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淨土大經科註  (第四0三集)  2012/6/30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403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八百六十八頁,倒數第四行最後的一句看起:

  「五佛五智」,我們前面學到這個地方。五佛介紹過了,今天我們從五智看起,我們有個講義,是從《佛學大辭典》裡面擷出來的。《佛學次第統編》裡面說到五智,這個五種智是「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法界體性智」,這五種智慧。這五種智慧都是自性裡頭本來具足的。釋迦牟尼佛在《華嚴經》上告訴我們,「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這是平等的,沒有人專利的,一切眾生各各都有。為什麼我們現在這個智慧沒有了?我們的智慧不是沒有,完全存在,只是現前有障礙,這個障礙就是妄想、分別、執著,這三大類的障礙障住了。障住了,智慧就扭曲了,我們講變質了,變成什麼?變成煩惱。大經上常說,煩惱即菩提,菩提是智慧,說明煩惱跟智慧是一體,一樁事情,覺悟了就叫智慧,迷了就叫煩惱,它是一個東西。所以煩惱不能斷,煩惱斷了,智慧就斷掉了。應該怎麼說?轉煩惱為菩提。我們今天是轉智慧成了煩惱,我們不會轉,轉錯了;佛菩薩會轉,轉得很正確,把煩惱全部轉變成菩提,就這麼回事情。學佛就是學得要會轉,像佛菩薩這樣轉過來。這個智慧是自性本有的,一切眾生平等,絕不是佛的專利。所以佛告訴我們事實真相。

  第一個,「大圓鏡智」。大圓鏡是比喻,鏡能照見,能照見外頭的萬事萬物,這個智慧像一面鏡子一樣。這個智慧對於萬事萬物無所不知,沒有一樣不明瞭,過去現在、此界他方統統明瞭通達,比喻作大圓鏡。現在迷了,迷了就叫它做阿賴耶識,大圓鏡智迷失了的現象就變成這個東西。「在於因位,含藏染淨之種子」。阿賴耶識就像個倉庫,像個資料室,我們自己以及一切眾生,無始劫來起心動念,不管是善不善、淨不淨,這個種子全在這裡頭。我們不叫種子,種子大家不好懂,我們叫資料,現在說資料大家就有概念。你所造的業,善的、不善的,清淨的、不清淨的,這些資料全在這個檔案室裡頭,在這個倉庫裡頭。我們也記不起來了,大概這一生幹的能記得到,前世記不得了。

  如果有這個緣分,你能知道過去世,也能知道未來世。未來世怎麼知道?未來世,你今天所做所為的這些資料,這是因,有這個因將來會結果。所以今天看到將來的果,要記住,是今天的果,非常準確。明天,明天可能有變化,因跟果剎那剎那在變化。今天我惡念,看到的果報是什麼?是地獄。現在我又一個善心出來,我想救度苦難眾生,這個念頭一轉的時候,那個惡念沒有了,看將來什麼?將來是天堂。所以因跟果都是剎那剎那之間在轉變的,不能說他看錯了,不能說它沒有。譬如很多這些預言,這些年來我們所接觸的災難,你不能說沒有,他在那個時候看到災難有,可是今天沒有了。什麼原因?今天人心轉變了,大家都因為怕災難,所以都存好心,都存個好念頭,那些災難就沒有了。所以統統準,不是說看得不準,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所以業因果報絲毫不爽,惡念再多,抵不過一個善念。為什麼?善是真的,惡是假的,善是正念,惡是邪念,邪不勝正,道理在此地。道理沒有搞清楚,我們說怎麼不靈?道理搞清楚了,就曉得很靈。尤其是大家都知道有災難,不敢再存惡念,縱然是惡念,也要把它淡化一點,求保平安。外面境界真的就跟著念頭轉了,風水輪流轉,福人居福地。

  一個人要斷惡、要修善,要積功、要累德。斷惡修善,積功累德,在中國我相信不止一萬年,至少也是一萬幾千年之前。世世代代的我們的老祖宗,都遵守倫理道德,可以說是這個族群祖宗明瞭斷惡修善、積功累德。「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這是《易經》上說的,這是老祖宗的真實智慧。我們把老祖宗東西丟掉了才不過兩百年,一萬多年,這兩百年是小事,不是很長。所以我們知道,老祖宗對我們有懲罰,像父母教訓兒女一樣,狠狠的打他一頓,不會要他的命,希望他能夠回頭,是這個意思。所以中國這個族群不會滅亡,會有一點災難,災難是老祖宗的懲罰,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不相信老祖宗的智慧,不相信老祖宗的理念,不相信老祖宗的方法,這就要受懲罰。老祖宗的方法在中國行了一萬多年沒出問題,世世代代社會都安定和諧,人與人之間關係像兄弟姐妹一樣,怎麼會變成現在這個樣子?是把老祖宗東西丟掉了。

  首先,對老祖宗懷疑,這個懷疑,帶頭的是慈禧太后,這也兩百年了,她的罪很重。在她之前,歷代帝王沒有不尊重儒釋道的,對儒釋道都稱老師,自稱弟子。只有她,她自稱老佛爺,把儒釋道都擺在兩邊,她坐在當中,讓人家看到這個形象,對儒釋道這種尊敬的心降溫了。這種懷疑、這種降溫,到今天幾乎尊重的心完全沒有了。沒有這個東西,我們講把儒釋道的教育再恢復,可不可能?不可能。為什麼?儒釋道的教育是要用真誠恭敬心才學到,現在人沒有這個心。沒有這個心,孔子來教,釋迦牟尼佛來教,都沒用,麻煩在此地。所以要從哪裡抓起?要從孝道抓起,要從師道抓起,但這現在人還不懂。

