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大經科註 (第四四八集) 2012/7/27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448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第九百二十九頁倒數第五行,看「辛六、轉相拯濟」。經文只有兩句:
【人能自度。轉相拯濟。】
我們看註解,「段中」,這一段裡面,『人能自度』,「度自身也。承上文知苦厭離,洗除心垢,表裡相應等文而言,是自利行」。人在一生當中最可貴的是自度,這個度是什麼意思?一般佛法裡常說,了生死出輪迴,這叫自度。無量劫來在生死輪迴之中,沒有一樁事情比這個更大,沒有一樁事情比這更重要。我們應該能體會到,我們跟佛有緣,緣不是這一生結的,生生世世。像大乘經上所說,過去生中曾經供養無量諸佛如來,這句話是真話不是隨便說的。過去世中曾經供養無量諸佛如來,為什麼都不能自度?這要深深反省。這個東西就像開保險櫃一樣,這個號碼轉動一點都不能差錯,差個一毫一釐就打不開,我們要想超越六道輪迴亦復如是。經上說得很清楚,我們沒有真做到,要認真反省檢討,要真正懺悔,看這一世能不能徹底放下。
從根拔除就是放下身見,這從根拔除,這是剛剛入門,好像開號碼鎖第一環對準,還有第二、第三。第一環對準也算不錯了,小乘初果,不能小看他,天上人間大富大貴、大智大德的長者,也不能跟他比,為什麼?天福享盡了還要搞輪迴,還會去三惡道。這小小聖,身見破了,也就是《金剛經》前半部所說的四相破了,「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這個他做到。所以第一個身見沒有了,第二個對立沒有了,邊見是對立。對立沒有了是什麼?就一體了,肯定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對這兩句話真相信,不會動搖,邊見沒有了。成見沒有了,成見是什麼?自以為是,這叫成見。成見有因上的成見、果上的成見這兩大類,因上的成見叫戒取見,果上的成見叫見取見,不再有成見,沒有成見智慧就現前。
中國傳統文化裡面講的五常,五常就現前,自然現前,不要學的。第一個,你會愛人,愛人就跟愛自己一樣,為別人想的就跟為自己想的一樣,決定沒有差別。第二個,義生起來,義是什麼?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自然跟大自然的規律相應,自然不違背自然規律,就是性德,自然規律是性德,義生起來了。禮是禮節,決定是自己謙虛,尊重別人,表現在外面柔和,表現在內,內在真誠,裡面真誠,外面柔和。真正可以做到與一切眾生相處,恆順眾生、隨喜功德自然做到,智慧現前不會有煩惱,轉煩惱為菩提。言而有信,像如來五語者,真語、實語、如語。這是什麼?這自度,裡頭欠一點點都不行。不會墮三惡道,但是出不了六道輪迴。第二個圈圈對準了,六道輪迴出去了;第三個圈圈對準,這門也打開了,脫離十法界。脫離十法界才算是真正的成就,脫離六道小成就,所以這個都要自度。我們用這個標準來衡量,就知道自己不夠,知道自己的毛病很重,傲慢心沒有了,不敢自以為是,標準衡量不及格。
首先知苦,佛在經上告訴我們六道苦,人苦,三惡道更苦。天上雖有樂暫時的,不是究竟的,那是什麼?善業所感的果報。這報享完了,我們還有無量無邊的不善業會起來,那個果報在三途,這叫六道輪迴。知苦厭離,求出的心才生得起來。六道全搞清楚了,修道在哪裡修?在心上修。心上修了自自然然表現在外面,誠於中自然形於外,外就是禮貌,禮節,柔和、真誠。從外能看到你裡面,因為你的內心自然表現在外面,你無法隱瞞。對於世間有德行的人、有學問的人、有經驗的人,他們一看就能看出來;不是聖人,是凡夫有時候會看錯。佛菩薩他能看透人心,但是有時候他能夠隨順逆緣,能隨順惡緣,這個功夫了不起。為什麼要隨順惡緣?他有惡因,惡緣成熟了後頭有惡報,必須等它報盡,他才會省悟過來,你教他,他肯聽。現在這個因跟緣聚會,這是迷得最深的時候,你叫不醒他。叫不醒他,菩薩就能夠隨順,在旁邊觀察看他的因緣果報。報盡了,有懺悔的意思、有轉變的意思,佛菩薩來幫助他,這叫「佛氏門中不捨一人」,慈悲到極處。造作惡業他很痛快,你給他說果報他不相信,不能接受;必須苦報現前,吃盡苦頭,他才回心轉意。時間長短不定,有人三、五年,有人三、五十年,有人三、五百年。菩薩有耐心,對任何一個眾生生生世世照顧不捨,叫佛氏門中不捨一人,什麼時候真想得度,他就真來了。
