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淨土大經科註  (第四十六集)  2011/11/15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046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淨土大經科註》,第二百二十七面倒數第五行,從九看起:

  「九、十世隔法異成門。此門表延促無礙。以上八門橫示圓融之相,此是豎示」。上面橫示,我們現在叫空間;豎示,現在叫時間,時間有過去、現在、未來,前面所說的都從空間上講的,看出整個宇宙是圓融的。圓融顯示出它是和睦的,不但是和睦,還是相容相即,確確實實它是一體的。無論是大宇宙或者是小宇宙,小到一毛一塵,經上講的一塵是佛所說的極微之微,也就是最小的物質,不能再分割,再分割就沒有了,佛經上叫它做鄰虛塵,跟虛空做鄰居,物質最小的。

  近代科學跟我們所謂客觀環境肯定有密切的關聯,科學走到最後就是世界毀滅。早年我們在美國的時候,看到一些科學家的報告,根據他們的考據,在五萬年前地球上科學技術也是發達到高度,亞特蘭提斯,能源從太空當中取得的,沒有噪音,沒有染污,比現在還進步,飛機、車輛沒有聲音。人們大概也像現在一樣,對於古聖先賢不尊敬,對於宗教也忽視,貪瞋痴慢增長,倫理道德沒有了,人與人之間幾乎跟現在差不多,所以感召得一個大災難,這塊國土沉到海底去了,就在大西洋。美國有些預言家,凱西好像在美國很有名,凱西曾經說過(他過世了),他說他將來還會來,他來看這一次的大災難,他說他會來看。當地球科學發展到這個時候,那次災難就又來了。

  我相信我們中國古聖先賢知道,所以對於科學技術他不發展,他走的是人文,他不走科技。有科技的,但是他不讓它發展。這個裡頭我們愈想愈有道理,有很深的道理在裡頭。那就是我們今天講指標,中國古聖先賢確確實實是把我們人生幸福做第一個指標,真正的幸福美滿不是財富、不是地位,與這個不相干。我們學佛我們所看到的,在這個世間最幸福的、最美滿的應該是佛陀。佛陀一無所有,一生連個道場都沒有,樹下一宿,日中一食,每天教學,一分錢也不要,也不收學費,不接受任何供養,每天出去吃飯就托一缽,一天一餐,日中一食,就托缽。這個生活一般人認為很苦,我們現在懂得那是最幸福、最快樂、最圓滿的生活方式。從什麼地方看?快樂,法喜充滿!孔子的學生顏回,很多人都知道,顏回的生活比釋迦牟尼佛還好一點,他還有個房子可以住,釋迦牟尼佛沒有,樹下一宿。顏回還有粗茶淡飯,不像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生活方式在中國人所謂是乞丐,他樂在哪裡來?他的樂,我們在經典上可以看出,對於宇宙人生過去未來無所不知、無所不曉,你說他多快樂!日中一食,樹下一宿,不是很健康的身體做不到,我們普通人不能跟他比,我們過個二、三天這樣的生活,肯定就加護病房去了,命能不能保得住都成問題,他那個生活能過一輩子。當時十六大國王都是他的學生,他要建個道場太容易了,只要點個頭就有人供養。不要!為什麼?做樣子給我們看,放下才是真正的幸福,才是真正的美滿,身心都沒有牽掛,沒有憂慮,沒有煩惱。不但人間對他老人家尊敬,連天神、天王對他都尊敬。

  他老人家一生的行誼,我們應該要多想想,樂在什麼地方?樂在是境界天天提升,智慧天天增長,煩惱業障逐漸全消除乾淨了。他的身分是人天師,所以他不是宗教,他不是神,他也不是仙,他是人,是一個充滿倫理道德智慧的人。他就告訴我們,人世間第一等的行業是什麼?是教學。他選擇是人間第一等的行業,給我們做出了典範,「於人無爭,於世無求」,幫助別人斷煩惱消業障、開智慧增福報,多有意義!這是佛陀一生的事業,我們學佛得樣樣都學。當然要幫助別人幸福美滿,先自己要得到幸福美滿;自己沒有得到,怎麼能幫助別人?自己真正得到了快樂人生、幸福人生,這才能幫助別人,人家才會相信。

