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淨土大經科註  (第四四九集)  2012/7/27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449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第九三0頁第一行,科題「真實因果」,分二段,第一小段「短時修因」,第二段「永得樂果」。我們看第一段,請看經文:

  【至心求願。積累善本。雖一世精進勤苦。須臾間耳。】

  我們看註解,「上段顯生死輪轉,憂苦不絕,勸令出離,是為厭離娑婆」。前面一段經文一共有六個小段,前面學過了,都是說我們現在生活在這個世間,這六道輪迴。這裡面一些狀況我們比較容易體會,是我們現前正是生活在其中,心有憂慮,身有痛苦。佛勸導我們要生出離心,六道永遠是苦,人天苦,三途更苦,這個事實擺在我們面前。我們冷靜去觀察、思惟,這個痛苦我們受的時間已經很長很長了,在這個很長時間裡面,我們也曾經多次遇到佛法,但是沒有能夠出離。原因有兩種,一種對佛法的認識不夠,理解不夠,所以沒有認真修行;另外一種是我們累劫以來養成的習氣,無論是善業、是惡業,這個習氣不容易斷掉,雖然知道這不是好事情,可是常常犯。外面禁不起誘惑,裡面的煩惱沒有斷乾淨,很容易犯過失,甚至於犯過失自己還沒有辦法覺察。這是生生世世輪迴不止,依舊在造業。

  這一段佛勸導我們求生淨土,就是欣求極樂,要用歡喜心求生極樂世界。「《彌陀要解》以厭離娑婆,欣求極樂為願」。蕅益大師告訴我們,深信切願,這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第一個條件。沒有歡喜心,願不切,多少人想求往生,為什麼去不了?問題就在此地。對於極樂世界沒有真正認清楚,雖然想求往生,這個求的心是半信半疑,或有或無,總認為眼前這個世界是真實的,極樂世界只是聽說,沒見過,也沒有人見過,所以信心生不起來。以為這個世界樣樣是真實,所以勸你放下,他放不下,原因都在此地。佛告訴我們,極樂世界是真的,這個世界是假的。大乘經典裡面的比喻,比喻得非常好,把我們眼前這個環境比喻作夢幻泡影,大乘經上常說,這個世間是一場夢。凡夫生不知道從哪裡來的,死也不曉得到哪裡去,總是迷惑顛倒。世間一切法,包括自己的身體,無一不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一定要很冷靜、細心去觀察,慢慢你就明白了。真正搞清楚、搞明白,我們相信佛的話,世間人說話靠不住,不講信用,佛的話可靠,佛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妄語、不誑語,絕對不會欺騙人。

  為什麼極樂世界是真的?在這本經裡頭介紹得非常詳細,因為西方極樂世界是從真心裡頭變出來的,我們這個世界是從妄心裡面變出來的,不一樣。我們的身,稍稍涉入大乘的人就曉得,我們的身是阿賴耶的相分,我們的心,起心動念這個心,是阿賴耶的見分。如果從三細相裡面講,身是阿賴耶的境界相,起心動念是阿賴耶的轉相,科學家所說的能量是阿賴耶的業相。阿賴耶是妄心,它不是真的,妄是講的生滅,叫無常。身是生滅身,心是生滅心。身,物質現象,物質現象是由意念變現出來的假相,不是真的。所以身心都不可得。不可得,你要想得到它,還要想長久佔有它,這都是不可能。

  壽命真是有一定的,世間人壽命的長短是業力的牽引,所謂說命中注定的。雖然是命中注定的,可以延長,也可以縮短。怎麼延長?這個人斷惡修善,積功累德,壽命會延長。為什麼壽命有短的?這是中國人所說的,上天奪取你的壽命。為什麼?心行不善,你壽命沒有到,老天就把你收走了,不定是什麼樣的方式,就沒有了。這些狀況都在眼前,只要我們細心去觀察,幾乎天天都在上演,我們全都看見了,能不相信嗎?所以在這個世間,聰明人、覺悟的人,一定知道藉假修真,我們能夠活一天,我們得真幹一天。修什麼?修淨土,為什麼?它是真的。極樂世界第一德就是壽命長久,無量壽,真無量壽。像我們這些凡人,生到極樂世界,有些祖師大德說是有量的無量,這個話說得沒錯,不是假話,確實是有量的無量。但是,到極樂世界繼續不斷在修,修成之後就變成真的無量,有量無量是過渡期間,決定證得真正的無量。所以我們肯定極樂世界的壽命是真的無量,不是假的,無量的無量,不是有量。為什麼?極樂世界每個人最後決定成佛,成佛就是無量,真的無量。沒有成佛之前是有量的,那個壽命真長,大乘經上常講三大阿僧祇劫,極樂世界人壽確實是三大阿僧祇劫。可是絕大多數不到三大阿僧祇劫他就成佛了,他就真正的回到常寂光,回歸常寂光就真正的無量,那個地方不是有量。這些理論我們清楚,事實真相我們聽得耳熟,我們不懷疑,肯定這是事實。所以這個地方不能不去,這個地方才是真正究竟圓滿。

