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一一0集)  2010/8/12  馬來西亞華嚴講堂  檔名:02-039-0110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乘無量壽經解》第一百二十九面,倒數第二行從當中看起:

  「《嘉祥疏》云:三有之苦(即三界生死),故云三苦。《甄解》謂祥釋為穩(指嘉祥師之釋更為穩妥)」,穩重妥當。我們先說這個三有,這是佛學上的名詞,三是三界,括弧裡頭註了,欲界有、色界有、無色界有,這叫三有。有是什麼?有了因,有了因當然就有果報。此地這有是有因,我們有了欲界的因,遇到緣,欲界的現象就會現前。色界是分別,無色界是妄想,《華嚴經》上講的執著、分別、妄想,當然這三種都有,只是看成分哪一種多。欲界執著非常嚴重,再加上分別妄想,這是欲界的因。色界執著淡薄,分別比較重,這是色界的,雖然說比較重,比欲界還是輕得多,到底人家在色界十八層天上。無色界完全是迷惑,就是妄想,所以他不能夠覺悟,不能夠超越三界,三界就是六道,超越三界也就是超越六道輪迴。在佛法裡面說,這是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無明煩惱,這三種煩惱統統具足就是三有之苦,果報在三途六道,很不容易超越,可以說遇不到佛法就根本不可能超越。宗教裡面有很好的教育,多半是教你斷惡修善,真正能斷惡修善,在六道裡只能夠維持著不墮三惡道,在人天兩道輪轉,比起三惡道的狀況那是好太多了,所以是人天福報。福一定要自己修,前面一大段經文教給我們修福,修福還要有智慧,有智慧你才認識真正的福田。如果你不認識真的福田,把假的當作真的,不但沒有種福,還造了罪業,這就錯了。所以智慧很重要。這三種煩惱,在大乘經裡面也叫做見思十使,這都是講執著,六道裡面嚴重的問題。見是五大類錯誤的看法,思是貪瞋痴慢疑,這五種是錯誤的思想,造成三界生死的業因,這三有之苦。嘉祥師這個解釋,日本道隱法師他也肯定這個解釋,解釋得很好。

  我們再往下看,「蓋除三有生死之苦,更合淨宗之旨」,我們淨土宗修學的宗旨。「《甄解》釋經文曰:如來大醫王,能知其病,應病與藥,治三有之苦。病有眾多,法藥亦多,故云諸法藥」,《甄解》這一段解釋。如來,這是說一切諸佛,都稱之為如來。把六道眾生、十法界眾生都比作病號,四聖法界裡病輕一點,六道眾生病很嚴重,是非常嚴重。這些人知道,一切眾生得的是什麼病,諸佛如來知道,他怎麼知道的?他見性了,這是無所不知的關鍵所在,只要見性就無所不知、無所不能。你知道他的病根在哪裡,對症下藥,藥到病除,病真能治好,所以應病與藥。都是比喻眾生的迷惑多,煩惱習氣多,所以造作無量無邊的罪業,你所造的一定要受報,不是說造了就沒事。佛告訴我們,修懺悔法門,罪從心起還要將心懺,懺除業障,罪就消掉了。罪消掉,業障是不是都沒有了?不盡然。為什麼?我自己內心這個業障沒有了,我傷害的這些眾生他還有沒有業障?他如果還是有業障,他記恨,冤仇非報不可,我雖然成佛、成菩薩,還是他報仇的對象。

  佛菩薩要不要受果報?要。釋迦牟尼佛為我們示現,我們要明白這個事實真相。但是他們受報跟我們受報不一樣,我們受報是怨恨,不知道過去我傷害他,過去事情忘掉了;這一世他來害我,我不服,我還要回報。這就叫什麼?冤冤相報,生生世世沒完沒了,雙方都痛苦,這是凡夫幹的事。菩薩覺悟了,他受報知道,知道我為什麼會遭遇這些障難,他曉得,曉得心裡沒有怨恨,心裡歡喜,歡喜接受,這個帳了了,就結了,沒有怨恨了,不再回報他,這是真正解決問題。我們明白這個事實真相,你一定就要覺悟,不可以傷害一個眾生。蚊子來叮我,可不可以殺牠?不能。你要曉得,牠叮你一口,也不過牠要飲食吃飯,找到你,你跟牠有緣。菩薩慈悲供養牠,讓牠吃飽牠就走了;凡夫愚痴不知道,看到蚊子一巴掌打死,打死了就欠牠一條命。我今天殺牠,來生來世我要變成蚊子,牠要變成人的時候,他也把我殺死,六道眾生盡幹這些糊塗事。

