哪個門都能走進來,你同時要走兩個門、三個門,你是決定走不進來。你要想走進來,你必須把其他的放棄,只走一門,你就走進來了。不肯放棄的,變成什麼?變成學者專家,把佛所講的都變成知識,不是智慧。走一門,一門生智慧。諸位要曉得,一心那個心是定的,有妄想就是三心二意,有雜念,那心想得就多了,那個是煩惱、是知識,不生智慧。智慧的心永遠清淨、永遠平等,只許一個念頭,不能有第二個念頭,這個道理一定要懂。

  我們看自古以來開悟的,都是學一門開悟的,沒有學很多。這些話,我們在年輕的時候老師曾經跟我們講過,我們自以為聰明,沒有依教奉行,到晚年後悔莫及。我們勸別人,別人也不相信。我們年輕的時候廣學多聞,學的經論太多了,以為宗門、教下我們樣樣都懂。我到香港來講經,有法師問我,你有沒有學過五教儀?學過;有沒有學過四教儀?學過。五教儀是賢首,華嚴宗的;四教儀是天台,法華宗的;法相唯識宗的,統統學。這是什麼?這是知識,現在才曉得。年輕的時候好高騖遠,想做通家,結果一樣也沒通。古聖先賢教我們做專家不要做通家,一門通。沒想到他一門通了門門都通,真是個通家。原來通家是一門成就的,不是從很多門成就的,不是;一門成就的,專家搖身一變就是通家。古人表演給我們看的,非常可惜我們年輕,功夫、道心不夠,智慧沒有能現前,吃虧是自己不是別人。所以我到晚年,專門搞一部經,《無量壽經》,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本;一部註解,黃念祖老居士的集註,別的全放下了。心清淨,這有一點智慧。這一部經真通了,一切經全通,你拿到手裡沒有障礙,全通了,智慧現前。

  所以古人,我們從歷史上去看,惠能大師開悟二十四歲,年輕,五祖就把衣缽傳給他了。但是我們從《六祖壇經》裡面看出來,嫉妒、障礙都是佛門自己人。這種嫉妒障礙,障礙能大師十五年才出來弘法利生,到六祖四十歲才出來。從這個地方就體會到,菩提道上不是一帆風順,眾生要造作惡業,這個路就非常難走。唐朝那個時候是盛世,他還遭這麼大的困難,獵人隊躲了十五年,差不多到四十歲出來,多不容易!這些讓我們細心去觀察,還是佛菩薩安排的,他示現給我們後人看,我們遭到困難要想到能大師。

  他出來的時候遇到印宗,印宗也是示現,這個人心量大,沒有嫉妒心,知道他是傳承衣缽的,第六代祖,給他剃度,所以印宗是惠能的剃度師。剃度完了之後,印宗拜惠能做老師,所以惠能大師是印宗的傳法師,印宗是惠能的剃度師。在佛門裡,法子是最重要的,剃度不重要,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你的法怎麼得來的,誰傳給你的,這個重要。六祖一生,在他會下明心見性,見性達到他同樣境界的四十多個人,印宗是其中之一。印宗那個時候是嶺南,就是現在廣東這一代,嶺南第一法師,受人尊敬。他能夠表現那麼樣的謙虛,來拜能大師做師父,水漲船高,把六祖一下就抬起來,聲望馬上就升起來,讓六祖弘法一帆風順。這是菩薩示現,這不是凡人,有這麼大的度量,來給大眾做示範,讓大眾對能大師生起信心。這菩薩作略,來表演給我們看的。

  在一切法門裡面,特別是末法,我們要相信佛的話,不要相信自己的想像,想像全錯了,我們現在不能不承認。學佛我們的目的何在?就是想成佛,這個想法一點都不錯。想歸想,成佛可不是容易事情,要把三大類的煩惱斷得乾乾淨淨,就成佛了。你試試看,你能斷得了嗎?親情你能看破嗎?這最困難的。說你幾句不好聽的話,你能不生氣嗎?這都是考驗。幾句話不好聽就發脾氣、就不高興了,假的,不是真的,凡夫。佛法是來真的,不是來假的。讚歎你就覺得很高興,這是假的不是真的,為什麼?那個輕輕的小風一吹你就動了,你要練到八風吹不動。這個八風就是說我們日常生活當中,一切人事物的誘惑,你都能如如不動,這是真功夫。一動,心一動就是妄心,妄心就起煩惱,貪瞋痴慢起來了。順自己意思貪愛,不順自己意思怨恨,這就造業了。

