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宗同學修行守則—善惡自招 悟道法師主講 (第三十六集) 2021/6/29 台灣台北靈巖山寺雙溪小築 檔名:WD13-005-0036
諸位同修,及網路前的同修,大家好。阿彌陀佛!請大家翻開《淨宗同學修行守則.律要節錄》第五十八頁,我們從倒數第三行,從三十八這一條看起。我先將這段文念一遍:
【三十八、或有信心檀越請僧,欲求福以利存亡者,佛唯聽比丘,說偈咒願,乃至為諷一經,足以利彼。】
我們今天從這裡看起。這一條第三十八條,『或有信心檀越』,「檀越」就是施主,『請僧』就是請出家人。請出家人做什麼?『欲求福以利存亡者』,這個我們一般講誦經祈福,就是現在講做法會,誦經祈福。在佛陀的時代有檀越,就是施主(在家居士)要祈福,這個祈福「以利存亡者」,「存」就是陽上的人,還在世上的人,「亡」是已經往生的人。這個在我們現在佛門很普遍,在佛陀時代就有這個事情。佛也很慈悲,滿這些檀越的祈求,他們希望為陽上的這些家屬來祈福消災,我們一般講消災免難,消除業障,利益現在還在陽世上的家屬,亡就是已經往生的家屬,希望超度他們生到善道。或者像做三時繫念,超度亡靈,勸導亡靈信願念佛,求生淨土,就是利益亡者。所以是冥陽兩利,冥陽兩利就是陽上的人、已經過世的人,兩方面都得到利益。在佛陀那個時候就有這個事情了。
佛當時只有『唯聽比丘』,「唯」就是唯有,「聽」就是允許,佛允許比丘、出家眾『說偈咒願』,就是給他們祈福、祝禱,念咒、發願。像我們在做午供,在消災牌位、長生祿位這裡都會念:「願消三障諸煩惱,願得智慧真明了;普願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薩道」,像這首偈就是屬於為陽上的人祈福,消災免難的。往生蓮位這邊就是念:「願生西方淨土中,九品蓮花為父母;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這個就是叫咒願,其他念個咒、念個偈頌,發願、迴向,這個咒像往生咒這一類的。『乃至為諷一經』,「諷一經」就是誦一部經典。『足以利彼』,「足以利彼」就是說這樣可以利益檀越的祈求,就可以利益他們。
這條在《沙彌律儀》裡面講,主要是說應付經懺佛事,也就是說佛陀的時代,他沒有到居士家裡去做佛事,去做七、超薦法會,或者有一些道場辦法會,接受邀請去那邊做法會。就是我們現在講經懺佛事,在佛的時代是沒有經懺佛事;到了唐朝,這個時候也還沒有經懺佛事。經懺佛事,根據過去我們淨老和尚講,他去請教台北松山寺道安法師。那是有大專學生請問的,在大專佛學講座,有學生問這個問題,他說為什麼佛門有這些經懺佛事?這個由來是怎麼來的?道安法師的回答,他說大概這個經懺佛事,早期佛教傳到中國是漢朝漢明帝永平十年,那個時候還沒有這些經懺佛事,還沒有,一直到唐朝初期都還沒有。我們現在到日本去看,他們寺院都是隋唐那個時代傳過去的。日本的出家人到中國來留學,把中國唐式的建築原原本本帶回去日本,建造起寺院,所以我們現在到日本看的寺院都是中國隋唐時期寺院建築的規格,他們一直保留下來,沒有改變。
也有在家居士到寺院裡面來,有人過世,或者是祈福,或者生小孩。他們出家人念經很短,大概一般十五分鐘,念一卷《心經》或者是一部《彌陀經》,念念佛號迴向迴向,發願迴向,頂多不超過半個小時。在淨土宗、在密宗,其他這些宗派道場都一樣。我有一次到東京看到有不動明王的道場,那是密宗的,它每一天固定有好像三次火供的修法,上午、中午、下午。一次多久?半個小時。它裡面有誦經,誦完經發願,誦經、念咒、發願,後面法師講幾句法語,整個時間半個小時,那大概是最長的,半個小時,就沒有像我們現在中國佛教做法會一整天的,沒有,時間沒那麼長。當時佛陀時代是這樣,到隋唐時代還是這樣,因為日本佛教都是隋唐時代學過去的,所以也可能就是學習唐代那個時候,寺院出家人為在家居士誦經、念咒、發願、迴向、祈福的這個模式,所以最長半個小時,短的大概十五分鐘。