  所以佛菩薩不一樣,佛菩薩能滿足一切眾生的欲望,決定不會傷害牠。這些小動物牠知不知道?知道,慢慢的感化牠、覺悟牠。為什麼?牠的自性跟我們的自性,是一個自性,一體!牠迷得比我更重,我迷得比牠輕一點。所以遇不到佛法,不能把這個道理給你講清楚,事情真相你不明瞭,肯定做錯事情。哪有人受了冤枉沒有絲毫怨恨?只有明白人、只有真正覺悟的人他知道,決定不殺生,決定不偷盜,這個不偷盜叫不與取。物有主,主人沒有答應,不能夠把它移動,移動都是屬於盜心。雖然我沒有偷盜的行為,念頭不好,主人是那樣放著,我又何必把它移動?不邪淫。這屬於貪瞋痴,貪瞋痴是嚴重的病毒,我們裡面有貪瞋痴,外面才會有瘟疫的感染。內裡面貪瞋痴斷了,外面雖有瘟疫,感染不上,現在醫學所謂的免疫能力。什麼叫免疫的能力?貪瞋痴放下了,免疫能力就圓滿,什麼樣的傳染病你都染不上。所以佛教我們「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這有大道理在!

  特別是在現前這個社會,災變很多,我們能依照佛的教訓,佛菩薩的教訓、聖人的教訓,簡單扼要,一點不麻煩。這是什麼?這是佛菩薩的智慧,真實智慧簡單明瞭。守住孝悌忠信,放下貪瞋痴慢,無論什麼樣的災障,你都會平安度過。對這些事情不能懷疑,要有懷疑就沒效,這是真的。為什麼別人有效,我沒有效?我有疑惑就不靈,失效了。決定沒有疑惑,肯定佛菩薩、聖賢人他們是過來人,人家修行功夫到家,我們怎能不相信?相信、聽話、依教奉行,決定得好處,為我們治療三有之苦。病很多很多,病有八萬四千,八萬四千煩惱,佛有八萬四千法門,法門是好比藥,眾生的病好比是這些病苦,佛的法門是藥,故云諸法藥。以諸法藥,救療三苦,離苦得樂,菩薩在幫助你圓滿。

  下面「升灌頂階」,以下這幾句經文是授記成佛,你在修行道路上,諸佛護念你,這一句是授記。「見《唐譯》」,是《大寶積經.無量壽會》經文裡有這句話,「階者位也。灌頂者,印度古代國王即位時,取四海水,灌於王頂」。這是講形式上表法的意思,太子登基接受國王的王位,舉行這個儀式,就是灌頂的儀式。用四海水,我們知道印度是個半島,三面是大洋,取這個水給國王灌頂。「密教同之」,佛教裡面密宗有灌頂,「有灌頂法」。下面給我們解釋灌頂,灌頂有兩種,「灌頂有多種,簡言之,則為二種」,簡單的講它有兩大類就是。第一種是「結緣灌頂」,這個很普通,我們遇到一個上師,上師給我們做灌頂這是結緣,這不是真的,這是叫結緣灌頂。「行人乞法,為結佛緣,引入灌頂壇,授以本尊之印與真言,此後行人即可依教隨分修習,是為結緣灌頂」。在中國的密宗,要是皈依上師,行皈依禮之後,上師給你灌頂,大概是一杯水,這都供在佛前,用指頭沾一點水灑在頭頂上,這種儀式。最重要的,上師會傳給你一個咒語,叫你常常念著。這個咒語通常都是六字大明咒,「唵嘛呢叭咪吽」,都傳這個咒子。我那個時候剛剛學佛皈依章嘉大師,他也給我舉行這個儀式。我們皈依的人多,好像有三十多個人,而且他那個灌頂儀式就不是在一個人身上,他手沾著水就向空中彈指,那水就落在我們每個人頭頂上。傳授六字真言,六字大明咒,讓我們常常念這一句咒語,就像我們淨土宗念阿彌陀佛一樣。

  我們年輕,真的初學也不懂事,不過老師很慈悲,他不責怪我們,我向他老人家請教,我說:唵嘛呢叭咪吽,是什麼意思?密宗通常是不給你解釋的,只教你念,我一定問清楚這什麼意思。他告訴我,咒語裡面的唵是講身體;嘛呢是蓮花,這是我們在經教裡面看到常常用嘛呢,而且嘛呢是梵文說蓮花的名稱,是蓮花;叭咪是保持;吽是意,心意。這是他們的文法,身、蓮花、保持、意,我就明白了。我們中國人應該怎麼講?肯定是保持身心像蓮花一樣。蓮花出污泥而不染,這個咒的意思,保持我們的身心像蓮花一樣的潔淨。我聽了之後,這個意思太好了,這像格言一樣的,時時刻刻提醒自己身心清淨,這個意思。所以老師給我們說明,我們曉得意思,這個很重要。為什麼?密宗它講求的,口裡面念咒,心裡觀想,手要結印,叫三密相應,身口意。所以你不知道這個咒的意思,你怎麼觀想法?你無法觀想。所以我跟章嘉大師三年,他沒有傳授我密法,告訴我,密法一定要有高等顯教的基礎,沒有高等顯教的基礎不能學密。所以我跟他三年,全部都在顯教上奠定基礎,我們了解密在佛法裡是屬於真正的高等佛法,你底下沒有基礎是決定做不到的。一定要鍛鍊成身心對於外頭境界一塵不染,才有資格學密,不容易。現在我們看到學密的,多半都是結緣灌頂,這個修不修,老師不負責任,是你自己的事情。所以多半受灌頂儀式之後都沒有依教奉行,那就是說只有形式沒有實質,那真正的效果就得不到。

