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淨宗同學修行守則—送行及餞別  悟道法師主講  (第六十三集)  2021/8/15  台灣台北靈巖山寺雙溪小築  檔名:WD13-005-0063

  《淨宗同學修行守則.常禮舉要》。諸位同修,及網路前的同修,大家好。阿彌陀佛!請放掌。請大家翻開《淨宗同學修行守則.常禮舉要》,第九十頁,我們從第四條看起:

  【四、遠行之親友辭行,必往送行,事前或贈物,或宴餞。】

  第四條是講『遠行之親友辭行』,遠行就是到遠地。「譬如咱們這些朋友、親戚他要出遠門」,出門也得看遠近,就是他去的地方是遠的地方,還是比較近的地方?還有去到那裡,他停留的時間長短,有的出差,一去就可能一年半載,甚至兩年都有。如果遠行的親戚朋友,人家他懂禮,他要遠行,事先會來跟我們辭行,先來跟我們告辭,這個就是禮。懂禮的親友,他特地來向我們辭行,說他要到遠方去,到遠地去,可能要多久才能回來。比如說出國,去出差,或者是旅遊,那是出遠門,或者到外縣市比較遠的地方,他來辭行,那我們可不能說「好,那你走了,我們回頭見哦!」或是「我們等你回來再見面」,可不能只有這樣。就是說親友要出遠門,他到遠地方去,可能待的時間比較長,他先跑到你家裡來辭行,你必得問哪一天走,這是必定要問的,「你要出遠門了,哪一天要走?」他大概不會說,我還沒有定日子,日期還不定,這個不可能的。他既然向你辭行,肯定他日期都定好了,他不會說還不知道哪一天,這辭什麼行?所以來辭行,一定他日子定好了,哪一天要走,事先來給我們講。我們也不要慌,不會說他今天來辭行,說等一下我就走,幾點我上飛機、上火車,他不會當天就去,沒有這個道理,如果這樣不好看,太匆促了,這種辭行就太匆促。

  這是講懂禮貌的人,現在人不懂禮貌,這個事情就可能發生,我們不敢說不會有這種情況。我也曾經碰到過,有人來向我告辭,「師父,我馬上要走了」,的確他不是提前幾天來跟我們講,他在臨走之前來講,這個也有。但是懂禮的人他不會這樣的,他最少提前一個星期來告訴你,不會臨時才跟你講。如果第二天就遠行,今天來告辭,明天他就要走了,這也是一個懂禮的人,就是怕你去送他,也就是說不必去送他。但是他今天來講,明天就要走了,我們也必得去送行。他都來了,我們總是要去送一送,這是禮尚往來,人家有來,我們就有往。有來沒有往,非禮,就不合乎禮節,有往無來也不合乎禮節。所以這個禮,講禮尚往來,禮要互相往來,這樣才合乎禮節、禮貌。

  禮貌不一定需要物品,不一定你要很有錢,買很多貴重的東西,不必一定要這麼做。就像我們做善事一樣,有錢能夠做,沒有錢也能做;一個錢都沒有,他也能做很大的善事。這是完全看發心,存善心、善行,那個都是善事。我們用我們的時間、精神、體力來為大家服務,這個都是善行,我們現在講義工,義務,這個不花錢。所以做善事,有錢能做善事,沒有錢也能做善事;錢多的人多做,錢少的人少做,一個錢都沒有也能做很大的善事,那是真的。這是大家要用心,如果心不在這個上頭,做那些事就沒有辦法。關鍵還是要有心,如果沒有這個心就沒有辦法了。有心,我們學禮貌,會懂禮,也能做很大的善事,關鍵在用心。這是講送行,遠行的親友來向我們辭行,我們必定要去送送。

