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普賢行願品別行疏鈔  (第七十一集)  1989/1  台灣華藏講堂  檔名:04-003-0071

  請掀開經本,一百九十九面倒數第四行:

  【佛子。如來智慧。亦復如是無量無邊。普能利益一切眾生。具足在於眾生身中。但諸凡愚妄想執著。不知不覺。不得利益。】

  前面一段是用比喻說,這一段在佛法裡面叫法說。就是把這個事實真相為我們說出來。比喻容易懂,從比喻當中,我們就能夠體會到,佛給我們講的真實義,也就是事實的真相,真相確實如此。『佛子』,這是佛叫著我們大家。在《華嚴經》裡面,經上所稱的佛子,可以說都是法身大士,因為與會的同仁,都是圓教初住以上的。最低限度都是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的,一直到等覺菩薩,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我們凡夫今天有幸,也有福報,也有緣分,遇到了這部經典,所以此地稱的佛子,也就是稱我們每一位同修。

  『如來智慧,亦復如是』,這是合前面比喻所說的。如來的智慧就像前面所說的一樣。經上說如來智慧,沒有說佛智慧,這個地方要注意。說佛智慧,只有成了佛的人才有,沒有成佛就沒有。說如來,那人人都有,如來是從本性上說的,一切眾生皆有佛性,這是從本性上講的。換句話說,每個人本性裡面智慧,就像前面比喻所說的,無量無邊。我們現在沒有智慧,智慧怎麼沒有了?你看這個經上又給我們說得很清楚,『但諸凡愚』,這一切,諸是多數,這些凡夫、愚人。『妄想執著,不知不覺』,那個病還是在妄想執著。沒有學佛的人,或者學佛沒有開悟的人,說老實話,多半執著有,樣樣事相上都執著,這個修學苦惱,不解佛說義。稍稍有一點覺悟的人,看到佛叫我們一切都不執著,好,我統統都不執著了。這一切不執著,這個心裡面又慌慌的,又無所適從。這什麼原因?其實他還是執著,他執著我一切都不執著,還是執著,這就是執著空。不是執有,就是著空,這就是沒有見性的人兩種毛病。

  說老實話,這個見性沒見到,不但見性沒有見到,三昧都沒成就。三昧是定,如果得到三昧,你心裡面一定有法喜,一定生智慧,智慧大小不一定,但是一定有一點智慧,不能說沒有,有一點智慧,不會落空,也不會慌亂。所以諸位要曉得,執著有是執著,執著一切都沒有也是執著。古德常常講,寧可執有如須彌,如須彌山,不可執空如芥子。這個話說什麼?兩種執著都是執著,但是它的利益不相等。執著有的人,他循規蹈矩,不敢作惡,謹言慎行,說老實話,他不會墮三惡道。這裡說,執著有如須彌山也不要緊,不會落三惡道。念阿彌陀佛的人,執著西方極樂世界一定有,執著阿彌陀佛一定有,他能往生。如果執著空,西方世界自性彌陀,唯心淨土沒有,是我們心想而生的。好了,死了之後,極樂世界去不了,還得搞六道輪迴,這就是執著空的不如執著有的。在三界之內,執著有的人不造罪業,不墮三惡道,來生得人天。執著一切都沒有的,他什麼都敢造作,來生必定墮三途。

  同樣是執著,所以古德勸我們寧願執著有,不可以執著空。真空,是要從大定之後才能夠證得,絕對不是妄想裡面會證得了空性,沒有這個道理的。妄想裡頭能夠證得空性的話,釋迦牟尼佛何必還要我們修定?戒定慧,那定就不要了。戒加上妄想就開智慧了,何必還要定?這是決定錯誤的。真正證得空性的般若智慧,是要通過甚深禪定才能證得。阿羅漢的九次第定都不能證得,《楞嚴經》上說得很清楚,四禪八定是生色界、無色界,第九定才能超越三界,這是證阿羅漢果。阿羅漢、辟支佛有定,沒有慧。諸位就知道,這個智慧,佛家所講的般若智慧,不是思惟想像得到的。