  蕅益大師在《要解》講信願行,願就是講厭離娑婆。厭是什麼?不再有歡喜心,對我們這個世界,天上人間都不能生喜愛之心。為什麼?生喜愛之心就有留戀,這一生你就去不了,你這個地方還放不下;要往生的,真正往生的人,徹底放下。我們看到《往生傳》裡面所記載的,《淨土聖賢錄》裡面所記載的,那些往生的人,大多數都是在這個世間生活很清苦。這也是諺語所說的「富貴學道難」,富貴,他生活過得很舒服,留戀這個地方,不想走。那種一天三餐飯都吃不飽的,每天在飢餓、在苦難邊緣上生活,他對這個世間沒有留戀。

  讓我們回想諦閑老和尚的徒弟鍋漏匠,如果鍋漏匠生活的環境好,日子過得很快樂,他怎麼會出家?怎麼肯真幹?就是因為一生太苦了,沒過過好日子,都是在飢寒交迫之下,苦不堪言。看到老朋友出家了,出家不錯,有房子住,可以遮蔽風雨,有吃有穿的,不愁這個。他羨慕,一定要跟他出家,不願意再過苦日子了。因為自己年歲大了,四十出頭,不認識字,沒念過書,學經教來不及了,年齡過了。在寺院裡面住,最低限度五堂功課要會做,這個對他是大難事,他怎麼學也學不會。諦閑法師給他想了個方法,頭剃了,這要知道他沒受戒,只是剃了頭,沒受戒。他沒法子去受戒,受戒那些規矩他受不了,人笨,又不認識字,拿到戒本也不會念。所以諦老就教他一句南無阿彌陀佛,這個行,他會念,就教他念一句。把他安置在一個廢棄的破廟裡頭,這個廟已經沒有人住,也沒人去管他,讓他一個人住在裡面。在附近找了一個學佛的老太太照顧他,每天給他燒兩頓飯,中午、晚上,早餐自理,給他洗衣服。教他,這句佛號老實念,念累了休息,休息好了接著念。這一句佛號他念了三年,預知時至,站著往生,他成功了。

  這種人雖然是下下根人,但是他修行的方法跟上上根人沒有兩樣,上上根人也是這個方法,也一句佛號念到底。上上根人他明白,理事完全通達明瞭。鍋漏匠什麼都不知道,就老老實實念這句佛號,可是成功了。方法一樣,成功一樣,我們就想到往生的品位也應該差不多。所以不能輕視他、不能小看他,這樣人往生,品位是在上輩三品,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上輩往生,不在中下。這是我們最好的榜樣,他距離我們不遠,大概是隔兩代,我們往上父親一代、祖父一代,他跟我們祖父一代同時代的人,不是太遠。最難得的,大概在《往生傳》裡頭找不到第二個,他往生站著走的。走了,也就是說死了,還站了三天,等老和尚替他辦後事。死了站三天的沒聽說過,我們只聽說這一個人站著往生的聽說過,死了以後站三天的沒聽說過。這個人給我們做證明,念佛是真的不是假的,往生也是真的,他預知時至。

  所以,真正知苦樂,知道這個世間苦,知道極樂世界樂,「厭離娑婆,求生極樂」這個願就能發出來了。這個世間真的是苦,年輕的時候不知道,年老的時候就曉得了。我年輕的時候很勤快,愛乾淨,房間、書桌整整齊齊,一點都不零亂。可是你現在到我房間去看看就不行了,桌上堆了很多東西,衣服也零亂。這什麼原因?人老了,不是不想做,沒有這個體力了。這個對自己來說就警惕了,住在這個世間不久了。有福報的人,有年輕人照顧,替他整理。我們沒有這個福報。沒有福報有沒有好處?有好處,警覺心很高,出離心很切。如果有福報,樣樣都有人給你打理的時候,這出離心不切。年老沒有人照顧,願就發出來了。有錢沒用處,那個東西帶不去,所以錢財就肯布施,肯去做好事,自己求生淨土的心非常懇切,沒有留戀。

