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淨宗同學修行守則—將遠行,必辭親友,祭祖辭親  悟道法師主講  (第六十二集)  2021/8/9  台灣台北靈巖山寺雙溪小築  檔名:WD13-005-0062

  《淨宗同學修行守則》。諸位同修,及網路前的同修,大家好。阿彌陀佛!請大家翻開《淨宗同學修行守則.常禮舉要》八十九頁,從倒數第四行,八、「旅行」,我們看第一條:

  【一、將遠行,必辭親友,祭祖辭親。】

  這是「旅行」,這個旅行就是我們出遠門,要去辦事,或者旅遊,出遠門,就是遠行。『將遠行』,「將」就是說還沒出門,將要出門之前,這將遠行,你快要到遠地去了,去旅行了。這裡雪廬老人講,「你是台灣人,出遠門,從台中到彰化,這談不上」。這是舉出當時雪廬老人在台中,台中到彰化很近,就隔壁而已。以前台中縣、台中市,到彰化市、彰化縣,就在隔壁。如果你從台中到彰化,這就談不上遠行了,這個是比較近距離的。你出門,從台中到彰化,這個不算遠行。「遠行,是離開台灣」,我們現在講出國,或者是我們到大陸去,離開台灣這個地方。到大陸,或者出國,這個才算是遠行。所以不是從台北到台南,台北到台南,不是這裡講的遠行。這裡講的遠行,是離開台灣這個地方,才稱為遠行。

  將要遠行,要出國了,『必辭親友』,「必」這個字說必定需要的,不能省的;「辭」就是去告辭。向親戚朋友告辭,我明天要離開台灣,到某某地方去,到大陸去,或者到哪一個國家去。「還得以時間而論」,這個時間就是看你要出去多久,「要是從台北到台南,你今天去了,明天回來,這個用不到,不說說會產生誤會」。的確要說明。這個地方雪廬老人講,還是要根據你出遠門要多久的時間,比如說我們從台北到台南去,明天就回台北了,這個就不用去向親友告辭,明天就回來了,這個要說明。「你若是從台北到台南做事情,給公家辦事情,身不由己,不能夠幾天就回來,總得一年功夫,這就得辭親了。」這一段就是講你沒有離開台灣,這個不是算遠近,這個是算時間,同樣是在台灣。如果你從台北,今天下台南,明天台南回台北,這個就不用了;或者是二、三天,這個也不用(幾天的時間,這個都不用)。如果你是出公差,好像公家機關派你到那個地方去工作,這個就不是短時間可以回來了,給公家辦事情,那這個就身不由己,不是說你想回來就回來了。你也沒有辦法幾天就回來,去到那邊工作,總得待個一年半載,這個就要辭親了。就要跟親友告辭,我到台南去,短時間不能回來,恐怕要到過年,或者一年以後才能回來跟大家見面。這個時間比較長,雖然還是在台灣,這個也有必要向親友告辭,說一聲。這個都是常禮。如果沒有向親友告辭,某某人,好像很久不見了,去了哪裡?有些親戚朋友他會起這個疑問,到底某某人現在什麼情況,怎麼這麼久沒看到?所以必須要講一聲,讓大家知道。

  『必辭親友,祭祖辭親』,「中國的風俗,在家每年都有清明掃墓、祭祖的日子、有祖宗的忌日,都得祭祖,還有家裡面的父母兄弟生日做壽」。現前在世上的這些親戚朋友也去告辭,然後還要去祭拜祖先,辭親,向祖先告辭,祖先牌位前上香,祭拜一番,向祖先報告,要出遠門,要去哪裡,什麼時候才能回來,這個也是必要的。在我們中國的風俗,在家每年都有清明掃墓,這是例行性的,清明節,要去掃墓;也有祭祖的日子,祭祀祖先;還有祖宗有忌日,就是過世的祖父、祖母,他們的忌日要祭拜,都得祭祖。這是講往生的這些祖先、祖宗,要出遠門,要去祭拜。在陽上,家裡還有父母兄弟,生日做壽。「三節兩壽」,這個三節兩壽就「一個家庭,一年中,要有三大傳統節令」,還有「二老生日,需操辦慶賀」。這是家庭的規矩。「你這麼一出去」,就一年半載都不在家裡,「就一年啦」,出去要一年了。家裡如果父母還健在,你也就沒有辦法「對父母朝夕承歡」,就是沒有辦法晨昏定省,也見不到父母;「也不能祭掃墳墓」,就沒時間回來掃墓、祭祖。「這是基本問題」,這是自己家裡的事情,基本上有這些事情。「甚至於親戚朋友有什麼事情,你也不能去幫忙」,這個都有關係!親戚朋友,婚喪喜慶,有什麼事情,我們也沒有辦法去幫忙了,所以必須先去告辭,讓大家知道。

