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淨土大經科註  (第三七三集)  2012/6/11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373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第八百一十四頁,第三行最後一句:

  「菩薩道者,圓滿自利利他而成佛果之菩薩大行(即六度)名為菩薩道,亦即菩薩行」。這一句理事都深廣沒有邊際,修學大乘應該在這上特別留意。菩薩道是自利、利他、成佛,這就是大道。六度第一個是布施,布施的目的是破根本煩惱,就是慳貪。煩惱很多,歸納起來不外乎貪瞋痴,這就包括盡了,貪瞋痴再歸納就是一個貪字。他貪,他都能得到,他就不會發脾氣,就不會有瞋恚;貪不到,貪當中有障礙,瞋恚心就生起來,愚痴也就起來了。所以,貪是所有煩惱的根本。這個東西就跟大夫治病一樣,這是病根,最嚴重的病根,只要把它治好了,其他的病都好治,這是要命的病。今天社會動亂,災難這麼多,實際上就是這個字所造的罪業,感召來的,佛用布施來對治。

  自性清淨心裡頭沒有煩惱,它清淨;有煩惱,不清淨了。不但沒有煩惱,清淨的善業,自性清淨心也沒有。佛告訴我們,真心是清淨平等覺,就在我們經題上,人人都有,這是我們的真心,是我們的本性,這個心是平等的。人為什麼會生起貪瞋痴這三毒?三毒是從迷惑裡頭生的,覺悟裡頭沒有,清淨心裡頭沒有,平等心也沒有,覺心裡頭也沒有。大乘教裡頭佛告訴我們,眾生最初一念不覺,為什麼會有一念不覺?沒有原因。所以這樁事情佛管它叫無始無明。我們初學佛的時候,把這句話解錯了,無始大概是很久很久之前,找不到開始,我們想無始是這個意思,解錯了。殊不知無始兩個字就在眼前,很淺顯,無始是什麼?沒有開始,這是真的。說很久很久之前,我們能接受,說沒有開始,我們不好懂,所以這是甚深大法,這個意思太深了,真的沒開始。為什麼?有始有終這就是真的事情。沒有開始,就根本不承認它的存在。它像什麼?大乘經上說「夢幻泡影」,作夢我們能說它是有開始有結束嗎?有開始有結束就是真的,夢是假的,根本就沒這回事情。所以無明叫無始,無始無明。

  現在我們知道了,這是科學家發現物質的祕密,物質到底是什麼?物質從哪裡來的?這個問題答案搞清楚了。物質是意念波動產生的幻相,這個幻相存在的時間多長?只有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你說這有什麼意思?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佛稱它作無始。對!佛講得有道理。你說它開始,它已經滅掉了,它就沒有了,太短了,這是一個念頭。第二個念頭不是第一個念頭,但是也受第一個念頭的影響,它確實不是第一個念頭。真的,這樁事情很像我們以前電影裡頭用的膠捲、底片,底片是幻燈片。幻燈片每一張都不一樣,張張都是獨立的,這就是說明每個念頭都是獨立的。它跟前面不相同,但是跟前面一個相似,可以說這種現象是相似相續相,全是假的。

  所有現象,《金剛經》上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沒有一個例外的,物質現象如是,精神現象亦如是,自然現象亦如是。所以佛說萬法皆空,這是真正把事實真相看出來了。既然是空,你在裡面起心動念,想控制、想佔有、想支配,全錯了。那是什麼?妄裡頭又起虛妄。聰明人不走這條路,這條路是什麼?這條路就是凡夫路,走到十法界,走到六道輪迴,走到三途去了,這是個錯誤的路。聰明的人,他走回歸自性的道路,對於這種現象不理會它。在這個現象裡頭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是正路,成佛之路。你看,不執著就是阿羅漢,他有起心動念,他有分別,他沒有執著,沒有執著就沒有六道輪迴,解脫了。解脫要智慧,你沒有這個認知,你不肯放下。放下什麼?放下執著,就是見思煩惱。再根利一點,不但不執著,分別也不要。我分別它幹什麼?假的,不是真的。清清楚楚是智慧,如如不動是自性本定,就是真心。

  大乘教上有句話,「真心離念」,真心裡頭沒有念頭。換句話說,沒有念頭的時候就是真心,有念就是妄心,不管什麼念頭,念這句阿彌陀佛也是妄心。但是阿彌陀佛是用念佛做一個手段,你沒有辦法,你不能沒有念頭,就教你執著這一個念頭。用一個念頭除一切念頭,就是代替一切念頭,這是一種方法,教你得到無念。先教你一念,這個方便多了。一念成功之後,把這一念打掉,就成了無念。無念,真心就現出來。一念也不得了,一念現實報莊嚴土,無念現常寂光淨土。這個方法妙極了、高明極了,這麼一個方法就人人都能修。

