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淨宗同學修行守則—莊嚴眾行,規範具足  悟道法師主講  (第八十一集)  2022/3/6  台灣台北靈巖山寺雙溪小築  檔名:WD13-005-0081

  《淨宗同學修行守則》。諸位同學,及網路前的同學,大家好。阿彌陀佛!請放掌。請大家翻開《淨宗同學修行守則》第五頁,第五行,「四、果求」。

  「(一)實踐四好,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成就自身,莊嚴眾行,規範具足。」上一次我們學習到這一條。「果求」,果是果報,我們要求什麼樣的果報。依照前面五個科目來學習,三福、六和、三學、六度、十願,這五個科目來修學。第一個就是「實踐四好,存好心」,心沒有自私自利,心都是為眾生、為大家著想,不為自己。不會起自私自利的心、損人利己的心,這是好心。如果自私自利,損人利己,那心就不好。心不好,做的事情都會偏差。第一個存心。第二個「說好話」,好話在止持方面就是不妄語、不兩舌、不綺語、不惡口。在作持的方面,就是說一些有意義的話、有利益眾生的話。要說誠實語,勸勉眾生、勸勉大家說真話,不能打妄語;也要勸人不要兩舌、不要惡口、不要綺語。自己做到了,再去勸別人,勸別人要說好話。「行好事」,做有利益眾生的事情,這個就是好事。如果只有利益自己,對眾生沒有利益,那個就不是好事。以上「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才能做為一個真正的好人。「成就自身,莊嚴眾行,規範具足。」莊嚴眾行,真正的莊嚴就是成就自身。自己成就了,眾行自然就莊嚴。眾行就我們生活上,身口意三業這些行為,自然合乎規範,這些規範自然就具足。

  我們今天接著來學第二條,請看第二條:「(二)效法華嚴五三善友,誓作世間眾生、家庭、工作、社團之好模範。」這個也是根據《華嚴經》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效法《華嚴經》五十三參的善友,每一位善知識都是善友,善財童子都去參訪(去參訪、去請教、去學習)。效法《華嚴》五十三參,用在我們現實生活上待人處事接物,用在這個上面。用在這上面,具體的表現就是在家庭,在我們工作上,這是具體的表現。表現在這個上面,家庭能夠照顧好,工作能夠把它做好,盡我們本分,做好本分的工作。所以《華嚴經》五十三參,過去我們淨老和尚常常講,就是我們現實生活。五十三參,這個五十三位善知識在哪裡?就在我們每一天從早到晚,你所接觸的這些人事物,各行各業、男女老少、在家出家,也就是整個社會。善知識就是整個社會各行各業,所以我們學習五十三參,去參訪善友,我們要懂得他表法的意思。在我們生活當中,我們才知道要怎麼去效法。

  在儒家講,「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三人行,我們自己,還有別人,每一個人都有他的優缺點。像《華嚴》五十三參,五十位善知識他是代表正面的,其中有三位善知識代表負面的、反面的。伐蘇蜜多女代表貪欲,甘露火王代表瞋恚,勝熱婆羅門代表愚痴,貪瞋痴,那是反面的。在我們整個社會上,無論是正面的、反面的,都是我們學習的地方。正面的,我們要去效法、要去學習;反面的,他是教我們要避免,避免犯那樣的錯誤,他提醒我們。所以我們在現前社會上,看到一些惡人,做壞事的,他就是代表反面的。反面的,他也是在教我們,教我們什麼?不能像他這麼做,「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他做了一些不好的事情,後面果報不好,提醒我們知道避免去犯那個錯誤。正面的,善有善報,也提醒我們要去效法、學習,要去做,你就得到善果。這從大的方面來講。