  「中國的學問,有上有下,可都是由近及遠,這是權變辦法,什麼權變辦法呢?先辭親友,要到那裡去一年兩年才回來,比如明天要走了,先上墳,今天晚上,到明天一早,家人團聚,向祖先牌位行禮。在家這一晚上就是辭親,稱作『暫久之別』,這個我都親眼見過,現在都不行了。」雪廬老人講這段,就是在我們中國的學問有上有下,也都是由近而遠,尊卑長幼,親疏遠近,這是權變,權巧變通的辦法。你沒有辦法在家裡做這些事情,那就是要用這個權變的辦法,就是先向親友告辭,跟大家說,到哪裡要一、二年才能回來,這段時間就沒有辦法在家裡做這些例行性的事情。明天要走了,今天晚上跟大家聚餐,團聚,在祖先牌位前行禮,這個就叫辭親,暫久之別,就是暫時的久別。雪廬老人講,這個以前他都看過,現在不行了。你看雪廬老人講這個《常禮舉要》,五十年前講的,那個時候已經不行了,沒有這樣的一個禮節了。

  「今天搭火車去,明天就回來了,就不必來這一套。」如果今天台北到高雄,明天又高雄回台北,那就不必要了;或者是幾天的時間,時間不長也不需要,這裡講就是時間比較長的才需要。「因為有這一套就覺得奇怪了。」你去了,明天就回來,你還弄這一套,那大家不就覺得很奇怪嗎?你很快就回來了,就不需要,這是講長時間。「這是最低限度,要離開台灣到國外去,三個月或二個月,就得行這個手續。」你要到國外出差,三個月或兩個月,這個手續就必定要辦。「常去又另當別論。」這裡又註明,如果你常常出國,也就另當別論,也不必每一次都要去這樣做。這裡講的,就是說第一次,你要遠行,或者一年當中去一次,這個就需要。如果一天到晚,三、二天就飛來飛去的,那個就不必要了。所以這個都知道要怎麼去做,怎麼變通,寫出來是一個原則,要懂得它的精神在哪裡,掌握住它的原則。

  講到這裡,有人會疑惑說:「你講這個,都不一定啊?」雪廬老人講,定這一條,那這一條當中還是有一些變通。有一些人可能就會有疑惑,你講這個,好像不是一定的,好像這個當中還有一些變通。「萬事都不一定,給大家說明白,萬法無常,都要看臨時情形而動作。」所以學東西,你要學活的,你不能學死的,學死的,你就常常會有一些困擾,要活用,活學活用,它有一個基本原則是不變。萬事都不一定,特別在現代這個時代,事事變化多端,佛法講萬法無常。這個時代變化比古時候變化大太多太多了,可以說瞬息萬變,我們要去應變,都要看臨時的情形而動作,所以這個沒有一定的。就像戒律一樣,戒律有開遮持犯,佛家的戒律,如果沒有講開遮持犯,那個戒條都變死的,一定要懂這個道理。

  這一條旅行,「將遠行,必辭親友,祭祖辭親」,這是必須要的。但是看什麼樣情況才需要,在什麼樣的情況就不需要。時間太短,不需要;常常在出國,三、二天就出國,沒幾天又回來,那個也不必要。這是講長時間,或者第一次出國,那就需要。我們再看:

  【二、遠到目的地,必先拜訪有關人士。】

  這是講你出遠門,「到了目的地,必先拜訪有關人士」。去到某一個地方,這是必定的,要先去拜訪相關的人士。「比如,你是台北人,要到台南做事情,你跟台南沒關係,到了台南那兒,與你有關係的人,你就去拜訪他。沒有關係不要看,有關係的要看。」這個就是有關係的人,像我們到台南去,像我們出家人,當然去看看跟我們有關係的一些道場,這是要去拜訪一下。沒有關係的就不用去看,有關係的就你要去看看。

  「拜客很要緊。比如,那兒有議會,你要不拜客,你到人家那兒辦事,你這單位與那單位見了面還不認識,不認識,他們要是看了你沒禮貌,你沒來拜,到時候就不幫忙。這是必須的。」所以到目的地,先去拜訪有相關的人士,這個是必定要的。

  「真正在這兒做事,除了拜客以外,還有別的舉動。」就是去拜訪,禮貌上拜訪,其他還有你要去做的一些舉動,要去跟他們交流,我們現在講交流,跟相關人士要交流。好,我們再看下面:

  【三、歸來必謁親友,或略送土物。】

  這是你出遠門,比如說我們去外面旅行,去旅遊,現在出國旅遊,我們到大陸去,或者到其他國家去,去旅遊,也是我們現在很普遍的,這個旅遊很普遍。過去交通不方便,現在交通太方便了,所以出國旅遊這個事情就愈來愈多。

  這裡講,「辦完了事歸來,或者事沒辦完,臨時回來看,隔了一年多」。『歸來必謁親友』,「回來何必看親友?這話並沒有說全,也沒法說全,是分情形講」。你出外、出差辦事回來了,或者事情還沒有辦完,隔了一段時間,回來看看,時間也隔了一年多,一年多,時間很長了。你臨時回來也好,或者是公事辦完也好,或者我們現在說,第一次出去旅行,回來「必謁親友」,就是跟親友見見面,我回來了。回來,何必再去看親友,回來就回來了,去看親友幹什麼?雪廬老人在這裡講,這個話並沒有說全,沒有說全就是沒有說得很全面,但是也沒有辦法說到很全面,是分情形講。總是看情況、看情形,因為講出來的一條,它是一個原則,原則性是這樣,但是你還是要看情況,斟酌情況,應該怎麼做比較合乎這個禮。

  「你要在外頭待得久,回來不但是拜親友,還得上墳,前面有祭祖、辭親嘛!回來就算了嗎?你看歷史,一個民族重視五倫主義,一定不會亡。上至父母,這是天倫關係,下至與不認識的人結為朋友,這是人倫,《論語》說:『四海之內,皆兄弟也。』這五倫能聯絡、團結就了不起了。」這一段就是講,你要是在外頭待的時間久,時間比較長,一年、兩年了,回來不但是要拜親友,要去拜訪親戚朋友,而且還得上墳,還要到祖先的墳墓去祭拜。前面講出門要先祭祖、辭親,不是說回來就算了,回來就回來了,不是這樣。出門要祭祖、辭親、拜謁親友,回來還是要拜謁親友,再去祭祖。這個是教什麼?教一個人不忘本。所以雪廬老人教大家看歷史,一個民族重視五倫主義,這個五倫第一倫就是夫婦(夫妻),再來父子、兄弟、朋友、君臣,整個社會就是這五倫關係。哪一個國家民族,都是有這個五倫的關係,如果這個民族它重視五倫主義,重視這個,那它一定不會滅亡。上面父母是天倫,我們跟父母的關係是天倫,我們一般講享受天倫之樂,這是父母兒女大家在一起。下至,下面就是到不認識的人,你跟他結交認識做朋友,這是人倫。父母是天倫,父母、兄弟姐妹,這是天然的天倫。《論語》說:「四海之內,皆兄弟也。」這個五倫擴展出去,可以說四海之內都是兄弟、都有關係,所以才說四海之內皆兄弟。你看我們整個地球、整個世界,所有的人,彼此之間都有關係,有這個倫常的關係。這個五倫能聯絡,比如說朋友,朋友是一倫,朋友跟朋友;國與國,那是友國,國家跟國家有外交,那就是朋友了。所以這個五倫能夠聯絡、能夠團結,那就了不起了,真的就世界和平了。