  前面跟諸位說過,人人都能在一生當中往生實報莊嚴土,上上品往生,人人都有資格。縱然是五逆十惡、毀謗正法都可以,理上都講得通。理上是你本來是佛,只不過是迷惑造這些罪業。罪業是假的,罪業是空的,所以能夠一時頓斷。在中國惠能大師給我們做了榜樣,一念當中頓斷,統統放下。也就是《華嚴經》上所說的,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大乘經教裡常講的,無明煩惱、塵沙煩惱、見思煩惱立刻就斷了。它為什麼?沒有,全是假的。一般人為什麼那麼難斷?他認為有,這就難了。認為有就不容易斷,你知道它是空的,就很容易斷。我們也把這個當真,沒有以為它是空的,今天要不是量子力學家幫助我們,我們了解事實真相了,了解佛所說的是這樁事情。在以前,無法理解,佛是講得很清楚,就是聽不懂,天天研究,愈研究愈糟糕,研究一輩子還是不懂。對於這個東西搞不懂,信心生不起來,一念淨心生不出來。都搞明白了,這一下放下,一念淨心生起來了,一念淨心就是一念真心。

  所以布施就是放下,什麼都要放下,連佛法也得要放下。佛法我們要它,不執著它、不分別它,對它也不起心動念。一切法都用這樣的心態,這就是菩薩大行,這就是菩提心行菩薩道,行菩薩行。這是大菩薩,地上菩薩,圓教三賢也入這個地位。別教的三賢,真有煩惱沒斷,圓教三賢煩惱全斷了,無始無明都斷了,剩下來的,習氣,習氣斷不了,得要時間。可是念佛這種方法,佛號的功德是從自性流出來的。現在我們逐漸逐漸把極樂世界愈搞愈清楚,整個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自性,自性跟我們一樣,但是他有四十八願,這個我們沒有;自性跟願力,再加上無量劫的修持,修持就是斷惡修善,積功累德,這些功德之所成就。他所修的一切功德,他不為自己,都迴向給法界虛空界一切苦難眾生。他眼目當中的苦難眾生包括等覺菩薩,等覺菩薩有什麼苦難?最後一品無明習氣沒斷,他入不了常寂光。等覺菩薩的苦就是這個,其他的沒有,回不了常寂光。這一品無明習氣斷掉了,實報莊嚴土就像夢境一樣,沒有了,他從實報莊嚴土醒過來。醒過來是什麼世界?就是常寂光。醒過來回歸常寂光,究竟圓滿,這叫成佛。《華嚴經》叫妙覺如來,等覺還是菩薩。

  這個愈來愈清楚好!有利於我們放下。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日子就好過了,知道煩惱全是從迷惑顛倒裡頭錯用了心。因為錯,才有災難,才有這麼多苦果;悟了之後,真的離苦得樂,災難化解了。在這個世間,我們的災難化解了,眾生災難沒化解;這就是說別業沒有問題了,共業。共業,我們要學阿彌陀佛,發大慈悲心,幫助他們,盡心盡力。真正有效的幫助就是教學,把這些事實真相講清楚、講明白。而且我們已經做給他看,我們做的什麼?放下。做給他看,他相信了。大家都能把惡念放下,惡的行為放下,災難真的沒有了。真的要相信境隨心轉,環境,物質環境,物質是心變的,念頭變的,念頭能夠控制心,念頭能夠讓物質生什麼樣的變化,這是本能。因為物質是從念頭生的,好念頭生好物質,惡念頭生惡物質,惡物質就是貪瞋痴慢,好的物質就是不貪、不瞋、不痴、不慢、不疑,這好的物質,這是最健康的。

  極樂世界因為有阿彌陀佛天天教誨,這些人沒有到極樂世界之前,在他方世界有諸佛菩薩教他。根利的,他完全明白道理,往生極樂世界,上輩往生;根性差的,對於事實真相不完全了解,還有疑惑,但是真正能相信,能願意生淨土,真肯念佛,那就是同居土、方便土裡的眾生。另外有一等人,就是我們講的阿公阿婆,這一等人也不可思議。他雖然什麼都不知道,他老實,他不想知道,他覺得沒有知道的必要,他就專心念佛。這個專就是純淨純善,他心裡頭沒有一絲毫惡念,根本沒有妄想分別執著,他沒有。他信、他願,他這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這種人往生的成就跟上上品相同,也生上上品。那上上品無所不知!沒錯,到極樂世界他就無所不知,為什麼?明心見性了。

