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三三九集)  2011/3/23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02-039-0339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乘無量壽經解》第三百九十一面第一行:

  「十乘之理觀,能發九境之魔事」。在這裡我們將「十乘觀法」,在此地也略略的加以解釋。十乘觀法,前面我們學到第五,「識通塞」,末後一句話很重要,「復恐於通起塞,於塞無通,所以立此通塞一門,撿彼破法遍,令於塞得通,於通無塞,故名識通塞也。」昨天我們學到這個地方,時間到了沒能細說,這幾句話非常重要。由此可知,法門多,法門都不容易學,如果沒有定慧,煩惱習氣沒斷,法門本來是好的,結果我們修壞了。

  《淨土修證儀》裡面這句話意思很深,天台家的十乘理觀就是十乘觀法,你看看後頭說的這一句,「能發九境之魔事」。十乘觀法門門都是幫助我們明心見性的,我們不會修,不但不能見性,統統招上魔事了。招惹上魔事,果報就不好,大部分都是在三途地獄,少分在人間,你說可不可憐!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後面這幾句話非常值得我們警惕。「復恐」,就是又恐怕,於通又起了塞,你學得不錯了,不錯什麼?你起了貢高我慢,自以為是,麻煩就來了。你的果報不是大徹大悟,不是明心見性,果報是起貢高我慢。貢高我慢連帶著就是名聞利養,愈墮愈深,這就是於通又起了塞。「於塞」,塞那是絕對不通,你煩惱起來,名利心起來了,把佛法都當做求取名利的一種手段、一種方法、一種工具,造業更重了。讓一般大眾對佛法起了很深的誤會,佛法搞什麼?還不是搞名聞利養!所以我聽到許多人毀謗佛教的,建這些廟富麗堂皇的,指著什麼?開廟店,拿著佛法當生意買賣做。這是對於正法嚴重的侮辱,這個罪就應該墮阿鼻地獄。因為這個緣故,「所以立此通塞一門」,讓你「撿彼破法遍」,前面破法遍,檢查檢查是不是「於塞得通,於通無塞」,那就對了!識通塞也就是識正邪,什麼是正法,什麼是邪法?也就是認識什麼是罪,什麼是福?從這條裡面可以引申無數條,讓你真正覺悟,真正明瞭,不至於把正法在修學過程當中變質了。實在講,自古以來修行變質的太多太多了!天台家才有這麼一個方法,讓我們自己有能力去檢查。

  下面第六,「道品調適。道即能通之義。品類不同」,稱之為「道品」,通常我們把它說作三十七道品。底下講,「謂三十七道品,而能通至涅槃也」,這都是幫助我們成就的。調適,調是調停、調試,適是適當、適宜,也就是恰好這個意思。「從別言之,故有三十七品」,從它個別來說,它一共有三十七種。「若從總而言,此三十七品,不出戒定慧。」三十七道品從哪裡來的?從戒定慧延伸出來的;換句話說,「即是以戒定慧而調適也」,戒定慧是總綱領、總原則。

  三十七道品通一切法,在大乘裡面,天台家把它講成藏通別圓,也就是藏教三十七道品,通教也有三十七道品,別教、圓教亦復如是。名稱相同,淺深廣狹不相同,愈往上面愈深愈廣。三十七道品總一切法門,這個是修行,無論修哪個法門、哪個宗派,必須要學的。今天我們在這個時代,黃念老引用在此地,讓我們真正了解,災難在眼前,時間太迫切,來不及了,無論修哪個法門都來不及。你了解這些法門,修行必須得一切放下,放不下,這個法門對你就沒有用處。它本來是通,你修變成塞,它對你幫不上忙,這個原因是什麼?李世民附身所說的,心壞了。在這個時候怎麼辦?如果你過去生中修積的有善根福德因緣,心壞了,哪個法門對你都用不上,只有念佛。因為念佛能把你善根引發出來,一念之間可以往生。阿彌陀佛第十八願,臨終一念十念必定往生。所以我勸同學,在我們眼前這個時代,只有二條路可走,一個是阿鼻地獄,一個是極樂世界。中間的路已經都不通了,堵塞了!真正老實念佛,把阿彌陀佛放在心上,心裡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一心稱念必定得生。你知道地獄苦,你知道可怕,你知道恐怖,不敢走這條路,回頭來,才能夠老實念佛。

  這一段教我們學習的,用三十七道品來調適,把不通的地方給調通,閉塞的地方要想方法突破。這三十七種方法,它分為七科,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知,八正道。七個科目,總共三十七道品。我們先把三十七道品介紹一下,下面就好講了。三十七道品第一個是「四念處」,四念處四句,每一句就是一個道品,「第一觀身不淨,第二觀受是苦,第三觀心無常,第四觀法無我」。這四種觀都是屬於智慧,看破。