  『事前或贈物,或宴餞』,親友他一來辭行,這個禮貌你要明白,「人家一出遠門一辭行,這個時候你要看交情來餞行」,就是說平常你跟他交往的情況,來斟酌怎麼去餞行。當然有交情比較深的,還有交情比較淺的,要怎麼餞行,這個是自己斟酌。我們台灣也有這個風俗,就是老朋友要出遠門了,要很長時間才能回來,我給你餞行。這個餞行跟送行,送行就是比如說你去送到車站、送到機場,那是送行;餞行就是請你吃頓飯,咱們聚聚,請幾個朋友來陪陪,這個是餞行。要是交情很深厚的就不請陪客,只有家裡主人陪他而已,沒有請其他的朋友來作陪。交情很深厚就請到自己家裡來,自己家人煮飯菜給他餞行,這個做法就更厚道。如果像一般朋友,交情不是很深,一般我們都知道去餐廳,現在餐廳餞行就比較普遍。特別現在人,老一輩的,在家裡自己做幾個菜來招待客人,這個還可以,還有。如果年輕的恐怕就沒有了,年輕人,父母都煮給他吃,他也不會煮,常常到外面吃餐廳,自己聚餐也吃餐廳,招待朋友也吃餐廳,恐怕現在請到自己家裡來,自己家人做菜來招待,這個會愈來愈少。

  「或者是來不及請客,也要送點東西。」就是說他時間滿緊迫的,或者彼此的時間安排不出來,來不及請客,也要送一點東西給他。「人家臨走,若不能送東西,不能請客,這另當別論。」有的時候是臨時走的,來給我們講,你也來不及去準備東西送他,那更不可能去請他吃飯,那就另當別論。這種情況,大部分是急事,緊急的事情,臨時接到通知,公司有什麼事情叫他趕快去辦,明天就得走;或者更急的,當天就得走,你送東西也來不及,也來不及請客,這個當然另當別論。他如果打個電話給我們講,那我們跟他祝福祝福一路順風,只能這樣做了。

  「我們可以在家裡送他」,像臨時打電話,在家裡送他;如果能夠請客或宴餞,「這兩條一同辦了更好」。就是去送他,或者是請客宴餞,就是請他吃飯,這個兩方面都有,那當然更好,也去送了,也請客了。如果時間上不方便,不能兩個都辦到,「辦一個也可以」,就是請客或宴餞,可是送行這一趟是少不了的。送行,這也是看時間,我們剛才講了,他是臨時的還是事先安排的?事先安排,我們送行或者宴餞、請客都可以,有足夠時間來安排;如果臨時的,請客、宴餞就沒有時間了,送行可能也只能在電話中,像現在人都有手機,打個手機電話給他祝福祝福,祝他一路順風,這也是臨時的一個送行。

  所以這一條,「遠行之親友辭行,必往送行」,必是必定,需要去送他一程。事前,在還沒有出門之前,或者贈送他一些物品,比如說他出國到一些冷的地方,送他一些暖暖包讓他保暖,或者宴餞、請客,請吃飯,這是必定需要的。這是禮貌,禮尚往來,不過現代人對這個禮不太懂,但是我們總要學習,從我們自己來做。

  【五、遠方客來拜訪,須往答拜,或設宴接風。】

  『遠方客來拜訪』,「舉個例子好懂,咱在台中,忽然間有福建人或日本人來拜訪,是遠方客。他要來拜訪,怎麼辦呢?他要來了,『須往答拜』,第二天你必須回拜去,這是答拜。這像說話,一人問話,一人答覆」。遠方客來拜訪,遠方客是指台灣以外的地方來拜訪。雪廬老人舉出,當時他在台中,忽然間有福建的人到他這裡來拜訪,或者是從日本來的,來拜訪,這是遠方客。他要來拜訪,怎麼辦?我們要回拜,「須往答拜」,這個答就是回答,好像人家問話、我們回答,一問一答,要答拜。第二天你必須回拜,回拜就是答拜。像遠方客來,可能他住旅館、賓館,他今天來拜訪,明天我到他住的賓館去回拜,再去看他,這個叫答拜、回拜,也就是禮尚往來,禮節是這樣的。

  『或設宴接風』,「這是指遠客,遠方客人來看我們,要來拜訪,或是待在這住幾天。他或者帶土物來送我們,或是不送東西,這得看情形。不論東西多少,我們要請他,留下接風」。遠方客來我們這裡看我們,來拜訪,或者是要在這裡住個幾天,或者帶些土物來送我們,或者他沒有送我們東西,這個要看情形。他送的東西,不論是送多或送少,我們要請他留下接風。

