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淨土大經科註  (第二三九集)  2012/3/12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239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第五百七十四頁,第六行的當中:

  「《華嚴大疏十八》曰:通至佛果,故名道」,從這看起。昨天我們學到這個地方,這是解釋道的意思,這前面是第一個意思,以通為義。「二者,涅槃之體,排除諸障,無礙自在,謂之道」,這是第二個意思,道就是菩提、就是涅槃。涅槃之體,前面我們學過,清淨寂滅,這是涅槃的體,就是自性。自性沒有一切現象,我們說它不是物質現象,也不是精神現象,也不是自然現象。佛常用「不可思議」這一句來形容它,我們無法想像,我們想就錯了,我們說也錯了。它是宇宙一切的本體,一切都是從它而生、而現的,所以它沒有任何障礙。賢首國師《還源觀》上說,周遍法界、出生無盡、含容空有,這三種周遍,所以沒有障礙。無礙自在,這叫道。

  「《涅槃無名論》曰:夫涅槃之名道也,寂寥虛曠」,寂是清淨寂滅,這四個字也就是說它、形容它廣大沒有邊際,中國古德所說的大而無外,小而無內,「不可以形名得」,形是形容,無法形容,也沒有辦法稱讚它,給它取什麼名字,什麼名字都不是它。「微妙無相」,無相就是它沒有這三種現象,沒有物質現象,沒有精神現象,也沒有自然現象,所以「不可以有心知」。有心是什麼?起心動念,起心動念就跟它相違背,不起心不動念就跟它相應。這個道怎樣能證得?不起心不動念就證得了,就完全跟它相應;起心動念就違背了,跟它距離愈來愈遠。所以佛稱為不可思議,真正不可思議你就見得到,你就證得大涅槃。妙覺果位,圓滿的相應了,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無始無明的習氣沒斷,所以還不能算是究竟圓滿。什麼人見到?圓教初住菩薩就見到,但是要見到真正圓滿,要妙覺。雖見到了,好像看起來模模糊糊,不甚清楚,為什麼?初住菩薩把無始無明斷掉了,習氣沒斷。

  習氣,大乘教裡面分為四十一個層次,從初住、二住、三住,就是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四十一個次第。佛在經上講得很清楚,不必到四十一個階級你就能知道,到八地就知道了;換句話說,八地就很清楚了,就不是模模糊糊的。你說證得,證得初住就證得了。習氣沒有了還有相,還有現相,那就是實報莊嚴土有相,有依正莊嚴,那個依正莊嚴是十法界不能比的。十法界的依正莊嚴是生滅法,我們今天科學家所說的,波動所現的現象,阿賴耶是個波動的現象。實報土不是波動現象,實報土完全是性德,但是性德帶了一點無始無明的習氣。習氣除了契入自性之外,它什麼障礙都沒有,不像見思、塵沙,見思、塵沙的習氣有障礙,無明的習氣沒有障礙,對十法界依正莊嚴它沒障礙。不妨礙帶著無明習氣的這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應化在十法界自行化他,這一點妨礙都沒有,只是妨礙他不能夠究竟圓滿見性。這樁事情我們要把它搞清楚、搞明白。

  下面這是念老的話,「由上可知」,由《俱舍論》、《涅槃無名論》上所說的我們可以知道,「道者,通至涅槃之路,又即是涅槃也」。這個意思講得比前面深,前面第一段講得沒這麼深。這一段直截了當給我們說,大乘道就是涅槃,大乘道就是自性。人要回歸自性,這才叫究竟圓滿,自性是我們的本人,宗門所謂「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本來面目是一,大家都是一樣的。所以大乘教上常說,「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涅槃就是共同一法身,這個裡頭沒有你我他。這個裡頭沒有罪福,一切對立的全沒有了,大小沒有、真妄沒有、男女沒有、恩怨沒有,什麼都沒有了,這叫清淨寂滅。還有一點點,那是六道裡頭的事情、十法界裡的事情,也就是說阿賴耶裡面的事情,不是自性,自性裡頭什麼都沒有。

  「綜上經論,住於無上真正之道者,真正者,真實無差也。無上者,此道窮性盡理,更無有能過之者。」它是究竟、它是圓滿,沒有一法能跟它相比,因為任何一法都是局部,一部分,它是全體。像棵大樹一樣,這是全體,你在大樹上摘一片葉、折一個樹枝,那都是局部,它不是圓滿。到這個地方才真正證得圓滿,證得圓滿就說明大樹裡頭所有枝枝葉葉是一體。我們要曉得,我們在這個世間,跟萬事萬物、一切眾生統統是一體。誰知道?法身菩薩知道,就是明心見性的人知道。沒有證得這個境界他才迷,他不知道是一體,所以彼此有傷害,彼此有恩怨,彼此對立,這是迷惑顛倒。實際上有沒有傷害到?沒有。因為什麼?所傷害的是假的,能傷害的也是假的,能所全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