  「又以信願持名為一乘真因」,這四個字對念佛人來說比什麼都重要,信是真信,決定相信西方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有。所以,蕅益大師晚年他有個別號,稱西有道人,這個西有是《彌陀經》上的,「有世界名曰極樂,有佛號阿彌陀佛」,這兩個有,真正相信。願是願生,這個世間的苦已經嘗到了。說到這個地方讓我們想到,早年在台中,李老師,我們心目當中的聖人,他的晚年孤家寡人一個,同學們有想去做義工照顧他,不要。為什麼?提高自己的警覺,厭離娑婆,求生淨土,為這個。到九十五歲才接受兩個同學,這兩個同學是姐弟,照顧老師的生活,九十七歲往生,到九十五歲才接受。我們當時不懂,現在明白了,現在自己我們也有這樣的年齡了,已經感受到這個苦,非常明顯感受到,所以出離的心很強烈,求生的願望很懇切。有人侍候、有人照顧不是好事情,往生的時候產生困難、障礙,像這些事情自己要能把握到。

  所以信願持名,信願就是無上菩提心,持名就是一向專念,正是《無量壽經》修行的最高指導原則。這是一乘真因,一乘是西方極樂世界,一乘是成佛去的,到極樂世界不是作羅漢、不是作菩薩,去作佛的。作佛,而且跟阿彌陀佛一樣,這個太殊勝了。「故知世尊勸諭,正是往生切要」,釋迦牟尼佛的勸導,正是往生極樂世界迫切需要的,就是信願持名。「發此自覺覺他之大心,念佛名號,才契本經之宗」,這部經的宗旨,宗旨就是修行最高的指導原則,兩句話,「發菩提心,一向專念」。我們自己要真幹,要勸別人真幹。「既發大心,則應以至誠之心,積累善本,以求得本願之妙果」。至誠,真誠到極處,怎樣才到真誠的極處?心裡面只有一句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沒有妄念,這叫真誠到極處。如果有妄想、有雜念、有懷疑,還有放不下的,這不叫真誠。『積累善本』,善本是什麼?在本宗的教義上來講,善本就是念佛,世出世間一切法沒有比念佛更善,你念佛你才能往生,你才能取得更高的品位。底下的解釋,「善本同於善根」,跟善根的意思一樣,根是比喻,好比植物,它有根,它能生長。

  《勝鬘經》上卷曰:「善本,本亦因也」,這是善因,「欲以此善為菩提根,故名為本」,這個善本能生菩提。「又《會疏》曰」,求願,「求願者,願往生心也」,一心一意就求往生,除這個之外別的都不求。好事,有緣,利益眾生的,應該要做,幫助正法久住的,這個應該要做;沒有緣,就不要求,不要攀緣,隨緣不攀緣。欲以此善為菩提根,這就是真誠、至誠的心去念這句佛號。「善本通名諸善,別指稱名念佛」,在淨宗裡頭講就是稱名念佛。「因稱名念佛正是往生極樂之善本」,這我們特別要強調的,我們修善,修再大的善,沒有比念佛更殊勝的。為什麼?念佛能成佛。

  淨業三福第三條裡面所說的「深信因果」,我們體會到的,講解都是依「念佛是因,成佛是果」。深信因果不是相信別的因果,別的因果世間人都知道。為什麼擺在第三?第三是菩薩修的。善因善報,惡因惡報,誰不知道?怎麼會菩薩不知道?念佛是因,成佛是果,很多菩薩不知道,這是真的。如果菩薩知道,他一定肯念佛,他早就成佛了。這一句擺在第三福,我在初學的時候對這一句懷疑,我說這種因果報應我們都知道。它第一福是人天,第二福是小乘,第三福是菩薩,深信因果要放在第一福,我們一點都不懷疑,擺到第三一定有特別的意思。那個時候對淨宗了解不深,不知道。以後修學淨宗了,這才完全明瞭,這個因果確確實實就是講念佛,念佛成佛。所以,念佛才是往生淨土的善本,怎麼可以不念?你要想往生,不念佛怎麼行!「積累善本正是一向專念」,這就是積功累德,累積善本。

