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五一八集)  2011/7/27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90518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乘無量壽經解》第六百五十三面,從倒數第三行最後的三個字看起

  「如天臺沙門忍空之《勸心往生論》云今生榮華一期之程」,說今生縱然是榮華富貴,這是你一生,程就是歷程,這幾十年的寒暑,榮華富貴,「結苦果於億劫」,這一生所造的業感召來世的苦果。多長的時間?是億劫。前面說一期之程,就是一生,這一生當中造的罪業苦果要億劫去感受,這是講世間人。「現世勤修須臾之間」,這是講你念佛修行,沒有用一生的時間。你幾歲才聽到佛法?什麼時候你才相信念佛法門?你念了幾年佛?一般講真念佛,真明白,真相信了,三年到五年,須臾之間,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開覺蕊於三明」。無論是世間或出世間,都是「因小果大」。世間富貴人有意無意造作罪業,不說別的,單單飲食,傷害多少生命,這都是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疏忽掉的。受報的時間長,造罪業受報時間長,念佛往生極樂世界受報的時間就更長。「凡得往生者」,經云『永拔生死之本』,六道裡面生死的根本拔掉,換句話說,你永遠不會再到六道裡面來流轉,「無復苦惱之患。壽千萬劫,自在隨意」。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是真正的無量壽,再也不迷惑,再也不造罪業,不但惡業不造,善業也不造,這個諸位一定要知道。極樂世界是善惡業都沒有,我們只有一個名詞來形容它,叫淨業。為什麼?諸位想想,極樂世界的居民,哪怕是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這經上告訴我們,「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菩薩不起心不動念,如果起心動念都沒有了,你就想他造什麼業?他沒有造的了,造業一定要起心動念,一定要分別執著。法身菩薩明心見性,妄想分別執著統統都斷了。同居土裡面雖然往生的時候沒斷,到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給他,他那個阿賴耶識裡頭的煩惱習氣不起作用,為什麼?那個地方沒有緣,你這個煩惱習氣生不起來,像植物種子一樣,有種子,沒有土壤、沒有陽光、沒有水分、沒有泥土,它長不出來。這就是極樂世界沒有緣,緣斷掉了,個個都是阿惟越致菩薩,這是不可思議的一個學習環境,所以他們永遠沒有煩惱,永遠沒有憂患,無不是隨意自在。

  「如靈芝師釋極樂云」,釋是解釋,也就是介紹,介紹極樂世界說,「彌陀淨土,境界殊絕」,殊是特殊,絕是絕頂,「聖賢同會,聞法悟道,壽命永劫,不退菩提。更有餘樂,不能過此。祇無諸苦,已為可樂,況具諸勝事,其樂何窮!故勸眾求生也」。這個幾句話說,極樂世界的境界非常殊特,殊妙絕倫,在十方諸佛剎土裡頭找不到的。這個世界聖賢同會,真的是聖賢的境界,那個裡頭沒有凡夫,六道去往生的,十法界去往生的,到極樂世界就是阿惟越致菩薩。這一句願文比什麼都重要。阿惟越致菩薩,我們用《華嚴經》跟諸位說,諸位就比較清楚,圓教初住以上,從初住到等覺都叫阿惟越致菩薩,《華嚴經》上說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們住哪裡?華藏世界。在極樂世界也只有阿彌陀佛實報莊嚴土跟華藏世界是完全相同的,但是極樂世界有四聖法界,六凡只有兩道,六道其他四道沒有,沒有三惡道、沒有阿修羅道,所以人天是凡夫。六道都能去往生,它那個地方沒有這四道,但是我們這個地方的四道,阿修羅、羅剎去往生的,餓鬼、地獄去往生的,往生到極樂世界大概都是在人道,有些在天道。可是生到那裡之後,彌陀本願威神加持,阿惟越致是第二十願,四十八願第二十願,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這不可思議!阿彌陀佛的話是真的不是假的。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之後,那個世界是化生,不是胎生,化生。在西方極樂世界所現的相,一化生出來的相,就跟阿彌陀佛一模一樣,紫磨真金色身。我們依照《觀無量壽佛經》上所說的,身體有八萬四千相,每一個相有八萬四千好,跟我們這個世界不一樣。我們這個世界,古印度他們評判一個人相好,說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極樂世界是具足八萬四千相,相有八萬四千好。那個好裡面有放光,放各種不同顏色的光,光中有化佛,佛到遍法界虛空界去接引,度有緣眾生。佛的相如是,阿惟越致菩薩亦如是,平等法界,真平等。不但我們這個世界沒有,一切諸佛剎土也沒有,所以境界殊絕,聖賢同會。