  這個道理很深,所以佛家常講「唯證方知」。證是兩個層次,第一個階段的證,明心見性,是初住菩薩。真的明心見性,為什麼?他無始無明斷掉了。第二次的境界是習氣斷了,第一次證得的時候習氣沒斷,第二次證得習氣斷了。習氣斷了叫圓證,習氣沒有斷叫分證,這個話是天台智者大師說的。智者大師講六即佛,明心見性的人是分證位,六即裡頭「分證即佛」,他是真的,他不是假的,但是他沒有圓滿;習氣斷了叫「究竟即佛」。分證即佛就是法身菩薩,就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叫分證。在分證之前,在前面這叫「相似即佛」,是十法界裡面的佛,他無明沒斷,無始無明在。這是十法界裡頭證得最高的,他已經把見思煩惱斷了,見思煩惱的習氣也斷了,就是無明還在。所以他也稱佛,相似即佛,很像佛,不是真佛。真佛、假佛從什麼地方分別?用心,用真心的就是真佛;用阿賴耶,阿賴耶是妄心,就不是真佛。所以在阿賴耶裡面,最高的是相似即佛。修行功夫得力的時候,還不能到相似位,叫「觀行即佛」。觀行,觀就是止觀,行就是修行。止觀就是禪定,止是一念不生,觀是樣樣明瞭,叫觀行即,功夫真正得力了。觀行再前面叫「名字即佛」,有名無實。

  天台說得好,智者大師,講六即佛。頭一個是「理即佛」,理是什麼?理就是涅槃,涅槃是理體,從理上講大家都是佛。所以《華嚴》上佛講「一切眾生本來是佛」,從哪裡講?從理,從理上講大家都是佛,平等平等。所以理跟究竟是一樣的,一個道理,你沒證得,證得就叫究竟。證得什麼?就證得這個理。佛有六種,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我是佛、你是佛,他,大家都是佛,這是從理上講的,就是從自性上說的,自性是佛。可是事上講,事上講就是有這六種。

  我們修行,功夫不得力,你有煩惱、你有障礙。這些道理一般人不清楚、不明白,以為我學了佛,我怎麼還會有災難?我怎麼還會有生病?說老實話,真正學佛入觀行即你就少災少難,你功夫得力了。觀就是看破,行就是放下,真的若無其事,真放下了。在教下講止觀,觀是看破,止就是放下。每個階段又分做很多小的階段,你說分證即佛,裡面就有四十一個階級,相似即佛也有差等不一樣,觀行即佛階級更多。學佛沒有別的,提升境界這個重要,一層一層向上提升。不依階級叫頓超,頓超只有淨宗,淨宗是屬於圓頓大法,它沒有那麼多階級。只要你真正求往生,生到極樂世界就作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是什麼階級?是分證即佛。比觀行高、比相似高,那就是說他超越十法界了,觀行是六道,相似是十法界。他是阿惟越致菩薩,他往生到哪裡去?到實報莊嚴土去了。

  而且實報莊嚴土裡面還有真正頓超的,上輩上品,這是什麼階級?上輩上品就是大經裡面常說的八地以上,上品上生。七地以下,大概在登地,四十一品如果上輩算十地,中品應該就是十迴向,十住、十行是下輩,就是下品往生。所以它裡頭還是有階級、有層次,你在哪個層次裡頭。這些,善導大師講的,「總在遇緣不同」。這個緣從哪來的?緣從經教上來的,你對於經教愈了解、愈清楚你的緣就愈殊勝。不懂經教能往生,往生提升品位比較上難一點;對於經教熟悉的話,到極樂世界那個品位提升得很快。這也是世尊慈悲,為什麼多次宣講,勸大家念佛求生淨土,有道理!真正之道,真正,真實、一點差別都沒有。法身菩薩都證得,八地以上才究竟。這個道窮性盡理,窮跟盡的意思是一樣的,對於性、對於理達到究竟圓滿,這叫窮盡。再沒有比這個更高的,他達到究竟圓滿,等覺菩薩所證。

  「大士教令眾生」,這個大士是法藏菩薩,法藏菩薩教化一切眾生,「登涅槃彼岸,安住涅槃道果」。法藏菩薩真有這個能力,真有這個德行。他建立的極樂世界,任何一個人,造作五逆十惡罪業的人,只要臨終能夠懺悔,承認自己的過失,後不再造,念佛統統能往生,這個不可思議。而且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得他的加持,他有功德,什麼功德?五劫修行成就四十八大願。四十八大願是五劫修行當中發的,不是一次發的。看到諸佛剎土裡面有六道、有三途,三途太苦,不好,我不要。縱然造三途罪業的人,懺悔了,到我的世界來,我這個世界裡永遠沒有三惡道;從我這個世界出去到其他世界去教化眾生,也決定不墮三惡道,這是四十八願頭兩願。他的願是這麼來的,不是憑空自己在家想的,不是的。完全看到一切諸佛剎土裡面的事相,哪些好的我取,哪些不好的我不要,是這麼發的,五劫時間成就的四十八願。以這個功德來加持往生到極樂世界的大眾,這是阿彌陀佛真實的恩惠,幫助大家真實的利益,這一點都不假。這是我們不能不懂的,你完全了解,你才曉得極樂世界殊勝,究竟殊勝在什麼地方。