我們在《虛雲老和尚年譜》裡頭看到,老和尚朝山生病兩次,一個乞丐文吉來救他、照顧他,一直把他身體養好,繼續再去朝山。一次照顧都是十幾天,兩次照顧我相信差不多是一個月的時間,菩薩化身。當時虛雲老和尚不知道,真的以為是個乞丐。像虛老和尚這些事情,在現實的環境有沒有?有,很多,沒人知道。我在最近,東北一些同修就像虛老和尚一樣,遇到菩薩變化成乞丐,變化成撿破爛,變化成出家人,不可思議,是真的不是假的。為我們現身說法,幫助我們在這一生當中能自度,恩德不可思議。所以經上字字句句都是真實的,只有真心才會有感應,稍稍有一點疑惑,半信半疑、時信時疑,這個不行,這不能解決問題,我們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
「洗除心垢」,垢代表染污。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你看惠能大師開悟第一句話說,「何期自性,本自清淨」,沒有心垢。開悟頭一句話說,沒想到自性就是真心,真心是清淨的,沒染污。我們每個人的真心現在有沒有染污?沒有,縱然造作惡業,五逆十惡墮到阿鼻地獄也沒有染污。染污的是什麼?染污是妄心,這個要知道。妄心是阿賴耶,八識五十一心所這個東西它會染污,它會接受染污,它也會染污別的。那不是真心,妄心,假的不是真的,只要你把它放下,全都沒有了。你要分別它、執著它,它就起作用,你不分別不執著、不起心不動念,它不起作用,它就不存在了。到不起心不動念,根都拔掉了,這叫什麼?轉煩惱成菩提,轉識成智。
根本的東西我們一定要曉得,六道眾生哪一個不把身體當作我,根本的錯誤就在此地。身體確確實實不是我,那是什麼?是我所有的。像衣服一樣,衣服不是我,這是我所有的,身體是我所有的,它不是我。所以要好好的利用它,假的,借假修真,這一生當中要把真我找到。真我在哪裡?真我跟這個假我沒分開,它融合在一起,難就難在此地。如何在假相裡面看到真性,問題就解決。假相裡面看到真性,再不執著這個假相,那假相不妨礙,這個假相不妨礙真性,真性不妨礙假相,叫理事無礙,事事無礙,你得認識清楚才行,認識不清楚麻煩就來了。我既然沒有,你看我貪、我瞋、我痴、我慢、我疑,不都是假的嗎?沒一樣是真的。
佛法之可貴在放下,甚至於連經教都要放下,《金剛經》上說得清楚,「法尚應捨,何況非法」。《金剛經》上說的法是什麼?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一切法,法不是真的。但是經裡頭有真的,你要認識佛講經說法裡頭的真實、真東西。文字言語是假的,名詞名相也是假的。我們的心裡怎麼想它,這是什麼意思、這是怎麼回事情,也是假的。所以馬鳴菩薩教導我們,我們聽經,我們看經,看經不執著文字相、不執著名詞術語,也不執著自己起心動念,你就能夠看到佛的真實義,開經偈上所說的「願解如來真實義」,你就能看到。聽經亦如是,不執著言說相,言語沒有關係,多說少說、深說淺說都沒關係,你可不能執著,執著就錯了。不要去執著、不要去分別,老老實實聽,聽懂了很好,聽不懂沒關係,再聽。反正佛的千經萬論就是說這一樁事情,這一樁就是本性、就是自性、就是真心、就是一如、就是如如。佛對這一樁事情說出幾十種名相,佛為什麼這麼說法?這是佛教化眾生的善巧方便,告訴我們不要執著名字,名字怎麼說都可以,只要說的是一樁事情就對了。不要執著名字相,名字性空,一定要知道它裡頭的真實義,這個要緊。所以言說、名字你要是執著就變成染污,你要是分別你被它擾亂,你心定不下來,這個東西要洗除。
「表裡相應」,表是外表,裡是內心,內外都清淨。前面所說的這些,經上有一句「言行忠信」,提了四個字,這一句話可以拯救現前的社會。湯恩比博士說過,要解決二十一世紀社會問題,只有中國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孔孟學說我們擇取四個字,仁義忠恕,「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大乘佛法裡面講「言行忠信」,好,言是言語,行是行為,以忠信為標準。言要忠,忠就是誠實,不妄語、不兩舌、不綺語、不惡口,這就是言的忠。行是行為,身的行為不殺、不盜、不淫,念的行為不貪、不瞋、不痴,這就十善業道,十善業道真能夠救這個世間。不必講得太深,大家真能夠相信,能夠相信這句話,言行忠信就是十善業道,就是六和敬,就是菩薩的六波羅蜜,普賢菩薩的十大願王。念佛人求生淨土這四個字尤其重要,真正相信有西方極樂世界,真正相信有阿彌陀佛,相信念佛的人捨命的時候,阿彌陀佛決定來迎接,信心堅定決定不動搖,沒有一個不往生,萬修萬人去!