  頭一個,你得要細心去觀察,「身不淨」。粗淺從哪裡看?看我們五臟六腑,從九竅裡流出來的是什麼?你就知道不乾淨。再細心觀察,從毛細孔裡面流出來的汗。等於說全身都在排泄,沒有一處排出來的是清香,香味沒有,都是惡臭,大小便溺,所流出來的。最明顯的是出汗,你看汗水什麼味道?什麼氣味?這種觀法,真正覺悟的人,對這個身體就不再執著,不再愛惜。佛家講個名詞是名符其實,叫臭皮囊,囊就是袋子,臭皮袋,裡面所裝的是惡臭不淨,不乾淨的東西。有什麼值得尊貴?有什麼值得可愛?有什麼值得留戀?修行最苦的,頭一個關破不掉,就是對這個身執著,最嚴重的執著,對身的貪愛,對身體的執著。你看佛教給我們修行對治的方法,頭一個教我們觀身不淨,這智慧出來了,這個臭皮囊應當放下。現在還可以用,佛法裡講的借假修真。我們今天也有個臭皮囊,我們覺悟了,覺悟了臭皮囊就不再造臭惡業,這個不造了,用它來修行。要用它來修真,真是什麼?真是見性,明心見性是真的,我要用它來幹這個事情。要用它來放下妄想無明,放下分別、塵沙,放下執著、見思,那就能回歸自性。回歸自性,你所得到的是實報土,往生到實報土,你得到的身是法性身,那個身好。那個身,五臟六腑每個器官、每個細胞,都放光、都放香,妙香普薰法界。佛光普照世界,它放光、放香。這是什麼原因?學佛學了這麼久,應該很清楚、很明白。

  見性之後你所得的身是法身,法性身。法性圓備眾德,無量的智慧,無量的光明,無量的德能,無量的相好。所以,每個器官、每個細胞放光明、放妙香,跟這個身體完全不一樣。這個身體,這個身體從阿賴耶的相分變現出來的,阿賴耶是妄心,迷惑顛倒。阿賴耶確確實實是垃圾桶,無量劫來,不管是善的、是惡的,是好的、壞的,統統裝在裡面,一個都不漏。裝在裡面到底是好的多還是壞的多?我們能夠想像得到。天親菩薩《百法明門論》裡面,你看他把這一切法歸納,彌勒菩薩歸納六百六十法,很了不起了。天親菩薩認為六百六十法對初學的人還是太難,再歸納,歸納成一百法,便利初學。我們今天講到一切法,都用天親菩薩的《百法明門》。《百法明門》裡面,煩惱法,那就是骯髒、污穢,一共二十六個,六個根本煩惱,二十個隨煩惱;展開無量無邊煩惱,歸納二十六個;善心所只有十一個。這讓我們知道,在阿賴耶裡面善少惡多,惡二十六,善只有十一個。所以惡的力量強,人學壞容易;善的力量少,只有十一個心所,少,學善難。學好難,學壞容易,惡心所多。又何況外緣,外緣是這個世界,善心善行的人少,惡念惡行的人多。你看外面環境,善與善感應,惡與惡感應,裡面惡心所多,外面惡的境界多,自然相感。

  所以人學佛,這一段主要是講這個,學佛到最後把握不住,變壞了。什麼原因?我們學這些東西就明白了,對自己會提高警覺。我們也無法避免,外面的環境能避免嗎?你跟這個環境相處在一起,你能不變壞嗎?誰都沒有這個把握。我自己有很深的感慨,這些事情我都經歷過。我還沒有能變壞,原因在哪裡?天天讀經,天天講經,講給別人聽也就是講給自己聽,教別人不要學壞,自己好意思學壞嗎?這樣才保全。二個星期不講經,自己就保不住,境界現前,心就動了。我自己的經歷,就是靠著天天講經、天天教學、天天讀誦,也就是說,緊跟著佛菩薩,不離開他的身邊,這麼學成的。所以我對西方極樂世界我體會很深,它那個環境太好了。你生到極樂世界,你就跟著阿彌陀佛,你在西方無論住多久,無量壽,你一天都不會離開他。那你怎麼會學得壞?不可能。什麼樣的惡境界,你都不會動心,老師太好,環境太好!我把兩個世界一對比,我就很清楚。劉素雲所以成就,很簡單,還就是這個道理。每天聽經十小時,一天都不中斷。再忙碌,事情繁,不會少過四個小時,正常的是每天聽十個小時。除聽經之外,就念阿彌陀佛,她心是定的,她不是散亂的。佛在大小乘經上都講,「制心一處,無事不辦」,她把心放在一處,放在阿彌陀佛上。所以紅斑狼瘡,一個多月自然好了,再去檢查,連根都沒有了,制心一處,無事不辦。她生活非常簡單,我們吃飯還要好多個菜,她吃飯一個菜。她請朋友吃飯,請客也是一個菜,真誠、感人。生活非常簡單,非常樸素,一心一意都在道上。純淨無惡,十年功夫修成的,轉凡成聖。修行的成就是分三等,第一等轉凡成聖;第二等的轉染成淨;第三等,最差的,轉惡為善。我們一般的修行,第三等的標準都達不到,轉惡為善做不到。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的惡念多過善念,惡口多過善言,惡行多過善行。我們惡有三多,善有三少,這是我們修行為什麼功夫不得力,原因就在此地。

