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一三九集)  2010/9/10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9-0139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乘無量壽經解》第一百五十九面,最後一行:

  「又如明鏡,影暢表裡」。「影者,光影也。暢者,通達也。海東憬興曰」,憬興法師,「鏡光外照,名為影表,即同佛身光明外舒。外照之光顯影,暢在鏡內,亦同所放光還曜巍顏,故云表裡」。我們看這一段。這是經文的第二句,「又如明鏡,影暢表裡,現大光明,數千百變」,這是比喻,比喻佛放光。大乘經裡面一般佛放光都是表法,代表這次所講的一些內容,從放光裡面能夠感受得到。「影暢表裡」,影是光之影,暢是通達沒有障礙。海東,這是日本,日本的憬興法師,他有《無量壽經》的註解。「鏡光外照」,這是從比喻來說,鏡光外照這叫影表。「即同佛身光明外舒」,佛放光有時候在頂上放光,有時候在白毫放光,白毫是兩個眉毛當中,白毫放光,有時候面門放光,有時候全身放光。這段經文裡面沒有說哪一部分,應該這是「威光赫奕」,應該是全身的光明,這是非常特殊的。「外照之光顯影」,影在哪裡?影在鏡內,「暢在鏡內」,「亦同所放之光」,這個意思就是下面這一句說出來了,放光不但照外,也照自己,這個光明遍照。照外,這是影表,照自己,這是叫表裡,內外都照。

  「《淨影疏》曰」,這個註解是我們中國的,隋朝慧遠法師《無量壽經義疏》,這裡頭也有這個說法,「鏡光外照,名為影表,外照之光,明顯鏡內,名為影裡,佛身如是,光明外照所放之表,顯曜佛身,名影表裡」。下面老居士告訴我們,「按上兩說」,這是中日古來這些祖師大德他們的說法,「佛身內外映徹」,這次放光很特殊,全身放光,內外映徹,「喻如明淨之鏡」,用什麼?用非常乾淨光明的鏡子來做比喻,「由鏡放光外照」,這叫「影表」;「所放光明還照鏡內」,這叫「影裡」。吳漢兩種譯本當中,「佛光數百千色,數千百變,光甚大明,上下明徹,巍巍重明,皆顯影暢表裡之義」,這是看看各種不同的譯本。「宋譯為面色圓滿,寶剎莊嚴,則更顯佛光明中,影現十方寶剎,如大圓寶鏡,映現十方。如《甄解》所釋:則光顏巍巍中,影現寶剎莊嚴相,其猶珠寶鏡中,能現森羅萬相。上說正顯《華嚴》境界。」把這幾種本子合起來看,能夠稍稍體會到這個光明的深義。

  這個現象確實讓阿難驚奇,他認為這個稀有、殊特,過去聽佛講經從來沒有看到這樣的一個好相。我們知道阿難是佛的侍者,幾乎每一堂課都沒有缺席過,佛講經放光是個平常現象,他也都看到過,今天看到全身放光,這是稀有。光明在佛法裡頭表智慧,全身放光表什麼?圓滿的智慧。這部經是如來圓滿智慧的顯露,取這個意思。是真的嗎?一點都不假,唯獨這部經能度一切眾生。末法一萬年,這已經過去一千零三十七年,往後這八千多年,真正能夠得度而一生圓滿成就,唯獨這個法門,也唯獨這部經,所以感得如來全身放光。佛放光是不是自己意思,想哪個地方放光就哪裡放光,不是的,如果佛一有意思,佛就變成凡夫了。所以我們一定要能夠理解,要記住,佛無論怎麼樣表現,他沒有起心動念過。沒有起心動念,那我們就知道這個放光是感應。你說這個法門,說這部經典,它的作用有多大,有多少眾生受利益?自自然然的。像我們在《楞嚴經》上看到,世尊是面門放光,不是講全身的。面門不是全身,我們就曉得,那部經也非常了不起,度什麼樣根性的人?上根以上的。這個經在過去,禪宗必修的,密宗也必修的。這個法門,這淨宗法門,「三根普被,利鈍全收」,無論什麼樣的根性,除非你沒有遇到,你遇到的時候沒有一個不成就。