表裡相應,裡面真誠,外面柔和質直,菩薩自利,然後才能夠利他。特別是今天這個世界,教化眾生要用身教,自己做不到的不要說,不騙人;做到我再教別人,別人相信。教別人放下,自己沒放下,人家肯相信你嗎?不但不相信,心裡還打問號,這個人是不是來騙我?我聽他的會不會上當?這肯定的。自己真正做到了那沒話說,他會點頭相信,這真的,這不是假的。所以救今天的社會,沒有第二個辦法,一定要拿出證據出來,人家才相信。修行,我自己修得好,我都能照做了,才能影響別人;我們這個團體修得好,就能影響別的團體。最小的團體家庭,夫妻帶著兒女,最好跟父母住一起三代同堂,好處大!現在有很多人,一結婚就要自己搬出去外面住,不跟父母住,這個虧吃大了,大在哪裡?兒女學壞了。跟父母在一塊住有什麼好處?兒女看到父母孝順他的父母,他學會了,這個小孩將來會孝順你,他有榜樣。你要不照顧父母,將來他一結婚就搬走,他不顧你,到那個時候你才知道你苦。
真正看清楚、明白這個道理,你就會非常喜歡中國舊社會的大家庭。大家庭雖然不自由,規矩很多,因為團體生活,團體生活沒有規矩這家就亂掉了。中國從前老的叫家庭,那叫家,現在家沒有了。那個時候家都是五代同堂,自己上面有父母、有祖父母、有曾祖父母,有時候還有高祖父母。如果高祖父母活到九十歲、一百歲,就五代同堂。往下看,你有兒子、孫子、重孫子。這個家庭不分家,你說人有多少?最少的人數也有二百多人,平常一般的都三百人左右,人丁興旺的五、六百人。五、六百人這一個大家庭,沒有規矩怎麼行?所以《弟子規》是基本的規矩,就是每個家庭裡頭共同要遵守的,一共一百一十三樁事情,人人要遵守,這家才像個家。所以家庭負責育幼養老這兩樁大事,怎樣把家裡這些小朋友教好?目標是什麼?目標教他成聖人、成賢人,不是教他做大官、發大財,不是這個,做聖賢。聖賢人生活是幸福的、快樂的,聖賢人他的物質生活會缺乏嗎?不會。為什麼?他有智慧,他知道怎麼經營,如法如理的經營他多快樂,他不欺騙別人。
養老更是人生第一樁大事,我們走遍全世界看到老人可憐,外國的老人特別可憐,退休之後沒有工作,年歲大了找不到工作,沒人要你,每個月領取政府的養老金,物質生活還能過得去,精神生活完全沒有。兒女要想回家來看看老人,一年有一次他就高興得不得了,根本就不來看你,所以說孤苦伶仃一直到死,死都沒人知道。這個時候我們就想到中國舊式家庭的好處,舊式家庭人到年老了,退休的年齡不能工作,這個時候落葉歸根。歸根是什麼意思?回老家去養老。老家養老就真快樂,這個家族,老人年歲大了都在一起,還有什麼?跟小朋友在一起,老人跟孩子在一起。老人都會教孩子,他一生的經驗、一生的經歷這些故事,講不完的故事講給小朋友聽,親人他都學會了。所以老人養老,老人聚會的地點是什麼?茶館,家庭茶館,有這個大堂,就像我們現在活動中心,家庭有活動中心,老人在那裡去聊天,在那個地方去玩的地方。這個活動中心還有就是表演的,有什麼雜耍,請外面這些表演的,活得真快樂!
