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訊播放器 正在載入。
目前時間 0:00
總共時間 0:00
載入完畢: 0%
串流類型 直播
剩餘時間 0:00
 
1x
  • 章節
  • , 選擇關閉描述
  • , 選擇關閉字幕
    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五八二集)  2011/9/7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90582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乘無量壽經解》第七百六十九面第二行「無畏者,乃四無畏。又云四無所畏。化他之心不怯,名無畏。今所指者是佛之四無畏」。這些名相叫名詞術語,是佛門裡面最常見的,大乘小乘、宗門教下都必須要講,這也是一般佛學普通常識。學佛一定要知道如來十力、四無畏、十八不共法。四無所畏,《大智度論》上這麼說,「此四通言無畏」,這四樁事情,第一個是一切智無所畏,第二個是漏盡無所畏,第三個是說障道無所畏,第四個是說盡苦道無所畏,這四種。「由佛十力之智內充」。前面剛剛學過十種智力,有這個智慧就能夠「明了決定,故於大眾中凡有所說」,這是說世尊當年在世四十九年講經教學,「無恐懼之相」。為什麼?他一切都明瞭,他沒有不知道的,任何問題你向他請教,他都能跟你講得詳細明瞭。這什麼原因?這個道理我們一定要懂得,這不是迷信。

      佛說人類的智慧是圓滿的、是平等的,每個人都有,智慧平等,能力,我們今天講技術能力,技能平等,福報也平等,沒有一樣不平等,這什麼原因?我們根於一個自體,哲學裡面所說的本體。研究哲學的人,要把上古連起來應該有上萬年,對於宇宙的本體,就是宇宙怎麼來的,憑什麼來的,這個問題到現在都還沒有結論。這些大哲學家都說得有道理,各有各的道理,都不能叫人心服口服,所以現在還是個問號。實實在在說,只有大乘經裡面才畫下句點,真的搞清楚了。怎麼搞清楚的?大乘教裡頭說,明心見性,這就清楚了。換句話,古今中外的哲學家沒有明心、沒有見性,所以對這個問題始終還是問號。為什麼佛能明心見性,別人不能?不是不能,而是方法用錯了。世間人都喜歡用他的心思去研討這個問題,心思是虛妄的,不是真實的,佛家講妄心,不是真心,或者說它是迷了的心,不是覺悟的心。佛家講真心是覺悟了,講妄心是迷惑了,迷心就叫妄心,覺心就叫真心。覺心跟妄心有什麼不一樣?覺心不動,妄心是動的。妄心是什麼?念頭。你看看我們的念頭,前一個念頭滅了,後一個念頭又生了,念念生滅,永遠沒有停止。人有沒有死?沒有死,那個死是身體,你的心沒有死,你的妄心還是在生滅。如果妄心要不生滅了,哪有輪迴、哪有投胎這個事情?就沒有了。他沒有死,這個身體用得不合適了,丟掉了,再去找個身體,這就是六道裡頭生死輪迴的現象。所以人確實沒有死。

      惠能大師見性之後告訴我們,「本不生滅」,真的是不生不滅。可是不生不滅的那個我,我們一般人講靈魂,其實它不靈,它迷惑顛倒,它要是靈了怎麼會去投胎?不靈才投胎,靈了就不幹了。如果它覺悟了,在佛法叫它做靈性,不是靈魂,叫靈性,靈性是真正的我,是真心。靈性本來是一體的,到靈性,知道,知道是一體,靈魂不知道。所以明心見性才把這個事實真相完全搞清楚、搞明白,你親眼所見,你親自所體會得的,這是真的不是假的。在這個地方看到,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同一個本體,這個本體在佛法叫自性。我們為什麼會迷了?我們一個人兩部分,一個是精神的,身體是物質現象,另外一個是覺心,是精神現象,它不是物質,這兩個東西組合的。兩個東西怎麼來的?迷了以後取阿賴耶,阿賴耶是遍法界虛空界,就是自性變現的一個我們今天人講的實體,物質現象、精神現象。精神現象像大海,取大海的一滴,《楞嚴經》的比喻說水泡,大海裡起個水泡,你把這個水泡當作是自己的靈魂,認為它是自己,不知道整個大海是自己。身體物質現象也如此,遍法界虛空界你看物質現象多大,在這麼大物質現象裡面取這個身體做為我的身體,都是取阿賴耶的物質一點點,精神一點點,以為這個就是我,我們迷就迷在此地,錯就錯在此地。不知道整個虛空法界是自己,就不曉得大海是自己。見性就是這個泡破掉,不再執著精神這一部分、物質這一部分,曉得圓滿的精神、圓滿的物質跟我是一體,那就是我,那是真我,這叫見性,這叫成佛。

      所以萬事萬物都是從這一個體變現出來的。賢首大師的《妄盡還源觀》講得清楚,那一篇論文不得了,真的等於學校的博士論文一樣。他是根據《華嚴經》所說的,最簡單扼要把《華嚴經》的奧祕節錄出來,薄薄的一本。從一體,起二用,二用,一個是宇宙,一個是自己,我跟宇宙同時發生的,同時出現的,先有宇宙,然後自己這個靈性執著宇宙這麼小的一點點,認為是自己,錯就錯在這裡。這一個執著叫我見,以為是我。跟著我見三種煩惱生起來了,我愛,我愛是貪心我痴,這是愚痴我慢,這個慢是瞋恚,瞋恚裡面的一部分,換句話說,貪瞋痴就跟著起來了。所以貪瞋痴在佛法叫根本煩惱,叫做俱生煩惱,跟我們生命同時來的,迷了就有這個東西,覺悟就沒有了。