  第二種,「受職灌頂,於如法積行之士」,積是累積,行是修行,這真正修行,修行有成就,「傳授祕法,而作灌頂。得灌頂已,堪受師位,於密法中作阿闍黎,是為受職(或傳教)灌頂」。這個灌頂就等於接受畢業典禮的儀式,你在學校念書,你的科目念完,你得到個學位。譬如博士學位,校長把博士學位頒贈給你,這個典禮叫受職灌頂。這個灌頂是真的,不是假的,肯定你修學的成就,傳授密法做這個儀式。這個儀式告訴你,也告訴大眾,你可以作阿闍梨,阿闍梨就是老師,就是學校裡面講的教授,你有資格擔任教授,你有能力教導學生,這叫受職灌頂,這是你拿到學位。如果沒有拿到這個學位,你沒有資格擔任教授。所以密宗傳法的這些阿闍梨,都要通過受職灌頂,也才肯定你。

  現在在這個時代,真正高僧大德都不在了,現在整個世界可以說是有史以來最混亂的一個時代,我們真的是生於亂世,亂世造孽的人多,行善的人少。諸佛菩薩住不住世?在理上講,眾生愈苦菩薩愈要來,菩薩住世是救度苦難眾生,他總不能說見死不救,一定要來。但是來,我們都不會認識,他不以佛身分來,也不是以菩薩身分來,甚至於也不是以阿闍梨的身分來,他示現跟我們一般凡人一樣,你也看不出來。為什麼?真正示現佛菩薩、阿闍梨,你不相信。示現在民間男女老少各行各業,他所表現的,你細細觀察,他的存心、他的言論、他的行為肯定不是造惡的。細心觀察,他遠離十惡,他所表現的肯定是與性德相應、與十善相應,中國人講與倫理道德相應,我們講這是個好人。這個時代裡還有好人,那個好人很多是佛菩薩應化的,是大聖大賢再來的,他們來與眾生和光同塵。他所居住的所在,這個地方災難會比較輕,災難的時間會比較短,我們大眾沾他的光,這麼一回事情。佛菩薩不需要你恭敬他,也不需要你讚歎他,他什麼都不要,過很普通的日子,你無法覺察。要沒有這些人,這個世間的災難就不得了!他來緩和,不是做別的事情。

  下面說,「上乃粗分。若詳論之,則在上述二者之間,尚有常行之四種灌頂」。這是屬於常識附帶的說說,這四種灌頂,第一種,「瓶灌,得修習生起次第之自在」。這形式,淨水瓶,像觀世音菩薩一個手拿的是淨瓶,右手拿的是楊枝,這是用淨瓶來灌。通常都有修習生起次第,學人,這個修行人在佛法裡的術語叫行人,就是修行人,他有階段。像《華嚴經》上講的十住,到最高的第十住叫灌頂住,就行這個禮。十信位到灌頂位的時候,上去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每一個階層最高的,這就是修習生起次第。就好像我們學校念書小學畢業、初中畢業、高中畢業、大學畢業,大學畢業有學位,這是沒有學位的,小學、初中、高中都沒有學位,這瓶灌。

  第二種,「密灌,得修氣脈明點之自在」。功夫比前面深了,這是以密咒,密咒它的性質很多,並不相同,有些密咒幫助你斷煩惱,有些密咒幫助你解除疾病,恢復身體的健康。在深山、在高原,一定要修這些法門,為什麼?居住在那些地方醫療非常不方便,這是用自己的能量,來幫助自己的身心健康。這個密咒是用一種音聲,把我們身體裡面的穴道讓它暢通無阻。病是什麼?氣血不通他就生病了。在中國多半用按摩的方法,讓它疏通;用針灸的方法,哪個地方阻塞了把它疏通,病就好了,是這麼個道理。最高明的方法,不需要用針灸,也不需要用按摩,用音聲。什麼地方出了毛病,用這一個咒語,我們稱它作咒語,實際上就是音聲,這個音聲發出來,把阻塞的地方振動,這一振動它就開了、就通了,就這麼個道理。所以《大藏經》裡,用密咒治病的很多咒語,現在我們拿咒語來念能不能治病?不能。什麼原因?我們念的音不準,那個音要很準確,它音還有長短強弱,振動在某一個部位。很有道理,不是沒有道理,可惜失傳了,現在知道的人不多了。在中國歷史上記載,唐朝時候,經典裡面講的這些治病的咒語都非常有效。在那個時候出家、在家學習都很道地,應用起來非常方便。它能夠叫自己的能量集中而不散開,所以身體健康長壽。能夠抵禦外面的風寒,冬天穿很薄的衣服,他不冷;夏天穿很厚的衣服,他不熱,他有這種能量。學這個也得有相當功夫。

