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淨宗同學修行守則—隨喜功德  悟道法師主講  (第七十九集)  2021/11/12  台灣台北靈巖山寺雙溪小築  檔名:WD13-005-0079

  《淨宗同學修行守則》。諸位同修,及網路前的同修,大家好。阿彌陀佛!請放掌。請大家翻開《淨宗同學修行守則》第五頁,我們從第一行,「五隨喜功德」這裡看起。

  上一次我們學習到普賢菩薩十大願王,第五願隨喜功德。隨喜功德是破除我們的嫉妒障礙這個煩惱。我們凡夫都有嫉妒障礙,看到別人做好事,心裡不歡喜,生不起歡喜心。更嚴重的就是去障礙、去破壞,這是我們凡夫也是與生俱來的一個煩惱。因此我們要降伏這個煩惱,普賢菩薩教我們修隨喜功德,隨喜諸佛菩薩、諸賢聖的功德,也要隨喜一切眾生絲毫之善的功德,有一絲毫的善,我們都隨喜。

  當然眾生造惡業,違反性德,我們就不隨喜。就像前面有禮敬,沒有稱讚,這個稱讚就是隨喜。隨喜善、隨喜性德;違背性德、不善的不隨喜,那個不能隨喜。凡是善的、好的,縱然善事非常小,一點點,我們也統統要隨喜。隨喜功德就是諸佛菩薩、一切眾生他所修的,我們能夠生隨喜心,我們都沾光了,他的功德也就變成我們自己的功德,這個便宜就佔很大了。這個做好事的人,他還辛辛苦苦的要去做,我們在旁邊看到隨喜、贊助,我們功德跟他一樣。所以我們要修隨喜功德。所以無論誰做的好事,我們都隨喜。甚至自己冤家對頭,冤家對頭的仇恨是一回事,他如果做一樁好事,也要隨喜。

  隨喜功德這個也很廣,我們一般在寺院的功德箱,也常常看到「隨喜功德」。當然有一些造佛像、建寺院,或者印經書,有人發起,在做這個三寶的好事,我們也盡心盡力跟他隨喜,這個也是隨喜功德。隨喜功德也可以從這裡開始來做起,看到別人發起要印經、造佛像,我們也隨喜,這個也都是隨喜功德。更進一步隨喜,不但自己佛教,其他宗教他做好事,我們也要隨喜。一般社會的人士,他做好事,一切眾生做好事,我們統統隨喜,這樣心量就無量無邊,這個隨喜也跟著我們的心量無量無邊。

  第六是「請轉法輪」。請轉法輪也特別的重要,佛在世,請佛講經說法就是請轉法輪。根據經上講,本師釋迦牟尼佛成道,也沒有人懂得啟請佛來講經說法,佛也不能主動去給人講經說法。那個時候佛就預備要入涅槃,因為沒有人來請法,沒有人請講經說法,就要入滅了。為什麼?因為佛住世就是要說法度眾生。如果不是說法度眾生,佛就沒有必要住世。住世是為了幫助眾生覺悟,破迷開悟,破迷開悟必定要講經說法。任何一尊佛、菩薩,都有講經說法。菩薩可以做眾生不請之友,眾生沒有啟請,他可以主動去找眾生。但是佛他的身分,他是老師的地位,在我們中國古聖先賢,在聖賢的典籍裡面講,像《禮記》裡面講,「禮聞來學,未聞往教」,《禮記.曲禮上》都有講。這個是師道的一個尊嚴,學生要求學,學生他要主動來求學、來請問,老師給他指導、給他教導、給他說明,講經說法。所以佛的身分他就不能主動去找眾生,我來給你講個經,菩薩可以。菩薩是同學,同參道友,大家平輩,他菩薩是學長,我們是學弟,這個關係是可以的。但是如果佛他是代表師的身分,那就要尊重,要尊師重道,所以必須請轉法輪。