      這三樣東西到底從哪來的?還是從自性裡來的,自性裡頭本有的智慧、本有的德能、本有的相好,這個裡頭產生了貪瞋痴,所以它有來源的。自性裡頭什麼都沒有,它什麼也不缺。為什麼哲學跟科學永遠沒有辦法契入這個境界?要知道科學跟哲學都必須有實體,它才有研究對象,譬如物質現象有實體,精神雖然是抽象,它還是有個現象,它還有辦法,自然現象,不外乎三大類。自性這三種現象都沒有,它不是物質現象,我們的五根達不到,你看不見、聽不到,所以眼耳鼻舌身接觸不到,它不是物質現象它不是精神現象,我們的思想想不到,你沒有辦法它也不是自然現象,所以用什麼物理、數學、科技技術,你也沒辦法找到它。它在哪裡?無處不在,無時不在。任何一個現象,物質現象,乃至於自然現象,沒有它,這現象不會生,現象是它變出來的。它什麼都不是,它什麼都能現,它能夠變現。所以在佛法用兩個字去形容它,一個叫隱,隱沒了,就是它的本體,說本體是隱沒的,什麼現象都沒有,另外叫顯,顯是顯現出來,它能夠現一切現象,能現自然現象、精神現象、物質現象。這三百年來科學發展的,這三種現象他只搞一個,物質現象,叫物理學家,而把精神現象疏忽了。現在物理現象可以說達到相當高峰,帶來什麼?帶來災難,這個地球上災難來了。這個東西物理不能解決,什麼能解決?心理能解決。為什麼心理能解決?因為物質的基礎就是意念,就是念頭,念頭變現成的物質,物質是什麼?物質是念頭變的,所以念頭能夠改變物質現象。這是最近二十年才發現的。

      所以現在有一部分科學家改變方向,去研究精神現象,研究意念,發現意念的能量非常之大,不可思議,甚至於我們地球上人的意念,能夠改變太空星球的軌道,這是真的不是假的。《還源觀》上講的,意念才動,周遍法界。這個能量多大,才動就周遍法界。太陽的光到地球還要八分鐘,那麼長的時間,我們這個念頭才動,周遍法界了。而且怎麼樣?出生無盡,我們動個善念、動個惡念,有時候是有意,有時候是無心,你不要以為沒事,可能他方世界就起作用,一個惡念,那個地方有災難,一個善念,那個地方有福報。這正如同我們中醫所講的,中國醫學跟外國醫學不一樣,你內部裡頭有病,它痛點在外面,說不一定你哪個地方不舒服,內臟裡頭某個地方有病。所以治的時候,他不需要治你內,他對你外面痛點上下功夫,裡面你就能恢復健康,恢復正常,很神奇。其實你懂得道理,它不神奇,它有對應。我們這裡一個念頭,宇宙太大了,不一定哪個星球裡頭它有感應,對應到那裡去了。現代科學才發現這個東西,可是還有比這個更高一層的,自然現象。這三種現象,在佛法裡說,先有自然現象,自然現象變現出精神現象,精神現象變現出物質現象,它們有密切的關連,不是不相干。

      如果這個道理,現在科學家很努力,現在看到好像人數愈來愈多了,都搞精神這一方面,來探索意念,人的念頭,來探討這個問題。這個問題探討到極限,佛說的,不能超越阿賴耶。今天他們探討真的已經發現阿賴耶,科學講的能量就是阿賴耶的業相,這是自然現象,科學說的意念就是阿賴耶的轉相或者說阿賴耶的見分,這是精神現象,從精神現象變現出物質現象,就是阿賴耶的境界相,境界相是物質,阿賴耶的相分。佛說了,用思考、用第六意識,極限到此地,再不能突破了,沒有了,但是終極的問題沒有答案。現在物質有答案了,物質問題解決了,是意念變現的。沒錯,沒有意念就沒有物質。可是意念從哪來的?科學家他的報告說,意念是無中生有。這個問題很含糊,我們學佛的人聽到,同意他的說法,他沒有說錯,只能說他說得不清楚、含糊,確實是無中生有。無是什麼?自性無,自性裡頭什麼都沒有,剛才說過了,沒有自然現象、沒有精神現象、沒有物質現象,無,但是它能夠變現,它能夠生有,無中生有,它能生有。這個無,他講不清楚,他不知道這個無是什麼意思。這個無是自性,我們中國祖宗講的「人之初,性本善」,就是那個性。那個善不是善惡的善,那個善是什麼?它什麼都能變,就是無中生有,這是善,什麼都沒有,它什麼都能變,變得什麼都有,而且隨心所欲,你想什麼它就變什麼。

      所以這個東西,我們學《還源觀》的時候碰到這麼個難題,不好懂。所以我就想起我們小時候玩的萬花筒。這人家送我好多萬花筒,你看多麼簡單,裡面幾片碎紙片,不同顏色的,你把它轉一轉,你去看它,你看上一個月,不會有兩個相同的,就是這麼個道理,永遠看不到相同的,千變萬化。連萬花筒都能做得到,自性怎麼能做不到?所以自性是個大萬花筒。它為什麼會變?動就會變,不動就不變,只要一動它就變,它就產生變化,而且這個變化是全面的,不是局部的。所以我們這邊起一個念頭,無論是善念、惡念,是有心、無心,不知道哪個世界發生問題了。