  為什麼明心見性?我們想想,惠能大師在五祖方丈室裡頭聽五祖講《金剛經》,我們估計最多也不過兩個小時。為什麼人家一聽經,馬上就覺悟了?這些阿公阿婆他們就是練到那麼樣的老實,心地清淨,沒有雜念,到那個地方去聽佛一、二句話,就大徹大悟。一般根性的人為什麼沒有這種能力?是他的妄念太多、太雜了,疑情太重,什麼都懷疑;那種人他什麼都不懷疑。所以老實、聽話、真幹,這種人容易開悟。一開悟,智慧就現前,自性裡面的智慧、德相統統現前。諸佛如來所說的一切經教,今天科學家、哲學家他們研究所得的成果,他一看一聽全明白了。他明白的,他所理解的,超過科學家、超過哲學家,為什麼?他是自性裡面開悟的,科學家不是的。

  學佛終極的目標就是明心見性,不是為別的。明心見性之後,才能夠回歸自性。這個時候念念不離這個道路,就是回歸自性的道路,佛學有個名詞,叫薩婆若海。這是梵語,可以翻,翻成中文意思是一切智海,就是如來所證的一切種智。所以他只有一條路、一個方向,如來一切智海。他證得圓滿,就成佛了,究竟圓滿佛。彌陀是究竟圓滿佛,所以他證的跟阿彌陀佛一樣。我們今天走這個路決定有把握,人人走得通。所以這樁事情唐朝善導大師講得好,「四土三輩九品,總在遇緣不同」,這個話講得好。這意思是人人有分,就看你遇的什麼緣。

  我們今天的緣殊勝,這個會集本會得太好了,抗戰時候會集成功的。抗戰之後社會動亂,他這個本子沒有法子流通。我們感謝律航法師,律航法師帶了幾本,他也是夏蓮老的學生,送了三本給李老師。李老師識貨,一看這個本子無量歡喜,再看看前篇的序文,老師寫的,梅光羲是他的老師,特別親切,就在台灣複印。重新排版,瑞成書局,第一次大概印一千冊。第二次重新做版,字縮小了,成本就低了,我不知道印多少,可能印二、三千本。以後遇到障礙了,李老師也無可奈何,幸虧還好他講了一遍,就不敢再講第二遍,批評的人、反對的人很多。為什麼反對?居士會集的,不服。老師把他的講義,他那個講義就寫在經本上,毛筆寫的。那個時候李老師六十多歲,不到七十歲,我跟他見面的時候他剛好七十歲。應該是我剛剛接觸佛法的時候,我那個時候二十六歲,應該是那個時候他在台中講這部經。我認識他的時候,三十一歲。

  障緣自古以來就有,連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外面有六師外道障礙他,裡面有六群比丘,不聽話的學生,專門搗亂的學生。所以,和合僧團不容易!世尊當年在世,他的僧團也不和合,你就知道多難。難能可貴,難,我們能做到,就可貴了。和太重要了!世尊提出六和,人做到六和,別人不跟我和,我跟他和,我們自己要做到。見和同解,我跟佛同解,知道一切法夢幻泡影,知道性空相有,有是幻有,空是真空。這所有一切現相都是從自性、空中變現出來的,不是真的。我們今天對這個環境不知道,迷了,完全是錯覺。就是說,一切人事物你看錯了,你想錯了,所以你就造錯了。造錯就造罪業,這造錯了有果報,善心善行就三善道果報,惡念惡行就三惡道的果報,全是自作自受。根本沒這回事情,你自己執著,它就有,你不執著,它就沒有。

  我早年,聽朱鏡宙老居士告訴我一樁事情,這個事情不是假的,不是編出來,編造的。他的岳父章太炎先生曾經做過東嶽大帝判官,時間不長,一個多月,應該是代理。判官的地位很高,東嶽大帝管六個省,大鬼王,判官就好比祕書長一樣,地位很高。他知道地獄裡頭有炮烙,炮烙是柱子,銅柱燒紅了,讓這個罪人去抱,那一抱,就跟燒烤一樣,人整個身體皮肉全部都爛了。章太炎是個學佛的,心地慈悲,說這種刑罰太殘酷了,不仁道,能不能把這個炮烙刑罰廢除?東嶽大帝聽了,就派兩個小鬼帶他到刑場裡面去參觀。小鬼帶他到那個地方,告訴他到了,他看不見,才恍然大悟。這是自己業力變現的,你沒有這個罪業你就見不到。就像作夢一樣,地獄境界像夢中境界一樣,不是真的。所以才曉得地獄不是東嶽大帝做的,也不是閻羅王做的,真的叫自作自受。這才真正把佛在經上講的東西明白了。誰造的?自己造的,自己造自己得受。所以經上講,閻羅王跟罪人講,我不能加一點罪給你受。他沒有這個能力,你所受的全是你自己造的。

