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淨土大經科註  (第五四四集)  2012/10/2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544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第一零六六面第五行,看科題,「勸令聽聞」。請看經文:

  【若有眾生。於此經典。書寫。供養。受持。讀誦。於須臾頃為他演說。勸令聽聞。不生憂惱。乃至晝夜思惟彼剎。及佛功德。於無上道。終不退轉。】

  我們看黃念老的註解,「世尊欲令一切凡聖,悉聞是《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勸令書寫、供養、受持、讀誦、信受奉行,復能流通。雖僅於須臾之頃,為他演說,勸人聽聞是經,使之不生憂惱」。釋迦牟尼佛做為一切諸佛代表人,世尊所說就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之所說。佛佛道同,每一尊佛都是同一個願望,希望眾生離苦得樂。離苦得樂,還要到究竟,這是佛的本願,離究竟苦,得究竟樂。離究竟苦是離實報莊嚴土,實報莊嚴土的苦是無始無明習氣沒斷。究竟之樂是常寂光,也就是大般涅槃。沒有回到常寂光,不是究竟樂。

  一切凡聖,『於此經典』,「此經」就是《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勸令『書寫』,「書寫」是最重要的流通手段,讓這個世間經本能夠多一本,讀的人能多有一個人,多有一個人從這個經得到啟示,真正生起信願持名,這個人就是彌陀弟子,一生決定得生淨土。只要能生淨土,就是離究竟苦,得究竟樂。那這樣的法門,佛怎麼會不重視?不但釋迦牟尼佛重視,一切諸佛普遍的重視,這是我們應當要知道的。現在印刷術發達,電腦發明之後,這寫字的人愈來愈少,全都用電腦,就是書寫的工具變了,這未嘗不是一樁好事。我們利用這個工具,大量的印刷流通,不必拘泥,佛經上教我們寫,我們手寫的功德大,不是這個意思。這個書要活學活用,不要死在文字之間,要懂得佛說經真正的意思,書寫就是大量流通。『供養』,這是法供養,「供養」就是對一切人的布施。我們跟一切人往來,都有禮物往來,禮物裡頭不要忘記這本經書,財供養裡頭有法供養,跟著禮物一起送,這個好!

  『受持』,是自己接受,永遠保持。下面兩句就是「受持」的本意。你每天『讀誦』,「讀」是對著經本念誦經文;「誦」是背誦,你念得很熟了,不需要經本,你能背下來,誦是背誦。這是經文能記得住、能理解,你才能真正相信,才是真正的接受,依教奉行。依教奉行是接受的落實,否則的話,這個信受有名無實。在現在佛門裡頭,信受的人很多,奉行的人不多,沒有認真去做。流通的人有,不過是求一點人天福報而已,沒有把它當作往生的資糧、修學的功德去看,這個流通利益不大。流通,應當不求人天福報,將這個功德迴向求生淨土,這個功德就大了。

  流通裡面最重要的是為人演說,這真流通。演是做出樣子來給大家看。真正念佛人,心地清淨慈悲,於這個世間樣樣放得下,做出這個樣子,心裡頭只有極樂世界、只有阿彌陀佛,讓別人看到不能不相信。自己做人規規矩矩,淨業三福做到了,《十善業道》做到了,還有我們講的《弟子規》、《感應篇》,這個都做到了,這是淨業三福裡頭第一條的。六和敬做到了,三種布施做到了,六波羅蜜做到了。這真做,真落實。最好連普賢十願都能做到。什麼地方做?日常生活當中,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決定不違背,這是真佛弟子。與一切眾生往來,以真誠、慈悲、智慧、善巧方便接引,讓別人慢慢覺悟過來,慢慢回過頭來,也能像自己一樣去學習,信受持名。

  雖僅於須臾之頃,須臾是很短的時間。『為他演說』,記住,這個表演是要真做到,是演給眾生看的,絕不是自己在裡頭求名聞利養。要有名聞利養的心在裡面,那就是世間的善法,就不叫功德,世間善法,完全做給別人看。目的何在?目的是動他的善念,啟發他的善根,為他那個善根福德做增上緣,用意在此地,這個功德就很大。勸人聽聞是經,聽經上一句經文、一段經文,都是無量無邊功德。使之『不生憂惱』,現在的世間,一切眾生沒有不生在憂惱之中,憂慮煩惱,社會動亂。我們是不接觸媒體,不看電視、不看報紙,所以每天天下太平。世間人生在這個社會,哪一個人不看電視?哪一個人不看報紙?報紙跟電視是現在人每天離不開的東西,這個帶來什麼?帶來憂慮,帶來煩惱。很少數的人拒絕它們。我們要自己少煩少惱、少憂少慮,最好跟它們遠離。不知道,好!不知道,心清淨。