  「以下釋尊重宣極樂之勝妙,諭勸求生」。須臾,是講時間之短。真的,我們至心求願,至誠專念,積累善本就是至誠專念,雖然這『一世精進勤苦』,真的像這樣去做,一般狀況應該是三年左右就成功了,就能預知時至,自在往生,所以『須臾間耳』,這時間不長。念老的註解裡頭說,「須臾者,為四十八分鐘,指片刻也。佛勉世人,一世勤苦,猶如片刻」。這個事情值得做,應該要做,而且三年的時間足夠了。最快的,我們看到《淨土聖賢錄》裡頭記載,宋朝的瑩珂法師,三天三夜,七十二個小時。那是勇猛精進,不眠不吃,三天三夜就把阿彌陀佛念來了,至誠心感動的,佛就有應。他求往生,佛告訴他,你還有十年陽壽,等到你壽命終的時候我來接引你。這不等於說授記了,預先告訴他。可是瑩珂很聰明,我現在就去,十年壽命我不要了。這個人真可以說有自知之明,為什麼十年壽命不要了?我們世間一般人說劣根性太重,他就是這樣的人,禁不起誘惑。他說,我這十年當中不知道又做多少壞事,所以我十年壽命不要了,現在跟佛去。阿彌陀佛慈悲,答應他了。他說這樣好了,三天之後我來接引你。

  阿彌陀佛為什麼不當時就帶他走,還要三天之後?當時帶他走,真的,得利益的只有瑩珂法師。他往生了,身體死了,第二天人家把他門打開,看他死在房間裡,不知道怎麼死的。三天之後來接引他,他可以把這個信息向大家宣布,那度多少人!這個三天是度眾生的,不但影響當時,連我們現在都受他影響。宋朝到我們現在大概八、九百年了,你看看我們今天都受他的影響,這是佛慈悲。瑩珂當時向寺廟大眾宣布,三天之後他往生,沒人相信,因為他是個不守清規、破戒的出家人,大家瞧不起他。他為什麼去往生?他怕墮地獄,出家幹了這麼多壞事,肯定墮地獄。所以,他只有兩條路,一個往生淨土,一個墮阿鼻地獄,逼著他不能不真幹。不真幹,地獄苦,地獄太苦了,他是這樣警覺過來的。現在,現在人造地獄罪的多了,沒有瑩珂那麼高的警覺,所以這個人還是善根很深厚,這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一定要往生有把握,我們常說才能隨緣,往生沒有把握,當然更不可以攀緣。往生有把握可以隨緣,不攀緣。隨緣為兩樁事情,一個為度苦難眾生,一個為正法久住,決定沒有自己名利在其中;如果把自己名利夾雜在裡面,那就變成世間的福德,不能往生,來生人天福報,這就錯了。我們看底下這段經文:

  【後生無量壽國。快樂無極。永拔生死之本。無復苦惱之患。壽千萬劫。自在隨意。】

  這個你看看,我們一世短時間的修行,精進修行真放得下,以後得的果報,「永得樂果」。念老的註解,「後生極樂,其樂無有窮盡。妙樂無邊,超逾十方,無有終止。故云無極」。這個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人真正有信願持名,決定得生。『無量壽國』就是極樂世界,那個地方其樂無有窮極,『快樂無極』,妙樂無邊。不但沒有苦的事,苦是什麼?生老病死是苦,極樂世界沒有。極樂世界去往生,蓮花化生,我們這個地方真信切願,極樂世界七寶池裡面就生一朵蓮花,這個蓮花有自己的名字。我們功夫愈勤,這個蓮花就愈大,香色就愈美。往生的緣成熟了,花就開了。花一開,佛就知道了,拿著這個花來接引。你是自己看到你的身體安安穩穩坐在蓮花裡面,佛帶著這個蓮花回到極樂世界,須臾之間,就回到極樂世界。

  往生的人在蓮花裡面就產生變化,這個變化用我們佛家的術語來說,就是轉八識成四智。諸位要知道,我們修行轉識成智那是難,多難的事情;到極樂世界轉八識成四智,自己沒有感覺,就在蓮花裡頭,到極樂世界一剎那當中,阿彌陀佛威神力的加持把你轉掉了。轉掉了,到極樂世界花開了,你從花裡頭出現,身體跟阿彌陀佛完全相同。身體不是阿賴耶的相分,意念不是阿賴耶的見分,阿賴耶已經轉成大圓鏡智。你的身體是什麼?法性身,你居住的這個環境是法性土,這個可不得了!而且你不知不覺你已經成為阿惟越致菩薩。

  極樂世界有四土三輩九品,不能說沒有。可是實際上,實際上四土三輩九品統統是一土,實報莊嚴土,所以它是平等世界。每一個往生的人都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用我們世俗的話來說,到極樂世界到底是什麼樣的地位?中國禪宗所謂的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每一個到極樂世界的人都是這個等級。在這個世界上,我們要修到明心見性,難,太難了!可是往生就太容易了,往生全在蓮花那個時候產生的變化,徹底把我們改造了。不是阿賴耶血肉之身,跟諸佛如來的報身完全相同,法性身、法性土,所以叫無量壽。這個無量壽,前面我們所說的有量的無量,多長?三大阿僧祇劫。三大阿僧祇劫你能不成佛嗎?再懶惰、再懈怠的人也成佛了。成佛那就真的無量壽,那不是假的無量壽。所以極樂世界,有量的無量跟無量的無量它是連接在一起的,當中沒有間斷,自自然然到真的無量。

