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淨宗同學修行守則—慶賀與弔慰的禮節  悟道法師主講  (第六十八集)  2021/8/30  台灣台北靈巖山寺雙溪小築  檔名:WD13-005-0068

  《淨宗同學修行守則.常禮舉要》。諸位同修,及網路前的同修,請大家翻開課本,《淨宗同學修行守則》第九十三頁,我們從第二行「慶弔」,昨天我們學習到這一段。昨天前面雪廬老人講的,我們也跟大家學習了一遍,我們現在接著看「慶弔」第一條:

  【一、參加吉禮,不談衰喪話,不戚容,不啼泣。】

  『參加吉禮』,「這吉禮指的有好幾條,祭祀是這些禮節的第一條禮,所以叫吉禮」。「結婚、出嫁也在吉禮之中。再一種,現在很流行,古時候是非禮,什麼東西呢?做壽。都歸於吉禮一類。」這一段雪廬老人講,做壽不能算吉禮,古時候做壽是非禮,就是不是合乎禮的。現在人把做壽也歸到吉禮,古時候是不合乎吉禮。

  「慶弔有應辦,可以不辦,這裡說的是應辦的禮。」慶弔,有一些應該要辦,有一些可以不必要辦,這裡說的是應該辦的禮,就是應該要辦的。

  「參加吉禮,或者嫁娶,或者做壽,請你去,參加吉禮,到那談話得說吉祥話,得說好話,這叫人情世故。」就是參加人家喜慶的這些吉禮,嫁娶也好,或者現在說慶生、做壽,請你去參加,一定要說好話,要說吉祥話。不能說衰喪話,你說那些人家聽了就不吉利的話,那個不能講,這個是人情世故。「他們今天結婚,你在那兒說:『某人家人口今日不好,去年兒子結婚,到了第二年,兒子就死了。』你原來是說別家,可是人家家裡現正在辦這一套,你這套是瞎祝詞,還是故意在咒罵呢?或者談得不高興,自己在那唉聲嘆氣說:『倒霉、真糟糕。』人家在那裡行吉禮,你說誰倒霉,誰糟糕?談著談著,自己在那哭了,人家也沒叫你來弔孝。這都是不近人情。」人家辦喜事,這個吉禮,不要去講那些不好的、不吉利的,在那邊不要去談論某某人兒子結婚,第二年他兒子就死了,講得很傷心。你在那個場合,你不適合說這種話。這個都是不近人情,人家是在辦好事,不是辦喪事。那些不吉利的話、衰喪話,在這個場合避免,不能說。

  「學這些東西,無非是世故人情。今日之下世故不懂,人情也不懂。世故人情都不懂,能給國家辦事,無此道理。」學這個禮,雪廬老人講,無非是學一個世故人情。今日之下世故不懂,世間辦的這些事情不懂,對人情,人的這種感受也不懂。對世故人情都不懂,你說他能給國家辦什麼事情?說能給國家辦事,沒有這個道理。「好在我是百無禁忌,要是我有禁忌,那就不得了了。上我那兒去,有認識或不認識的人、千奇百怪的一些人,我是愈忙愈會遇上這些怪事。」這一段雪廬老人講,他是沒有禁忌的,你在他那裡說一些不吉利的話,他沒有忌諱,他沒有禁忌,如果他有禁忌,那可不得了了。為什麼?認識的人,或者不認識的人,到雪廬老人那邊去,千奇百怪,什麼樣的人都有。當然這些人都是不懂世故人情,沒有學過禮,他不懂,有一些話該講的,有一些話不該講的,講一些不吉利的話,而且愈忙就愈遇到這些怪事。如果雪廬老人他有忌諱,那可不得了,怎麼受得了!好在他老人家沒有忌諱,你怎麼講都可以,他不放在心上。但有一些人有忌諱,那就不行。

  『不談衰喪話,不戚容』,「什麼叫戚容?皺眉頭,很衰喪的樣子,這個樣子也不行!人家是辦喜事,大家遇見就笑嘛!」愁眉苦臉也不行,你自己心裡有什麼委屈,你到旁邊去愁眉不展,你不要在人家的禮堂裡面,大家在這裡喜氣洋洋,你在那邊愁眉不展,讓人家看了,這個人怎麼這樣?大家會覺得很奇怪。所以「不戚容」,那個面貌表情不要表現愁眉不展的樣子。