  經上有這麼多句子,佛光「數百千色」,這是光色;「數千百變」,變化;「光甚大明」,「上下明徹」,你看看,「巍巍重明」,這些譯本裡面的文字都是顯示「影暢表裡」的意思。尤其不可思議的,這個宋譯裡頭,其他的沒有,「面色圓滿,寶剎莊嚴」,它有這一句,光中現剎,剎裡現佛,在佛光裡面能夠見到十方諸佛的剎土。這個太稀有了,這個境界,這個境界是華嚴境界。所以古人說,這個經稱之為中本華嚴,它有道理,這個話不是隨便講的。那我們就想像到極樂世界的殊勝,也能夠啟發我們,讓我們深信、發願求生淨土。只要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你一生當中必定圓滿菩提,你能證得究竟的佛果,無上菩提。這個法門人人有分,無論什麼樣的根性,真肯修,肯信肯修,這個人就不是凡人。不要看他現在好像是沒有文化,不認識字,阿公阿婆,人家過去生中善根深厚。否則他一聽一看,他為什麼就相信,為什麼許許多多人讀這部經還半信半疑?這不認識字,沒念過經,你就教他念阿彌陀佛,他就相信,這奇怪了!其實你要是深入經藏,你就曉得不奇怪,過去生中阿賴耶識裡頭有根,有佛法深厚的種子,與淨宗相應,才會有這個現象,他一生當中決定成就。

  我們看底下幾句說明,「現大光明,數千百變,指佛於會上放大光明,瞬息萬變,光色參迴,自然最勝」。這幾句話,後面經文裡有詳細說明。我們看了,能感受到佛的放光,光中變化,光色參迴,光光互照,美不勝收。後頭講「自然最勝」,這個自然是性德法爾如是。現代的科學家告訴我們,宇宙之間所有的現象,它的生滅都離不開意念。這跟相宗裡所說的「唯識所變」,特別注意那個「唯」,唯獨,除了識之外,什麼也沒有;識是什麼?識是意念。唯識所變,限於十法界,十法界以外的,一真法界,佛與大菩薩的實報莊嚴土,那個裡面的景觀是一成都不變,所以叫一真,它不變。人活到無量壽他也不衰老,永遠是年輕的樣子,他不變,為什麼?他沒有識,識是什麼?分別執著,他沒有。不但分別執著沒有,連起心動念都沒有。一真法界之所以現前,是無始無明習氣變現的,這個現象現在科學沒有發現。真的,科學現在也了不起,已經講到阿賴耶,十法界依正莊嚴的源起,事實真相他們能說得出來,跟三千年前釋迦牟尼佛在大乘經裡面所說的沒有兩樣。科學為我們做證明,為我們解釋諸佛菩薩他們所證得的境界。

  這一段文,老居士說,「如《法華經序品》曰:眉間白毫,大光普照」。《法華經序品》,佛是在白毫放光,在一般經典上,白毫放光的講得最多,也最常看見,大光普照。「故知現大光明,即彼之大光普照。故知魏譯中之威神光光亦應同此,咸表佛之威光明曜廣大,無能比者。」佛菩薩放光,這光從哪來的?自性裡頭本具般若智慧,是從這裡來的。找它的根源,根源是自性裡頭有,它現相就是放光,現在人講物理現象,它這不是物理,它是性德。我們講光,像太陽的陽光,講電,閃電,那是物理現象,佛菩薩放光是自性的現象,跟物理現象完全不相同。物理現象這光能傷害人,佛光柔和,不傷害人,佛光不刺眼睛,柔和的,光再大都不會傷害眼睛。

  下面說,「至於數千百變,則同於本經《壽樂無極品》」,這在第三十二品裡所講的,「自然光色參迴,轉變最勝」,有這兩句。我們特別注意就是「自然」,自然就說明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這個光之所以現相,一定是感應,眾生有感,佛自自然然有應。由這一點我們也可以完全體會到,佛為一切眾生示現種種的身相,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決定沒有意思在裡頭,就是沒有意念,意念就是識,沒有阿賴耶識,完全是自性的流露。眾生感,它有這麼大的力量,能讓自性裡面的智慧德能現種種相,這種種相都具足數千百變。這個數千百變從哪裡體會?真難!這是我們很幸運,生在這個時代,碰到量子力學,我們明白了。沒有碰到量子力學,那就是佛法,佛法他不懂,像彌勒菩薩跟我們講的,一彈指當中有三十二億百千念,這就是數千百變,因為每一念都不相同。我們在以前解釋這個意思,我說出一個是相似相續相,為什麼?它不是完全相同的,兩個念頭沒有完全相同的,而且這個念頭生滅太快了。你想想看,一彈指,我們同學們計算過,一彈指多少個念頭?三百二十兆,三百二十兆個念頭,念念都不一樣,一彈指。這是經上講的數千百變。因為這麼多累積起來,才產生現象,我們能夠覺察到的物質現象、精神現象。今天科學家發現量子,也稱為小光子,知道這是怎麼回事情,是意念累積連續發生的幻相。這個講法我們好懂。實際上,跟彌勒菩薩所說的完全相同,也說明了,三千年前佛所看到的宇宙人生的真相,今天科學家證實了,是真的不是假的。