  下面這段是雪廬老人講,他自己看京戲的感想。「我看京戲,我也看現在的小說,不光看以前中國的小說,現在我也看《中央日報》副刊上的《九扣連環》。不論哪一篇,我看了幾幾乎乎站起來,給他三鞠躬,何必這樣子呢?這個人的文學太好了。」雪廬老人他常常看京戲,我們以前叫平劇,現在大陸叫京劇,這個也是我們中國的國粹,他常常看。因為正規的戲劇,他演的內容都是教人忠孝節義,教這個。他除了看京劇,他也看小說,不是只有看中國以前的小說,他說現代的小說,刊載在《中央日報》的副刊,有一篇小說叫《九扣連環》。這個《九扣連環》,我看到雪廬老人寫了這個,我也去找資料,電腦資料找。在幾年前,我也曾經拿給王導看,我說雪廬老人很推薦這篇,如果能夠拍成連續劇,應該很有教化的意義。後來因為很多因緣,沒有去進行這個事情。以後有因緣,也可以考慮再來做這樁事情,我覺得做這個事情是滿有意義的,把這個小說編成戲劇來表演,吸引更多的人來觀賞,特別是在教育單位。雪廬老人看了這個小說,他說不管看哪一篇,他都看了非常讚歎,看了他幾乎都要站起來向他三鞠躬了。可見得寫這篇小說這個人,雪廬老人非常肯定他寫的,讚歎這個人他文學太好了,寫得太好了。

  「有一些人他不懂得,以為文學有什麼好處,他不知道好壞,無法分辨。」有一些人他不懂,現在不要說有一些人,大多數人,還不是只有一些人,大多數的人都不懂這個。現在我們為什麼說大多數人不懂?以為這個文學有什麼好處?我們可以從現在大學,大學裡面選科系,選文學系的恐怕人數就很少,不多了。像現在選中文系、國文系的,這個就比較少了。現在最熱門的,大概是科技這一類的,電子、電腦,再來就是物理、醫學,還有貿易,從商。為什麼選這些的人多?這個能夠賺到錢,把賺錢擺在第一個,哪一個行業收入多,賺的錢多,他是以這個為前提,現在最流行的。所以現在學生大部分選這個很多,貿易,做生意的,或者當醫生,聽說當醫生待遇不錯,醫院現在開了很多,都客滿,生意也很好,很賺錢。研究科學,高科技,這個現在也是很熱門的,有大的收入。選這個文學,讀那些文學幹什麼?大家就比較不重視這一塊,他不知道好壞,無法分辨。他也不知道好處在哪裡,你不學這些壞處在哪裡,現在人真的不知道,不懂。

  「《九扣連環》,簡要詳明,人情世故都透闢,這是一。二、連說話、動作一切一切修養都非常到家。」這是雪廬老人讚歎《九扣連環》這個小說,它好的地方在哪裡,這邊也舉出來,簡要詳明。簡單、扼要、詳細又明瞭,這個文章是最好的,很精煉,才能達到這四個字的標準,簡要詳明。中國古人做文章,這是基本的要求,簡要詳明,不要囉哩叭唆的講了一堆,講了半天也沒講到重點,人家看了也不曉得在講什麼,那個就不好。更重要,人情世故都透闢,非常透徹這種人情世故,很精闢的來分析這些人情世故,這是它第一個特色,它的優點。二、連說話、動作,就是說你講話,講什麼話,動作要怎麼做,一切修養都非常到家。這個到家,現在在大陸流行講到位,現在講到位,大家聽得比較熟悉,過去是講到家,就你功夫到家了,你學會了,學到家了。現在講你到位了,到那個位子了。講話、動作,都非常有修養,都非常的到位、到家了。