  但是怎樣能夠滅罪?懺悔。人只要一懺悔、一認錯,就從地獄出來了。可是很多人在受那個苦難的時候,他把懺悔忘掉了,也沒有人提醒他,忘掉了,他得要受苦。什麼時候出來?罪報報得差不多了,頭腦比較清醒了,地藏菩薩在地獄裡頭教化眾生,他就能聽到。能聽到,他就能覺悟、就能懺悔,就能早一天離開地獄。所以懺悔功德不可思議,造作極重罪業的人,臨命終時一懺悔,能往生。我們只看到他這一生,過去生沒看到,發現這個人往生品位很高,造這麼重的罪業,為什麼還有這麼高的品位往生?仔細一看,他前世修的善因多,這一世沒有遇到善緣。前世他是個善人,是個學佛的人,累積了不少功德,即使是福德,都能幫助你往生。懺悔這個法門所有宗教都提倡,所有宗教都要求人懺悔業障。人懺悔,洗心革面,轉惡為善,轉迷為悟,轉凡為聖,全靠懺悔。

  普賢十願第四願就是懺悔門。第一願禮敬,第二願稱讚,禮敬是平等的;讚歎,一定讚善,不讚惡。第三講供養,就是布施,第四就是懺悔。這個布施包括這個地方六度,六種都是布施。你看,持戒是布施,布施什麼?做好榜樣給別人看,這就是布施,為別人,不是為自己。忍辱,也做樣子給人看。精進、禪定、般若統統在這一個布施裡頭。所以布施有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持戒是無畏布施,忍辱也是無畏布施,因為你能忍辱,別人得罪你,他心裡安,不害怕。為什麼?你不會報復他,你能夠原諒他,他不害怕。不能忍的人決定要報復,那個東西冤冤相報沒完沒了,這害怕。精進、禪定、般若都是法布施。所以《普賢行願品》裡頭第三願廣修供養,就是菩薩六波羅蜜,後面懺除業障。這些都用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的生活是行菩薩道,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全是菩薩行。

  「如是諸正士」,這就菩薩,能行菩薩道、能行菩薩行的人,就是菩薩。這些菩薩,智慧、願,學佛的人至少他也念過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這是總願,四十八願是別願。總願全包括一切佛菩薩的別願,也就是說一切願都離不開這個四願,這個四願是總綱領。所以,「智願雙備」,有智慧、有弘願,自度度他的願。「行解俱優」,行是真幹,解是明瞭,我為什麼這樣做,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故皆具足功德之本」,這是功德。「具者具有。諸功德本,指一切功德之本源」。本源就是性德,性德裡頭的第一德就是慈悲,真誠慈悲,這是一切功德之本。

  「《勝鬘經寶窟》曰:德者得也」。古時候這兩個字通用,德就是你真正所得到的。「修功所得,故名功德」。譬如修布施,修布施的功德是什麼?慳吝心斷掉了,這是功德。附帶的,財布施得財富,法布施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這些都從事上說的,這不是德,這是什麼?這是果,因跟果。功德比果超勝,這個果是你以前得來的享受。如果我修行是修功德,我心裡頭沒有這些果報,那全是功德。果報有沒有?果報還是有,不但有,更殊勝。這個果報拿來幹什麼?肯定拿去幫助眾生,這個道理要懂,你幫助眾生的事業愈做愈大。

  我們眼前看到的,齊素萍是個例子。你看看二、三十年之前,她在東天目山,孤家寡人一個,人家都叫她說是叫花子,沒人瞧得起她。她發了個願心,要把韋馱菩薩道場恢復,得菩薩加持,自己真肯修六波羅蜜。這個人在未來佛教史裡頭有她一篇,這是世間法。她將來決定往生極樂世界,我們怎麼知道?你看東天目山每年往生的人有多少?這就是她的功德。幫助兩個人往生,那個功德就不得了;幫助十幾個人往生,那你就是菩薩。大慈菩薩告訴我們,能幫助一萬個人往生,你就是阿彌陀佛。她建這些道場,專修淨土、專念彌陀,不管這些人有沒有成就,這些人念佛就不得了。這些理跟事我們都要懂,我們才能知道,我們這次到人間來我應該怎麼做法,怎樣真正幫助別人又幫助自己。

  今天佛法之衰,衰在哪裡?沒有人講經了。我初學佛的時候,在台北,台北能講經的法師大概還有十幾個,都有一點名氣。但是怎麼樣?他們不常講,一年能講三、四個月就很難得了,不常講。台灣寺院有講經,像台北善導寺,每年講經兩次,一次一個星期,我還去講過。大概講經的時間,一部經不會超過一個月的。常年講經的沒有。台中李老師常年講經,一個星期講一天,一年講四十五天,四十五個星期,過年放假,不是天天在講。天天講經的大概就是佛學院,在台灣佛學院有好幾家,佛學院大概規模最大的是佛光山。佛學院裡頭學的東西太雜了,不專,所以很難成就。三年畢業,四年畢業,如果三年、四年學一門,他就有根柢,會有成就。學太多了,不行。