  了解事實真相你才真能放下,為什麼放不下?不了解真相。我們現在有沒有真的了解?沒有,為什麼?我們現在只是聽說而已,知道有這麼回事情,為什麼還是放不下?怎樣證明你真了解?真放下,就證明你真的明白了;沒有放下,也就是說明你還沒有真的明瞭。我們「迴向偈」裡有句話說,「願得智慧真明瞭」,那個智慧是自性般若智慧,那個智慧開了你就真明瞭,真明瞭就真放下,心裡連那個念頭都不存在,那就是真放下。有時候還起心動念,不行,沒放下。這個放下是不容易,也就是說真正明瞭不容易,一知半解可以做得到,透徹的真明瞭難!「故知魏譯中之威神光光亦應同此」,跟這個意思是一樣的,這都代表佛的威光,他的威德光明照耀廣大,無能相比。

  「自然光色參迴,轉變最勝」,這個轉變最勝就是《還源觀》裡面講的三種周遍的第二種,從周遍法界,「出生無盡」,出生無盡是隨著意念,就是阿賴耶,具體來說,十法界依正莊嚴同時出現的。底下說的是「同表佛光自然交參迴轉,光色變化愈變愈勝,無有窮極」。六祖能大師開悟的時候所說的,「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這也是指十法界依正莊嚴。大,我們講到華嚴世界,小,講到我們眼前的境界,愈變愈殊勝,無有窮盡。無有窮盡很難體會,這是性德,它變化真的是無有窮盡,很難想像。這句經文讓我們想到小時候玩萬花筒跟這個很相似,萬花筒構造非常簡單,你在那個裡面可以看到這兩句,愈變愈勝,無有窮盡。連萬花筒都顯示這個境界,何況自性,自性是個大萬花筒。

  「尊者阿難,即自思惟」,「尊者阿難乃本經之當機」,這部經當機的是兩個人,前半部是阿難尊者,後半部是彌勒菩薩,這個表法的意思很深。阿難代表釋迦牟尼佛一萬二千年的法運,阿難傳佛的教法教學,彌勒菩薩是代表下一尊佛。彌勒菩薩現在在兜率天,修什麼?修知足,知足常樂。兜率意思是知足,他在那裡修知足,真正知足才能作佛,不知足的人不能成佛,這個表法的意思很深。知足到什麼程度?知足到無求,真正做到於人無爭、於世無求,真知足了,一絲毫的念頭都沒有了。生活呢?生活完全是隨緣,沒有一樣不好。在境界裡面確實不起心不動念,起心動念尚且沒有,哪來的分別執著?這是我們要明瞭的,要學習的,這經中表法的意思太深了。

  彌勒菩薩到這個世間來成佛,時間還很長,經上告訴我們,五十七億六千萬年才從兜率天下降。這個當中沒有佛的時間很長很長,這些苦難眾生,佛菩薩要是不管,慈悲心何在?佛菩薩大慈大悲,與一切苦難眾生感應道交,只要眾生有感他就有現,他現什麼身?地藏菩薩身。什麼是地藏?都要知道,地藏法門代表的是孝親尊師,簡單講,孝敬,孝敬是作人、生天、成佛的大根大本。佛法你不能接受,在沒有佛住世的時候,用什麼來教人民?教孝、教敬,能夠把這兩個字做到就難得,他生生世世不墮三惡道,能夠保住人身。將來彌勒菩薩出世,他有這個緣分,跟彌勒菩薩有緣分,參加龍華三會。彌勒菩薩的法會非常廣大,不像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一共是三百多會,大大小小三百多會,彌勒菩薩只有三會。我們能夠理解,這三會的時間都很長,每一會裡面肯定有很多的小會,他才能夠度盡這些有緣眾生。凡是在釋迦牟尼佛這個時代修行沒有成就的,沒有證果的,將來都會參加龍華三會,為什麼?你現在在釋迦牟尼佛這裡種善根了,在釋迦牟尼佛這個末法法運裡頭還不能成就,那你就會在彌勒菩薩法會裡頭成就,一尊佛跟一尊佛接著度眾生,慈悲到極處!