  「這還不算!說出那個話,行出那個事來,那真真是賢人。」這個就不容易了,這個說話要說出賢人說的話,那不容易。我們一般人,話都不會講,不要說說出賢人的話,說一般的好話都說不上來,常常講錯話。這個不但說出來的話很好,說出來那個話是賢人才講得出來的話。行出那個事情,就是他做出來那個事情,真正是賢人。說話跟做的,都符合賢人這個標準。達到賢人不簡單、不容易。我們一般講,達到君子就很難了。儒家修學三個層次,第一個是君子,第二個是賢人,第三是聖人,最高的。「文章也好,事情也做得好。要真的有這麼一個人出來在學校當訓導主任,那學生福氣大了。」李老師很讚歎,讚歎這篇文章,讚歎寫這篇文章這個人,文章寫得好,事情也做得好。所以雪廬老人講,要真的有這麼一個人,他願意出來在學校擔任訓導主任。這個訓導主任,以前我們念書聽到訓導主任,訓導主任很凶,現在訓導主任大概也沒辦法凶了。雪廬老人推薦這樣的人當訓導主任,肯定這樣的人如果出來學校當訓導主任,那這個學校的學生福報就大了。

  「從前說:『經師易得,人師難求』,教經書的人很容易得,人師難得,光會講沒用處,你得自己身體表現叫人看,經師現在也沒有了。」古時候講,「經師易得」,就是說講這些經典的老師,比較容易得到。我們現在在佛教說,講經的法師,或者誦經的法師、讀經的法師,這個都稱為經師。經師他會講經說法,會講經說法,這樣的人還比較容易得到。所以教經書的人,很容易得到。比如說教講經,或者是講經給人家聽,這樣的人比較容易得到。「人師難得」,光會講沒有用,人師是什麼?你還要做出來給人家看,你得自己身體表現叫人看。不但能講,還要去做,做出來給大家看,做個榜樣、做個示範給大家看,這樣的老師就很難求了,真的可遇不可求。經師現在也沒有了,講到經師,就是講經說法的老師,現在連講的都沒有了,何況人師!那是更不可能有了。「再說,有些教授與同學打麻將,這太不成話了,這怎麼教學生?」這是講到現在大學的情況,現在大學,這個李老師在五、六十年前講的,那個時候台灣風氣比現在不曉得純樸多少倍,但是那個時候的學校已經不行了。你看五、六十年前,這些大學教授,跟這些同學,還在一起打麻將。老師跟學生打麻將,這太不成話了,你這種行為表現,你怎麼去教學生?到我們現在,那更離譜了,你怎麼去教學生?現在聽說大學學生要選老師,對這老師不高興,就可以跟學校講,下次不要叫他來上課了。所以現在學校已經沒有尊師重道,這個概念都沒有了,不要說他去表達這個,概念都沒有了。

  「古人有些文章有做得很好的,要『不以人廢言』。可是得另當別論,曹操、秦檜做的文章我不看,這些壞東西我不看。曹操、秦檜早就死了,現在還有比曹操、秦檜還壞的人,文章做得也不好,做得就算是再好,像曹操的文章很不錯,他的兒子也很好,天下之才一石,他的兒子占了八斗,咱們連一粒也夠不上,這麼好的文章,我就是不看。」雪廬老人講,古人有些文章做得的確是很好的,但是要不以人廢言,他文章寫得很好,不要這個人他不好,就不看他的,這個是叫不以人廢言,他講的話是對的、好的,我們就要看。可是得另當別論,但是雪廬老人這裡就有註解了,這個也要看情況,另當別論,不以人廢言,這句話也要有另當別論的。他就舉出來歷史上一些不好的人,曹操,曹操是大奸雄;秦檜,大奸臣,他們文章非常好,但是雪廬老人講,他就是不看他們的,這些東西他不看。曹操、秦檜很早就不在了,三國時代、宋朝的人,早就不在了。但是現在還有比曹操、秦檜還壞的人,這個不曉得壞到幾百倍、幾千倍都有,真的。所以曹操、秦檜文章就算是做得很好、再好,像曹操的文章很不錯,他的兒子也都很有才華,天下人才一石,他兒子就佔八斗。雪廬老人講,咱們連一粒也夠不上,我們連一粒米,不要說一石,一粒米我們也談不上。這麼好的文章,雪廬老人講,我就是不看。「文天祥做的文章比這些人不行」,文天祥文章做得不如這些人,不如曹操、秦檜,「唐宋八大家裡頭也沒有文天祥」。「可是他那文章,念了另有味道。」雪廬老人肯定文天祥做的文章,文章沒有他們那麼好,唐宋八大家也沒有文天祥這一家。可是雪廬老人講,他看他的文章,他念了另有一番的味道。文天祥代表忠,對國家盡忠,死都是盡忠,不改變、不變節,他的文章有他的特色。