  聞法悟道,極樂世界每一天聞的法我們大概幾個劫都學不到。為什麼?他能分身,他能見無量無邊諸佛如來,想去就去,一點障礙都沒有。他能夠分無量無邊身,十方三世有多少諸佛如來他就分多少身,同一個時間都到諸佛面前供養修福。我們能夠遇到一尊佛修供養,福就很大了,他們每天能供養無量無邊的佛,你說多大福報。不說多吧,聽佛說一句法,無量無邊諸佛每個人給你說一句,就無量無邊句。我們窮年累劫也沒有辦法,修一輩子不如他修一天,這個道理不能不知道。所以凡聖同居土的這些菩薩,有沒有能力應化在十方世界諸佛的十法界、六道裡面,去幫助那些與他有緣的眾生?這個答案是肯定的,能,他有法身菩薩同樣的智慧、同樣的德能、同樣的神通、同樣的道力。

  說到神通,我們前面念到三明,剛剛念過的,開覺蕊於三明,三明是神通,三明六通,這三樣是宿命、天眼、漏盡。六通裡這三種在如來果地上叫三達,在阿羅漢就叫做三明,就是這三種特別殊勝。宿命,知道過去,知道別人,過去生生世世統統曉得,不是只知道自己,別人都知道,一切眾生他統曉得,宿命知過去,天眼知未來,天眼能看到未來,看到自己的未來,也看到所有一切眾生的未來。這是什麼?這是契機,說法契機,真能幫助人。漏盡是一切煩惱統統斷盡,知道自己斷盡了,別人有沒有斷盡統知道,所以他教化眾生契機契理。沒有這種能力教化眾生難,眾生幾個問題就把你問倒,你不能答覆。佛菩薩、阿羅漢不以神通做佛事,但是那些神通表演在生活當中,表演在接觸大眾,為大眾開示,答覆問題,幫眾生解決一切苦難,他有這個能力。這是講什麼?自在隨意,沒有神通不能自在隨意。壽命,這我們都知道,從有量到無量,有量的無量壽通到無量的無量壽,他真的是無量壽。靈芝在此地講,壽命永劫,永是長遠,沒盡頭的,不退菩提,圓證三不退。

  更有餘樂,不能過此,這是講他方世界什麼樣的樂都不能夠超過極樂世界。單就祇無諸苦,已為可樂,單就這一樣,這就是非常可樂的事情,這他方世界都沒有的。已為可樂,這是接下面一句,況具諸勝事,這個勝事是什麼?第一個是自己德位的提升,在極樂世界是品位的提升,這個快樂,像在學校裡念書一樣,年年升級,很快樂。同時他又經常不斷的,也可以說永遠沒有中斷,十方世界太大了,有緣眾生太多了,他都能夠應化於其中,顯應冥應,得大自在。自己有沒有起心動念?沒有。給諸位說,起心動念就不樂,就有苦了。我們現在要能夠說是體會一點佛菩薩那個樂事,或者是西方極樂世界菩薩的樂事,我們從把什麼東西都不要放在心上,心上只有一句阿彌陀佛,你就能稍稍體會一些,真樂。這個世間一切,有,很好,沒有也很好,一切隨緣,絕不把它放在心上,心上只有阿彌陀佛、只有四十八願,除這個之外統統都不要了。我們要跟阿彌陀佛同心同願,這一句德號裡頭有無量的光明、有無量的功德、有無量的福報,無量諸佛護念,無量天龍善神擁護你,這個樂還得了,其樂何窮!「故勸眾求生也」,因為這樣殊勝,好事!他遇到,他享受到,這才來勸我們。為什麼勸我們?我們跟他有緣,我們是他有緣眾生,所以他來勸我們。這一段我們就學習到此地。請看下面一段

  【宜各精進。求心所願。無得疑悔。自為過咎。生彼邊地。七寶城中。於五百歲受諸厄也。彌勒白言。受佛明誨。專精修學。如教奉行。不敢有疑。】

  這是最後這一段。我們看念老的註解,「世尊垂慈,既勸大眾欣求極樂,復諭眾生應捨疑惑,免生邊地」。從這幾句文我們就能體會到世尊的慈悲。世尊的心也只有一個念頭,他沒有念頭,我們說他有個念頭,什麼念頭?念念希望眾生趕快成佛,確實有一點像慈母盼望小孩早一點回家。欣,喜歡求生極樂世界。又為我們開導,要把疑惑放下,對極樂世界不懷疑,對阿彌陀佛不懷疑,對經中所說一切境界不懷疑,千真萬確的事實。為什麼?如果有疑惑,就很容易生到邊地。「是為如來開示之第四點」,就是這一品裡最後的一段。