  「如是說法,乃至至心精進」。說法要如理、要如法,法是方法;如理,不違背真理,諸法實相不違背。說的方法善巧,別人聽起來很歡喜、很輕鬆、很愉快,真聽明白了,把他的憂慮煩惱化解了,這個說法好。乃至至心精進,這是功夫上軌道了,至心就是一心,真誠到極處,清淨到極處,都叫做至心。至心就是精進,精進就是至心。「制心一處,無事不辦」。『晝夜思惟彼剎,及佛功德』,這個方法非常之妙!白天晚上不要胡思亂想,想什麼?想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怎麼個想法?讀這部經,隨文入觀,就是想極樂世界,想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想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往生論》上,天親菩薩他那個方法好,幫助我們觀想,依報,極樂世界依報十七種莊嚴;正報,觀阿彌陀佛八種莊嚴,往生這些大菩薩們,四種莊嚴,總共二十九種莊嚴。用這個「晝夜思惟彼剎,及佛功德」,這二十九種莊嚴全在這一句話當中。

  「如是之人,於無上道,終不退轉」,他怎麼會退轉?念念是西方極樂世界,念念是阿彌陀佛。大勢至菩薩在楞嚴會上告訴我們,「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憶佛就是此地晝夜思惟,念佛是心中有佛,這人必定成佛,把其他東西全放下。法門很多,八萬四千無量法門,其他的法門去想,會很累人,為什麼?境界太複雜,境界太高;不像這個,這個是很踏實,它就在我們面前。憶佛念佛的終極目標,就是『於無上道,終不退轉』。八萬四千法門,門門如是,所以說法門平等,無有高下。但是法門對眾生根性來說就有難易。我們要選容易修的、容易成就的,還要找穩當的法門,功夫不會唐捐,決定有成就、有效果,這是我們選擇法門必須要留意的。法門選錯了,很多,太多了,這一生不能成就,最後還是去搞六道輪迴,叫冤枉!

  這個法門真正是難信之法!我跟大家講這一句話,我是過來人。我也是今天標準的一個知識分子,對於宗教很難接受,喜歡理論、喜歡論說,叫我坐在那念佛,我不喜歡,叫我在那裡打坐,我也不喜歡。老師把這個法門介紹給我,用心良苦,老師知道我的根性,真是苦口婆心。我們明白之後,對老師當年這種用心自然生起無盡的感恩!好在我們有這麼一句,就是「至心精進」,對於大乘經論偏愛不捨,終於在講大經的時候,突然有這麼一天想起來,我們心目當中最仰慕的文殊菩薩、普賢菩薩,他們兩位是修什麼法門成就的?想起這樁事情。在《華嚴經》上,善財是文殊菩薩的得意門生,在文殊會上成就根本智,這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見性之後,文殊菩薩就派遣他去參學,這就是著名的五十三參。這就想善財修什麼法門?其實《華嚴經》講了一半,不知道善財修什麼法門,也不知道文殊、普賢怎麼成就的。你看這講經粗心大意,我這就敢上台講經,膽真大。

  仔細再去《華嚴經》裡面翻,翻到《四十華嚴》第三十九卷,找到了,文殊、普賢統統都是往生極樂世界成就的。當時看到這個經文,真的寒毛直豎,這是怎麼回事情?這讓我們很驚訝,淨土法門不簡單!然後再看五十三參,其實五十三參講了一半了。第一參,善財參吉祥雲比丘。吉祥雲比丘是修般舟三昧的,跟善財童子開示,是講二十一種念佛法門。你看,我們就是這樣隨便滑過了,沒體會到,現在再回頭來看,不一樣了,那是什麼?中國人所說的「先入為主」,善財修什麼?善財就是修念佛法門,而且真幹。般舟三昧是日夜不休息的,一期是九十天,九十天不能睡覺,不能坐下來,九十天可以走著經行,可以站著,所以叫佛立三昧,不能坐下來,不能躺下來。這個法門,體力不好的人不能修,年歲太大的不能修,要年輕、身體強壯,九十天不睡覺。這開頭,裡頭藏的玄機。