  我們就曉得了,最可憐的是什麼?是生生世世沒有見到佛法,沒有聽到佛法,阿賴耶識裡頭沒有佛法的種子,這叫真可憐,他沒有善根。如果在一生當中,能夠聽到一次,聽到一句阿彌陀佛,阿賴耶識裡頭就種善根。所以,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要了解這個事實真相,念念不忘幫助一切苦難眾生,用什麼方法去幫助他?念佛。對於一切小動物,我們看見了,蚊蟲螞蟻,合掌「阿彌陀佛」,就給牠種善根了。牠多生多劫之後,憑這一句阿彌陀佛就得度,這個善根誰給牠種的?你給牠種的。學佛的人天天不空過,念念不空過,這叫什麼?眾生無邊誓願度。還有更殊勝的,我們肉眼看不見的眾生,他在我們周邊,有時候我們感覺到,我們念一句阿彌陀佛迴向給他,他們感恩。我們誦經、讀經、講經這些功德,全可以與他們大家一起分享,在佛法裡叫迴向,現在的名詞叫分享,沒有一個不得利益的。常存此心,念念不捨,無量功德。修積功德並不一定要花錢,有些很有財富的人反而他們不知道修功德,他們所修的是福德。功德是你的菩提心,是你的善緣,你對一切眾生的愛心,不捨眾生的願心,這是成就你功德。我們的菩提心,也就是在日常生活當中這樣培養出來的。所以,在諸佛弘法大會當中,也像阿難尊者一樣,做大會的當機。

  下面說,「若論其本」,阿難的本,根本,「實亦從果向因之法身大士」。這說明了,阿難也是來示現的,在釋迦牟尼佛的會上他是什麼身分?初果須陀洹,這就是舞台表演,在台面上,他的身分是須陀洹,初果須陀洹;他在後台呢?他在後台是法身菩薩,明心見性的法身大士。從果向因,這至少我們能相信,我們不會懷疑。這底下還有證據,很難得,「《法華經》中佛告菩薩曰:我與阿難等於空王佛所,同時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阿難常樂多聞,我常勤精進,是故我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而阿難護持我法,亦護將來諸佛法藏,教化成就菩薩眾」。這是佛說的,不是假的,阿難真的是法身大士乘願再來,來表演給我們看的,佛把過去這樁事說出來。這個「我」是釋迦牟尼佛自稱,釋迦佛跟「阿難等」,還有其他的人,「於空王佛所」,空王佛是一切佛的通名,每一尊佛都可以稱為空王佛。這是講他證得的,證得二空之理,人我空、法我空,每尊佛都證得。這是過去佛中的一尊佛,空王佛所,他說在那個時候,世尊跟阿難都在一起修菩薩道,發菩提心,那就是同時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這是菩提心。「阿難常樂多聞」,這習氣不一樣,阿難喜歡研究經教,興趣非常廣泛;換句話說,他進步就比較緩慢,學的東西太多太雜。釋迦牟尼佛他就比較老實,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所以釋迦牟尼佛先成佛,「常勤精進」,這一門深入。

  諸位要知道,成佛是從戒定慧上成就的,不是從廣學多聞上成就的,這個一定要知道。可是各人根性不相同,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喜歡廣學多聞的,佛開的什麼?法相唯識,開這門功課,這門功課是專門為這種根性的人開的。真正是老實人,上根利智,佛給他開的是禪宗,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快!如果是中下根、下下根人,能夠勇猛精進,佛就給他開淨土宗。一門深入,一句佛號念到底,一生的成就也不輸給別人。凡聖土下下品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也做了阿惟越致菩薩,不輸給別人。這什麼原因?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絕不是假的,阿彌陀佛怎麼會妄語?這個法門最重要的一個條件就是信,你要真信、真願,不能有絲毫疑慮,你就會成功。如果你有懷疑、有顧慮,那就不能成功,這個門你就走不通。雖然走不通,善根種了,有這個善根,你就有緣遇到這個法門,遇到法門接著再修,哪一個階段真放下了,在這個階段就成就了。我們在這一生明白了,放下萬緣,一心專念阿彌陀佛,你這一生成就了。這一生念佛不能往生,來生後世還有緣分,還能夠繼續修學。我們明瞭,佛氏門中不捨一人,諸佛菩薩對一切眾生的護念,比慈母照顧她的嬰兒還周到,這是佛的恩德不可思議!我們常常把佛忘掉,佛一時一刻都沒有忘記我們,我們在他大圓鏡智之中照住,這就是佛對我們的加持。我們自己實在是煩惱業障太重,沒有感觸到,佛是真加持我們。