  第二,「觀受是苦」。受是什麼?享受。在這個世間,無論貧富貴賤沒有一個不苦。我們一般人看到貧窮的人苦,少吃少穿,少是缺少,食物缺少,衣服缺少,苦啊!飢寒之苦。富貴人家有富貴人家的苦處,比我們少衣少食還要苦,不知道要苦多少倍!我不是富貴人,我們出家是個窮和尚,古人講的貧僧,真的,一無所有。可是我有緣分認識很多富貴的朋友,朋友當中有不少國家領導人,做總統的、做國王的,擁有百億財富的這些朋友我也有。我跟他們接觸了解,他們很苦,患得患失,富而不樂,貴而憂慮,憂患。所以,我們想到四念處的觀受是苦,才知道人間真的是苦,太苦了!你說發財,以為發財就樂了,你今天有了一百萬,他就想一千萬;有了一千萬,他就想一個億;有了一億,他想十個億;有了十個億,他想一百個億。欲望沒有止境,貪而無厭足,得到的又怕失掉。像我們這樣很省事,沒有,沒什麼想的。連身都不是我的,身外之物當然就把它丟乾淨,不再去想它了,我們的心安,他們的心不安。我們在理上明白了,三十七道品就是理,知足常樂。所以一定要知道,三界六道真的是受苦。受樂是怎麼回事情?苦稍稍停了,你就覺得樂。不是真樂,是苦暫停,待一會苦又來了。樂是假的,樂會變成苦,苦不會變成樂。這都叫你看事實真相,都從事上去觀察。

  後面二個,是教我們從理上去觀察。「觀心無常」,這個心是妄心,就是起心動念。你細心觀察你的念頭,前念滅了,後念生了,生滅不停。人死了呢?人死了是身死了,精神不滅,那個心的生滅還在。還是念念生滅,絕對不會說一個念頭在那裡住一下,停一下,沒有這個道理。現在這個心無常,就是阿賴耶識,彌勒菩薩給我們講得清楚,一秒鐘裡頭有多少次的生滅?菩薩告訴我們,有一千六百兆,一秒鐘一千六百兆次的生滅,前念滅後念生。身死了,這個生滅現象存在,它永遠存在。到什麼時候它不存在?轉阿賴耶為大圓鏡智,它就停了。這法相宗裡面所說的,轉識成智,轉八識成四智,真正轉過來,超越十法界了。諸位要曉得,十法界裡面就是觀心無常,真的是無常,十法界。超越十法界它就常,那個念頭生起它就不滅了,不生不滅,那是諸佛菩薩的實報莊嚴土。不但不是六道,還不是十法界,四聖法界也不行。由此可知,四聖法界,四念處還很管用。

  最後一個,「觀法無我」。法是一切萬法,身體也是一法,也是萬法之一,一切法裡面找不到我。我,什麼叫做我?大乘的定義,我有八個意思。通常我們只說兩個,最重要的兩個,一個是主宰,一個是自在。一切法都沒有這個標準,我們如果以為身是我,這身能做得了主嗎?如果身能做得了主,我願意我這個身年年十八歲,好不好?永遠不衰不老,我能做得了主!做不了主,一年比一年老,一天比一天老。照彌勒菩薩說法是一念比一念老,你沒法子做主,這就叫無我。你能自在嗎?現在人講,物質生活的壓力,精神的壓力,是壓得你氣都喘不過來,這是比喻的話,你沒有自在。心想事成是自在,心裡想,事偏偏與自己想法相違背,你沒有自在。所以說無我。這一切法是什麼事情?一切法從心想生,一切法隨心念轉。我們的心念,業力在做主宰,所以這個身叫業報身。身是業報身,外面環境就是業報境。西方極樂世界所以好,它身是法性身,外面的境界是法性境界。我們常講,這佛經上常說,我們是業報身、業報土,西方極樂世界是法性身、法性土,不一樣。法性常樂我淨,真的,它觀受不是苦,它是樂,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有常樂我淨。我們這個世間,你看常樂我淨是有名無實,有這個名,常樂我淨的名,你去找找不到。你能找到的,是不淨、是苦、是無常、是無我,這是真的。這是智慧,看破。

