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悟道法師晨間講話—改過必先知過  悟道法師主講  (第七十二集)  2019/12/30  台灣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32-007-0072

  諸位同修,大家上午好。阿彌陀佛!請放掌。

  今天已經是國曆十二月三十日,農曆是十二月初五,國曆、農曆都快過年了,很快一年又要過去了。在我們中國古人講,一年最後一個月叫臘月,臘月在各行各業,在年終這個月都會做一個總結。我們修行人也是一樣,總結一年來自己修得怎麼樣,在弘法方面有做到什麼成果,一年做個總結論。希望迎接新的一年,能夠再提升。

  《感應篇》是一個善惡的標準,也就是佛講的十善業比較詳細的說明,十善反過來就十惡,惡反過來就是善。我們學習,就是從斷惡修善這裡開始。這次到上海,讓師轉達天津一個丁家恆居士,他是個年輕人,才二十幾歲,也很發心,也跟我見過很多次面。我去天津,他也來參與我們的一些活動,也非常發心。他是在教跆拳道的,現在又要做生意,賣香、賣水果。之前都會請我幫他卜觀音籤,最近這段時間好像都沒有請我幫他問什麼事情。最近聽說他們在天津一個居士那邊有一個了凡四訓班,學習《了凡四訓》。這個他也跟我講了,也非常好。當然我是非常贊成。他請讓師問我說他要怎麼修行?讀了《了凡四訓》,還不知道怎麼修行。讓師給我講,他說他不敢來問我,請讓師給我轉達。怎麼修行?《了凡四訓》講得那麼清楚,讀了《了凡四訓》又參加那個班,自己也上台在講了,還不知道怎麼修行。所以我回答也很簡單,改過就是修行,把你自己的過失、毛病改過來,那就是修行。那個修行不是說你要怎麼修、要怎麼樣,到什麼樣的環境、找什麼樣的環境,要怎麼修。所以過去讓師也跟我講,他要找個什麼地方。我說你找什麼地方,你找到天涯海角還不是一樣!如果你不懂得什麼叫修行,那你到哪裡不都一樣嗎?修行就是改過。

  我們淨老和尚講,什麼叫開悟?發現自己的過失叫開悟。知道自己的過失在哪裡叫開悟,把這個過失改過來叫修行。改過必先知過,怎麼知過?讀經。經典就是善惡的一個標準,依照經典這個標準來對照自己的起心動念,思想、言語、行為是善還是惡?是自私自利還是為公?私,私心,自私就是惡,為公就是善,這個是善惡的一個很簡單的標準。自私自利發展出來,做什麼都是惡,為公,做什麼都是善。人不能自私,太自私了不行,私心只是想自己,沒有考慮到別人,沒有考慮到整個團體、環境,只有想自己,為自己想,他沒為別人想過,這個就太自私,造惡業了。如果你這個心不調整,你一天讀了多少經、拜了多少佛,甚至會講經,那有什麼用?好像你一天到晚讀藥方,沒有照這個藥方去抓藥來吃藥,那病怎麼會好?病還是存在的。

  所以我就跟他回答,改過就是修行。你讀了《了凡四訓》,還不知道怎麼修行,那不白讀了嗎?像了凡居士遇到雲谷禪師,雲谷禪師給他開示,他就明白了。雲谷禪師問他,你自己想一想、你自己反省反省,你自己該不該有兒子、該不該有官位、該不該有壽命?你自己想一想。這個了凡的確是了凡,他自己很冷靜的,自己去反省自己。他反省了很多,發現自己毛病太多了,自己竟然都不知道。他喜歡徹夜長坐,晚上不睡覺。所以他跟雲谷禪師對坐三天三夜不瞑目,雲谷禪師以為他定功那麼深,結果一問,是命運被人算定了,他就不想了,過著很消極的一個生活。他常常晚上不睡覺,喝酒常常喝醉。講話,他很會講,讀書人,口才很好,常常去損人,講話尖酸刻薄,損人。做事「不耐煩劇」,遇到比較煩的事情他就不耐煩了,他要發脾氣了。種種其餘過惡很多,他就太多了,舉出幾個比較重大的。雲谷禪師跟他講,那你從今天開始,「將向來不發科第」,你不能中進士、中舉,不能做大官,沒有兒子,壽命短,這是果報,你自己反省,你就是這個因造成這個果報的,你盡情把它改刷過來,「盡情改刷」過來。