經懺佛事根據道安法師的說法,他說應該是唐朝開元年間,那個時候唐朝發生了一個動亂,「安史之亂」,安祿山造反,等於是全國內戰,軍民都死傷得很多。後來郭子儀平定安祿山之亂之後,那個時候皇帝就下令,凡是在大的戰場,死傷軍民很多的地方都建一個寺,叫「開元寺」。所以現在我們到大陸去,看到很多寺院叫開元寺。我們台灣台南第一座寺院也叫開元寺,是唐朝開元年間這個時候建的,福建泉州也有一個開元寺。所以那個時候為了追悼這些死難的軍民,請佛教出家人辦法會,聽說水陸法會是那個時候發起的。因為那個等於是國家辦的,全國性的,追悼全國死難的軍民辦的大法會,聽說這個水陸。這個有待我們再去考據了,聽說有這麼個說法。這就是說明早期還沒有這些經懺佛事。
《梁皇寶懺》是比較早一點,是南北朝梁武帝為了超度他的妃子,他的妃子死了墮到蛇身。他這個妃子嫉妒心很重,嫉妒障礙,死了就當蛇了。寶誌公禪師跟梁武帝講,他的妃子死了,墮到蛇身去了,梁武帝也很慈悲,啟請寶誌公禪師為他妃子超度。寶誌公禪師就編了《梁皇寶懺》,給梁武帝來拜懺,替他的妃子超度。那是我們在歷史上看是最早的。水陸這個我們有待再去查證,不過這個也不是我們這裡要講的重點。後來有水陸法會、有大蒙山、有放燄口,後來又加上《慈悲三昧水懺》,這是唐朝悟達國師編的,後來祖師大德編的經懺也很多。所以唐大概中葉之後,在中國佛教才有這些超薦佛事,不過在早期也很少,超薦佛事是到明清的時代慢慢的興盛起來,慢慢的多起來,特別到清朝中葉以後。清朝早期的佛教還都是教育為主,經懺佛事是附帶的。到了清朝末年,到了民國,佛教的寺院跟現在日本寺院一樣,都是以超度、祈福為主,講經說法的很少,教學的也很少。現在雖然有佛教大學,日本有佛教大學,韓國也有佛教大學,我們台灣也有佛教大學,但是內容不是真正學習經典,還是一般的世間學科為主,就沒有像過去寺院,它真正是佛陀教育,以學習經典為主的。
所以在古時候,佛陀的時代沒有應付之事,這個我們要知道。現在專門做經懺,把佛經,無上的法寶拿來當生意買賣,好像把它當作一種職業,當作賺錢的了,這就已經是不對了,這也是佛教被社會大眾誤解的一個主要因素。現在大家看到出家人,就想到跟死人有關,哪一家的人請出家人去,肯定他們那一家有人過世了,請出家人來誦經。變成了誤會,佛經就是死了之後才需要去誦經,我們活人用不到,就不想學佛法了,誤會到這樣一個情況。實際上佛法在人間,主要是為人的,不是為鬼。如果要為鬼,佛會到鬼道去度眾生,在人間肯定主要是為人,做超度鬼神這是附帶的。現在把超度鬼神變為主要的,陽上這些人變成不重要,這個就錯了!怎麼度陽上這些人?教學,講經說法,明瞭因果,斷惡修善,這就是教人的。人修好了,你才能幫助其他的眾生,六道眾生你才能幫助。所以佛法在哪一道,它主要對象就針對那一道的眾生,這個我們一定要知道。
超度標準的經典就是《地藏菩薩本願經》,這部經是佛門的孝經,你看這部經也是冥陽兩利。你要超度自己的父母、家屬,自己要修,要修福、要修慧,福慧雙修,這樣迴向父母、家親眷屬,他才能得到真實的功德利益,這些我們都一定要懂。好,這一條我們就學習到這裡。我們再看下面:
【三十九、天有可禳之災患,人有可轉之禍福,所以為善則降之百祥,不善則降之百殃。故云:「一念之善,祥風和氣;一念之惡,妖星厲鬼。」稽古驗今,足為誠鑒。】