  真正的智慧,大乘經上常說,離心意識,智慧就能現前。心是什麼?阿賴耶識,意是末那識,識是第六意識。我們幾個人,不管你用什麼功,不管你修什麼法門,有幾個人能離心意識?心意識是有為法,在《百法明門》裡面,排在第一位,心法。《金剛經》上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心意識是夢幻泡影。這個東西都沒有去掉,哪來的智慧!大家就曉得,智慧有,確實是有,我們今天就是被心意識障礙住了,透不出來。我們起心動念、處事待人接物,我們不用識,識是分別,我不分別;我不用意,意是執著;我不用心,心是落印象,幾個人能做到?第六意識是分別,第七識是執著,第八識是落印象。果然我們今天見色聞聲,不分別、不執著、不落印象,那就叫離心意識。不但是禪家特別強調離心意識,才叫做參,才叫做參禪。心意識沒有離開,那叫打妄想,哪裡叫參禪?禪家這樣的要求,教下也是這樣要求。為什麼?因為教下要不離心意識,怎麼能大開圓解?圓是圓滿,解就是一切明瞭,世出世間一切法統統明瞭,就大開圓解。所以一經通,一切經都通達,這叫大開圓解。馬鳴菩薩在《起信論》裡面,那是教教下的學人,要如何用功?離言說相,講經說法,言說,離言說相、離名字相、離心緣相。離言說相,就是離分別;離名字相,就是離執著;離心緣相就是不落印象。心緣是心裡面思想,說法不一樣,還是離心意識。

  再看看我們淨土宗,淨土宗有沒有例外的?給諸位說,也沒有。淨宗若不離心意識,你就不能得念佛三昧,就不能得一心不亂。因為這三樣東西是叫你亂心的,你必須把這三樣東西離掉,你心就不亂了,你心就一心了。你看看,這個東西,這三樣東西,在我們佛法裡叫三心二意。平常講,三心二意,三心二意出在哪裡?出在佛門。三心就是阿賴耶、末那、第六意識,這叫三心。二意就是第六意識、第七末那叫意根,這兩種都叫意,一個叫意識,一個叫意根。現在淨土叫你要一心,你三心二意怎麼可以得一心?一心,三心二意捨掉了。可見得,一心不亂,一定要離心意識就得一心,心意識是三心二意。不離心意識,你永遠是三心二意,你哪來的一心?

  由此可知,無論哪個法門,無論哪個宗派,如果不是離心意識,那就不是佛法。為什麼?永遠不能明心見性,永遠不能破除障礙,佛法就是除障見性。障礙除掉了,本性裡面般若智慧現前,確實是無量無邊。這無量無邊我們沒見到。假如我們細細讀一讀佛經,一定會非常佩服釋迦牟尼佛的智慧很大。在我們這個地球上,古今中外,找不到一個人,一生當中能講過這麼多東西出來,找不到。釋迦牟尼佛,所講的這些東西,流傳到中國是一部分,不是完整的。那個時候交通不發達,運輸非常困難,所以中國到印度去留學,印度高僧到中國,都是在經典裡面選最好的,最適合於東方人需要的,這個先運過來。那個時候沒有書本,佛經是貝葉寫成的。這個貝葉經典也許有同修看到過,那個樹葉就像我們芭蕉葉一樣,像那個香蕉樹樹葉差不多,一片很厚,把它切成一塊一塊的。一張樹葉上寫四行字,兩邊打個洞,用繩子穿到。那你們想想看,這一部《華嚴經》,堆起來有多少?一部《華嚴經》,在我們現在想想,一卡車都裝不下,那個太厚了。那這樣一部《大藏經》還得了嗎?你就曉得運輸多困難。所以傳到中國來的經典一半都不到。這看起來釋迦牟尼佛真是有智慧,真了不起。佛有那麼大的智慧,佛說了,我們每個人的智慧跟佛一樣的,我們也有那麼大的智慧。

  普得饒益,這是『普能利益一切眾生』。下面他都有合,合前面「書寫三千世界事」,合這個比喻的。普是普遍,這些智,有了智慧,才能夠幫助眾生。益是利益,饒是豐饒,換句話說,使一切眾生得到最大的利益,這個饒益就是最大的利益。『具足在於眾生身中』,這個智慧不在別的,就在我們自己身裡面。今天只要我們自己把分別執著放下,就行了。那這個分別執著放下,我要告訴大家,此地經上接著就說,「但諸凡愚妄想執著,不知不覺,不得利益」。我們把妄想執著放下,我們就知道了,我們就覺悟、就得利益了。這個放下,是心裡面放下,不是事上放下。事上一放下,天下就大亂,那還得了!所以這個不執著、不分別,是叫你心裡面不能有分別,不能有執著,事相上要分別,要執著。如果要是不分別,那個是我的爸爸,我不分別是吧,你看這成什麼話?你這個家庭父不父,子不子,兄不兄,弟不弟,那個不得了。所以佛法常說,「佛法在世間,不壞世間法」,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法。