  『不啼泣』,「別在那哭泣,主人看見你這個樣子,你臨走時,主人不送客這還是好的,你前腳走,後腳人家就罵你:『真喪氣,今天碰見這麼樣一個人,這個人出門就該死!』你自找的嘛!」人家辦喜事,你在那邊哭泣,哭什麼?這個很不得體。如果是這樣的,你前面走,人家後面就罵你了,這個是自己找來的,這個都是不懂禮。所以這一條,「參加吉禮,不談衰喪話,不戚容,不啼泣」,這個要特別注意。

  【二、居喪不參加吉禮,只送儀物。】

  『居喪不參加吉禮』,「居喪,家有喪事」。「從前服喪有年限,中國是三年,後來官場中為了還要辦公等等,減成二十七個月,這二十七個月都在喪中。二十七個月居喪,現在大家也不講了,連一年期限,大家也不講了。」古禮守喪三年,《弟子規》講,父母過世,三年是守喪的期限,古禮。以前做官的,如果父母過世了,你做再高的官,都要辭職,回家守孝,為父母守喪三年。後來官場當中為了要辦公事,所以在清朝的時候有縮減到二十七個月,等於是減少幾個月。這二十七個月當中,都在喪中。現在的人,不要說二十七個月(二十七個月就兩年多),現在連一年也沒有。甚至現在連七七四十九天都沒有,還有說濃縮的,把四十九天濃縮成七天,就解決了。這是沒有對父母守喪。

  「父母之喪幾年呢?從前我上學時,民國十年前還這個樣子,父母死了,『囚首喪面』,鬍子不修飾,臉也不洗,就跟監牢內的賊寇一般。若縮短居喪時間,以一百天守父母之喪。清朝時,居喪期間一百天內,頭不洗不剃,鬍子也一概不許剃,頭髮留得很長。到了民國,居喪時整個剃光頭,光頭也盡讓它長去。民國十年前,百日之內居喪,連鬍子加頭髮還這個樣子,都得看出來。五四運動以後就變了,今日之下更認不出來了。從前居喪認得出來,看百日之內穿的衣服,衣服樣式有變化,衣服是粗的布匹,連夏布都不許穿。」在過去我們這個時代,我們這個年紀的人,對父母之喪還是有這個禮,就是在這個一百天不剃頭,鬍子也不刮,穿著孝服,蓬頭垢面,就好像囚犯被關很久了。在我這個年紀,年輕那個時候也都有這個禮,像我祖父、祖母,父母過世的時候還有,現在就好像沒看到了。這是古禮。

  「現在居喪,只可憑良心用事了。從前人居喪時,不參加吉禮。」居喪期間,就是家裡父母過世了,在喪期還沒有到,不去參加人家的喜事。「親戚朋友他家有吉禮,當然給我們帖子,人家是恭敬我們,不參加怎麼辦?只送儀物,這是世故。」就是你送禮物,寄過去就好,自己本人就不去參加。「你家有喜事,我正遭不幸,我送禮去,吉禮所以送了紅包。紅套上旁邊寫上『制』字。」就是很抱歉,因為我在為父母守喪,不能親自去參加,送個禮過去。

  「現在人雖然不在乎這個,不能居喪一百日,可是在四十九日以內沒有滿七,就不參加吉禮。」現在的人雖然不在乎這個,可是在四十九天以內,沒有滿七,就不參加人家的吉禮,起碼你要守個四十九天。如果你在守喪期間,「人家結婚滿堂紅,你穿了一身素」,給人感覺很不吉祥。

  「從前在家庭之中,女子只要有丈夫,不管妳長得多麼醜,早晨起來,洗臉後,胭脂粉必得用上,但不是為漂亮而化妝,為的是丈夫與父母。你要是臉上沒有胭脂,或許丈夫不挑剔,公婆看了就不高興,嘆氣說:『唉!什麼事呀!我還活著呢!』。」也就是說,過去公婆看到這個媳婦早上起來沒有稍微打扮一下,感覺就不舒服,為什麼今天不打扮?我都還沒死,還不用守喪,就是這個意思。

  「現在你得看情形,人家辦婚禮,你居喪還是在七七四十九日內,不參加比較好,但禮還是要送。」人家如果送帖子來,禮尚往來,你要送禮,但是自己不要去參加。所以這一條講,「居喪不參加吉禮,只送儀物」就好。

