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二九一集)  2011/2/19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02-039-0291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乘無量壽經解》第三百四十八面,從第五行看起:

  「《勝天王般若經》曰:菩薩行般若波羅蜜,如是隨順佛清淨教,視諸眾生,面門先笑,曾無嚬蹙。所以然者,心離穢濁,諸根清淨,不染離垢,心不瞋恚,內無恨結。」這一段經文是說常懷慈忍,解釋這一句,說得很詳細。菩薩行般若波羅蜜,行就是日常生活行為,日用平常當中就是般若波羅蜜,般若波羅蜜落實在生活、落實在工作、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就像這段經文所說的。如是隨順佛清淨教,是依佛教誨修正我們許許多多違背性德的思想行為。隨順也就是恆順的意思,順佛的清淨教誨,完全與自性相應。視諸眾生,面門先笑,在我們佛門裡面,彌勒菩薩示現這個相。中國人造彌勒菩薩的像,就採取布袋和尚。布袋和尚確實有這個人,《高僧傳》裡面有他的傳記,有記載。他出現在五代後梁的時代,出現在浙江奉化雪竇寺。現在世間人所造的彌勒菩薩像,也許有一點誇張,但是我們總能體會到,彌勒菩薩胖胖的,呈現的歡喜,遇到任何人,滿面笑容。以後中國寺廟,建彌勒菩薩都造他的像。這是因為他往生的時候很自在、很瀟灑,告訴大家他要走了,他是彌勒菩薩再來的,說完之後他真走了,這個在佛門裡面肯定他是彌勒菩薩再來。

  諸佛菩薩應化到這個世間,絕不會暴露身分,如果身分暴露,大家知道了,他肯定就走,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暴露身分,還在這個世間,那這是騙人的,決定是假的,不是真的。這是佛門一個不成文的規矩。別人把你身分暴露,你也得要走,你要不走,那就不是真的。別人把你身分暴露,你真走了,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永明延壽大師身分是別人暴露的。當時國王要修福,修福就辦了一個齋僧大會,千僧齋,供養出家人吃飯,一千多個人,附近的出家人統統都來,來應供。這種活動通常都是國王大臣他們祈福主辦的,說不定這一次齋僧有佛菩薩來應供,這福報就大了。齋僧的時候,當然座席有首席,這些高僧大德們彼此都謙讓,我讓你,你讓我,都不願意坐首席。在這個時候來了一個和尚,沒有人認識,走進來了,看到大家都在讓來讓去的,他就跑到當中坐下來。國王當然心裡很不舒服,因為他最尊敬的高僧沒坐在第一位,外面來了這麼一個人坐上去,出家人,當然也不好講話,就算了。首位坐了之後,大家就分開坐下來。齋畢,國王就問,打聽,這上座的是從哪裡來的和尚?沒人知道。向永明老和尚請教,永明延壽大師說,今天有聖人來,恭喜你,國王。什麼人?燃燈古佛。誰?坐在上座的這個和尚,耳朵很大,大家不知道他叫什麼,就叫他做大耳和尚,就是他。這一下皇上立刻就派人去追,一路上打聽,這個和尚從哪裡走了。追到了,他在一個山洞裡面打坐。這身分暴露了,燃燈古佛,這還得了!大家都跪在那裡拜。他說了一句話,「彌陀饒舌」,意思就是阿彌陀佛多嘴,把他的身分說出來,說完這句話,圓寂了,就滅度了。這人家一想想,彌陀饒舌,那永明延壽是阿彌陀佛再來的。回去趕緊去報告,燃燈古佛滅度了,還好家裡還有一尊佛,阿彌陀佛。皇上一聽說永明延壽是阿彌陀佛再來的,這還得了!趕緊去拜阿彌陀佛,還沒走出門,在大殿門口,外頭有人報信,匆匆忙忙幾乎跟他撞了一跤,問他為什麼這麼匆忙,什麼事情?永明大師圓寂了。身分暴露,永明大師圓寂了。所以大家曉得永明延壽大師是阿彌陀佛再來的。