  「下明,由於如上之殊勝妙德,而感如下增上勝果」。前面講的是修因,修因後面一定感應有果報,業因果報不可思議!我們接著看下面經文,「酬因感果」,這裡頭有兩段,前面一段「福智」:

  【由成如是諸善根故。所生之處。無量寶藏。自然發應。】

  我們看念老的註解。『如是諸善根』,指上文所說積功累德的種種善根,這是能感。這個地方『所生之處,無量寶藏,自然發應』,這就是果報,修因感果。「感必有應,果必酬因,是故法藏菩薩感得勝果,生生世世,所生之處,均得如下文所得之妙果。」向下文還很長,給你講的果報,你一定會得到。這個地方一開端就給你說,「無量寶藏,自然發應」,大乘教裡面常常說的境隨心轉,就是這個意思。現在量子學家發現了,意念能控制物質,就是這個道理,我們的心善、行善,一定感得善果。

  寶藏,今天大眾所謂的資源,就是佛經裡面講的寶藏,我們生活所必需的,在這個大地上源源不斷的出現。這些資源從哪來的?全都是善心、善行所感的。像金銀七寶,大地裡面所有的礦產,地面上所生的這些資源,提供我們日常生活所需。為什麼極樂世界的資源那麼豐富?真的是叫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什麼原因?現在我們明白了、不懷疑了,是阿彌陀佛無量劫中修行積功累德成就的,所有往生的人都是善心、善行,這個功德累積的。西方世界沒有一個惡人,惡人到極樂世界都變成善人,他不變成善人他去不了。帶業往生是帶舊業,不帶現前的業,現前一定是純淨純善。過去造作罪業沒有關係,帶舊業,如果現在還不善,這人去不了。這就是入境進關,人家要求的條件非常嚴格。而且同行一個善,這個善是至善,那就是阿彌陀佛的名號,沒有比名號更善了。

  所以我們同學要記住,在什麼樣艱難、危險之中,遇到大災難當中,你就一心念佛,什麼都不要想,那個境界就會轉過來,你就會得到佛力加持。如果還想這個、想那個,那就錯了。萬緣放下,一心念佛,或者是一心念觀世音菩薩,自然化解災難。這個,《念佛感應錄》、《觀音菩薩感應錄》裡面例子很多。現在在物理上講得通,你心念到至誠的時候,物質環境都改變了。坐在監牢裡面的人,念觀音菩薩,一心至念,到第二天早晨時他坐在野外,不知道怎麼出來的,他就走了,就離開了。怎麼會在監牢獄的腳鐐手銬統統沒有了,清晨的時候他坐在野外?不止一個例子。所以古人講至誠感通,不能有雜念,有雜念,這個效果就被障礙了。純一念佛、純一念菩薩,不可以有雜念,決定有效。現在科學家講念力的能量不可思議,是這麼個意思,念力的能量。

  「《箋註》曰」,《無量壽經箋註》是丁福保的,「累積珍寶之庫藏也」,這寶藏,寶藏是累積珍寶的倉庫。倉庫是比喻,這裡頭什麼?自性本具的智慧德相,這不是阿賴耶,阿賴耶裡頭沒有。世尊在《華嚴經》上跟我們說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人人平等,這是真的寶藏!寶藏在自性裡頭,自性就是寶藏。自性沒有邊際,寶藏也沒有邊際,智慧沒有邊際,德能沒有邊際,相好沒有邊際。這個東西,難信之法,佛跟小乘不講,他不相信;跟大乘菩薩講,大乘菩薩能夠相信,不會懷疑。為什麼?基礎的教學他全都學過,他明白這個道理,他就不懷疑,道理不明瞭那當然懷疑。人真正到明理的時候、到覺悟的時候,這身體就不在乎了,知道身體不是自己;四相不執著,我、人、眾生、壽者能放得下。四相放下這就是阿羅漢果,超越六道輪迴了。