  樂,苦沒有了,生老病死沒有了,我們這個世間人講八苦。求不得苦沒有了,到極樂世界,你想要什麼東西它自然就現前。真的嗎?真的。怎麼知道是真的?我們這個世界有,隨心所欲,想要什麼就現前,不要,不要就沒有了。我們這個世界欲界第五層天叫化樂天,化樂天人思衣得衣,思食得食,想要什麼立刻就現前;不要的時候,也不要收拾,也不要整理,就沒有了。想吃東西,百味菜餚統統擺在面前;不想要,不想要統統乾淨了,沒有了,也不需要擦桌子,不需要收拾。我們這個世界有,極樂世界怎麼會沒有?第六天的福報最大,他需要什麼東西,念頭才動,第五天已經變化了來供養他,都不需要自己變化。我們往生到極樂世界這種生活狀況,就像什麼?像第六天的天人,第六天是第五天供養。我們到極樂世界誰供養?阿彌陀佛供養。我們才知道阿彌陀佛恩德之大,你念頭才動他就知道,他就給你準備好了,送來了,你不要的時候就沒有了。比我們人間父母照顧還周到,比不上阿彌陀佛的照顧。所以沒有求不得苦。

  沒有愛別離苦,沒有怨憎會苦,極樂世界沒有冤家對頭,冤家對頭要往生,個個都成佛了,都是菩薩了。他還要有怨恨,他去不了。所以我們修淨土的人,這個佛號要念好,為什麼?把那些冤親都念成平等。怎麼平等?全都是阿彌陀佛就平等了,冤家是阿彌陀佛,親人也是阿彌陀佛,平等了。所以,沒有愛別離、沒有怨憎會、沒有求不得、沒有生老病死,也沒有五陰熾盛。五陰熾盛是阿賴耶變現的身體有五陰熾盛,法性沒有,法性身沒有五陰。我們這個世間所有一切法離不開五陰,這是現在我們看到量子力學家的報告,才知道。知道《金剛經》上所講的一合相是什麼意思,我們明白了,那個一就是五蘊,色受想行識。佛是指什麼?佛指極微之微,極微色。今天量子力學家所發現的,名稱叫微中子,微中子具有色受想行識,五蘊。色,物質現象,最小的物質現象,基本的物質現象,它不能再分了;分,物質就沒有了。被今天科學家發現。物質現象同時與感受(受是感受)、想、行、識融合在一起,所以它叫五蘊。

  到極樂世界這個東西不見了,因為這些東西從阿賴耶出生的,轉識成智之後五蘊就不見了,沒有了。阿賴耶裡頭,八識五十一心所統統沒有了,十一個色法、二十四個不相應也沒有,回歸自性。所以在極樂世界是法性身,是自性。身體是從自性裡變現出來,居住的這個世界環境也是自性變現的,所以都是長生不老。人長生不老,樹木花草長生不老,山河大地也長生不老。所以沒有一切災變,像我們這裡天然災害,極樂世界沒有,快樂無極。

  『永拔生死之本』,這是講六道輪迴,再也沒有了,不但六道沒有,十法界也沒有了。這個世界裡頭的樂,妙樂,怎麼個妙法?煩惱沒有了,業障沒有了。怎麼沒有了?不知不覺的沒有了,這叫妙。十方世界裡面,煩惱你得斷,業障你得消,你才能沒有;極樂世界,煩惱不要斷,業障也不要消,自然沒有了。怎麼會沒有了?念佛念掉了。經上講的這句話決定不是誇大,也不是騙人,「一聲佛號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這個經文大家看到過的、念過的,真的不是假的。這念佛功德還得了嗎?不得了!念佛你就對了,不念你就錯了。不知不覺的,煩惱不斷,沒了,業障不消,沒了,妙樂。智慧增長,德能提升,相好那是無極,快樂無極。『無復苦惱之患』。念老這個註解講,妙樂無邊,超逾十方,無有終止,故云無極。