  阿難也非常難得,喜歡多聞,他發心護持佛法。所以弘法、護法都不容易,你對佛法不通,你怎麼弘法、你怎麼護法?佛法決定不能以自己的意思來解釋,那就錯了。自古以來,釋迦牟尼佛在世就出現這種狀況,這個狀況在佛經上叫增上慢。這個煩惱很麻煩,它障礙你開悟、障礙你證果,不但如此,甚至於障礙你的善法,那就麻煩了。因為你自以為是,自己沒有證得,以為證得,沒有了解,以為了解,你這樣教導別人,你誤導眾生,誤導是要負因果責任的。唐朝百丈禪師,你看他公案裡有說一樁事情,錯下一個字的轉語,墮五百世野狐身。為什麼會造成這種現象?增上慢。這個地方也給我們一個很重要的提示,就是學佛決定不能有傲慢心,這種傲慢是你自己不知道。人家要問你,「我沒有傲慢,我很謙虛,沒有傲慢」,他自己確實沒有能覺察到。怎樣對治傲慢?謙虛;怎樣對治嫉妒?隨喜,菩薩都有方法。這種病很重,你沒有方法對治,它就起作用,它就來障道。

  阿難護釋迦牟尼佛的法,跟釋迦牟尼佛以前是同學,一佛出世,千佛擁護,與佛有緣的人都來幫助他。或者是以菩薩身分、聲聞身分,做他的弟子,做他在家的護法,讓他一代教學得到圓滿。阿難也護「將來諸佛法藏」,阿難一定發了這個大願,釋迦牟尼佛在此地為我們透出來了,「教化成就菩薩眾」,說菩薩眾就說明他是大乘,他不是小乘。「若論其跡」,這個跡就是現前他所示現的身分,「則為集結經藏、傳佛心印、傳授密乘、承傳大教之關鍵人物」。這是真正護持,我們今天講護法,護法就是這三樁事情。集結經藏,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講經教學,沒有文字留下來,沒有經本。經從哪裡來的?跟一般宗教不一樣,一般宗教有很多宗教經典是從天上降下來的,佛教不是的,佛教是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為大家宣講的。當時沒有文字記載,經典從哪裡來?阿難複講,把釋迦牟尼佛所說的經重複講一遍,五百大阿羅漢來給他做證明,做聽眾。聽阿難所講的,大家都同意、都認可,這才能用文字記錄下來,流傳給後世,佛經是這麼來的。如果有一個人不同意,說這句話我聽佛不是這麼說法的,這一段就得刪掉,寧缺勿濫,取信於後世。所以集結經藏是這樣的嚴格,不是少數服從多數,不是的,一個人不同意就通不過。這當年集結經藏,這是護法,讓世尊四十九年所說的不至於消失。

  古人很用心,唯恐經典失傳,把經典刻在石頭上,藏在山洞裡面,叫「藏諸名山」,流傳給後世。我早年到北京去訪問黃念老,認識了當時佛協的會長趙樸初老居士,我們談得非常投緣,老居士告訴我,你來到北京,一定要到房山去看看石經。他派人開車帶我去訪問,我看到了全部的《大藏經》,裡面所刻下的經典還有幾部我們現在藏經裡沒有,你說他蒐集得多完整!這部經聽說刻了八百年,世世代代刻了八百年,藏在房山石洞裡頭。一共好像有七個洞,七個洞窟收藏,字都很大,刻得非常好。我們看到歡喜,也看到非常受感動,古人的用心。這都是屬於承傳經藏,唯恐在災難的時候,佛經失傳了,用這種方法。現在印刷術發達,為了讓佛經不至於失傳,最好大量的翻印,全世界各地收藏。災難我們知道肯定有,但是不可能全世界都有災,這不可能的,總有一些地方還沒有的,那它就保存下來,所以數量愈多就愈安全。刻在石頭上好,藏諸名山,如果發生地震,這個經就完了,我們不能沒有這種擔心,如果有個地震來怎麼辦?所以,把它印出來流通比什麼都好。我在之後,有一年我住在新加坡,有個居士供養了一筆錢,美金五百萬,這筆錢數字很可觀。我頭一個就想到,房山的石經把它印出來流通,可以印一千套。我跟國家宗教局商量這樁事情,一直都沒有辦法滿願,裡面不是這個單位不同意,就是那個人不同意,所以這樁事情沒做成,錢放在那裡沒地方用。前年,商務印書館發起再印《四庫全書》,我就想到這也是個好事情,我就向商務印書館買了一百套,一套美金五萬,一百套就五百萬,這錢就用掉了。現在這個書印出來了,我們贈送給國內、贈送給海外,這是中國的國寶。台灣商務印書館這個底本是文淵閣的,在當時所寫的七部裡頭最好的一部,收藏在皇宮裡面。雖然印的不是佛書,這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國傳統文化是佛法的基礎,沒有中國傳統文化,那學佛一定從小乘上扎根。將來我們這個道場會收藏一套。所以要常常想著怎樣讓佛法能夠長久的保存。現在科技雖然發達,我們會想到,如果萬一有一天這個大災難把科技毀掉,電沒有了怎麼辦?我們這些電腦、光碟都沒用處了,都變成廢物。有沒有可能?有可能。所以,真正的方法還是印成書本好,要大量流通。這是傳經典。