  世間的秩序,世間的分別執著,佛菩薩隨緣,佛菩薩有沒有執著?沒有執著,因為你執著,我隨你的執著而執著,我自己沒有執著,這叫不執著。我不分別,隨你的分別而分別,我自己沒有分別,所以叫分別就是不分別。譬如說,你們叫這個東西叫毛巾,我也叫毛巾。你分別它、執著它叫毛巾,我隨你們的分別執著而分別執著,我自己絕對不執著這個。但是我在日用平常,這是毛巾,我告訴你這是毛巾,你替我拿個毛巾來,這叫佛法!所以諸位千萬不能錯會了意思,錯會了意思,那是惡取空,那個不得了,那就真正是不解如來真實義。

  學了佛之後,它的好處,它的利益是帶給自己、帶給家庭、帶給鄰里鄉黨、帶給這個社會眾生,無量無邊的快樂、幸福,佛法是離苦得樂。怎麼樣才真正給自己、給環境帶來幸福?諸位想想,你要是果然一切真的在事相上都不分別、不執著,會給家庭、社會帶來痛苦,那哪有幸福!這是我們一定要明瞭,決定不能把意思錯會了。自己心裡面不執著、不分別,隨順別人的分別執著,快樂無比。人為什麼有煩惱?為什麼痛苦?自己內心裡真的分別執著,這個苦了。你罵我幾聲,心裡好難過幾天,為什麼?因為他分別、他執著,他才難過。他罵了別人,為什麼他不難過?為什麼?他沒有分別執著。他罵我,我曉得我是空的,他也是空的,音聲也是空的,這笑笑就沒事了,怎麼會有苦惱?舉個例子來說,事事物物都是如此,所以我們用我們的智慧,用我們的能力,用我們的才藝,為家庭、為社會、為眾生造福。真正覺悟的人造福,他享不享福?他不享福。為什麼不享福?沒有福好享,也沒有罪好受,罪福皆空。這是他的觀念裡面。看到眾生快樂,我就快樂;眾生痛苦,我也痛苦,這是菩薩,這是諸佛入世。

  這一章,這一段《疏鈔》義理很深,要細細的去體會,起心動念都要為眾生造福,起心動念要護持佛法。為什麼?因為佛法才給一切眾生帶來真正的幸福。護持佛法就是普度眾生,就是普能利益一切眾生,這是佛弟子應當要做的。昨天祥雲法師介紹一位白居士來看我,這位居士,他是我們台灣三家電視台,這十幾年來播放佛教的節目,都是他製作的。他陪他來看我。他現在有個構想,要做佛教的閉路錄影帶,做這個來流通。這是很好的一個構想。他說電視雖然效果很大,但是很遺憾,就是看完之後就沒有了,再想看的時候,也沒有辦法重複。所以他現在的構想,做這個帶子來流通。那他又分了差不多將近有二十類。我也很贊成,他有很多觀點,我都很同意。其中有三條,一個是佛法,就是佛法的講演,另外一個是講經,還有一個是佛學講座。我就跟他講,你這三樣東西不可以打上版權所有、不准拷貝。我說你其餘的那十幾種,你可以用版權所有,不准拷貝,這三種不可以。他說為什麼?我說這三種是佛法,佛法要流通。如果後面有這幾個字樣的時候,等於說,你把佛法控制在你自己手上,不叫佛法流通,這個罪過無量無邊。