  再看善財童子最後,最後很明顯,第五十三位善知識,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你看,一頭一尾,就曉得善財童子徹始徹終就是老實念佛。當中五十一位善知識是什麼?那是為別人,為度眾生需要的知識,不能沒有,眾生根性不齊,什麼樣眾生得用什麼方法去度他,那是為他的。所以每一位善知識都是禮謝,告辭了,「戀德禮辭」。戀德是感恩,承蒙你的教誨,禮拜。辭是什麼?不學這個法門,辭,表示他告辭了。那個辭的意思很深,就是我統統都明白了,我不學這個法門。當中五十一位善知識,都是了解、明瞭,不學,真正學的就是第一個,德雲比丘,最後一個,普賢菩薩,徹始徹終念佛法門。這才恍然大悟,五十三參藏了這個祕密在裡頭,不細心沒看出來,細心才完全看出來。

  所以《華嚴》最後歸《無量壽》。《華嚴經》是大乘第一經,第一經歸《無量壽》,《無量壽》是第一當中的第一。這樣才認識淨土,真搞明白了。我要不是自己搞清楚、搞明白,我不會接受。接受之後,比別人信得深,比別人信得踏實,為什麼?我搞清楚了,你們沒搞清楚就相信,很難得,我很尊敬你,為什麼?我做不到。你們沒搞清楚就相信,這的確很可愛。

  下面末後這一段,「結勸信受而成流通」,這真正成就流通。

  【彼人臨終。假使三千大千世界滿中大火。亦能超過。生彼國土。】

  決定得生。「彼人即指於此經典……為他演說之人」。你為別人演說,別人聽到了,他相信了,他真發願求生,你就度一個人成佛了。把這個經從頭到尾講一遍,當中有一個人得度,你這一次一座經就沒有白講。為什麼?有一個人到極樂世界成佛了,這就是有證的。說經這個人,有人講,有人聽,有人修行,有人證果,這個人數愈到後頭愈少,聽眾很多,真聽懂的人不多;聽懂的人不少,真依教修行的人不多;真修行的人也還有,真往生的沒幾個。但是,這是如來正法!你看,有講、有聽、有修行的人、有往生的人,這個道場是如來正法道場,這不是假的。

  『三千大千世界滿中大火』,這是指「劫火」。劫火是什麼?三災,這是大三災。這個星球會不會完全燃燒變成火球?有,天文學家知道得很清楚。天上被火燃燒的這個星球很多,我們所謂的太陽,全是火球。有多少?說不盡。晚上看到空中,閃閃發光的全是太陽,距離我們遠,我們看成小星星。太陽也是個星,在空中不是很大,比地球當然大得多,不是很大的,它距離我們近,我們看到它這麼大,其他的距離我們遠。在太空當中算距離,用什麼做單位?用光年,光的速度走一年。光的速度一秒鐘三十萬公里,要走一年,這個距離是多遠!但是距離我們最近的星球,恆星,就是自己放光的火球,大概走是三年多到四年,光的速度。還有很小的弱光,光很小的,得用望遠鏡才看到的,距離我們是幾十年,甚至於一、二百年,更遠了。

  佛在經上告訴我們,大三災,這是宇宙的災難。第一個就是火災,火災能燒到初禪天。初禪天,我們肉眼見不到,它是空居天,它不在地面上。在地面上叫地居天,像四王天、忉利天都屬於地居天。我們肉眼看不見,現在科學家說它作不同維次空間,這說法可以,跟我們不同維次空間,我們見不到,它確實存在。火災能夠燒到初禪,水災能夠淹到二禪,風災能夠吹壞三禪。所以到四禪天就沒有問題了,四禪天人有福,福報是什麼?他沒有三災,它高,三災都達不到。這劫火。