  第三,「慧灌,得具菩提心訣之修持自在」。這是智慧灌頂,也是上師對學生的加持。中國禪宗,祖師大德幫助學生大徹大悟所用的那些方法,在密宗裡面講就是慧灌。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他能看到這個學生現在功夫到了什麼時候,純熟了,就差那一點點。我們常常聽說禪堂裡面的棒喝,那就是一種手段。這個人在將開悟還沒開悟這個時候,就差那麼一點,老師高明,一棒一喝他好像一驚,他就驚醒了,他問題就解決,不需要言說,讓他在這裡豁然大悟。這個例子,宗門語錄裡面記載得很多,有大悟、有大徹大悟。

  第四是「大手印灌,得修大手印道之自在。密教重傳承,未經灌頂,不得擅自修習,經軌亦不得擅閱」。這是密宗裡頭,所以它稱之為密,這個密不是神祕、不是祕密,而是深密,它這個道理很深。一定要有老師承傳,沒有老師承傳,你就拿到這些經典,你也不會學習,你也學不到,必須有人指點。這個跟顯教不一樣,顯教可以無師自通,密教不行,密教一定要有上師。而且修學沒有成就不能離開上師,離開上師就不會成就,它是非常重視師承的。我跟章嘉大師三年,他老人家圓寂,所以我佛法的基礎是在這三年當中奠定的,非常難得。如果沒有這三年基礎,我跟李老師學教十年也學不成就。這個三年基礎,所以在李老師那裡學教十年才奠下根基,才有這麼一點小成就,很不容易。想一想再遇到像這樣的老師,到哪裡去找?找不到了。找不到怎麼辦法?我常常勸勉同學,做古聖先賢、諸佛菩薩的私淑弟子,學孟子、學蕅益大師,我們在這一生當中還是有指望。那就是德行的基礎不能不奠定,沒有德行就不會有學問,這肯定的。

  換句話說,人都做不好,你怎麼能作佛、作菩薩?哪有這種道理?要想學聖、學賢、學佛、學菩薩,先把人做好。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我常講的四好。這個好有標準,標準一定要記住,很簡單不麻煩,《弟子規》是儒的標準,《感應篇》是道的標準,《十善業》是佛的標準,這三樣東西不能不學。沒有這三樣東西,念佛往生都靠不住,沒把握。能有這個基礎,這個基礎學到家,百分之百實現了,人家問你,念佛往生有沒有把握?你真有把握。真正的是經本上一翻開,「善男子善女人」有你的分。真正落實你會法喜充滿,確確實實像孔子所說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真正得法喜,真正得快樂,你得做到。你做不到你有煩惱、你有憂慮、你有痛苦,你做到就沒有。所以一般人學佛、學道、學儒,都把這個根疏忽掉,好像沒聽說過從前人學這個東西。其實那是我們誤會了,一個世紀以前的中國人,母親懷孕的時候就在學,他怎麼沒有學?他們在學的時候你沒看見。三個根的教育什麼時候教的?母親教的。從出生到三歲這一千天是扎根教育,中國古諺語裡有一句話說,「三歲看八十」。這句話現在聽不到人講,我們小時候常聽說,就是說明三歲這一千天紮的根,八十歲都不會變,這個根紮得多深,這個根紮得多牢。所以他要是遇到緣,他學儒他成聖人、成賢人,他學道他成神仙,他學佛他會成佛、成菩薩,這真的不是假的。

  現在怎麼樣?現在這一個世紀很不幸,這一個世紀亂世,滿清亡國之後,明年是一百年,整整一個世紀社會動亂,大家把這個扎根教育疏忽了。最近這半個世紀名義上說進步,我們走向工業化,工業化怎麼樣?競爭。先生在社會上競爭,力度還不夠,太太接上,夫妻兩個人都工作,生下小孩沒人照顧,父母不教了。家裡請了傭人,傭人來教你的小孩,你的小孩就變成傭人,不就這個嗎?你把你底下一代糟蹋掉。傭人怎麼教?傭人教他看電視,小孩就乖了,不鬧了。所以現在的小朋友誰教他?電視教他,上了小學網路教他。你們想想,電視、網路教他什麼?教他暴力色情、教他殺盜淫妄,全毀掉了。果報是什麼?果報就是現在社會動亂,地球上的災難不是沒有原因。果報現前,不曉得從哪裡來的,為什麼過去幾千年來沒有這種災難,為什麼現在這麼多?凡事必有因果,從果裡面去找它的因,從因裡面去看它的果報,善因善果,惡因惡報。老祖宗真的愛後代,恩德沒有法子報答。