  「送人叫餞別」,他要遠行了,餞就是請吃飯這一類的,餞別。「請人到咱們這來叫接風。」人家來到我們這裡,我們要接風洗塵,俗話講接風洗塵。「這是遠客嘛」,他從遠方來了,上我們這裡來,我們要接風。接風的意思,接是迎接,風也就是說他一路風塵僕僕,走路也好,坐轎子、坐車,或者坐船來到我們這裡,我們接他,這個叫做接風。「或許他來不及,他謝了,你也不能勉強他。」他來可能他還有其他行程,我們要請他吃個飯,他給我們說謝謝,他沒時間,他下面還有行程要去跑,這個時候我們也就不要勉強,你一定要留下來,這就不要勉強。好,我們接著看第六:

  【六、旅人歸來拜,須詣回拜,或設宴洗塵。】

  『旅人歸來拜』,「這是指咱們本地人,在外頭做客,回來拜訪我們」。旅就是旅遊,這個人到外地去旅遊、辦事,辦公事、辦私事,他從遠方回來了,來拜訪我們,我們也必須要回拜。他今天來拜訪,我們明天再去他家回拜,這個是講本地人。

  『須詣回拜』,「他來拜訪,請客、接風,早早晚晚就不要緊了,他是回來的,過了十幾天,也不要緊」。從遠地回來,回來他也不是馬上又要走,回拜的時間也就不用太著急,過個幾天或者十幾天也沒關係,因為他不會馬上走。

  「從遠方回來的客人,雖然與本地人差不多,但他是來拜訪,送禮或不送禮,你都得回拜。不懂的,須領教領教那些念過書、懂禮的人,你不要領教外行,向馬克斯領教更不行。」中國的古禮,你不能去向外國人請教,他們不懂。所以要請教念過古書、念過《禮記》,懂禮的人、讀聖賢書的人,你請教他,你才會懂這個禮節。所以這個方面的禮,他是遠方回來的客人,不管有沒有送禮,他來拜訪,我們就是要回拜,這個就是禮尚往來。我們淨老和尚也表演給我們看,二OO二年我們去日本京都,拜訪當地佛教寺院的住持、領導,日本人也是學中國的禮節,也有一個回拜,這個是禮尚往來。這個當中就是要學習,有時候你要看什麼情況、該怎麼做,根據禮的精神,視實際情況,自己斟酌怎麼做。我們再看:

  【七、受人之送行及餞別,達到所在地,須一一函謝。】

  「人家對我們送行,或者我們走時,人家給我們餞行,這禮該如何呢?」人家送我們,我們走的時候他來請我們吃飯,來送行,我們怎麼回這個禮?『達到所在地,須一一函謝』,你到了目的地了,寫信給送的人,這些親友致謝,就是說給他們講,我已經平安到達目的地了,請大家安心,感謝大家給我這麼隆重的餞行、送行,就是寫個致謝函,一方面報平安。下面雪廬老人舉出一個例子,「譬如你們諸位是台灣人,你上日本去,或上福建去,臨走前,人家給你送過行或餞別過,不能說我到那邊,等回來再說吧!不行!你到日本或者到福建安定下來,先寫信回家,再寫給餞別的」。這個地方舉出例子,我們到福建去,或者到日本去,人家有來給我們送行的,或餞別過的,請我們吃過飯的,我們不能說到了那邊,等我回台灣的時候再說吧,這個不行,不可以這樣的,不能等你回來再跟他們講。你到日本,或到了福建,你在那個地方安定下來,家裡如果還有父母、親友,先寫信回家報平安,然後再寫給餞別的,這些外面的親戚朋友,他請我們吃飯的,我們要一一致謝,感謝他們來送行請客。