小朋友,一般家庭多半用祠堂,祠堂很大,因為祠堂只有春秋祭祀,大概一年使用不過五、六天的樣子,平時都空著,所以辦學,私塾在祠堂裡面,活動中心也在祠堂裡面,祠堂就是活動中心。距離家不會很遠,走路不會超過五分鐘就到,所以他老人真快樂。人一生當中最快樂的是什麼?是老年,不要工作。這是中國人跟外國人的想法不一樣,外國人兒童讓他快樂,天真爛漫,活活潑潑,不要去管他;中年人的戰場,拼命;老年人的墳墓,入了老年就進入墳墓,苦不堪言。中國的教育是顛倒的,小孩的時候嚴加管教,一點自由都沒有,要知書達理,你看《弟子規》上條條都要做到,規規矩矩。中年奉獻給社會,貢獻給社會,他是幼年的時候培養他的道德、培養他的學問、培養他的能力才幹。這個東西要從小培養,根深蒂固,到中年的時候奉獻給家庭、奉獻給社會。
所以中國,大家一定要曉得,中國從前舊社會的家庭是共產主義,私人不能有錢的,我賺再多的錢歸公,這是我家的,不是我的,是我家庭的。所以家創業要明白這個道理,沒有私財,不管你賺多少都歸公。家庭多半是置產業,自己有家庭的事業,它這個錢是聚集在一起用的,所以它不容易出問題。無論從事哪個行業,它都有很堅實的基礎。我自己的財力不夠,我兄弟姐妹有錢,統統都集中在一起,所以它是不分家的。衣食住行公家負責,有管家的他負責,過年新衣服每個人都有,所以衣食住行統統由家的總管來照顧。你們看《紅樓夢》,那不就是一個家庭嗎?大管家就是鳳姐,這得要管總務,所以它是有組織的。共產是一家人所共的、所有的,你是家庭一分子你就有一分,不是這一家的人他不管的。所以他那個共產是他一家所共,家有多少人,人人都有分,所以他生活有保障。無論從事什麼樣行業,他有後盾,有人支持他,家就是支持他的,最安全、最保險的,不會出問題的。如果家很富有他會照顧親戚朋友,會照顧這個地方鄰里鄉黨。
學佛的人肯定是富有的,為什麼?學佛的人知道是怎樣做才會發財,他懂得,所以他就真發財。一般人不懂,財從哪裡來?這要跟佛學,佛告訴我們,財是從財布施來的。財布施是因,得財富是果報,愈施愈多!你不要以為我施了之後,就沒有了,不會,你布施出去,進來的時候一定還有利息,愈施愈多,永遠布施不盡。這樁事情知道的人不多。我初學佛的時候,章嘉大師把佛門有求必應的理跟事教給我,理是道理,事是事實真相。財布施是因,得財富是果報;法布施是因,得聰明智慧是果報;無畏布施是因,得健康長壽是果報。所以你要想得三種果報,財富、聰明智慧、健康長壽,那你怎麼修?修財布施、修法布施、修無畏布施,修這三種布施決定得三種果報。我剛剛學佛的時候二十六歲很苦、很可憐,很多人給我算命,我這命很苦,什麼命?叫花子討飯的命,第一個沒有財富,財庫空空。第二個沒有官印,縱然做官你不能做主官,主官有印信,你只能幫別人忙,給別人做幕僚不能做主官。換句話說,小小村長都沒分,村長還有個橡皮圖章,這樣的命!我自己也知道。
可是老師很厲害,章嘉大師,我跟他的時候二十六歲,他老人家那年六十五歲祖父輩的,對我們非常愛護。講什麼?補出來,過去生中沒有修,現在修行,教我修財布施。我跟他老人家說,我每個月收入很微薄,僅僅夠生活哪有錢布施?老師說一毛錢有沒有?一毛錢行,可以。一塊錢有沒有?一塊錢勉強還可以。你就從一毛、一塊開始布施,心裡頭常常想著布施,養成一個布施的念頭,隨分隨力功德圓滿。真不可思議,從接受老師教誨之後,半年就有感應,收入就多一點了。三年之後,就有很好的效果,信心就堅定,有多少布施多少,一文都不留,真的愈施愈多。命裡頭是短命,我沒有求長壽。章嘉大師教我,勸我出家,勸我學釋迦牟尼佛,第一本教我看的書《釋迦譜》跟《釋迦方志》。這兩種書書店都買不到,《大藏經》裡頭有,所以我就開始逛寺廟。在寺廟裡頭借《大藏經》,《大藏經》不能借出寺廟門,在寺廟裡面抄經,我前後抄了十幾部。
這樣才認識釋迦牟尼佛,才認識佛教,知道釋迦牟尼佛三十歲開悟,十九歲離開家庭去參學,參學十二年。就跟善財五十三參一樣,跟阿彌陀佛去參訪一切諸佛剎土一樣。我們中國古人所說的,「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行萬里路是參學。釋迦牟尼佛參學十二年,當時印度所有的宗教、所有的學派他都去學過,廣學多聞。最後再沒有地方學了,就放棄參學,在恆河邊上畢缽羅樹下入定,這一年他三十歲,夜睹明星大徹大悟,他成佛了。開悟之後就開始教學,到鹿野苑度五比丘,三寶在這個世間出現。從這個之後一生教學,沒有一天間斷,七十九歲圓寂,講經三百餘會,說法四十九年,我們才認識釋迦牟尼佛。