  經云『宜各精進,求心所願』,「是勸眾誠敬專修,一心淨業」。沒有誠敬得不到,印祖的話我們要記住,「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佛教眾生大公無私,平等攝受,但是每一個眾生聞佛教誨得益不同,不相等,這是什麼原因?善根福德因緣不一樣。善根福德因緣從哪裡看?從誠敬看,善根福德因緣愈多,誠敬心就愈多,善根福德因緣很薄,誠敬心就很少,就在這裡看。世間法裡面,特別是近代,好的老師也不容易遇到,善知識愈來愈少。為什麼?善知識當中,古今中外,我們有理由相信,這裡面有很多佛菩薩再來的。從前多,現在不多,為什麼?佛菩薩來是大慈大悲,眾生善根成熟,他來調教,他來攝受眾生不相信、不能接受,還會毀謗,佛菩薩就不來了,也是大慈大悲。為什麼?毀謗聖教罪過不淺,毀謗聖教都是無間地獄的罪業,避免眾生造這麼重罪,他不來了,這個道理要懂。來是慈悲,不來也是慈悲,來是利益眾生,不來還是利益眾生,不讓你造罪。於是我們能體會到,眾生造極重罪業,佛菩薩還是會來,來怎麼樣?不現佛菩薩的身,現一般普通的身,也就是說絕不給你做毀謗三寶的增上緣。眾生造業,他真要不來的話,那眾生就可憐了,不能見死不救,所以這個地方所謂方便有多門,善巧方便,甚至於現畜生身、現花草樹木身、現山河大地身,啟示你、警覺你,幫助你覺悟,幫助你回頭,他什麼身都能現。「誠敬專修,一心淨業」。在今天能與這八個字相應,這確實是淨土機緣成熟。為什麼?這樣的人決定得生淨土,有誠敬心,有一心,就是他沒有雜念,他不會雜修,他一門深入,長時薰修,肯定成就。

  『無得疑悔,自為過咎』,他不懷疑,他不後悔。如果懷疑、後悔,那自己就造業障,就有過失,這個過失就是會墮到疑城。無得疑悔,自為過咎。「悔者,《大乘義章》曰追返名悔」,已經做的事情他後悔了。這個裡面有善有惡,造作的惡事他後悔了,這是好事情還有做的善事,做完之後他後悔,本來是一樁好事,一後悔,善就不圓滿了。譬如布施財,布施完之後後悔,布施財是好事情,這一後悔就打折扣了。打什麼折扣?財布施得財富,布施之後後悔他還是得財富,得來很困難,要很辛苦才賺到錢。歡喜布施出去之後沒有後悔,他賺錢很容易,這個不相同。你看有人賺錢賺得很辛苦,有人賺錢自然就來了。這什麼?都是布施,用心不一樣,這是舉這一個例子。諸位慢慢去想,境界廣大無邊際。「過者,罪也。咎者,惡也、災也。是勸大眾不應疑惑,自生災患,以免生彼邊地,受諸厄也」。這個厄是厄難,就是遭遇到困難,勸大眾不應該對阿彌陀佛、對極樂世界有任何的疑惑。這話講的都是真的,絕不是欺騙我們的,有疑悔真的是麻煩,我們在菩提道上就不是那麼一帆風順。舉出這個例子是真的,生彼邊地,後面會詳細給你介紹什麼叫邊地,你到底遇到哪些困難。「邊地,或名疑城」,還有一個「懈慢國」,這後面都會給你介紹到。

  「《略論》曰五百歲中,常不見聞三寶安樂國土,謂之邊地,亦曰胎生」。這在此地給你提示一下,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邊地五百年,這個五百年是我們人間的五百年,所以在極樂世界的邊地也不是很長的時間。在這段時間當中你見不到佛法僧,見不到阿彌陀佛,見不到極樂世界這些菩薩們,你也沒有辦法聽到佛講經教學,邊地在極樂世界。這個是你自己造的業障,障礙你到極樂世界不能夠見佛、聽經、聞法,所以叫邊地,也叫胎生。胎生跟邊地都是比喻,不是真正胎生,凡是到極樂世界都是蓮花化生。「厄,艱也」,艱難。「《嘉祥疏》曰此中先誡斷惑」,首先告誡我們要斷惑(疑惑)。「明懷疑生邊地。離佛前,遠至五百歲花不開」,還是蓮花化生,但是蓮花不開,「不開且不得至十方供養諸佛」,你看這修福的,這五百歲不能修福。