  這個地方給我們說的,「成劫之後為住劫;住劫之後有壞劫」。這個劫,中劫。四個中劫,成、住、壞、空,這叫中劫。中劫由小劫組成,二十個小劫叫一個中劫,四個中劫叫一個大劫,這一個大劫就是成住壞空,這講整個宇宙。我們現在是在住劫。世界成就了,叫成劫。成就,要經過二十個小劫,這個世界才有眾生居住,成、住,住的期間也是二十個小劫。二十個小劫以後,慢慢就壞了,不是突然的,漸進的,二十個小劫之後壞盡了。到這個壞劫盡的時候、末尾的時候,大三災現前,火災、水災、風災這個三災。這個火災亦稱為劫火。「《仁王經》曰」,《仁王經》上有這兩句話,「劫火洞然,大千俱壞」,三千大千世界都被燒掉了。這種現象,夜晚在天文望遠鏡裡面可以看到。看到什麼?看到星雲、看到星系。這個星快要消失的時候,之前那個光亮很大,那就是在燒,快燒完了。最後這光爆炸了,這星就沒有了,消失掉了。

  「又《俱舍論》」也有這一段話,「風吹猛焰燒上天宮,乃至梵宮無遺灰燼」。梵宮是梵天,初禪。初禪是梵天,二禪是光天,三禪是淨天,四禪是福天,這有福報。「佛記彼人」,這個念佛的人,如果他生在大三災這個時代,他遇到大三災,「於臨終時」,他壽命盡了,遇到大三災,「縱使此三千大千世界,皆被劫火所燒,彼人亦能從中超出」,這彼人,這個念佛的人,念佛的人平安無事,他從當中超出,「往生極樂國土」,對於往生的人,一點障礙都沒有。火災沒有障礙,我們就曉得水災、風災都不能障礙。他在命終的時候,阿彌陀佛來接引他,平平安安到極樂世界。「彼人以持說是經之功德力」,這是自力,他自己受持,依照這部經典所說的理論方法去修行,這是持;說是為人演說。這就是我們今天講修行教化的功德力,這是自己的。「及十方如來威神加被力」,加持的力,肯定得十方如來威神加被。我們要曉得臨終的時候佛加持,那現在?念念之中佛都加持。我們自己要有信心,感應就通了。

  我們這個心裡頭念念是阿彌陀佛,前面念過,眾生念佛的時候,就是跟佛智慧相通的時候、福德相通的時候,通的,一點障礙都沒有。自己業障習氣再多,要知道那是假的,那不是真的。業障習氣沒有體相,實實在在說,當體即空,了不可得,這真的,不是假的。佛號可是真的,這是從自性流出來的,是自性的德號,不管你知不知道、你理不理解,遇到困難,這一句佛號真管用。

  我當年在舊金山講經,我跟諸位說了一個甘老太太,她有個女兒在美國讀書,畢業了,在學校服務,一生沒有結婚,聽說以後出家了。老夫人大概已經往生了,她出家了。我們在一起的時候,她在工作,遇到一樁事情。她租一個房子,在舊金山租個房子,沒有想到房子是鬼屋,每天晚上到十二點鐘,準時,鬼就出現了。她說這鬼是惡鬼,其臭無比,發出了臭味,就一步一步的靠近她。她就是一句佛號,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大聲念,鬼就站那裡不動。不念?不念他就進來。念,他就不動。她就知道了,拼命念,念到天亮,鬼走了。每天晚上都是這樣的,她說過的。我說,妳不換個房子算了?沒有關係,這個鬼很好,他幫助我精進,讓我不敢不念。她真有勇氣,真有膽量。她說這個鬼是要她命,總是前世冤親債主,逼著妳念佛,修積功德,兩個都得度。

  現在我們知道名號功德不可思議,所以不論遇到什麼困難,念阿彌陀佛就對了,就得彌陀威神加持,就能把災難化解,這是十方如來威神加被力。「故於此界,雖是劫火洞然,大千俱壞。仍能安穩自在,從容往生」,對你念佛往生,絲毫都不產生障礙。「如《普賢行願品》」,這是《華嚴經》末後一品,經上說,「唯此願王,不相捨離」,這是普賢菩薩十願。「於一切時引導其前。一剎那中,即得往生極樂世界」。

  《普賢行願品》最後一卷,魏默深居士將它附在三經之後,成為淨土四經,很有道理。民國初年印光大師,將《楞嚴經》裡面《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這一段經文,附在淨土四經之後,成為淨土五經,真的做絕了!後頭再有沒有?沒有必要了,它圓滿了。《大勢至圓通章》只有二百四十四個字,那是淨土的心經。《般若心經》是六百卷《大般若》的心經,《楞嚴經》上這二百四十四個字是淨土的心經,真叫妙!所以淨土五經是會集的,成為淨土主修的經論。

