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二四一集)  2011/1/19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02-039-0241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乘無量壽經解》,二百九十三面第三行,從當中看起。

  「故本經中,與會諸大菩薩,咸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普賢之德者,十大願王,導歸極樂,自利利他,無有窮盡之德」,我們就讀到此地。昨天將普賢十大願王介紹到第三願,「廣修供養」,因為世出世間的大聖大賢都教導我們要修福、要修慧。中國是重視倫理道德的傳統,對於修福也沒有疏忽,看古時候,我們常講的古聖先王他們治國的理念,其中也有三寶,這三寶用現在話就是福報,他講大農,農業,重視農業;大工,重視工業;大商,重視商業,這大農、大工、大商是國之三寶,所以他沒有疏忽物質,沒有疏忽財富。諸佛如來經裡面都稱之為二足尊,足就是圓滿具足,二是什麼?第一個就是福報,第二個就是智慧,智慧跟福報都是圓滿具足,這是佛。

  那我們看看現前的社會,大家只重視福,慧不重視,這就出了問題。其實慧比福更重要,有福沒有慧,他就造惡業。惡業所感召的,在自己是災難,這個災難就是病苦、憂慮、操心;對居住的環境,那就所謂是天災人禍,現在我們說這句話,我相信每個同學感觸都非常深。我們看看新聞,看看傳媒報導,全世界各地每天不知道發生多少起的災難,頻率不斷在上升,災害每天都在加重,所以居住在地球上的人可以說每個人沒有安全感,憂心忡忡,苦不堪言。這是什麼?沒智慧。沒有智慧,那個福報就不是真的福報,有智慧的福報,這福報是真實受用。沒有智慧,福報小的,還不造重業,雖然這一生苦,來生可能不墮三途。如果沒有智慧,福報大的,來生不墮三途,那很少很少,為什麼?他很容易造重業。業報裡頭,最可怕的是對一切眾生無故的傷害他,這個罪就重。古今中外文獻記載的非常之多,問題是我們看到了要相信,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提高高度的警覺心,斷惡修善,改邪歸正,端正心態,這比什麼都重要。

  講到供養,供養是以最恭敬心來供給,一般菩薩講的是布施,布施跟供養是一樁事情,用心不一樣,至誠恭敬心去布施就叫供養,差別就在此地。佛告訴我們,財供養得財富,法供養得聰明智慧,無畏供養得健康長壽。哪些是無畏供養?財跟法前面說過了,無畏供養是幫助眾生遠離恐怖不安,這是屬於無畏。人生病了,病苦,我們能照顧他,或者用財力,或者是用物力,都可以,幫助他,讓他得到安慰,病痛能夠早一天復原,恢復健康。他有憂慮,他有畏懼,我們幫助他在苦難當中能夠獲得身心安穩。能做得到嗎?能。怎麼做?道理明白、因果通達了,他的憂慮畏懼就可以放下,自己知道如何應對。所以智慧能解決一切問題,我們講的三種果報,財富、智慧、無畏,佛門常講的法身、般若、解脫,那講到究竟圓滿,都要從智慧當中才能真正得到。

  所以佛法的教學教什麼?是以智慧為主要的。你看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他一生所教的,最初十二年扎根教育,基礎教育,一切眾生必須學習。在佛法裡面稱《阿含經》,講了十二年,我們把它比喻做小學。十二年之後再提升,佛講方等八年,方等是大乘初級,方等八年過了,諸位就想,已經學了二十年,阿含十二年、方等八年,二十年,有這二十年的基礎,可以學智慧,叫般若。《般若經》講了多久?講了二十二年。你就知道世尊一生講經四十九年,般若用了二十二年,豈不是般若是主修的課程。那我們就可以總結來說,佛教什麼?佛教我們開智慧。我們一般人開不了智慧,是因為業障太重,前面二十年消業障、培福慧,打這個根基,《般若經》上你才能大徹大悟、明心見性。