  尤其在現代,我們如何跟一切人相處,現在交通便捷、資訊發達,環繞地球一周就兩天,所以這個地球上無論哪個地方跟我們都有關係。任何地方的居民,我們不是一家人,是一體,比一家人更親密,學了大乘了。沒學大乘是儒家的境界,「凡是人,皆須愛」,大乘比那個親切多了,不知道提高了多少倍。所以學佛學什麼我們一定要清楚,我們要學釋迦牟尼佛全部的,不是學他一樣東西,點點滴滴我們都要契入。然後看他老人家怎麼對環境,花草樹木、山河大地,這裡頭有形無形,佛陀統統都念到。我們真學會了,這個世間人就相信了。佛用的是什麼?念力,今天科學發現了。佛對一切眾生做出什麼樣的貢獻?這部經上講的真實智慧、真實利益,利益就是相即相容。所以連花草樹木對佛菩薩都有從自性流出來的愛心,我們用真心,就非常明顯的起感應作用,這些小動物都通靈,都通了,知道我們的意思。我們的菜園菜長得特別好,顏色好,花開得特別香,果特別甜美,沒有農藥,沒有化肥。我們對這些植物決定沒有傷害,用愛心去栽培它,它也以愛心來回報。小動物,我們愛心照顧牠,牠也以愛心照顧我們,和睦相處,真的像一家人一樣,感動山河大地,怎麼可能有災難!

  過去我們聽聖人的話,聖人都出現了,我們聽佛菩薩的話,佛菩薩都來了。現在不聽了,現在人不相信;不相信,這些人就隱居、退隱了,就看不到了。為什麼?他不想叫你造罪業。這個人出現了,你毀謗,你對他不恭敬,不但不聽,還排斥。聖賢不是不來,有感就應。我們今天善的念頭沒有了,全是惡念,惡念所感得的是什麼?妖魔鬼怪,都感應,他來了。這非常非常明顯,我們細心冷靜去觀察,你看十年十年一個比較就不一樣。十年前的社會跟今天比較,十年前再十年前,再往上,十年十年做一個比較,你就看出來了。現在連鬼神都批評我們,他說現在人有三無,無天理、無良心,真的不是假的,無道德。這些東西沒有了,災禍就來了。

  這段經文裡面告訴我們時間不是真的。「十世者」,什麼叫十世?過去、現在、未來,這叫三世,每世又各有過去現在未來三世,這就成了九世。過去的過去、過去的現在、過去的未來,現在的過去、現在的現在、現在的未來,這麼個說法,所以三世就變成九世,成為九世。「九世互入,為一總世」,這就是第十世。「總世與前九相合,而為十世」,佛比我們世間講得更清楚,世間只講到三世,沒有發現有十世。這十世怎麼來的?相容相即來的。「此十世隔歷之法,同時具足顯現,是曰隔法異成」。底下有括弧解釋,「別異之法俱時成就,謂之異成」。因為它俱時成就,所以過去未來都能看到,都能知道。

  「晉譯」就是《六十華嚴》,「《華嚴初發心功德品》曰」,有這一句經文,「知無量劫是一念,知一念即無量劫」。念劫圓融,一念當中有無量劫,無量劫裡頭有一念,這個好懂。這一念清淨心當中展現出無量劫,無量劫的事情哪有不清楚!這個一念就是彌勒菩薩所說的,一秒鐘裡面有一千六百兆個念頭,其中的一念,這一念就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我們無法想像。彌勒菩薩說得好,「識念極微細,不可執持」,我們無法掌握,它太快了。但是每個念都是一個完整法界的現象,就那麼小的一念裡頭,今天科學家說它有全息的現象,宇宙全息的現象就在那一念裡頭。這個宇宙全息用佛法來說,就是十法界依正莊嚴,念念裡頭都有十法界依正莊嚴。但是十法界依正莊嚴不一樣,念念不相同,我們從近處看好像似乎是一樣的,把它擴大來看就知道完全不一樣,念念差別都很大。