  今天學科學,說老祖宗比我們笨,我們現在出門坐汽車、坐飛機,老祖宗騎馬、走路,比我們差遠了,瞧不起老祖宗,這是什麼?叫大不孝。古時候大不孝什麼果報?天誅地滅。你看現在災難是不是天誅地滅,不孝!不孝父母,不敬師長,災難就來了。中國自古以來,那些帝王他提倡的什麼?他就提倡孝親尊師,每個皇帝死了諡號裡都希望有個孝字,他懂得。現在我們這個社會不要孝、不要敬,於是這個社會的價值觀,一百八十度的產生變化,過去的價值觀是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現在沒有了,現在的時髦就是不孝、不敬、不仁、不義,人生活在世間很可憐。我們很幸運遇到聖賢教育、遇到佛法,這想想如果我們要是遇不到,這個日子怎麼過?太苦了。雖然說的是人道,我們想想跟餓鬼、地獄,有什麼差別?

  我們再看下面這段,這段還是繼續讓我們知道一點灌頂的知識。因為《無量壽經》裡面內容非常豐富,有顯教、有密教、有宗門、有教下。經文雖然不長,世尊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教義,圓圓滿滿都在這部經上。下面「又灌頂復有初位與後位之別。初位者,如《大日經疏十五》曰:(下文略有刪節),譬如世間剎利之種,欲紹嗣其位,令王種不斷故。為其嫡子,而作灌頂。取四大海水,以四寶瓶盛之。水令流注太子之頂。灌此水已,大聲三唱」。這下面是他說的話,「汝等當知,太子已受位竟,自今以後所有教敕皆當奉行」。這是古印度王太子繼承王位的時候,前面也略提到過,這個地方講得更詳細。瓶灌,灌頂之後,這個幾句話是太子的傳令,汝等當知,這是全國人民都應該要曉得,太子已受位竟,自今之後所有的教敕每個人都要奉行。

  在佛法裡面用這個做比喻,「今如來法王,亦復如是,為令佛種不斷故,以甘露法水而灌佛子之頂。從此以後,一切聖眾咸所敬仰,亦知此人畢竟不退於無上菩提,定紹如來法王之位。以上就行人初位而釋」。這是授記灌頂,他有沒有成佛?沒成佛,但是知道這個人修行真正不退轉,將來一定成佛,這是佛為學人授記,所以叫初位。佛灌頂用不用水?也用,做象徵表法的,這個諸位要知道。佛法重實質不重形式,但是形式有這個必要,表演給大眾看的,希望大眾看到這個形式,不要忘了灌頂真正的意義。灌是什麼意思?傳授的意思。老師把修行的道理講給你聽,你明白了,你覺悟了,這就是灌頂,灌進去了。講給你聽,你沒有聽明白,你聽不懂,灌沒灌進去,就這麼回事情。你得真聽懂,聽懂之後依教奉行,你就得利益,所以這是初灌。由此我們就曉得,形式不重要,有形式、沒有形式都沒關係。我們求佛給我們灌頂,能不能求到?能。有沒有灌進去?那在個人。怎麼求法?你把《無量壽經》從頭到尾念一遍,就是十方如來給你灌一次頂。你念一遍真懂了,真明白,依教奉行,灌進去了。一天念兩遍就灌兩次,一天念十遍就灌十次,這叫真灌頂,這不是假的,雖沒有形式,真的傳授。這部經,十方三世一切如來都依照這個方法修行證果的,都依照這個方法教化一切眾生,令一切眾生像佛一樣的成就,這叫大灌頂,這真灌頂,這個道理你一定要懂得。這一部書,從頭到尾字字句句就叫做甘露法水,真正依教奉行,你看從此以後,「一切聖眾咸所敬仰,亦知此人畢竟不退於無上菩提」,將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一定是證得「如來法王之位」,肯定的。這就是佛法裡面灌頂的意思,用這個來表法。

  「至於後位」,後位是成佛的時候灌頂。「則如《祕藏記》曰:菩薩初地乃至等覺,究竟遷佛果時」,這個遷就是證得,證得佛果,證得妙覺位,「諸佛以大悲水灌頂」,這是一切諸佛以最上的意念加持,這就叫灌頂。任何一個人,這在什麼時候?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的時候,十方諸佛給他的加持。我們一般凡夫見不到,他自己知道,諸佛如來知道,法身大士知道,不但知道,都看到,這個信息立刻傳遍法界,怎麼不知道!只有六道凡夫、十法界的外凡迷惑顛倒,這些人不知道。末後這幾句話好,這是灌頂的真實義,在這給我們說出來。「又《祕藏記鈔七》」,第七卷有這段話,「灌者」,什麼叫灌?「大悲護念義」,這叫灌。什麼叫頂?「頂者,佛果最頂義」。佛法裡頭,至高無上的佛法,佛法的頂尖,這叫頂。