  「傳佛心印」,這是禪宗,阿難尊者是禪宗第二代祖師,禪宗的初祖是迦葉尊者,迦葉傳給阿難,阿難在禪宗裡面是二祖。你看傳教、傳宗,宗就是禪宗,不但是這樣的,還傳授密宗,所以他是釋迦牟尼佛承傳大教的關鍵人物。下面所說的,這就是密宗的經典,《蓮華生大士應化因緣經》裡面說,「密教初祖蓮華生大士,從阿難受釋尊預囑傳付之密法」。這是釋迦牟尼佛把密法預先傳給阿難,讓阿難傳給蓮華生大士,這是說明,他確實是密宗的傳人。「又《胎藏界曼陀羅鈔三》曰:阿難密號集法金剛」,這個密是密宗,密宗裡面稱號,阿難尊者的號是集法金剛。「此又顯阿難之本,蓋金剛即佛也」,密宗稱金剛就是佛,那就成佛了。「故知阿難護持佛法是其本願」,在因地的時候,修行時候他就發願護持佛法,他對於佛法非常愛好,這是跟過去生中生生世世這種習氣都有關係。「現則示現為佛侍者」,這次釋迦牟尼佛出現在世間,他來示現做佛的侍者,「續佛慧命,繼往開來,故於本經當機」,這說明阿難跟淨宗的緣非常非常之深。佛講《無量壽經》,他第一個啟請的,看到佛放光現瑞,他就代表大眾向佛請法,讓佛為我們說出這個法門。「乃能善自思惟,發此妙問」,許許多多的經教,都是有人啟請,佛才說的,沒有人啟請,佛自己說的,這個很少,不多。可是《佛說阿彌陀經》是無問自說,沒人啟請。沒人啟請佛也說,是看到眾生緣成熟了,佛將這個法門宣布,跟大家講解,大家能信、能解、能行、能證,這叫眾生的緣成熟了,雖然沒有人啟請,佛也說出。這樣的經,在世尊四十九年講經說法裡頭有,但不是很多。

  「色身諸根,悅豫清淨」,這個兩句經文,「諸根」是指色相,就是我們身體,身體裡眼耳鼻舌身這五根。「悅豫」是喜樂。「清淨,《嘉祥疏》曰:光顯也」,用光顯來解釋清淨,「又《寶積經》曰:如來身者,自性清澈。何以故,如來久已遠離一切煩惱諸垢穢故」。佛身哪有不清淨的道理?煩惱障、所知障全都斷盡了,所以身心清淨。經教裡面常常讚歎諸佛如來「金剛不壞身」,金剛是形容堅固,不壞裡面就有清淨。我們在大乘教裡面讀到,佛說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這個身是相好;換句話說,每個人身跟佛身都沒有兩樣。什麼身?現前的身,就是我們現在的身,跟佛身沒有兩樣,我們現在居住的地方,跟淨土沒有兩樣。中峰禪師在繫念法事上跟我們講,「我身即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即是我身」,「此方即淨土,淨土即此方」,這個話說的是對的,沒有說錯。為什麼?他們把煩惱習氣都斷了,所以身心清淨現前。我們今天麻煩是什麼?被染污了,身被財色名食睡染污,心被貪瞋痴慢疑染污,就這麼個道理。如果心裡面把貪瞋痴慢疑放下,身把財色名食睡、色聲香味觸法放下,那你跟佛就沒有兩樣。佛身、眾生身無二無別,這個話是真的不是假的。

  六道眾生一身多病,病從哪來的?貪瞋痴慢疑是你的病根,財色名食睡是你得病的外緣,喜怒哀樂是你得病的內緣,因緣具足你就得病,就這麼個道理。因很難斷,這是煩惱習氣,不容易斷,斷了你證果了。如果能夠把緣斷掉,緣怎麼斷?佛教我們以戒為師、以苦為師,你能吃苦,你能夠持戒,你身心清淨,你得自在。如果真的是說放下五欲六塵、放下七情五欲,人真就沒有快樂了,那學佛幹什麼?佛所標榜的,學佛是離苦得樂。什麼東西是苦?七情五欲苦,你的身心不健康,你的身心被染污。佛教給我們都是真的東西,一點都不假,我們自己要知道,要明瞭。所以要學,如來身,自性清澈,我們要學佛,遠離一切煩惱,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無明煩惱統統放下。