  現在我們也聽說很多謠言,這個人是什麼菩薩再來的,那個人是什麼佛再來的,說了之後,他也不走。諸位要記住,假的,不是真的。古人留下這個規矩,好!有沒有佛菩薩、阿羅漢再來的?真有,他的身分你永遠不知道。有人露身分,像彌勒菩薩;有人不露身分,來去你都不知道。天台山國清寺寒山、拾得身分被暴露了,就走了,再也找不到。豐干和尚身分暴露了,以後就不見了,失蹤了。豐干和尚也是阿彌陀佛再來的。眾生有苦有難,佛菩薩應化就很多。在哪裡?不知道,男女老少各行各業裡頭都有。如果要沒有,眾生的業力會把地球爆炸掉。有這麼多聖賢雜居在大眾當中,他們的福德善力化解大災大難,小災難那是不能避免的。所以,佛的法運還有九千年。

  我們學佛對佛一定要尊重。下面這一句,「恭敬三寶,奉事師長」。我們恭敬,請佛住世,不是用感情去請,情執是請不到的。佛住世,為什麼?是為教學,學生真肯學習,真的依教奉行,他就住世,不是認真學習,他不住世。有這麼一些佛菩薩,在時間的長河裡,偶爾來現現神通,什麼意思?提醒你,讓你知道真有這樁事情。但是這種遊戲神通,不是常常有的,常常有大家就不稀奇了,偶爾,幾百年偶爾有這麼一次,提醒大家。《般若經》上這段話教導我們,我們要隨順佛陀教誨,佛陀教我們於諸有情常懷慈忍,和顏愛語,勸諭策進,幫助大家,要用這樣的心,要用這樣的態度。常懷慈忍是存心,和顏愛語是態度,講心態,這正常的心態。現在人心態不正常,常懷的是自私自利,表現出來的是損人利己,所以社會動亂,地球災變頻繁,實際上無一不是自作自受。

  菩薩行般若波羅蜜,著重在這個行字,《心經》第一句也是說,「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這個行就是今天我們講落實,把般若智慧落實在生活當中。怎麼落實?要把佛在此地教給我們的,我們要做到,視諸眾生,面門先笑。當然後頭講存心,你要沒有心,你怎麼笑得出來。曾無嚬蹙,這句話就是從來沒有不善的態度,我們講愁眉苦臉,菩薩從來沒有這種表情。你常常看到他的,一定是歡笑、歡喜。重要!學佛從這裡開始。怎麼知道從這裡開始?寺院庵堂都把彌勒菩薩放在大門口,那什麼意思?你要學佛,你想進佛門來,就得學這個樣子。古人有兩句話,心裡面存著慈悲心,外面顯露歡喜相,這是學佛弟子處事待人接物第一個條件。古人的話是這麼說法的,「生平等心,成喜悅相」,這兩句是讚歎彌勒菩薩的,他教導我們。所以在門口,你一進門,你先看見他,這就是佛法。

  所以然者,為什麼?下面就講心態,下面講存心。「心離穢濁」,穢濁是今天講的染污,心清淨,一絲毫的染污都沒有。「諸根清淨」,諸根是眼耳鼻舌身,叫五根。心清淨,根就清淨,這根是從身講的,心清淨,身清淨。「不染離垢」,不染是從清淨來的,離是遠離,垢是什麼?五欲六塵,這外面東西。五欲,財色名食睡;六塵,色聲香味觸法。《般若經》上告訴我們,「法尚應捨」,意根對的是法,前五根對的是色相,這個法是說佛法,連佛法都要離,都不染,「何況非法」,非法就是五欲六塵。這些東西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是不能離的,那佛教離是什麼意思?心裡頭不能有,事上需要用它,心裡沒有,那在事相上就懂得適可而止,知足常樂,決定沒有貪求,決定沒有情執,這就得自在。