  做老師的要教學生孝順父母,做父母的要教兒女尊敬師長,尊師重道。現在老師跟家長都不懂,這才叫真正的麻煩。懂得的人要做出好樣子,功德無量。帶頭做好樣子給大家看,讓大家懂得尊師孝親,要從這個地方開始,要從這個地方慢慢恢復。丟掉兩百年,我們相信恢復也需要兩百年,沒有這麼長的時間,沒有辦法恢復起來。所以在這一段期間當中的人生活會很苦。但是修積功德,這又未嘗不是個好機會,太平盛世積功累德難,在這個亂世,斷惡修善、積功累德來得容易,完全在乎我們自己認識。佛法對於這些事實真相講得最透徹、講得最明瞭,可是今天沒人學,沒人講了,認為它是迷信,這很可惜的事情。

  因位是我們現在修行,修行是因,成佛是果。阿賴耶識在因位,你看含藏染淨之種子。染是六道輪迴,六道輪迴是染污,染污是心不清淨,心不清淨,外面環境就不清淨。所以現在人講環保,我大概在三十年前就說了,環保能不能收到效果?我的答案是否定的。為什麼?只懂得物質上要保護環境,不知道保護心,心不清淨,外面的物質現象不可能回歸清淨。所以環保要從哪裡講起?從心地講起,讓我們的心清淨,心不受染污,外面的環境染污就很容易清理掉。這個道理被現在量子力學家發現了,這就有了科學證據。科學家告訴我們,念頭,起心動念能夠影響物質環境,物質環境跟自己最貼近的就是身體。所以,中國人諺語裡頭有說,沒有明白說,但是聰明人一聽就明白。古人講所謂憂能使人老,有憂慮,常常有憂慮,這個人很容易老化。這不就說了嗎?念頭可以影響我們身體,身體是物質環境。

  不但能影響身體,影響我們居住的環境,這都是真的。這個地區人慢慢覺悟了,覺悟的人雖然不多,可是產生巨大的力量。颱風是個災難,現在的香港人覺悟慢慢多了,當然距離理想還差得很遠,是個好現象,風災就免了,不來了。我也聽說有大的海嘯,可是海嘯靠近香港的海域,它水就平了,浪就沒有了。有些人說這是佛菩薩保佑這個地方,說得也不算錯。實際上這裡人心轉變了,災難就能化解。這就是說境隨心轉,外面環境是隨著念頭在轉。我們有好的念頭,身心健康;有好的念頭,居住這個地方環境少災少難,這是真正化解災難的方法、理論。所以染污、清淨都在心地。

  阿賴耶識是最深的,是個妄心,不是真心,是一念不覺從真心裡面變現出一個影子,妄心,稱為阿賴耶。這個東西能力很強,佛經上稱阿賴耶,我們一般世俗叫它什麼?叫它做靈魂。翻譯,外國文翻成中國文,這些翻譯的人翻譯的名詞叫神識。神識就是阿賴耶識,就是一般人講的靈魂。它是假的,它不是真的,它迷,它沒有覺悟。如果覺悟了,就叫大圓鏡智,就不叫阿賴耶。大圓鏡智現前,這個人就成佛了,我們就稱他為佛;迷了大圓鏡智變成阿賴耶,這個人叫凡夫,是一樁事情。所以,眾生跟佛是一體,覺悟了就叫你作佛,迷了你就是凡夫。

  「以生一切法之現行」,現行就是現象。宇宙之間萬事萬物的現象,從哪裡生的?是從阿賴耶裡頭含藏染淨種子生的,染的種子生出六道輪迴,淨的種子生出四聖法界。六道之外,聲聞、緣覺、菩薩、佛,這是淨種子生的,六道是染種子生的。這就說明,十法界依正莊嚴從哪裡來的?阿賴耶變現出來的,阿賴耶是能變,十法界依正莊嚴是所變,這麼來的。阿賴耶在什麼地方你找不到。楞嚴會上,釋迦牟尼佛叫著阿難,問他,你出家的動機是什麼?你為什麼想出家?阿難說,他看到佛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非常羨慕,這個好相絕不是父母所生的,是你修成的,我也想能有這個好相,所以我出家修行。你看,他出家修行目的是想修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是這麼個原因。佛就說了,你把你能夠想像的這個認為是心?是的。心在哪裡?你指出來給我看看。這一問把阿難就問倒了。阿難的確比我們高明,他能找到七處,我們找不到,七處都被佛否定掉。

  心在哪裡?心跟常寂光一樣。妄心從真心變現的,真心有多大,妄心就有多大;它迷了,悟了就是真心,迷了就是妄心。淨土講的常寂光淨土,遍法界虛空界,無時不在、無處不在。你要說在哪一個地方,錯了,不能說在哪個地方,無時不在、無處不在。你決定看不見它,為什麼?它沒有現象,真心沒有現象。妄心有現象,妄心有物質現象、有精神現象、有自然現象,所以科學跟哲學能夠發現妄心。今天量子力學家很了不起,居然發現阿賴耶的存在,這是我們連作夢都不敢想像的,他真發現了。他的報告對我們的幫助太大了,因為我們對於阿賴耶這樁事情,經上講得多,古人註解也多,但是我們讀了、看了、去研究它,始終疑惑不能斷,確實它太深了,太微妙了。當我們看到近代這些量子力學家的科學報告,我們這個疑問斷掉了,肯定釋迦牟尼佛所說的一點都不錯。三千年前講的,三千年後的現在,最近三十年被科學家證明了,確實有這個東西。