  修行功夫就是如如不動。我們看《禪林寶訓》,裡面有很多老師對學生的考試、考驗。故意給學生難堪,洗腳水倒在這個人一身,把他趕出去。學生恭恭敬敬,趕出去不能不出去,出去躲在外面聽老和尚裡頭說法,不離開。別人覺得這老和尚對這個學生怎麼討厭到這種程度,一點情面都不給。他在外面偷聽,老和尚知道。過幾天老和尚宣布傳法,傳給誰?他不敢進講堂,老和尚吩咐人,外面那個偷聽的請進來,法傳給他。才知道種種都是考驗,忤逆的態度對你,你有沒有怨恨?你能不能辨別是非?這個老和尚真有道德,東西講得真好,他對我態度不好,算了,我不聽他的,我走了,機會就失掉了。真正一個善知識,百般辱打罵都不走,那真的,那不是假的。這我們在歷史上看到的。千萬不要以為老師對這個學生沒有一句好話、沒有一張好面孔給他看,說不定老師早就看中他了,時時刻刻考驗他,他是真的還是假的。百般考驗,他全是真的,他不是假的,他不肯離開這個道場,他非常認真學習。最後衣缽傳給他,老和尚退位,請他來領眾,禁得起考驗。在《五燈會元》裡頭、《傳燈錄》裡頭、《高僧傳》裡面都能看到。

  老師有慧眼能鑑別,什麼樣的人要用什麼方法去教他,沒有一定。有的學生,老師對他歡喜,見到他滿面笑容,從來沒有說過他。我們親身見到的,李老師的教學。我那個時候年輕,覺得老師對同學不公平,我們沒有說出來,老師看出來了,把我叫到房間裡去告訴我。他說你是不是覺得我對大家不公平?我說是的。他說你知道為什麼?不知道。老師就說,真正罵、打他還不走的,這個人是能學的,真正來學的,我要真教他,真教他就是有打有罵。說話說稍偏重了幾分,他臉色就變了,這個人不是真正來學的,那怎麼樣?把他當作旁聽生,客客氣氣對待他,不跟他結冤仇。因為這種人你要是得罪他,他結冤仇,他記恨在心。不得罪人。於是我才明瞭,那些被老師有打有罵的,老師見到他臉色都很難看,那是老師心目當中可以教的學生;對幾個同學客客氣氣,從來沒有一聲嚴厲的話、批評的話,從來沒有,知道那是旁聽生。我才懂得。我是個很明理的人,所以老師必須要把我的疑惑解除,告訴我為什麼對這個人有打有罵,對那個人客客氣氣。老師對我就很客氣,但是教訓我的時候是關著門,把我叫到房間,說我過失,要我改過,沒有第二個人看到的,是這個教法的。不是在教室裡面又打又罵,不是的,他給我留情面,所以我感恩。

  我在那個班上有兩個特長,就是年輕時候記憶力好,我聽老師講課,一個星期之內,我複講可以講到百分之九十,我有這個能力,理解力強。老師教學嚴厲,他只講一遍,你聽不懂,你去問他,他把你罵一頓,甚至於打你幾下,告不告訴你?不告訴你。為什麼?我就問為什麼?老師說,告訴他了,他有僥倖的心,沒有關係,頂多挨一頓罵、挨一頓打,老師還是講。挨打挨罵了,老師不講,這就沒有辦法了。這是什麼?聽課的時候用心聽,他就是教你這個,專心聽課,不能漏一句。在這個狀況之下,我就變成老師的助教,他們聽不懂的時候都來問我,我很快就在班上變成助教。我能記得,我能理解,所以我學東西快,在那個時候學小部經,一個月學一部。沒出家之前,我跟老師十五個月,一年三個月,我學了十三部經,十三部經都能講。所以一出家就到佛學院當老師,一個學期才教一部經,他們三年畢業我才教六部,我還有七部沒有派上用場。那個時候我就知道佛學院有問題,佛學院學不出來。