  「又《普賢行願品》曰:盡一切劫為一念」,一切劫是無量劫,無量劫是一念。下面說得更清楚,「我於一念見三世」,這個「我」是普賢菩薩,他在一念當中能看到過去現在未來。「皆顯」,延是延長,促是短暫,一念是促,三世是延,所以「延促同時」。所以佛經上不說年月日,佛經上都講一時,你看佛經展開,佛什麼時候講經?「如是我聞,一時」。一時好,意思太好了,一時裡頭有過去現在未來。

  「故《大疏》曰:若一夕之夢,翱翔百年。」這是舉一個例子,夢中境界時間非常短暫,可是在夢中好像時間很長很長。由此可知,時間是從我們概念裡頭變現出來的,它不是真的。人有念頭的時候,就有時間這個概念,如果念頭沒有了,這個概念就沒有了。所以時間、空間在《百法明門論》裡面,都列在不相應行法。不相應行法有二十四種,這裡頭有方分,方分是空間,有時分,時分就是時間。不相應是什麼意思?它跟心法不相應,跟心所法也不相應,這就是跟精神現象不相應;跟色法也不相應,色法是物質現象。它也不是物質現象,也不是精神現象,所以叫不相應行法,不能說它沒有。不相應行法現在人叫它做抽象的概念,所以時間空間是抽象概念,不是真的。清淨心現前,空間沒有了,空間沒有了就是說什麼?距離沒有了,遠近沒有了。經上說極樂世界在我們這個世界西方十萬億佛國土,如果我們的分別執著沒有了,極樂世界在哪裡?就在現前。時間沒有了,所謂過去現在未來就沒有了,過去無量劫在現前,未來無量劫也在現前。你在這裡如如不動,全見到了,遍法界虛空界過去現在未來都在現前,一絲毫都不要勞動,完全看到了。

  「本經之中,亦多顯此」。這是《華嚴經》上所說的,《無量壽經》也有。「如《大教緣起品》云:能於念頃,住無量億劫。」念頃是一念,一念裡頭有無量劫,無量億劫,這是時間。「《德遵普賢品》云:於一念頃,遍遊一切佛土。」這一念之間,十方無量無邊的世界你都到了,都能到達,用了多少時間?一念。「又《歌歎佛德品》云:於一食頃,復往十方無邊淨剎。」一食頃是吃一餐飯的時間,不長,往復是來回,十方無量無邊諸佛剎土,你到那個地方去供佛修福,聽佛講經說法是開智慧。拜佛為的什麼?為的福慧雙修,十方三世過去現在未來無量無邊諸佛剎土,你一食頃的時間,去、回來就都圓滿了,這都是諸法真相。佛法裡頭最重要的一個概念就是信,堅定的信心,決定不懷疑。你要問這是什麼道理,這是自性本能,自性本具的德能,它不是修來的,自性裡頭本來就有的,不是修來的。智慧、神通、德相都不是修來的。有沒有修的?有,修來都是不太大,都是有侷限的。自性的智慧德能是沒有邊際的。世間有修定的,修定,從定開悟,小神通,小智慧,頂多人間天上或者包括三途,他的侷限是六道,他出不了六道輪迴,六道裡面事情他很清楚。

  見性才圓滿,佛法的教育就是明心見性。八萬四千法門沒有例外的,門門都是趣向明心見性,所以說「法門平等,無有高下」。理上是平等,事上不平等,事上是什麼?每個人根性不相同,善根不一樣,因緣有差別,緣分有差別,於是法門本來是平等的,從平等當中生出差別,差別就有難易。淨宗這個法門在八萬四千法門裡頭,它是易行道,就是最容易的,但是是最難信的。實際上難在哪裡?理太深了,很不容易把這個道理說清楚、說明白,這個太不容易了。說都不容易,聽明白當然就更難了。