  【三、喪服不入公門,不觀吉禮。】

  『喪服不入公門』,「公門指各機關公家地處,不能以私廢公」。「喪服不是你平素穿的素衣服,而是披的麻衣,要進入公門,只可在門外等,遞帖進去說:『某人在此謝了,不能進公門。』公門是公家的,凶服不能進公門。」公門就是公家機關,你穿著這個喪服,就是不能去公家機關。如果有事,只能在門外等,遞個帖子,就是說,某人在此謝了,不能進公門。就是如果公家有同事,大家來你家參加過喪禮,你要謝,謝帖送過去就好,不要進去。你穿著喪服,不要進去公門。

  『不觀吉禮』,也不去參觀人家辦的吉禮。人家在辦喜事,你是穿著孝服,披麻帶孝,不但不能進去,連看都不許,去看看都不可以。但是現在人也不懂了,父母死了,他也不懂得穿什麼喪服,他還是穿平常的衣服。現在比較簡化,好像一塊小麻,別在衣服上面。那個別著也等於是穿孝服了,人家看到了,你衣服有別上那個,他們在辦喜事,你去感覺也不吉利,所以都不要去看。

  【四、賀婚在眾賓前,辭不諧謔。】

  「出席祝賀人的婚禮」,去向人家祝賀婚禮,「說些開玩笑的話,自古以來,這種風俗流行很久,是一種迷信」。我們在台灣也常常看過,可能大陸上也有,去給人家祝賀婚禮,有的跟新郎、新娘開開玩笑,有的人開得太過火了,這個我們有看到過。「還有晚上送入洞房時,新郎白天行禮,照應客人;晚上必得伴郎送進去,都有規矩的。京戲《龍鳳配》,劉玄德上洞房,還要周瑜送他。送到相當地處,劉備不讓他走,周瑜說:『你看那來了一個人。』劉備往那一看,周瑜就趁機偷跑了。這都有規矩的。伴郎把新郎送進去,就得退出來,就可關門休息了。另有鬧房的風俗,要是不聽不鬧,子孫不旺!這是迷信。」鬧洞房,這個在社會上很流行,沒有去鬧一鬧,子孫不會興旺,雪廬老人講這都是迷信,沒有那回事情。所以祝賀還是比較正規一點,不要講那些很過分離譜的諧謔話,就是開玩笑,不要開得太過。

  「原來『婚』沒有女字旁,是在黃昏行此禮,後來改時辰,多半是在白天。在台灣有『三天不分大小』的諺語,白天行完了禮,親友不分老少,三天可進去看看。」婚姻的婚,原來是沒有女字旁的,是黃昏那個昏。在台灣有三天不分大小,就是白天行完了禮,親友不分老少,三天都可以進去新郎房間看看。

  「國家要是懂這個禮,不必撒傳單宣傳。台灣人不是中國人,難道還是日本人?是美國人?愈說愈倒霉。他講的話、供的祖先與神位,一律都是內地。他說的北方土話,濟南土話都是那兒的?看看古韻,懂得反切音,自然就明白了,用不著說廢話。」這個的確是台灣從以前到現在,有很多人都說他不是中國人。現在更是有一些人不認同他是中國人,而且還編教科書教下一代,教他們不要認同自己的父母、祖先,不要認同自己是中國人。所以現在有很多醫生,什麼族群,驗基因,教人不要認同祖先。過去到現在,有一些人都是這樣。現在更是變本加利,更離譜。這個都是教人不忠不孝,不要認同祖宗就不孝,大不孝。你的姓名從哪裡來?父母給你取的。父母的父母,自己供的祖先牌位,我們的風俗習慣,我們現在講的話,閩南話。這裡雪廬老人講,有很多是濟南的土話,如果你懂得古韻,懂得反切音,你自然就明白了。我們的歷史文化都來自中國大陸,這一點不能否認的,是事實擺在眼前。所以雪廬老人講,不用說那些廢話,那是愈說愈離譜。「台灣人供的魁星、哪吒三太子、諸葛亮、關公,這些是哪裡來的?」你看我們現在行天宮、媽祖、城隍廟、玄天上帝、土地公廟,這些從哪裡來的?都是中國大陸來的,還有仙公廟,呂洞賓、八仙,不都是中國來的嗎?「怎麼沒供伊藤博文?」所以現在人也是蒙著眼睛說瞎話。「不學無術就難以講話了」,他不學習,胡扯、亂講,這個就沒有辦法跟他講了。現在人就是這樣,台灣現在有很多人都是這樣,你一講祖先是中國來的,他就不承認,他說是南島來的,還有從阿拉伯來的,從西班牙來的,那可多了。