  我跟李老師學經教,我們是私塾教學法,是個別教學。老師把學生分成一對一對,兩個人,一個是講普通話,一個講閩南話。兩個人講稿一樣的,上台好像是翻譯,其實同一部講稿,兩個人學一部經。真有效果,我在那裡住一年三個月,我學十三部。這是任何一個佛學院裡頭找不到一個學生,他在佛學院畢業,能講十部經的沒有,一部都沒有。所以我在佛光山告訴星雲法師,我在台中這個經驗,一定要個別教學,不能採用學校這個方法,學校方法好看不實用。所以我非常欣賞中國傳統這個老的教學法。

  學生能不能學會,條件在用心上,就是真誠恭敬,這個不能缺少。沒有真誠、沒有恭敬不能入門,再好的老師都沒用處。第二個那就是各人天分,我剛才講的記憶力好、理解力好,這就行了。你只要具備這四個條件,學東西很快,一點都不困難。真誠、恭敬,一遍聽了能夠不忘記,第二天、第三天請你複講,幾乎能全部講得下來,要有這種能力,反應要快。這個都是屬於心地清淨,妄想少、欲望少。謙虛,決定沒有傲慢,你要一傲慢,別人就會嫉妒;有嫉妒障礙,那對你的學習造成嚴重傷害。我歡喜幫助別人,他們沒聽清楚、沒聽懂的,我都能講給他聽,所以大家歡喜。我學了一年三個月,出家了,出家之後我又回來,跟老師住足十年。我的大部經就是《楞嚴》跟《華嚴》,真下功夫。老師那時候也歡喜,如果他認真、堅持叫我學一樣,我會聽話的,那就走上成功之道,不會受這麼多辛苦。

  極樂國土生活環境好,沒有憂慮、沒有妄想。極樂世界一切受用心想事成,所以人沒有貪心。極樂世界是平等世界,跟佛平等,以阿彌陀佛為標準,跟他平等,人人平等,所以嫉妒障礙完全沒有。超勝微妙,這一句是對十方一切諸佛菩薩道場來說,要跟一般諸佛來比,極樂世界特別超勝。沒有邊際,沒有量數,就是沒有數量,這兩句是說明極樂世界是法性土,阿彌陀佛是法性身,法性沒有數量、沒有大小、沒有長短、沒有時間、沒有空間。沒有時間,沒有先後;沒有空間,沒有遠近。所以不可稱說,不可稱說就是不可思議。故云無邊殊勝剎,這個剎是剎土,就是我們今天講的環境,生活的環境、學習的環境。

  「彼之剎土,超逾十方,正由阿彌陀佛殊勝本願之力,故云其佛本願力」。極樂世界那麼好,從哪裡來的?阿彌陀佛在沒有成佛之前,修菩薩道的時候發大誓願成就的。這個前面釋迦牟尼佛給我們介紹得很清楚,用專題來介紹,這一品就是一個專題。他的大願,這是性德圓滿的大願,要幫助一切眾生圓滿離苦得樂,真的是離究竟苦、得究竟樂。這個大願一切諸佛都有,但是不一樣的地方,他想得周到。如何幫助這些眾生,上從等覺下到無間地獄,不同類別的眾生平等成佛,這就難了,這就不是一樁容易事情。向他的老師世間自在王佛請教,佛告訴他,你要完成這種大願,最好到十方剎土諸佛道場裡面去參學,諸佛道場裡面的優點你統統採納,不善的,不善的你不要。他很聽話。所以,極樂世界不是世間自在王教他的,也不是他自己憑空想像的,他是到十方國土去考察、去參觀、去學習,取長捨短,造成西方極樂世界。西方極樂世界就是集一切諸佛道場美好的大成,十方世界任何一尊佛的優點他全有,缺點他沒有,就變成超勝,超逾十方了。是這麼來的,這個非常合乎邏輯。