  一般往生的,就是下下品往生的人,到極樂世界都有能力到十方去供養諸佛,聽十方諸佛講經說法,也就是到極樂世界天天修福修慧,福跟慧都是大幅度的在增長。這是世出世間找不到的機緣,極樂世界單單是這一點,就叫你其樂無窮。每天去參訪十方諸佛剎土,求福求慧,福慧圓滿你就成佛,所以極樂世界成佛那麼快。在他方世界成佛要三大阿僧祇劫,到極樂世界去成佛,《觀無量壽佛經》告訴我們的,從凡聖同居土下品下生要修多久才能成佛?佛告訴我們,十二劫,你在別的地方去修是三大阿僧祇劫,西方極樂世界是十二劫,是下下品往生,往上去時間就更短,愈往上去時間就愈短。這個對於修學大幅度的縮短,什麼原因?就是因為他天天在學習,沒有中斷,真精進!西方世界的人身體跟我們這不一樣,我們是血肉之軀,天天需要飲食,西方世界是法性身,居法性土。法性金剛不壞,他沒有變化,他不需要飲食,他不需要睡眠。我們在這個世間最大的困惑就是兩樁事情,西方極樂世界解決了,不需要飲食、不需要睡眠,精神飽滿,體力充沛,每天福慧是大幅度的往上提升,所以他成佛的時間就快。連華藏世界,那都是法身菩薩,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文殊、普賢帶著他們到極樂世界去向阿彌陀佛學習。為什麼?在華藏世界他要修三大阿僧祇劫才能證得妙覺,我們講的是初住菩薩,初住菩薩在實報莊嚴土要三個阿僧祇劫才能證到妙覺,可是到西方極樂世界那就太快,那個時間真叫大幅度的縮短。我們講十二劫是什麼?是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十二劫。我相信法身大士到極樂世界去證果的,絕對不會超過一劫,絕對不會。所以菩薩沒有不願意往生的。

  「《會疏》曰始終不退,名精進。求心所願,願求往生也。疑惑者」,他疑什麼?惑是迷惑,「不了佛智故。悔是惡作」,譬如「初信後疑,悔前信解,半途而廢」,這叫悔,叫後悔。「自為過咎者,彼國不逆違,自甘生邊地故」,這個過失在自己,不在別人。「諸厄」是指什麼?「不見三寶,不聞經法」,沒有別的過失,過失就是指這個。不見三寶,沒福不聞經法,智慧不開。這一段就是《會疏》解釋得比較詳細,把疑惑在這裡提出來,是不了佛智。「至於三輩中是否包括邊地問題。《無量壽經鈔》論之甚詳。鈔曰經說不同」,這個經就是指五種原譯本。「《覺經》(漢譯)」,漢譯為《無量清淨平等覺經》,「《大阿彌陀經》(吳譯),中下輩攝(指中輩下輩皆有邊地)。今經」,這個今經是指魏譯的,康僧鎧的本子。康僧鎧的本子說「不爾,別說之。故諸師亦異」,諸師指的是「曇鸞、元曉、法住、如湛等師,存不攝義。義寂、憬興、龍興、仁岳等師,存攝義也。各據一義,並不相違。但以此經,翻譯正本。曇鸞大師,我宗高祖。今須依之」,曇鸞的《略論》。《略論》裡說得好,「又有一種往生安樂,不入三輩」。三輩是上輩、中輩、下輩,我們在前面讀過「三輩往生」、「往生正因」,他說不入三輩。「夫三輩,則信心往生,亦所勸也。邊地即是疑心往生,亦所誡也」。說三輩是信心往生,我們應該勸導、要勉勵他,這個是決定入位的。看他念佛功夫淺深、發心大小,上輩生實報土,中輩生方便土,下輩生同居土,三輩各有九品。

  這一類,邊地是疑心往生。為什麼疑心也會往生?下面會講到。疑心是兩種,一種是懷疑自己,怕自己善根福德不夠,他也念佛,也求往生,自己認為自己沒有把握,僥倖,如果能往生,很好,不能往生就算了,試試看,用這種心態,他能往生,生邊地去了。也就是說這個法門不許可有疑惑,有疑惑的人,真正肯幹的人,想試試看,也行,他就落在邊地。所以佛在這裡勸導我們,最好是信心往生,不要懷疑。信心往生至少也是下品下生,他入品位,不一樣,是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正式的學生,那個邊地等於說旁聽生,那是預備班,還不是正式的。所以這個應該要勸誡,「信疑勸誡」,要勸信、要誡疑。「天地水火,何得相攝」,天地不相攝,水火不相攝,比喻疑信不相攝,信心往生跟疑心往生不一樣,這說得很有道理。「《鈔》論甚善」,這個《鈔》是曇鸞法師的。「具信心者入三輩,存疑心者墮邊地。兩心不同,生處必異。是以今此《會本》,於三輩外,別明邊地疑城」。後頭有一品經,第四十品,四十品就叫「邊地疑城」,到後面會有詳細說明。總之我們要有信心,不要有懷疑,這比什麼都重要。