  隋唐時代是中國佛教的黃金時代,在中國這本土,十個大宗派都在那個時候建立的。小乘有兩個宗,俱舍宗、成實宗。大乘有八個宗,八個宗裡面有禪宗、有密宗,禪宗稱為宗門,其餘的七個大乘宗派都叫教下,叫宗門、教下。中國古時候佛教稱宗教,與現在講的宗教不相干,古時候講宗教是稱佛門宗門、教下,是這個意思,宗專門講禪宗,教是其他的七個派別都叫教。為什麼這樣稱呼?禪宗用的教學方法是特殊的方法,它沒有文字,不是依照經典來教學。那一批人叫天才兒童,上上根人他不需要文字,他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見性之後再學經典,沒有見性不學經典。見性之後學經典快,像龍樹菩薩,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他用多少時間把它學完?全部學了,三個月,三個月畢業。怎麼學的?一部經念個二、三句他就明白了,這經就不需要念了,那個多快!三個月九十天,我們有理由相信。我們看到,龍樹菩薩沒看到,六祖惠能大師看到了,《壇經》裡面記載一個非常好的例子。法達禪師,他也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一生就是一部《法華經》,大概也念了十年,念三千多遍。《法華經》很長,大概一天只能念一遍,七卷經文長,念了三千遍。去拜見六祖大師,見面磕頭拜下去,頭沒有著地,頂禮三拜,頭都沒有著地。起來了,六祖問他,你剛才禮拜,頭沒有著地,你有什麼值得驕傲的?這是傲慢,頭不著地。他很老實,他念了三千遍《法華經》,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六祖問他,《法華經》講的是什麼?他說不上來,念得很熟,能夠背誦。他向六祖請教,六祖說這個經我沒聽說過,六祖不認識字,你念給我聽聽。《法華經》二十八品,他念到第二品,六祖說「行了,後頭不要念了,我全明白了。」你看看二十八品經,兩品他就全懂了,後頭就不需要。龍樹菩薩在三個月把釋迦牟尼佛這部《大藏經》全搞通了,不稀奇!所以宗門厲害,開悟之後,佛法一經通一切經通。其實六百卷《大般若》,釋迦牟尼佛講二十二年,《金剛經》在那裡頭是一分。五祖只是跟六祖講《金剛經》講大意,也不需要經本,在半夜三更,我們估計不會超過兩個小時。跟他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豁然大悟,不要講了,其他全不講,全通了。五祖把衣缽就傳給他,就給他授記,他就是阿闍梨一樣,你就是宗門第六代祖師。

  所以禪宗是個特殊的教學法,不是那個天才的人,不能學,你什麼都學不到。不像教下,教下是一般學校,其餘的七個宗派,天台是法華宗,賢首是華嚴宗,除這個之外我們熟悉的,有三論宗、有法相宗、有律宗、有密宗(密宗也屬於教下)、有淨土宗,這些宗派都是依靠經典。就像學校裡面上課一樣,由淺而深,這慢慢去念,有小學、有中學、有大學、有研究所,一步一步向上提升。不像禪宗,禪宗是一步登天,一開悟全都明白了。宗門、教下兩種教學的方式不一樣,教下是一般教學,有次第的;宗門沒有次第,所以很難成就。六祖能大師在中國傳法可以說空前絕後,他之後再就沒有了,在他一生,他的調教之下,有四十三個大徹大悟的。宗門過去沒有這麼多人,一個老師傳一個學生、傳兩個學生,怎麼可能傳到四十三個人?以後的禪宗祖師最多的也不過三、四個人,傳一個人的很多,沒有傳人的更多,一生找不到人傳。

  宗門跟密宗都需要人傳,一定要老師真傳傳授,沒有老師都不能成就。不像教下,教下沒有老師依照經典能成就,慢慢的來。特別教下的淨土宗,佛在《大集經》裡面給我們大家授記,老人說得很好。「正法時期,戒律成就」,佛滅度之後一千年這正法時期,真正能夠持戒就能得定,就能證阿羅漢果。佛家的成就是以你能夠在一生當中超越六道輪迴證阿羅漢果,算是成就;不能超越六道,還在六道搞輪迴,這個沒有成就。人天福報不算成就,這一定要懂得,在教下。「像法時期」,佛教傳到中國,這第二個一千年,「禪定成就」,所以禪的風氣在中國普遍展開,禪的法運一千年。現在沒有了,現在到了末法時期,現在學禪大概得定的都看不到。末法時期,佛說的是淨土成就,末法有一萬年,現在過了一千年。中國古來這些高僧大德的記載,這我們在中文經典裡面都能看到,釋迦牟尼佛出生,周昭王二十四年甲寅,釋迦牟尼佛屬老虎的,寅年屬老虎的,甲寅。釋迦牟尼佛過世的那一年,是周穆王五十三年。所以釋迦牟尼佛住世八十歲,中國人算虛歲,外國人算實足年齡七十九歲。要依這個計算到現在,就是周穆王五十三年到今天,是三千零三十七年。我們末法今年已經過去一千年了,一千零三十七年,明年一千零三十八年,末法,「末法時期,淨土成就」,這釋迦牟尼佛給我們授記的。我們生在末法時期,一心一意去修淨土法門,就聽釋迦牟尼佛的教誨,他告訴我們的在這個時代修淨土。