  「如天臺沙門忍空之《勸心往生論》」,這裡面有說,「今生榮華一期之程」,這一生,你過去生中修的大福報,這一生享受的榮華富貴,「結苦果於億劫」,你這一世享福,你享福的時候,你造的惡不曉得造多少。沒造惡!天天飲食吃肉就是造惡,你吃多少眾生肉?殺害多少眾生?如果這些眾生被殺的,都是因為你要吃被殺的,這個帳全都算在你頭上。廚房裡的,那是執行的人,都是為了你。所以享福造的業可不得了!唐太宗做了二十三年的皇帝,好像他是五十歲死的,二十八歲做皇帝,對,二十三年,貞觀二十三年。隋朝末年社會動亂,他勸他父親起義奪取政權,他是個大將,十六歲帶兵打仗,百戰百勝,平定天下。父親做了九年皇帝,傳位給他,父親做太上皇。死了以後,這他自己說的,墮畜生道,墮畜生道是愚痴;畜生道離開之後他又到人間來,普普通通的人;人死了之後就墮地獄,一直在地獄就出不來。什麼地獄?無間地獄,就是阿鼻地獄。為什麼?殺人太多了,奪取政權殺多少人!用這兩句話講,唐太宗正是如此,今生榮華一期之程,結苦果於億劫,地獄裡頭度日如年。

  「現世勤修須臾之間」,我們在這一生,一生,出生的時候不知道佛法,我二十六歲才知道佛法,大概到四十歲的時候才相信淨土,不容易!這一生勤修真幹時間不長,須臾之間。「開覺蕊於三明」。這個裡頭有「三明」,三明六通,《三藏法數》裡頭節錄《雜阿含經》。這就是講我們這一生修行,往生極樂世界你就得三明六通。三明第一個,「宿命明:謂但知過去宿世受生之事,名宿命通。復知宿世,從一生至百千萬生,如是姓,如是名,如是受苦受樂等事,皆悉能知」,這叫宿命明。這就是說宿命通跟宿命明不一樣,宿命通阿羅漢就證得,但是宿命明是佛果上證得的,至少是法身大士他才有。這裡《阿含經》就說得很清楚,宿命通是知道過去世受生,生生世世、一生一世都知道,過去生生世世事情都知道,但是知道不詳細。明,明詳細,知道你生生世世你是什麼身分,你在哪一道,如果像在人道,你姓什麼,你叫什麼名字,你這一生的生活狀況,一生造作的因果,統統知道,這叫宿命明。

  第二個,「天眼明:謂但見死此生彼」,這是天眼通,天眼通能看到生生世世生死的狀況,能看到。「復見我及眾生」,我以及一切眾生,「死時生時,及身口意所作善惡之行,或生善道、惡道,皆悉能見」,這叫天眼明。所以天眼明看得詳細,能看到自己,能看到別人。得天眼明,任何一個眾生生生世世他統統看清楚,六道裡頭無論在哪一道,他沒有不知道的。這種能力有什麼好處?有這種能力,講經教學契機。為什麼?你知道他過去事情,過去曾經學些什麼,再提到這個,他很容易學會,他阿賴耶識裡頭有這個基礎。過去沒有學過,給他學一樣東西,很生疏;過去曾經學過,很熟悉。對自己也有好處,生生世世所學,今天再學,這才叫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會大徹大悟。換一個法門就不行了,能有悟處,不能徹悟。接著前世同樣的法門,決定會開悟。

  第三,「漏盡明:謂眾生因三界見思之惑,墮落生死」,這叫漏。漏是煩惱的代名詞,又漏到輪迴裡頭去,出不來。「惟羅漢斷三界見思惑盡」,斷盡了,得神通,這叫漏盡通。就是他真正知道,阿羅漢真正知道,從此以後再不會搞六道輪迴了,真的超越六道,自己知道。見思煩惱斷盡,但是他還有習氣。習氣什麼時候斷?證阿羅漢果之後斷習氣,習氣斷盡,他提升了,他叫辟支佛,他不是阿羅漢了。所以,阿羅漢有見思習氣,辟支佛沒有。在辟支佛這個果上,要斷塵沙煩惱;塵沙煩惱斷盡,他就成菩薩,升等了,十法界裡面的菩薩,塵沙煩惱習氣在。所以十法界裡面的菩薩,他要斷塵沙煩惱習氣。塵沙煩惱習氣斷盡了,他就升十法界裡面的佛。