  我昨天告訴他,我說我看佛書,我新書到手,第一個我看版權頁,版權頁上要是有不准翻印,版權所有,不准翻印,我說這一本書,我決定我一行字都不看它,我都把它丟到旁邊去了。他瞪著眼睛,為什麼?我說這個人心量很小,自私自利,他這裡面還講得出什麼好佛法?他沒有一點利益眾生的心,沒有利益眾生的心。你看哪部佛經,不是講流通這個法寶,功德無量嗎?他是流通法寶,他自己一個人包了,不准任何人,這是自私自利。這種心態,寫得出什麼好文章?所以我說,我只看到這八個字,這本書就不看了;沒有這八個字,這個書我要仔細看一下。為什麼?那個人心量大,那個人真正是利益一切眾生。現在許多連古人的書,他拿去印也版權所有,還說人家要盜他的版權,他不知道他盜人家的版權。世界顛倒,我們要有智慧,頭腦要冷靜。所以我就告訴他,我說你這三類的錄音帶,如果打上這個字的話,我說我也不會看你的。不要說是我會盜你的版,我看都不看你,不屑,不值得一看。

  我們的目的是求生淨土,是要真正有把握,我們決定生淨土,我這一生學佛沒有白學。所以像這樣的心量是決定不能有,這個心量,這是滅佛法。普通世間,一個心地慈悲人想利益眾生的,他都不會這樣說法。不說別的!我們講民國初年呂碧城,這是一個在家居士,民國初年一個大學教授,她寫了不少東西,尤其寫了佛教的東西,她有《觀無量壽經》的註解。我看到原本,呂碧城自己在後頭寫,她說我這個書沒有版權,歡迎翻印,功德無量,寫了一大堆,真叫人佩服。那個註解是她自己作的。我們再看看現代的人,所以在這些地方,哪些書可以看,哪些書不必去看,浪費時間,浪費精力。那這些是,你看看那個分別執著多重,他哪有智慧?沒有智慧寫的那個東西,統統是自己意識心裡頭變現出來的。意識心裡變現出來的,清涼大師講,邪知邪見。所以現在你不知道辨別哪個是邪知見、哪是正知見,看看版權頁,那個地方很明白就給你寫得清清楚楚,這很容易辨別的。我們再看底下的文:

  【爾時。如來以無障礙清淨智眼。普觀法界一切眾生。而作是言。】

  這是《華嚴經》上的,這個地方的『如來』是本師釋迦牟尼佛。說明佛如此,凡是見性的人,無不如是。這個地方不用佛,用如來,妙!如果要用佛,好了,只有釋迦牟尼佛、諸佛,證得成了佛才能夠看到這個真實真相,我們沒有分。寫上如來,我們也有分,我們哪一天明心見性,我們對於宇宙人生的看法,必定跟佛是相同的。明心見性是什麼地位?圓教初住,別教初地,破一品無明,見一分真性。所以禪家常講,「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這個話是真的,不是假的。天台大師所講的「六即佛」,見性是分證佛。那是真的佛,是分證,他還沒有圓滿就是了。他是真佛,他不是假佛。所以他不是相似的,他不是觀行的,他是真的,見性就是真的。所以見了性,這是以『無障礙清淨智眼』。無障礙清淨智眼,見性就得到了。換句話說,得把你的妄想分別執著去掉,你就得到了,這是本有的,不是外來的。『普觀法界一切眾生,而作是言』。

  【奇哉奇哉。此諸眾生。云何具有如來智慧。】

  所有一切眾生,各個都具足如來智慧德相,佛果地上所有的一切眾生,每個眾生,沒有一個眾生不具足,個個具足,佛法的平等是從這裡建立的,這是真平等,沒有一絲毫差別。我們今天跟佛站在一起,我們覺得不平等,但是佛,佛覺得很平等。我們為什麼覺得不平等?佛的智慧太大了,神通太大了,我一樣也沒有。佛看我們,你樣樣都有,可惜你沒有拿出來用。你不是沒有,你統統都有,一樣也不缺少。所以佛眼看一切眾生都是佛,眾生眼睛裡面看佛菩薩,還是眾生。這些經文都是在《華嚴經.出現品》裡面的。底下說:

  【愚痴迷惑。不知不覺。】

  這是佛的大悲心,所謂是油然而生,看到這些諸佛迷失了自性。佛知道這個事實真相,當然要幫個忙,這一定的道理。

  【我當教以聖道。令其永離妄想。於自身中。得見如來廣大智慧與佛無異。】

  這是佛法教學的目的。佛教給我們什麼?我們在佛法裡面學的什麼?這句話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佛是教我們恢復本有的智慧德能,我們今天要學的是什麼?是學如何把我們的障礙去掉,我們的本能就恢復了,去障礙而已。障礙裡面,就是妄想執著。妄想屬於無明,執著屬於第七識,屬於第七末那識。大乘法裡面常說,聽經要在消歸自性,要是重要的,聽經最重要的是要消歸自性。消歸什麼?就是解悟,就是真正理解,真正覺悟。修行要在轉識成智。修行不管用什麼方法修,只有一個目標,轉識成智。轉識成智也就是,轉妄想執著成圓滿的智慧德能,要在會轉變。轉變的關鍵在哪裡?就是在迷悟,一念迷,就把智慧轉變成煩惱,轉變成邪知邪見。一念覺,就把煩惱轉變成菩提,轉變成智慧。關鍵就是在覺迷,就在這個地方。這我們知道了,我們也很想轉。知道了,會不會轉?不會轉。什麼覺、迷?我聽懂了,怎麼個覺法?迷,不要問了,因為迷了這麼久,還要問他是什麼迷的?是不是?是要問怎麼個覺法。

  八萬四千法門都是覺的法門。法門這麼多,確實有難有易。最容易的無過於念佛,一句阿彌陀佛,就是覺,就是覺性,就是轉識成智。這句佛號,所以稱之為萬德洪名,如果我們把它一比較、一較量,才曉得這句佛號,在所有法門裡面,第一不可思議。古人有較量說,釋迦牟尼佛一代所說之經,就是他四十九年所講的一切經,《華嚴經》第一。不比較,找不出第一出來,這一比較,《華嚴經》第一,《華嚴》稱為根本法輪,一切經都是《華嚴》的枝葉,《華嚴》是一切經的根本。又說《華嚴經》跟《無量壽經》做個比較,那《無量壽經》第一。為什麼?《華嚴》到最後歸到極樂才圓滿。如果不以十大願王導歸極樂,《華嚴經》不能圓滿,所以《無量壽經》字字句句都是極樂世界的境界,這《無量壽經》第一。

  《無量壽經》我們現在念這個本子,四十八章,或者說四十八品。四十八品,哪一品第一?第六品第一,第六品是什麼?四十八願,阿彌陀佛自己說的。你看整個經文四十八章,其他的四十七章都是釋迦牟尼佛詳細講解四十八願而已,沒有一字一句是離開四十八願的。第六品哪裡找第一?古人公認的第十八願第一。十八願是什麼?十念必生。念什麼?阿彌陀佛。我們才曉得,搞到最後阿彌陀佛是第一的第一,沒有比這個再第一了,這才搞到頂尖了。所以一句阿彌陀佛統攝一切法門,我們這樣一比較,以後念蕅益大師的《念佛開示》,我們才真正懂得蕅益大師所講的意思。他對於念佛法門的讚歎,沒有白讚。所以一句阿彌陀佛就是自己的本覺。

  你看古德教給我們念佛,我們能念的心是始覺,所念的佛號是本覺,始本相應,始本不二,這叫究竟覺。念佛人覺而不迷,你不念就迷了。不念怎麼樣?不念他就打妄想。不念佛,就念貪瞋痴慢,就念是非人我。貪瞋痴慢、是非人我,那是什麼東西?叫六道輪迴。所以你不念阿彌陀佛,你就念六道輪迴。念六道輪迴,怎麼能夠超越六道輪迴?唯獨念佛能夠超越六道輪迴,所以念佛不能間斷。一切法門當中,實在講,最殊勝,最第一,無與倫比,絕對不是說,這個法門是給一些程度低的人,不是這樣說法。程度低,文殊程度低嗎?普賢程度低嗎?阿難尊者程度低嗎?阿難尊者在《無量壽經》裡面看,他見到西方極樂世界,他要念佛求往生。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高,怎麼樣高也高不過阿難,也高不過文殊菩薩。文殊菩薩尚且老實念阿彌陀佛,求生極樂世界。