  所以說的人要用真心,聽的人也要用真心。說的人用真心是親證,所以說善巧方便。聽的人要用真心,真心跟真心它有感應,能夠觸動你,幫助你大徹大悟。如果這個裡面你還有煩惱習氣在裡面,那就成了障礙,你聽了不能夠悟入,聽了怎麼?聽了你會想,你還是用分別心去分別它,這個很麻煩。因為這個分別心無量劫來我們就用它用成習慣了,不用,不知不覺又用它了。用妄心去分別,你所得到的信息是虛妄的,不是真實的。所以這開經偈講「願解如來真實義」,你不是真實的心,你就沒有辦法知道如來真實義。有人聽經聽一輩子,還有人聽經聽了多少世,把意思都錯會了,是自己的意思,不是如來真實義。這種情形多,這種情形也很正常,他習慣了。

  所以我早年跟章嘉大師學習的時候,對這個老人家有非常深刻的印象,這個老人真的像經上所說的,「那伽常在定,無有不定時」,你看他照片那個樣子,就在定中!行住坐臥全在定中,說話也在定中。他的話很少,但是字字都有力量,有很大的能量。我跟他三年,他往生了。三年當中我們每個星期見一次面,見面的時間都有一、二個小時,但是談話頂多二、三十句,他說話很慢。跟我說話一定要等到我心平氣和他才開口,有一點點浮動,他不說話。我們提問題,必須到整個情緒穩定下來,他才告訴你。為什麼?你真聽進去了。如果心浮氣躁,沒用處,你聽了右耳聽進左耳出去了,你沒有印象,他的教學法很特殊。我跟諸位說過,第一次我跟他見面,我提出一個問題,半個多小時之後才答覆我,給我印象最深,從來沒有遇到過。十幾年之後我才悟出來,他為什麼不答?心浮氣躁。問題是真心問的,但是態度很急躁,年輕人的習氣,一定到你整個穩定下來了才給你講,講一個字。我向他老人家請教:大乘佛法好,方老師介紹給我的,我知道這個裡頭是高深的哲學,有沒有方法讓我們很快契入?我問這麼一個問題。他看著我,我看著他,半個多鐘點之後才說出一個字,有!我們聽到有,精神馬上就振起來了,其實那不是精神振作,那是浮躁的習氣又冒出來了,他就不說了。再等了六、七分鐘才告訴我。

  所以十多年之後,我想到他老人家教學這個方法,那種態度,高明!但是這種教學法一般人受不了。現在講速度,講快,他是講慢,完全跟你相反的。現在人急著要想學東西,其實什麼都沒學到。所以章嘉大師給人印象就非常深刻,讓你終身都不會忘記。李老師的速度就快了,他把古大德教學的方式放鬆了,為什麼?不放鬆沒有學生,沒人跟他學。雖然放鬆了,沒有耐心的人還是沒有辦法。我在台中求學,當時有個慧忍法師,人很聰明,他大我五歲,人心地也很好,很聰明,也有一點悟性,我就勸他一起到台中來學經教。他好像在台中住了三個月,住不下去了,他為什麼?進度太慢了。老師的經學班,一個星期只上一天課,三個小時,這要學到哪一年!沒有耐心,走了,走了就趕經懺。以後他到香港來,在香港往生的,他是江蘇人。所以我就有耐心,一個星期學五個鐘點,兩次。