  雲谷禪師跟他講,他為什麼能夠反省?他跟雲谷禪師對坐三天三夜,這個也不是白坐的。他去拜見雲谷禪師,雲谷禪師不是坐下來馬上就跟他講,滔滔不絕的講,講了半天、講了很多,不是這樣的,就是跟他對坐三天三夜。這個三天三夜,也是禪師他教學的一個方式。像我們淨老和尚他去見章嘉大師,他問問題,章嘉大師不是馬上回答,跟他面對面坐了半個小時,然後再講一句。為什麼這樣?這是什麼道理?為什麼要這樣?就是你心浮氣躁,讓它沉澱下來。在《太上感應篇彙編》裡面講,人能收攝浮氣,「遇親便能孝,遇辱便能忍,遇善便能果」。什麼叫收攝浮氣?浮氣就是心浮氣躁。我們人心浮氣躁,當然你就很容易發脾氣了。一個人他會在心很平靜的時候發脾氣嗎?不會的。發脾氣,肯定那個時候心很浮動,心浮氣躁。所以心浮氣躁,貪瞋痴這個煩惱就起來了。所以用功夫就是先收攝浮氣,先把心浮氣躁這個心讓它沉澱下來,讓它冷靜下來、沉靜下來,然後講的你才可以吸收。

  所以廣東揭陽謝總他辦道德講堂,他的成果在哪裡?大家住在那邊,收手機,為什麼收手機?讓你不受干擾,讓你這個心沉澱下來,你再聽課你就吸收了。如果你心浮氣躁,人坐在這裡,心思跑到外面,老師講什麼一句也沒聽進去,耳邊風,那沒有什麼效果。所以做功夫,第一個要收攝浮氣。所以古人,儒釋道三教都有學打坐。像宋朝陳烈,讀書記不住,後來他讀到《孟子》裡面一句話說,「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他忽然讀這一句有所領悟了。他發現自己平常心都放在外面,沒有收回來,當然心很散亂,就沒有記性。所以他就不看書,什麼都不看,在我們現代講,不看手機,什麼都不看。三個月打坐,放下萬緣,經過三個月再去讀書,一覽無遺,讀一遍都記得了。這個就是收攝浮氣,心浮氣躁讓它收攝下來。

  所以過去我這個也是我有經驗。所以現在我們讀經,用意在哪裡?讀經也是在收攝浮氣。但是讀的時間要多、要長。像東北劉素雲居士,她一天聽十個小時的經,讀經、聽經十個小時,事情再忙、再繁,她最少也要保持十個小時,那她保持這一天這個心不會心浮氣躁。所以她能夠把紅斑狼瘡念好,就是這個道理。讀經也是修定,我們老和尚常常講,收攝浮氣是修定的。這個我也有經驗,早年,大概三十年前在圖書館,老和尚剛剛提倡讀《無量壽經》。那個時候大家都很認真讀,我事情比較多,很多人一天讀十遍,我沒有時間讀那麼多。有一天我讀了七遍。有空檔就讀那一部,沒有辦法定哪一個時間去讀,反正你自己抓到時間就去讀,把心定下來,那一天連續讀了七遍。當時香港來了一個女眾,那個女眾滿凶的,都滿臉橫肉,我是一見就討厭,再見就更傷心,看到她我就生煩惱,這個瞋恨心壓不住,真的看到就生煩惱。那一天讀了七遍,突然看到她,心平氣和了,不生氣了。所以我才知道,那個時間不夠,我們這個心浮氣躁壓不住。特別你事情多、事情繁的時候,壓力來的時候,你肯定招架不住的。所以你每一天就必定要有一定的時間來修定,這一天才能壓得住浮氣,才不會心浮氣躁。心浮氣躁辦事,肯定會出很多差錯的。一生氣,脾氣一來控制不住、壓不住了。