  近代弘一大師,諸位都曉得,弘一大師持戒念佛,他修的經就是《普賢行願品》,就是末後這一卷。這一卷經他念得很多,他能夠背誦。他不念《無量壽經》、不念《彌陀經》,他念《普賢行願品》,學普賢十願。十願是法身菩薩修的,為什麼?願心廣大,他的境界是遍法界虛空界。「禮敬諸佛」,法界虛空界裡頭一切眾生都是諸佛,他都禮敬。「稱讚如來」,一切眾生善念、善心、善行,與性德相應的都稱讚。禮敬跟稱讚有別,禮敬沒有分別,從相上說的,稱讚有分別,從性上說的;換句話說,不善的不讚歎,善的讚歎,不善的不讚歎。禮敬,從相上說的,善的禮敬,不善的也禮敬,沒有分別。「廣修供養」,是平等的,沒有分別的。善與不善平等供養,這心量大,應當學。

  第四個,「懺悔業障」,天天反省,天天改過。誰是老師?一切眾生都是老師,這就是五十三參。五十三參是個代表,代表什麼?男女老少,各行各業,出家在家,好人惡人,統統都是。好的,要學;不好的,反省,我有沒有?有則改之,無則嘉勉,所以統統是善知識。你看,用真誠心、清淨心、平等心,他一生成佛了。所以一切眾生都是善知識,一切眾生都是老師,一切眾生都是佛菩薩,這叫普賢行,普賢行的心量太大了!完全是佛心、真心,不帶絲毫虛妄。所以這種大願不相捨離。這就是臨終的時候,一切你都帶不走,這個願王跟著你,願王不相捨離,你已經養成這個習慣,起心動念全是十願。

  「常隨佛學」,懺悔之後,常隨佛學。「請轉法輪」、「請佛住世」,真正修持的人,真正講經的人,要代眾生啟請,讓這個地方眾生有緣能夠見到真正修行的榜樣,能夠聽到正法,這個功德大!眾生不知道啟請,只有真正覺悟的人知道啟請。不但要請轉法輪,而且還要請佛住世,希望這個善知識能在這地方長久教化眾生,不能讓他離開。用什麼方法求?依教奉行。這個地方真正學的人多,真正有成就的人多,還不斷有人再進來學,叫法緣殊勝,他就不能離開。這都是屬於流通。普賢十願,前面七個是願,到請佛住世,後面三個是迴向,迴向菩提,迴向眾生,迴向實際。迴向菩提,修行人對世出世間法一無所求,只求無上道,只求利益眾生。「普皆迴向」是迴向實際,實際是自性。所以這個十願絕不相捨離,確確實實於一切時引導其前,最後一剎那中,即得往生極樂世界,這是真實不虛。

  我們再看下面這一段,「受記佛讚」。

  【是人已曾值過去佛。受菩提記。一切如來。同所稱讚。】

  念老註解裡頭說,「佛復記曰」,復是又,又給大家授記,或者再一次給大家授記。『是人』,這一個佛弟子,如法修行的人,這個人『已曾值過去佛,受菩提記』。這是過去生中,生生世世,他遇到佛,修得不錯,佛給他授過記,意思是「佛為印證」,佛給他做證明。「如是之人,皆已於過去佛前,領受菩提記,皆當作佛;並為一切如來,同所稱讚」,十方一切諸佛沒有不讚歎你的。如果不是過去生中曾經遇見過佛陀,依教修行,得佛授記,普賢十願裡頭這幾個項目他做不到。這裡面,常隨佛學、請轉法輪、請佛住世,佛門弟子多,幾個人真做到?有,有請來了,沒過幾時就又請他走了,對他不滿意了。有始有終,找不到。這就是什麼?世間沒有這種人,說明這個世間沒有福報,眾生沒福。眾生有福,才會感得有這種人出現,這種人他能請佛住世。