  見性就成佛,所以最後的八年法華,法華講什麼?法華就是講成佛。《法華經》一開始,佛就把宗旨拈出來,「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這一乘就是一佛乘,沒有二十二年的般若智慧,佛不講一乘,講一乘沒人懂,通過二十二年智慧的學習,這可以說一乘。一乘法裡頭,開示悟入佛之知見。世尊在法華會上為大家開示,聽眾都能悟入,悟是明白,大徹大悟,入是入佛境界。佛境界細說就是《大方廣佛華嚴》,這是細說。怎樣契入?契入的樣子是什麼?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為我們表演出來,那是佛境界。佛境界、眾生境界、天人境界、二乘境界、菩薩境界其實無二無別,《華嚴經》說「一即是多,多即是一」。我們現前的境界是不是佛境界?是。是不是天人境界?是。是不是三惡道的境界?是。是不是菩薩境界?是。境界沒有差別,感觀不一樣,你的感受、你的看法不一樣。所以,佛在經上才告訴我們一切法從心想生。那就是說,你心想不一樣,一切法就不一樣,把心想放下,一切法就一樣,就沒有差別。

  這些深奧的義理,佛在這部經上也講得很清楚、很明白,我們往下都會讀到,通達明瞭,自然就放下,心態就端正過來。這個端正是不踏實的,為什麼?我們沒有真的開悟,我們今天的悟是解悟,是聽多了、讀多了,知道有這麼回事情,這屬於解悟,不是證悟,要親證才受用。可是解悟幫助我們修行,修行幫助我們契入,你看多重要。世尊當年在世四十九年教學,功不唐捐,真起作用。我們今天有這種殊勝的緣分見到了經教,世尊留下這些教學的資料,如果有緣有福分,這講福分,遇到契合自己根性的法門,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你就跟世尊在世親自指導沒兩樣,你這一生能成就。誰給你做證明?只要你成就了,佛菩薩來給你做證明,無盡的慈悲,無與倫比的方便善巧,總在我們能夠深信不疑。這一句話非常重要,帶著疑惑來學習就困難,所以《戒經》上說疑是菩薩最大的障礙。換句話說,如果是真正的菩薩,他對於佛陀的教誨是決定沒有疑惑的,他的心目當中,經本上字字句句都是真實。這是正確的。真正通達、真正明白了,世出世間一切法跟佛經無二無別,這就叫一經通一切都通;一個法門入了,無量無邊的法門全入了,契入自性。廣修供養還有很多意思,我們留在下面講。

  現在先看第四,普賢第四願「懺悔業障」。凡夫沒有見性之前都有業障。換句話說,十法界的眾生,六道就不必說了,六道上面,聲聞、阿羅漢有業障,再上去辟支佛還有業障,辟支佛再上去是菩薩,菩薩上去是佛,連佛還有業障。佛有什麼業障?無始無明煩惱沒斷,那是他的業障。無始無明煩惱斷了,業障就總的消除,他超越十法界了。到哪裡去?到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那叫一真法界。我們應當知道,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就是自己自性裡面的實報莊嚴土,眾生跟佛不二,生佛不二,生佛平等,生是眾生,佛是佛陀。在實報土裡面,這個不二就現前,你才知道你跟一切諸佛如來,一切法界的眾生,都是平等不二,一個自性清淨圓明體所變現的,怎麼會有二!明白這個道理,那就是說十法界裡面的眾生,包括佛都要修懺悔業障,懺是發露,悔是後不再造,自己所造的惡業,有勇氣、有誠意能夠向大眾宣布。我在光碟上看過,也聽說過,國內這兩年來有許多善心同修舉辦多次的傳統文化論壇,在論壇裡面發露懺悔,痛哭流涕,非常感動人。懺悔的同學告訴我,每一次懺悔之後,感覺到身心輕鬆愉快,有這個現象出來,這個現象就是你業障消了一些,沒懺盡。為什麼?懺盡你就開悟,你就作佛了,這要知道。

  你看看,阿羅漢能把六道輪迴裡面的業障懺除,不再迷惑、不再執著了,於世出世間一切法都不執著,六道就不見了。六道不是真的,就像作夢一樣,夢醒了,在夢中確實有境界,就是六道輪迴,這業障懺除之後就醒過來了。醒過來了還有業障,還得繼續懺悔。把見思煩惱的習氣懺悔掉,他境界提升了,他提升到辟支佛。辟支佛有沒有業障?有,他還有分別,也就是,辟支佛執著跟執著的習氣都沒有了。他升級做菩薩,菩薩有分別的習氣,菩薩沒有執著,也沒有執著的習氣、沒有分別,有分別的習氣。分別的習氣斷掉,那他就是十法界的佛,十法界提升到最高的階位,他有沒有業障?有,無始無明沒斷,無始無明《華嚴經》上稱之為妄想,起心動念非常非常微細。這個起心動念放下了,不起心不動念,十法界沒有了,十法界還是一場夢,六道是夢中之夢,十法界不見了,出現的境界就是一真法界,就是實報土出現了,這是真正的淨土。四聖法界是相似的淨土,是相對的,這個是絕對的,沒有相對。