  如果我們再分析到每一個人,每一個人實在講,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這個話怎麼說?我們俗話常講,人各有優缺點。這句話我們常常聽到,聽起來好像也沒什麼大道理,但是你仔細去想,我們學了這個經教,仔細去深入、去探討,這裡面有大道理。這個大道理在哪裡?就是一個人本身沒有十全十美,也就是說,五十三參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我們每一個人有他優點也有他缺點,優點是正面的,缺點是反面的。所以每一個人他的優缺點都有,各有不同的優缺點,優點(正面的),我們向他效法、學習;缺點,我們要避免。這是就一個人的身上有優缺點,有正面、有反面,他也是在教我們,跟五十三參是一樣。五十三參是擴大到整個社會,你給它縮小起來,就是一個人身上有他的特色,有他的優點也有他的缺點,我們要認識清楚。認識他的優點,也認識他的缺點,優點,我們當然要效法、要學習;如果缺點,我們要知道去避免。所以再惡的人,他也有他的一個好處。所以在這個世界上,實在講,你說找一個完全只有惡,沒有一點點善的人,找不到;你要找一個完全是善,沒有一點點惡的人,你也找不到。只是這個善惡的比例,善比較多,還是惡比較多,是這個比例不同而已。總是有善有惡,不可能純善無惡,不可能純惡無善。

  所以這裡面有很深的道理。我們從一個比較淺顯的來看,就是人家的優點,縱然這個人不好,他對的地方,我們也要學習。在《論語》孔老夫子也是這樣教人的,「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不以人廢言,就這個人他不是什麼好人,但是他講的話是正確的,跟經典是相應的,我們不能,你壞人,你講的對的話,我也不接受,那就錯了。他講對了,我們要接受,他有沒有做到是他的事情,我們做了,我們就得好處,我們就得利益。所以不以人廢言,不要以這個人,他這個人好像我們現在的話講,他風評不好,你就否定他所講的話,他講的不對的,當然你不能去採納;他講對的,你還是要接受,這個就是不以人廢言。所以學習,就是我們生活上點點滴滴,縱然是小孩子,你看五十三參有男女老少、在家出家都有,連那個小朋友也有我們向他學習的地方。你看孔子都拜一個七歲的小孩做老師,那個小孩懂的,孔子不懂,就要向他學習。所以學無常師,這是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給我們的啟示,我們要懂得這個表法的意義,在生活上我們才知道要怎麼來效法、學習。

  「誓作世間眾生、家庭、工作、社團之好模範。」這樣來學習就是一個好的模範,無論在哪一個團體,無論在哪個家庭,無論在什麼樣的工作崗位,這個都是世間眾生的好模範。所以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就是世間眾生的好模範。善財童子不是講別人,就是自己,自己學習善財童子,這樣才是佛在經上真正教我們的真實義,真實的意義是勸我們每一個人要這樣來修學。

  我們再看第三條,請大家翻開第六頁第一行。「(三)和睦各各族群、宗教、文化,存異求同,共存共榮。」這是「果求」的第三條,這個果是一個效果、結果、果報,也就是我們一般講目標。根據五個科目的修學,第三條就是要「和睦各各族群」。現在這個世界上,族群跟族群,宗教跟宗教,文化跟文化,不同的文化很容易有衝突,會互相排斥,不同的族群會互相排斥。現在我們看到新聞,這幾天最熱門的新聞就是俄烏戰爭,其中也是有族群的問題、國土的問題,還有文化的問題,有牽涉到這些問題。這個問題,就是很敏感的,族群跟族群之間,有一點點什麼樣的磨擦,就會引起戰爭。新加坡這個國家雖然不大,很小,但是要治理那個地方也不容易,那邊有四個族群。四個族群,有華人,有馬來人、印度人,還有其他地區的人,四個族群。所以新加坡政府發布一個公告、文件,要用四個不同的文字來發布,用四種文字來發布,做到族群互相尊重,平等對待,這個也不容易;達到族群與族群相安無事,這個就很好。在一個國家裡面很多不同的族群,最怕的就是起衝突,起衝突這個國家地區動亂就沒完沒了,那個很麻煩。