  所以建道場要多看、多考察,看多了心裡有數,哪些我要的,哪些我不要的,這道場建立起來就超過別人。這是什麼?阿彌陀佛這裡學來的。自己怎麼設想都會有漏掉的、漏失的地方,一定要多看、多學習,多做參觀考察,這決定有道理的,阿彌陀佛極樂世界是這麼成就的。他本願力,他總結成四十八願,就是他考察的結果,他所取哪些,捨的是哪些。這是阿彌陀佛殊勝本願之力,所以經文裡頭讚歎的『其佛本願力』。

  「十方眾生,因彌陀第十七」,四十八願第十七,「諸佛稱歎願,得聞名號」。十方眾生怎麼知道有極樂世界?怎麼知道有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第十七願,這一願是請求十方一切諸佛,對十方眾生宣揚極樂世界、介紹極樂世界。像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講《無量壽經》、講《彌陀經》、講《觀無量壽佛經》,統統都是介紹西方極樂世界。佛為什麼講這些?因為阿彌陀佛有本願,要求十方諸佛,十方諸佛歡喜接受,沒有一個不願意宣揚阿彌陀佛。這為什麼?在十方世界學習有困難,修行不能成就的,這些諸佛如來統統勸這些人到極樂世界去。極樂世界條件很簡單,真信、真願、一向專念就行了,這個條件是任何人都可以具足的;換句話說,極樂世界任何人都有條件去往生。八萬四千法門難,門門都不容易,這一門太容易了。能不能往生,完全看你信、願之有無。不能往生的,念佛人多,往生人不多,什麼原因?信心不足,願心不堅固。他想往生,還想留戀這個世界,還想學別的法門,這就不成就,原因在此地。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你修學什麼法門,現在別幹,到極樂世界再學,就什麼事都沒有。現在必須萬緣放下,一切法門統統放下。到西方極樂世界,一切法門我統統都要學,行不行?行。誰教你?諸佛菩薩教你,沒有不滿願的。

  我在前面給諸位報告了,阿彌陀佛在極樂世界講堂裡面說法沒有間斷。十方菩薩往生到極樂世界,進入講堂,各人有各人的座席、座位,沒有差錯的,聽佛講經說法。什麼時候離開講堂?成佛了。進去的時候凡夫,出來就成佛,沒有成佛你不會離開。沒成佛之前,在講堂聽經,你沒離開座位,阿彌陀佛也沒離開座位,能化無量無邊身,化身到十方世界去接引那些往生的人。他自己本身在講堂講經沒離開,這個要知道。我們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也有這個本事,我的身聽阿彌陀佛講經,沒動,我的分身也能分無量無邊的化身,到十方世界去供養諸佛修福,去聽經聞法開智慧。所以無量無邊的法門,有無量無邊諸佛教你,全會了。這種學習環境到哪裡去找?走遍虛空法界找不到第二家。換句話說,到西方世界,一個阿彌陀佛教學等於一切諸佛如來統統教你,是真的,你有本事分身過去。

  你要把這個事情搞清楚、搞明白,你能不去嗎?你要不去就太傻了,太愚痴了!這地方怎麼能不去?沒有緣分是你沒有福分,那沒有辦法,你遇到了是說明你有這個福分,有這個福分把機會捨掉,那叫太可惜了。你們真搞明白、搞清楚了,你就曉得我為什麼把《華嚴》放下、把《楞嚴》放下,這些大經大論年輕的時候非常喜歡,都放下了。我放下,暫時放下,我往生到極樂世界我繼續學習,我現在全心全力就求往生。這個重要!到極樂世界你就得到一切法,你就得到大圓滿,這個不能不知道,這是我們一生無比幸運的一樁大事,決定不能放過。我們連走路,一步都是一聲阿彌陀佛,分秒必爭,不要讓一秒鐘空過,念念不離阿彌陀佛,我們決定得生。這是說諸佛宣講淨土三經,對於其他一切經,像釋迦牟尼佛一樣,附帶說淨土、介紹淨土,有兩百多部經,釋迦對於淨土常常讚歎。