  學佛,佛菩薩他的心地永遠是清淨平等正覺,這是佛心!佛的心就是清淨平等覺。佛的行為就是「和顏愛語,勸諭策進」這八個字,佛菩薩應化在世間,他們的行為。他們一生所造的事業,這八個字說盡了。前面一句常懷慈忍,存心。如果有人問什麼是佛教,你用這四句偈去答覆,圓圓滿滿,一絲毫錯誤都沒有,佛教就是「於諸有情,常懷慈忍,和顏愛語,勸諭策進」,這就是佛陀教育。「心不瞋恚,內無恨結」,要學!要認真學,決定心裡不能有怨恨。為什麼?怨恨是煩惱,而且屬於瞋恚的煩惱,這個東西會牽引你到地獄。內是心內,沒有怨恨。結是與一切怨恨的眾生念念不忘,結是這個意思。與你喜歡的眾生也有結,那是貪戀的結;與你的冤親債主,這個結是怨恨的結,這個結要把它解開,要把它化掉,不能有這個結。結是病,是三毒的病根。

  愛語,和顏愛語,「愛語者,四攝法之一」,攝是攝受,四種攝受眾生的方法,這是佛教我們的。在現在一般人名稱叫公共關係法,這個四攝法就是佛門的關係法,公共關係,交際的方法,與大眾接觸。菩薩行這個道,六波羅蜜用什麼方法展開?就是四攝法。布施要用四攝,持戒也要用四攝,忍辱還是要用四攝,六波羅蜜把它落實在生活,一定要守住這個原則。「四攝法者,布施、愛語、利行、同事」,這就是四個方法。一九九九年我在新加坡,我們團結九個宗教,做得很成功。新加坡有一位部長曾士生,好像現在退下來了,老部長。我們很熟,他問我,他說淨空法師,你用什麼方法把九個宗教團結起來?我說我沒有方法,我用的是佛陀教給我的方法。他耳朵就豎起來,佛陀教你的方法,什麼法子?四攝法。

  什麼是四攝法?第一個「布施」,布施就是送禮,禮多人不怪。人還沒有到,禮要先到,人家生歡喜心,這是四攝法頭一個。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人情世故要懂得這一套,釋迦牟尼佛懂得,時時刻刻用這個方法。九個宗教,我們每一個宗教都會送一份禮,禮物裡頭最主要的,我們送十萬塊錢。每一個宗教裡面都有慈善事業,有的人辦養老院、辦孤兒院、辦醫院、辦學校,伊斯蘭教還辦一個職業訓練班,一個培訓班,幫助人學一技之長,他有謀生的能力,好事情!都需要用錢,我們幫助他們做慈善事業,所以你得會做。禮物送過去之後,我們接著就拜訪他們,向他請教,向他學習。拜訪他就愛語,他喜歡聽的話。「愛語」不是諂媚巴結,真正有利於他。這時候你要跟他談些什麼?這個要懂得。現在這個社會,已經沒有人在日常生活當中有安全感,沒有了,這是很大的問題。所以我們談話的焦點,是神聖的教誨,經典的教誨,宗教教學,互相學習,幫助這個社會化解衝突,希望我們能盡一分力量恢復安定和平,這是幫助政府。更遠一點的,得化解災難。談話淺深長短,分寸都要把握得好,歡喜!接著是「利行」,利是利益,我們所作所為對他有利,對他有好處,他就很容易接受。我們說的話說得再好聽,我們幹的事情不利於他,人家不會跟你往來的。我們的行動,決定是對他有利,對社會有利,對國家有利,對世界有利,應該要做。這是常懷慈忍、勸諭策進的落實,要真正用行動去做。