  「這花錢嘛,當然花錢!社會上就是這樣子嘛。平素省吃儉用節儉,就是預備隨時報答應酬,這少不得。」花錢當然花錢,就是說你過去寄信,當然你要郵票,也要郵資,如果多幾個親友,郵資就多一點,這個當然也花錢,也要花一點時間,但是雪廬老人講,社會上就是這個樣子,人與人之間的禮節不能少。平常我們自己省吃儉用,存一些錢,也就是預備隨時做一個報答、應酬,這些禮節方面的,這個是少不得。「為什麼呢?家裡多麼窮,人家來要帳,還可以說到明天還,或再待五天,還可以推,還可以講得下去,這個應酬不行。」你欠人家的錢,還可以跟人家說我現在不方便,過幾天再還給你,這個應酬就沒辦法了。「人家星期三結婚,發了帖來了,我沒錢」,我們總不能通知人家說:「你暫且別結婚,我現在沒錢,你再等五天結婚好了,等我有錢,你再結婚,到時候我就可以給你送這份禮了。這樣行嗎?」雪廬老人提出這句問話。這個就是世間的人情世故。「你看要緊了吧!」講到這裡,那可不行,人家結婚定了,怎麼可能去延期?所以「來了一分帖子,沒錢也要賣了東西,借了錢也得辦,這是在社會上的困難處,不容刻緩,這筆帳厲害極了。假使你知道這種困難,婚喪嫁娶要自己出帖子,這種事情就得慎重又慎重」。因為這個事情是一個應酬的事情,社會上也有這些困難的地方。如果我們了解,有人可能他有這方面的困難,因此自己如果辦婚喪喜慶,要發帖子給人家就要很慎重,不能隨便發,因為發了就造成別人的壓力。

  「譬如說三條事情:結婚、家裡的喪事(父母的喪事)、做壽,這三條事,你說哪一條都是要緊的,這得念書才明白呀!做壽、賀喜、發喪,這三條那一條重要?」做壽是做生日,賀喜就是人家結婚喜事,發喪就是父母死了喪事,這三條哪一條比較重要?下面引用孟子講的,「《孟子》書上有說,什麼叫大事?死了父母叫大事,這個事最大。這個帖子必得出,死了父母是天下大事」。這三樁事情,父母之喪是大事,沒有比這個更大的。所以父母過世了,這個帖子必得送出去,送給親友。送給親友,也是向親友告知自己父母過世了,因為這個是大事,死了父母是天下大事。

  「從前做官與現在不一樣了」,從前做官的跟現在做官的不一樣,不一樣在哪裡?以前「不論做什麼大官,一死了父母」,這個官就不能再繼續做了。在古時候這個叫「丁憂」,丁憂就是父母死了,你做再大的官都要辭職,不能繼續做,要回家給父母守喪三年,這個叫丁憂。「國家有事的時候,移孝作忠,家裡老的小的可以撇開,給國家賣命去。」比如說國家有緊急的事情,或者是戰爭,移孝作忠,忠就是孝,把孝擴大作忠,家裡的老小就先放下,先替國家賣命,為國盡忠,這叫移孝作忠。「太平的時候,你對國家對得起了」,對國家也奉獻了,你在做官,「你要是死了父母,國家必得叫你回去守喪」,就是我們現在講放假,放長假,讓你辭退下來,回去守喪,「國家也對得起你」。你平常為國盡忠,父母死了,回家去盡孝,去守孝三年。「百善孝為先,孝是第一。」

  「所以父母死這樁事情就是最大的」,這個叫大事。第二個就是結婚,「這比作壽還重要」。結婚也是大事,我們一般講婚姻大事,那不是兒戲。但現代人結婚是好像在玩的,好像在作戲一樣。古時候結婚是很慎重的,因為五倫開頭就是夫妻,所以婚禮是很隆重的,比做壽還要重要。「死父母是大事」,父母死了是最大的事情,「結婚是民族主義」。我們大家知道三民主義:民族主義、民生主義、民權主義,結婚就是民族主義。「中國的結婚與外國的不一樣,外國的結婚是戀愛」,自由戀愛。中國古時候的結婚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父母幫忙找對象,媒人介紹,介紹個門當戶對的,古時候結婚是這樣,現在中國也學外國自由戀愛了。下面舉出諸葛亮,「如諸葛亮這個人才那還了得啊!」諸葛亮真的是,現在是講頂尖的人才,不得了的一個人才。「當諸葛亮的太太,他結婚當然是這麼挑那麼挑,是他老朋友給他介紹的。挑了一個最醜的女子,誰也不要的!」諸葛亮這種人才,他討老婆討那個最醜的,人家都不要的,諸葛亮他找那樣的太太。