      我們明白這個道理,諸佛跟法身菩薩他們曉得這個道理,他們追求這個境界。想契入這個境界,方法是什麼?放下,放下起心動念。我們六根在六塵境界上,眼見色、耳聞聲,練到什麼程度?練到不起心、不動念,看得清清楚楚,就像一面鏡子一樣,照得清清楚楚,鏡子裡它沒有起心、沒有動念,叫真心,真心像鏡子一樣。妄心呢?妄心像渾水,水骯髒了,渾水,又起波浪,這水又動,所以這水就不能照。水如果乾淨,如果不起波浪,它像鏡子一樣,外面境界照得清清楚楚。所以佛常常用水來比喻我們的心。我們供佛,供佛很多供具,但是核心,最重要的就是供一杯水。水代表什麼?不是給佛菩薩喝的,不是的,它是表法的,代表清淨、不動。我們的心要乾淨、要不動,那就是佛心,就是真心。我們希望自己能夠達到這個境界,心水不動,心水不染污,你就跟佛一樣,照見一切萬事萬法,你還有什麼害怕?你所說的全是事實真相。所以凡有所說,則無恐懼之相。他不害怕,他能講得清楚、能講得明白,他不是胡說八道,他不是欺騙人,這叫無所畏,四種無所畏。

      十力,我們前面剛剛學過,非常之好,這十種智力是代表無量。自性裡頭無量的智慧,只要見性,統統都顯出來了。智慧不是外頭來的,外面沒有智慧。我們今天向外求,求的是什麼?知識,不是智慧,智慧不向外求,智慧是從清淨心裡頭生的,心清淨就生智慧,心平等生智慧,生更高的智慧,要是大徹大悟,那是圓滿的智慧。所以經題上「清淨平等覺」,清淨是阿羅漢的智慧,小智慧,比我們是殊勝太多,平等是菩薩的智慧,覺是佛的智慧。這是三個階段,也是佛門修學的三個學位的業績,算是他的成績,學業的業績。阿羅漢是最低的地位,他得到清淨心,這才能稱為阿羅漢,得到平等心,才稱為菩薩,菩薩是第二個學位,真正覺悟,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那是佛陀,最高的學位。佛陀好比博士,菩薩好比碩士,阿羅漢好比學士,拿到學位的,它是學位的名稱。

      這四種,第一種「一切智無所畏」,一切智,「一切智者」,什麼叫一切智?「於世間、出世間一切諸法盡知盡見」,沒有他不知道的,沒有他沒有見過的,盡知盡見,這叫一切智。這真的嗎?有人懷疑,認為這是宗教裡的迷信,對神的讚歎,說全知全能,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哪有這個話!釋迦牟尼佛證得了,在我們中國最有代表的人物是禪宗六祖惠能大師,他證得了,他沒有說佛經典裡面講的一切盡知盡見這是誇張的,這個是讚歎的詞,不是真的,他沒有說,他沒有批評釋迦牟尼佛。如果釋迦牟尼佛說錯了,這個明心見性的人應該出來批評,沒有。在中國明心見性的人,這二千年來,佛教傳到中國二千年,中國人修行達到跟釋迦牟尼佛同樣境界的這種人很多,我們概略的估計,至少三千人以上。你看二千年來至少三千人以上。禪宗《五燈會元》裡面記載的,那不是假的,一千七百多人,《景德錄》裡頭有不少人。禪宗之外的像教下的,天台、華嚴、三論、法相,這些宗派裡面的大德,所謂大開圓解,教下大開圓解跟宗門大徹大悟境界是平等的,至少也有幾百人。還有密宗的,淨土宗的理一心不亂,都是這個境界。所以最低限度就超過三千人。他們沒有對釋迦牟尼佛的經典加以批評,這不是一個人、兩個人,少數人見,這麼多人入這個境界,這怎麼會是假的!

      如果你要是認為,他們這麼聰明,這麼有智慧,為什麼不發明科學?我們也會問這個問題。我沒入這個境界,我這些經論看得多了,我有一點心得,如果你要是問我這句話,為什麼不發展科學?我跟你回答一句話,無此必要,沒有這個必要。為什麼?這個東西不是好東西,好像帶來了一些便利,這個沒有錯,像交通便捷了,像通訊便捷了,但是你要曉得你付出的是什麼代價,得不償失!三百年前沒有這些東西,這在外國,這個世界,在我們中國,中國科學落後。中國我們不要說三百年前,一百年前,一百年前中國沒有這些,你看中國旅行還是騎馬、還是乘轎子,還是那個時代。小轎是兩個人抬,前面一個,後面一個,遠程的大概是三、五個轎夫,換著輪流抬轎。我們小時候出去旅行都是坐轎子,再就騎馬。富裕的人家有馬車,這古時候的交通工具。一直到滿清末年這個還常用,大戶人家你看看有轎子、有養馬。