  四正勤是修行指導的原則,是初入門最高指導原則,這是修行的基礎。我用看破,四如意足是放下,多少年來我用這個方法講,大家好懂。「四正勤」就是斷惡修善,最基本的。「已生惡令斷」,這是懺悔,已經做錯的事情不能再錯下去,要回頭。還沒有生的惡,你現在覺悟了,決定不能讓它再生;我們再加個字,不能讓它再發生。那些錯事,過去的永遠斷掉,未來的不讓它再生,這叫真懺悔。後面這二句叫真修行,「未生善令生」,現在我知道哪些是善,《十善業道》是善,《弟子規》是善,《感應篇》是善,六和敬、六波羅蜜是善,這些善我現在明白了,我還沒有做到,趕快做,趕快令它生。「已生善令增長」,我已經在做的,已經在做的多做,不斷的去做,把它發揚光大。前面二句是斷惡,後面二句是生善,這是修行總的指導原則,統一的指導原則,斷一切惡,修一切善。

  「四如意足」是放下。「欲」,欲是欲望,「如意足」,足是知足,樣樣都要知足。有了,能如自己意思,可以了,不要過分,你身心健康。飲食是攝受養分的,心清淨、心慈悲,心沒有雜念,你消耗的營養少,你每天攝取很少的養分你就足夠了,多餘的養分你還是排泄掉。我在跟李老師學教的時候,老師一生,三十幾歲開始學佛,他就日中一食,幾十年,而且吃得很少。他的工作量很大,差不多是五個人做的工作,很辛苦。跟他見面約時間,要一個星期之前約,你臨時找不到他,他的時間統統都排定了,每天時間都排定了。一天吃那麼一點東西,行嗎?精神好得很!我跟他老人家學,也學他的生活,我也學日中一食,行,真沒有事情。但是我吃得比他多,我吃他那個分量不行,我會感覺到餓。他一天的生活費用,在當時,也就是五十三年以前,一天台灣錢二塊錢。當時一塊美金大概換三十多塊台幣,他一個月的生活費用只要一塊多錢美金,不到二塊錢,六十塊錢就夠了。我也是一天吃一餐,但是我一餐需要三塊錢,我一個月生活費用九十塊錢。九十塊錢,二塊多美金,不到三塊。我得出的結論,能量的消耗百分之九十應該是消耗在妄念上,你的妄想很多、雜念很多,這個消耗量就很大。如果你沒有妄想、沒有雜念,無論是勞心勞力,消耗能量少,所以一餐足夠了。一天不吃、二天不吃,不餓,無所謂,精神一樣飽滿,一樣幹事情。你說上台講經,講得愈講愈歡喜,不吃飯沒有關係,不睡覺也沒有關係,什麼都可以隨緣。不能像菩薩那麼大自在,得了一點小自在,你愈學愈歡喜。所以欲望,物質生活,衣食住行,精神方面的生活,夠了,不要再多,一切隨緣。心地清淨,一塵不染,如意足了。

  第二個,「念」。我們今天念佛,尤其遇到災難的時候,縱然是沒有災難,往下九千年的末法,世尊告訴我們,「末法時期,淨土成就」,我們統統就歸到這一門就好了。學佛,我只念《無量壽經》,我只念阿彌陀佛,我心是定的。你說其他的,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不出《無量壽經》。《華嚴經》上說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無量無邊的法門,就這一個念佛法門統統包括了。《華嚴》上講得好,你看善財童子參訪德雲比丘,德雲比丘是初住菩薩,圓教初住菩薩,也就是四十八願裡面所說的阿惟越致菩薩,圓證三不退。他修般舟三昧,五十三參第一個,修般舟三昧,般舟三昧叫佛立三昧。一期九十天,九十天不睡覺,九十天不坐下來,所以才叫佛立。可以站著,可以走動,不可以坐,不可以睡覺,一期九十天,等於閉關一樣,要有護持的人。你餓的時候想吃,可以吃一點東西。用功,保持不飽不飢,功夫才會得力,吃太飽了,昏沉。如果肚子真餓了,沒有東西吃,他心慌,我們講掉舉,他心定不下來,心慌。所以一定保持不飢不飽。禪堂是這個規矩,不飢不飽,餓的時候吃個小饅頭,吃一點點心,喝一點水。精進念佛堂也是這個規矩。念才能夠專一,念就如意了,你會念得法喜充滿,你會念到一心不亂。