  「如來身者,出過世間,何以故?不為世法之所染污故。」世間所有法,你不再受染污。不受染污有兩種辦法,淺的方法,我們遠離,不接觸它,這是治標的辦法,不是治本。如果有深定,我們修學任何一個法門得三昧了,即相離相,那是更深一層的遠離。沒有遠離的心,在一切諸法裡頭自自然然不起心不動念,這真的離了。「乃至如來身者,如淨鏡中微妙之像,如淨水中明滿之月。」這是比喻,很乾淨鏡子裡面所照的像,鏡子裡面顯的像,又好像在淨水當中,這水乾淨,沒有波浪,月亮現在水裡頭。「綜上引證,經文釋為:當時世尊,眼等五根,同現喜容」,這是說明佛為什麼放光,為什麼現這個相,歡喜。「心中安樂,妙相清澈」,中國古人所謂「人逢喜事精神爽」,佛現這個相的時候我們知道,佛心表現出來,這些都屬於示現,心中安樂,妙相就清澈。「如鏡中影,如水中月」,鏡影水月,它裡面含的深義是:不即不離、亦空亦有、空有不二。

  「光明圓滿,淨若無形,和悅歡喜,清淨莊嚴」,這是為什麼,佛為什麼安樂喜悅?「《淨影疏》曰:喜有二義」,這是為我們解釋,佛歡喜表兩個意思,表法的。一、「念彌陀佛所成行德可慶,故喜。」這是佛念佛,前面阿難問了,佛今天的歡喜,想到一定是念佛,是念過去未來佛,還是念現在他方佛?阿難曾經有這個問。所以在這個地方顯示出來,是念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念阿彌陀佛所成的行德可慶,歡喜。第二,「念眾生得益時至,故喜」。眾生與淨土的緣成熟,也就是說眾生可以接受這個法門了。釋迦牟尼佛出現在這個世界,實際上來說,真正的目的就是宣揚這個法門。這個話誰說的?唐朝時候善導大師說的,善導大師是淨土宗第二代的祖師。這個地方附帶給同學們做一個說明,淨土宗祖師不是代代相傳的,不是相傳的,是民主,大家公認的,選出來的,他不是一代一代傳一個的。這位大德在這個時代,他的修學、他的護持,對淨宗最有力的、最有成就的,後代的人就選他為淨宗祖師,他不是承傳的。所以淨宗到現在只有十三代。你看每個宗派都幾十代了,至少也有七、八十代,淨宗才十三代,這個時代沒有這種人,那就不選。所以,他是民主產生的,一定大家公認。不容易!眾生對淨土的緣成就不容易,佛怎麼會不歡喜,為什麼?一生成就。

  所以善導大師說了兩句話,「諸佛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這就是說明,諸佛如來他為什麼出現在世間?出現在世間為的什麼?就是為了這樁事情,把淨土法門介紹給大家,勸大家真信、真願、真念佛,這一生決定得生淨土。人只要往生淨土就成佛,這話是真的不是假的。因為生到極樂世界,即使煩惱一品沒斷,同居土下下品往生,這最低的,可是生到極樂世界就得到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菩薩就是成佛了。你看禪宗裡面講,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那是什麼人?那就叫阿惟越致菩薩,見性成佛了。他有沒有見性?沒有見性,沒有見性怎麼也成佛?佛力加持他,他的神通、道力就相等於明心見性;換句話說,他就有能力與一切眾生感應道交,眾生有感,他就有應,應以佛身得度他就能現佛身。這是淨土不可思議,這是淨土所謂難信之法。

  一般教下的人,你給他講他搖頭,他不相信,哪有這種道理!這就是對於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沒有信心,所以難信。難信我們能信,我們現在相信,憑什麼?第一個,過去生中善根深厚,這是肯定的;第二個,如果善根不夠深厚,在這一生當中,大乘經教裡面長時薰修,也能把你這個善根提升到一定的程度,這都要緣分。我自己對於淨宗,這個善根就不夠深厚,如果沒有這麼多年大乘經教的薰修,我還是不會相信,不容易!年輕時候李炳南老居士把淨土教給我,勸導我認真學習,我對老師不敢違背,但是沒有去照做。走阿難那個路子,不認真修,學廣學多聞,對經教非常歡喜,尤其對《華嚴》、《楞嚴》。我跟諸位講過我這一段的歷史。