  「又因彼佛聞名發心、聞名得福」,這都是講四十八願,聞名發心願、聞名得福願、聞名得忍願,這些本願威神加持,必定皆是「信願持名,得生極樂,證不退轉,故云聞名欲往生,自致不退轉」。這一部《無量壽經》是阿彌陀佛跟釋迦牟尼佛兩尊佛說的,這個裡頭有些經文阿彌陀佛自己說的。我們還沒有這個緣見到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轉告我們的,釋迦佛轉告等於佛親自說的沒兩樣。我們要明瞭,我們要把這個放在心上,這是阿彌陀佛對我們的大恩大德,無與倫比。

  「正如第十八願所云,聞我名號,至心信樂,願生我國,十念必生」。這還得了!從這個地方看出,阿彌陀佛的悲心、阿彌陀佛的願力、阿彌陀佛的愛心,圓滿的。聽到阿彌陀佛這個名號,或者是南無阿彌陀佛,都一樣的,關鍵是下面這一句,「至心信樂」。至心,真誠到極處;相信,沒有絲毫懷疑,沒有猶豫,完全接受。真信西方有極樂世界,真信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真正發願我要求生極樂世界,我要做阿彌陀佛的弟子,我向阿彌陀佛學習,這個願堅定不移,十念必生。

  古大德對於十念種種講法,都行,都說得很好。我們生在現在這個時代,崇尚科學,科學技術的發明日新月異,速度確實太快了。我們如何在這個時代能不妨礙我們修淨土?那就修十念必生,不妨礙你的工作,工作不妨礙念佛。這個十念,我記得是一九九九年我在新加坡說的,一天九次十念,一次大概兩分鐘,你看,不耽誤事情。念佛的時候要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也就是要把心收起來,不許可有一個妄想、不許可有一個雜念夾雜在裡頭。兩分鐘做得到,時間長了不行,時間長就妄想、雜念進去了,那把功夫破壞了。我這個十念,兩分鐘,就是十句佛號,四個字,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念十句。一口氣念下十句,裡頭沒有一個雜念、沒有一個妄想,只要兩分鐘。九次怎麼分配?早晚兩次,早晨一次、晚上一次。早晨起來洗臉漱口之後,家裡有佛像,在佛像面前念十句,晚上睡覺之前念十句,這早晚兩次。三餐飯三次,一般人吃飯,前面念供養咒,我們不念這個,我念十句佛號,念完再吃飯,三次。在我們工作上班、下班,上班的時候,念十句佛號再開始工作,下班的時候收拾好了,念十句佛號再離開,上午兩次、下午兩次。總共九次,養成習慣,時間並不長又想起來了。

  我這個方法是有由來的,不是我憑空想像的,我是從伊斯蘭教那裡學來的。伊斯蘭教每天五次禱告,我九次念佛,次數比它多,時間比它短。他禱告大概要五、六分鐘的時間,我這只要兩分鐘時間。裡面所講求的就是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這十句佛號相續,裡頭沒有妄想、沒有雜念。時間短做得到,時間長做不到,他有妄想、雜念進去。我們可以以這個為正課,以散念做幫助,散念就是不計數,有空就念佛,不要把時間浪費了。我現在的功課很簡單,都是讀這部經、讀這部註解,一遍一遍的讀,遍遍都有悟處,就法喜充滿。

  學佛,諸位一定要記住四依法,這是佛圓寂之前答阿難尊者的提問。阿難看佛快要走了,向佛請教,佛在世我們都依佛為老師,佛不在世,我們依誰為老師?佛就告訴大家,「以戒為師,以苦為師」。我們能持戒,能吃苦,不怕吃苦,就跟佛陀在世沒有兩樣。戒律很重要!今天我們受戒不能得戒,有名無實。章嘉大師教我,戒律你明瞭一條、做到一條,你就受了一條。佛法重實質不重形式,這章嘉大師告訴我。我們曉得不殺生,決定不能讓別人因我而生煩惱,這就屬於不殺生的戒;決定不能佔別人的小便宜,這就是不偷盜的戒,要在自己生活當中做到。持戒,持戒根本戒,佛是不殺、不盜、不淫、不妄語,四根本戒,五戒裡頭加個不飲酒。三皈、五戒、十善、《沙彌律儀》這是佛教的根本大戒,我們要把它做到。有戒律就有佛法存在,戒律沒有了,佛教就沒有了;禮沒有了,儒就沒有了;因果沒有了,道就沒有了。所以我們用儒釋道三個根本教,儒家《弟子規》、道教的《感應篇》、佛教的《十善業道》,變成我們日常生活處事待人接物言行的標準,這叫持戒。