照著經典這個事實真相,佛教不應該是宗教是教育,釋迦牟尼佛的教育,佛教應該是釋迦牟尼佛的教育。他是個非常負責的老師,而且教學的時候他是有次第的、有原則的,就像辦學校一樣,四十九年前面十二年像是小學,辦小學培養大家的基礎,講《阿含經》,這是小乘。十二年之後再提升像辦中學,方等講八年,方等前面接小乘,後面開大乘,方等跟阿含合起來是二十年。有二十年的基礎,好,辦大學講般若,這是釋迦牟尼佛主要要傳授的,也就是他教學的中心課題。二十二年佔的時間最長,四十九年幾乎佔一半,二十二年,般若,這是大乘,好比辦大學;最後的八年法華,好比是研究所。你看它有次第,由淺而深,它不是躐等的。
佛是最忌諱躐等,躐等的人不能成就,小學沒有念就念大學這怎麼行?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在《佛藏經》上有這麼一句話,釋迦牟尼佛說的,他說「佛子」,佛弟子,「不先學小乘,後學大乘,非佛弟子」,他不承認你。但是今天這種人可特別多,這佛不承認的。佛是一定教你,由小慢慢向上提升,有次第的不可以躐等的。躐等只有一個條件,釋迦牟尼佛拈花微笑那就是禪宗,這是躐等的,它不講次第的,他一進門就是上研究所,前面他都不要學的。這是什麼?這天才兒童,上上根人,上上根人可以,不是上上根人不行。上中下三根都不可以,都要循序漸進,哪有一上學就上博士班?不可能的事情。這些我們都必須要搞清楚、搞明白,我們得按部就班。
真正將來證果,修行證果這就是博士班畢業,博士班畢業最後八萬四千法門變成三個門,這三門是覺正淨。禪宗、性宗上上根人學的,不是上上根人沒用處,你決定修不成功。禪宗之外,在中國還有七個宗派,中國大乘八大宗,小乘是兩個宗,宋朝時候就沒有了。中國不修小乘,用什麼方法來代替?用儒跟道,這是對的。如果沒有儒道的基礎,又不從小乘學起,這是釋迦牟尼佛所不承認的。到今天這個時候儒道沒有了,小乘也不學,所以大乘架空了。下面沒有了,大乘怎麼學是學的知識,他不能開智慧。學知識那就變質了,在佛法講就變成外道,他心外求法,他沒有定,他沒有慧。這個我們心裡要知道,我們的心散亂,這就說明你沒有定。一門深入、一心不亂,這是定,大乘法一定要定,不定不能開悟。定從哪裡下手?從阿含就開始。阿含修四禪八定,世間禪定,到方等學出世間禪定,比世間禪定高,在教下叫止觀,止觀就是禪定。止是制心一處,講求的是一門深入,不是叫你學很多,學很多你心力分散。什麼時候再廣學多聞?開悟之後,大徹大悟之後才准許你廣學多聞。為什麼?你已經得定,已經開智慧,這個時候學東西一聽就明白、一看就明白了。
惠能大師開悟了,你們想想,法達禪師到他那裡去參訪,法達是專攻《法華》的,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古人他懂這個道理。無盡藏比丘尼專攻《大涅槃經》,都是一門深入,學十幾年心真的是定了,這得三昧,沒開悟,在將悟未悟的邊緣上,這個時候需要高人幫他一把。他到曹溪去參訪,法達禮拜的時候頭沒有著地,三拜頭都沒著地。六祖問他,你禮拜頭沒有著地,是不是有值得驕傲的地方?他就說出了誦《法華》三千部。《法華經》很長,一天只能念一部,三千多部就十年。六祖問他《法華》講什麼,他答不出來,轉過頭來向六祖請教,六祖說《法華經》我沒聽過。六祖不認識字,當然不會看,有人念給他聽他就知道,沒有人念給他聽過。他說你念給我聽,你都背得很熟了,念過三千多遍。他就念《法華經》,《法華經》二十八品,念到第二品,六祖就告訴他,行了,別再念,我全都知道,跟他講《法華經》,他開悟了。所以什麼時候廣學多聞?開悟之後。你看法達搞《法華經》十年沒開悟,六祖聽了,還沒有聽完兩品,他就明白了。所以廣學多聞什麼時候?悟後,不是在開悟之前,開悟之前廣學多聞,永遠不會開悟,把你的悟門堵死了。所以好的老師不會教你走這個路,走這個路害你,不是真善知識。
我們跟李老師學教,老師規定只可以學一門,你同時想學兩門,不教你。就老老實實告訴你,你沒有能力,一門學好了再學第二門。好是什麼程度?從前好的程度是開悟,那才叫畢業。現在他的標準很低,你上台去講,我在台下聽,我聽了很滿意點頭,就算通過了,你才可以學第二部經。還是守住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所以我們初學講經的時候,學會這一部經能講了,我自己給自己訂的標準要講十遍。十遍到哪裡去講?到居士們家裡去講,星期一在張三家裡,星期二在李四家裡,我講都是一樣的。我這樣講十遍,你才能真正體會到這個經裡頭講的意思,怎樣把所學到的用在生活上、用在工作上、用在處事待人接物,你就真學會!如果所學的用不上的,那學了幹什麼?所學非所用那不叫白學了。佛法可貴之處他學了馬上管用,所以學習的氣氛非常濃,歡喜心。