  阿賴耶的三細相,業相、轉相、境界相,這個東西構成阿賴耶識。業相,科學家今天發現的能量,能量是業相;第二個轉相,就是意念、念頭,我們講的精神現象;第三個是物質,境界相,物質現象。科學家的入門,入手,用的理論跟方法跟經上講的完全相同,對於物質用分析。佛在經上有說,佛是用的比喻,科學家真幹,找最小的物質。佛在經上比喻說,牛毛塵,牛毛很粗,牛毛尖端上有一粒塵土,在這個尖端上,你怎麼搖它都不會掉下來。這粒塵土很小,把牛毛塵分析,分成七分,七分之一叫羊毛塵。羊毛細,在羊毛尖端上,它也不會掉下來。再把它分成七分,羊毛塵再分七分,七分之一叫兔毛塵,兔毛就更細了。用這個分析的方法。

  兔毛塵再分成七分之一,叫水塵,這得用科學了。水的密度雖然很大,裡頭有空隙,這一粒微塵在水裡面空隙當中往來沒有障礙,叫水塵。水塵再分為七分之一,叫金塵。金是金屬,金屬的密度大,比水大多了,但是還是有空隙,這個我們在高倍的顯微鏡下看到,裡面確實有空隙。這一粒微塵在這個空隙裡頭,金屬裡頭,它沒有障礙。鋼板,很厚的鋼板它能穿過,障礙不了它。像鐵欄杆一樣,它裡頭有縫,它可以從縫裡頭鑽過去,在顯微鏡一放大你就發現了。金塵還可以分,分成七分之一,叫微塵。微塵,佛說了,阿羅漢的天眼能看到。在我們想像當中,應該微塵就是現代科學家所發現的原子;換句話說,阿羅漢的天眼能看到原子。比原子更小的,阿羅漢看不見,但是它還能分。

  再分,佛用一個統一的名詞,叫色聚極微,這名詞很有味道。色就是最小的物質現象,聚,聚集在一起,色聚,極微,極微是非常細小的。這個東西是什麼?現代科學家所發現的基本粒子、夸克,就是這一類東西。這一類東西阿羅漢看不到,因為它太小了,菩薩能看到。你看今天科學家告訴我們,基本粒子有幾十種之多,夸克也有幾十種,將近一百種,這個統統,佛用一個名詞色聚極微。色聚極微還能分,再分成七分之一,這就叫極微之微。七分之一,在前面是事上講,微塵以後是從理上講的,那個不代表七,代表圓滿,不能把它看作數字。真正把它分析出來,圓滿的分解開來,這就是七的意思,不能說它是七分之一。七分之一只能到微塵,微塵以後不可以說七分之一。所以佛說色聚極微,這名詞用得非常好,很有智慧。

  極微之微不能分了,再分就沒有了。這個極微之微被科學家找到了,科學家稱它為微中子。再把它分,沒有了,物質現象沒有了,跟佛講的完全相同。所以,微中子就是佛說的極微之微。物質沒有了,物質沒有看到什麼東西?看到是念頭波動的現象。才恍然大悟,物質是什麼?物質是念頭,是念頭產生的一個幻相。色把它聚集起來,成為我們肉眼能看得見的,它聚集在一起,我們就看得見;它要分散了,看不見,它太小了。所以《金剛經》上講,所有一切物質現象叫一合相。那一是什麼?一就是今天科學講的微中子,統統是微中子聚集起來產生的幻相。於是科學家才下個斷語,這個世間根本沒有物質這個東西存在,物質是假的,不是真的。

  物質是念頭變現出來,所以念頭能夠改變物質。這個理論,這是現在稱為前衛科學,因為沒有得到所有科學家的承認,局部,少數科學家在做研究。等到全體都承認了,它就變成定律,這個定律將來可能是真的,不會改變,就是念頭可以改變物質現象。那對我們身體來講,善念帶給我們身心健康,不善的念頭,給我們身體帶來疾病、帶來憂慮、帶來煩惱,都是念頭在主宰。對於我們居住的環境,善念,這個地方環境好,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人民安樂,善念帶來的,善念善行;惡念惡行,帶來是災難。所以,這種發現是科學裡頭革命性的發現,我們相信頂多再有二、三十年,所有科學家會承認這樁事情,這是真的。現在這些科學家蒐集證據來支持他這個理論,跟佛經上講的完全相同。

  這是以生一切法的現行,這就是能生萬法。佛在大乘經上常說,什麼能生萬法?念頭。佛經上常說的「色由心生」,色就是物質現象,這一個字代表物質、代表精神、代表自然三種現象,由心生的。真心能生能現,妄心就是阿賴耶,能變,所有萬物現象是所變,這就是以生一切法的現行。「至於果位」,果位就轉了,把阿賴耶識轉過來,轉成什麼?轉成大圓鏡智。果位,「轉而成照一切法而現其影像之智」,你能把一切法看透了,在一切法裡頭,你確確實實能看到它的現象。我們只能看到現象,看不到體性。有這個智慧,他能看到它的本體,就是能看到性跟相,能看到理跟事,能看到因跟果,他全看明白了。這種智慧叫大圓鏡智。

  大圓鏡智,換句話說,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一般宗教讚美上帝,讚美神,稱之為全知全能,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大圓鏡智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要曉得,佛法跟宗教講的不一樣,宗教裡面講那是神才有,佛法講每個人都有,只是你現在有障礙,你只要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它就現前。所以佛非常肯定的告訴我們,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一切眾生本來成佛。人跟佛的差別,佛覺悟了,人迷惑,就這麼回事情,除此之外,什麼差別也沒有。佛教我們教的是什麼?教我們放下妄想分別執著,成佛了,教我們這個。很簡單,只要你放下就成就了,與認不認識字、學不學經教毫無關係。