  理一心不亂是人可以做得到的,人要是做不到,佛不會說。佛不跟人開玩笑,做不到的不講,做得到的跟你講。但是我們自己要能審查環境,古人能做得到,現在人做不到。什麼原因?古人從小受過良好的倫理道德教育,這是扎根教育,現在沒有了。現在的人心跟古人那個心不能比,古人心是淳厚、老實,現在人心薄了,不老實了。所以,古時候那些方法在現在用不上。像三十七道品現在用得上?用不上,你聽聽而已,做不到。所以釋迦牟尼佛講得好,「末法時期,淨土成就」,不需要學那麼多,只要一部經就夠了。「讀書千遍,其義自見」,我一千遍不能攝心,現在人,真的,讀一千遍之後,心裡還是亂的,還是浮躁的,還定不下來。那再念,我念上一萬遍,心定下來了。一定要把清淨心念出來,清淨心生智慧,智慧就四通八達,沒有障礙。你沒有學過的、沒有聽過的,這一接觸就明瞭,它通了,八萬四千法門全通了。清淨心沒有得到,就不通,清淨心得到就通了,平等心得到,那就大通了。到大徹大悟,什麼障礙都沒有了,海闊天空,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全都通了。這是一條修行的徑路。

  我們年輕,當年學教,老師就告訴我們,學教不容易,世間法,世間的學問你都想通。不說近代的,這些科學、哲學,咱們不談,我們談古人的,古人我們就談一樣,《四庫全書》,乾隆時候編的。乾隆的福報大,大在哪裡?編《四庫全書》、編《大藏經》,這福報太大了。《四庫全書》是世間法,《大藏經》是出世間法,這兩樣東西好好的整理,流傳給後世,無量無邊的福報。他要是不執著不分別、不起心不動念,他成佛了。煩惱習氣沒有放下,那就變成福報,太大的福報了。我們今天懂得修福,我告訴諸位同學,我修的福報不會在乾隆之下。乾隆皇帝當年編《四庫全書》,才寫了七套,我流通的《四庫全書》,一百零一套。《四庫薈要》當年只有二套,我現在大概總共流通了二百七十套。《大藏經》,標準是一萬套,已經很接近了。別的事情不做,流通法寶,弘護法寶,果報是智慧。著相是福德,不著相是功德,只管做,心裡痕跡都不落,這個道理要懂。做好事,什麼是好事?這是好事,護持文化是好事,護持正法是好事,沒有比這個更好的了。培養傳統文化的老師,培養佛門的老師,講經說法的法師,第一功德。我們全心全力的去護持他,供養他們,他們的成就,他們弘護的功德,就有我們一分。我們曾經參與,自然能得到。這是念。

  「精進如意足」,那就精進兩個字就行了,精是什麼?純而不雜,那就是一門,才叫精;進是有進無退。這叫精進!不能搞多,不能搞雜。我們年輕學教,老師看到我們福很薄,福薄,沒有福報,短命。老師對於這些同學,短命的相、薄福的相,老師都勸他出來學講經,就是講經的福報最大,冥陽兩利。每一個講經的地方,無論什麼地方,有人聽就有鬼神聽,所以冥陽兩利。這個福報最大,幫助你增福慧,也幫助你延長壽命。老師用心很好,鼓勵我們出來學講經,我們自己得到了真實利益,感老師的恩。當年老師教導我們,只可以學一部經,你想學兩部,他就很老實告訴你,你沒有條件,沒有資格學兩部。學兩部要上上根人,你不是上上根。老老實實的一部一部學,一部學圓滿了,他同意了,圓滿是什麼?上台去講,老師在下面聽,聽到他滿意了,可以,再學一部。同時學兩種,是決定不可能的。他教學生,私塾教學法,他對我們同學學習經教,他是個別教導的。每個星期一堂課,一堂課是三個小時,老師講,講一遍,學生聽,聽了之後複講。學經的這兩個人跟老師坐在對面,我們其他同學,其他同學旁聽,不能缺,都要在講堂旁聽,這兩個人要上台複講。我們那個時候,男同學在靈山寺複講,女同學在台中蓮社複講,女同學是星期六,男同學是星期天。兩個人,一個講國語,一個講台語,好像上台的時候有一個翻譯,其實用的是一個講稿,一份材料。所以一個半小時的講經,實際上四十五分鐘,一個講台語,一個講國語,實際上四十五分鐘。可是這四十五分鐘的教材要充分準備一個星期,你才能上台講得像個樣子。這兩個同學這部經講圓滿了,再選一部經,另外兩個同學學講,是這麼來的。