小部經不長,一部經也不過一千、二千字!一個月學一部很有成就感。佛學院裡頭一年都沒有辦法學一部,我們一個月學一部。我那個時候沒出家,跟李老師學講經,我跟他一年三個月,就是十五個月,我學了十三部經。比佛學院厲害,佛學院畢業不能講十三部經,我在台中住了一年三個月,我可以講十三部經。所以我一出家就講經,一出家就教佛學院,教佛學院一個學期教一部經,一年教兩部,他們三年畢業我才教六部經,還有七部還沒用上。所以我就深深體會到,佛學院不如私塾,私塾教學真管用,李老師教我們是私塾教學的方法,真管用。所以以後星雲法師找我,他辦東方佛教學院請我去做教務主任。我就跟他建議,那個時候有一百三十多個同學,我的意思想三個人分一組,專學一部經。十年至少可以培養二十個,我們有把握培養二十個講經的老師,專講一樣。一生專講一樣、專學一樣,十年之後頂尖的人物,那佛光還得了,佛光遍照全世界。
星雲法師不能接受,他說這不像學校。我說真管用。他也知道真管用,但是不像學校,一定要採取大學這種方法。我們兩個人意見不和我就離開了,我在山上住了十個月離開。他要接受我,我要一直住在他山上,住了這麼多年,你說那佛光山,真正名符其實的佛光山,能夠講經講得好的,至少有四、五十個人,真正弘遍全世界。這機緣、緣分不夠,大家不相信,喜歡像現在一般學校什麼都學,廣學多聞。其實廣學多聞,全學的一些皮毛常識,一樣都沒有扎根。一門通了門門都通,到那個時候門門通了,你一定會大發慈悲心你還是搞一門。為什麼?給後人做好榜樣。不開這個例子,我門門什麼都講,大家都學的時候,後人沒有了,培養不起來。所以你一定會有大慈悲心,顧慮到後面的人,我不開多門,我一生講一部,給你們做一個樣子。這是大慈大悲,給這個後面來學的人,給他做一個好樣子。
這就是決定自己成就,自利成就之後,然後『轉相拯濟』,這大開方便之門,可以培養學生,雖然培養學生還是專搞一門。學生在淨宗道場,修學其他的經論,可以,不離開淨宗這個主軸,無論學哪一部經教都導歸極樂,這就對了。所以從前叢林,叢林是大學,分座講經,那就是什麼?不同宗派經典都可以講。學生不是什麼都學,不是的,學一門,我學《華嚴》,我只進華嚴講堂,不能進其他的講堂,專攻《華嚴》,那個地方的首座和尚天天給你講《華嚴經》。那邊是法華講堂,專講《法華》的,學生是專學一樣,不是統統都學。早晚課誦在一起,學經教是一門深入,決定不許可學兩部經。每部經都有一個首座和尚帶頭,所以首座是親教師,可以稱和尚。所以利他。
利大眾,大眾根性不相同,他們不受約束,聽眾,哪個法師來講經,他都喜歡聽。這是什麼?這是讓他認識佛教,認識佛教各個宗派。最後他要想成就,要想真修行,他一定是還要走一條路。有走三條路的,很多,夏蓮老你看通宗禪宗,通教,他也學密,但是到最後歸淨土,黃念祖亦如是。我在台中跟李老師學,李老師也如是,最後歸淨土了。為什麼?這個法門不要斷煩惱,不要消業障,只要真信,真願意往生極樂世界,真念阿彌陀佛,他就決定能生,太方便了,人人有把握。黃念老他是密宗金剛上師,他有資格傳密法,最後走的時候,在往生前六個月,告訴我,每天念佛十四萬聲,念了半年往生。這些人來給我們示現的,無論哪個宗派、無論哪個法門,最後都歸淨土,妙極了。就像《華嚴經》,《華嚴》到最後,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用善財童子給我們表演,做榜樣,五十三參廣學多聞,為什麼?成就後得智。《般若經》上所說的「般若無知,無所不知」,廣學多聞是成就無所不知,但是自己修行是一個方向、一個目標,念佛求生淨土。
你看五十三參第一參吉祥雲比丘,代表初住菩薩,他修般舟三昧,專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你看這開頭,開頭代表什麼?先入為主,就是他一生主修的法門。那看最後,最後第五十三參,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你看一頭一尾,這你就看出來了,善財修什麼法門?老實念佛,他就是一向專念。當中參學為什麼?是為普度眾生的,眾生根機不一樣,一個法門不能普度。所以門門都要通、門門都要懂,對任何人你都能給他指路,你有這個本事,你講經教學能夠契機契理,什麼樣根性你都能教。所以要把它方方面面看清楚,你才了解如來真實義。淨宗法門不但成就容易,它成就太高了,這是我們意想不到,為什麼有那麼高的成就?理講明白了。理是什麼?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道理就憑這個。你本來是佛,你為什麼不能成佛?當然可以成佛,只要門道對了,你就成就。像那個保險櫃一樣,門本來可以打開的,為什麼打不開?那號碼不知道,知道號碼一調整,不一拉就開了嗎?不費事!