  一次是聽老師講經,兩個小時;另外一次是老師講古文,三個小時。跟李老師每個星期接觸就兩次,總共五個小時。慧忍法師,我跟他講,我在台中一個星期五個小時,對我來講非常合適,為什麼?我能夠完全把它消化,我很輕鬆。如果時間加一倍,要是一個星期學十個小時,我還能學、能接受,不過要緊張一點,不會那麼輕鬆。學的東西要徹底消化,才真學到東西。李老師的標準實在講很簡單,你完全懂得,你能夠講得出來,他的標準是這個。我聽他講經一個小時,我複講大概可以講到五十五分鐘,有這個能力。但是我聽他講經,我看古人的註解,我至少要看四種註解。然後聽他講經,他是怎麼講這段經文的,我心裡就有個盤算,我要講我是怎麼講,他是怎麼講的,他哪些地方比我講得好,我哪些地方沒有見到,不如他的,我學這套東西,我不是完全學經文。因為經文有文、有註解,但是怎麼樣表達,怎樣靈活運用,這個東西是要你長時薰修,你才體會得到,老師沒法子教你,老師只能教規矩,不能教你巧。

  這規矩怎麼用法那所謂是在乎你自己,「運用之妙,存乎一心」,那就要長時期去觀察老師怎麼運用的。原理原則很簡單,我在台中不到一個月就統統學到了,學了不會用,就好像兵法一樣,《孫子兵法》,我用兩個星期把它學完了,不會打仗,你沒有法子在戰場上去用,學講經也是這個。基本的原理原則兩個星期就學完了,如何在台上八面玲瓏,那老師沒辦法教你,只有你多看、多聽、多去觀摩,看他老人家怎麼樣運用。所以運用之妙,存乎一心。所以學是學活活潑潑的東西,不是死呆板的經文,那個不需要學。沒有十年這麼長的時間,你怎麼能體會?場景千變萬化,你如何來應付?尤其這種講座屬於叫大講座,為什麼?聽眾程度不齊,年齡有七、八十歲的,到十幾歲的;程度有小學沒有念過的,還有大學畢業念博士班的,程度不齊。你如何能叫這些聽眾聽了都點頭、都歡喜,這可不是一樁容易事情。學校上課學生程度整齊,好講,這個不好講。這個東西就是學的難處。

  古時候講經的大德都是長時跟老和尚的薰習,擔任複講小座,培養弘法人才就是教他講小座。今天聽的這部經,一個小時經,到明天你再講回去給老師聽,用的是這個方法。自古以來全都是複小座成就的,這個方法從哪裡來的?從阿難尊者來的,你看阿難結集經藏全是複講,不能有自己的意思,不能增加也不能減少,不增不減,把老師所講的東西全說出來。自己有見解,甚至於比老師還高明,不許你講,培養你的忍辱波羅蜜,不讓你發揮,這是什麼?這就是壓住你,不讓你有貢高我慢的習氣,不許可你自以為是的這種意念產生,一定要學謙虛、學卑下,都在這生活當中去鍛鍊。學經教,德行都在裡頭,才真能學到東西。

  末後第十門,「主伴圓明具德門。橫豎萬法成為一大緣起」。這就是前面九門所顯示的,前面的八門都是從空間上說的,第九門是從時間上說的,時間是豎,時間跟空間這一交叉,相即相入,十法界依正莊嚴就現起來了,這是一大緣起。十法界上面四法界是佛法界、菩薩、緣覺、聲聞,這個通常稱之為淨土。因為這個裡面沒有見思煩惱,見思煩惱都斷了,塵沙無明都輕,都不重。下面這是六道,就是天法界、修羅法界、人法界,再到三途,這合起來十法界。六道是染,染污,叫穢土。所以這個一大緣起,就是十法界依正莊嚴出現了。