  《無量壽經》上告訴我們,阿彌陀佛的實報莊嚴土有三輩九品,平等法界三輩九品從哪來的?《華嚴經》上告訴我們,毘盧遮那佛的實報莊嚴土有四十一個階位,凡是實報土決定是平等世界,為什麼?他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這四十一個階級怎麼說法?我們在《華嚴經》上用了不少的時間,在這個時代可以說我們學習的不少,雖然還沒有畢業,這些狀況大致上我們能夠理解,不再疑惑了,那是無始無明的習氣沒斷,無始無明真斷了,就是真的不起心不動念。可是起心動念的習氣難斷,在實報土裡面,每個人習氣程度不相等,有些人習氣很重,剛剛到實報土,習氣很重,有些人在實報土住的時間長,習氣慢慢就淡了,從習氣的厚薄分四十一個階級,是這麼來的。但是習氣不礙事,習氣也沒有辦法斷,我用什麼方法修行把它斷掉,不可能,沒有方法,所以在實報土裡叫無功用道,古人說「此處用不得力」,實報土裡你不能起心動念,起心動念馬上就墮落。那就是隨它去,任其自然,時間久了自然就沒有。

  如果習氣沒有了,在經上又告訴我們,實報土也沒有了,實報土還不是真的,真的是永恆存在。由此可知,實報土是無始無明習氣,是它的因,習氣沒有了,實報土不見了,不見了是什麼境界現前?常寂光現前,常寂光就是自性,你就回歸自性,回歸常寂光。常寂光沒有現象,沒有物質現象,沒有精神現象,也沒有自然現象,它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就在我們面前,我們看不見、聽不到,為什麼?它不是物質,我們眼耳鼻舌身接觸不到;它不是精神,我們第六意識、第七識接觸不到;它不是自然現象,連阿賴耶也沒有辦法感覺到,這才叫真,本真,它本來就是真實的。惠能大師見性了,為我們說出來,「本自清淨、本不生滅、本自具足、本無動搖、能生萬法」,佛陀的教學,終極的目標是要教我們回歸常寂光,我們從常寂光裡流露出來,最後還回歸常寂光。回歸常寂光在《華嚴經》稱為妙覺位,這是菩薩最後的果位,成佛了,這都需要懺悔業障。

  所以懺悔法門我們時時刻刻不能忘記。每天我們的早晚課,得定課,早課提醒自己,這一生不離開戒定慧三學,不離開佛陀的教誨;晚課就是懺悔,我這一天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有沒有遵循戒定慧三學。遵循,好,我們要時時保持它,如果有違背,立刻改過自新,這就是懺悔。戒很具體,從十善開始,用這十條來反省。第一條不殺生,我今天從早到晚有沒有傷害眾生的行為,就是言語造作,有沒有傷害眾生的念頭,言語是口業,行動是身業,念頭是意業,造業總不外這三樣東西,身、口、意。所以普賢菩薩的懺悔偈,這是教導我們的,無始劫以來你用什麼造作罪業,就是身口意。不但不能有這個行為,也不能有這些言語,當然最好沒有這些念頭,對待一切眾生。懺悔偈上說,「往昔」,今天晚上求懺悔,早晨中午下午所造的都說是往昔,已經過去了,所造的一切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痴,從身語意之所生」,造作惡業的原因是貪瞋痴慢疑,那是因,身語意那是緣,你看有因有緣,惡業就成就,惡業是果報。這個果報如果不懺除,對自己的身心很不利,身心就有災難。災難是什麼?災難是疾病、是憂慮、是煩惱,這是自身的災難。換句話說,身心不健康,業障懺除,身心就健康,你情緒就安穩。業障懺除了,你家庭就幸福,業障懺除,你居住的地方就安全,這個地方少災少難。