  我們道場,今天我看到新出來的一本書,擺在我桌子上,《無量壽經起信論》,是前清乾隆時候,彭際清居士作的。彭際清居士,他的父親是乾隆皇帝的兵部尚書,就相當於現在的國防部長,他是貴族出身。少年得志,少年就是沒有到二十歲,他就中進士。他家裡富有,所以他就不做官,他學佛,虔誠的佛教徒,對於宗教他都通達,禪宗教下都通達,一生專修淨土。他最了不起的著作,就是《無量壽經起信論》。還有一個修淨土的一部書,就是《華嚴念佛三昧論》。你看看,可見得,他把《華嚴經》真念通了。《華嚴經》裡面修行的方法很多,他把它結歸到念佛的方法,《華嚴念佛三昧論》是彭際清作的。我們這個地方有黃念祖居士的講演錄音帶。不要說比別人了,咱能比得上彭際清嗎?彭際清這樣死心塌地念阿彌陀佛,《往生傳》上有他,他是念佛往生的。

  所以想想古人,想想自己,我們那種狂傲自然就降下來了。不要說比菩薩,比這些祖師大德,我們不知道差多遠?多多少少,規規矩矩,老老實實念佛的,我們看到人家個個成就。這些人說老實話,現身說法,做出樣子給我們看。我們將來能比得上他嗎?人家不生病,自己曉得哪一天往生,走的時候站著走、坐著走,想想我們自己,我們能做得到嗎?這多看看,多想想,我們的慚愧心就生起來了,不如人。通宗通教的,我們不如;老實念佛的,我也不如。比上不如,比下還是不如,那這到哪裡去?這是真的。所以不要只看眼前修一點福報,福報不能了生死,福不能救。六祖大師《壇經》上講,到了閻王差遣小鬼來抓你的時候,福報救不了,這些都是事實。

  由此可知,妄想執著是真難斷!念經,我們思惟經義,說老實話,是打妄想。這個經的意思,你怎麼會思惟得到?為什麼我跟大家講思惟不到?思惟是心意識,經是離心意識,你用心意識去求那個離心意識的,求不到。所以這個經義是你到心定,定到相當程度,《楞嚴經》上講「淨極光通達」。光明是智慧,豁然開悟,經典放光。這經典放光,就是一切通達了,這定功。絕不是天天在那裡鑽固執,去研究它,去思惟它,去想像它,那全是分別執著妄想。拿這個東西來當作佛法,把一切諸佛、一切菩薩、祖師大德都侮辱盡了。我跟大家講真話,這說明戒定慧三學的重要。三學次第決定不能躐等的,慧一定是從定當中開的。也就是說,心要清淨,心要平等,清淨平等,下面是覺。覺是大徹大悟。

  所以《無量壽經》經題就好,整個佛法就在經題上,不要到別的地方找去,經題就是了。無量壽,就是自性,就是本具無量的智慧德能。莊嚴就是幸福美好圓滿,沒有一絲毫欠缺。清淨平等覺是修學的方法,所以教你修清淨心。如果用淨土宗的境界來講,清淨心是功夫成片,平等心是事一心不亂,覺是理一心不亂。如果拿禪家的話來講,清淨心是觀照,觀照功夫成就了,平等心是照住,覺是照見。《心經》裡面講,「照見五蘊皆空」,那是禪功最上乘的。如果用三皈來講,清淨心是僧寶,平等心是法寶,覺是佛寶。修學的綱領就在此地。所以拿到這部經,他怎麼不歡喜?現在很多人,就看到這個經這麼歡喜,有道理,不是沒有道理。它太清楚、太明白了,統統擺在你面前,這麼簡單,這麼容易。所以只要我們覺,這個覺,現在搞清楚了,念佛就是覺,不念佛就不覺。你要把這句話完全肯定,不念佛的時候決定不覺。為什麼?我不念佛的時候,我也沒打妄想,沒有打妄想是無明。胡思亂想是妄想,換句話說,你不是無明,就是妄想。無明是不覺,妄想也是不覺,你就曉得念佛是多重要。

  所以諦閑老法師教學生,他那種教學法,我們感覺到好,實用。他老人家教的時候,你就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再念,念累了再休息,這很自在,一點拘束沒有。他的學生依教奉行,念了三年,站著往生,往生之後還站了三天,等老和尚替他辦後事。站著往生已經很了不起,死了以後還站三天,這個太稀有了,這很少見,這是事實,就是我們民國初年的事情。諦閑老法師,是倓虛老法師的老師。所以這個方法妙,這個方法太好了,真是簡單、容易、穩當、快速,人人能修。就問我們自己肯不肯修?覺,為什麼我們老是把這個佛的名號忘掉?這個忘掉了,在佛法裡有個不好的名詞,叫失念,你把正念失掉了,又去打妄想,又去墮無明去了。實在是,我們沒有把生死大事看作第一樁事情,這就是願不切,這很糟糕。你心裡想想看,你哪一樁事情掛在心裡念念不忘的?你能不能把那個心換一下?換做我想佛,想阿彌陀佛,我想就念他,跟他念念不忘。