  所以我們現在如果能夠,不要說像劉素雲十個小時,有四個小時聽經或者念佛、念經,這個最基本的。劉素雲她是很早起來,她十點睡覺、兩點起床,她讀的時間兩點到六點,那個時間都不會有人干擾。所以做早課為什麼要早?那個時間沒有人會干擾你,那這是最好的時候。你到了要上班時間,事情多了,你哪有辦法!你縱然坐在那邊,你心也定不下來。所以那個時段最好。還有晚上睡覺前,這個時段比較沒有人干擾。有假期,修一天的八關齋戒,這一天門關起來,「關」把它關閉,讓心靜下來。這個都是我們目前能夠這樣做的,收攝浮氣,這個是修心。所以你讀《感應篇》,背誦也是修定。你心浮氣躁,回歸到心平氣和,你智慧就出來了。你心浮氣躁的時候,總是感情用事,感情衝動。你心平氣和的時候,怎麼會發脾氣?不會。我們發脾氣的時候,肯定我們是心浮氣躁,這個時候自己就要知道了。如果我們發現得早,還能夠及時的給它降溫,不要讓它增長。因為一增長,一發也是不可收拾。

  所以過去雪廬老人講,我們打佛七,念了一個星期的佛,貪瞋痴起了一個不善的念頭,一個星期的佛統統被破壞了,所謂火燒功德林。岡山阿桃她這次來問我,明年要不要辦?我說辦了,妳會不會生煩惱?我說妳生煩惱,那妳辦了這些功德,不是妳一把火把它燒光了嗎?辛辛苦苦修來,然後一把火就燒光了,那就沒有意義了。所以我們辦這些活動,的確也是很辛苦,大家都很累,累了、有壓力了,難免心浮氣躁。這個也是考驗我們平常有沒有在修定這方面去下功夫?如果有,再煩劇的事情,它都能夠化解;如果沒有這個功夫,一遇到事情,一聽到一句不順心的話,脾氣馬上起來,馬上起來就壞事了,那做的功德統統燒光光了,火燒功德林。所以這些地方,《太上感應篇彙編》講這個收心,這個還是我們當前大家要用功的地方。

  所以我們如果在平常伏不住這些貪瞋痴的煩惱,雪廬老人在《論語講記》講,臨終必定顛倒。伏惑,你伏不住這個惑,臨終就顛倒。所以《彌陀經》講,一心不亂,心不顛倒。一心不亂,我們淨宗不用標準那麼高,伏惑就可以;其他法門,你沒有斷惑,你出不了三界,而且要斷得乾乾淨淨。淨宗,惑一品沒斷沒關係,你只要能夠伏住,給它控制住,不要讓它發作,這句佛號起來,那就可以了,帶業往生,到極樂世界再去斷。那伏不住,臨命終就控制不住了,迷惑顛倒了,還是繼續六道輪迴。所以信願行,如鼎三足,缺一不可。所以《太上感應篇》,雪廬老人講是幫助我們念佛、伏惑,我們可不能疏忽了。我們這一生想要到極樂世界,這個不能疏忽。不是說你這樣念念念,你就能去西方了。念沒有錯,什麼是念佛你要搞清楚,念佛是那個心在念,不是口在念。

  那什麼叫心念?海賢老和尚講,沒有念到一心不亂不算念。一心不亂,我們不要講事一心、理一心,就是功夫成片,淺的一心,伏惑這個標準是必須要的,臨終才有把握往生。因為你自己不改變,你到什麼環境都一樣,那不是環境的問題,是自己本身的問題。所以祖師講,至人除心不除境,愚人除境不除心。愚痴的人,我這個環境不好,讓我生煩惱,到另外一個環境,另外一個環境還是生煩惱,自己一個人也會跟自己過不去,你有業障。《了凡四訓.改過之法》那一篇講,「或無事而常煩惱」,自己一個人沒事情也心情不好,也生煩惱,這個就是罪過深重,我們要警惕。這個關鍵不是在外面,關鍵在自己,自己這個內心。所以你心轉了,外面環境就轉;心不轉,那外面環境也沒辦法,因為這個環境就是自己心感召來的。「善惡之報,如影隨形;禍福無門,惟人自召」,自己感召來的,不是外面來的,這個我們必定要明白。

  好,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到這裡。祝大家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