  最明顯的例子,我們住在廣東這個地區,當年六祖得法,在獵人隊裡面住了十五年。外面嫉妒障礙,大家淡了,忘掉這回事情,他出現了。在光孝寺聽經,印宗法師講《涅槃經》,他坐在最後一排,大概那個時候都是出家人在聽。有兩個出家人,有一個人指著外面,起風,風吹著幡,幡在動,那個人說「幡動」,這個人說「不是幡動,風動」,兩個人爭論不休。惠能在旁邊就插了一句,他說,「仁者」,尊敬他們稱呼,「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這一句話把兩個人服了。當然他們三個人在後頭不聽經,不老實,印宗看得很清楚。經講完了,下課了,印宗問他們三個人,你們在談些什麼?就把這個,印宗一聽這個話,這人不是普通人,就向他請教,十幾年前五祖忍和尚傳法,傳給惠能大師,他說是不是就是你?在問他,他就承認,是的。可不可以把衣缽給我們看看?衣缽拿出來展示。這就約定了。能大師現出家相,印宗給他剃度。印宗給他剃度了之後,倒過來拜他為師。所以他們兩個關係,印宗是惠能的剃度師,惠能是印宗的傳法師,法是他傳給他的。

  這真正的水漲船高,印宗在嶺南一帶很有名的大德,現在拜他為師,六祖這個地位一下就提升了,哪個不尊敬?這請轉法輪,請佛住世,印宗。我們就相信經上這個話,「是人」,就是印宗法師,「已曾值過去佛,受菩提記」,他才有這個智慧,才有這個行動。他的經可以不講,就請能大師講經說法,跟大眾說個比喻,我講經說法就好像瓦礫,大師說法猶如真金,要聽他的,不要聽我的。所以能大師的成就,實在講,就是印宗的成就。沒有印宗,能大師靠自己起家,很難,沒有人相信他。得到印宗法師這麼一抬舉,這叫一步登天,往後一帆風順,禪宗大大的興旺起來。這真正叫護持大法,請轉法輪,請佛住世。六祖一生累積的無量功德,印宗法師跟他平等。

  本經末後一段,這一品最後一段,「勸持說行」。

  【是故應當專心信受。持誦說行。】

  念老在註解,「末後普勸大眾專心信受」,要真正相信,完全接受。接受過來之後要保持,不要失掉。怎麼保持?下面這三個字就是保持的方法,你要誦經,你要說經,你要行經。這個『行』就是表演,你要把它做出來,能說又能行。天台大師曾經說過,能說不能行,是國之師也。他說得很好,沒說錯,負責任。怎麼沒說錯?李老師教給我們的,依古人的註疏來說。古人有修有證,他不會有錯誤,我們依照古人註解去說,不會把經說錯,這叫能說,自己做不到,可以為人師。如果自己意思在說,那就不可以為人師。為什麼?那是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也。當然這個說經的人修不修行?一定修行,修行沒開悟。沒有開悟不能離開祖師,祖師留下來的註解是我們的依靠。

  所以李老師當年在世教導我們,註解一定要依古大德。為什麼?古大德留下來,經過考驗的,世世代代多少人看,如果是有錯誤,傳不下來。現在人沒經過考驗,我們是肉眼凡夫,不識貨。這個道理不可以不懂,不可以不遵守。所以最重要是行,「說行」,說到之後要做到。「謂如經而說,依教奉行也」,這一句話最重要了。如果經上所說的,我們都沒有做到,或者陽奉陰違,那是欺騙自己。欺騙別人有罪,欺騙自己罪更重。不要說欺騙自己沒有罪,欺騙自己罪更重。為什麼?你不能開悟,你不能成就。

  「受菩提記第四十四」,我們就學到此地。我們再看下面第四十五品,「留經流通」。

  【獨留此經第四十五。】

  這一品經前面有念老的品題介紹,介紹得雖然不多,很精彩。我們看註解,「本品表當來經滅」。佛有法運,所以將來法運到了,經有消失的一天。這一天距離我們還相當遙遠,我們不要害怕,外國宗教常講世界末日,佛經裡頭沒有。釋迦牟尼佛的末法一萬年,現在才過了一千年;換句話說,後面還有九千年,時間還挺長。但是九千年之後,佛法會滅掉。

  「佛以慈悲特留此經,止住百歲」。本師釋迦牟尼佛,慈悲到極處!經法滅後,我們能想到世間人多苦!現在人世間苦,為什麼苦?佛法雖然在世,不學,排斥它,等於滅了。沒滅等於滅了,那這個苦果我們嘗到了,在這個世間活著的人,哪個不叫苦?你們有沒有聽說我叫苦?我活得好快樂!為什麼?我有經、我有教,沒有經教,那就苦不堪言了,所以我感謝老師。我這三個老師一個都不能少,少一個,我都會墮到苦惱的境界裡頭去了。方老師幫助我起信,沒有他,我不會相信佛法,入不了門來。章嘉大師給我奠定基礎,沒有這個基礎,我跟李老師十年,沒用處。有這個基礎,跟李老師十年,就起作用了。正如方先生所說的,「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這一生真不容易,得到人生最高的享受。經在,法也在,誰要相信,誰要修學,誰都能得到最高享受。