  再來就是宗教與宗教,不同的宗教信仰,也會互相排斥,所以過去歐洲還有宗教戰爭。所以家師淨老和尚在二十幾年前到新加坡,提倡團結宗教,和睦族群,不同的文化,大家互相學習、互相交流。所以在新加坡也成功的團結了九大宗教。後來是增加了一個宗教,十大宗教,在我們台灣是五大宗教,新加坡政府承認的有十大宗教。團結了九大宗教,大家非常和諧,也團結了這個族群。所以二OO六年十月到法國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一次去那邊參加活動,泰國主辦的,紀念本師釋迦牟尼佛涅槃二千五百五十年。泰國主辦的一個紀念活動,邀請我們淨老和尚,又邀請澳洲淨宗學院。邀請我們老和尚去參與這個活動,我們淨老和尚也就隨喜支援泰國辦的這個活動,所以這個內容就非常的豐富,也利用這個因緣向聯合國推廣介紹中華傳統文化。

  二OO四年,在中國大陸安徽省廬江縣湯池鎮辦中華傳統文化教育中心。辦了兩年,這個小鎮的民風大為改善,計程車司機路上撿到錢也送到派出所去;以前鄰居互相常常有爭吵,夫妻有離婚的,婆媳不和,拉基(垃圾)都亂倒,倒到別人家門口,二OO四年三個月的教學,很多教傳統文化的老師在那邊真心的付出、教導,親切的跟當地的鎮民交流,而且做給他們看。比如說,垃圾亂倒(拉基亂倒),他們就去撿,你丟我撿。以前我們台灣蔣經國先生擔任總統那個時候,有提倡這個風氣,你丟我撿。很多人他亂丟垃圾,你丟,我發心來撿,讓你感到不好意思,不要再亂丟垃圾。所以去那邊用中華傳統文化的倫理道德因果教育,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原來是想中華傳統文化丟掉一、二百年了,現在要恢復,最快也要三年,三年在這個地方教學有成績,那就不錯了。結果想不到佛力加持,祖宗庇佑,竟然三個月,這個小鎮的民風大為改善,這出乎意料的,所以肯定了人是教得好的。沒有人教,他不懂,犯錯了,自己也不知道。所以「人之初,性本善」,從這個地方也得到肯定了。

  之前還沒有辦這個實驗,我們老和尚在國際上參加聯合國和平會議,把這些中華傳統文化的教學理念,跟聯合國這些各國代表來匯報。大家聽了都覺得很有道理,但是後面大家就懷疑了,道理是很好,事實上做不到,做不到。這個等於白說了,道理很好,做不到,講了也沒有用,沒有意義。大家對這個沒有信心,信心危機。所以我們淨老和尚講,現在人都是講究科學,科學的精神第一個就是證據,你證據拿來給我看,我才會相信;你沒有證據,我不相信。你說傳統文化這麼好,那我沒有看到,所以大家有質疑,不相信。所以我們淨老和尚就是想要找一個點來實驗,實驗點做成功了,成績、成果擺出來,大家才會相信。如果光講,大家還是不相信。結果他也到處去看,哪個地方要做實驗點?到美國、到新加坡、到澳洲、到香港,這些地方都不是很理想,很多因緣不具足。後來還是回到家鄉(安徽廬江),把這個理念告訴這些鄉親。當地的領導、鄉親,大家都很支持,所以才在那個地方選擇湯池小鎮做實驗點,小鎮住的鎮民有四萬八千人。所以實驗成功就到聯合國去報告,把這個成果呈現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後來又邀請新加坡九大宗教派代表去參與這個活動。當初申請說新加坡有九大宗教代表要去參加這個活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祕書長不敢答應,他說不同的宗教,怎麼可能團結在一起?不同的宗教,大家在一起不要打架就很好了,所以他很擔心,萬一你們這麼多不同宗教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來,在那邊吵架、打架,像什麼話,所以剛開始他不敢答應。後來我們淨老和尚一再給他保證,他說我們在新加坡,大家很和諧。後來真的是很勉強同意,但是他當然還是很擔心,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從來沒有辦過這樣的活動。後來新加坡九大宗教去那邊,大家很和諧、很融洽,大家互相交流,這個時候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祕書長看到,中華傳統文化的確可以團結宗教。後來不但不排斥,而且還歡迎,歡迎這九大宗教每一年都來參加這個活動,這個也是得到一個肯定了。所以宗教與宗教的團結、族群與族群的和睦,我們淨老和尚也做出實質的成果出來。文化,就是多元文化,特別提倡中華傳統文化。多元宗教,多元文化,所以在二OO六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我們淨老和尚也贈送《乾隆大藏經》。過去我們淨老和尚交代我們華藏去印一萬套出來結緣。那個時候是一個國家送一套《乾隆大藏經》,另外還有一幅巨作,台中江逸子老師畫的「地獄變相圖」,一個國家也是送一幅原尺寸的,很大。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現場也有展覽,展覽「地獄變相圖」,還有廬江湯池小鎮教學成果的一些展出,這些資料的展出。