  像我們現在這個時代,佛不住世了,法師代佛說法,我們請法師來講經說法,也是請轉法輪,要主動來啟請。這個法輪主要是講經說法。現在啟請法師講經說法的比較少,我們很少見到,比較少。在我們淨宗道場有看到,因為是我們淨老和尚不斷的提倡,一般有聽經的同修知道要請法,請法師講經說法。如果不知道的寺院道場,他就不懂得要去請法(請法師講經說法),這個就比較少。一般寺院我們普遍看到的,請法師做法會的這個比較多,很少人懂得請法師講經說法。實際上做法會在佛門是附帶性的,它不是主要的,不是主流的。主流的是講經說法,教學,好像學校上課,你到學校去,要有老師、教授來上課,來講解,學生來學習,寺院道場就是學校,它是一個教育機構。現在就只變成超度亡人的一個場所,有人過世,來誦經、來超度,把這個變成主流,那就錯了。大家來超度,不懂這些理論方法,超度,實在講,也是一個心理安慰,也得不到真實的功德利益。多少要明白一些道理,這樣來做超度、參加法會才有功德。如果統統不懂,結結緣是有,但是真實功德現前是得不到的。

  佛沒有人請他講經說法,他就要入滅了,這個世間人一般人他不懂得,他也不認識,不知道要去請法,佛又不能主動說我來給你們說法,那他只好就入涅槃。這個時候大梵天王他有天眼通,他有神通,釋迦牟尼佛成道了,天人他有神通知道了,實在講大梵天王也是佛菩薩示現的。大梵天王來請法,請釋迦牟尼佛講經說法,佛才沒有入滅。所以大梵天王也是諸佛菩薩來示現的,唯有佛菩薩,他才認識、他才懂得來請法。但是他示現那樣的身分,他來請法,可以。示現佛的身分,你就要等人家來請法,你不能主動去「我來教你」。在佛門,在中國古聖先賢裡面,就是只聞來學,未聞往教,沒有說老師跑到你家去教你,都學生主動來求學。為什麼要這樣?如果老師跑到學生家裡去教,對老師呼之即來,揮之即去,學生對老師生不起恭敬心,不尊重,老師再好,學生也學不到東西,也教不好,因為他心態不一樣。老師我一叫就來了,那不用,就叫他就回去。像現在的學校就是這樣的,現代學校的學生不懂得尊師重道,沒有人教,他不懂,因此不管學什麼,學不好。

  大梵天王也是佛菩薩示現的,大慈大悲,來為眾生請法。所以佛就開始講經,一成道就講《大方廣佛華嚴經》,在定中講的。不然《華嚴經》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們才聽得懂,他們才有分,他們才能參與,權教菩薩、二乘聖者、凡夫,都沒有辦法參與。所以佛看到這個,《華嚴經》講圓滿,就開始講小乘《阿含經》,在人間講的,《華嚴經》是在定中講的,我們一般凡人見不到,實報莊嚴土。實報莊嚴土在哪裡?就在我們眼前,但是我們見不到。我們有無明障礙著,法身大士最少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這樣才能夠參與華嚴的盛會。連權教菩薩、阿羅漢、辟支佛、天人,我們六道凡夫當然更是無法參與。所以佛就示現在人間講小乘經典,度五比丘,這裡開始講阿含,講四聖諦。講了十二年,等於小學基礎奠定了,人天小乘基礎奠定了,再進入方等,大乘的預備八年,講了八年。接著再講二十一年的般若,那純粹就是大乘經教。最後八年講《法華經》、《涅槃經》,開權顯實,導歸一乘。剛開始講《華嚴經》沒人聽得懂,從小學開始,人天小乘,然後進入大乘、般若,最後回歸到《法華》,「成佛法華」,回歸到一乘法,一生成佛,這是佛一代的時教。當時如果沒有大梵天王請法,佛就入涅槃了,我們今天就聞不到佛法。

  所以一個地方沒有請法師、善知識來講經說法,這個地方就是沒有在轉法輪。如果只有做法會,大家對佛法的道理都不懂,更談不上修行,道理都不懂,怎麼修!所以做法會、辦活動,這個是形式,沒有實質,不能興教,這個佛教不能興旺。佛教要重實質不重形式,要真學、真修、真正證果的,這個佛教才會興旺。你說真修、真的證果的不要多,一個人他就能把這個教興旺起來。像釋迦牟尼佛他示現給我們看,他一個人夜睹明星,大徹大悟,他成佛了。他一個人度無量無邊眾生,成立了佛陀教育,他一個人。一個人他就能度很多人,能夠幫助很多的人。

  達摩祖師他來中國,也是一個人,他找不到傳人,到河南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等到一個傳人,慧可,把參禪的禪宗傳給他,他就回印度去了。一直傳到五祖都是單傳,就是一代傳一個。真正能夠承接這個大法,能夠承傳,必須要明心見性、大徹大悟,他才能傳法,才能承傳這個大法。古代都是單傳一個,到了五祖傳給六祖,到六祖的手上才發揚光大,六祖下面四十三個大徹大悟。這四十三個人再去傳,更多了。這個禪宗在中國唐朝時代,大放異彩,在六祖惠能大師《壇經》裡面講,「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所以這個法重實質,請轉法輪非常重要。一個道場如果沒有請轉法輪,這個就不是實質的道場,是一個名義上的道場,因為沒有在教學,沒有講經說法。