  那我們看看現在的社會動亂,地球的災變,說明什麼?說明居住在地球上的人業障造得太重,不知道懺悔,所以才造成今天的現象。我們講社會現象、自然現象,與我們自己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有密切關聯。這個道理,古聖先賢講得很多、講得很透徹,現在人不相信古聖先賢,不相信佛菩薩,相信科學家,科學家也給我們講清楚,我們要不要相信科學家的話?去年八月,有幾位科學家在悉尼開了個會,我們學院大概有七、八個人去參加,會後他們寫了個報告給我,裡頭有這麼一段,「二0一二的災難預言是美國布萊登先生拒絕接受的,他認為二0一二是全人類棄惡揚善、改邪歸正的大好契機,所有人(這個所有人就是全世界),全世界所有的人應該端正心念,將世界引導到更好的走向」,這科學家講的,跟佛經、跟中國古聖先賢所說的完全相同,這科學給我們做了證明。

  我們聽了這段話免不了要問,人真的能夠棄惡揚善嗎?真能夠改邪歸正嗎?真能做到端正心念嗎?如果真能做到,好事,那就像布萊登先生所說的,這個世界前途充滿了美景。如果他不改怎麼辦?換句話說,人要是做不到棄惡揚善,做不到改邪歸正,做不到端正心念,那就要問,二0一二的災難預言會不會現前?我相信同學們知道的比我多,因為我不看電視,不接觸媒體,我只是同學們從網路上下載一點重要的片段新聞告訴我。現在這個社會,社會的災難、地球的災變是不是一年比一年多,頻率上升?是不是一次比一次嚴重?如果這個事實真相是真的,那我們對於二0一二的預言災難就不能夠等閒視之,我們要重視它。

  佛經上講,一切法從心想生。科學給這句話做了證明,只要我們從自己做起,不要要求別人,要求別人你會大失所望,一定要要求自己斷惡,斷十惡,不殺生、不偷盜、不邪行、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貪、不瞋、不痴。真能把十善做到,就是棄惡揚善,就是改邪歸正,就是端正心念。尤其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這是具體而圓滿的端正心念、改邪歸正,我們能這樣做法,自己用宗教的話來說,得救了,佛法裡面叫得度,一般宗教講你得救,自己得救了。也就是說,自己的業障懺除了,念頭一改,業障就懺除。念佛求生淨土你就有把握,什麼時候往生你得大自在,你想什麼時候去就什麼時候去。同學們要覺悟,這是真的,而且你自己有分!靠別人靠不住,靠佛菩薩也靠不住。佛菩薩教給我們這套辦法,我們依教奉行那就決定靠得住,為什麼不幹?自己得度了,才能幫助別人。

  業障裡頭包括無始劫來宿業,所以我們用一個總的代名詞,無始劫以來與我有緣的眾生全都包括了,無論是善緣、是惡緣,全都包括在這裡面,過去已經過去,不再放在心上,不再想念著它,從現在起,一心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我們統統都得度了。佛菩薩、祖師大德把這些方法傳給我,我不吝法,我傳給大家。成就要靠自己,自己真正發心、真正覺悟改過自新,十惡要拋棄,不再幹了,十善要真修。為什麼還要修十善?修十善不是為自己,是幫助眾生,給眾生做個好樣子。我們沒有行動,只有口說,眾生不相信,我們說到一定要做到,眾生就相信。所以,一切作為無不是為苦難眾生,這樣我們的業障才能懺除。

  幫助眾生懺除業障,要有智慧,要有善巧方便。記住,佛度眾生只有一個總原則,幫助眾生覺悟。無始劫以來造作這麼多的罪業,什麼原因?原因是迷失了自性,不知道宇宙萬法的事實真相,這樣造成的。所以諸佛菩薩大慈大悲,示現在世間,為我們講經說教,而且自己還表演給我們看,身語意三輪教誨,慈悲到極處!這是我們應當要學習的。具體的學習就是把經典裡面字字句句的教誨明白、理解了,理解之後,就要把它變成自己的生活行為,變成自己的思想言行,它起作用了,活生生的表演出來。你要問阿彌陀佛是什麼樣子?這一部《大乘無量壽經》就是說的阿彌陀佛的樣子,經中所說的,阿彌陀佛全做到了。