  「序分中《大教緣起品》」,第三品,「世尊放大光明,光瑞殊妙,從昔以來所未曾見」,念老在此地帶著我們回顧世尊啟講這部經的因緣。這一天,佛放光,為什麼放光?必有因緣。佛見到眾生能夠接受這一部大經,這個緣成熟了,能夠跟眾生宣演這個法門了,這法門太稀有了、太殊勝了!所以光瑞殊妙,光明瑞相特殊微妙。從昔以來所未曾見,阿難跟著佛做侍者,從來沒有見過。所以「阿難啟問放光因緣」,佛今天為什麼放這個光,一定有因緣。「佛讚阿難曰」,佛沒有說,先讚歎他,「當來諸天人民一切含靈」,把六道所有眾生包含盡了,「皆因汝問而得度脫故」。佛沒有給他講原因,這幾句話這因都在其中。沒有阿難啟請,佛也會說這部經,像《彌陀經》,沒有人啟請,無問自說。這個佛一放光,阿難覺得驚訝,請問為什麼放光?你看,佛說當來,是將來;諸天,二十八層天;人民,這人天兩道;一切含靈,修羅、羅剎、畜生、餓鬼、地獄,全包括在其中,就因為你這一問,他們都度脫了。這法門廣大,無與倫比,哪個法門都比不上,它普度,而且平等普度。

  所以「蓋因阿難啟問,世尊乃流出此殊勝希有之《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也」。這文字裡頭沒有說,佛為大家啟講這個法門,不是的,是世尊流出此殊勝希有,從自性裡頭流出來的。為什麼?佛雖然住世八十年,天天跟大家在一起,和光同塵,實際上,佛沒有起心動念。如果有人說佛起心動念了,叫謗佛,這佛自己說的,真的沒有起心動念。十二部經,就是十二分教,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都是自性裡頭自然流露出來。佛沒有通過思考,佛沒有想想我應該怎麼講,沒有。眾生有感,佛自然有應。眾生的緣成熟了,能接受,聽佛說這個經,能信,能理解,能發願求生,能認真念佛,這個緣成熟了。只要這個緣成熟了,自性裡頭這個經自然流出。世尊住世說經四十九年,沒說一個字。沒有說一個字,說得這麼多,這給說真話,這不是假話。眾生有說是什麼?從阿賴耶識裡頭流出來的,有為法;佛從自性裡流出來,無為法,不一樣。有為是有起心動念、有分別執著,佛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這個意思很難懂,但是是真話,不是假話。

  「可見此經正因世尊以無盡大悲,矜哀三界」,這個經確實是世尊無盡的慈悲,憐憫,三界就是六道輪迴,輪迴在六道裡頭的苦難眾生。三惡道,是痛苦不堪的,這地獄;三善道,是金銀、琉璃、寶藏所成的天獄,天也是牢獄,也是獄;一個是地獄,一個是天獄。這我們前面都念了。為什麼?出不了六道輪迴,你在這裡頭得不到自在。墮落在天裡頭,人不知道,他還喜歡,享福;墮落在地獄裡頭苦,想出來。佛清楚,要幫助這些眾生離開珍寶牢獄。我這個話的意思,珍寶是牢,三途是獄,離開就自在了。

  「欲拯群萌,惠以真實之利」,這是世尊,這是佛在因地上發的本願。像我們現在這得人身,在因地修行,發的「眾生無邊誓願度」,發度眾生的願。惠以真實之利,真實之利是成佛,才是最真實的利益。幫助你脫離六道輪迴,證阿羅漢,是有利益,不真實。幫助你成菩薩,還不真實。一定要幫助你證得究竟圓滿的佛果,這才叫最真實的利益。用什麼方法?教學。我在馬來西亞講了十個教學為先,最後兩個,「十方剎土,教學為先」;最後一個,「極樂世界,教學為先」。這個手段,好!不用這個手段,就全都落空了,世出世間法都是教學為先。你看世出世間聖人都懂得,從修身齊家,斷惡修善,沒有一條不是教學為先。