  請轉法輪,最重要當然要有人啟請。啟請的人,當然有兩方面,一個是自己本身好學,喜歡來學習,這樣來請法,來請問,這個是最正確的、最標準的。另外一個,他自己本身都懂,他來代替、代表不懂的人來請法,這是另外一種。讓這個地方有佛法來流傳、來弘揚。如果這個善知識,沒有人請他轉法輪,沒有人請他講經說法,他就離開了。所以我們要懂得請轉法輪,這個法輪要常轉,不能讓它中斷,一代一代的交接下去,好像接力賽跑一樣,一棒接一棒,要交接下去。現在得力於科技的發達,透過網路電視來傳播佛法,我們給人家介紹聽經的頻道,這個也是現代請轉法輪的一個方式。現在請轉法輪方式,那就更方便、更多了,像我們過去流通錄音帶、錄影帶、DVD、VCD,到後來發展到晶片,現在這播經機,網路電視,大家發心來做這個講經說法的流通,這個也是請轉法輪。而且這個也不能斷,斷了大家又忘記了,所以法輪要常轉,不能停。

  第七「請佛住世」。佛現在不在世,現在請佛住世,這個意義也就是請善知識,有修有學,現在要找有修有證可能找不到。能夠有修,他有真正在修行,有真正在學習的人,這樣常住在世,常住在世幹什麼?就請轉法輪。不然你請佛住世,那個佛也不是說住在這裡給大家供養,有吃有穿有住,就請他住在那裡。請他住在那裡幹什麼?就是要講經說法。你要常轉法輪,你沒有請佛住世,誰來轉法輪,誰來講經說法?現在來講,你沒有請善知識來住世、來講經說法,請轉法輪跟請佛住世也都沒有了。善知識一般都是很謙虛的,人家啟請,他還不一定就馬上答應。這個啟請的人還是要真心想學習,要誠心誠意的想學習,好學,請佛住世、請轉法輪,這個善知識他就會留下來。過去家師淨老和尚在台中蓮社求學,跟雪廬老人學習經教。那個時候老師講《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華嚴經》的因緣是怎麼發起?因為雪廬老人在七十歲之後,他就跟大眾宣布,他隨時可以走,隨時可以往生到極樂世界。那也等於是向大家公布他念佛已經可以伏煩惱,功夫成片,他可以自在往生,他可以什麼時候想往生極樂世界,隨時都可以走了。大家聽到這個信息,那時候家師淨老和尚在那邊學習,當然真正要跟老師學習的同學聽到這個就很緊張,老師講這個話,不曉得什麼時候他就走了,我們來這裡學習,學業還沒有完成,不能讓老師這麼早走,請導師多住世。後來這些同學大家就商量,我們淨老和尚他出一個點子,他想出一個辦法,他說請老師講一部大經,這大經一講,要很長、很多年,經沒講完,他就不能走。哪一部經最大?《大方廣佛華嚴經》,這部經一講下來,那要幾十年。因為那個時候雪廬老人在台中蓮社一個星期才講一次,星期三,一次兩個小時,這兩個小時當中還有翻譯台語,實際上只有講一個小時,就是一個星期講一個小時。真的這部經講完,老師要活一百多歲了,那個請佛住世。

  後來雪廬老人也講《華嚴經》,每個星期都講一次,固定的,他都星期三,這時間是固定的,因為他平常工作很多、很忙。後來講到九十七歲,往生前一個星期還在講。往生前,那個星期講完就沒有再講了,這個信息台中的同學給我們老和尚通知了,老和尚講,老師住世他就是為了講經弘法,如果老師不再講,就表示他住世不久了。果然一個星期後,就往生了。但是《華嚴經》沒講完,因為那部經太長,一個星期只有講一次,一個小時。那總是講到九十七歲,那也算是請善知識住世時間有延長了。如果當時沒有啟請,恐怕雪廬老人他會更早就走了,因為沒有人要學習,他就不如早一點到西方去,自己有能力,隨時可以往生,早一點去好,這邊的緣盡了,沒有人要學了,他就提早走了,不再住在這裡了。