  「法法交徹」,這一句話非常重要,任何一法都不是獨立的。現在科學發現了,宇宙之間沒有一樣東西是獨立存在的,就包括一個極小的電子、原子、粒子,都不是獨立存在的,都是互相交叉的。你看這個佛在三千年前說出來,現在科學家把它印證,真正找出來了。一切物質現象、精神現象,統統是交徹的,就是互相關聯的,不能獨立的,所以宇宙是一個整體。「故隨舉一法,其他一切法即伴之而緣起」。真的是隨便拈一法,這一法出現了,一切法統統出現,都跟著一起起來。這一法稱之為主,一切法是伴。譬如我們到人間來了,我是主,我到人間來的時候,看到這麼多人,這麼多眾生,那就是伴,是跟我同時起來的。那我們要問,我沒有的時候,這個宇宙在,它本來就有了,它不是跟我同時起來的。這話講得好像是有道理,它不是事實。事實是什麼?事實是我起來了,跟我一起起來的。這個話很難懂。如果你真正能夠明瞭彌勒菩薩所說的,「一彈指有三十二億百千念,念念成形,形皆有識」,你就明白了,全是假相!科學家講得對,如果不是科學家提出這些報告,我們對這個真有問題,真有疑問,這個疑問找不到答案。其實答案就在面前,我們迷而不覺,幾時開悟,就明白了,沒有開悟,你沒有見到,開悟就明白了。

  像我們從靈界得到的信息,這梵師在我們身邊學佛這麼多年,為什麼還造那麼重的罪業?半信半疑,所以造作重業,該墮地獄,她自己清楚。得這麼多善緣的加持,讓她能見到阿彌陀佛,一見佛,她完全相信了,把所有這些疑根斷掉,那就變成功德了,所以她能夠往生,還能往生實報土。證明了善導大師的話,「三輩九品,總在遇緣不同」,她遇的緣殊勝,她就能高品位往生。多少人修得比她好,品位沒有她那麼高,緣的關係很大!給我們的同學們帶來信心。她能夠懺悔,我們看到她的懺悔文,她的懺悔文我是這幾天才看到的,以前沒有看到,看到我都感到很驚訝,如果這個懺悔文是真心的,真會消業障。但是這個懺悔文是半年之前寫的,這半年當中她能不能保得住?如果能保住,一直懺悔,沒有後悔的心,沒有改變的心,她就得利益了。能不能往生,關鍵是在最後一念,所以她還是屬於中陰往生。

  中陰往生完全靠助緣,像胡居士的母親,那是中陰往生。那是完全不學佛,沒有聽到過佛法,真是斷氣之後才聞佛法。給她做了四十九天的法會,沒有四十九天的法會她就不可能,她就會六道裡搞輪迴去了。這是她女兒給她做的法緣,在善果林四十九天做佛事給她迴向,每天迴向。她附體,善果林那邊有一個女孩子,她附在她身上,問人:「你們為什麼對我這麼好?」她感到很驚訝。「是我的關係,還是我女兒的關係?」她要把它問清楚。當然人家也就順著她,是為妳,妳有這麼一個好女兒,我們大家念佛幫助妳。她問,這佛教到底是什麼?她不懂。所以找到一個法師,法師就跟她介紹,什麼是佛教,什麼是淨土,什麼是西方極樂世界,念佛往生有什麼好處,講給她聽。她聽了,她說好,我要聽經。聽《地藏經》,他介紹給她。然後就擺一個電視機在她棺材對面,播放《地藏經》,日夜不間斷。二、三個星期,沒有消息了,真聽經。她做七個七,到最後又出現了,她真的聽經,聽明白了,真正發心求生淨土,她的那個靈就在念佛堂跟大家一起念佛。最後一天才往生,第四十九天往生,附身告訴大家,她到極樂世界下品中生。不錯!下品中生。

  這個是生前從來沒有聽經,沒有聞法,對佛法一無所知,這要不是她女兒的話,她就不能往生。這些總在遇緣不同。所以我們看到別人有這麼好的緣分,我們自己有沒有不敢講,如果萬一沒有怎麼辦?所以我們自己要想到,真的好像大災難來了,這個緣就沒有了,沒有得靠自己,自己得真有把握往生,不需要助緣也行,這一點非常重要!能不能做到?能,真信真願真幹,真念佛,放下萬緣。這些緣全是障礙,說得不好聽的話,統統叫做魔障。緣就是跟極樂世界結緣,跟阿彌陀佛結緣,其他的統統要放下,決定不能放在心上,放在心上都是麻煩。