  我們有這麼一點成就,在台中跟李老師,李老師是主張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他不允許你同時學兩門東西。我們得一點好處,得一點利益,在台中學的。只有一樣東西,一門深入,這才能扎根。我們的根紮得不結實,為什麼?儒釋道那三個根沒有認真紮。小時候沾一點邊,畢竟年歲太小了,長大之後慢慢都忘掉了。學佛之後,才知道過去小時候那個根那是正確的,但是不能再繼續了。所以這個根柢沒有古大德那麼深厚,我們跟印光法師比都望塵莫及。印光法師那是我們祖父輩的,那個時候的人根柢都很厚,統統都讀私塾的。我這樣的年齡還看到有私塾,但是兩年就沒有了。政府在鄉下辦短期學校,兩年,短期學校,取代了私塾,私塾就沒有了。所以還看見過,還進過私塾的門,了解私塾是什麼樣子。

  這個一切功德本源,我們把它認清楚。下面的解釋,「本者,本源。本源者,眾生本具之佛性」。這說得好!這才叫真正的本源。「《圓覺經》云:本源清淨大圓鏡」。大圓鏡是智慧,轉阿賴耶為大圓鏡智,這是什麼人?這是明心見性的菩薩。「謂本源清淨如大圓鏡」。「裴休《圓覺略疏序》曰」,唐朝人。《圓覺經略疏》是華嚴宗第五代祖,宗密大師的著作,宗密大師在《圓覺經》上下了很大功夫,有《圓覺經大疏》、《圓覺經略疏》,都是他的註解。「是眾生之本源,故曰心地。又本者本極。法性之理體,為法之根本窮極,故曰本極」。極就是源頭,今天科學家講的原點,跟這個意思很近。一切法的源頭都是自性,法性就是自性,法性之理體,為法的根本窮極。一切法,所以任何一切法都能明心見性,為什麼?根本窮極是一不是二。就好像圓,一個圓,圓心,圓心這一點,這個圓的外面面上任何一個地方都能夠通到圓心,只要你方向沒有錯,都能達到圓心。達到圓心就一切全通達了,這個圓面上任何一點跟它都直接相應。這是說法法平等,無有高下,這本極。

  「《法華玄義》曰:本極法身,微妙甚深。由上可見本者眾生之本心也,實際理體也,本極法身也,亦即真如實相也。」這些話統統說的一樁事情,說我們自己的本心。自己的本心就是佛心,就是佛性,就是真心,就是實際理體。萬事萬物的實際理體叫本極法身,也就是《般若經》上常說的真如實相。「具諸功德本者,窮盡心源,安住法身,入諸法實相也」,這就是成佛了,如來的境界。修行為什麼叫你一門深入?一門深入就能夠窮盡心源。科學家也走這個路子,但是用心不一樣。德國科學家普朗克一生研究物質,物質到底是個什麼東西?你看一門深入,每天在鑽研,最後真的被他發現了。所以他的報告說,根據他的研究,這個世界上根本就沒有物質這個東西。物質是什麼?物質是意念波動現象產生的幻相,所有物質的基礎是意念。這是他一生把物質這個東西搞清楚、搞明白了,物質是念頭變出來的。

  那念頭又是什麼東西?到現在還沒有搞清楚。念頭從哪裡來的?為什麼會有念頭?這是科學上大難題。科學家發現,念頭突然蹦出來,沒有原因,但是它這一蹦出來,立刻就消失,這個現象他看到了。這種現象《楞嚴經》上說,「當處出生,隨處滅盡」。你看,現代科學家發現的,佛二、三千年前就講出來了。當處出生,隨處滅盡,我們也不懂,怎麼出生?怎麼滅盡?也就是彌勒菩薩所說的,一個念頭,念頭出生,念頭滅了,念頭存在的時間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換句話說,一秒鐘裡頭已經有一千六百兆的念頭發生,起生滅故。這也是當處出生,隨處滅盡。物質現象也不例外。所以我們今天看到的現象,其實就是這些意念、物質相似相續相,絕對不是真實的,剎那生滅。