所以凡夫可以立刻成佛,在中國六祖惠能給我們做最好的榜樣,你看不認識字,一生沒有聽過一次經,在黃梅八個月是做苦工。黃梅有講堂一次沒有去過,黃梅有禪堂也一次沒去過,八個月碓房裡頭舂米破柴,幹這個事情。最後這個晚上,五祖半夜三更召見他,三更大家睡覺了,沒人知道。給他講《金剛經》,當然不要用經本,不認識字不需要經本,講《金剛經》大意,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大概是四分之一他就開悟,他就提出報告,這個五句話就是他的博士論文。他畢業通過了,五祖衣缽就給他了,承認他是第六代祖。這五句話裡頭描述的就是自性,見性了,性是什麼樣子?第一句話說本自清淨,你看「何期自性,本自清淨」,沒有想到自性本來清淨,決定沒有染污。這就是說你可以立刻成佛,理上講得通。凡夫成佛,大乘經上常說,只要你放下妄想分別執著,這三大類煩惱一次放下馬上成佛。不能完全放下一樣一樣的放,先放下見思煩惱證阿羅漢果,都在一念,放下塵沙煩惱證菩薩果位,放下無明煩惱(起心動念),不起心不動念就成佛,就明心見性了。
大乘教裡面跟我們講這個道理,我們聽懂了,成就全在放下。為什麼不肯放下?放下這麼難,難在什麼?難在無始劫來習氣成了習慣,我知道要放下,我也很想放下它,就是放不下,問題就出在這裡。所以對惠能大師佩服,他真厲害,他一下就把它放下。這個一念放下叫頓捨,圓頓到極處,沒有階級、沒有次第,一念之間,這個放下叫頓修頓證,這一放下就見性。當中所有一切葛藤全部沒有,都是假的,就是所有障礙全是假的,只問你肯不肯放下。如果你對這個世間人事物有一樁放不下就不行,你的心就不清淨,清淨心裡頭什麼都沒有。頭一個講清淨,《無量壽經》經題上「清淨平等覺」。清淨阿羅漢證得,放下見思煩惱心就清淨,放下塵沙煩惱心就平等,放下無明就是迷惑,你就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就成佛了。所以經題上「清淨平等覺」,你看清淨是阿羅漢,平等是菩薩,覺就是佛,告訴你一念可以成就。幾時能成就?善導大師說一句話很有趣味,真話,「總在遇緣不同」。你要遇到最殊勝的緣立刻放下,不就成佛了!一念之間,這一念轉過來就成佛了,轉過來全在放下。
我向章嘉大師請教,這頭一天見面,頭一句話我問他,佛法裡頭有沒有一個方法,能教我們很快的契入?我這個問題提出來,他老人家看著我,我也等著他的開示,這一等等了半個小時,半個小時像在入定,半個小時之後說一個字,有。我們等了半個小時聽到一個有,精神就振作起來了,這要用心的來聽。他又不說話,又再等等差不多六、七分鐘,給我說六個字「看得破、放得下」,第一天見面傳給我的祕訣。真的,你看學了六十多年,老師這句話是祕訣,一絲毫隱瞞都沒有,看破幫助放下,放下幫助看破,從初發心到如來地就是這個。你看破你就放下,你放下又看破,看破又放下,就是這兩個。如果說上上根人一聽到統統放下,那就圓滿看破,圓滿看破就是大徹大悟。徹底放下就是無明、塵沙、見思煩惱統放下,一念之間,上上根人。那我們不是上上根人,我們是中下根人,中下根人怎麼樣?像爬樓梯慢慢放,不斷的放,得真放。不放?不放就不能往上提升,像爬樓梯一樣,不放下這一層就不能上第二層,不放下第二層你就不能上第三層。
你想往上提升全靠放下,沒有別的,千經萬論、千言萬語,就是說的這樁事情。自己真放下,真得利益,再勸別人放下。愈往上面去你看得愈清楚,看六道、看十法界、看一切諸佛如來剎土、看華藏世界、看極樂世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切性相、理事、因果,一切通達明瞭。人能自度最可貴的就是「轉相拯濟」,一定要幫助別人,為什麼要幫助別人?因為別人跟自己是一體。我認識一體,就好像我們現在認識這個身是一體,身是什麼?科學家告訴我們,我們的身體是細胞組成的,一個人身體有多少細胞?五十兆,科學講五十兆個細胞。這五十兆個細胞每個細胞都覺悟我們是一體,這個人身體健康長壽。如果有一些細胞不承認是一體,這個人就生病,這細胞就成問題,帶著病毒了。它不承認是一體,就造成社會混亂了,造成地球的災難,在我們身體身心不健康。你說智慧多麼重要,智慧讓我們看清楚事實真相,然後我們才放下自己成見,跟我們大家是一體,一體是最健康的。