  所以二OO六年辦了之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常的歡迎,希望我們淨老和尚年年去辦。後來又推出《群書治要36O》,《群書治要》講政治的,唐朝唐太宗創造了「貞觀之治」,就是靠這套書。他請他的大臣魏徵召集有道德學問的這些人,把《四庫》裡面經、史、子這三部分,講到有關政治方面,統統節錄出來,編成一套《群書治要》。《群書治要》分量還是很大,在中國宋朝以後就失傳了,後來流傳到日本。清朝嘉慶君登基,日本當禮物,再送到中國來。所以後來我們淨老和尚也請馬來西亞漢學院的老師,在《群書治要》這套書,再節錄《36O》。現在有節錄四冊了,一冊就三百六十條,一天學一條,《群書治要36O》也是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首先推出的。後來又把各宗教的經典,我們淨老和尚把它節錄出來,精華,大家的共同點把它節錄出來。也節錄好幾個宗教的經典,包括猶太教、興都教、拜火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蘭教、佛教、儒教,這些經典都節錄出來,也編了一套印出來,書名叫《神愛世人》,用這個名稱。裡面各宗教的經典精華都在這套書,也在那邊講了幾次,現在還有錄音帶、錄影帶。這個就是宗教、文化,「存異求同」,存異就是不一樣的我們先保留,共同的我們先提出來,大家共同有共識的,比如說,講到愛,那這個不管什麼宗教,大家都認同的。愛,其實就是佛法講的慈悲,儒家叫仁,那這個大家都共同點,這個大家沒有人有意見的,這個就提出來,舉出一個例子。還有孝順父母,這個也是共同點。「存異求同,共存共榮」,大家共同存在,榮耀大家共享。你看九大宗教到聯合國去,大家都共享,共享宗教的尊榮,大家共存共榮,不要互相排斥,這樣世界才會和平。這是第三條的果求。

  「(四)安定社會,崇德興仁,互助合作,人皆均富樂利幸福美滿,勸諭策進世界永久和平。」安定社會是現前我們這個世界上,地球上人類,大家所共同要追求的。每一個國家地區都希望社會安定,社會安定才能安居樂業。社會安定,要怎麼樣才會安定?必須「崇德興仁,互助合作」。德是道德。也就是我們淨老和尚常講,倫理、道德、因果教育,要推崇這個,要推廣這個,要宣導這個。要推崇,要尊崇道德、興起仁義,就是儒家講的道德仁義。現在人都不講道義,只有講利害,對我有利,就是朋友;對我沒有利,那就不是朋友。這個關係是建立在利害的基礎上,不是建立在道義的基礎上。建立在利害的基礎上,那利害有衝突的時候,好朋友就變仇人了。這樣世界怎麼會和平?肯定不能和平,不但不能和平,愈來愈亂。我們現在看到整個世界的動亂,的確就是我們淨老和尚在講席當中常講的,從小就教競爭,西方國家的教育,從小教競爭;長大就鬥爭,鬥爭得不到,就戰爭。現在戰爭不都是為了這些利嗎?