  十法界裡面的佛,我們知道,見思煩惱、塵沙煩惱連習氣統統斷盡。他要修什麼?他要斷無明煩惱。無明煩惱斷盡,他就脫離十法界,往生到實報莊嚴土。在華嚴會上,他是初住菩薩,法身菩薩,無始無明習氣沒斷。無始無明習氣沒有辦法斷,不像見思、塵沙。見思、塵沙有方法,總的來說就是大乘教裡頭講的止觀,宗門的禪定,用這些方法。可是無明煩惱習氣沒有辦法斷,因為無明是起心動念,無明斷了就不起心動念了。起心動念是無明,你要是用方法來斷,不就又起心動念了?所以它沒有辦法。怎麼斷?任運,隨它去,不要去理它,時間久了,自然就沒有了。要多長時間?三個阿僧祇劫。三個阿僧祇劫之後自然沒有了。所以這壽命是從這個來的。這告訴我們一個信息,三個阿僧祇劫,說明實報莊嚴土怎麼來的,無始無明習氣變現的。十法界裡面的佛法界,這個法界是從哪裡來的?無明變現的,所以無明破了,佛法界就沒有了。菩薩法界,這個要知道,是塵沙煩惱習氣變的。你慢慢去推想,對於阿羅漢的境界、辟支佛的境界、菩薩的境界、佛的境界,統統都曉得了。

  所以像惠能那種人真叫上上根人,太少太少了,億萬人當中難得有一個。他能夠頓斷,一念之間,把無明、塵沙、見思統統斷掉,一念之間全斷掉,凡夫就成佛了。這個難,在中國歷史上只有一次,沒看到第二個人。但是漸修的有,很多,三、五年斷掉的,不是一下子斷掉。一念之間斷掉的,在中國只發現一個。三年五載斷掉的有,也不太多,十年八年,二十年、三十年,很多,這個叫漸修,不是頓,不是頓超。我們看禪宗《五燈會元》,這就是記載參禪開悟的這些人,就像我們淨土宗的《往生傳》一樣,他們叫《五燈會元》,叫《傳燈錄》,這都是他們的傳記。《五燈會元》裡頭有一千七百多個人,那都是開悟的,不開悟沒他的名字。《景德錄》裡面有也上千人。

  所以我們可以判斷,佛教傳到中國來,兩千年。最初,漢明帝派的特使到西域去迎請,遇到摩騰、竺法蘭,這是印度的高僧,他們在中國新疆這一帶,那個時候是西域,在那邊講經教學。帶著佛像、經書,跟著中國特使來到那個時候首都長安,這三寶正式到中國來,永平十年,公元六十七年。今年是二0一二,要二0六七,整整兩千年,差不多快到兩千年了。中國禪宗裡面成就的,我們估計應該有三千人,這太殊勝了,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了。如果再包含教下的大開圓解的,密宗的三密相應的,這些統統合起來,最保守的說法是三千以上,不在三千之下。佛教傳到中國,在中國成佛的就三千多人,淨土不算。如果,淨土往生就是成佛,淨土要算在裡面的時候,最保守的估計超過十萬人。這個成就,連印度都趕不上。

  可是佛法傳到今天,黃念祖老居士告訴我,從今往後,學佛真正有成就就是淨宗一門了。他告訴我,在他的一生當中,他大我十幾歲,學禪的,包括虛雲老和尚,虛雲老和尚得禪定,沒有開悟;禪宗不開悟不算成就,得禪定生四禪天,看他禪定功夫,生四禪天,沒出六道輪迴。他說修密成就的,他是密宗的金剛上師,他告訴我,這一百年當中只有六個成就的,他說往後不太可能了。禪跟密都沒法子成就,教下就更不必說了,只有淨土宗,念佛往生真成就。這他教我,我相信。我的老師李炳南老居士也是這樣告訴我,除念佛求生淨土之外,其他的法門都難,真難。為什麼?要斷煩惱,要消業障,你的煩惱怎麼斷?黃念祖老居士往生二十年了,真快這時間,不知不覺。很可惜,他跟李老師沒見過面。

  我們接著看註解,「蓋因小果大,受報時長」,這是淨宗的殊勝處。我們修的因,你看看信願持名,就修這個因,這算不了什麼,可是你得的果報太殊勝了。得的果報是什麼?得的果報跟我們一般講「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是平等的,得這麼大的果報。極樂世界雖然是有凡聖同居土、有方便有餘土,但是這兩土裡面的眾生,他們實際上的受用跟實報土完全相同,平等平等,沒有高下。再跟諸位說,跟阿彌陀佛完全相同。為什麼?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智慧跟佛一樣,神通、道力跟佛一樣,到十方世界供佛、聞法一樣,教化眾生一樣,這個果報真正不可思議。