  佛菩薩了解真相,所以對這一切現象,他欣賞,他隨緣,他絕不執著,絕不起心動念。所以他的心,常住真心,如如不動。這些事實真相,他才能看得清楚、看得明白,那是什麼?心在定中。不是常說八地以上都能見到,八地以上這個定功深,甚深禪定,見到甚深的奧祕,宇宙的源起。我們這個人是物質現象,跟山河大地、遍法界虛空界所有一切物質現象,沒有兩樣。細胞跟所有動物的細胞沒有兩樣。再分,分成原子,跟所有一切物質裡頭的原子也沒有兩樣。我們只認定這個肉體這一塊、這些細胞,認為是自己的身體,其他的都不是,殊不知,全是阿賴耶的相分。我們取阿賴耶相分的一點點做身體,取阿賴耶的見分的一點點是我們的念頭。我們念頭跟物質現象全是阿賴耶裡頭的一點點,而不知道整個阿賴耶是自己。不了解事實真相,產生許許多多的誤會,在這裡分自分他,麻煩來了,這就製造輪迴。製造輪迴就是製造苦難,這不叫自作自受嗎?菩薩智慧窮盡心源,他明白了,事實真相搞清楚了。搞清楚什麼?安住法身。法身,法身沒有相,這個法身就是常寂光,這個法身就是自性,所以法身無相,常寂光淨土。法身無不相,無不相它能現相,它確實是無相,能現一切相。惠能大師說的,「何期自性,能生萬法」,他真搞明白了,知道遍法界虛空界是自性所生的,離開自性沒有一法可得。「入諸法實相」,入這個境界,這就是法身菩薩。

  下面為我們解釋菩提。「菩提者,《安樂集》曰:菩提者,乃是無上佛道之名」。菩提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是覺悟;換句話說,覺悟是我們自性裡頭本有的,不是從外來的。真實智慧,不是從外頭學來的,自性本有。「修勝菩提行者」,勝是殊勝,殊勝的菩提行是法身菩薩。「修習殊勝無上佛道之行」,與上一句聯起來讀,「則從根本智而差別智,從文殊之大智,而起普賢之大行,而普賢大士之德,端在導歸極樂」。這是《華嚴經》上所說的。從根本智,根本智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根本智是無知,後得智是無所不知,這是差別智。根本智是什麼?根本智是定,心住在定中,於一切法看破了,得根本智。在一切法裡頭,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你要去問他,向他請教,他給你說明,無所不知,那叫差別智。

  那我們就懂得,佛法修學的是根本智,根本智是真實智慧。我們現在人學習的是知識,是差別智,不是根本智。差別智修多少你就知道多少,沒有修的你不知道。根本智不一樣,根本智一得到之後,所有一切差別現象全知道,他不學都知道。為什麼?它從根本上來的,都是自性變現的,見性,哪有不知道的道理!怎麼知道?他見到了,他聽到了,他接觸到了。阿賴耶的三細相他在定中接觸到,比科學家用數學、用儀器去觀察還要清楚。你那些觀察還有沒有觀察到的地方,而佛菩薩在定中是面面都見到。又何況這些無量無邊這些智慧,這些叫後得智,都不離自性,所有的現象都不離自性,物質現象、精神現象、自然現象,全是從自性生的。

  代表自性本具般若智慧的是文殊菩薩,他代表,代表菩薩道、菩薩行的是普賢菩薩。我們從菩薩德號上去看,它有表法的意思,普是普遍,這個地方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有分別、有執著就不普了;賢是什麼?聖賢。菩薩的心願,希望一切眾生都成聖賢,這就是普賢菩薩。普賢菩薩用什麼樣的方法讓一切眾生都能成聖成賢?「端在導歸極樂」,他的方法就是十大願王導歸極樂。十大願王裡頭第一個「禮敬諸佛」,讓我們修,把自性裡面真誠恭敬修出來,對待一切眾生,對一切人、對一切事、對天地萬物都用真誠恭敬。這是普賢菩薩第一個願,他做到了,十願就是普賢,普賢就是十願。

  第二個大願,「稱讚如來」。你看他用的名詞,第一句是用諸佛,禮敬諸佛,第二句稱讚如來,不是諸佛,換了名字。這什麼意思?諸佛跟如來意思不一樣,諸佛是從相上講的,從相上講統統要敬,平等的禮敬;如來是從性上講的,這就有分別了,與性德相應的稱讚,與性德不相應的不稱讚。從哪裡看到?從五十三參看到了。五十三參裡頭有三個人代表貪瞋痴,貪瞋痴是違背性德的,善財童子參訪這三個人,有禮敬,沒有讚歎。這個意思很深!稱讚,那個人善人善事,稱讚他,不是善人善事不能稱讚。那個稱讚,別人都向他學,那都學壞了。稱讚的一定是好人好事,是有標準的。不像禮敬,禮敬不需要標準,平等禮敬,善人對他禮敬,惡人對他還是禮敬,禮敬沒有分別,稱讚就不一樣了。決定沒有毀謗別人的。自己讚歎自己,毀謗別人,自讚毀他是菩薩的大戒,菩薩戒裡頭重戒,這個罪很重,讚歎自己,毀謗別人。我們看看今天的社會,有幾個人不讚歎自己?有幾個人不毀謗別人?人人都自讚毀他,社會就亂了。社會亂還不要緊,社會亂引發我們居住的地球災難就頻繁!自己受苦,也叫大家受苦,這個責任誰去承當?這個責任是因果的責任。所以佛制定的戒律,不許菩薩自讚毀他。