  「妙法能濟眾生之苦厄,故以為喻」。此地講的妙法,是信願持名,不是指其他的,一心信願持名,能救眾生一切苦厄。沒有一個雜念,人被苦所逼,我們在《感應錄》裡面看到的,被強盜、被土匪綁架,生命危在旦夕,執持佛號或者觀世音菩薩名號的人他心就轉了。為什麼?知道馬上要死了,一心求佛菩薩救度,他雜念沒有了,至誠恭敬,感應現前。或者是冤枉,受人家陷害,為官府所逼,關到監牢獄,也有這個效果。不是在生死交關的時候,那種真誠心發不出來,真誠心發出來就有感應。我們生在這個時代,傳媒、網路上很多信息,都說今年有大災難。如果這些信息是真的,我們等於現在已經宣判死刑了,什麼時候執行?十二月執行。十二月二十一號那天是正日子,前後都有災難,大概在二十號前一個星期,災難就現前了,銀河對齊不是那一天。銀河的中心、太陽、地球排成一條線,你就想想太陽多大、地球多大,銀河核心的黑洞比太陽還大,一個比一個大,排成一條直線。不是一天,那一天是正當中,進入這個範圍應該前十幾天,往後也有十幾天。所以最難過的應該是兩個星期的時間,這個星球慢慢才移開,位置移開。移開了還是會有影響,我看至少要二、三個月之後,這個影響對我們來講好像是沒有了,其實還是有。兩個星期那是影響最大的。

  這些預測的人都說會死很多人,死很多人,我們想像當中絕大多數被嚇死的,驚嚇而死。驚嚇而死的人,神識都是在三惡道。人走的時候走得很安詳,沒有恐怖,他身體是柔軟的;驚嚇死的,那身體很硬,僵硬,他恐怖走的,這個我們懂得。所以我們今天要訓練自己,任何災難現前不驚不怖,無所謂,為什麼?夢幻泡影,要作如是觀。它真的是夢幻泡影,《般若經》上講的話,「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一點都不假,我們要曉得。

  到那個緊急關頭的時候,經典都會忘記,記住幾句話就能得救。「阿彌陀佛」是第一句,決定不能忘記;「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是第二句,決定不要執著,要統統放下。阿彌陀佛、極樂世界跟我是一體,一點懷疑都沒有;唯心淨土,自性彌陀,跟我是一體,決定沒有懷疑,哪有去不成的道理!具足堅定的信心、堅定的志願,決定到極樂世界去。這個世界要捨得乾乾淨淨,一絲毫留戀都沒有。一般人留戀當中最難分捨的叫親情,不能想這個,想這個就產生障礙,你去不了。我要把親情也放下,到極樂世界去之後,我這些親人在哪裡,我都有能力去度他,這就對了,這才是真正智慧、真正聰明人。千萬不要受親情所累,把你拖下水去,那就大錯特錯!這個放下不是無情,這個要懂得,這是真的,我先成就再成就大家;我沒有成就,大家都受苦、都受難。這是《無量壽經》上講的三種真實。

  發應,「發應者,相感而自然開發也」。實在講,應就是感應,眾生有感,佛就有應。我們求佛是感,佛立刻就應,這個無需懷疑。《還源觀》上講得很清楚,我們念頭才動已經周遍法界,這個信息發出去,一切諸佛都收到了,我們這個信息是求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決定來。念頭才動,周遍法界,所以不能動壞念頭,不能動不善的念頭。冤親債主陷害我,我對他也沒有惡念,這個怨結可以化解。如果他陷害我,我恨他,這事麻煩。這是什麼?這是結怨,愈結愈深。變成什麼?變成在六道裡頭生生世世的互相報應,冤冤相報,兩方面都痛苦,這個錯了。我們沒有怨恨,我們念佛還迴向給他,這個怨可以化解。真正化解之後,說不定他一個念頭動了,「算了,把它放掉吧!」這個事情很多。

  在古時候,做強盜、做土匪的他還有良心,所謂盜亦有道。抓到一個年輕人,有一點財物,想奪取財物還得殺他。這個年輕人說,我家裡有八十歲老母親等我養活她。土匪聽到之後,就說「好,算了,放他走,這個人是個孝子」。在古時候真有、真多。這什麼原因?在這個緊急關頭,他一個善念起來了,感應,孝感天地,孝心的力量很大,能夠感動這些人。這些人也懂得孝順父母,也懂得尊重長輩,他為什麼幹這種事業?被逼出來的,也是一念不覺走入歧途,他會改邪歸正的。所以,我們一定要一味純淨純善的心對一切眾生。侮辱我的眾生、毀謗我的眾生、陷害我的眾生統統以善心去對待,希望在我這一生當中,把過去現前、宿世今生這些冤業統統化解。這是聰明人,這是真正學佛的人,學佛的人絕不跟任何人結冤仇,他就是殺了我,我也不跟他結冤仇。釋迦牟尼給我們做了最好的榜樣,他在沒有成佛之前,作菩薩的時候,修忍辱波羅蜜,被歌利王割截身體。歌利是梵語,翻成中國就是強暴,就是暴君,碰到這麼一個不講理的,這樣一個暴君,把他凌遲處死。因為這個暴君問他你修什麼?他說修忍辱。忍,看看你能不能忍!拿刀割他的肉,一塊一塊的割,把他割到死。割他,能不能忍?能忍。到最後斷氣的時候告訴他,我不怨恨你,我將來成佛第一個度你。這個歌利王就是釋迦牟尼佛第一個得度成阿羅漢的憍陳如尊者,佛說話算話。