在《沙彌律儀》就是不可以學習這些看相、算命的這些書,算命、排八字,出家人不適合學習這些。算命這個事情,人有命運,這是真實的,我們看《了凡四訓》就知道,你看雲南孔先生他算命算得很準。這不是一般江湖術士,這個是有大學問的人,他是學《皇極經世》。這都是推理,算命就是術理,我們現在話講數學,數學去推理。如果算得差一點點,「差之毫釐,謬之千里」,差之毫釐就是如果你數學數據差一個零,那就差得十萬八千里了,那算的可能就不準了。所以這個數,一定要算得很精準、很準確,那他就算得很準。孔先生給袁了凡先生算的就是非常準確,哪一年考試考第幾名、哪一年領米領多少,乃至生活上一點小事情都不是偶然的,都是前定的。所以一般世俗講,「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也就是說一般人都受到命運的束縛,他無法擺脫命運的定數。孔先生給袁了凡算得很準,他去試驗,他也不是給他算了之後他就相信了,他寫個流年,一直算到他死了是哪一年、哪一天、哪一個時辰,在什麼地方死的,都把他算出來。他是五十三歲那一年,八月十四丑時當終於正寢,壽終正寢,壽命只有五十三歲。
他十幾歲遇到孔先生,孔先生給他算的,他都詳細的記載下來,每一年都照這樣去對照,跟孔先生算的絲毫不差,都不出孔先生算的這些範圍,哪一年領多少米、考試考第幾名,都算得很準確。後來他真的相信命運,也不打妄想了;想也沒有用,既然命是這麼定的,我想是這樣,不想它還是這樣,到時候有就有,沒有就沒有,也不再去想那些了,所以他過的日子就非常的消極。過的日子很消極,他就跑到寺院(棲霞寺)去參雲谷禪師,是當時的禪宗大德,這也都是明心見性、大徹大悟的人。坐了三天三夜,眼睛沒有闔起來,跟雲谷禪師兩個人面對面打坐,坐三天三夜,我們一般人看起來不得了,他的定功不得了。雲谷禪師問他:你是什麼功夫?雲谷禪師講,一般凡人不能作聖,因為妄念太多,所以他不能作聖。你現在來我這裡,跟我面對面坐三天三夜,你眼睛也沒有闔起來,也不動一個妄念,你是修什麼法門?用什麼樣的功夫?就問他這個話。
了凡先生那個時候他還不叫了凡,剛剛碰到孔先生,他的外號叫「學海」,他的本名(名字)叫「袁黃」。可見得他的號取得也很誇大,他的學問像海那麼大、那麼深。我們現代人講,這個人很自負,他自己覺得自己學問很深廣,像海一樣。遇到雲谷禪師,問他為什麼跟我坐三天三夜不起一個念頭?袁黃先生他就講了,他說我這個命被雲南一個孔先生算定了,他算我哪一年考試是第幾名、每一年領國家的米領多少,甚至生活上點點滴滴,很小的事情孔先生都給我算得很準確。我按照他算的這個流年實驗十幾年,絲毫不差,這十幾年下來,我的遭遇,好的、不好的,都不出孔先生算的這個範圍。所以我相信人有命運,有一個定數,我想也沒有用,我該得到多少就是多少,想多一點點也沒有,少一點也不會,到時候得到的就是那麼多。所以我就不想了,想也沒用,命中有就有,沒有就沒有。既然命是這麼定,我就不用去想那些了,所以才能跟你坐三天三夜不起一個妄念。
雲谷禪師聽了就哈哈大笑,他說我原來還以為你是什麼豪傑,你什麼功夫這麼了得,原來你還是一個凡夫!袁了凡聽了就很驚訝,為什麼說我是凡夫?他說你十幾年來,你的命運被孔先生算定,你從來沒有給它轉動一點點、轉變一點點,你不是凡夫是什麼?袁了凡聽了就更驚訝,難道命還可以轉?可以改造命運嗎?進一步就請教了,命既然是定的,怎麼能改變?所以雲谷禪師才給他開示,命怎麼來的?自己作的,自作自受。自己作的,當然自己可以改,但是你要改比較好,還是改得比較不好?雲谷禪師就跟他講,給他開示,「極善之人,數固拘他不定」。人的命是過去世造的,這一生的果報,佛法來講是這一生的果報。算命的是先天,一個定數,一個命運,這是算命家講的;佛法講定業是過去生造的,這一生的果報。如果你這一生命運不好,你這生修很大的善事,你命運可以改變。所以「極善之人,數固拘他不定」,大善的人,這個數拘束不了他,他的命會改,把原來不好改成比較好,甚至好很多很多。如果過去世有修善,這生的果報不錯,享受榮華富貴,但是這一生不懂得繼續修福,積功累德,造很重大的過惡,造很大的罪業,原來好的命他也會改變成不好的命。這個我們從中國、外國的歷史看,這些公案、這些例子都很多。所以「極惡之人,數亦拘他不定」,這個都講到因果了。