  我們在中國看到六祖惠能大師,那就是最好的榜樣。惠能大師不認識字,沒念過書,五祖把衣缽傳給他,而且很年輕,傳給他衣缽那一年二十四歲,他就成為禪宗第六代祖。你要問為什麼?因為他轉八識成四智了。神秀大師雖然跟他幾十年,在他會下也成為大法師。甚至於多少人來看五祖,五祖沒有時間接待,都交給神秀,神秀來接待,神秀為大家解決問題,解決不了就找老和尚。每個人都認為禪宗第六代祖是神秀,結果沒想到傳給惠能。什麼原因?惠能轉八識成四智,神秀沒轉,沒有轉是凡夫,轉過來了成佛。所以衣缽傳給佛,不傳給凡夫,道理在此地。

  六祖開悟之後是什麼現象?真的,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壇經》裡面這個記載很多,頭一條,惠能在逃難的路途上遇到無盡藏比丘尼,這《壇經》上有記載。無盡藏比丘尼受持《大涅槃經》,《大涅槃經》分量很大,在中國兩個譯本,一個三十六卷,一個四十卷,她每天讀誦。這一天讀誦的時候,惠能在旁邊,坐在旁邊聽。等她經念完之後,惠能就告訴她,妳剛才念的那段經文裡頭的意思,講給她聽。無盡藏比丘尼非常驚訝,念了多少年,意思不懂,不透徹,這一說她就明白了。捧著經文來請教,惠能告訴她,我不認識字。你不認識字怎麼講得這麼好?他說這個與認識字不認識字,念過經不念過經,沒關係。這是什麼?你自性裡面的智慧,不是外頭來的。這個四智是自性本有的,不是從外頭來的,只要這個智慧現前,沒有一樣不知道,沒有學過的,一看就明白,一聽就明白,一接觸就明白。

  要知道中國古老的這種教學是用這個方法,是教人開智慧的。智慧開了,管用,什麼都搞清楚了。你學來的那個東西,你學這一部經,這部經懂了,第二部經就不懂了,那有什麼用處?所以今天人所學的、幹的是什麼?是知識,不是智慧。中國古人跟印度人,他是求智慧,他不求知識。智慧能包括知識,知識不能包括智慧。所以今天這個世界社會問題,知識不能解決,智慧能解決。我們參加很多次聯合國的和平會議,那些專家、學者都是高級知識分子,他們不能解決問題。聯合國的會開了四十多年,世界愈開愈亂,開到現在連這些人的信心都沒有了,這真的,會後就有好多人談。大家心裡頭有個問題,每個人都有,這個世界還會有和平嗎?十分懷疑的口吻問這句話,還包括國家領導人,我遇到過。今天所有的問題都是教育出了問題,教育什麼?教育追求知識,不知道追求智慧,錯就錯在這裡。知識用的是妄心,智慧用的是真心。惠能用真心,五祖衣缽才給他;神秀還是用的阿賴耶,用的妄心,知識再豐富,你不是全知全能,衣缽不會給他。

  明白這個道理,我們真想學佛,真想跟佛一樣,從今天起用真心,不用妄心。真心對人,別人用妄心對我,我不吃虧了嗎?不要怕吃虧,怕吃虧,吃虧到底,生生世世吃虧;不怕吃虧,吃虧就這一次,下一次你開悟了,你就不吃虧了,永遠不吃虧。所以一定用真心,不用妄心。別人欺騙我,我知道,我絕不欺騙他,這個重要!真心是什麼?真誠,佛法裡面叫做菩提心,就是真心。迷,阿賴耶是迷的根本。我們想把它轉變,轉變不能從根本上下手,因為根本你找不到,阿賴耶在哪裡你找不到。《楞嚴經》上七處徵心,你都不知道心在哪裡,你怎麼轉它?真心跟妄心都找不到的。從哪裡轉起?從第二跟第三,第二平等性智,第三妙觀察智,行!從這兩個下手。平等性是末那識,就是第七識,染污,嚴重的染污;妙觀察是第六識,是分別,無邊際的分別。要從這兩個下手,所以這兩個非常重要。你看到這個名詞,你就要想到平等,我對人平等嗎?我對萬物平等嗎?我對於一切事能平等嗎?不行,這個我愛他,那個我討厭他,就不平等了。不平等就錯了,不平等就是第七末那識。如果平等,平等就轉成平等性智,這一轉變,其他的都連帶轉變了。

  你看看,「因位」,因位是在我們現前,我們想轉變它。因位是「第七末那識」,你看它跟「我痴、我見、我慢、我疑,四煩惱相應」,這個東西我們都有。這是什麼?與生俱來的煩惱,這不是學會的,你生下來就有。執著這個身是我,哪一個人不執著身是我?有幾個人真正恍然覺悟,身不是我。身不是我,覺悟了。身是什麼?身是阿賴耶的相分。阿賴耶的相分,整個宇宙所有的物質現象,都是阿賴耶的相分,所有現象裡頭的物質現象,物質現象叫相分。你為什麼不執著所有物質現象是我?為什麼才執著這一個東西是我?這就錯了。