  這是世尊給我們做出最好的榜樣,決定沒有一個念頭是惡意,沒有絲毫怨恨,視死如歸。其實人哪有死?沒有死,生死是個身體,身體有生滅,靈性沒有生滅,那個靈性是不斷向上提升,這個重要。縱然學佛功夫不得力,這樣的善心人,死了之後他生天。因為這種德行超過人間,只有到天上才有這個福報。當然學佛的人一定要把這個事情看清楚,我們不希望享天福,我們決定到極樂世界。天上享福沒有東西學習,極樂世界是學校,阿彌陀佛天天講經教學,所以到極樂世界決定成佛。到天上,天福享盡了還會墮落,有什麼意思!天人的壽命長,再長,他有命終的時候。念佛的人不羨慕天道,尊重天道,不羨慕天道,我們不想到天道去。這些道理一定要很清楚、很明白,在自己心裡頭要扎根,我們這一生再不會做錯事情,我們這一生決定得生淨土。

  所以感應是自然開發,開是展開,發是發現。「《會疏》曰:菩薩於多劫積布施持戒功」,這功德,故自然感應「寶藏涌出應其德」。這個就顯示出一切法從心想生,你的福太大了,你現在有所需要,你還沒有想,它自然就出來。再看下一段,下一段講果報,「感果」。

  【或為長者居士。豪姓尊貴。或為剎利國王。轉輪聖帝。或為六欲天主。乃至梵王。】

  我們看念老的註解,這是講果報。我們今天看到,『剎利』,剎利是皇族,不是國王。他是皇帝一家人,兄弟姐妹,有親帶故的,這都是屬於皇族,所以說貴人。『國王,轉輪聖帝』,轉輪聖帝不在我們地球。『或為六欲天主』,欲界六層天的天王。『乃至梵王』,梵王是色界天。都是過去生中修大福報才得到的,不偶然!我們要相信,一生皆是命,半點不由人。這一生得富貴,貴是有地位,這邊完全講的貴,前面「無量寶藏,自然發應」這是富,在社會上有地位,這是貴。富貴都是過去生中,前頭《會疏》這句話說得好,菩薩於多劫積布施持戒功德,不是一世、二世的,一世、二世的很少。『長者居士、豪姓尊貴』至少是五世才能積得、才能得到,剎利、國王至少要十世,轉輪聖王、六欲諸天那就得幾十世的修持,你才有那麼大的福報,梵王就更不得了。

  我們明瞭這些事情,看到富貴人就不羨慕了,沒有嫉妒心,沒有這個心。為什麼?他修我沒修,他應該得,我不應該得,心是平的。不然的話會有嫉妒、會有怨恨,為什麼老天對他好對我不好?不公平,怨天尤人。怨天尤人你又造罪過,你來生比這生更差,這就是不懂事。了解事實真相,那是人家修福報,我要好好修,我來生就得到,要明白這個道理。嫉妒、怨恨只是讓你墮落,那是造惡,惡的念頭、惡的心,感的果報是三惡道。這些事、理確確實實只有在佛經上講得透徹、講得明白,人在世間最重要的是積功累德,斷惡修善。

  「長者,乃印度古時,對年長並具德財者之通稱。」長者一定有點年歲,在中國,至少是五十以上,有德行、有財富,這稱為長者,在中國也有這個習慣。「《法華玄贊》云:心平性直,語實行敦,齒邁財盈,名為長者」,給長者下了個定義。你看心平等,平是平等,性情正直,正直是絕對沒有欺騙人的、沒有傷害人的,這德行。於是說話老老實實,沒有妄語、沒有兩舌、沒有綺語、沒有惡口。行敦,行是行為,敦倫盡分。中國古人教子弟,敦是什麼?敦是和睦,比和諧還要親。敦睦就是親情,像家庭,父子、夫婦、兄弟姐妹叫敦,和睦。對外面人那叫和諧,對自己的親人是敦睦,行為。用現在話是什麼?叫相親相愛。擴大,我們的鄰里鄉黨也要用敦睦。