雲谷禪師才慢慢給他分析、給他開示,後來袁先生終於明白了,他真聽明白,發願要改造命運。明白了,原來命是自己造的,自己要去改。所以那一天在雲谷禪師那邊,得到雲谷禪師的開示,他發願要行三千件善事來改造命運,他才再取一個別號叫「了凡」,以前那個「學海」就沒有用了。了凡,了脫凡夫的窠臼,不再像一般凡人一樣受命運的束縛了。所以一部《了凡四訓》講的就是跟算命有關的。如果純粹只是算命,算得很準也沒有什麼意義,命本來就這樣,過去世造的善因,這一生享受福報;過去世造的惡因,這一生遭受災難,這就是一個果報。你算得很準,也對改造命運沒有幫助,這樣有算命、沒有算命,實在講都不重要了,算也可以,不算也可以。算了,只是說大概知道自己的命運,但是現在要找到像孔先生算得這麼精準的,的確不容易找,所以算命也就可有可無了。但是如果懂得改造命運,算命也是一個增上緣,像袁了凡他遇到孔先生給他算命,他過消極的生活,他才會去找雲谷禪師,這也是他接觸佛法的一個因緣,接近善知識的因緣。
這裡講就是出家了,我們的身分跟在家人不一樣,我們不能去學這些看相算命的。在家人可以學,在家弟子,這我們在《印光大師文鈔》也看到,印光大師他說在家人,如果有人從事看相算命、看風水地理這些職業的,做這個行業的,他說如果你利用這個行業來弘揚佛法,就能利益眾生。因為一般去看相算命、看地理的人,他不一定是學佛的,如果你是從事這個行業,你是學佛的,你就可以利用這個機會把佛法介紹給他,勸他改造命運,功德無量,你做這個行業積功累德。所以印光祖師鼓勵一個看相算命、看地理風水的,一個醫生,他說人家去找你,他肯定相信你,你給他講的話他就容易接受。你用這個機會來給他介紹佛法,特別介紹《了凡四訓》,他說那你是真的在修善積德。
過去我們台北有一個翁陽春先生,算命的,移民到美國,我們淨老和尚在美國跟他認識。後來回到台灣,他台灣也有一個算命的相命館,在台北。那個時候我住在台北景美華藏圖書館,有時候他回來,他就會去請《了凡四訓》的錄音帶跟書。那是我們淨老和尚跟他建議的,他說在你的相命館,你可以擺這個書來流通是最適合的,勸人改造命運,那你功德無量,你做這個行業就是在弘揚佛法。另外一個是醫生,病人有病一定要找醫生,醫生講的話病人也比較能接受,勸他吃素、戒殺,這個他比較能接受。所以對在家人來講,如果純粹只是一個謀生的職業,那個意義也不大;如果能夠利用這個職業來介紹佛法、弘揚佛法,那功德無量。所以印祖也鼓勵在家人,但出家人不行,出家人總不能去路邊擺一個算命攤子給人家算命,會給人家看笑話,不適合我們這個身分。
所以這裡講,『天有可禳之災患,人有可轉之禍福』。這是我們一般講天災,像現在新冠狀病毒的疫情,這天災。天災人禍現在世界非常多,一年比一年多,一次比一次嚴重。天降這些災難、災患,人要能夠去反省、懺悔、改過,禍就轉為福了,所以「人有可轉之禍」。人如果不懂得轉禍為福,繼續造惡業,那就轉福為禍了,這關鍵在人。你去看相算命,如果人不知道反省、改過、懺悔,你算也沒有意義,你去祈求佛菩薩來降福也得不到感應。所以佛菩薩真正對我們的加持就是講經說法,把這個事實真相的道理,修學的理論方法給我們說明,教我們怎麼修學,幫助我們解決問題,我們依教奉行,那我們問題就解決了。你要遠離災禍、得到福報都能滿願,求長壽得長壽、求健康得健康,求妻得妻、求子得子、求官位得官位,這些人間福報都能得到;你生意做得順利,這些都能求到,但是要修善,斷惡修善。
有災難來也是一樣的道理,人類要反省,現在這個新冠狀病毒這麼嚴重,人類如果不懂得反省,還繼續造惡業,現在靠疫苗,如果疫苗打下去暫時不受感染,繼續造惡業,後面肯定更大的災難又來了,不是解決根本之道。解決根本之道還是要佛法,聖賢經典倫理道德因果教育。《易經》講,「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書經》講,「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所以我們就知道了,災難怎麼來的?現在新冠狀病毒這麼嚴重,人類製造出來的,人類造十惡業造得太過分了,招感這個災難。十惡業第一個就是殺生,殺生擺在第一條,現在全地球一天殺生殺多少?不但殺動物,還殺人(墮胎),一年比一年多。墮胎不但是殺人,還殺親生兒女。光一條惡業就不得了了,那何況還有九條,怎麼會沒有災難!所以不善降之百殃,根本原因是在這裡。