  我相信淨土是從《華嚴》、《楞嚴》上來的,《楞嚴經》是我年輕時候主修的課程,我記得講過七遍,但是七遍裡面只有兩遍是講圓滿的,其他的五遍沒有講圓滿,以後講《華嚴經》。十幾年以後,《華嚴經》講了一半,突然有一天想到文殊、普賢學什麼法門?《華嚴經》上還沒有講到,在後面,翻後頭的經典,翻到最後《四十華嚴》第三十九卷,裡面有了,原來文殊普賢都是念阿彌陀佛的,求生西方淨土。再細心去觀察善財童子,善財童子是文殊菩薩的入室弟子,這是得意門生,他所傳的、所學的肯定秉承老師的,不可能跟老師不一樣。細心去看五十三參,果然不錯。你看第一位善知識,中國人講先入為主,吉祥雲比丘,他修什麼法門?般舟三昧,專修念佛求生淨土。這第一個人,中國跟印度都有這個說法,叫先入為主,這個關係最大。五十三參最後一參,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才恍然大悟,善財童子原來是專修淨土,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一生成就。當中五十三參是為弘法、護法修學必須的課程,自己成就,這一門就夠了,弘護那是一切都要懂得,弘護是什麼?成就後得智,就是無所不知。

  他什麼時候才去參學?根本智得到了,他在文殊會上得根本智。根本智是什麼?《般若經》上講「般若無知」,後面參學是「無所不知」,後得智,兩種智慧圓滿了,這才能講弘護。可是,學後得智一定根本智得到了,根本沒有得到,哪來的後得?像種樹一樣,後得智是枝葉,沒有根本哪來的枝葉?現代人最大的困難,沒有根本他就搞枝葉,所以那個枝葉全就落空了。用四弘誓願的話來說,「煩惱無盡誓願斷」,那是根本智,「法門無量誓願學」,那是後得智,無所不知。佛在大乘教裡頭跟我們講得很清楚、很明白,會學的人要依教奉行。所以在根本智沒有成就,我們所學的統統是為了求根本智,這個階段一定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一門深入你才能得定,在佛法講三昧,三昧成就之後,智慧就開了,這個智慧就是根本智。根本智是什麼?我們這部經上講的「清淨平等覺」是根本智,這三個你都得到了,所以你學後得智就很快,一接觸全明白了。那個時候學習就非常快速,你沒有障礙了,煩惱障沒有了,所知障沒有了。

  我們再看底下這段,「光顏巍巍」。「光」是光明,「顏」是容顏。《無量壽經箋註》,這是丁福保居士的,「佛之顏有光」,面孔有光,叫「光顏」。「巍巍,高大尊勝之貌」。「《嘉祥疏》曰:巍巍言德盛高顯也。」佛是大德,我們現在人說,佛的風度、佛的光彩,這都是講德勝高顯的意思,是由內而發。現在人裡頭沒有,可是他用化妝,完全是外表的,特別是登台表演的時候,一定要化妝,讓他在鏡頭裡也是光顏巍巍,也有這種情形。所以,上舞台都有化妝師,有專業的人來幫助你,這個地方是自然的。「總表佛之德容」,德是在內,容,容貌是在外,「顯曜光明,超於一切」,這個一切是指諸菩薩,從等覺以下,沒有人能跟佛相比。顯是明顯,這個「曜」也就是前面講的「數千百變」,就這個意思。佛的智慧、德能都從相好上透露出來,超於一切,菩薩都不能相比,聲聞、緣覺、諸天人民當然更比不上。

  經上所說的我們必須要知道,佛所有的我們全有,聽了也不要羨慕,我們不比佛差一絲毫。為什麼現在顯不出來?要知道,我們是因為有妄想分別執著而不能證得;換句話說,如果我們能夠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這個現相就現前了。我們真的想,現在是在凡夫位,真想,希望智慧德相都能夠像佛一樣的圓滿,那就得認真幹。認真幹,你可不能忘記戒定慧三學,這個次第一定是因戒得定,因定開慧,如果想我戒律不要,這個東西太麻煩,我就從定慧下手,行不行?不行,你得不到定,你開不了智慧。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都是從這個路成就的,我們不走老路,想另外開闢一條新路,那個麻煩大了!你只有走老路,老路只有一條,自己想開闢新的道路,現在人都想創新,愈創愈糟糕,真的是「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世世代代老人都走這一條老路,你以為現在科技發達了,我要創新,你試試看。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對於祖宗、對於先人不能不尊重。如果有一絲毫傲慢的意思,我們生在二十一世紀,科學技術發達的時代,怎麼能跟他們走?你不跟他們走,你的路就是三途,肯定在三途,這個我們不能夠不知道的。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