  印光大師講的話,那是祖傳的,老祖宗教給我們的,「敦倫盡分」。倫就是五倫,父子、夫婦、君臣、兄弟、朋友,這是倫,這個五倫都要把他看作自己親人,一家人,叫敦倫;盡分是盡我自己的本分,全心全力為大家服務。五倫把所有人類全部包括在其中,古德有所謂「四海之內皆朋友也」,五倫最後是一個朋友,不就全部包括了。年齡跟我父母差不多的,我就把他當作伯伯、叔叔看待;年齡跟我們自己子女差不多的,就把他當作兒女看待;跟自己差不多的,都看作兄弟姐妹。這個世界是一家,這是行敦裡頭所包含的意思,這個世界多美好!互相尊重、互相敬愛、互相關懷、互助合作,要靠教育。這個東西可以說,不管是中國、是外國,不管你信仰什麼宗教,你都會肯定,好!沒有比這個再好了。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倫理道德的教化可以通行全世界。我們這十幾年來,接觸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宗教,我們用這種理念來接觸大眾,沒有一個不歡迎。這是什麼?這叫性德,這不是哪個人發明的,這是自性本有的性德。我們老祖宗知道,老祖宗做出來了,教化子孫。

  人要離開五倫就不是人了,人跟禽獸差別在哪裡?人懂得五倫關係,禽獸不懂。這就是人所以為萬物之靈,道理在此地。再壞的人他也喜歡,不過他私心很重、欲望太大,傷害別人。他行的是不善,未來果報在三途。人不可以欺騙人,不可以奪取別人的,你奪人之財,你將來要還他,你殺人要還命。因果通三世,冤冤相報,生生世世沒完沒了,何必幹這個事情!今天覺悟了,我們用自己的念力、用自己的真誠,把無量劫來的這些冤親債主全部給他化解。我這一生沒有白來,這一生成就是最大的功德,就是把他統統化解、統統沒事了。平平安安到極樂世界去學習、去成佛,成佛之後再普度眾生,這多圓滿。所以我這一生遭遇什麼樣的困苦、什麼樣的迫害我都感恩,而且我把這些人供長生牌位,我每天兩次講經都給他們迴向。心地清淨、舒暢,心裡頭只有阿彌陀佛、只有《無量壽經》。我們也希望淨宗同學真正修行,都能夠遵守佛陀的教誨,認真學習。

  齒是年齡,古時候五十歲以上都算是老人,六十歲是花甲。古時候用干支紀年,一輪就是六十年,叫花甲之年。所以年齡長,齒邁是年齡長;財盈,他有財富,這種人被稱為長者。居士,「居士者,在家修佛者之通稱」。在家學佛,無論是男女,都稱為居士。《法華玄贊》第十卷有講到居士,「守道自恬,寡欲蘊德,名為居士」。他沒有出家,他在家,他能夠守道,守是遵守,這個道是經典的教學。印光大師告訴我們,八萬四千法門,門門都必須從經教才能夠契入。所以釋迦牟尼佛講經教學四十九年,就為這個,你不學,你怎麼能入門?你要學,那就是經典。佛陀在世,親近他,跟他學,他不在世了,留下來的就是經典。經典就是教,經典裡面所記載的那就是道,一定要遵守。恬是樂,自恬就是「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在大乘佛法裡面就是法喜充滿,歡喜,常生歡喜心。為什麼?守道有得,你有心得。經典聽多了,有能力辨別邪正、是非、善惡、真假,你才有能力辨別。辨別什麼?善的、真的我要去得到,虛妄的、假的、不善的我要離開,你才有能力。於一切法決定沒有執著、沒有分別。

  中國古人有句話說,見好則收,那是真實智慧。為什麼叫收?不收,嫉妒、障礙就來了。我做得好,到頂好的時候趕快就要遠離,交給別人,就得要退下來。不能老佔那個位置,佔那個位置就會招來很多嫉妒障礙。所以培養接班人,只有中國老祖宗懂得,中國老祖宗都做到,現在沒人做到。為什麼你看看過去做皇帝,他就職,叫登基,就職那天第一道命令就是立太子,那是什麼?就是接班人。你看剛就任就想到接班人,頭一個想到的是我要培養接班人,這個了不起!你開個店,自己開個店,有沒有想到將來找個接班人,你好好培養他?都沒想到。等到自己不行了,老了、死了,後頭接班的不知道是誰,不知道這個事業還能不能經營下去。所以懂得培養接班人的,他這個事業世世代代不衰,叫老字號。過去中國人,不管哪一行他都懂得。做手藝的也找好的徒弟把手藝傳給他,他不吝嗇,他所學的東西他全部教,希望什麼?希望下一代做得更有進步,超過他。你看那個心多善良。現在的人怕別人超過自己,教的人都留一招,不肯完全教,這種叫吝法,死了之後惡道去了。你的老師傳給你,你為什麼不傳給別人?老師沒有傳的,自己研究新開發的也要傳給人,不能說你死了就沒有了。處處為別人著想,處處為利益眾生著想,這是佛門弟子。