      那個時候社會安定祥和,人與人之間那種感情,現在沒有了,陌生人走到別的地方,走上一、二百里就生疏了,人地生疏,你有什麼困難,大家都來幫你忙,都那麼熱情來照顧你,現在哪裡有!人跟人見面都是滿面笑容,現在人與人見面那一張臉就很難看,沒有表情。我們付出這個代價多大,無法抵償。交通便捷有什麼好處?古時候到海外旅行,坐船要坐上一、二個月才到,你真辛苦,這麼遠來看我,你說那個情多厚!現在中國到美國幾個小時就到了,你來了,沒有一點感觸,這種親情的感觸沒有了,這就是我們付出的代價。付出什麼?倫理沒有了,道德沒有了,因果沒有了。這些東西沒有之後,我們居住的地方產生變化,我們的心理跟生理產生變化,我們的心理跟生理,為什麼?不正常了,身心都有毛病,居住的地球災難多了,這麼來的。所以科學技術有必要嗎?沒有必要。科學技術大面積的破壞地球生態環境,把地球上的災難帶來了,這個麻煩真大!現在多少人在想怎樣拯救地球,以前沒有這種念頭,哪有拯救地球的念頭。現在看看地球上災難太多了,實在沒有辦法了,所以提出這個口號。想這個事情的人愈來愈多了。怎麼拯救?科學沒有辦法拯救,這是科學製造出來的,科學救不了它。在這個難關盡頭的時候,沒有想到這些量子力學家們他們發現意念的能量不可思議。所以現在有不少科學家走這條路子,走心理這條路子,意念是屬於心理。這條路子,在佛法裡面講,他走對了。佛法走這個路子是屬於小乘權教,不錯,這已經進步非常非常之多。大乘佛法到究竟也不是走這條路子,它是直截了當,向上一著,離一切妄念即一切法,你全都明白了。

      淨土宗,淨土宗是個特別的方法,它用的方法很簡單,什麼樣的根性都適合。同樣這種方法,每個人得的利益不相同。從人天到究竟圓滿的佛道,全在這一句名號當中。這個法門非常容易,真難懂。這個法門釋迦牟尼佛說,一切諸佛都說,難知易行,做起來人人都會做,你要曉得它裡頭什麼道理這個可不容易,這太難太難了。可以說最深奧的東西在淨宗,最容易下手之處也在淨宗。淨宗還特殊,保證你一生證得究竟圓滿。一切智無所畏,盡知盡見。一個六道裡的凡夫,甚至於三惡道裡頭的地獄眾生,像善導大師所說的,這個法門「四土三輩九品,總在遇緣不同」,這句話說得好。如果你遇到的緣殊勝,這個遇緣不同實在講就是《仁王經》上所說的正法、像法、末法。《仁王經》不按時間說的,一般講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萬年,這是一般的說法,《仁王經》不是的,《仁王經》從理上講的。什麼叫正法?有講經的,釋迦牟尼佛在世有講經,天天講經,沒有中斷有聽經的,學習的,佛的這些弟子,常隨眾一千二百五十五人,沒有一個人缺課的真正修行證果的,證初果的、證二果的、證四果的,真有證果的,這叫正法時期。有說的、有修的、有證的,這就叫正法。第二種,有說的、有修的,沒有證的,這叫像法。第三種,有說的,有講經說法的,沒有認真修行的、沒有證果的,那叫末法。第四個,連說的都沒有,叫滅法,佛法就消滅掉,這四個都沒有了,這就滅法了。

      於是我們就懂得,釋迦牟尼佛那個時代有沒有末法的?有。有沒有滅法的?有。你看,這經典上有記載,他在王舍城講經。王舍城講了不少重要的大經,在王舍城講的。王舍城是個大都市,是一個非常繁榮的首都,那個時候居民十萬人。在那個時候十萬人的都會不得了,一萬人居住的地方都很少,都不多見,這個大都市十萬人。三分之一的人見過釋迦牟尼佛,佛常常出來托缽,見過,知道他、見過他三分之一的人聽到這個名字,知道有釋迦牟尼佛,沒見過面還有三分之一的人連名字沒聽過,不知道,根本不知道。根本不知道的不就是末法嗎?知道,沒有見過面,不就是像法嗎?知道又見過面的不就是正法嗎?同在一個時代,同在一個地區。所以在正、在像不是時間,是在人,你現在是在哪個法裡頭,這個講得好。《仁王經》是釋迦牟尼佛講的,說正一千年,像一千年,末一萬年,這是講大多數人,在這個時代裡頭。由此可知,釋迦牟尼佛做這個樣子做得好,佛法天天有人在宣揚,有人在講,有很多人在聽,真幹。今天這個時代有沒有正法?有,有講經的,有聽經,真正修行的,有真正往生的,往生就是證果。往生到極樂世界,你看四十八願第二十願說得很清楚,只要生到極樂世界,哪怕是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作阿惟越致菩薩,那就是證果。阿惟越致是初地以上,那不是正法是什麼?所以今天有沒有正法?有。真正往生的人是正法,學了佛不能往生的是像法,不但不能往生,還墮三惡道,那他就是末法,這個道理要明白。所以佛講的話是真話,他對於一切世出世間的事情他全知道,不但知道,他全見到。

      「無所畏者,如佛言,我是一切正智人」,正智說明什麼?他不是邪知邪見,他沒有偏見,他沒有邪見,正知正見,「故得安穩」,安是安樂,穩是穩定,他一點都不亂,他不憂、他不煩,他快樂,這個安裡頭是快樂,穩是穩定,這就是幸福美滿,「得無所畏」,他沒有恐懼,沒有恐懼、沒有憂慮,我們講沒有煩惱。「在大眾中作師子吼,能轉法輪」。轉法輪是代表說法。法輪,原始佛教裡面用這個來表法,像現在商標一樣,mark,佛門裡用的表法的圖案就是輪,輪代表圓滿。輪一定要轉動,不轉動它就沒作用了,輪的作用就是動,就是象徵著動,要把它轉動。這個轉動就是從我傳授給你,你傳授給他,一代一代傳授下去,一個一個傳授下去,橫遍十方,豎窮三際,取這個例子。怎麼轉?就是講經教學。教學裡頭最重要的,身教。所以教學成功是自己先做到,自己沒有做到要求別人做到這很難,先要自己做到,然後再教別人,就很容易。好的老師,他好在哪裡?好在他做到了。釋迦牟尼佛樣樣都做到,他給你立的規矩,他所說的戒律,他全做到了,你找不到他的毛病。如果自己沒有做到教別人,你就有所畏懼,人家說你都沒有做到,你怎麼好意思?孔子教學成功,他做到了,學生沒有不佩服他的。學生沒有做到,老師做到了,學生不能不服。