  所以我在班上,我的能力比大家確實強一點,我的記憶力很好,幾乎聽一遍不會忘記,至少能保持一個星期;長時間不行,一個星期之內,我聽的時候不會忘記。我的理解力也比人家強。所以每個同學學講經,我都幫他們很多忙。二十多個人,每一個學講經的都學一、二個月,到什麼時候才輪到我?我還沒有輪到,出家的緣成熟我就離開了。離開之後,老師還惦念著,常常想著。我也捨不得離開他,我再回去,再回去是出家人身分參加這個班,繼續學習。所以這個班上出家人只有我一個。我是因為在家身分在班上學習的,有這麼個特殊因緣。老師是居士身分,對出家人很恭敬,不敢教出家人。所以我有特別的因緣,我可以參加這個班。最後,我在那裡學了一部大經,在班上學了大概將近有十幾部,小部經,就是班上所教的。我記得好像是十三部,我們旁聽,我在旁聽聽了十三部,這十三部我都能講,還都講得不錯。所以我一出家,白聖法師就請我到三藏學院去教書。我學的十三部經,在三藏學院一個學期只能教一部,他三年畢業,我十三部才用了六部,還有七部還沒用上。所以,我以後對佛學院就沒有興趣。私塾班很厲害,他是一門一門教,大概兩個月你就學到一部經,你就會講,課程是單一的。不像佛學院,佛學院課程是交叉的,每天有好幾個法師來上課,所以學生頭腦都像漿糊一樣,什麼都不懂。佛學院四年畢業,一部經都不能講。我在李老師那個班上旁聽,旁聽一年三個月,我會講十五部經。所以,佛學院的教學是失敗了,中國古老私塾教學方法是成功的。那個裡面的方法,教學的理念、教學的方式,真正是一流的,你看在中國流傳幾千年沒有改變。現在一變成學校,一改變,人才沒有了。

  二00六年我們參加聯合國巴黎的一個活動,大活動,我們參加主辦。完了之後,我們去訪問倫敦,訪問牛津、劍橋、倫敦大學,訪問三個大學,跟麥大維教授做了朋友。第二年,二00七年,麥大維教授到湯池去參觀我們的中心,他在中心住了四天。回頭,回國的時候經過香港,跟我談了六個小時。我很感謝他,確實真誠,邀請我到劍橋大學去辦學,辦一個書院,叫「大乘佛學」,名稱他都替我起好了。這個學院屬於劍橋大學的,英國的大學是書院制,像牛津、劍橋這樣的學校,世界第一流的,大概都有五十個書院的樣子。我很感激他,這是世界一流學校。我說我不能去。他說為什麼?我說你們學校的制度框架加給我,我教不出學生出來。他問我,那你怎麼教法?我說我沒有方法,我們老祖宗有方法。他耳朵就豎起來,老祖宗有方法,他是漢學家,四書他會背,中國文言文他能看得懂,很了不起。

  我說我們老祖宗這個教學的理念跟方法,在《三字經》上。《三字經》他很熟,從頭背到尾,一個字不錯。哪一句?我告訴他,最前面的八句是中國幾千年來辦教育的最高指導原則。教育的總的目標、總的方向,就是前面兩句話,「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本善我們大家都一樣,都平等的,但是習是什麼?習是習慣,你被染污了,習性是被染污了。本性是善的,習性不善,所以才要辦教育。「苟不教,性乃遷」,你要不教,習性愈來愈嚴重,本性就沒有了,就完全被障礙了。你雖有本性,本性現不出來,就跟佛法講的,雖然你是佛,你本來是佛,你有佛性,但是你現在的佛性迷了;有,它不起作用,你變成凡夫,變成凡夫是習性,變成六道是習性,不是本性。教育的目標是什麼?如何幫助這個人從習性回歸到本性,這是教育的目標。在佛法講,是幫助這個凡夫轉凡成聖,讓他去成佛,教育成功了,這是東方的教育。印度的教育如是,中國教育亦如是。用什麼方法教?「教之道,貴以專」,你看就這六個字,教學沒有別的,就是專一。開的是八萬四千法門,是八萬四千種不同的根性,每一個根性,不同的根性,你只能學一門,你不能學兩門,這個道理要懂。