  我過去遇到有個老醫生,醫道很不錯,就是心量小,他的東西只傳給兒子,別人跟他學,大概只傳一半。兒子有沒有能力學不管,學生當中有非常高明的、聰明的不肯傳,傳給愚笨的兒子。這什麼原因?不懂因果,不知道自己要發心要利益天下人。你能利益天下人,你的兒孫自然有好報,你吝法,害子孫,他不會有好報的。因果教育多重要,善因必定感善果,惡因一定召惡報!《感應篇》一開頭說,「禍福無門,惟人自召」,不是上天懲罰你,不是鬼神找麻煩,是你自己不善業所感召的,你不能怨天尤人,你要真正懂得道理。

  所以居士守道自恬,寡欲蘊德,這個蘊也是累積的意思,就是積德。人要真正能積德,欲望要少,欲望愈少愈好。不要跟人比地位,不要跟人比財富,不要跟人比享受,要跟人比什麼?比清淨心、比平等心、比快樂,真的快樂。粗茶淡飯,無憂無慮、無牽無掛,你說你多快樂。最快樂的是學佛,學佛幫助你開智慧,學佛幫助你解決一切疑難雜症,不但自己的解決了,還可以幫助別人解決。真正學佛的人懂得,這是天下第一等好事,方東美先生當年教給我,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最高的享受與財富、與地位毫不相關,最高的享受是什麼?快樂人生、幸福人生,這最快樂的。你說一生不受環境影響,讀自己喜歡讀的書,幹自己喜歡幹的事,你去打聽打聽,幾個人一生能夠做到?所以我對老師佩服,我對老師感恩,你得真認識。財富不是好事情,多了別人要搶你的、要奪你的,位高也不是好事情,多少人都想爭。我們這一生能夠真正做到,於人無爭,別人對我無所爭,於世無求,我無求於世,世也無求於我,我於人無爭,人家也對我無爭。念念利益眾生,最快樂的,不要念念去利益自己,自己無所謂,自己一心一意求生淨土。哪一天去,交給阿彌陀佛,我們就不過問了,阿彌陀佛覺得哪一天合適他就來了,來了我就跟他去。於這個世間沒有一絲毫牽掛,到極樂世界修成了再來,這裡眾生有感我就有應。

  下面「豪姓,指名門、望族、大姓、貴家,如鄉里之貴者,稱鄉豪」。名是出了名的,當然這個名是善,這一家人行善積德,為社會大眾所尊重,這名門。望族,這一族的人家出很多人才,在各個行業裡頭他都有很大的成就,人丁興旺、事業發達,這是望族。大姓,這個族姓人口多,道德、仁義、事業都能夠嘉惠於社會大眾,這是大姓。貴家,這個貴也是富貴之家,他一定有富,貴跟富是分不開的,貴是在社會上有地位。無論在哪個行業,他在這個行業裡頭成為領導、成為模範,都是豪貴,都稱為豪姓。

  下面「尊貴」,這是特別「指高官顯吏」。官是政務官,吏是官下面的辦事人員,他雖然官不高,但是他的地位很重要,他管轄的責任很重,這叫官吏。我們今天講有權,有權、有勢這就尊貴。「剎利」,這是梵語,印度四姓之一,「四姓之第二」,第一個是婆羅門,第二個是剎帝利,「具云剎帝利」。「據《西域記》」,《西域記》是玄奘大師作的,「義為王種。即今所謂王家貴族」。皇家貴族,印度叫剎利,這些人都會為社會大眾所尊重的、尊敬的。現在這個社會,用的名稱不雅,沒有尊重的意思在裡頭,所謂叫皇親國戚、所謂特權階級,加上這樣的字樣就不太好聽,這些人確實在社會上享受有很高的待遇。《智度論》第三十二卷說,「剎利者,王及大臣」,大臣多半都屬於貴族,皇親國戚。「二義稍違,或古印度大臣多是貴族歟?」這個很多。國王是「一國之主」,中國人稱為帝王。

  「轉輪聖帝,或稱轉輪王」,或者稱「轉王,身具三十二相,即位時從天感得輪寶,輪有金銀銅鐵四種,依其次第,統領四三二一之大洲,如金輪王領四洲,餘依次例減」。佛經裡面講四天下,須彌山的四面有四大洲,是輪王管轄的。金輪王他統領的是全部的,四大洲,就是整個娑婆世界都歸他管,銀輪王管三個洲,銅輪王管兩個洲,鐵輪王管一個洲。輪王有這四種。為什麼稱他輪王?他就職的時候,自自然然感得輪寶,輪寶是他的交通工具,也是他的武裝。我早年看到飛碟,飛碟是真有,大概就是輪王的輪寶,它是個圓的,飛行的速度很快。我親眼看見的,只看過這麼一次,看得很清楚,因為時間很長,看了有五、六分鐘。在空中,發的光是綠色的,是我在台灣台北的時候看到的。下午大概四點鐘,四、五點鐘的時候,空中看到這個輪,它停在那裡不動,停了很久,停了五、六分鐘。看的人很多,到第二天報紙上也登起來。我們不曉得是什麼東西,它怎麼會不動在那裡?以後慢慢看它移動,看看慢慢移動,再接著很快就不見了,速度太快,就看不見了。真有這個東西。