  我們在斯里蘭卡,幫助他們建立佛教大學,什麼原因?那個國家人民這些基本戒條他們做到了,他不是口頭說說,完全變成日常生活。三皈、五戒、十善、八關齋戒,沒有一個人不遵守,上從總統,下到販夫走卒,各個人都在行。這是佛教國家,他們行菩薩道。所以那邊辦學,學了之後,你看,你離開教室你看到了,全國人民做到。別的地方學了看不到,沒人做。自己做,別人還覺得奇怪。所以那個地方是個學習的環境,真正學佛,到那個地方去住幾個月,決定有好處,養成持戒學佛的習慣。斯里蘭卡的出家的法師,一大半都能講經,而且都非常熱心教學。人民學習不中斷,天天學習。每天早晨四點到八點鐘這個階段,國家電視台的廣播全是講經,法師輪流在講。星期學校尤其值得人讚歎,寺廟星期天開放,附近的這些人統統到寺廟裡頭聽法師講經教學。他們講經分班,應該是程度不同,需要的不同,所以很多法師在教。內容不一樣,有小學生的班、有中學生的班、有大學生的班、有婦女班,各個階層不一樣,都有專人在教。

  「聞名不退」我們就學習到此地。我們看下面一段「願生成佛」,請看經文:

  【菩薩興至願。願己國無異。普念度一切。各發菩提心。捨彼輪迴身。俱令登彼岸。】

  我們看念老的註解。菩薩興起大願,『至願』就是大到極處這個願望。這個願望是什麼?願一切眾生皆成佛道。像四弘誓願第一願所說的,「眾生無邊誓願度」,要度到什麼樣的一個階段?要度到他圓滿成佛,這才是真正度眾生。註解裡頭說,「菩薩興至願以下」,就是這段經文,「表已得往生之諸菩薩」,這些人是已經往生,在極樂世界發圓滿的大願。這個圓滿的大願,我成佛跟阿彌陀佛一樣,將來我居住的國土也跟極樂世界一樣,就是發這個願。「感佛深恩」,怎麼報佛恩?「誓師彌陀」,發誓願要依阿彌陀佛做老師,我的成就要跟阿彌陀佛完全相同,就這個意思。師是師法,以彌陀做榜樣、做模範,我要學得跟他一模一樣,就這個意思。「咸發大願」,各各都發大願,這個世界多莊嚴、多麼殊勝!「故云,興至願」,興是興起,也就是我們今天講的發起,發起最偉大的願望。是幫助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圓成佛道,發這個大願。發願就得真幹,就要真做出來,發大願為眾生,就得捨己為人,捨自己身命都在所不惜,何況身外之物?

  《會疏》裡面說,「至願者,彌陀尊攝土攝生」,這個願跟阿彌陀佛完全相同,阿彌陀佛所攝的國土、所攝受的眾生,還有「攝身」,阿彌陀佛證得清淨法身,這三樁事情「本是至極難思」,這達到登峰造極,不可思議。所有的菩薩願同於此,每一個往生極樂世界,各各都是發起這樣的大願。將來的成就、道場跟極樂世界一樣,教化眾生跟阿彌陀佛現前狀況一樣,自己的身在極樂世界證得清淨法身,清淨法身是常寂光,在極樂世界成就一切圓滿。下面念老的話,「故亦願攝如極樂之佛剎」,跟極樂世界相同的,「度無邊之眾生,悉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同生淨土,逕登不退,證佛法身,是為菩薩之利他行,故亦願己國無異」。無異是跟極樂世界沒有兩樣,跟阿彌陀佛沒有兩樣,阿彌陀佛所成就的,願我的成就跟他相同。