  所以我們請佛住世,也是我們同學大家好學,願意學習,這個善知識他就不會捨棄一個人。如果有一個人真正想學、好學,他就要幫助他,不幫助他就對不起他。如果都沒有人要學習,他就沒有必要住在這裡。所以這個請佛住世,就住在這個世間,或者住在一個地方、一個地區,這個也是請佛住世的一個意義。比如說某一個地區,這個地區人他不學了,善知識他要離開這裡了,那不再住在這裡。要請這個善知識常住在這裡,有人願意發心真正來學習,他就有必要常住在這個地方,來幫助大家。如果大家都不願意學習,也不能接受,他住在這個地方也就沒有意義了,也沒有必要。因為一個真正的善知識,他決定不是貪圖說這個地方供養很多,大家很尊重,生活方面給他打點得很舒適,蓋個很好的地方給他住,這樣就能把善知識留下來;如果沒有人真正願意學,蓋得再好、再舒服,他也不會住在這個地方。如果住的、吃的、穿的一般,也沒有說特別好,真正有人要學,善知識也會常住來幫助他。所以這個是我們請轉法輪、請佛住世,一個基本的態度。請佛住世,主要是要轉法輪,轉法輪就是講經說法。所以說法是佛陀教育主流的教育,就是經教,上課。說法當然形式非常多,佛菩薩示現在世間,都是說法,有用言語說法、有用身體表法,所謂身教,做給眾生看。有意輪的說法,意,心裡的說法,三輪都在說法,身口意三輪都在說法。

  所以我們看《法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你看觀音菩薩三十二應身,「應以什麼身得度,即現什麼身而為說法」,我們要注意「而為說法」那四個字。菩薩現身幹什麼?現身不是好看的。眾生喜歡什麼樣的身分,他就示現什麼樣的身分,針對各種不同類型的眾生,示現各種不同類型的身分。現身幹什麼?給他說法,說法對眾生才有幫助。你沒有說法,你現身,眾生也不懂,你對他沒有幫助。所以我們要注意那個而為說法,不管現什麼身,他都是在說法。我們從這個地方可以看出佛菩薩示現在世間,就是為了講經說法度眾生,如果不是為這樁事情,他也不會示現在世間。

  下面,第八「常隨佛學」。我們現在讀《無量壽經》,我們淨老和尚勸我們淨宗同修、淨宗的同學跟阿彌陀佛來學,阿彌陀佛在哪裡?《無量壽經》。法藏比丘他怎麼發願,我們也跟著他發願。他怎麼修,他真正修行都在第八品,法藏比丘因地他怎麼修?修六度萬行。我們要往生極樂世界,這個具體的修行,就是二十四品、二十五品,「三輩往生」、「往生正因」。再來就是三十三到三十七品,講五戒十善,斷惡修善,從這裡下手,這個都是佛在這部經教我們。我們根據這部經來學習,就是「常隨佛學」。我們淨宗要跟阿彌陀佛來學,有人說為什麼不跟釋迦牟尼佛學,要跟阿彌陀佛學?是釋迦牟尼佛勸我們跟阿彌陀佛學。釋迦牟尼佛是我們的本師,老師這樣教你、這樣勸你,你不聽,你不接受,這個就是不尊重釋迦牟尼佛,不聽話,跟老師在抬槓,在講理由。現在這樣的人也不在少數。所以我們選擇修學淨宗,淨宗也是釋迦牟尼佛勸我們學習的,我們能接受淨宗經論,接受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十方諸佛的勸導,信願念佛,求生淨土,這個就是常隨佛學。這是我們淨宗同學常隨佛學的一個具體落實,就從《無量壽經》這部經來學習。