  「凡得往生者,經云:永拔生死之本」,十法界裡面的生死沒有了,「無復苦惱之患」,永遠再不會有苦惱的事情,不會有憂患,像今天的天災人禍再沒有了。「壽千萬劫,自在隨意」,這個千萬劫就是無量壽,千萬劫是有量,有量的無量。極樂世界確實是無量的無量,這是說極樂菩薩,菩薩在那裡成佛了,那就是壽無量,真無量。「如靈芝師釋極樂云」,這是解釋極樂世界,也是介紹極樂世界,「彌陀淨土,境界殊絕」,殊是殊勝,絕是沒有能跟它相比的,十方諸佛剎土都比不上極樂世界。這個地方我們特別要留意觀察,極樂世界為什麼這樣殊勝?三個字,集大成。法藏比丘在因地,參訪十方諸佛剎土,將一切諸佛剎土裡面好的統統採取,不好的統統不要,所以極樂世界是集大成。阿彌陀佛善於集大成,所以他的世界超過一切諸佛剎土,連往生到他這個世界的人也超過一切諸佛剎土,不可思議。

  你就曉得,夏蓮居老居士,在這個經,這是會集,會集出來這個經超過五種原譯本,他真的是會集。從前會集裡頭有遺憾的,為什麼?換了字,取捨不當,有這些弊病。這是花了十年時間,千斟萬酌,字字都是原譯本的文字,沒有改動一個字。原譯本裡頭有精彩的部分,其他本子沒有,統統節錄在這裡頭,五個本子每一本裡頭的精華都在那裡頭。所以,讀這個本子就讀了五種原譯本,全讀到了,會集。註解,黃念老居士也是會集,你看他採取了八十三種經論,一百一十種祖師大德的註疏,來註解這個經。所以全是會集。我們今天要幫助這個世界恢復安定和平,用什麼方法?用阿彌陀佛的方法。阿彌陀佛什麼方法?會集。我們要會集各種不同宗教的精華,會集各種族群傳統文化的精華,這個會集出來,超過一切宗教,超過所有傳統,來幫助這個世界恢復安定和平,幫助這個世界化解地球上的災難。要懂得會集。中國了不起的一個人,孔子,孔子善於什麼?善於會集。所以聖人,他的名號上加一個集大成,「大成至聖先師孔子」,他是個集大成者。死後,後人給他建造的大殿,供養他的,叫大成殿,集大成。會集大成的這是高度的聰明。

  法藏比丘悲心重,有智慧,「高才勇哲」,這釋迦牟尼佛對他的讚歎。有慈悲心,看到十方諸佛剎土六道裡頭苦難眾生,不忍心,如何幫助他們,讓他們能回歸自性,讓他們早日成佛,用什麼方法教他們?向老師請教。他的老師世間自在王如來,老師沒教他,只告訴他,叫他去參學,你到十方一切諸佛剎土裡面去考察,去參觀、去考察、去學習。現在的術語叫調研,調查研究,取長捨短,建立你自己的道場。所以,極樂世界是集大成,才有這麼殊勝,才有這麼樣的美好。我們今天解決問題,向誰學習?向阿彌陀佛學習,向孔子這些人學習,這些人都是善於集大成者。

  但是這個集大成,一定要守住一個原則,決定要保守原汁原味,你不能改它的,不能換它的。用一個字換那個字,這個不可以的,這就會出問題。所以過去王龍舒的會集,不能說他會集不對,這個沒有人敢說,為什麼?他的本子入藏了。入藏就等於那個時代,當代的這些大德都肯定、承認它正確的,它是正法。最後皇帝核實,皇帝審核、承認,這才能入藏。所以,藏就是正法的標誌,它入藏了。魏默深的本子沒入藏,是因為清朝最後的一部《大藏經》就是乾隆,它在乾隆之後,它沒入藏。民國要是再編《大藏經》,應該可以入藏。

  但是,民國《大藏經》沒有標準了,從前標準是皇上御批,這才能入得了藏,那是標準,現在沒這個標準了。沒有這個標準是什麼?誰寫的東西,只要有錢,自己都可以印。我自己印《大藏經》,把我自己東西印進去,放在裡面。這會把正法搞亂了。怎麼辦?這李老師教給我的,我也傳授給大家,一定要看古代的《藏經》目錄,那是通過審查的,符合標準。近代,沒有經過檢驗,沒有那樣的標準,我們就不敢順從。但是可以什麼?可以做參考,學講經不能用,李老師是不用今人,要求我們的學生一定要用古註為標準。這個說得也很好,用古註,不用今人,不得罪今人。今人是我用這個,不用那個,會得罪人。我一定用古註。黃念老這個幾乎全部都是用古註,經論之外全用古註。這個方法好,這個方法要記住,這個方法能保持下去,正法還可能維持;如果不能保持,正法會被它摧毀,我們要很小心謹慎。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