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書治要36O》第三冊—道德學問人人要學 悟道法師主講 (第一五五集) 2023/2/9 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20-057-0155
諸位同學,大家好!我們繼續來學習《群書治要36O》第三冊,第三單元「貴德」,十、「學問」。
【一五五、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
這一條出自於卷九,《論語》。
『生而知之』:即天性仁厚的意思。之:在這裡不是指一般的知識技能方面的學問,而是仁義道德的學問。這裡『困』是有所不通,心智不開。我們一般講沒有智慧,心智不開,好像有困難,這個就是困的意思。
這一條是講「學問」。孔子說:「生下來就知道事理的,那是上等資質的人」,「生而知之者」,就是生下來還沒有學習,他就懂這些道德仁義,這上等人。「學習後就能知道的,那是次一等資質的人」,透過學習他就能知道什麼是仁義道德,那是次一等。心智不開(就是根性比較愚鈍的、比較差的)、有所不通然後苦學的,那是又次一等的人。這就是學了之後他還是智慧不開,雖然智慧不開,他堅持苦學。在佛法、世間法,都有這樣的例子。像佛法裡面講周利槃陀伽,是一個例子,他很沒有智慧,連「掃帚」兩個字都記不住。後來他是苦學,就念「掃帚」兩個字,一邊掃地一邊念「掃帚」,掃除心地的污染。佛就教他念,他苦學,後來也證果了。在世間法裡面,這個例子也很多,心智不開,不開智慧的但是他願意苦學,到最後他也能夠開智慧。「天資愚鈍、心智不開而依然不學,是資質最差的了。」天資愚鈍沒有智慧還不學習,依然不學(還不學習),這是最差的。不學永遠不開智慧。所以孔子給我們講,做學問有這四種人。我們一般人大部分都是要學習才能夠知道,實在講第三等人還是比較多,就是心智不通苦學,到最後開了智慧。但是現在這個時代天資愚鈍又不學習,現在這樣的人最多。所以道德學問非常重要,這是根本。
好,這一條我們就學習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