      在大眾中作師子吼,能轉法輪,用現在的話,在大眾中他沒有畏懼,他可以隨心所欲的來教學,就這個意思。他教了四十九年,他的教學在中國祖師大德也非常認真去研究它,它有次第,它一點都不亂。開始教學,一般人初學,教深的東西不行,沒有人懂,等於說先辦小學,講阿含,阿含是小學。阿含裡面注重在倫理教育、道德的教育、因果的教育,給學生只講到六識,眼耳鼻舌身意識,像現在大學裡面心理學一樣,末那跟阿賴耶從來沒講過,這個小教十二年。十二年之後接著講方等,這是大乘的開始,從小乘轉入大乘教,八年。八年加上前面十二年,二十年。所以佛講經對大眾教學前面是二十年的基礎,有多深!這才跟你講大乘法,大乘講般若,二十二年。我們就曉得佛教的宗旨在哪裡?在智慧,般若是智慧,二十二年講般若。般若講什麼?諸法實相,講宇宙人生的真相,這個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哲學跟科學。早年,六十年前我跟方東美先生學哲學,他最後一個單元跟我講佛經哲學。告訴我,我那時候懷疑,我說佛教是宗教、是迷信,而且是多神教,一般人講多神教,多神教就是迷信,是低級宗教,它怎麼會有哲學?老師告訴我,你年輕,你不知道,釋迦牟尼,他沒有說佛,他說釋迦牟尼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哲學家,佛經哲學是全世界哲學的最高峰,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是在這個單元裡面把從前錯誤的見解都放下,明白了。學了六十年,知道不僅僅是最高的哲學,而且是最高的科學。你只要把近代三、五十年科學家的研究論文,你拿來一看,跟佛經一對照,佛經是最高的科學。他們所發現的在佛經上全有,佛經上還有很多東西他們沒發現。所以佛法真正不可思議。

      下面,這是講佛法的教學跟世間相比,「諸沙門」,沙門在印度是宗教裡面的傳人,宗教師,宗教裡頭真正有修行的人稱沙門,「婆羅門、若天魔梵、若復餘眾,實不能轉。是一切智無所畏」。就是佛陀教學所講的這些東西,他們這些講不出來。這底下有個括弧,做簡單的一個解釋,「梵語沙門」,翻成中國的意思是勤息,「謂勤行眾善,止息諸惡也」,這是沙門的意思。佛經裡面常講「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這就是沙門的意思。這兩句話他要做不到,他不可以稱沙門,沙門做到了,沙門是真正修行人。「梵語婆羅門,華言淨行」。他們是修清淨心的,修善心的,是個虔誠的宗教徒,就是婆羅門教,他們事奉大梵天王,修禪定。「天魔梵者,天魔即他化自在,梵即梵天魔」。這個可不得了!他化自在天是欲界最高的一層天。為什麼稱他作魔?他對於情執放不下,情執就是魔,讓你不能夠再向上提升,它障礙你。梵是梵天魔,這個更高,比前面高多了,前面是欲界天最高層的,這是大梵天裡頭最高層的,大梵天王,他化自在天情執放不下,大梵天王情見放不下,就是他那個看法他不能放下,所以他就不能向上提升。大梵天是初禪天,上面還有二禪、三禪、四禪,這個東西障礙他,放下他才能到二禪,二禪放下才能到三禪。為什麼出不了六道輪迴?到最後那個關頭他還是放不下。這樁事情說起來容易,真做起來難。

      你看念佛人,平常念佛念得很好,還領眾念佛,我初出家的時候見到一個。我出家在臨濟寺,臨濟寺有個念佛會,會長姓林,林居士,福州人,修持很不錯,年歲比我們大,大我十幾二十歲,老居士,老修行了,做這個念佛會的會長。每個星期在一起共修,他當維那,他對儀規非常熟悉。臨命終的時候怕死,同修們念佛送他往生,他要求同修不要念阿彌陀佛,念觀世音菩薩,希望觀世音菩薩保佑他。你看看到最後,最後阿彌陀佛不要了,要觀音菩薩。觀音菩薩也沒有保佑他,他走了,不曉得到哪一道去了,肯定不能往生。淨土道理他懂,他也常常給人講開示,也勸別人,到最後一著,這一關通不過,你就知道這個事情不簡單。那我們想想,我們到最後一著能不犯他的過失嗎?誰敢保證?他活著的時候你問他,他總是覺得自己有把握,自己比別人修得好,這是我們親眼看到的例子。