  所以儒家講,「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小人他只想到利,他不管道義。那為什麼現在世界的人都是講利,不講仁義道德?沒人教。特別這個因果教育,印光祖師特別強調、特別提倡,因果教育輔助倫理道德的教育。因為現在人都是要講現實,我要得好處,因果是講得最現實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你自私自利、損人利己,無非想得到自己的利益。但是如果你明瞭因果,自私自利、損人利己,不但得不到好處,實在講有壞處。像你用這種競爭、鬥爭、戰爭的手段得來的利益,好像你得到利益了,但是已經虧損掉了,所謂得不償失,你得到的無法償還你失去的。做生意的人,大家都知道,沒有人做虧本生意。如果你用不如法的手段,取得這些財物,非義之財,非義的利益,雖然得到,但是你已經被打折扣了。好像你命中應該賺一億,現在用非法的手段得到五千萬,你覺得我很厲害,我就是用這樣才賺這麼多錢。實際上他不知道,他原來比這個更多一倍,現在用非法手段,被扣掉一半了,他自己不知道,已經損失掉了,所謂得不償失,得到的無法償還失去的。如果通達明瞭因果報應的理論與事實,大概這個世界沒有人會幹壞事了,為什麼?得不償失,你付出的代價太慘重了。一般講,沒有人願意做虧本的生意。明瞭因果,你用不如法的手段,那你得到的,得不償失,那只是虧本生意,就不會有人去做。不明瞭因果,他就胡作妄為。所以《安士全書》講,「人人知因果,大治之道也;人人不信因果,大亂之道也」。

  所以互助合作,崇德興仁,「人皆均富樂利幸福美滿」。均富就是財富平均,不要有錢的很有錢,沒有錢的窮得連飯吃都沒有,那這個社會肯定不安定。所以必須大家生活都能過得去,不一定要大富大貴。衣食不缺乏,這樣就很好了,生活安定,就幸福美滿。所以要均富,現在的話叫分享,有這個福利全民、全人類來共享、分享,不要我這個國家很富有,其他的國家窮得要命。現在大陸習主席提倡「一帶一路」,也是要幫助一些貧窮落後國家他們的建設,這個也是提倡均富樂利的一個做法。「勸諭策進世界永久和平。」不要戰爭,推行仁義道德的教化,這個世界才能永遠避免戰爭,才能達到真正的和平,完全在教化。

  我們再看第五條。「(五)深信因果,信願念佛,求生淨土,共諸上善,同會彌陀一乘願海。」這個第五條也是我們剛才講,「深信因果」。這一條非常重要,這個因果不但相信,相信之後還要深入。要深信因果,印光祖師提倡的三本書,我們要多深入,第一本《了凡四訓》,講改造命運的;第二本就是《太上感應篇》;第三本《安士全書》,講「文昌帝君陰騭文」的註解,還有「萬善先資」勸戒殺的,「欲海回狂」勸戒淫的,最後一篇「西歸直指」,就是勸人信願念佛,求生淨土。所以《安士全書》,印光祖師非常的推崇,他說這本書是傳家至寶的第一奇書,一般人不認識。祖師大慈大悲,特別為我們推薦、介紹,我們要從這個地方去學習,才能深入的相信因果報應的理論跟事實。我們淨宗最終就是要「求生淨土」。「信願念佛」,講信願念佛,我們看《彌陀經要解》,蕅益祖師註解得非常精闢,包括我們現在做的三時繫念,中峰國師的開示,也是勸人信願念佛,求生淨土。這樣才能「共諸上善」,往生到極樂世界,與諸上善人俱會一處,「同會彌陀一乘願海」。同會彌陀一乘願海,往生到極樂世界,我們就成佛了,就是一乘願海。成佛了,就能諸佛一樣去普度眾生。上求佛道,下度眾生,我們就功德圓滿了。

  下面講,「以上四綱要謹貢獻給—首屆淨宗聯誼會諸上善人參考指教。釋淨空敬獻。一九九七年十二月。」這是一九九七年(上個世紀),第一次淨宗聯誼會在新加坡舉辦,那個時候我們導師淨老和尚提出以上這四個綱要,貢獻給我們淨宗所有的同修,大家共同勉勵來學習。

  好,《淨宗同學修行守則》,我們老和尚講的,前面這四個綱要,我們學習到這裡就圓滿了,這個綱要學習到這裡圓滿。下面《無量壽經》的菁華,我們下次再繼續來跟大家學習,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