  疑惑帶來的麻煩是真大,我們最近講這個貪瞋痴慢疑,疑惑的災難我認為超過前面講的貪瞋痴慢。對我們自己身體來講的話,疑心太重,連自己都不相信,免疫能力全毀了。一個人生病,懷疑他的病不會好,這個人定死無疑。為什麼?再好的醫生不能救他,他自己的信心沒有了。如果信心非常堅強,不找醫生、不吃藥,病會好,你看這個信心多重要!今天地球上這些災難,特別是山崩地陷,地突然掉下去,這個都是屬於懷疑。大地不堅固,一懷疑地就不堅固了。一定要記住佛那句話,「一切法從心想生」,我們念頭變了,外頭境界跟著變,境隨心轉,要記住。信心堅定必生淨土,我們這一生問題全解決了。

  最後這一小段,「彌勒領受佛旨,乃向佛言」,『受佛明誨』。佛的開示彌勒菩薩圓滿的接受了,真的是信受奉行。向佛言,就是彌勒白佛。受佛明誨,明這裡頭有智的意思、有備的意思,備就是本自具足,有顯、有發的意思。「明誨,即顯發大智」,佛一說,彌勒菩薩明白了,彌勒菩薩覺悟了,知道自己應該怎樣自行化他。換句話說,彌勒菩薩當來下生必定講淨土法門,必定講這部經。「專者專一,精者精進,修者修行,學者學道」,精進修學。「《法華經》曰漸漸修學,悉當成佛」。《法華經》上這兩句我們要記住,為什麼?這是我們的根性。頓超我們做不到,頓捨我們捨不了,漸漸修學、漸漸放下我們可以做。早年章嘉大師就是這樣教我,明白的告訴我。三個老師,三個老師沒見過面,但是給我講的是同樣的話,同樣的問題同樣的話,我能不信嗎?什麼話?你決定不能跟惠能學,惠能是天才,一步登天,你登不上天摔下來就粉身碎骨。李老師、章嘉大師、方東美三個人都是這樣教我,教我怎麼樣?要漸漸修學。像上樓一樣,惠能大師是一步就上去,那要本事。我們沒有這個本事,上樓梯,一層一層爬上去。這個方法,方老師告訴我,中等天分的人都能成就,只要你肯努力,能夠精進發憤,一定會有成就。惠能那個方法,理上講沒有問題,事上講絕對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方老師告訴我,惠能之前沒見過,惠能以後也沒見過。漸漸修學,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的人有,《五燈會元》裡頭有一千七百個例子,他們就是漸漸修學,最後也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徹悟見性境界完全相同,跟惠能大師也相同,跟釋迦牟尼佛也相同。

  所以學人最重要的是要知道自己的根性,自己採取什麼方法來幫助自己,這就太重要了。你的方法要搞錯了那帶來的麻煩就大了。真有智慧的老師他也能看出來,他也會幫助你。不過我們這一代的人太過於自負,過於自負,自信心太強,自以為是,老師也為難。我年輕有這個習氣,這個毛病慢慢的把它改正過來是章嘉大師教的。所以我沒有章嘉大師那一關不會成就,那個三年。章嘉大師不是言教,身教,威儀攝受人心。你跟他見面那個磁場就特別好,一句話不說,坐兩個鐘點,非常舒服,就不想離開,完全在定中,你沒有雜念。大師說話很少,但是非常有力,一個字的廢話都沒有,人真誠、慈悲,對待任何人平等攝受。他告訴我,很多人以為他的地位太高,不敢跟他見面,他說其實任何人到這裡來我都歡喜。確實在台灣他的地位太高,不敢去見他,連出家人都是的。我們有機會每個星期都見面。我不能不去,不去他就打電話來問我今天是不是身體不好,為什麼沒有來?我們約的是每個星期天都見面,所以就不能不去,不去他要他的副官打電話來問我。

  這一品我們就學習到此地,我們看底下的第三十五品。後頭這幾句還是很重要,『如教奉行』,「表彌勒領解佛訓,決定遵行也」。『不敢有疑』,「表領受捨疑之勸」,請佛勸大家疑一定要放下,「不敢生疑。疑者乃萬惑之所由生,故應斷也。」疑的害非常嚴重,我們一定要認識清楚,把疑斷掉。世間最可以相信的是佛的經典,但是佛的經典也有偽造的,有假的,那就不可靠。如何辨別真假?老師教我們一個方法,凡是收入《大藏經》的都沒有問題。為什麼?古時候這個經典,你的著作要入藏,那是大事,要經過當代高僧大德的審核,然後送到皇帝那邊去,皇帝批准才能入藏,如果有問題決定入不了藏。老師又告訴我,最好是古時候的《藏經》,看《藏經》目錄,因為現在人編的《藏經》就沒有這個標準。古人標準非常嚴格,取信於後代。中國最晚的這部《藏經》,經過這種檢驗的就是《龍藏》,乾隆時代,以後就沒有這麼嚴格了。所以老師告訴我,《龍藏》以前的可以相信。新的東西我們查查古時候《藏經》裡頭有沒有,有的時候跟它對照一下,如果裡面是真的,沒有錯誤,這個就可以相信。都是教我們斷疑生信。