  「同事」,這是最難得的,我跟你做同樣的事情,你歡喜,我也歡喜。這個同事的範圍非常之大,我們初學的人,這個裡頭要加註解,同事是什麼?同聖賢之事,同神聖之事,那就沒問題。如果這個人喜歡賭博,你跟他同事,天天陪他一起去賭博,行不行?不行,這個太危險,他不是幹好事。可是真正的菩薩他幹,他要度這個眾生,度這個人,喜歡賭博,常常陪他去賭博。他去賭博都贏錢,人家一定向他請教,你有什麼高明的方法,你怎麼每一次賭都贏錢?他會告訴你,我念佛,我修禪定,我有神通,那大家都跟你來學了,是用這個方法,把人引入正道。沒有這個能力,我們一去,我們自己都保不住,讓自己陷在這個邪惡裡面,那就錯了。所以這個是一定要衡量自己的智慧跟定功,沒有那麼大的智慧,沒有那麼大的定功,這個不可以。我們只能夠同事同善事,不同惡事。真正佛菩薩他跟你一同惡事,邪惡他都跟你同。目的幫助你改邪歸正,幫助你斷惡修善。所以佛菩薩沒有不現身到三惡道,現身到三惡道是與惡道眾生同事。現身在天道,是與善業眾生同事。我們今天只偏重在善的這邊,不敢向邪惡,怕自己禁不起考驗,這是必須要知道的。四攝法裡面的布施,跟六波羅蜜的布施,意思完全不相同,這要懂得。六度裡面的布施,目的是放下我們自己的貪心,用這個手段,來把我們對一切事物的貪婪放下。所以貪戀的心斷掉,六度裡的布施波羅蜜就圓滿。四攝法裡面的布施,目的不在此地,是讓對方生歡喜心。但是也要顧忌到,不能讓對方生起貪愛的煩惱,所以這個布施要適可而止,不能太過分,也不能太小氣。這要智慧!所以四攝法是菩薩的智慧行,就是行般若波羅蜜多。

  「隨眾生根性」,這個就是觀機。佛菩薩在世間教化眾生,上契諸佛所證之理,下契眾生可度之機,了解眾生的根性這是很不容易的。佛菩薩他有修有證,他有天眼通,他有宿命通,他有他心通,好辦事。天眼通能看到他的過去,宿命通知道他生生世世的行業,過去生中他是什麼樣的身分,他學的是什麼,他從事哪一個行業,菩薩都知道。所以為什麼一切有情眾生遇到佛菩薩很快就成就?佛菩薩教學契機,針對著你的根性,教給你的方法,你依教奉行很快就能開悟、就能證果。這些聖人不在世間了,現在在這個世間,好的老師身行言教也不錯,但是沒有開悟、沒有證果。他觀機是憑經驗,看人多了,所以契機遠不如古來的祖師大德。我們只從表面上來觀察,不知道他過去生再過去生,不知道。菩薩能夠看生生世世,經上講的,阿羅漢能看到過去五百世、未來五百世,菩薩的能力就更強。諸佛如來你要是遇到就太幸運,他知道你過去生中生生世世的行業,用方法幫助你成就一定非常快速,而且你修學不費功夫,跟你無量劫來所學的能連成一氣。這些事情,經典的例子很多很多。

  「而善言慰喻」,這個善言是善巧方便、智慧神通的言語,來安慰你、曉諭你。「使生親愛之心」,你對這個老師真誠恭敬,尊師重道的心油然而生。「依附我受道」,你不會離開他,你一定要跟他學習,這你受他的感動。老師對學生,學生多,對每一個學生分寸都不一樣。為什麼?眾生根性不相同。佛度眾生不是一生,生生世世!知道你這一生能成就,那對你的關心多一些。因為你還有業障,你自己不能夠堅定信心,你的業障消不掉,消不掉怎麼?消不掉要還債,不能不還債。信心堅定怎麼樣?信心堅定可以把債務暫時中止,你到極樂世界去作佛,回來再還,這就高明了。釋迦牟尼佛馬麥之報,孔老夫子在陳絕糧,聖賢他也得還債,過去生中這個業報還會現前。這也是告訴我們,業因果報絲毫不爽,不能違背因果,沒有一個人能逃得了因果報應,成佛都不行,虧欠別人的,還是要還債。這些道理統統明瞭通達之後,人心就定了,隨緣度日,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取予之心都斷掉,心定了。