  現在你們學校課程有十幾門課,那怎麼行?我說我教的方法就一門,譬如學《論語》,這都是他很熟,會背的書。他說你怎麼教法?我說教的人很簡單,我指定一些古人的註解,參考資料,讓學生自己看,上課的時候學生上台講給我聽。這樣教學。我教你學,不是我講給你聽,你學會了,你講給我聽,你講錯了,我給你改正。所以,譬如一堂課一個小時,學生講五十分鐘,後面十分鐘我作講評。他說學完了怎麼辦?學完了學第二遍,二遍學完學三遍,三遍學完學四遍。這樣一部書如果是一年學三遍,《論語》從頭到尾一年學三遍,十年學三十遍,他就變成孔夫子了,現代的聖人,轉凡成聖,才管用,他不是聖人不管用。這他才搞明白,中國世世代代有聖賢出來,是教出來的,佛菩薩也是教出來的,你得會教。你不會教,教了一大堆,變成大雜燴,他起不了什麼作用,他所接受的是常識,常識非常豐富,智慧沒有。智慧能解決問題,常識不能解決問題。我們今天講智慧、知識,知識不能解決問題,解決問題都有後遺症,智慧不會,智慧真正能解決問題。中國有好東西,好的理念,指導理念,好的方法,現在人不要了,那就沒法子,搞得世界這麼混亂,大家束手無策。古人給你安排的你不走,這個路你不走,你要走邪道,遇到苦難還不回頭,那就沒辦法了。回頭是岸,老祖宗東西太好了,佛菩薩的東西好極了,究竟圓滿,你不相信,你說他是迷信,那就沒法子。

  這是精進,這兩個字的意思真懂了,那就是如意足了。學佛法如此,學世間法亦如是。現在人最大的麻煩就是要廣學多聞,要樣樣都知道,結果學了一輩子是樣樣都不知道,可憐。老祖宗教我們學一樣,一樣學通了,原來樣樣都知道了,一通一切都通了。老祖宗不害人,老祖宗是真愛人,真的幫助你成就,你不相信他,那就沒有法子,他對你無可奈何,就隨你去吧!有一等人,苦頭吃盡了,回頭;還有些人,吃盡苦頭都不回頭,死都不回頭,那就沒有法子,等他來世吧!來生後世,我們想到總會回頭,佛菩薩有耐心,佛菩薩照顧眾生生生世世。所以說佛氏門中,不捨一人,慈悲到極處,什麼時候回頭,什麼時候來幫助你;不回頭,隨你意。劍橋大學如果真的同意我們的想法、做法,我倒是很樂意去。所以多看是有好處,看了之後你就有比較,你才知道中國古聖先賢那一套東西高明,真高明,現在科學技術不能相比。

  最後一條,「慧如意足」。這個慧不是知識,是智慧。智慧從哪裡來的?從禪定裡頭來的,放下才能得智慧;不肯放下,智慧從哪來?大乘教裡面告訴我們,見思煩惱放下,你得到的是正覺,阿羅漢、辟支佛的智慧。在六道裡面不會做錯事了,你有慧眼,你能觀照。能於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分別,分別放下了,你的智慧提升了,菩薩的智慧,在十法界裡面沒有障礙,出不了十法界。能夠把起心動念,就是無明放下,你超越十法界,你得大自在,你得真智慧,那是《無量壽經》上講的真實智慧。所以四如意足,這四種放下,放下你就得到了,你就如意,你要不放下,你得不到。智慧要放下,得智慧,得智慧不要執著智慧,不要去分別智慧,不要以為我得到真實智慧,你完全是凡夫,你看我執還沒有破掉,我得到智慧了。欲、念、精進如意都不能著,一著就全錯了,那就是魔境。不分別、不執著,通了,一執著、一分別,塞了,就變成魔事;不執著是佛事,一執著就是魔事。

  前面這十二個道品,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這是修行的根基。從這個根基上,五根出現了。信,進是精進,念、定、慧,有根了,根就是前面三條,看破、放下、斷惡修善。四正勤是斷惡修善,四念處是看破,四如意足是放下,信進念定慧有根了。沒有前面這個基礎,你信進念定慧沒根,你怎麼會成就?像植物一樣,沒有根它怎麼能生長。三十七道品,前面跟諸位說過,通四教,藏通別圓統統都有三十七道品。四教所解釋的淺深不一樣,最淺顯的是藏教,藏教是小乘,完全是人天法。圓教是法身菩薩,每一條的意思都深廣無際。從五根,五根再提升就有力了,就稱之為五力,信進念定慧。五根跟五力,道品的名稱都相同,只是一個是根,一個是根有力,稱之為五力。我們講修道有力了,至少在這個境界裡頭。沒有前面的修持,哪來的力?從這個標準上去看,我們今天信佛了,是不是真信?我們的信有沒有根?有根不會變,有力不會退轉,不會動搖。用這個標準來衡量,我們信根、信力都有問題。信沒有,精進當然沒有,沒有精進,哪來的念定慧?全都落空了。後面七覺支、八正道皆都是有名無實。不要往高處攀,藏教的我們都沒有。所以,小乘聖者值得人尊敬,為什麼?他們修八正道,修八正道,前面的七科統統具足。前面七科不具足,八正道怎麼修法?這是小乘聖者之可尊敬處。