  會集本,為什麼夏蓮居居士要重新會集?就是有疑。最早會集的是王龍舒,龍舒居士是舒城人,他的老家跟我老家很近,大概只有二十幾公里,不到三十公里,宋朝人,了不起,往生的時候站著走的。他的會集本,五種原譯本他看到四種,唐朝的《大寶積經》裡面的「無量壽會」這一部他沒有看到,所以他是四種原譯本的會集本,少了一種。而唐譯裡面確實有不少經的句子很重要,他都沒有看到,這是會集不完整,有缺陷。另外他也改了幾個字,這是很大的忌諱。當然他改的是沒有錯,讓我們更好懂,念得更順暢,但是這個例子不能開。開了這個例子,他可以改,後人覺得我也可以改,每個人都以為可以改的話,大家都改,這個書傳到後來就變質了,所以這是很大的忌諱。會集跟翻譯不一樣,翻譯可以自己用什麼字去選擇,會集不行,會集必須要原文,一個字都不可以動,你不能改動它的,因為有這些問題在。但是王龍舒的會集本還是被收到《龍藏》裡面,而且蓮池大師註解《阿彌陀經疏鈔》引用《無量壽經》這個經文多半都是王龍舒的會集本。由於這麼多缺陷,清朝康熙年間,這是二百多年前,魏默深居士重新會集,會集的本子比龍舒的本子好,大概是文人的習氣,他也改動了字,這個印光大師有批評,決定不贊成隨便改字。他在五種原譯本裡面都看到了,取捨有問題,有一些很重要的他沒有取,漏掉了,有些不重要的他也寫得很多,這是個遺憾。

  因此夏蓮居居士不得不第三次來會集,這次會集把前面兩種會集的過失統統改正過來,所以變成一個完善的本子。我們看到這個本子,我想有些人會找原本,找王龍舒的本子,找魏默深的本子,合起來看,我們對這個譯本就產生信心,就不再懷疑了。所以我們有《無量壽經》九種本子的合訂本,沒有註解經文,讓大家看看,讓大家自己比較,九種《無量壽經》,你喜歡用哪一種你就選哪一種,統統好!不能說哪個第一、哪個第二,本本都第一,我們用平等心來看待,你喜歡哪個版本你就用哪個版本,總是緣分。我對於夏老的這個會集本特別有緣分,特別喜歡。不能說哪個第一、哪個第二,《金剛經》上所說的「是法平等,無有高下」,這樣就對。問題在契機,就是我們的喜歡,各人喜歡不一樣,我喜歡吃甜的,他喜歡吃鹹的,那個喜歡吃辣的,都好吃,沒有一樣不好吃,所以都是平等的,這樣就好。我們看

  【濁世惡苦第三十五】

  【佛告彌勒。汝等能於此世。端心正意。不為眾惡。甚為大德。所以者何。十方世界善多惡少。易可開化。唯此五惡世間。最為劇苦。我今於此作佛。教化群生。令捨五惡。去五痛。離五燒。降化其意。令持五善。獲其福德。何等為五。】

  我們看這一段。「何等為五」應當擺在下面一段,這是一個段落。念老註解說,「此品廣明濁世惡苦」。我們這個世間是五濁惡世,濁是染污的意思。現在的感觸特別明顯,為什麼?整個地球被染污了。所以現在人都講求環保,環保這個名詞很近才有。三十年前,一九七七年我第一次到香港來講經,那個時候社會上沒有聽到什麼叫環保,所以環保是最近三十年才興起的。為什麼興起?地球被染污太嚴重了。科學家警告我們,如果我們不知道保護地球環境,可能五十年之後這個地球上就不適合人類居住了,嚴重到這種程度。這段經文釋迦牟尼佛在三千年前講的,講的什麼事情?就是講的我們現代,現前我們生活的環境,確實跟經上講的一模一樣。用現代的話說,釋迦牟尼佛對三千年後地球上居民的預言。