  此地依附我受道,不是一種手段,你要認為這是一種手段,那就錯了,佛菩薩從來不耍手段的,自自然然的,智慧德行的感召。別人不服我,是我的德行智慧不足,這是一個原因。第二個原因,他的業障習氣太重,沒有那麼大的福德。依止一個善知識要福報!佛經上講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我們親近一個善知識,也是善根福德因緣三個都具足。因緣是介紹人,我們跟善知識認識,什麼原因認識的?這是因緣。認識之後,關鍵在你的善根福德。善根是什麼?信,我對他不懷疑,我對他信仰,我願意跟他學習。福德是什麼?對他恭敬、尊敬,敬是福德,奉事師長是敬。有孝順心,有恭敬心,老師教你,你真的能體會,真能得到,你法喜充滿,真像經上所說的「煩惱輕,智慧長」,你怎麼會不快樂!世間所有那些娛樂的事情,你統統會捨得乾乾淨淨。為什麼?這個樂比那個樂高,真是所謂,這古大德講的,「世味哪有法味濃」,世間的滋味比不上法味。而且這個世間世味,這是貪戀五欲六塵,這裡頭有嚴重的副作用,果報不堪設想;法味裡頭沒有副作用,其樂無窮,無有止境。

  問題在哪裡?我現在沒嘗到。沒錯,你是沒嘗到,你為什麼沒有嘗到?「孝敬」這兩個字你沒做到,如果你有這兩個字的條件,你就能嘗得到。這就是印光大師講的,你有一分誠敬對老師,你就能得一分利益。實際上是不是老師要你誠敬?不是的,老師不需要你誠敬,誠敬是你自己。你自己是個誠敬心的人,這叫法器,意思就是說你有條件接受如來大法,你有條件。沒有誠敬,你沒有這個條件,老師雖然天天教導你,熱心的教你,你聽不進去。上課的時候心不在焉,心裡胡思亂想,夾雜著懷疑,夾雜著妄念,結果一堂課下來之後,什麼也沒得到,得到一點皮毛常識。所以具足誠敬是你自己本身有成聖成賢的基礎,有這個根基。老師給你做增上緣,你自己有根,老師給你做增上緣,你得這個增上緣的時候,你成聖成賢,道理在此地。為什麼對老師誠敬心生不起來?對父母的孝順心沒有。所以諸位要記住,世出世間法,你去看看其他的宗教,我們編了一個小冊子《世界宗教是一家》,這裡面蒐集十個宗教經典裡面講的倫理道德因果,沒有一個宗教不講孝道。

  人沒有孝道就沒有師道。我們跟宗教的關係,在佛教是以釋迦牟尼佛為主,在其他的宗教都是以神為主。不孝父母,說是敬神,是假的。那是什麼樣的心態?諂媚巴結。我敬神,神會賜福給我,存的這種心。你要知道你的一生,父母賜福給你是最多,你都不孝。所以你拜神那個心,不是真心,假的,不但不能增福,你的福報還虧欠掉了,由於你的心行不正。神,中國人對這個字的解釋,聰明正直謂之神。你對一個聰明正直的人,用不善的心態,帶著有企圖的心態,跟他接觸,這就是羞辱他。他不降罪給你,就算不錯了,他還會賜福給你?哪有這種道理!理,我們要把它搞清楚、搞明白,合情合理合法,這叫正法,這叫正行。所以愛語這個意思很深、很廣,一定要把它搞清楚、搞明白。從內心真誠心發出來的,愛護對方,關懷對方,照顧對方,對方有困難,真幫助他解決,在德行,幫助他提升。所以應當互相學習,取長補短。每一個宗教經典裡面都有長處,都有優點,我們應該要學習。互相學習好處就太多了,宗教之間的誤會化解了,矛盾化解,衝突也化解了,這對社會的安定和諧有很大的幫助。我們的心量自然也就拓開,我們會愛所有的宗教,愛一切眾生,心量擴大了,比《弟子規》上講的「凡是人,皆須愛」,要大得多了。