  由是可知,佛在大乘教裡面告訴我們,法門平等,無有高下,真的。為什麼?八萬四千法門,門門都通到法性,任何一門,只要你一門深入,你都能夠明心見性,道理在此地,所以它是平等的。但是你要知道,統統靠自力,佛菩薩力量加持你是什麼?佛菩薩教誨你就是加持。今天佛菩薩不在世間,留下來經典,經典就是對我們的加持。我們讀了,道理明白了,方法搞清楚了,境界也說到了,路是要自己走的。你要不真幹,等於白聽、等於沒聽。不能把經教的理論、方法落實在自己日常生活當中,這個經白念了。所以,有人念經很靈,有人念經不靈,原因在哪裡?沒有誠心。什麼人靈?念經的人他做到了,那個經靈。做到了,他有力在裡頭,他有功夫,有力,我們今天講他有能量。沒有能量、沒有功夫的人,他念的經沒用處。甚至於念經求什麼?求升官發財,錯了,大錯特錯!把佛菩薩當作貪官污吏,在佛菩薩面前許願,你看我誦經、念佛求升官發財,我發財了我再來還願。我發了一個億的財,我拿一萬塊錢來供養你,這不是賄賂嗎?這樣的心態對佛菩薩,造什麼罪?地獄罪,完全搞錯了,對於什麼是佛真不知道,把佛看作鬼神一樣。

  信佛的人,我看百分之九十九都是這樣的人。真正明白什麼叫佛?佛經是什麼?真的很少很少。因為少,他就稀有,稀有就特別覺得可貴。今天真正發心研教、修行、弘法利生,沒有一尊佛不護念你,沒有一尊菩薩不擁護你,這都是真的,為什麼?太少了。隋唐時代佛法興旺,修行人很多,講經的人很多,不稀奇,太多了。現在有一、二個,那寶貝了。這個我們要知道。無論在家出家,你要想真正改造命運,消災免難,那就是李老師教我們這個經學班的,這個經學班的人都是可憐人,都是沒有福報,都是短命人。老師開這個班救這些人,二十多個人,教我們出來上台去講經說法。我們這些人都被李老師趕上去的,原來不敢上台,有幾個學成了,對老師才真正有感恩之心,慢慢體會到老師的好意。

  至於三十七品,後面講四種四諦,也是藏通別圓,有興趣你們去看天台的《摩訶止觀》、《小止觀》都曾經講到,這是佛學的知識。真正落實,所以佛法有它殊勝之處,它能通,一個法門能通一切法門,這個道理現在我們明白了,因為同一個自性。所謂是「一切法從心想生」,心想,心是一,只要你把心通了,你一切就通了,心之所想完全通了,道理在此地。因此,佛法教學沒有定法,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因處而異、因事而異,它是活的,它不是死呆板的,活活潑潑。任何一法都包含一切法,找不到一個法是獨立的,與其他的法沒有關係,找不到。我們在《華嚴》、在《無量壽》上看到,一毛一塵的微點,那微點是什麼?也許就是現在科學家講的量子,物質裡頭最小的,沒有比這個更小的,現在發現物質現象就是這個東西,這個東西存在的時間極短,是一秒鐘的一千六百兆分之一。所以,物質是假的,根本沒有物質這種東西存在。物質是這種現象累積產生的一個幻覺,物質的本質就是念頭,沒有念頭就沒有物質。所以我們的念頭能改變物質,念頭壞,地球壞了,念頭善,地球好了,就這個道理,這裡頭沒有什麼神祕。我們念佛,佛加持保佑地球,不是的,我們的念頭善,環境自然就變善,身體就變好;念頭不善,病毒就進來了。

  這個道理通一切法,你看一毛一塵裡面的微點,都能夠通達一切,何況其餘!沒有一樣是不通的,阻塞是自己造成的,那就是妄想分別執著造成的阻塞;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全通了。貼身的是對這個身體,你身體整個脈絡暢通,管道暢通,經脈暢通,你人怎麼會生病?自私自利、貪瞋痴慢,這些煩惱習氣都是阻塞的,這個東西多了,這裡也阻了,那裡也阻塞,都不通了,人就生病,就這麼回事情。小,通整個身體;大,通整個宇宙。所以我們的念頭跟整個宇宙息息相關,大乘經上講得透徹。現在這個道理被量子科學家證實,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意念能夠化解地球災難,你的意念不善,地球災難就化解不了,你就得承受。你要把念頭改過來,你看美國的科學家布來登,告訴我們化解二0一二的馬雅預言的災難,大災難,方法就是,我們用佛法講,「斷惡修善」,不就是四正勤嗎?就用這個方法,「改邪歸正、端正心念」,統統是四正勤,就能把這個災難化解。縱然不能化解,也會把這個災難大幅度的減輕,值得我們去做。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上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