  我們中國古時候的老祖宗告訴我們,「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又說「病從口入」,吃東西不小心,得病,「禍從口出」,禍是什麼?得罪人。你毀謗別人,人家記在心上,你今天有勢力,他奈何不了你,到你勢力減退,福報享盡,他來報仇,麻煩大了。這樣的事情我們看到太多太多了。念佛同修,在現代,在中國、在外國,常常看到有附體的。附體是什麼?多半都來報仇的。看到他現在學佛、修行了,來怎麼?來討債的。你把你的修行功德迴向給他,等於還債,他多數都能接受,原諒你,不找麻煩了,他離開你。我們看到太多。所以人在世間,第一樁大事,不能跟眾生結冤仇,蚊蟲螞蟻都不可以,都不能傷害牠;花草樹木也不可以隨便傷害,它有靈氣。連所有的物質,像桌椅板凳,它有靈氣,書本有靈氣,茶杯、水瓶有靈氣,樣樣都有。美國的修.藍博士到我這裡來參觀,告訴我,不但是擺設的東西,他告訴我們,指牆壁、天花板、地板統統都有靈氣,他比我們看得細。他憑什麼來治病?愛心,真誠的愛心,我相信。為什麼?真誠的愛心是性德,萬物是性德的流露,用真誠愛心來對待,對了。真誠的愛心是自性的核心,是整個宇宙的核心,真正修行人只要抓到這一點就行了。

  中國古人說,說了一句話,說「識得一」,這是佛門的話,你認識一,「萬事畢」,就圓滿了。這一是什麼?我們中國古人講,誠字。我只要一個字,這一個字能夠讓我一生都得到幸福,這一個字是什麼字?誠。江逸子老師,過去我們在一起學習,向李老師請教,老師給他寫一個字,寫在他手心上,很有味道。老師說手伸出來!寫個誠字,把他手握起來,你抓到這個誠字,你一生就成功了。很有味道!他一生都不會忘記。我學教,老師說教不容易,要通達世出世間法,你才能講經說法。你要不通達你講什麼?說通達,難了。世間法不要講多,一部《四庫全書》能通嗎?佛法不說別的,《大藏經》能通嗎?《大藏經》、《四庫全書》不能通,你講什麼?用什麼方法通?念,不可能。《四庫全書》,你天天念,一天念八個小時,從你出生就開始念,念到一百歲還沒有念完,這真的,不是假的,它有那麼大的分量。統統做不到,那怎麼辦?得另想辦法,叫通,感通,這老師教給我的。老師給我四個字,用感通,感應。拿什麼來感應?誠,還是這個字。誠上面再加個字,至誠,真誠到極處你就通了。我這一生就得力老師這句話,沒有別的,就是用至誠心去感,才能看到經裡面字字句句有無量義。這是中國老祖宗、古聖先賢教給我們的方法,真誠到極處就通了。我們不通的時候心不誠,心有妄念,心有雜念,心有邪思,那就不通了。由此可知,真誠多重要。

  我講菩提心,菩提心的體就是真誠,菩提心的作用有自受用、有他受用。真心對自己起什麼作用?清淨、平等、覺,起這個作用。對待別人?慈悲。這我在美國時候說的,用了十個字,也是講《無量壽經》。自受用,清淨平等覺;他受用,大慈大悲;體是真誠,至誠心。這就是修普薩道,行菩薩行,那就是菩提心。菩提心要用在生活上,用在工作上,用在處事待人接物,真發菩提心。念念想別人,別想自己,為什麼?自他是一體,想自己,自私自利,障礙重重;想別人,所有障礙都破掉了,沒有了。真正肯定遍法界虛空界跟我自己是一體,這叫倫理,佛法的倫理。整個宇宙跟自己一體,一個自性變的,自性就是自己。自性為什麼會變這麼多人?我們這些人相處為什麼知見不一,常常鬧意見?這是什麼?迷了自性,悟了就沒事,迷了。所以經中有比喻,把自性比喻作大海,這比喻好!大海是自性,是一個大海。那每個人?每個人是大海裡起的水泡。每個水泡它都認為是自己,認為是它自己,跟別的水泡就起衝突,就對立了。等到哪一天修行覺悟了,這個不是自己,這水泡破了,才曉得原來大海是自己,大海裡所有的水泡全是自己,覺悟的人看的。在水泡裡頭它不承認,認為只有它自己是大海,從大海生的,別的水泡它不承認,這叫迷,迷而不覺。