  「《勝天王般若經》言:下聲細語軟美之言,順彼意語故。」這是解釋愛語。下聲細語,下聲是聲音不必太高太大,粗暴的聲音把人嚇到了。下聲細語,也不能夠聲音太小叫人聽不見,這個《弟子規》上都有。音聲要隨宜,在什麼環境,什麼場合,音聲要適中,言語最好是慢一些,不要說得太快,緩慢幫助你心得安定。我常常提起章嘉大師,這個緩慢是章嘉大師教的。我跟他三年,每個星期見一次面,星期天不上班的時候,一定去看他老人家。言行舉止都非常緩慢,讓我們想到大乘教裡面說的一句話,「那伽常在定,無有不定時」。我們這裡有他一張照片,他坐著照的,確實坐在那裡就是那個樣子,如如不動,給我們做出最好的榜樣。你跟他在一起,一絲毫浮躁的氣分都沒有,你被他感染了。他說話很少,聲音不高,讓你聽得清清楚楚。動作緩慢。那伽是梵語,是比喻,那伽什麼意思?龍、象。龍我們沒有看過,大象看到過。你看大象就很穩重,一點都不浮躁,都是慢慢的。佛菩薩,出世間的高人,言行舉止像大象的樣子,不像世間人。世間人英雄豪傑,所謂龍行虎步,那個不一樣,那有威德。佛菩薩你接觸他,慈祥,身教。後面這一句順彼意語故,這個順裡面要有智慧。對方是學佛,是學聖賢教誨的,沒有問題。如果他不是的,他學習很多世間這些不善的法,我們就不能隨順。要隨順,那有高度的智慧,有善巧方便,佛菩薩能做。這個話是對菩薩說的,所以我們恆順眾生是有分寸的。

  「勸諭者,勸導慰諭也,為眾生開佛知見。」這個開是開導、開示,這屬於言教。講經教學,這是好事,尤其現在我們用高科技,網際網路、衛星電視,能夠與全世界不同地區的這些有緣眾生在一起學習,將自己學習的心得、學習的成就,與大家一起分享;將學習的經驗,提供大家做參考,這好事情,這都是這個地方所講的開佛知見。第二句,「示佛知見」,這是身教,是什麼?我們做出來,他看到了。今天的社會最困難的是聖賢的風範沒有人見過,說得再多,別人不相信。那怎麼辦?說了,就要把它做到,不要求別人,求別人靠不住,別人不肯做。這個事情得求自己,別人不做,我來做,從我身做起,我把《弟子規》裡頭一百一十三樁事情,道道地地落實在日常生活。你雖然不是聖人,別人一看,你有一點像聖人。你要學聖人,你一定會成為聖人。為什麼?你有那個樣子在。

  如果我們在日常生活行為當中,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與《弟子規》相違背,你講的東西有人相信嗎?你教的東西有人願意接受嗎?他不可能。為什麼釋迦牟尼佛教學成功了,孔子教學成功了,我們的教學失敗了,什麼原因?釋迦、夫子他們做到了,先做到然後再說人家相信,也願意跟他學。我們今天讀了這些經典,會說會講也會寫,講得天花亂墜,著作等身,沒人相信你,沒人願意跟你學。為什麼?沒有做到。順心的事還貪戀,不喜歡的事還會發脾氣,這就不是真的。所以我們自己要多想想,教學要能成就,你不能不學聖人。今天要對社會做出貢獻,沒有別的辦法,只有從自己一身做起。周邊的人不能感化,天天要反省,天天要懺悔,天天要改過。古大德的經驗,三年,肯定能感動人。你這個團體,人人都能做,這個團體同心同德。所以讓我們想起,古時候小型的寺院庵堂,在中國到處都是。那是個什麼性質?現在講的專科學校。它不是叢林大的寺廟,叢林大寺廟是大學校,裡面科目很多。在中國許多農村小鎮,你看小寺廟,住眾不多,他專修一門,專科,專科就是大家的好榜樣。你不要看那個小廟,現在當然它變質了,在從前它是專攻一門,一部經,一個法門。這個小廟在那裡,對於這一方的風化,產生很大的影響,是大家處世做人的樣子。你看看這個修行人,地方人民要發生爭執了,提到這修行人,大家心就平了,不好意思再說。譬如相爭,不好意思爭,這是什麼?感化的力量,無形當中把許多社會問題化解了,讓這個地方,讓這個社會,走向善良的方向,它不會變成邪惡。現在沒人教了,今天社會會變成這樣。