  「惡者五惡,苦者五痛、五燒」,這個痛跟燒都是形容詞,「勸令捨惡行善,離苦得樂」。現在這個世間苦,人人都嘗到苦頭,不論富貴貧賤,統統苦,沒有樂。可是哪一個人不想離苦得樂?苦從哪裡來的?苦從惡來的。樂從哪裡來的?樂從善來的。如果我們能斷惡行善,就能離苦得樂。「《淨影疏》曰五戒所防」,防是預防,預防什麼?「殺、盜、邪淫、妄語、飲酒,是其五惡」,殺、盜、淫、妄、酒。「造此五惡,於現世中王法治罪,身遭厄難,名為五痛」。在過去殺人、偷盜、邪淫這都有罪,妄語,重大的妄語,欺騙社會大眾、欺騙國家,飲酒醉了之後犯前面一些過失,這都會判刑的。受這些刑罰,這叫五痛,是你現在受到的苦。於未來世是三途苦報,那叫五燒,燒特別是對地獄。這些什麼?殺盜淫妄就是什麼?是地獄業,你造地獄業,將來就要受地獄的果報。「以此五惡,於未來世三途受報,說為五燒。五惡者,惡因也。五痛者,華報也」,現世報,「五燒者,果報也」,果報在三途。

  「又《嘉祥疏》釋五惡曰何故但明此五?由世人喜造,故偏彰」,彰是彰顯,讓大家都知道。為什麼講這是五惡?這五種是世間人最喜歡造的。在從前有倫理教育、有道德教育、有因果教育,大家收斂一點,造這些惡都有個底限,不敢越軌,所以社會的秩序能維持住。現在底限沒有了,現在的人相信科學,不相信倫理,不相信道德,不相信因果,認為這些東西都過時,批評它們是封建時代的,是迷信。科學對這五種不禁止,不但不禁止,好像還鼓勵你去做,還讚歎你去做,這個事情麻煩了。今天許許多多的災難與這個有關係,可是科學家認為不然,與科學講的沒有關係。佛經上講的,殺盜淫是地獄罪。現在人不相信有地獄,不相信有輪迴,不相信有來世。從前人都相信,現在人不相信,這難了。可是在今天這個世界上到處好像都有附體,有這些靈媒,科學都說他們那是假的,那個不是真的,那是妖言惑眾,那是鬼話,或者說得好聽一點,那是神話,神話跟鬼話差不多。神話、鬼話到底有沒有?這就是我們佛經上講的六道。實在說,六道不是釋迦牟尼佛說的,這個要知道,六道太早太早了,婆羅門教講的。釋迦牟尼佛承不承認?承認。為什麼承認?他也見到了。

  六道這個講法在古印度太普遍了。他怎麼知道的?定中看到的,四禪八定是婆羅門修的,佛教也特別重視,世尊當年在世,僧團裡面幾乎每一個人基本功都是四禪八定,必修課。在禪定當中空間維次沒有了,也就是說空間沒有了、時間沒有了,在禪定當中能夠看到六道。四禪八定不是很深的禪定,上面你能看到非想非非想處天,下面能看到無間地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同的宗教都修、都看到。甚至於研究學派的,研究哲學的,他們也修禪定,他也看到,這就不是假的了。佛對於這樁事情肯定,承認它,但是告訴我們那是凡夫,三惡道是凡夫,二十八層天也是凡夫,跟我們差不多。天人福報比我們大,智慧比我們高一點,三惡道沒有福報,福報不如我們,智慧也不一定比我們高多少,不過有一點報得的五通,五通能量並不很大,近一點的事情、小事他們都知道,重大的事情他們不曉得。所以孔子的態度,「敬鬼神而遠之」,這個態度是正確的。佛的態度也是如此,對鬼神恭不恭敬?恭敬。聽不聽鬼神的?不聽。鬼神向釋迦牟尼佛來學習,也皈依釋迦牟尼佛,拜佛為老師,聽經聞法,這都是很正常的現象。所以佛講經諸天鬼神都有,這些聽眾都有,我們看不見,佛看得見,佛有天眼,佛修過禪定,所以他看得見。佛弟子當中絕大多數都是證果的人,至少是須陀洹(初果),修學大乘的,十信位的菩薩,很多,十信位的菩薩有些比阿羅漢高,阿羅漢只等於第七信,八信、九信、十信,比阿羅漢高很多,何況還有大菩薩,菩薩摩訶薩,摩訶薩那是法身大士,那個位次就高了。像文殊、普賢這一類的人那是等覺菩薩,所以他們對這事情太清楚、太明瞭。但是佛的方法是教學,佛不用神通,佛用教學。