  淨土經論當中,這部經是最重要的經典,是淨土的根本大經,《無量壽經》,適合這個時代。在淨土,這就是末法第一個一千年的末尾,夏蓮居老居士出現在我們的世間,為我們會集這樣圓滿的一個經本,肯定這個經本還會流傳九千年。所以外國很多人講世界末日,佛法不是的,佛法後頭還有九千年,哪有末日?九千年的法運,過去章嘉大師告訴我,有興有衰,有興有衰不會滅法,諸佛菩薩會照顧。我們今天是在衰,衰到極處了,是在這個時代。會不會起來?會。我們留意,真正有善根的年輕人、青少年,有,我想裡頭都有再來人,這些人被發現,我們全心全力幫助他,一代一代慢慢又會興旺起來了。

  這是佛家說的,祖師大德告訴我們的,灌頂真正的意思就是這幾句話。大悲護念,這是灌的意思,真灌,大悲護念。佛果最頂,《無量壽經》是佛果最頂。你看在過去,隋唐的大德,他們也有心血來潮的時候,大家在一起談談,世尊當年在世講經說法四十九年,哪一部經第一,最重要的?幾乎大家都公認《華嚴》第一,所以尊稱《華嚴》為根本法輪。早年方東美先生把佛教介紹給我,就提到《華嚴經》,說《華嚴經》是佛經哲學概論,他這個看法,佛經哲學概論那也是至高無上。特別介紹給我,這個經裡頭有圓滿的理論、有精確的方法,精密、確實的方法,後面還帶表演。他說全世界的哲學書,沒有一樣能跟《華嚴》相比。《華嚴》實在是太好了,後面五十三參表演給我們看。《華嚴經》末後,我們看到它怎麼圓滿的?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華嚴》得到究竟圓滿。諸位要知道,我們現在念的這一品,「德遵普賢」序品。所以西方極樂世界是什麼世界?普賢菩薩的世界,那不就是華嚴世界嗎?所以說《華嚴》最後歸到哪裡?歸到《無量壽》。《無量壽》是第一裡面的第一,這是古來祖師大德公認的。千經萬論處處指歸,釋迦牟尼佛都是引導我們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一定在阿彌陀佛會下證得無上菩提。所以這灌頂,《無量壽經》才真正是頂法,《華嚴》之上,這個我們要知道,這叫頂。所以把這一部經從頭念一遍,就是十方一切如來給你灌頂一次,這真的不是假的。能依教奉行,哪有不得利益的道理!

  「諸佛護念,令至佛頂住,皆名灌頂也。今經云升灌頂階,對與會大士而言,乃指後位」。初位對後位,是節節提升,提升到妙覺位,諸佛護念幫助我們成佛,到佛頂住,這都是灌頂的意思。「若指教導眾生,則受灌者是初位」。我們現在接受佛法,接受《無量壽經》,真正依教修學,這是初位灌頂,你到極樂世界將來成佛,那是後位的灌頂,這個地方是初位。這一段是為我們解釋灌頂的意思。

  下面這段授記,「授菩提記」,這句經文也是《唐譯》裡面的。「授者,付與之義(給你)。記者,記識之義,亦即懸記之記」,就好像我們現在所講的預言,預先告訴你,現在你並沒有得到。「佛對發大心之眾生,授與當來必定作佛之記,稱為授記」。首先我們要知道發大心的眾生,大心就是大菩提心,發作佛的心,我這一生要成佛,佛是對這種人才給他授記。怎麼作佛?念佛就成佛。換句話說,真正發心修淨土法門的,都是發大心的眾生,為什麼?淨土是大法不是小法,淨土是大成就不是小成就。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不是證阿羅漢、不是證菩薩果位,到極樂世界是成佛,你跟釋迦、你跟阿彌陀佛、你跟毘盧遮那是一樣的,同樣的地位。所以真正發心念佛,這還得了嗎?一般人不知道,也就是六道眾生不知道,不但六道不知道,十法界的那些聲聞、緣覺、菩薩、佛,他也不知道。十法界依舊是凡夫沒有見性,十法界的佛沒見性,所以天台大師叫他做相似即佛,他不是真佛;明心見性才叫真佛,他用真心。所以這個法門無上、無倫、無比,我們遇到了不知道它的珍貴,這不識貨。八萬四千法門,哪個法門跟它都不能比,連《華嚴》都比不上。《華嚴》真的比它好,後頭何必要普賢十願導歸極樂?就用不著了。末後還要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你想想這是什麼味道!