      所以要往生淨土,不是臨命終時才放下,臨命終時恐怕放不下,現在就要放下,現在就不執著,你才真有把握。一切隨緣,人家要什麼,統統隨順他,這樣好,徹底放下。為什麼?它都在考驗你。我真想到極樂世界去,我對這個世間毫無留戀,還有什麼放不下的?有一絲毫放不下,這情執,那就是你的麻煩。一切隨緣,什麼都好。日常生活當中就練習什麼?無我,沒有自私自利,沒有我想要怎樣、我想要怎樣,這個不可以,這個都是你臨命終時的大麻煩,千萬不要小看,為什麼?無始劫來的習氣。我學佛這麼多年,常常勸別人,也勸自己,五種見惑自己要真的搞清楚,因為那是所有一切麻煩的根本。頭一個就是執著身是我。錯誤的,身不是我,不要太著重這個身,身是假的。古人說得好,借假修真。這個假身體什麼用處?最大的用處,用它來修真,用它來把我們妄想分別執著的習氣斷掉,這就對了。頭一個,不要執著身是我。第二個,要把偏見放下,佛家講邊見,邊見是什麼?對立。我不跟一切人對立,不跟一切事對立,不跟一切萬物對立,一切都隨和,什麼都歡喜,沒有對立的。別人跟我對立,我不跟他對立。要知道,對立裡面就產生我們一般講的冤親債主,因為你跟人對立,人跟你對立,有意無意當中結下的怨恨、冤仇,後來遭遇的就是冤冤相報,你障礙他,他在你關頭的時候來障礙你,一報還一報,這個麻煩!

      我們今天學佛懂得,冤家要解不要結。跟我有不愉快的這些人、毀謗的人、侮辱我的人、障礙我的人、陷害我的人,我們都給他供一個長生祿位,供在佛像旁邊,天天給他迴向,希望消災,化解這個怨結,好事。可是在現前一天到晚還這個好、那個怨恨,你不是又在製造嗎?那裡消,這裡製造,你這個障礙怎麼能斷得了?既然要消災,可就不能再製造了。那邊在消災,求消災解結,這邊又天天跟人家在增長這些麻煩,所以這個是沒有智慧,情見沒放下。那怎麼辦?這是愚痴,對事實真相沒看破,還要聽經。經典的好處就是這個,兩個好處,第一個好處,幫助我們破迷開悟,與我們最貼近的一個好處,幫助我們斷疑生信。經上講的都是宇宙人生真相,我們把它搞清楚、搞明白了。什麼時候叫搞清楚、搞明白了?真放下就清楚了,還沒有放下,一定自己警覺到我還沒有搞清楚,搞清楚肯定放下。每一天牽腸掛肚的事情那麼多,沒放下,沒放下六道輪迴的問題沒解決,死了以後還搞六道,那就真錯了。

      四種無畏,第二種叫「漏盡無所畏」。漏是煩惱的代名詞,這一個字裡頭代表所有的煩惱,無明煩惱、塵沙煩惱、見思煩惱,用這一個字來做代表。盡是斷盡,乾乾淨淨,沒有了。煩惱能斷盡嗎?大乘經教裡佛告訴我們,定功能伏煩惱,不能斷。定什麼?他能控制。所以你要曉得,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個定功很重要,你能把煩惱控制住,你就決定往生。為什麼?他帶業往生,跟其他法門不一樣,其他法門要斷煩惱才能成就,這個法門可以不斷,但是你要把它伏住,控制住,它不起作用。什麼時候?往生那一剎那。往生那一剎那,你還起煩惱就完了。還有一個貪心起來,鬼道去了,餓鬼道去了瞋恚心起來,地獄道去了愚痴起來,畜生道去了。要曉得,貪瞋痴這個習氣太深太深,你能保證在最後一念它不起來嗎?這是事實真相。平時用功用什麼功?就是伏煩惱的功夫。我六根接觸六塵,眼見色,耳聞聲,不動貪瞋痴,後頭還有兩個字,慢、疑,貪瞋痴慢疑都能伏住,我們往生才有把握。漏盡,煩惱盡了,你看惑是迷惑,貪瞋痴慢疑是迷惑。業是什麼?業是殺盜淫妄,你造了業。你看迷惑斷了,惡業斷了,生死斷了,生死是六道輪迴,統統盡了。這是誰的境界?阿羅漢以上,無所畏。佛比阿羅漢高多了,阿羅漢只是見思煩惱斷掉,六道生死他沒有了,佛連十法界超越了,所以佛是明心見性。這個惑是三種,無明、塵沙、見思,都斷盡了。貪瞋痴慢疑是見思惑,是我們六道眾生的迷惑,六道眾生統統都有,所以他出不了六道。釋迦牟尼佛在此地見思煩惱斷了,塵沙煩惱斷了,無明煩惱斷了兩種生死都盡了,一個是分段生死,六道裡頭的,一個是變易生死,是四聖法界的,全都沒有了,無所畏。

      「如佛言,我一切漏盡」,一切煩惱統統都盡了。「故得安穩,得無所畏」。他真正得安樂,真正有穩定。我們天天講穩定,實際上沒有大的動亂就叫穩定,小的動亂沒有是不可能的事情。到西方極樂世界是真的安穩,為什麼?小的動亂都沒有。我們這個世間,一定要曉得,小動亂是不斷的,大動亂沒有,就叫做天下太平,就叫做盛世。為什麼?因為我們用的生滅心,生滅心就是動的,就是念頭,前念滅了後念就生,根本它是個動的,所以相也是不穩定的。我們所看到的世界,今天講三維空間,加上時間,四維空間,全是波動現象,哪來的穩定?只有一真法界是安穩,它真不動。為什麼?意識心沒有了,意識心是動相,這個動相沒有,轉八識成四智,它是這個境界。這一轉過來之後,問題全轉了,所以叫一真法界。西方極樂世界是屬於一真法界,《華嚴經》上講的華藏世界也是一真法界。這個裡面一切都沒有變動,你要是生到那邊去,你的身相跟阿彌陀佛一樣,好極了!身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不是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那是人間的。人間不如天上,欲界天不如色界天,色界天比不上四聖法界,四聖法界比不上極樂世界。所以那真正是個好地方,應當要覺悟,應當要選擇,現在說移民,我們移民到極樂世界,這就正確了。「在大眾中作師子吼,能轉法輪」,為大眾講經教學、解答疑問。「諸沙門、婆羅門、若天魔梵、若復餘眾,實不能轉,是為漏盡無所畏」,煩惱斷盡,你看煩惱斷盡,前面說一切智,一切智。