  「故說此廣大圓滿、簡易、直捷方便、第一希有之難逢法寶也」,就是這一部《大乘無量壽經》。廣大,什麼意思?它包容了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這才叫廣大。它包容一切,一切不包容它。圓滿,沒有絲毫欠缺,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度眾生、成佛道,都在其中,一法不漏,叫圓滿。愈是大法,愈是高等的佛法,愈簡單、愈容易。要很麻煩,就不能普度,簡單才能普度,這個法決定簡單。中國學術的根本是什麼?叫《易經》,容易。《易經》裡講什麼?講八卦。八卦講什麼?佛家的術語叫諸法實相,八卦講天地,上天垂象。聰明人一看,就看出苗頭出來了,這個象是吉是凶,明白之後可以趨吉避凶,趨吉避凶就是真實利益。大乘亦如是,愈是精彩,愈是微妙,愈是廣大圓滿,愈簡單、愈容易。所以底下講簡易,簡單、容易,直捷方便,沒有拐彎抹角,第一希有之難逢法寶。我們得珍惜,不容易!今天世界上七十多億人,幾個人遇到?幾個人遇到了,真正把它搞明白了,真正相信接受了,依教奉行了?這是愈來就愈少。到後來就往生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一生證得究竟圓滿,跟阿彌陀佛一樣的果德,沒有兩樣。

  成佛,要成像阿彌陀佛那樣的佛,不是別的佛,阿彌陀佛「光中極尊,佛中之王」,這還了得!所以,這個法寶你要認識它,認識它,你才會喜歡它,你才不肯捨離它,天天要學習,天天要讀誦。你依照這個方法去修,你快樂無比,別人在地獄,你在天堂,確實如此。從這裡也真正能證實了,大經上常講的「境隨心轉」,「一切法從心想生」。你得到這個法門,你起心動念都是阿彌陀佛,言語造作全是阿彌陀佛,你怎麼不快樂?極樂!極樂世界在哪裡?就在現前。你以為很遠,錯了,沒有距離,沒有前後。

  「直至當來經道滅盡」,一直到釋迦牟尼佛的末法,佛經在這個世間完全消失了,完全滅盡了,「佛以慈愍,獨留此經,止住百歲」,佛以他的威神,以他的慈悲,還保佑這部經多住世一百年。「遇斯經者,隨意所願,皆可得度」。最後這一百年眾生遇到這部經,他能夠隨心所欲,求人天福報,能得到;求二乘果報,能得到;想作菩薩,能得到;想往生成佛,能得到。所以「深顯佛慈無盡,佛恩無極」,這八個字,淨宗學人,彌陀弟子,要常常放在心上。這個佛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的慈悲無盡,阿彌陀佛的恩德無極。知恩才會報恩,人不知道恩,現在小孩不知道父母恩,他怎麼會報恩?為什麼不知道?從小沒見過,沒聽說過,沒人教過,不能怪他。怪什麼?怪做父母的人沒教他,怪做父母的人沒有做好樣子給他看。因跟果都要搞清楚、搞明白,你想獲得什麼樣的果報,你現在造什麼樣的因,因果要相應,不相應是決定得不到的。

  「復表此經所宣之發菩提心、一向專念殊勝妙法,實是普濟眾生之阿伽陀藥」。這個經裡面所說的修學方法,八個字,「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這個方法是無比殊勝微妙的大法,實實在在能夠普濟眾生。六道十法界的眾生,只要遇到這個法門,依教奉行,沒有不能得度的,世尊把它比喻為阿伽陀藥。「法滅之際,眾生業障彌深」,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能夠體會得到。為什麼?在我們現在這一代,我們跟上一代比,比不上,我們的業障比上一代重。上一代再往上一代比,那一代又輕一點。我們跟底下一代比,現在就能看到,底下這一代小孩業障比我們重。往後是一代比一代嚴重,要不好好的教,怎麼辦?說深重是,「仍可仰賴是法,而度生死」,這就是說要教。

  「極顯斯法究竟方便,不可思議」。這部經,究竟方便不可思議;這個法門,究竟方便不可思議。所以英國湯恩比博士說,「解決二十一世紀社會問題,只有孔孟學說與大乘佛法」。大乘佛法實在講,就這一部經就夠了,就能幫助我們解決現前世界社會問題,就能幫助我們解決地球上種種災難問題,能幫助我們現前社會大眾離苦得樂的問題,真的,一點都不假。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