  現在的社會感應、靈媒很多,有時候我們也接觸到,我們怎樣去應對?信息傳過來,我們看了,我們應對的方法就是一句阿彌陀佛。他教我們做的我們都不用他的,我們學釋迦牟尼佛講經化解災難,提升自己,念佛化解災難,提升自己,絕對正確,這是佛門弟子。有鬼神來求超度,這是方便事,我在講堂給你設個牌位,算你是講堂的一種聽眾,不稀奇,你跟大眾平等,你是我們聽眾裡面的一員,皈依三寶,也是佛門弟子,我們用一律平等的態度來看你。佛講經教學是度十法界眾生的,妖魔鬼怪、畜生、地獄,只要肯來學的佛統統接受,都是以佛做老師。跟佛學什麼?學智慧、學覺悟,覺悟我們才能夠離開這些惡道,才能夠離苦得樂。所以這五種,殺、盜、淫、妄、酒,六道裡面的眾生統統喜歡。這就是什麼?罪根,懺悔的時候懺除罪根,罪根就是這個東西。所以《嘉祥疏》說,舉出這個五樁這是有意彰顯這個五惡。

  下面說,『端心正意』,「指正心誠意,善護己念,遠離三毒,不思邪惡」,這才叫端心正意。去年一些外國的科學家在澳洲悉尼開會,這一次算是公開的來討論二0一二馬雅災難預言,科學家要怎樣來應對。這個論題好,二0一二明年就到了,很快。我看到這個報告,到底這個預言是有還是沒有?大概是一半一半,一半的人認為有可能,另外一半的人認為不可能,這預言不可靠。可是我們要記住,有一半人認為有。銀河對齊是個自然現象,這種天象的奇觀也不容易遇到,幾萬年才有一次,我們碰上了。是銀河系的核心(中心),太陽、地球排成一條線,我們能夠想像得到的,會產生引力的問題。銀河的核心是黑洞,它有很大、很強的吸引力,連光都被它吸進去,所以科學家講它肯定會影響太陽,就是太陽風暴,中國古人叫太陽黑子。太陽黑子十一年是一個週期性,每十一年它有個爆發的期限,這個爆發對地球會有影響,多半是影響通訊、影響磁波。這次如果說是銀河核心黑洞這種巨大的引力把太陽風暴拉高了,它有吸引力,這個事情就麻煩,太陽風暴要是拉高的時候就會影響地球。一般過去這麼多年天文學家的觀測,太陽風暴從太陽那裡爆發到地球大概是二、三天,我們這就明顯的感應,要二、三天。可是曾經有一次大概是半個小時,有這麼一次。銀河對齊很可能就不是三天,會很快。曾經有這麼一個例子,半個多小時就到了,恐怕也會在半個小時的時間影響地球。最小的影響,這是科學家估計的,地球上發射的這些通訊衛星可能全部都被它破壞,這一破壞會影響地球的電磁波、無線電,影響飛機的導航,如果衛星全都沒有了,飛機導航就沒有了,飛行會找不到方向,指南針測不準了,指南針這個磁場也會受干擾,這個很麻煩,船在海上航行也麻煩,如果這個指南針測不準的話會迷失方向,這是說最小的災難,大的怕它引發地球上火山爆發、引發海嘯,那個麻煩就大了。所以這個問題不能不提防。

  參加這次會議有一位美國布萊登先生,他告訴我們,應對這個想法跟佛經上講的相應,他說這是一個很好的契機,希望地球上的居民在這個時候能夠棄惡揚善、改邪歸正、端正心念,就是此地講端心正意,不但這個災難可以能化解,而且會把地球帶向更好的走向。端正心念,此地講端心正意,意思完全相同,正心誠意。心怎樣才能正?意怎樣才能誠?我們老祖宗教給我們,誠意正心,真能解決問題。佛告訴我們「一切法從心想生」,又告訴我們「境隨心轉」,這個意思好!老祖宗告訴我們,正心誠意要從哪裡做起?從格物致知做起,你才能做到。格物是什麼意思?放下欲望,或者我們方便一點說,我們要降低欲望,這是格物。欲望不能降低,你的意不正,你的心不會端,做不到,一定要把欲望,特別是物質的欲望,要大幅度的往下降。第二個是致知,致知我們簡單的說,處事待人接物要理智,不能用感情,我們這樣解釋大家好懂,致知是用理智不用感情,我們的意才會誠,心才會正。善護己念,不能有殺盜淫妄的念頭,不能有貪瞋痴慢的念頭,要從這裡下手。所以遠離五毒,這個地方講是三毒,前面是五毒,殺、盜、邪淫、妄語、飲酒,不思邪惡,不思邪惡就是端心正意。

  「又義寂曰直趣菩提名端心,不求餘事名正意。其義更深」,這個意思說得更深了。在我們本著這部大經的理念來講,一心專念,求生淨土,親近彌陀,這是淨宗的端心正意,其他的統統放下,這是專修淨宗,這一生決定能成就。今天時間到了,下一次我們還從「端心正意」這個地方學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