  他的生活起居、起心動念、日常的事業,他的事業是教學,極樂世界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只有兩種人,極樂世界不是個國家,它沒有國王,它的社會非常單純,一點都不複雜。我們這個社會有士農工商,西方極樂世界沒有;我們這個世界有政治組織,西方極樂世界沒有。西方極樂世界只有兩種人,一個是學生,一個是老師,佛是老師,菩薩是學生。沒聽說那裡有國王,沒聽說那邊有大臣,沒聽說那邊有做生意的,商人、工人、農夫統統沒有。那我們要問,他們日常生活從哪來?穿的衣服沒有工人,這衣服從哪來的?他們的福報太大,都是從心想生,念頭一想,它就出現,這福報太大了。經上講,「思衣得衣,思食得食」,你想吃東西,東西擺在面前,不想要就沒有了,用不著收拾。這個世界好!能不去嗎?看到釋迦牟尼佛的介紹,讓我們是無盡的嚮往,總希望早一天到這個世界去,什麼樣的災變都沒有,人人都是一顆純淨純善的心。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沒有惡念,換句話說,他沒有起心動念,更沒有分別執著。那我們要去,得在這上面下功夫,我們也要把妄念放下,把分別執著放下,先在這裡練習,才能夠適應西方世界的環境,那邊的生活狀況。所以業障自己要知道,自己要真正修懺悔。

  第五,「隨喜功德」,業障懺除之後,要修隨喜,隨喜是什麼?直捷的來說,是破我們的嫉妒、傲慢的煩惱,嫉妒心、傲慢心這是俱生煩惱,不是學來的。你迷了自性之後,這個煩惱它就生,這是錯誤的,這是業障。佛教導我們如何來應對?隨喜,別人有好事,我們不嫉妒,不但不嫉妒,我們還讚歎,我們看到歡喜,歡喜讚歎。如果有力量,他需要幫助,我們全心全力幫助他、成全他,這叫隨喜功德。六道眾生迷得深,煩惱重,自私自利,貪愛名聞利養,貪戀五欲六塵;他得到了,唯恐失掉,沒有得到,念念希求,這就是古人所講的患失患得,這是他的煩惱,他放不下。他能不能保持得住?保持不住,壽命有限,福德緣分也有限,怎麼能保持得住。菩薩教人,他自己確實是這樣做,遇到造作惡業的眾生,勸導他懺悔,遇到行善積功累德的眾生則隨喜功德,幫助他、成就他的好事。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所以這一條非常重要。

  在這個世間,世世代代,古今中外,各個階層的領導人,他想不想把政治辦好?我相信都有這個心,都想把它做好。為什麼辦不好?他辦不好的原因,佛經上講得很清楚,原因就是三個字「貪瞋痴」放不下。貪,如何取得他希望擁有的,貪心沒有止境;瞋恚,如何去掉他所怨恨的,這是造業。貪瞋在造業,貪瞋之所以造出嚴重的罪業是因為他愚痴。愚痴是什麼?他沒學,沒有學聖賢教誨,用現在的話來說,他沒有受過倫理教育、道德教育、因果教育、宗教教育,所以他愚痴,不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把這些假相當作真實,錯了。希望擁有世間名聞利養,永遠不會失掉,這哪裡能辦得到!人生他又會死,他怕死,為什麼?死他就失掉一切,貪生怕死!他活得多累,活得多可憐,活得多辛苦,這是事實。

  如果他是真正接觸到宗教教育,宗教教育說些什麼?我們看到「宗教」這兩個字,就不能不尊敬中國古聖先賢的真實智慧,他把它稱為宗教教育,「宗」是什麼意思?諸位可以查查字典,字典裡面有很多意思,有三個主要的意思,第一個是主要的,第二個是重要的,第三個意思是尊崇的,崇,至高無上,為大眾所尊重的這個意思;「教」是教育、教學、教化。宗教合起來,主要的教育,重要的教學,尊崇的教化,這對人類還得了嗎?能不學它嗎?如果我們到這個世間來,這一生做人當中把主要的教育丟了,重要的教育丟掉了,尊崇的教育丟掉了,你能不愚痴嗎?愚痴的人能不造業嗎?社會的動亂、地球的災變,其來有自,不是無緣無故發生的。