你看人身體五十兆的細胞,細胞再分析就是原子,原子再分析就是電子、原子核、中子,再分析就是粒子,分成夸克。要用這個做單位,人身上用夸克來算多少?那數量太大說不出來。如果再用佛法最小的單位極微色,就是極微之微,現在講的,科學家所說的微中子,一百億個微中子聚集在一起,體積等於一個電子。我們要用微中子來計算,我們的身體多少微中子,真的可以說是無量無邊。這些東西怎麼來的、怎麼回事情、怎麼組成這種身體,誰知道?大乘教裡常說,八地以上,八地以上的菩薩全知道。有沒有講清楚?大乘經上真講清楚了,特別是唯識經論。《華嚴經》是唯識六經之一,但是我們看不懂,我們也聽不懂,太深了,我們沒辦法想像,它不能想像,一想就錯了,開口便錯,動念即乖,我們對它真的用不上力。在不用力的時候豁然大悟,全知道、全清楚了,這些都是自然現象。《楞嚴經》上提過這個道理,叫「淨極光通達」,淨是禪定,淨到極處,光是智慧,智慧就現前,智慧現前一切自然明瞭。
我們今天學佛,得力於現代的科學家,量子力學家他們最近三十年研究的報告。這個報告我們一看就曉得,他們已經把阿賴耶的三細相找到了,跟佛經上講的一樣,讓我們對佛法堅定了信心。佛三千年前講的,最近三十年被他們證明,一點都不錯,證明佛確確實實有智慧,真的高明。科學家費多大的力氣,製作這些精密儀器才把這個極微色找到,這是肉眼看不見的,一般顯微鏡看不見的。我們想想微中子,一個微中子是一個電子的一百億分之一,那要多麼精密的顯微鏡才能看到。一個電子一百億分之一,難得了,現在科學技術到這個地步。高雄劉醫生從網路上給我一個信息,現在科學技術能夠捕捉到一千兆分之一秒,現代的科技儀器能夠捕捉到。佛經上講的波動現象,一般稱它作自然現象,這種頻率,在佛經裡面所說的超過了一千兆,彌勒菩薩對話裡頭,我們計算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現在科技能夠捕捉到一千兆分之一秒,這個事是真的不是假的。科學,如果這個世間沒有嚴重災難,科學還能夠繼續發展,我們相信再過二、三十年,肯定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可以捕捉到。那就是八地以上境界,佛知佛見,證明佛在經上講的一點都不錯。
世尊教我們「轉相拯濟」,這就是佛法要傳,傳的人愈多愈好。現在的方法最好用這個工具,衛星、網路,盡量利用這些。工具有了,現在問題講經的人沒有。講經的人很多,沒真放下。真放下叫真修行,講的是正法,真的佛法;沒有放下,講的是相似的佛法,不是純正的。這就是真正開悟的人講的,跟我們一般人講的不一樣,同樣一句話他有攝受力,沒有開悟的人沒有攝受力。完全是一樣的話,效果不一樣,什麼原因?開悟是從自性裡流出來的,真心。沒有開悟是從阿賴耶流出來的,妄心流出來,阿賴耶的種子裡流出來的,不一樣,不是真的。為什麼佛菩薩說話感人那麼深?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就曉得佛法的承傳,要真幹,幹假的不行,幹假的傳不下去。我們真正想往生極樂世界,不用真心不行,對人、對事、對物完全用真心,對這個世間、對六道、對十法界徹底放下。知道什麼?萬法皆空,一切法,畢竟空,不可得,無所有,真正知道,這個四句話常常記在心上。六百卷《大般若》我一遍看下來,結十二個字,「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不可得就是要放下,不放下錯了。放下,心上放下,記住,事上,事都是假的,事上放下不行,心上放下。心上放下,事上肯定放下;事上放下,心上沒放下,不管用。這是世尊開示第二點的意思,自行之後一定要化他。
「拯者,救也」,拯救。「謂輾轉救度於他身」,就是四弘誓願裡面的眾生無量誓願度,我們一般念無邊,「眾生無邊誓願度」。沒有發這一願不是菩提心,菩提心裡頭最重要的一句,就是眾生無邊誓願度,一切都是為這個,都是為眾生,我為什麼成就自己?是為度眾生。一切都為眾生,我執不斷自己沒有了。要拼命先想著我要怎樣把我身見破掉、我見破掉,這個很難,把它一展開我起心動念都為別人想,不為自己想,久而久之,我執不破自然都破掉,我見不斷自然就沒有了。這個方法非常巧妙,把心量擴大,起心動念心包太虛,量周沙界,這就對了。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