  譬如我們這身體,科學家告訴我們,身體是細胞組成的,血液是細胞組成的,皮肉也是細胞組成的,骨頭也是細胞組成的。人身體大概有多少細胞?科學家告訴我們大約是五十兆,五十兆個細胞。細胞再分裂就變成原子,所以細胞是原子組成的。原子是基本粒子組成的,基本粒子是夸克組成的,夸克是微中子組成的。微中子是念頭波動產生的幻相,換句話說,物質不是真的,但是有這個現象。這個現象是糾纏在一起,讓我們看到這個現象;它要是一個一個分開的時候,決定看不到。所以我們知道全身一共是五十兆個細胞,這組成我,如果你單獨認為裡頭一個細胞是我,其他的都不承認,這錯了。就像我們把阿賴耶的相分,阿賴耶的相分無量無邊,單單執著這麼一個身體稱作我,其他的都不是,錯了。應該是什麼?所有一切物質現象全是我的身相。那是誰?恭喜你,你成佛了。那個身叫什麼?叫法身,成佛,證得法身。證得法身,他肯定承認整個宇宙物質現象是我的身,他不迷了,他對於所有一切現象平等了,平等智現前。沒有這種認知不平等,有你我他,這不行。

  大乘教裡佛說的,「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整個阿賴耶的相分是自己的身相,阿賴耶的見分是自己的心相,就是意念,心相。阿賴耶的一念不覺是自己的業相,就是一念不覺的相。這個東西真的佛比科學講得清楚,為什麼?佛沒有用科學的方法,他用的方法科學家不知道,他用禪定。人進入到甚深禪定,宇宙的源起、來源統統看見了,所以他得受用。什麼受用?不執著。不但不執著,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他得大自在。科學家發現,他還是有分別、有執著,還是有起心動念,所以諸佛菩薩的受用他得不到。他的受用跟我們一樣,還繼續搞六道輪迴,這一生是個科學家,下一生又不知道變成什麼樣子。真實受用,不再搞輪迴,輪迴看破了、看穿了。不但輪迴看穿了,十法界看穿了,連諸佛實報莊嚴土都看穿了。真正看穿之後回常寂光,回歸自性,回歸自性叫圓滿無上菩提,真成佛了。

  所以在此地我們要認識,執著身是我,這是愚痴,痴。我見,我見是執著這個身是我,有這麼一個看法。再就是我慢,慢是傲慢,是瞋恚裡面的一分,它代表瞋恚。你看前面我痴代表貪,我慢代表瞋,我疑代表愚痴。貪瞋痴慢疑,這五種煩惱叫根本煩惱,就是從末那生起來的。四種煩惱是常說的,我見跟貪瞋痴,貪瞋痴稱之為三毒,懷疑是從愚痴裡頭生出來的,傲慢是從瞋恚裡面生出來的,所以用貪瞋痴代表就夠了。這四個煩惱,四個煩惱的根是我見,認為阿賴耶的見分,見分裡頭的一分是自己的心,相分裡頭的一分是自己的身體,這個認知是絕大的錯誤。「而任運執我他」,任運是自然,自自然然,一點都不勉強,你就執著這個是我,那個是你,那是他,產生堅固執著。「彼此之差別」,差別就不平等。「為此差別之執故」,叫執著,則阿賴耶受染污。所以染污的根源就是末那,末那是梵語,意思就是染污,它是染污的根源。阿賴耶受它的染污,第六意識也受它的染污,換句話說,全都染了。

  我們要修清淨心,要從這個地方下手。《無量壽經》的經題,後半段是講因,修因。修因第一個就跟我們講清淨,第二個是平等,第三個覺,這五個字是我們修行的因地上要圓滿做到。功夫的淺深完全在這五個字,這是佛法的修行功夫。清淨心得到了,證阿羅漢果;平等心修成了,是菩薩,比阿羅漢高;後面覺,覺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那成佛了。所以,這五個字是阿羅漢、菩薩、佛三種果位。無論用什麼樣的功夫,心不清淨,沒用,叫功夫不得力。我們今天選擇修行的方法是念佛,信願持名,我們真正相信有極樂世界,真正相信有阿彌陀佛,真正相信念這句佛號將來佛一定接引我到極樂世界,一點都不懷疑。念,不夾雜任何法門,專一去念,念到清淨心現前,你就等於證得阿羅漢,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生方便有餘土,方便有餘土裡頭的中下二輩。如果平等心現前,那是方便有餘土上輩往生,三輩九品,他是上輩往生。如果是破一品無明,明心見性,那就是覺了,到最高的層次,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實報莊嚴土,這是最高的層次。覺裡面有程度,也有上中下,那是實報莊嚴土裡面的三品,上上、上中、上下。所以在果位上,「轉而為緣一切法平等性,即真如實相之智,故曰平等性智」。我們要修這個智慧,真正想轉識成智,頭一個用平等心待人接物。

  我二00五年在馬來西亞,馬來西亞的前首相馬哈迪長老,我們見面,他第一個問題問我,這個世界還會有和平嗎?我當時給他的回答,我說你能夠把四樁事情做好,世界就和平了。他問哪四樁?我說第一樁,全世界每一個國家,國家與國家能夠平等對待,和睦相處,天下就太平;第二個政黨與政黨和睦相處,平等對待;第三個族群跟族群;第四個宗教跟宗教。這四個都能做到平等對待,和睦相處,天下太平。他聽了皺眉頭,說不出話來,好一陣子。我再告訴他,我說難,是難,非常棘手,可是如果我們在這四種當中,從宗教下手,可以辦得到。畢竟這個世界信仰宗教的人多過不信宗教的人,宗教能夠團結,宗教能夠做到平等對待,和睦相處,肯定影響政治、影響政黨、影響族群。這話他聽懂了。宗教團結我在新加坡做過,做過這個實驗。新加坡九個宗教,大家在一起相處,像兄弟姐妹一樣,真正互助合作,哪個宗教有困難,大家統統幫忙。新加坡政府非常歡喜,那是帶給社會的安定和諧。我們在新加坡做這個事情,馬哈迪長老都知道,這不是假的,我們有實驗做理論的根據。