  所以,宗教教育是人生最重要的教育,中國古聖先王他們聰明,中國本土,本土的宗教是道教,儒不是宗教,佛教是從外來的,佛教也不是宗教,但是到中國來被稱為宗教,那是有道理的,為什麼?它符合這三個條件,主要的、重要的、尊崇的。佛教教育跟中國古聖先賢傳統的教育,儒家為代表,都是屬於主要、重要、尊崇,確實符合宗教的定義。如果能學習這些東西,你對於宇宙萬有事實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了,無論從事哪一種行業,都是佛菩薩!所以《華嚴經》上,佛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你是佛,他是佛,我也是佛,都是佛。佛是什麼意思?對於宇宙人生真相通達明白就叫佛。印度人叫佛,中國人叫成聖,聖的意思就是通達明瞭,一絲毫迷信都沒有。不通達明瞭一切法的真相,那就叫迷信。你相信它是迷信,你不相信它也是迷信,為什麼?你沒搞清楚,不管信與不信,那個信都是迷信。只有把它搞清楚、搞明白,那就不迷信了;相信它,不迷,不相信它也不迷。沒有接觸,人云亦云,這對自己的傷害非常嚴重。

  隨喜裡面,決定不失自己的清淨平等覺,這才叫功德;換句話說,絕不沾染名聞利養,絕不沾染五欲六塵,永遠保持心地清淨平等、覺而不迷,這叫功德。由此可知,這事實真相多麼重要。全心全力幫助別人,不求回報,如果我們幫助人還有求回報,那是福德,不是功德,福德離不開六道輪迴,功德超越六道輪迴。我們再說得明白一點、說清楚一點,大家好記,你心地清淨、心地平等、心地覺悟,那叫功德;如果心不清淨、不平等、不覺悟,你做的好事都是福德。這樣大家就明白了,很清楚的一個標準,就是經題上的「清淨平等覺」,無論做什麼好事,心地都是清淨平等覺,你做功德!同樣做好事,你有求,求報酬,有求福、求慧,求聰明、求財富、求長壽,那是福德,只要一有求,這個念頭就是福德。不求,能不能得到?不求,得到的更多,得到的更圓滿,得到的是無限的;有求,得到是有限的,不圓滿,有限的,那是造輪迴業,這個道理不能不懂。

  最大的供養布施是法布施,法供養,法能幫助一切眾生覺悟。今天的社會,特別需要正法幫助。現在交通便捷,資訊發達,全世界任何一個角落發生事情,幾個小時,衛星網路傳播,全世界人都知道,跟過去的社會完全不相同。八十年前,那個時候的社會,我很小,生長在農村,農村跟城市、跟縣城距離二十五里,實際上只有十幾公里。那時候交通沒有交通工具,都走路,早晨天亮的時候就開始走路,走到城裡面吃午飯正好,要走半天,差不多要走五、六個小時,你才能走到。現在交通方便,汽車大概十分鐘、十幾分鐘就到了,可是在那個時候城裡面要發生事情,我們鄉下要知道可能要半個月到一個月,才有人從城裡來告訴我們發生什麼事情;如果是國外發生事情,我們永遠不知道。所以現在社會動亂,整個世界全面動亂,有沒有方法救?有方法,有這些高科技媒體的方法就有救了,如果沒有這個東西,那一點辦法都沒有。這個方法就是教育。如果真的有獨立的這樣的一個衛星電視台,網路全球直播,有這麼好的工具,有一群好的老師,不要多,五、六十個人就夠了,每天在這裡把聖賢的大道理講經教學,全世界都能收看得到,我們能相信這樣教學一年,這個世界就安定了。教學的內容,可以說現在這個社會迫切需要的,需要什麼?需要安定,需要倫理,需要道德,需要因果教育。為什麼?這個東西能幫助社會安定,能幫助這個世界恢復到從前那樣的和平和睦。