  「白天不分大小,可以隨便看新娘,讚歎幾句。要不是這天結婚,長輩不可以跑入晚輩房間去,屋子都不入。京戲《鳳還巢》,太監做和事佬,到門口不進去,因對方是晚輩的緣故。現在我還上學,京戲就是我的老師,多虧了看京戲,他教了我。若不是結婚日,進去看別家的女人,說:『哦!長得真漂亮。』這是大毛病,要是從前,就給一耳光,滾出去,這些話不是你應該說的,她漂亮關你什麼事?這是諧謔。」這一段就是說,有時候你講話幽默一點,當然是可以,但是不要太過分,太過分就變成諧謔,開玩笑開得太過頭了,這個就不好。

  「今日之下,結婚禮堂裡,來賓讚歎幾句,雙方父母都在場。介紹人要如何介紹?如介紹說這對新人在赤崁樓、公園,在那兒幹什麼,你叫那兩人不知羞恥,老人家如何坐得住啊?」這個就是介紹人也非常重要。所以結婚禮堂,來賓讚歎幾句,這個介紹人也要懂得怎麼介紹,這個也是很重要的,不能介紹得讓人家聽了不舒服。

  下面這一段是雪廬老人講當時,當時他是講《常禮舉要講記》。「昨天(五月三十日星期日),是卓文君生日,卓文君與司馬相如,兩個人偷偷地離開了父母,後來他們收場很好,這是當街扯皮條。京戲上的司馬相如說話很莊嚴,卻上花臉。他做了一篇〈長門賦〉,那是扯皮條的一篇文章,要是我選文選,我都勾掉了。司馬相如做了官,回去見他的父母,擺架子,父母都不敢惹。卓文君頭一扭,不理這個。司馬相如這真是不忠、不孝……沒一點好,全世界就只有台北給他蓋情人廟。這是台灣的奇恥大辱,這要怎麼個提倡禮教法?現在人只要到美國,雖不做官,沒得博士,也不認父母,父母不敢惹他,只得說軟話。」現在兒女的確是這樣,去了一趟美國,回來父母都不敢惹他,對他兒女都要講軟話。所以這個是舉出現在這種社會風氣,完全違反禮法,教人不忠不孝,專教這個,國家社會風氣一直敗壞下去。

  『辭不諧謔』,「在禮堂上,當著人家的父母面前開玩笑,教人家怎麼下台?這是指現在而言」。「結婚之後,離開禮堂,你說幾句玩笑話沒有關係。你不能在禮堂內褻瀆,男女都在場,你是在唱淫戲嗎?」以前我看過人家結婚,的確是玩笑開得太過,這個就不適合了。所以參加婚禮,在大眾,賓客面前,「辭不諧謔」,不要講太離譜那些開玩笑的話。

  【五、臨喪不笑。】

  「說的是喪事。不論是上他家裡去,或上殯儀館,只要靈柩所在之處就算臨喪,到那不笑。人家死了人,死人是好事?還是壞事?總是要表示人情,臨喪不笑。」出殯,我們去送,現在講告別式,現在人沒有學這個禮,也不懂,所以有一些認識的朋友,或者我們佛門同修見面,大家還見面都笑。這個我們大家都要學習,我們學了《常禮舉要》,如果說同修有父母過世,我們去參加他的告別式,我們到那個告別式場,我們大家見面不要笑,念阿彌陀佛就好,不要見了笑笑,你今天好嗎?還在那邊笑臉來談話。這個在過去是不可以的,現在人不懂這些。你到告別式去笑,什麼意思?是不是他死得很好,他該死?你這麼開心。人家家裡死了人,我們還去那邊那麼開心,這個不合乎禮。你要笑,離開那個告別式場,你再去笑,在那裡不要笑。所以這一點也請我們同修大家要多注意。因為我常常去給一些同修的家屬誦經、做告別式,看到有一些同修互相見面都在笑。甚至我們出家人自己也不知道,也不懂,也跟著笑,這個不合禮。我們還是保持一個比較肅穆,念佛,如果要講話,就是講就好,不要笑。所以,『臨喪不笑』。