  所以,普賢菩薩的大德,就是真正將十大願王兌現了。大乘教裡頭佛說,「菩薩不修普賢行,不能圓成佛道」,這個意思裡頭有密義,有祕密在裡頭。祕密是什麼?導歸極樂,很多人看不出來。為什麼說這是祕密?這部經第二品裡頭,「咸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這經文。普賢菩薩代表極樂世界,那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就是普賢菩薩十願,濃縮在十願裡頭,十願展開就是四十八願。十願裡頭,前七是願,後面三願是迴向,迴向菩提、迴向眾生、迴向實際,這是一而三,三而一。說明念念為求無上菩提,念念為度一切眾生,念念回歸實際,這實際就是常寂光。

  「受記,從佛受當來必當作佛之記」。等於說佛預先告訴你,你將來什麼時候成佛,佛的號是什麼,在什麼地方成佛度眾生,預先告訴你,這叫受記。「因具上述之智慧、誓願,與諸妙行,故必得佛之受記,而圓滿佛果,故曰受記當作佛」。受記是告訴你,你將來會作佛,跟諸佛如來一樣普度眾生。淨土宗的受記又不一樣,怎麼不一樣?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是光中極尊,佛中之王,凡是跟阿彌陀佛有關係的人,凡是往生極樂世界的人,在極樂世界修行圓滿,成佛了,無論在哪一方世界去作佛,那個世界都跟極樂世界一樣,所成的佛跟阿彌陀佛相同。怎麼知道?我們在前面看到阿闍王子,那品經不長,阿闍王子聽釋迦牟尼佛介紹西方極樂世界,非常歡喜,心裡頭都發願,我將來作佛,希望跟阿彌陀佛一樣。釋迦牟尼佛給他們受記,肯定如是!你跟什麼人學的?跟阿彌陀佛學的,那不就跟阿彌陀佛一樣嗎?將來作佛也是光中極尊,佛中之王,真正不可思議。

  我們把這個理跟事搞清楚、搞明白了,非常值得安慰、值得慶幸!我們修的行不是普通行,普賢行。四十八願太多了,記不住,不要緊,普賢菩薩十願不難,很容易記得。普賢十願展開就是四十八願,四十八願願願都跟普賢十願相應。這個法門確實不可思議,確實無比殊勝。所以,這個受記這一條裡頭,後頭一句話,圓滿佛果。圓滿佛果,這個佛是阿彌陀佛,這個果是極樂世界,故曰受記當作佛。這是這裡頭的別意。

  「《淨影疏》曰:舉彼智行,記必成佛」。《淨影疏》裡頭說得很簡單,但是非常扼要,講到智慧,講到菩薩行。學人,也可以說我們現在真正認識、明白了,一心發心求淨土,真信、真願,老實念佛。經上教給我們,「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一個方向,極樂世界,一個目標,親近阿彌陀佛,萬緣放下。我們這三十多年,提出這五個科目,五個科目好記,不難。當年我在美國提出這五個,印海法師看了非常歡喜,這真的簡單好記,容易做。淨宗學人,第一個我們遵守指導的原則就是淨業三福,「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從這裡扎根。「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這是最高指導原則,三皈。三皈,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你看覺、正、淨,覺正淨的人生多幸福、多美滿!都在自己的心,自己作自己受。迷邪染就是凡夫,覺正淨就是菩薩。

  我們怎麼落實?在生活上,六和,頭一個講六和,第二個講三學,依戒定慧。戒定慧就是經律論,經依《無量壽經》,那戒,《無量壽經》三十二到三十七品就是講戒。十善是戒,《弟子規》是戒,《感應篇》是戒,《沙彌十戒》是戒,做到這些,行了,夠用了;定,就定在這句阿彌陀佛佛號上;慧,我統統了解、統統明白了,我能夠隨緣度日。普賢菩薩教給我們,「恆順眾生,隨喜功德」,好!我們的科目就這幾樣,你看三福(淨業三福)、六和、三學、六度、普賢十願,容易記!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要拿這個來對照。經典,大乘經就這部《無量壽經》,就這部黃念老的註解,註得太好了,集註,註解的集大成,真正不可思議。

  「彌陀此偈中首二句,是智願。中三句,是所修勝行。末句受記成佛,是所感之妙果。」你看,這一共六句,六句真的是無量義,就是八百一十二面的經文。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