  這樁事情跟一千四百年前唐太宗的希望完全相同,唐太宗生長那個時代,也是社會動亂,隋煬帝拋棄了倫理道德,完全講求個人的享受,不顧人民的痛苦,所以社會亂了,隋煬帝國破家亡,死得很慘。唐平定了動亂,取代隋朝,建立唐朝,那個時候迫切需求的是如何能讓社會安定。唐太宗十六歲,現在的話說,起義,帶兵就做了將軍。隋滅了之後,他的父親做了皇帝,這是唐朝,父親做了九年過世了,他繼承王位。繼承王位那一年他二十七歲,很年輕,就想到怎樣把國家治好,怎樣把社會能夠真正帶領到長治久安。他想到這個需要有智慧,需要有方法,需要理念,需要經驗,需要效果,這些東西從哪裡來?就想到古聖先王,要吸取他們的經驗教訓。所以他就吩咐他的大臣魏徵,這個人是很有名的人,在歷史上,很多人都知道他。讓魏徵成立一個小組,蒐集從三皇五帝到隋朝這二千五百年,差不多有二千五百年,這些古籍裡面他所要的這些資料,從這古籍裡面蒐集起來送給他看。因為書太多,從哪裡讀起?沒法子讀,讓這些人去蒐集。這些人不負所望,從這些古籍裡面,這一萬多種書籍選出六十五種,在六十五種裡面又選擇唐太宗所需要的,他所要的參考資料,編成一本書,這本書叫《群書治要》,就是治國重要的教訓,這些經驗,現在講資料,治國最重要的資料,大概一共有五十萬字這樣一個分量。這本書編成之後,唐太宗手不釋卷,因為他年輕讀書不多,現在管理這麼大的國家,這個國家真的管理得不錯,在中國歷史上稱為盛世,大唐盛世。現在很多外國華僑居住地方叫唐人街,那個唐就是從這裡來的,可見得他政治成功了。成功,這部書起了最重要的作用,治國的寶典!

  唐朝亡國之後,唐有三百年,亡國之後,這個書就失傳,在中國就找不到了,所以宋元明清都沒有看到這本書,以後才知道這書被日本人拿走了。我們知道日本在中國唐朝這個時代,他派了很多留學生,出家人很多,到中國留學,把中國東西都帶回去,日本把這部書當作國寶。清朝乾隆皇帝做了六十年的皇帝,把位置傳給他的兒子嘉慶,他就做太上皇,政權交給兒子,做太上皇。嘉慶做皇帝的時候,大概日本人,新的皇帝登基,日本送了一些禮物,就是進貢,禮物裡有這部書,中國人才知道,才看到這部書。從日本以後流傳到中國來的,不超過十部,量很少,所以知道的人很少,看的人就更少了。

  民國初年,商務印書館剛剛開辦的時候,那個時候這些人,用現在的名詞說學者專家,他們真正有資格承當,就把唐太宗的這個《群書治要》用日本的原版,像現在講照相用的原版印了一次,我想分量大概不超過一千套,以後重新排版印過一次,所以印過兩次,估計是二千套,在中國這一片土地上流通八、九十年了。中國社會一直在動亂,所以這個書我們擔心失傳了,可能沒有了,但是在日本還能找到。我在過去曾經念過一部《諸子治要》,這個書從哪裡來的?它上面註明是《群書治要》後面的二十卷,《群書治要》總共五十卷,最後的二十卷,所以我知道有這本書,但是沒見過。我看到世界這樣的動亂,每個國家都需要,都需要這些治國的參考資料,它這套資料非常有價值。所以在講經的時候講過幾次,就有一些有心的同學,他們留意替我找,居然找到了。找到寄到香港,寄給我,我收到兩套,兩種本子我都看到了,真難得,真稀有!中國國內也有有心人,我看到國內出了兩種本子,已經用簡體字排印,不是沒有人,真有人,真有識貨的人,太難得了。

  所以我把我這兩套就交給台灣世界書局,每一種印一萬套,這個書以後就不會失傳。我印這些東西,希望在今年,我委託聯合國世界宗教和平組織,祕書長跟我很熟,我委託他就用聯合國世界宗教和平組織的名義分送給聯合國所有的會員國,我做為禮物送給他們。這個禮物有好幾種,一共有四種,非常珍貴,送給每一個國家領導人,給他們做參考,希望大家認真來拯救世界。這個書文言文寫的,翻譯有困難,所以我們也有一批老師在馬來西亞吉隆坡,從前安徽廬江文化教育中心,這一批老師現在有二十多位在吉隆坡,蔡禮旭老師帶領他們專攻中國傳統文化,我希望這批老師全心全力用最短的時間把這個《治要》做注音、註解,再翻成白話文,然後再從白話文翻成外國文字。不但我們要把這些重要參考資料送到各國,而且,我希望這些老師都能夠講解,我們可以在衛星電視、用網際網路開這麼一個課程,「群書治要講堂」,開這樣的課程,二十四小時不中斷的向全世界播放。讓全世界的人都能夠聽到、都能夠讀到,吸取中國過去幾千年古人治國平天下的經驗,來幫助今天的世界恢復到安定和平,讓人民遠離災禍,都能夠過幸福美滿的一生,我們隨喜這個功德。

