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群書治要36O》第三冊—知人的方法要正確  悟道法師主講  (第二OO集)  2023/3/26  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20-057-0200

  諸位同學,大家好!我們繼續來學習《群書治要36O》第三冊,第四單元「為政」,三、「知人」。

  【二OO、自古人君莫不願得忠賢而用之也。既得之,莫不訪之於眾人也。忠於君者,豈能必利於人?苟無利於人,又何能保譽於人哉?故常願之於心,而常先之於人也。非願之之不篤而失之也,所以定之之術非也。】

  這一條出自於卷四十七,《劉廙別傳》。

  『常先之於人也』,「先」這個字,應當是「失」的錯字,應該是「常失之於人也」。保留原來的字沒有改,做一個註解,應該是「失」這個字。古時候字也會抄錯,就像現在打字也會打錯字,但是不能隨便改動。

  這一條講,「自古以來,君主沒有不希望得到忠誠賢明之士而予以任用的」。自古以來,所有的君主都是希望得到忠誠賢明的人來給他任用。「任用之後,(因懷疑其是否忠誠賢明)」,任用之後又有懷疑,懷疑自己任用的這些人是不是真正忠誠賢明,「又沒有不派人去向眾人探訪調查的。」也都會派人去調查。「忠誠於君主的人,豈能事事有利於他人呢?」忠誠的人替君主(領導人)辦事,他不可能每一件事情對大家都有利;意思就是說,也會得罪一些人,有一些人,會不利於他。「假若無利於人」,對一些人不利,「又怎能在所有人面前保有好的聲譽呢?」你暗中去調查,不可能每一個人都說他好。賢明的人辦事,好人說他好,壞人當然說他不好,不可能所有的人都說他好。「所以,君主心中常常希望得到忠賢之人,卻常常失去他們。」這個也是自古以來常有的事情。「不是君主希望得到忠賢之人心不誠而失去人才」,君主也是很誠心誠意希望得到忠賢的人,不是因為他心不誠,不是沒有誠意而失去這些人才,「而是判定忠賢之才的方法不對啊。」用方法去判定這個人是不是忠賢,用的方法不對,不是心不誠。所以這個也是知人很重要的一個方面,用的方法要對,要去了解一些實際情況,必須很客觀的去了解,不然常常失去一些真正忠賢之人來為國家辦事。這個不是君主心不誠,是方法不對,這個就是在知人這方面,這是我們要學習的。

  好,這一條我們就學習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