  這些東西一定是人道,不是天道,天道不需要這些東西;也不是鬼道,鬼道也不需要,他們有神通。這是所謂的是科學發明的工具,飛行工具。它的速度很大,輪寶,一天,輪王他能夠巡視他統治的範圍。要是金輪王這個輪寶,他一天他能夠看到銀河系,整個銀河系,他能夠繞一圈去視察,去看銀河系的這些星球。如果是鐵輪王,他只能看到四分之一,或者是東方、或者是南方,他只看到一方。這個絕對不是天人,因為欲界天人,四王天、忉利天都用不著這個,他們自己有能力飛行變化,不需要這些東西。只有人道他才用得上,所以那是屬於人道的,我們講外星人。

  外星真有人,距離我們太遠了,我們對他不了解。我們發射的沒有人駕駛的這些太空船到太空探險,還沒有具體的這些報告,實際上真的有。距離太陽很近的這些行星,溫度很高,也許那一類的眾生他適合那個溫度,他能在那個溫度下生存,他要到我們這個星球他就不能生存。所以一定有他適應的能力。距離太陽愈遠就愈寒冷,愈近就愈炎熱,就像我們地球上的,熱帶的動植物跟寒帶的動植物就不一樣。寒帶動植物適合它那個環境,它能夠生長,熱帶的動植物一定要在赤道,炎熱的地帶。今年災難裡頭,有人說地球南北極會轉變,那一轉變麻煩就大了。南北極變熱了,赤道變冷了,許許多多的動植物不能生存,這是個很可怕的現象。報告裡頭我看了,中國還不錯,中國是得天獨厚,中國還是溫帶。南極到哪裡去了?南極移到現在的印度,在印度哪一點我就不知道了。西藏就靠近南極,東南亞這一帶都是靠近南極,那就是在南極圈之內的,那就要寒冷。赤道可能會變了,應該靠近現在的南北極。所以,這個我們也要有心理上的準備。

  怎麼想,還是念佛求往生好,留在這個世間苦,真苦!留在這個世間,將來是菩薩,菩薩在這個世間幹什麼?重建倫理道德、重建大乘佛法,世出世間正法久住要靠你來重建。重建的確會很辛苦,如果這麼個大轉變,我們能想到,科學所成就這個全部都沒有了,人類要恢復原始的生活。電沒有了,這個一定要知道,電沒有了怎麼辦?自來水沒有了,現在的河流、海洋都受嚴重的染污,乾淨的水只有山上泉水,比較乾淨。所以生存相當不容易,生存是非常艱苦,我們能夠想像得到。留下的人真的都是善人,都是善心、善行。一般這些信息裡頭,告訴我們三個條件大概都是相同的。告訴我們第一個要素食;第二個是愛心,真正能夠愛人、愛物;第三個是鎮定,災難來的時候不驚不怖,心是定的,定才會生智慧,你才能夠怎樣應對環境。古老的預言都說,像法國諾查丹瑪斯的預言,十六世紀的,四百多年前的,他就預測這次的災難。他說這次災難過後留下的這些人,活人羨慕死去的人。從這句話裡頭我們就能體會,這活的人多辛苦,日子多難過。

  我們看底下,「《會疏》曰:轉輪王者,四洲之主。由輪旋轉,威伏一切故」。所以,這個輪是他的武器,他能夠達到的地方就是他的領土。下面說「六欲天主,乃欲界六天之王」。六天者,第一個四天王,第二忉利,第三夜摩,第四兜率,第五化樂,第六他化自在天。「梵王,大梵天王之異稱,梵天總指色界諸天。」無色界的不說,無色界因為沒有身體,沒有宮殿這些東西。這些都是什麼?有大福報的人,大福報的人是自己修來的,諺語所謂「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我們這個世間,國王、國家領導人、文武百官,哪一個不是修行得來的?你不修行,你坐不了這個位置;你不修行,你得不到這麼多財富。得財富,縱然是不正當手段得來的,他都有這個命,他能享受;他如果沒有這個命的話,得來的時候災難就來了。你看貪污,有人貪污沒事情,天天在享福,那是什麼?命裡有。命裡沒有的得來,還沒有到手就被警察抓去了,就去坐牢去了,就去判刑了,財產沒收了,沒福。所以中國古人講得好,「一生皆是命,半點不由人」,你不能不相信。人要相信因果,他就心安理得,他不會多想,他很容易滿足,他生活很快樂,樂天知命,這一點很重要!所以因果報應不能不知道,真正知道,你心是定的。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學習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