  我自己知道,我的根性不利,業障很重,最初學佛十幾年對淨土不知道,老師勸我學淨土,勸了十幾次我都沒有動心,李老師。甚至於講出一般人很難講出的話,老師告訴我,「淨宗你試試看,你看古來多少這些大師、大德他們都學,萬一真的是受騙了,那麼多人受騙,我們上一次當也無所謂。」用這種話來告訴我,來勸我,我都沒有接受,我笑笑,我不敢反駁老師,但是我還是學我的教,學教那時候學《華嚴》。怎麼相信的?也是有一天突然感覺到,文殊菩薩、普賢菩薩,那是學《華嚴》的人心目當中最尊敬的兩位大菩薩,我想到他學什麼法門成就的?還有善財童子是文殊菩薩的得意門生,入門弟子,善財所修的肯定跟文殊是同一個法門。那個時候我講《華嚴經》講了一半,後頭沒講到,到後面去翻,翻到《四十華嚴》第三十九卷,文殊菩薩發願往生極樂世界,普賢菩薩也是發願往生極樂世界,他們發願的文我們前面念過。我這感到寒毛直豎,這怎麼回事情?然後再仔細看五十三參才明白了。五十三參第一位善知識,吉祥雲比丘修般舟三昧,般舟三昧是專念阿彌陀佛求生極樂世界,善財童子參訪第一個善知識,那叫什麼?代表先入為主。再看最後一個善知識,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那我就肯定,善財童子徹始徹終就是念佛求生淨土,我這樣才相信淨土,才真正不敢輕視淨土的經論。我回歸淨土不容易,但是這一回歸是真的回頭,不是假的,我是搞清楚了、搞明白了,我才相信、才接受。沒有搞清楚、沒有搞明白,老師怎麼勸,你看我都不動心。

  所以什麼人把我帶到淨土裡去?《華嚴》、《法華》、《楞嚴》。那個時候我喜歡講這些經典,講過《法華經》大意,我記得好像是六十個小時講《法華》大意。真的是不容易,認識清楚,搞明白,這才是得佛授記。你真清楚、真明白,死心塌地修學這個法門,現前就得佛授記。佛什麼時候給你授記?你念到這段經文,這裡授菩提記,「升灌頂階,授菩提記」,這是就給你授記,這兩句經文佛給你授記。我們要直下承當,不要客氣,「這佛是對那菩薩授記,沒有我的分」,那你就錯過了。你要跟菩薩們在一起接受佛陀的授記,這就正確。所以你看看,你天天讀這個經,天天開悟,天天得佛灌頂,天天得佛授記,你煩惱肯定一天比一天輕,智慧肯定一天比一天長。

  「經中」,經裡面這一句經文,「授菩提記,表與會大士均蒙授記」,我們也在內不在外。你不是真心修這個法門那就沒有你,你不在裡面。我真心修這個法門,我把其他法門都放下,全心全意專修念佛法門,一個方向、一個目標,一個方向西方淨土,一個目標親近阿彌陀佛。記住一切法從心想生,意念這個能量不可思議,我們只有這一個意念,親近阿彌陀佛,只有這一個意念,永遠追隨阿彌陀佛,跟阿彌陀佛學習這就對了。「定當作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沒有一個不成佛,成佛雖然有早晚不同,但是可以說都是快速捷徑的成佛。你看看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人,這地位最低的,到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只要十二劫。十二劫我們看起來很長,在極樂世界很短的,壽命是無量壽,這十二劫還不就像十二天一樣!這是在他方世界找不到的,他方世界你得斷煩惱,你就想想煩惱多難斷,見思煩惱斷了才證個阿羅漢,距離成佛遠之遠矣。愈往上去煩惱愈難斷,所以在他方世界、在我們娑婆世界成佛要無量劫。到西方極樂世界最遲的十二劫,最快的呢?最快的到那裡就成就。我們最快做不到,我們也不至於最慢,一般在極樂世界成佛,大概是三、四、五劫的樣子,都成就了,真正稀有難逢。「復指是諸大士廣為眾生授記作佛」,這一句把我們全都包括了,這個諸大士是西方極樂世界的菩薩們,也是十方諸佛剎土裡面的諸佛菩薩們,沒有一個不講這部經,沒有一個不傳這個法門,都是普遍勸一切眾生念佛求生淨土。這些人都是為一切眾生授記作佛,這真的不是假的。我們遇到要感恩、要真幹,這個法門、這個經典帶給我們無窮的希望,我們要認識,要把這個機緣抓住,這一生決定成就。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