  我委託聯合國送給每個國家的禮物,裡面有一套《四庫薈要》,我印了二百套,估計大概是美金五百萬,每個國家送一套,大概一套合美金是二萬五千,兩套是五萬,二百套五百萬。《治要》,唐太宗的《治要》送十套,還有一套書也是非常寶貴的,叫《國學治要》,這個治是治學,《群書治要》那個治是政治,那是治國,同是治,意思不一樣。這《國學治要》是《四庫全書》的精華,《四庫》的精華,《四庫》的入門,就是要研究中國傳統文化可以從這部書下手,首先對傳統文化有認識、有感情、有愛好,然後你可以學有專攻。所以這是三套書,《群書》十套、《國學》十套、一套《四庫薈要》,另外我還送兩顆印章,銅印,這個印章樣子我沒帶在手上,下一堂課的時候,我帶來給大家看看。這是今年聯合國的活動,我準備一些禮物贈送給全世界每個國家領導人,這是什麼?隨喜功德。

  第六「請轉法輪」,這是我對吉隆坡的中心的老師,我要請他們轉法輪,就是把這個《群書治要》細細的講一遍,用衛星網路向全世界播放,長時間不斷的講、不斷的播,在電台上開一個「群書治要講堂」。先用中文來講解,然後希望有學外國文的,用英文講解,聯合國現在通用是六種文字,好像有西班牙語這個語,用不同文字來講解,讓全世界人都讀到。中國幾千年來為什麼這個國家長治久安?為什麼這個古老的文明到今天還不衰落?世界四大古文明,三個已經沒有了,只有中國還存在,什麼理由?講解清楚,大家都明瞭了,才知道中國傳統的學術它是超越時間與空間,古時候適用,今天還適用。我們曾經在湯池實驗了三年,非常成功,說明古人東西對治今天的社會非常有效,它超越時間、超越空間,現在人所謂是真理,真理永恆不變。不能說它是老東西、舊東西可以不要了,不要就出麻煩。

  中國幾千年來的教學,讓這個社會長治久安,讓這個民族永遠隨著時代進步而不會落伍。中國人是尊崇真理的,中國文化是真理的結晶,我們要大力宣揚,要認真的去學習。在這個地方,我們學院的同學,無論是常住或者是來參訪都應當學習。如果大家都能夠把它落實,我相信再有十年,圖文巴這個城市就是世界和諧示範的都市。這個設想是真的,不是幻想。我們在這裡已經住了十年,基礎已經奠定,再有十年的努力,這個地區的人,人人都懂得倫理,都懂得道德,都懂得因果,都受過良好的宗教教育,圖文巴的宗教可以團結在一起。

  第一步我們已經做成功了,我想我們的溫馨晚宴,每個星期六晚上舉辦的,現在參與的人愈來愈多,也開始每個宗教都來參與,好事情!大家如果真的努力,我們各個不同宗教人士對這個有興趣,圖文巴每年可以做一、二次大型活動。就用城市名義就好,我們舉辦一個「圖文巴宗教文化論壇」,可以辦五天到一個星期,歡迎全世界、全國的人都可以來參加,體驗圖文巴的文化。這裡面文化融會了古今中外,集一切文化之大成,在此地做這個活動,我相信不但對澳洲,對整個世界會有很深遠的影響,這些統統都是屬於隨喜功德、請轉法輪。

  請轉法輪是請真正明白的人為我們講解,來教導我們。淨宗學院有這個使命,有這個義務,學院的同學無論在家出家,要發大菩提心,像布萊登先生所說的,從我們自己開始棄惡揚善,從自己做起改邪歸正,從自己做起端正心念。淨宗學院在此地帶頭,在圖文巴這個小城市裡面,我們來落實,認真努力來落實,落實全世界各種不同文化的會集。中國古人所說的,存異求同,會合新的文化,古今中外新的文化,在此地來做實驗。這個實驗成功了,我們相信對整個世界安定和平、長治久安會做出很大的貢獻,那我們這一生就沒有白過,到地球上來對得起地球上的眾生。我們終極的目標還是要求生西方淨土,還是要回到阿彌陀佛身邊。我們要常常想著,今天我們在這個世間,阿彌陀佛派我們到這裡來,一面修淨土,一面要做這樁好事,自利利他,這才叫功德圓滿。

  這一堂課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