  下面講,「你要念過《詩經》,讀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以為文王太太一定很漂亮,有這種想法,這種念書人就是糊塗蛋一個」。這句我們也聽過,《詩經》裡面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君子喜歡求窈窕淑女。大家就聯想了,周文王的太太一定很美麗、很漂亮、很動人。雪廬老人講,如果有我們有這種想法,這種讀書人就叫做糊塗蛋一個。「諸葛亮設計木牛流馬等那一些能力,都是他太太教的。」他太太是黃承彥之女,「長得很醜、沒人要。她還誰都不嫁,什麼人配給我做丈夫,一肚子草包給她去端尿盆,她都不要。諸葛亮太太是這樣子的,你知道嗎?」沒有雪廬老人講,我們真不知道諸葛亮太太那麼醜。所以古人娶太太有德、有才,不是娶漂亮的,漂亮是好看,好看不中用。所以我們真的,現代人不讀古書,沒有學問,又沒有聽有學問的人給我們講解說明,我們真不懂,我們總是憑我們的感覺,憑我們的想像想當然爾。我想應該是這樣的,窈窕淑女就是很漂亮的女子,阿娜多姿,文王的太太一定很漂亮,諸葛亮太太一定也是很美麗,我們一般人是這樣的想法,哪裡知道剛好相反。所以古人娶太太,他是以德為主,不是以那個容貌。這個是雪廬老人在這一條舉出來,附帶跟我們講這些。這個就是『受人之送行及餞別,達到所在地,須一一函謝』,要給人家致謝。我們再看:

  【八、人之接風或洗塵畢,須還席。】

  「我們來了,人家給我們接風」,人家來迎接我們,「或者給我們洗塵。接風與洗塵是兩回事,都是到本地來不走了。例如,你是台北人到台南去,你拜訪台南人,人家請你的客,那算是洗塵,也算接風」。這就是舉一個例子給我們講,洗塵跟接風是兩回事情,不是同一個事情。所謂接風洗塵就是到我們本地來不走了,不是馬上就走。舉出一個例子,好像我們台北到台南去,我們去拜訪台南的人,人家請客,請我們主客吃飯,那個算是洗塵,也算接風了。

  「你以後待在台南一天、兩天,必須還席。這是必須的。你不能在那邊吃人家的就完了,必得還席,這才是禮尚往來。以後你在台南這地處,在各機關辦事、開會,彼此常見面,這有關係,也是禮貌。」我們到其他地方去,人家請客,我們要還席,就是回請,還席就是回請,這個是必須要。我們不能去那邊給人家請客,吃完就完了,必得要還席,要再回請,這才符合禮尚往來這條禮節。這個也是根據以後你在這個地方,譬如說你到台南去,去那邊出差、工作,在各機關辦事、開會,彼此會常常見面,這個也是一個禮貌。所以這些都是我們要學習的地方。現代人比較沒有這些概念,現在的人沒有學過禮,所以對禮節也不懂,也不講求,覺得這個很麻煩,大家統統不要往來不就好了嗎?這樣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就疏遠了,就是說他沒有一個交流,我們現在的話叫交流,交流是互相的,不是單方面的。所以這個禮,它講往來,往來就是一個交流,我往你來,你來我往,彼此互相尊重。

  所以禮的精神,它是自卑而尊人,自己謙卑,尊重別人。尊重是互相的,我尊重你,你也尊重我,這個就叫禮尚往來,這些我們都要懂。所以禮要學,也不是《常禮舉要》這幾條看一看,我們就懂了;實在講,看一看,我們根本就不懂,如果沒有聽雪廬老人給我們這一番講解,我們真的不能夠理解什麼叫禮。所以雪廬老人就是給我們點出來了,禮主要是講人情世故,就講這個。人情世故,這個話我們常常聽;常常聽,懂不懂?不懂。什麼叫人情世故,這個就是大學問了。那你說我們現在人不要禮、不學禮,就沒有人情世故了嗎?一樣有。有,你就必得學這個禮。所以《論語》上講「不知禮,無以立」,你不懂得禮,不懂人情世故,你在社會上就沒有立足之地。這個問題是很嚴重的,一個人在社會上沒有立足之地,走到哪裡都碰壁、碰釘子,自己也不曉得為什麼,莫名其妙,這就很可憐。

  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先學習到這裡,下面我我們下次再一起來學習。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