『故云:一念之善,祥風和氣;一念之惡,妖星厲鬼。』「故云」就是說因為這個緣故,你起一個善念,「祥風和氣」;起一個惡念,「妖星厲鬼」,就感召來了。所以《太上感應篇》到最後有兩句很重要的話,「夫心起於善,善雖未為,而吉神已隨之」,你起一個善念,善事還沒做,你已經感召吉神來了;你起一個惡念,壞事還沒做,你就感召惡鬼來了。所以在《感應篇彙編》講了一個公案,元自實的公案。有一個軒轅廟(軒轅廟是供黃帝的,在宜蘭也有一間黃帝的軒轅廟),有一天這個廟祝(看廟的)他早上都會起來誦經做早課,看到有一個人從廟門前走過去,後面跟了很多凶神惡鬼,跟了一排,很多;沒有多久,那個人又折返了,又從廟門口經過,這次經過看到後面跟了很多很多善神(護法神)。看到很奇怪,就把他叫來,找他來問,說這是怎麼一回事情?問他,剛才你去哪裡?去做什麼?從我廟門口經過,一下又回來。
這個人就是元自實先生(元朝的元,自己的自,實在的實),他就說了,他說一個姓繆的對不起我,我剛才想去報仇,把他殺死,我恨死他了。走到他家門口,他忽然想到,對不起我的就姓繆的一個人,他家裡還有八十幾歲的老母親,還有妻子,兒女都還小,我如果報仇,把他殺死了,他的老母親誰來奉養?他的妻子、兒女誰來照顧?我殺他一個人,不是等於殺他們一家嗎?他忽然生起這一念的善心,放下報仇的念頭,算了不報了,想到這裡,善念起來了,他就又回去了,放下了。這個廟祝聽他這麼講,就跟他講,他說我明白了。他說你知道嗎?剛才你氣沖沖的要去殺那個姓繆的,你要去報復,你對他很怨恨,你那個時候怒氣沖沖,你後面跟著很多凶神惡鬼(就是這裡講的妖星厲鬼)。你到了他家,你又為他家人著想,你放下你這個惡念(報仇的念頭),起了這麼個善念,你再折返回來經過我廟門口,我看到你後面跟著都是護法善神。所以舉出這個公案,一念善,感召吉神;一念惡,感召凶神。
所以我們斷惡修善,要在這個起心動念去觀察,起個惡念,趕快轉過來;起個瞋恨心,恨轉過來,那你就祥風和氣。你對他不滿、對他恨,你那個臉的表情就看出來,妖星厲鬼就跟著你了。你看一個人心裡很不高興,表現在臉上,你就可以感受到,他肯定招感很多妖星厲鬼;一個人表情很和善,他很和氣,感召吉神。吉凶禍福都在自己一念之間。
下面這一條:
【四十、富貴貧賤,好醜得失,皆由夙世自作善惡業因,故於今生報得。總別依正之果不同,唯自作善惡,則能遷之,故非人所能測。】
這一條也是接著上面來的。真的是《太上感應篇》講的,「善惡之報,如影隨形」。『富貴貧賤,好醜得失』,都是夙世自己造作善惡的業因,所以這一生得到這樣一個果報,這都有前因的。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所以這一生得報。『總別依正之果不同』,依是依報,正是正報,正報是身體,依報是我們生活環境,各人好壞果報不一樣,就是過去今生造的善惡業因不同,所以果報不一樣。所以『自作善惡,則能遷之』,「遷」就是改變,你原來命運不好、環境不好,這一生努力修善,像袁了凡先生一樣,那你可以把這個不好的果報改變成好的。反過來講,如果過去生修的善事、做的好事,這一生得到福報,這一生不知道繼續做好事,去造惡業,惡業造多了、造得大了,那也會把自己原來好的命改變成不好的命。所以都是人自己自作自受,『故非人所能測』,「非人」就是鬼神,這個不是鬼神的問題,是人自己的問題。這一點我們學佛的人必須要知道,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今天時間到了,這一條我們就學習到這裡,下面明天我們再繼續來學習。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