  早年方老師跟我講過,他年輕的時候在美國讀書,哲學博士學位在美國拿的,在美國也教書多年,抗戰的時候才回到中國。他對美國讚歎,那個時候的美國人有正義感。二戰之後的美國變了,這個變的原因?老師告訴我的,科技發達的步驟太快了。這個與社會方面有關係嗎?有關係,特別是傳媒。那個時候,六十年前,網路好像是有,太少了,沒聽說過。電視很普遍了,那個時候沒有彩色的,黑白的。老師告訴我,二戰之後,美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強國,美國的國運登峰造極。世界上再強盛的國家,再偉大的國家,在歷史上還都是有滅亡的。羅馬也亡國了,美國將來亡國第一個因素是什麼?沒人想到,方老師說電視。美國將來亡國、衰亡,第一個因素就是電視。電視本身沒有善惡,它是中立的。問題在哪裡?它播出來的內容。你看看它播出來的內容負面的,暴力色情、殺盜淫妄,這個東西天天播,讓人天天看,那還得了嗎?在沒有這個東西,這個東西沒發明之前,美國的人非常善良。這個東西發明之後,一些商人為了要拉攏顧客,不擇手段,用這些暴力色情的誘惑,激發人類的劣根性。它不是善的,是惡的,這非常可怕。那個時候老師就告訴,如果用這個工具來發揚佛法,來發揚傳統文化,這多好!

  我們那個時候年輕,二十幾歲,聽老師說,不敢想像。為什麼?這成本太高了,我們哪有這種力量。但是老師這些話不是講一遍,講很多遍,所以我們的記憶深刻。因為這些東西,給我們一些負面的信息,對我們修學有重大的妨礙,那我們所採取的方法,不看。我至少五十年不看電視了,電視廣播、報紙雜誌都不接觸。每天讀聖賢書,「尚友古人」,跟古人做朋友,保持了自己的清淨平等覺。你天天收看這個東西,我給諸位說老實話,我禁不起誘惑。你們有多大的本事,看了之後,能如如不動?不要自己騙自己,別人騙你,情有可原,自己騙自己,沒人能原諒你。所以除了自己修學的經教之外,不接觸。我在最近大概有三十年,二、三十年,我閱讀的這些東西,範圍愈來愈小。我在這個時段,或是幾個月,或是二、三年,我講這部經,我所看的全是與這部經有關係的東西,沒有關係的東西不看。你的心才能專,你才會有悟處。如果看多了、看雜了,那你所修學的變成常識,給你說,智慧沒有了。心只要一亂,智慧就沒有了。這是自己要能夠把持得住,這都是屬於忍,你能夠忍得過。與自己現前,我們講這部《無量壽經》,與這部《無量壽經》沒有關係的全放下,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我現在每天講四個小時,讀四個小時,其他的時間念佛、拜佛,這也是對身體的運動。在國際上團結宗教、化解衝突這些和平運動,我也到此為止了。今年聯合國世佛會還有個活動,我最後參加,這個活動結束之後,所有活動都不參加了。年歲大了,一心一意求生淨土重要!別的事都不重要。

  這麼多年來,我在國際上這些關係都非常好,希望年輕的,你們下一代要繼承下去。路已經開了,你們應當要發心、要發願,為這個世間苦難眾生盡一分力。沒有這個能力,認真學教,十年之後,肩負起續佛慧命的責任,為往聖繼絕學的使命,在你們的身上。我能做的都做了,你們接著去做,困難不多。困難已經不在外面,完全在你們自己的發心。你們如果真正是發菩提心,於諸有情常懷慈忍,我相信你們會一帆風順。內有菩提心,外有諸佛如來加持,龍天善神擁護,你們的成就會遠遠超過我,這是我們歡喜看到的。世界要不能夠和諧,眾生太苦了,世出世間的善法都沒有辦法建立,我們要多在這些方面去想想,會激發自己的道心,從這個地方會產生智慧,會產生勇氣。從自己做起,從自己這個道場做起。我們這個道場,外面看起來不錯,裡面一團散沙,不團結。自己要認真去想想,佛門對得起大家,在家的弟子們無條件的供養,目的是希望你們安心辦道,將來開悟證果教化眾生。如果我們做不到,那就是古人的一句話,「施主一粒米,大如須彌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還」。祖師大德這句話,是不是對我說的?真的要直下承當,要用這句話勉勵自己。學佛了,我們只有兩條路,一條是成佛,一條是三途,我們走哪一條路,心裡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底下,「策進者,勉之使進」,勉勵,勉勵他,幫助他進步。「即常云之促進」,跟現在所說促進的意思相同。古人多半用策進兩個字,現在人用促進。「令眾生悟佛知見,入佛知見也」,這是佛法教學終極的目標。悟是開悟,入是證果,第一個目標是幫助人開悟,真正覺悟了,最後的目標是幫助你證果。淨宗的證果就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而且怎麼樣?決定要往生,決定得生。不能往生,我們就有罪,第一個對不起自己。你這一生因緣具足,你為什麼不能往生?那就是善根福德不足。善根是什麼?是信願,我沒有正信,沒有強烈的願望。福德是真幹,我們自己懈怠懶散,沒有真幹。這個裡面因素很多,也很複雜。現代的年輕人好高騖遠,求好的心切,求快的心切,殊不知適得其反,古人講欲速則不達。不相信古聖先賢的教誨,看到別人怎麼做,也想到我自己應該這麼做法。別人路走錯了,自己跟進也走錯了,這一回頭來不及了。