  「《九扣連環》這部小說,怎麼比得上唐宋八大家?我看有些地方就超過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是很有名的文學家,唐朝、宋朝有八家。他看這個《九扣連環》,比唐宋八大家還好,「它是事相超過」,在事相上超過唐宋八大家,事相就是在行動上做出來,超過唐宋八大家。「這個小說有什麼好處?能正人心、正社會。你真看了這本小說,絕不在社會上攪亂大家。」雪廬老人可以說把這個《九扣連環》的小說,讚歎到相當高的一個地位了。這個小說有什麼好處?能正人心、能正社會,端正人心、端正社會。如果真正看了這本小說,這個人他絕對不會在社會上去擾亂大家。現在我們看看整個社會是亂成不像樣了,電腦網路講的那些話,實在講,擾亂視聽,攪亂大家。所以這個《九扣連環》,以後我們有因緣,雪廬老人讚歎到這麼高度的地位,實在講我還是有這個心,想把它拍出來。但是拍出來要深入這部小說,導演、演員都要去深入,這個是比較難的。如果有人願意發心做這個事情,能夠端正社會的風氣,真的是功德無量,值得去做。

  下面講,「回來必謁親友,可是不講父母,這話怎麼講?父母要緊,還是朋友要緊?比如這邊父母,這邊是朋友,都是五倫,我都恭敬,他倆人要是起了衝突,我是袒護父母呢?還是袒護朋友?我找根本,我先恭敬父母,這還用說嗎?拋了根,那不是人,是畜生不如!國家對學校學生有這種講法,同學怎麼會學壞路了?」這段是講回來必謁親友,謁就是拜見,可是只有講到親友,怎麼都沒有講到父母?回家應該先拜見父母,怎麼只有講到親友而已?這個話又怎麼講法?到底是父母比較要緊,還是親友比較要緊?親友跟父母這邊,都是五倫,我們都恭敬。如果兩方面有了衝突,那你是護著父母,還是護著朋友?雪廬老人講,這個時候你要找根本,你要先恭敬父母,這還用說嗎?父母是根。如果這個根拋棄了,不要了,那就不是人了,是畜生不如!這個話就不好聽了。現在人,真的畜生不如,父母不要了,祖宗不要了,去認外國人做父母、做祖宗,真的畜生不如。所以國家對學校學生有這種講法,如果你這樣講,那學生還會學壞嗎?當然不會學壞。你要先從教孝開始,百善孝為先,根,尋根,他怎麼會學壞?現在就教育出了問題,不教這個,只教科技、知識,不教做人,所以整個世界亂成這個樣子。

  所以回來必謁親友,『或略送土物』,「剛從遠地歸來」,可以送一些土物給親友。「有云:『千里送鵝毛』,鵝毛半塊錢也不值,可是你沒鵝,人家遠處有鵝,在乎人情,在乎心意,你得表現表現。」這個叫人情世故,「略送土物」,那個土物也不值什麼錢。我們去旅行、去玩,回來,比如說我們到大陸雲南去,那你去雲南買一些當地的土產,買一些土產回來送給親友,那可能價值不是很高的,但是親友接到這個,他不是在乎那個東西,在乎你有這個心,想到他們,是這個意思。所以有一句話說「千里送鵝毛」,你說送了一根鵝毛,那值什麼錢?半塊錢也不值,可是你這邊沒有,沒有,他千里迢迢的送來,遠處有鵝,你這邊沒有,雖然不值錢,但是你沒有,物以稀為貴,雖然不值錢,但是在乎這個心意,你就要表現表現。這個也很重要,像我們去旅行、去玩,帶一點東西回來送送親友,表示一下心意,大家心裡感到很窩心。雖然不值錢,在乎那個心意,不在乎那個東西的價值多少,這就是講人情世故,禮就是講人情世故。

  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先學習到這一條。下面第四條,我們下次再來學習。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