      第三說「障道無所畏」。這句話很像現在我們做懺悔的報告,把自己所做的事情毫不隱瞞都能夠說出來,讓大家對他原諒。障道是什麼?「說障道者,說彼魔外」,魔王外道,外道、魔都講的是事實真相,絕沒有貶低別人,這個道理要懂。為什麼?佛法是平等法,魔跟外也是佛。為什麼?佛說得很好,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魔本來是佛,外道本來也是佛,只是他現在走的方向偏差太大了。這是我們中國古人講的習性,他的本性是佛,他的習性變成魔、變成外道了,是這麼回事情。這就是什麼?他學壞了,他本性不壞。習性不是本性,所以習性可以改,覺悟了,習性就沒有了,本性就顯出來。由此可知,教學比什麼都重要。他要是真正能夠跟佛菩薩學習,學習一段時間之後他就轉回來了。遇不到佛菩薩,或者對佛菩薩存著有成見,存著有嫉妒、傲慢,那回頭就比較困難。但是能不能回頭?能,肯定能回頭。為什麼?魔外造作許多罪業,特別是障道。障道什麼?障礙佛法。

      「魔外障蔽聖道之法也」。佛能說出,障道的手段非常之多,佛全知道。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魔王波旬也來聽經,也來拜佛做老師,不過他對佛很嫉妒,他的嫉妒心很重,看到佛這麼多的弟子,這麼多人尊敬他、敬仰他,他不服氣,他想把佛法破壞。佛說我的法是正法,是從自性裡面流露出來的,換句話說,沒有任何人能夠破壞佛法。魔就說了,等到你末法時期,也就是二千年以後,末法時期,我讓我的魔子魔孫統統出家,披上你的袈娑,來破壞你的佛法。佛聽到這個話,一句話沒說,流眼淚。今天真是末法時期,真是這個樣子,你想學習正法,障礙你,不讓你學習你想講經,不讓你,不准你講經你真正想帶領大眾修行,也不准你,你願意做跟戒律、跟釋迦牟尼佛所說的相違背的事情,他歡迎你,現代佛教。

      我們在年輕的時候不相信宗教,這些寺廟我們從來不會進去,認為它是迷信,從來沒有聽說哪個寺廟有講經的,沒聽說過。早年有,中國寺院裡面不再講經至少有二百年,但是要知道,二、三百年之前沒有一個寺廟不講經。沒有人證果,沒有人修行,還有人講的,有人聽,末法時期,有人聽,不照做了,還喜歡聽。在日本,我上一次到日本講經,有兩位法師告訴我,日本的寺院過去也是講經,把講經丟掉了,他告訴我大概有四百年。可能,因為日本接受西方的文化比中國早,他們丟掉四百年,沒有人講經了。這次我去講了兩個星期,他們很重視,這很稀有。這個都是魔外來障道。所以在台灣常年講經三十八年沒有中斷,台中李炳南老居士,在家的,這個老先生在台中住三十八年,講經沒中斷。他一個星期講一次,最初是講兩次,以後講一次,每個星期三、每個星期六,以後星期六,他培養一批學生,星期六讓給學生講,星期三是他自己講,三十八年沒中斷。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天天講經,沒有一天中斷的,四十九年。這一點我們要知道,教育重要!

      我們中國老祖宗知道,文化是民族的靈魂,教育是文化的生機,沒有教育,文化就死了。所以幾千年前提出來「建國君民,教學為先」。《禮記》成書於春秋戰國,我們有理由相信這兩句話是老祖宗的話。孔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四千五百年前中國還沒有文字,黃帝才發明文字,夫子把千萬年前老祖宗的教誨世代相傳傳下來,寫成文字留給後人,這孔子一生最偉大的事業。所以我們相信「建國君民,教學為先」是老祖宗的話。中國人懂教育,知道這個重要,《三字經》上敘述得非常清楚,「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如果從本性上說,我們大家是一樣的,就像大乘經上所說的,「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我們是一樣的。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差別,變成十法界?習性,你不接受教育,你的習性跟本性距離愈拉愈遠,是這麼個道理。所以才正式嚴肅提出來「苟不教,性乃遷」,你要是不好好教育他,人愈變愈壞。現在誰教?方東美先生說的,電視在教,這個太可怕了,因為它的力量是普遍的,它能把教育送到你家裡去。如果教學內容是聖賢之道,會把人個個都變成聖人、賢人。這是中國古代教育的理想、目標。現在電視教育教你殺盜淫妄,沒有倫理、沒有道德、沒有因果,這還得了,這把人全教壞了。你要曉得,他本性不壞,他是學壞了,從電視學、從網路學。現在電視、網路主宰整個人類的教學,這個問題多嚴重。