  「九恆順眾生」。這個恆順眾生也是大學問,十大願,標準是法身大士在修的,但是我們凡夫也是可以學習。恆順,這個恆是恆常不變,順就是隨順眾生。恆順眾生,因為眾生的種類千差萬別,眾生各人的煩惱習氣也都不相同,我們要跟眾生接觸,要去弘法利生,你沒有恆順眾生,這個障礙就很多了。在我們現前具體來講,恆順眾生就是要學《常禮舉要》,《常禮舉要》有一條,「入境問禁,入國問俗,入門問諱」,你走到哪個地區,要隨順那個地區的風俗人情,你要了解那個地區的風俗人情,人情世故要懂,你去到那邊要隨順、要恆順,人家才歡迎你。如果去那邊,你去給人家指指點點的,你要跟我們一樣,你不是隨順他們的,叫他們來隨順我們,恐怕走到哪裡都碰釘子,人家都不歡迎。海賢老和尚的光碟講得很平常、很平實,但是很深的道理。他說「你不來,我不怪」,你不來我這個小道場,我不會怪你。來了,既然來了就要守我戒。就是你來到我們這個道場,就要遵守我們這個道場的規矩,守我戒就是守我這個道場的規矩。你不能遵守,不能接受這個道場的規矩,那你何必來!海賢老和尚又講,走到哪裡要守哪裡的規矩。這個話展開來講,你走到任何地區,要隨順各地的風俗民情,他們的生活習慣你要去隨順,恆順。比如說我第一次到西班牙去,西班牙淨宗學會剛成立。他們的午餐是下午兩點,那我們在台灣、在大陸、在東南亞這些地區,都是中午十二點吃飯,午餐,但是他們下午兩點。那晚餐幾點?晚上九點,晚上九點他們吃晚餐。所以以前那個陳會長他跟我講,他說悟道法師,我恐怕你不習慣,所以他十二點就先煮給我吃,才跟我講。當時我就跟他講,那就照你這邊的習慣,你們兩點吃就兩點吃,晚上九點吃就九點吃。因為你們的生活習慣就是這樣,當地生活習慣作息就是這樣。他們下午工作,西方人他們還有一個喝咖啡時間,我們現在講下午茶。你到那個地方,你要去恆順他們的生活習慣,不能拿我們這個地方的習慣去要求他。所以這個就是海賢老和尚講的,走到哪裡守哪裡的規矩,這個叫恆順眾生。

  這個恆順眾生,我們淨老和尚也做出來給我們看,你看他跟各宗教的這些領導人來接觸,各個國家領導人接觸,他所示現的,也就在生活上做給我們看。就是隨順當地的風俗民情,他的意識型態,然後才能夠跟那個地方的人交流,接著再把佛法介紹給他。所以恆順眾生是弘法不可缺少的。所以每個道場有它的規定,規約不同,那我們去到別人道場,就不可以拿我們道場的標準去要求,要尊重他們,遵守他們的,他就歡迎你了。換一句話說,別人來我們道場,我們也是希望他尊重我們,遵守我們的規矩。如果他都不遵守我們的規矩,你會歡迎他?當然不會。所以能夠恆順眾生,走到哪裡,眾生都歡喜,都能接受,那你弘法就沒有障礙。所以過去家師淨老,我剛出家的時候,他就跟我講,出家了學出世間法,但世間法你要懂,世間法這些人情世故你要知道。他說如果只有通佛法,不通世間法的人情世故,你弘法利生就會有障礙。所以你要做一個講經的法師,世出世間法都要學、都要通達,世間法講一些人情世故,就是此地講的恆順眾生,不然你怎麼去恆順?你要了解各地的民情。現在網路電視很方便,特別我們去旅行,到很多地方去旅遊,了解一下當地的風俗民情,這些資訊我們現在很容易得到。我們知道之後,知道哪個地方我們該避諱什麼,我們怎麼去隨順他們的風俗民情,他們才會歡喜,才不會討厭我們。這個都是跟常禮也有關係,《常禮舉要》很重要。

  「十普皆迴向」。這個普皆迴向,普遍的迴向,這個迴向,我們常常念迴向偈,實在講,迴向,迴小向大、迴因向果、迴自向他,這三方面。普就是普遍的迴向,統統迴向,都有了。我們念佛人就是所修的一切,你看這個普賢菩薩是導歸極樂,他導歸到極樂世界。導歸極樂就是什麼意思?迴向極樂世界,跟我們修淨宗的宗旨就相應了。

  「學習菩薩,修此大願,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我們要學習普賢菩薩這個十大願王,來修這個大願王,我們現在凡夫也可以修。修這個願是沒有窮盡的,沒有說這個願我發幾年,以後就不發了,不是這樣。盡未來際,沒有窮盡。念念相續,修這個大願,沒有中斷,沒有間斷,身語意業沒有疲厭,沒有疲倦、厭煩,這樣的心態來學習,慢慢就跟普賢菩薩十願就相應了。

  好,今天時間到了,第三個修學的綱領「行依」,我們行門的依據就學習到這裡。下面第四「果求」,我們下一次再繼續來學習。今天也是我們雙溪小築第六屆百七繫念的圓滿,我們就講到此地。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