  所以平常我們對待人就要用平等性智,平等性智沒現前,但是我們用平等心待人,一定要想到怎麼平等?《華嚴經》上說的「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不就平等了嗎?看每一個人都是佛,我對佛要尊敬,不能怠慢,我對佛要供養,不能刻薄,得要真幹,要落實在生活上,它才管用。要看破事實真相,自他是平等的,自他是不二的,我們共同一個法性,共同一個法身。十方三世佛,過去佛、現在佛,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我們知道,未來佛就是一切眾生,一切眾生皆是未來佛,所以是平等的。一切有情眾生看平等了,再推廣,無情眾生,花草樹木跟我也平等,我要愛護它們,我要照顧它們;山河大地跟我也平等,我也要愛護它,也要照顧它,決定不能夠隨意破壞自然生態環境。

  今天科學技術發達,藉著科學先進的工具來開發,搞開發,開發,破壞自然生態環境,這是什麼?這對地球不愛護。對地球不愛護,地球反過來,變臉了,就變成災難。有些很明顯,你能覺察得到,有些不太明顯,你覺察不到,但是真正的因是在此地,又不能不知道。長江、黃河為什麼會氾濫?水土保持的兩岸森林被破壞了,堤壩沒有樹根,不產生力量,大水一來就沖毀了,災難就來了。我在十幾年前,我們宗教局葉小文局長特意給我安排一次旅遊,他派了一個司長、一個處長陪同我,我們一個宗教旅行團。特別讓我從武漢出發,坐輪船到成都,這條水路讓我看看,回憶一下,做學生時代走過的。做學生是抗戰時期,抗戰時期我們走這條路是很辛苦,但是兩岸的森林值得人留戀,古人講「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你真看到。現在去,兩岸樹沒有了,光禿禿的,讓我們感到非常驚訝,也看到很難過,怎麼會變成這樣子?這個就是破壞大自然的環境,有沒有考慮到長江氾濫?如果長江氾濫,兩岸都淹沒了,要死多少億人,這個事情值不值得幹?要付出非常殘酷的代價。這是科學技術帶來的災難。科學技術,如果只相信它,不再相信倫理道德,不再相信古人所留下來的這些智慧、方法,科學技術會把地球毀滅掉。這個話是科學家自己說的。

  所以日常生活當中,真正學佛的人,用平等心待人接物,這個要學!要盡量的壓制自己,放下自己的傲慢,放下自己的自尊,要學著謙卑,學著尊重別人、愛護別人、關懷別人、照顧別人,你會帶來意想不到的代價。為什麼?你會得到許許多多人的愛戴,得到許許多多人的幫助。愛人者人恆愛之,一點都不錯。我們學佛學了六十年,佛經上這個,我們都證明了。我們團結不同宗教,全世界不同宗教團結起來,用什麼?就是用真誠的愛心、平等的愛心,我愛護他們,他們也愛護我。我們在一個城市裡面生活,這最貼近的了,首先要團結近邊的人,我住在這個城市,城市裡所有宗教,都是我們的兄弟姐妹。

  我們用的方法是佛陀教給我們的四攝法,四攝法第一個是布施,這不是六波羅蜜的布施,這個布施是交際法,佛門裡面講交際的。那就是什麼?送禮、請客,感情就這麼建立的。多送禮、多請客,常常在一起聚會,不就很熟悉了嗎?現在這個請客還加上旅遊,我們組個團到海外去觀光,繞一圈,十幾二十天生活在一起。請客,他願意參加,我們替他買飛機票,他很高興,旅遊一切費用我們負擔。這是團結宗教裡頭最殊勝的一種方法,平時往來時間都不長,旅遊的十幾天,從早到晚都在一起,真正把所有的什麼矛盾誤會統統都能化解,非常值得。我們到中國旅遊,看中國每個宗教,每一家都去拜訪,因為我們的旅遊團有九個宗教。我們到每個國家去旅遊,觀光旅遊,就跟他們的宗教接觸,告訴世間人化解衝突,促進安定和平,得要用這種方法。

  第三,「妙觀察智」,這第六意識。第六意識分別,第七是末那執著,這兩個都是大病。不分別了,就叫妙觀察智;不執著了,就是平等性智。所以我們盡量不要去分別,我們把所有宗教的神都看作一個神,一個神的化身。所以我就問這些宗教的頭頭,你們相不相信神有圓滿的智慧?相信;神有很大的神通?相信;神會變化?相信。問題解決了。為什麼?佛教裡頭釋迦牟尼佛,神變化的,變化在佛教裡頭,變化在各個不同的宗教,其實一個神。大家想想,有道理。這根本上,基本觀念就統一了。原來是神在各種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文化、不同的背景之下他的示現,這真的,不是假的。

  我們就把千手觀音供養他們,千手觀音是表法,代表。觀音菩薩頭上有三十二個相,畫畫的人不懂得意思,那三十二個相要畫各種不同宗教的面孔,都是觀音菩薩化身,各種不同族群的面孔,代表一家人。我將這張畫做禮物,送給每個宗教,大家都歡喜。觀音菩薩代表一個真神,唯一的真神,三十二個面孔代表真神的化身。然後再去讀經典,你會發現,經典裡面幾乎百分之七、八十所講的是一樣的,倫理、道德、因果,對於宇宙人生的看法大同小異。那個小異是什麼?程度有淺深不同,程度高的講得深,程度低的講得淺,淺深一如,其味無窮。真正不同的是什麼?生活文化不同,這是有歷史背景、有地理的背景。譬如居住在海邊,跟居住在山區的,他生活方式就不一樣,飲食也不相同,這個地方有區別,我們能理解。