  世間,做父母的想念兒女,念念不忘。父母愚痴,想兒女,還要搞生死輪迴。死了之後,永遠不能見面了,那念他有什麼用處?把這個對象轉變成阿彌陀佛就好了。世間最痴心的是做父母的,我的母親就很愚痴,她常常講,她想我。妳想我有什麼用處?我們分別幾十年,常常想,所以我就告訴她,我說想我,將來死了的時候都要輪迴,那個輪迴太苦了,我說妳想阿彌陀佛。我也想阿彌陀佛,我們將來都到極樂世界去,天天見面。這就對了,把那個想的目標換一換,她也聽懂了,回家去也念佛了。這次我特地到上海去看一下,看她念的成績如何?結果,她告訴我,一天念三個小時。我說不行,一天念三個小時,二十四個小時,還有二十一個小時打妄想,這怎麼得了?這不得了了。我這次帶了一張阿彌陀佛的像給她,這張阿彌陀佛的像,就是我們圖書館的阿彌陀佛。我說我天天看這個佛像,天天念阿彌陀佛,現在你也看這個佛像,也念阿彌陀佛。我就教給她,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就念,決定不能夠胡思亂想。年歲大了,再胡思亂想,來不及了。我說我這一次到大陸就這麼一樁事情,就告訴妳這個,看看妳念佛的成績如何?

  古德說,這個念佛祕訣沒有別的,就是把生處換到熟處,熟處換到生處。什麼叫熟處?你看母親想兒子,隨時隨地她都會想,她想熟了。教她阿彌陀佛,很生疏,老是忘掉。現在要把它換過來,把那個生的把它變成熟的,熟的就變成生疏了,不想了。那就對了,就成功了。我們自己想想,我們心裡有什麼牽掛的?那個想股票的人念念想股票,你把想股票的那個念頭,想阿彌陀佛多好?必定往生。我有一年在美國,在美國講經,有個同修請我吃飯,他告訴我,他有個親戚在香港做股票生意。那個無線電話就裝在身上,就是吃飯的時候,他還在那裡聽,聽股票的行情。他來給我講的時候,我說那他已經到一心不亂了。他要能把這種信念轉成阿彌陀佛,這個人決定往生。所以諸位同修,你們心裡頭最牽掛的,把那個換成阿彌陀佛,就成功了。要曉得這個世間什麼都是假的,什麼都是空的,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佛法裡常說,「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所以我們讀到這個妄想,真是感慨萬千。這妄想分別執著害得我們好慘,無始劫來一直到今天出不了三界,病根就在此地。

  所以佛今天『教以聖道』,此地這個聖道,廣義的講,就是《大方廣佛華嚴經》,聖道。再求其精義來講,就是此地講的十大願王導歸極樂,這是聖道,教給我們這個方法,叫我們『永離妄想,於自身中,得見如來廣大智慧與佛無異』。不但與釋迦牟尼佛無異,與阿彌陀佛無異,與毘盧遮那佛無異,與一切諸佛如來也是無異。前面跟大家說過,無量法門,每個法門都可以修成。也就是說,每個法門都可以幫助你離妄想分別執著,所以「法門平等,無有高下」。但是眾生根性不相同,因此這些法門就有難有易。對我們的根性,修起來容易;不對根性,修起來就難。難易不在法門,難易是眾生根性不相同,特別是業障深重的人。業障深重的人,念佛最好,為什麼?講到消業障,念佛第一。消業障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念阿彌陀佛,我們業障重,選擇這個法門是最恰當的。

  【故此云性含智海也。】

  講了這麼多,就解釋這句。『性』是真如本性,包含無量無邊的智慧,這個智慧既深又廣,則用大海來比喻。說了這麼一句,解釋疏文的這一句。下面解釋第二句:

  【識洞真空者。】

  解釋這一句。

  【幻化妄識。本來虛無。故即洞徹真空也。】

  『識』,就是八識。八識,沒有自體。不但八識沒有自體,一切有為法都沒有自體。有為法太多了,彌勒菩薩把一切法歸納成六百六十法,在《瑜伽師地論》裡面。天親菩薩將《瑜伽師地論》裡頭六百六十法再歸納成一百法,便利於初學。所以百法是一百大類,展開來就是一切法。一切法濃縮成一百大類,這一百大類裡面,前面九十四法都是有為法。換句話,前面九十四法都是空的,都是夢幻泡影,都不是真的。所以八識不是真的,無有自性。五十一心所也是無自性,二十四個不相應,那更無自性。十一個色法,色法就是今天我們講的物質,也沒有自性,也是空的,所以說萬法皆空。尤其《心經》裡面講「色即是空」,那個色是專門講色法。因為講受想行識是空,大家還容易懂,講一切物質是空,很難懂。

  現代科學家已經發現,所謂物質是我們的錯覺;實在講,沒有物質存在。這個說法,黃念祖老居士,收在《無量壽經註解》的後面附篇裡面,諸位看看就曉得,近代科學家發現的。發現這個物質是什麼東西?原來是波動,是振動的現象。像這電波、光波一樣,振動產生的現象。他知道這是振動的現象,是波動。究竟是什麼波?科學家還沒有找出來。實在講,佛法裡面就很容易了解,那是真如本性的波。波動產生的現象,其實沒有物質的存在。所以那個唯物論就根本不能成立,沒有物,還什麼唯物?物都不能存在。如果對於這個事實真相,能稍稍有一點體認,我們才恍然大悟,我們天天所想的、所造的,全是虛妄。心虛妄、身虛妄、境界虛妄,你的造作哪有真實?虛妄的。這是跟你講真相,六道輪迴是虛妄的。那虛妄的,那不要緊。是不要緊,是沒事,可是我問你,如果你天天晚上作惡夢,你好不好受?不好受。為什麼不好受?那不是虛妄的嗎?你沒有真正知道虛妄,真正知道虛妄,你就不受了,你就不接受了。一切苦樂憂喜捨,他都不接受,心清淨平等。我們今天怎麼樣?我們今天在受,你有想、有受、有行、有識,換句話說,你活在虛妄之中,你就要受虛妄之苦,你就要受虛妄之災。本來是沒有的,就跟你作夢一樣,天天晚上作惡夢,天天晚上在夢裡頭受罪,是虛妄的沒錯。沒錯的,你要受,那有什麼法子?這就是佛經裡面講的顛倒妄想。顛倒,根本沒有的,現在搞出這麼些現象出來。雖然有這些現象,還是一場空,還是假的,絕對不是真的。所以說『幻化妄識』。八識五十一心所是幻化,不是真實的。

  『本來虛無』,本來就是真如本性,沒有這個東西。『故即洞徹真空也』,這個幻化的八識,就是真空。這是《楞嚴》裡面所講的,當體皆空。我們思惟想像,當體皆空,一切造作也是當體皆空,沒有一樣不是當體皆空。當體皆空是事實真相。如果徹底明白事實真相,諸位想想看,你在這一切心心所色法裡頭,你還會有取,還會有捨,還會有分別執著?當然沒有了。所以於一切法不分別、不執著,這就跟諸佛如來沒有兩樣,這叫解脫,這叫自在。解脫是心裡得到解脫,得大自在,心裡面再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憂慮,沒有牽掛,你看那多舒服!示現在人間,叫遊戲神通。來幹什麼?幫助眾生覺悟,就這一個目的。用種種善巧方便,幫助人覺悟。這叫做佛法,這叫做佛事。諸佛菩薩應現在世間,唯一一樁事情,就是幫助人覺悟,幫助人認識事實的真相。事實真相就是《心經》裡面講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這就是事實真相。這個地方的兩句話,跟《心經》上四句話,意思完全相同,「幻化妄識,本來虛無,故即洞徹真空也」,就這個意思。

  這是總說,怕我們還聽不清楚,清涼大師在底下註解裡面,還要詳細給我們來說明。希望我們把這個事情認識得清清楚楚,在修學的道路上就沒有障礙了。你在修學上自然就如法了,精進不懈,才能獲得圓滿的功德。到這裡是一小段,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