  《淨影疏》裡頭說,願自己得到的淨土,同阿彌陀,名也叫極樂世界,國土沒有兩樣。『普念度一切』,「普念」是「平等大悲」。「願普度一切眾生,各各發起無上菩提之心,厭捨輪迴業身,同登極樂彼岸」。這樁事情,如果不把它講清楚、講明白,那就做不到。講清楚、講明白要深入經藏,就是這部經,就是這部註解,要深入。怎麼個深入法?古人教我們「讀書千遍,其義自見」,不要有一個妄念,不要有一個妄想,老老實實去念,念上一千遍,其義自見,就開悟了。為什麼?一千遍,心就定了,就得念佛三昧。念佛三昧得到之後,我們相信,早的二、三年,晚的五、六年,七、八年,有十幾二十年,開悟了,開悟早晚全在三昧。所以讀書大有道理,讀書幹什麼?修禪定,不是為別的,因為你讀書就不會胡思亂想,胡思亂想就把書念錯了。用讀書這個方法修禪定,這是從前讀書人用的方法。

  中國古時候的教育私塾教育,老師教學生背書,不重視講解,為什麼?講解都是廢話,他自己開悟了那是真的。五祖跟惠能大師講《金剛經》,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大徹大悟,後頭別說了,就這個道理。釋迦牟尼佛開悟,是菩提樹下入定開悟的,就是放下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這叫修定。能大師的修定是在日常工作當中,舂米、破柴、待人接物。他日常生活當中修什麼?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修成功了,大徹大悟。《金剛經》做個引子、做個增上緣,一聽這個恍然大悟,五祖的衣缽就傳給他了。防止後人沒有道心,要搶爭這個衣缽,所以五祖囑咐他,傳衣缽到你為止,以後不傳衣缽,傳法,傳法不傳衣缽。所以這些地方我們要知道。

  平等普度眾生要以身作則,菩提是覺悟,反面是迷惑,眾生在迷,迷而不覺,菩薩要把覺做出來。怎麼做法?放得下。看得破、放得下要做出來,讓人家看到、聽到、接觸到,他想通了他就向你學習,只要向你學習,沒有一個不成就的。一定要知道,輪迴苦,輪迴是假的不是真的,是我們迷惑顛倒,錯誤的觀念、錯誤的見解所造成的。正是大經佛常說「一切法從心想生」,輪迴是我們不正確的、錯誤的思想見解變現出來的,是這麼回事情。我們能把這一切錯誤放下,輪迴就沒有了。誰放下了?阿羅漢放下,真正放下,這個人就稱他作阿羅漢,阿羅漢把見思煩惱放下了。

  小乘四果,初果須陀洹放下身見、放下邊見、放下成見,見取、戒取叫成見;換句話說,證得初果就叫正知正見,他不是圓滿的,他得到少分。這個少分管用,雖然他沒有出六道,他在六道裡頭決定不墮三途。換句話說,他戒守得好,他沒有貪瞋痴慢,他的五戒、十善、三皈,像沙彌律儀,他完全做到,所以他決定不墮三途。他往後在六道裡只是不斷向上提升,他不會墮落。人間壽命到了他到天上,天上壽命到了他又到人間來,天上人間七次往返他就出輪迴,六道輪迴就不見了,他就證四果。這些道理、事實真相我們都要曉得。

  我們出六道輪迴,比他們簡單、比他們容易、比他們徹底。他們離開六道輪迴到哪裡去?到四聖法界聲聞法界去。我們到極樂世界去了,四聖法界跟極樂世界不能比,差太遠了。我們往生到極樂世界,就作阿惟越致菩薩,他們聲聞要提升到阿惟越致,恐怕還要幾個劫才能做到。所以,遇到這個法門,依這個法門修學,真正叫佔大便宜,什麼樣的經論、什麼法門都不能跟它相比。我們真是把它搞清楚,所以這個經要真學。真學,真明白,你才能講透,你才能講清楚、講明白。愈清楚、愈明白,自己的信心愈堅定,願心愈堅固,決定得生,沒有不往生的道理。我們信心堅定,跟我們在一起的人信心就堅定了,為什麼?我們做好榜樣給他看了,這個樣子要做得好。走的時候要表演給大家看,讓大家生起信心。徹底放下,現前就要放下,不要有任何留戀。我們活在這個世間,瀟灑、清淨、歡喜,要法喜充滿,走的時候得大自在,沒有絲毫痛苦。

  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