  古時候交通不方便,所以很多人老死不相往來,這很正常的現象。資訊不發達,外面的事情真的不知道,幾百里路以外發生的事情,總得一個月、二個月才知道。如果要沒有人往來的話,信息就不能傳遞。不像現在,現在遊覽全世界,兩天,環地球一周。所以交通帶來的方便,資訊讓我們地球上無論哪個角落發生事情,我們立刻就知道。所以在從前神要分身,到每一個地區去教化,現在不要了。現在分身應該合成一身,用衛星電視、用網際網路,就可以對全世界來講經教學,不必要分很多身。神也是因時因地、因事因人,沒有定法可說,所說的東西全是活的,活學活用。

  經典給我們講的原理原則,我們要學會用在生活上。用什麼?用,你看看,平等心,用妙觀察。妙觀察是說我們的看法,對一切人事物的看法,妙在哪裡?妙在不分別,分別就不妙了,不分別妙!你說是九個宗教、十個宗教在一起,不分別就妙了,兄弟姐妹一家人。一分別,我是佛教,你是基督教,他是回教,這麻煩不就來了?得妙觀察,這個妙就是不分別,走到一切地方都不分別,不就一家人一樣嗎?我不分別,他也不分別,就是一家人了;一分別就有距離,就有隔閡,就會生衝突。所以,佛的這兩種方法,一個平等,一個妙觀,就能把今天全世界一切衝突化解了,就能把安定、安穩、和諧帶給全世界。所以要向佛經裡頭學,妙極了,又簡單又容易。

  我在新加坡把九個宗教團結起來,當時新加坡有一位高級部長,我也很熟,曾士生先生,他現在退休了。十幾年前的事情,我認識他的時候,一九九八年。他問我,他到居士林來參觀,中午在一起吃飯問我,你用什麼方法把九個宗教團結起來?新加坡的宗教有一個宗教理事會,有五十年的歷史,有名無實。九個宗教,大家在一起每年吃一餐飯,過年的時候聚會在一起吃一餐飯,以後就不再往來,就是一年聚會一次,有這麼個組織。我到那裡去把九個宗教真的團結起來,我們佛教辦大活動,他們都來參加,他們有大活動,我也去參加。不但參加,我還請他到我們佛堂來講經,講他的經,我們大家聽聽,多了解,多認識。常常聚會,每個宗教大節日都要聚會在一起,那就不止十次。天主教的聖誕夜,聖誕前一天的晚上,做彌撒,主教邀請我們不同的宗教,我們也去了。那一天我們佛教去了五十個人,全是出家人,穿袍搭衣,在教堂跟他們一起做彌撒。大家看到非常驚訝,天主教徒看到很喜歡。

  所以他問我怎麼團結的?我說這釋迦牟尼佛教的。他很驚訝,釋迦牟尼佛教你們這個?我說是,叫四攝法。什麼叫四攝法?四攝法就是今天你們講的公共關係法,人與人往來的交際法,這佛教給我們的。這種方法用在家庭,一家和睦,用在你的公司行號,你的公司行號團結一致,它怎麼會不興旺!無論用在什麼地方,用在我們宗教、用在政治、用在國際,全管用。這四個方法,第一個就是布施,這個布施就是要往來,要多接觸、多請客、多送禮,人情要從這裡建立;第二個愛語,愛語就是你真正關懷他,你真正把他放在心上,這是愛語;第三個是利行,我們所作所為對他有利益,決定有好處,沒有壞處,他要真正相信你的話,就坦誠,決定沒有隱瞞的地方;最後一個同事,同事是什麼?我們大家一起來共事。今天我說我們共事,做什麼一樁事情?我們化解這個社會的衝突,促進全世界社會的安定和平,我們共同做這樁事。為什麼要團結?就幹這樁事,沒有不歡喜。我陪他們旅遊,旅遊是團結最好的方法。

  我帶他們到聯合國,在聯合國大會堂手牽手,十個宗教,為世界和平祈禱,這是聯合國沒有過的。我們這一做,聯合國對宗教觀念改變了。本來跟宗教,不認識宗教,怕麻煩,好像宗教都是搗亂的,彼此不能相容的。看到宗教手牽著手,在大會堂做和平祈禱,很好!我把他們座位安排,第一排,正當中,讓大家看看宗教的和諧相處。四攝法管用,要會用,用在生活上,用在處事待人接物。我們住在這個地區,首先是鄰居,要用四攝法攝受鄰居。鄰里相望,互相照顧,這一個地區就是一家人,要有這種概念,要幫助他,常常照顧他。我們幫助他,不求回報,他就歡喜了;我們對他有所求,這就不行。我們只有付出,一無所求,求的是什麼?求的是社會安定,世界和平,這是大家共同所希求的。所以,這兩種因上轉。

  第四叫「成所作智」。成所作智是「前五識在於因位」,眼耳鼻舌身,眼見色,耳聞聲,鼻嗅香,舌嘗味,身接觸,這五種。這個五種在因位,你看,「緣取現量五塵之境界而成所作」。今天無論幹什麼事情,離不開眼耳鼻舌身,離不開色聲香味。這就是人造業,造善業是它,造惡業也是它,造無記業還是它,所以它叫成就所作。這個裡頭沒有染淨善惡,它能成就所作。但是它只成就所作,至於怎麼做,它聽命於前面兩個,聽命末那,聽命意識。那兩個當總司令,一個分別,一個執著。如果分別執著是清淨的,成所作造的是善業;如果分別執著是不善的,成所作幹的是惡業,因為它是奉命執行的,它不是罪魁禍首,它是一個執行命令的。所以真正造業的,就是末那跟第六意識,一切染淨善惡都是這兩個在造。