  我們學院這十年,如果同學們每個人都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那現在十年個個都有成就,學院就有十幾二十個一流的老師。我曾經說過,如果有十幾個一流的老師,學院就可以正式招生,可以辦學了。政府對我們的期望,是希望我們辦學。我們自己也希望,但是沒有老師。辦學容易,誰來教?所以這是現實的問題擺在我們面前,我們希望底下一個十年不要空過。這個十年,慘痛的教訓要認真記取,下個十年,不能像這樣過法,這樣過法,佛教就滅亡,滅在我們的手上。其實事並不那麼困難,用什麼方法能救自己,能救淨宗學院,能救佛法?底下這兩句,「恭敬三寶,奉事師長」,這兩句是經文。這兩句如果我們真的放在心上,真的能做到,向後的十年就成功了。我們要把自己的真誠心找回來,我們現在的心是虛偽的,不真不誠。我們不知道恭敬,貢高我慢,自以為是。個個人都自以為是,都不能尊重別人,所以一盤散沙。你自以為是,你也做不出來。真有德行,真有智慧,真有學問,你得做出樣子來給人看看。真有一個人能做,就能感化一切。

  你們希望我在這裡常住,我能不能在這裡常住,我自己做不了主,隨緣度日!哪裡有緣哪裡去。什麼叫做緣?哪個地方有人真幹。你們這裡同學不真幹,別的地方如果有人真幹,我到真幹那個地方去了。這樁事情不是感情的事情,感情會壞事,這個事情是理智的事情,不是感情。這個地方修學的環境好,這世界各地還有真正修行的人,把這些真正修行的人,我們都找在一起來共修,好事情!我們尊重,我們供養,我們護持,我們宣揚正法。我還能做一點點這樣的事情,希望同學們互相勉勵。佛菩薩在期盼著,盼望我們回頭是岸,盼望我們放下自私自利,為正法、為苦難眾生做出貢獻,做出貢獻就是成就自己。要從這兩句開始,這兩句如果沒有德行,是做不到的。

  「自謙曰恭,尊人之德曰敬」,這個要真學。我們都知道謙虛恭敬是好事、是美德,而且這是性德。自性本來就是謙虛的,本來就是恭敬的,只是我們把性德忘掉了,迷了。怎麼迷的?迷在七情五欲裡面,迷在自私自利裡面。自己的性德,它是真的,它永遠不會失掉的。佛菩薩的教學,幫我們破迷開悟,人一覺悟,這些七情五欲、自私自利、名聞利養全就沒有了。為什麼?那是假的,迷的時候有,覺悟的時候沒有了。孝親尊師這是性德,悟的時候自然就流露,是真誠的,不是虛假的。這個心態能受教,就是接受教育,能理解教學,能將自己所學的完全運用在生活當中,這就是「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大乘法裡面常講的「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方東美先生早年教給我的「人生最高的享受」。你不學,你得不到。你學了之後,才真正知道這是人生最高的享受。

  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到此地,下一堂課從「恭敬三寶,奉事師長」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