  【六、里有殯,不巷歌。】

  『里有殯』,「里指咱這個街上、鄰居」。「殯表示這天發喪,棺沒出去在家裡,謂之殯。古時一切都不便,糧食都得自己生產,都有唱歌,為什麼?因工作很辛苦,推磨、揉麵,這一天這個人心緒很難了,所以做什麼事情都有歌,插秧也有歌,揉麵前也有一個梆子,隨敲隨唱。古人的歌都有用意,他的心就在歌上,你要他不唱歌便胡思亂想。胡思亂想是人的大毛病,你把我這句話記住。」這個「里」,也就是我們現在講鄰居,在這個街上。「殯」就是棺材還沒有抬出去,不過現在也很少在家裡放棺材。以前傳統,家裡有長輩、父母過世,棺材都放在家裡大廳。現在都是公寓,沒地方放。所以現在人死了,特別是在醫院裡面過世了,送到太平間,然後就往殯儀館送,這個也就沒有。但是總是如果聽到鄰居有人過世了,雖然他的棺木沒有在家裡,我們也不要唱歌,不要播音樂。像現在大樓公寓,有人過世了,我們知道了,我們就避免。不知道,也就沒辦法。因為現在這個禮漸漸就沒有了,以前就是他家有人過世,會貼個白紙,然後其他鄰居會給人家貼紅紙,現在這個也還有,但是比較少了。特別在都市裡面,他家裡有人過世,他也不貼白紙,也沒有給人家家裡貼紅紙,有的地方還有。如果我們知道了,我們這個時候避免唱歌。因為人要有同情心,人家有人過世,我們要感到哀傷;你唱歌,好像很高興的樣子。人家家裡死人,你還那麼高興,讓人家聽了,心裡也很不是味道。所以這個我們要記住。

  「咱們三藏經典也沒念完,就算你都念完了,一言以蔽之,不胡思亂想,什麼事也完了。不胡思亂想,就空空如也,就成了功了。就是學三大阿僧祇劫,也辦不到不胡思亂想。」不胡思亂想的確很難辦到,我們不胡思亂想就破無明了,不起心動念,你才能做到不胡思亂想;你還會起心動念,肯定會有胡思亂想。雪廬老人在此地講,學三大阿僧祇劫也辦不到不胡思亂想,這是真話。因為你還有起心動念,起心動念沒有了,破無明了,那才能辦得到。

  「里有殯,不巷歌,在街上走著唱歌,現在警察禁止;從前不禁止,在鄉間更是不免。只要我們鄰里鄉黨家還沒出殯,我們在街上就不唱歌。」知道人家鄰居有喪事,你就不要在街上唱歌。你自己家裡也不要放收音機放得很大聲,整條街巷大家都聽到,這個也要避免。

  「這樣的風氣,你想想是厚還是薄?這些鄰居,跟我們是一家,還是不一家?孔子說過,『四海之內,皆兄弟也。』你們大家想想,這個民族團結,是不團結?光撒傳單,沒意思、沒用處。」雪廬老人也講,講這個比較務實的,就是這個風氣,我們想想看,現在是厚還是薄,人情厚還是薄?這些鄰居,跟我們是一家,還是不一家?就是說鄰居我們要看作一家人,所以這裡是一個問話,是跟我們是一家,還是不是一家?就引用孔子說的,「四海之內,皆兄弟也。」你看四海,人到國外,都是兄弟,都一家人。所以他家有喪事,就等於是我家裡有喪事一樣,那樣的心情,這樣人情才厚。如果他家死人,他家的事情,跟我沒有關係,那這個人情就很薄了,人情很薄。所以你們大家想想,這個民族團結,是不團結?要怎麼團結?你沒有從這個禮去教,光是撒傳單,一些標語,沒有意思、沒用處。這是雪廬老人講的。的確你撒那個傳單有什麼用?你不從這個根本來提倡,就沒有意思、沒有用處。