  第八阿賴耶,它也不造,它是保存資料的,你們所幹的這些資料統統儲存在它那裡,一樣都不會丟掉,而且生生世世全部儲存在這個裡頭。我們今天粗淺的講法,記憶,你為什麼能夠記得過去的事情。外國盛行催眠,中國現在也有,人在催眠當中,能記得過去生中的事情,甚至於過去幾十世,他都能記得。我看到一個外國人的報告,催眠報告,他回憶能記得過去八十世的事情,多長的時間?四千多年。那個時候住在山洞裡頭,洞穴,沒有房子,說出那個時候的生活狀況,靠打獵過日子。所以我們知道,阿賴耶裡面的業習種子確實是存在的,如果不存在,他怎麼能記得。

  能回憶過去,能夠預想到將來,這都是第六意識功能。第七執著,分別少,執著多,堅固的執著。執著是染污,分別是妄想,所以修行就在這兩個下功夫,要真幹。經要常常讀,提醒自己,養成習慣。真修行,真修行就是在一切人事物當中少分別、少執著,這叫真修行。少執著,你的心愈來愈清淨;少分別,你愈來愈平等。不執著、不分別,來培養我們的清淨平等,這就是佛經上告訴我們,佛菩薩所修的標準。要向這個標準去邁進,這叫真修行。修行,你看這個行就是行為,修是修正,這兩個字的意思要搞清楚。行為第一個是思想,就是末那跟第六意識,這是意念的行為;前五識,眼耳鼻舌身,那是行動。主要的是第六跟第七,要在這上下功夫,讓第六意識減少分別,第七末那減少執著。一切都不執著,就證阿羅漢果,六道輪迴就不見了。一切不分別,阿羅漢就變成菩薩,升級了。大徹大悟就成佛了,大徹大悟是第五條「法界體性智」出現了,這八識完全轉了。所以一定要懂得內跟外。

  英國人湯恩比博士對中國文化有相當深度的認識,他說解決二十一世紀社會問題,就是現在,這個話大概是在四十年前講的,上一個世紀七0年代。他說解決二十一世紀,預言,講四、五十年以後的事情,這社會上出問題,必須用中國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這他說的。大乘是什麼?我們要知道,大乘是智慧。大乘,總而言之,我們用一句話來解釋,它的內涵是什麼?「真誠慈悲」,這就是智慧。內裡面真誠,表現在外面慈悲。慈,愛人,幫助眾生得樂;悲是憐憫,幫助眾生離苦。慈悲就是幫助眾生離苦得樂,要用智慧。孔孟是什麼?孔是聖人,孟是賢人,他們的學說也用四個字做代表,「仁義忠恕」。內裡面所存的是仁是義,仁是愛人,推己及人,我愛我自己怎麼愛護,就要用這種愛去愛別人。中國這個仁是二人,由自己想到別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義是什麼?義是循理,絕不違背道理。我們常說合情、合理、合法,天理、人情、法律融合在一起,不違背,這叫義,面面顧到。表現在外面,忠恕。忠就是真誠對人,心,沒有偏心、沒有私心、沒有邪念,用這種心待人接物。恕是什麼?恕是要原諒別人,體諒別人。

  現在人造罪業太深了,能不能怪他?不能怪他。為什麼不能怪他?他不知道,他沒有學過。中國古人,沒有教他,就不能處罰他,處罰他就太過分了。什麼人可以處罰?教了他,他犯過失,要制裁他。沒人教他。今天他不孝,不能處罰他,為什麼?沒有人教他,他怎麼會知道?今天他對老師不敬,也不能怪他,你要責怪他,那也太過分了。夫子講忠恕之道,要原諒那些沒有受過教育的人。今天我們把傳統教育、聖賢教育、佛菩薩教育丟掉兩百年了,我們不知道,父母不知道,祖父母不知道,曾祖父母也不知道,到高祖父母,也許他知道一點,不清楚。你說兩百年,至少丟了八代。今天人犯罪,你怎麼可以說他?那怎麼辦?一筆勾消,不要再去過問,希望大家坐下來,一起來學聖賢文化,來學習佛菩薩的教誨。學了之後,你明白了,明白之後你才能改過自新,你知道往後該怎麼做,這就對了。

  所以,儒跟佛都是在平穩的環境裡頭,用教學的手段來轉變,這個拯救社會成本最低,讓人心能安定。你看,安定當中問題化解了。學了之後就知道,過去哪些事情做錯了,自己去懺悔,別人不管你。自己去改邪歸正,斷惡修善,全是自己的事情。所以思想轉變了,思想變了,行為就轉變了。前五識是行為,表現在外面的,裡面真正有問題的就是第六、第七。千萬不要執著,千萬少分別,少分別好,最好是不分別。我們這麼多年來,十年了,跟宗教相處有十幾年了,我參與聯合國的活動今年是整整十年。我們把老祖宗這些東西,佛法這些教誨,用上了,真管用,得到廣大會友的認同,在聯合國一起開會的這些朋友,建立非常良好的關係。最近這兩年我的活動減少了,但是他們念念不忘,這一分的情誼,那就是我們傳統文化、大乘佛法的魅力感召。所以這個東西真管用,不是不管用。「故至果位,轉而成化他事業之智」,就是你辦事的智慧,叫成所作智。

  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