      所以我提出幾個,從「建國君民,教學為先」,衍生到創業起家,教學為先安身立命,教學為先穩定和諧,還是教學為先禮義之邦,教學為先國豐民安,教學為先。長治久安,乃至於諸佛報土、極樂世界,不是教學嗎?我們在這部經上看到的,阿彌陀佛在極樂世界每天講經教學沒中斷,諸佛報土、極樂世界都是教學為先,我們要想天下太平,要想地球上有盛世出現,還是教學為先,除了教學之外沒有第二個辦法。我們對祖宗、對聖賢不能不佩服,阿彌陀佛知道。所以極樂世界教學沒有一天中斷。教什麼?教智慧、教修福。極樂世界的教育,是智慧的教育、是福德的教育,這兩種圓滿就叫做成佛。所以「皈依佛,二足尊」,這個二,一個是智慧,一個是福德,足就是圓滿,滿足,兩種圓滿這叫成佛。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由於正教沒有了,邪魔外道的教育都出現,這是障礙聖道,佛不是不知道,全知道,他能說,所以無所畏。「如佛言,我說障法」,障礙聖教的方法,他能說得清楚、說得明白。「故得安穩,得無所畏,在大眾中,作師子吼,能轉法輪諸沙門、婆羅門、若天魔梵、若復餘眾,實不能轉,是為說障道無所畏」。

      最後一條,「說盡苦道無所畏,說盡苦道者,說能盡諸苦之道法」。「如佛言,我所說聖道,能出世間,能盡諸苦,故得安穩,得無所畏」。佛教給我們的方法,說這麼多的經論,這就是知難,說四十九年,但是要曉得,行易,行不難,知難。行總的綱領、總的原則,就是三個字信、願、行。第一個,你得相信,因為你不肯相信,要把道理、事實真相講清楚講明白,你才能相信,這個很費勁。釋迦牟尼佛你看看他老人家,阿含講了十二年,方等講八年,般若講二十二年,你才相信,你沒有這個基礎,總共四十二年,你相信了。相信了,最後跟你講真的,相信,你才真肯幹,真幹,你就成就了。凡夫成佛要多少時間?要不要一天?不要。六祖惠能不是做了榜樣嗎?他是個凡夫,他成佛多少時間?我估計不到兩個小時,他就聽一堂課,就成佛了。不認識字,沒念過書,在黃梅八個月,《壇經》裡面說得很清楚,五祖道場有講堂,他沒去過,一堂課沒聽過,有禪堂,一支香沒坐過禪堂一支香一個半小時,沒去參過禪,沒有去聽過一堂課。傳衣缽是半夜三更,五祖召見他,跟他講《金剛經》大意,我們估計頂多兩個小時。他不認識字,肯定不要經本,就對面談話聊天,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就畢業了,那麼快!這一畢業,後面都不要講了,全知道了。《金剛經》講大意才講四分之一,後頭有四分之三,他就開悟了,就做出報告。

      他的心得報告也就是他的畢業論文,二十個字。「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是沒有想到自性、真性清淨,從來沒有染污,不生不滅。第三句,「本自具足」,雖然什麼都沒有,樣樣不缺。第四句,「何期自性,本無動搖」,自性本來是定的。所以念頭有生滅,是妄心,不生不滅是真心,妄心放下了,真心就現前。最後一句,「何期自性,能生萬法」。五祖聽到這個地方,行了,就把他止住,不必說了,衣缽就給他,打發他趕快走。為什麼要走?同學嫉妒障礙,衣缽怎麼可以給他?當時大家心目當中衣缽一定是傳給神秀的,神秀跟五祖十幾二十年,那麼長的時間,已經是五祖忍和尚的助教,二把手,助教,當然是傳給他,怎麼會傳給惠能。來了這麼一個陌生人,什麼也不知道,住了八個月,到碓房舂米破柴,幹這個活。

      這說出什麼?知難行易,因為知難,佛說經四十九年。行易,你看惠能大師,不要一天,凡夫就成佛了。所以《彌陀經》上講往生極樂世界,「若一日」,一日能不能做到?能。為什麼我們念了這麼多年還不能?沒有信、沒有願,一天念十萬聲,念一輩子也不能往生,信不堅固,不是真信,不是真願。真願,死心塌地,就這麼一個方向、一個目標,不再有其他的念頭,那叫真信、真願。還有這麼多的妄念、妄想,這不是,這只是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結個法緣,這一生去不了。真正去的人樣子不一樣,真正念佛往生那個人和靄可親,自己非常謙卑,對人十分恭敬。你問他什麼?他都是阿彌陀佛,他除了阿彌陀佛之外,他什麼都不知道。我們要看到這種人,決定往生,千萬不能小看他,他是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真正的弟子,他這一生決定得生。心裡還有雜念、心裡還有妄想,往往美其名來我做的是弘法利生,我宣揚的是淨宗大法,實際上他是障道,魔外障蔽聖道,自己不曉得,如果不是深入經藏怎麼會知道?深入經藏還得要虛心,不虛心、不謙虛、沒有誠敬,還是學不到,天天聽也聽不懂。所以佛有這個能力,因為他的煩惱習氣斷盡了。

      所以末後這一條,能盡諸苦,離苦得樂,到究竟圓滿。諸沙門、婆羅門、若天魔梵、若復餘眾,實不能轉,這是別人做不到的。是為說盡苦道無所畏,必須煩惱斷盡,苦就滅了。惠能大師報告裡頭沒有苦,告訴我們,你的真心是清淨的,沒有絲毫污染。換句話說,苦是從染污來的,沒有污染就沒有苦,就離苦得樂。第二句告訴你,不生不滅。第三句告訴你,本自具足,不需要向外求,自性裡頭一切圓滿。第四句話很重要,你一定要把心定下來,心本來是定的,心裡亂那不是本性,是妄心,不是真心。最後告訴你能生萬法,妙就妙在此地。上面介紹這四無所畏是佛的無所畏,菩薩也有,佛我們只聽聽而已,我們做不到,學不到,菩薩可以。我們下一堂再介紹菩薩的四無所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