  【七、飯於喪家,酒不赭顏。】

  「你在喪家幫忙,你家住的遠,不能回家吃飯,在喪家幫忙就在那吃飯。內地辦喪事,出殯這一天,眾人等著送殯,賓客也多弔喪完後等著啟靈送殯,不吃飯是不行的。」在我們傳統也是都有,人家來幫忙,左鄰右舍、親戚朋友,家裡有喪事,如果有的人他家住得遠,也趕不回家吃飯,在喪家幫忙,就會留在那裡吃飯,這個喪家也要準備。所以內地辦喪事,在我們台灣也是一樣,出殯這一天,眾人等著送殯。以前比較傳統,現在也沒有,現在都是租禮堂,送完,大家也就散了。現在傳統還有,比較少,就是人家來幫忙,這個靈送出去了,來幫忙的人請他們吃飯,你不給人家吃飯不行。

  你來幫忙,「你是客,人家恭敬你,喪主會遞酒」。喪主本身他不飲酒,這《弟子規》也講,「喪三年,常悲咽,居處變,酒肉絕」。守喪三年期間,不喝酒、不吃肉,喪主他自己是不喝的。但是你是來幫忙,你是客人,要給你們喝酒。這個做客人的也要懂禮,喝酒不要喝得太多,大略意思意思就好了,大略喝一點就好,不要喝到臉紅紅的。這個「赭」,「赭當紅講,紅著臉,喪主出來看這個人沒品性,不懂禮」。這個辦喪事,不是辦喜事,酒喝到臉紅,那就不合禮,就失禮了。

  「不但是喝酒喝到臉紅不行,在喪主家雖可以吃飯,但是孔子『食於有喪者之側,未嘗飽也。』連吃飯都不肯吃飽,不忍而嚥不下,這講的是真是誠。」這個是講不但喝酒不能喝到臉紅,就是在喪主家吃飯,也不肯吃飽,也是吃一點。所以這就舉出孔子講,「食於有喪者之側」,人家在那裡辦喪事,我們在這裡吃飯,「未嘗飽也」。他是有惻隱之心,同情人家有人過世很傷心,所以在那裡吃飯他也不會吃飽,吃一點意思意思。所以連吃飯都不肯吃飽,那是真心誠意的表達這種同情哀傷之情。

  【八、佩會葬徽章者,禮終即卸去,不佩帶他往。】

  「送葬徽章種種不一,如白布或花等等,都有符號,在靈前佩戴,表示哀悼之心。要是行禮完了,就把所戴徽章摘下來,不可忘了帶到別地方。」那個徽章,我們去參加過告別式,像有個別針別在胸前,那就表示是來參加這個喪禮的,別在胸前或者別在手臂上,這個都是送葬的一個徽章。那徽章很多種,有的用白布,或者用花,它都有一個符號,代表這個是喪事,是在靈前配戴,參加這個告別式,表示哀悼之心。要是這個禮行完了,這個禮已經完成了,我們離開那個告別式場,那就要拿下來,不可以忘了。因為往往有時候我們戴了,就忘記了,忘記拿下來,跑到別的地方去。跑到人家家裡去,人家家裡那一家沒有辦喪事,人家看到那個,他就不高興了,怎麼把送葬的徽章也帶到我家裡來。人家家裡又沒有死人,人家看了,當然心裡不舒服,縱然沒有講,心裡也不是滋味。

  「咱家有喪事,鄰居家門,拿一塊紅布用釘子釘上,為什麼?大家講不上來?怕鬼魂走錯了門。」咱家就是我們家裡有喪事,鄰居的家門,拿一塊紅布釘上,這個也是一種習俗。應該是喪家要去給人家貼紅紙,在台灣習俗是這樣,表示說你們家是吉祥的。

  「中國是禮義之邦,在地球上五千年了,是不會亡族的,以後可不敢說。孔家店要是永遠打倒,中國五倫還存在著,也是不會亡族。」雪廬老人講到這裡,中國是禮義之邦,中國傳統文化在地球上已經有五千多年了,這個五千多年來改朝換代非常多,總是這個文化、這些禮義還是有流傳下來,所以不會亡族,但是以後就不敢說了。以後,那真的,我們看到現在這個樣子,真不敢說了。五四運動要打倒孔家店,如果中國五倫倫常還存在著,也是不會亡族。五倫:夫婦、父子、兄弟、朋友、君臣,這個五倫關係如果維繫下來,也是不會亡族。所以這個倫理道德教育,因果教育,特別重要。

  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剛好學習到這裡,這個「慶弔」到這裡就告一個段落。後面,最後一個單元是「稱呼」,這個稱呼我們就下一次再來學習,今天就先學習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