  「亦即舉一法為主,則其他一切法皆為伴,而赴於此一法。更以他法為主,即餘法成伴而盡集之」。所以佛家講主伴是平等的,任何一個人都是主,任何一個人都是伴,所以他講一,它是任一,不是獨一,任何一法都是主,任何一法都是伴,要懂得這個意思,平等法。像我們最近這一年多來,有很多同學發起「發露懺悔」,這業障重,辦這個活動,聽說人也不少,有上千人。上台去懺悔的這個人是主,下面聽眾都是伴,他懺悔完了他下來,又一個人上去,那是主,那他也變成伴。這個活動當中,歡迎每一個人上台去發露懺悔,場面很感人,一絲毫都沒有隱瞞。自己對家人、對兄弟姐妹、對領導、對同事所做的一些過失,都能夠說出來,真正懺悔,後不再造,場面非常感人。胡居士告訴我,她看到悟梵師的懺悔文,都感動得流眼淚,發自於真誠心,真的認錯了,後不再造,求大家看到她的過失要告訴她,自己看自己的過失比較難。

  真正修懺悔法,懺悔法是不能不修的,普賢十願是列在第四,可見得很重要。在這個之前,第一個是禮敬,世間法也把這個放在第一,你看《禮記》,你打開第一句,《禮記》打開第一句就是教你禮敬,「曲禮曰,毋不敬」,沒有一樣不恭敬,對人對事對物純一的恭敬心,這是禮,擺在第一句。人要沒有恭敬心,那就難了,他什麼都學不到,貢高我慢。貢高我慢是所有災難的根源,不能有,有這一條就什麼都完了。孔子在《論語》裡頭說得好,他用個比喻,這個人如有周公之才之美,周公是聖人,孔子一生當中最佩服的、最崇拜的一個人就是周公,他很想學周公,沒有這個緣分。他說「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這個人驕傲、吝嗇,他說「其餘則不足觀已」,那全是假的。所以一個傲慢,一個吝嗇,這人就完了,什麼成就都不可能。所以世出世間法都把它擺在第一條。

  普賢十願,第一願「禮敬諸佛」,那諸佛是誰?一切眾生本來成佛。對一個眾生不恭敬,就是對佛不恭敬。諸佛裡頭不但包括所有的動物,蚊蟲螞蟻都是的,還包括植物,還包括山河大地。《華嚴經》上說「情與無情,同圓種智」,無情,我們今天講的礦物,山河大地是無情;植物都有情,植物是屬於生物。那現在我們懂得了,山河大地它是活的,它也會看會聽,它懂得人的意思,所以遍法界虛空界全叫有機體,活的。我們用心去體究,都能夠發現跟我們有感應,我們以善心去看,回來的全是善,我們以不善心對待,回來也是不善。這些全都是事實真相。如果我們人人都修禮敬諸佛,這個社會就安定了,社會不會混亂,混亂是禮沒有了,敬沒有了,外面表現的是禮,裡面是敬。

  第二條教我們「稱讚如來」,諸佛跟如來意思不一樣,禮敬諸佛,佛是從形相上說的,所以它是平等的,不管是善人、惡人都是諸佛如來,都要同樣的禮敬。可是稱讚就不一樣了,所以稱讚如來,換了,如來是什麼?如來是自性,與自性相應的稱讚,與自性不相應的不稱讚,這有差別。與道德、與倫理相應的要稱讚,相違背的不稱讚,這差別在此地。禮敬裡頭沒有分別,但是稱讚有分別,我們所謂是隱惡揚善,與倫理道德因果相違背的不說,不稱讚,與倫理道德相應的稱讚。第三個是「廣修供養」,這一條很重要,我們每個人在世間,都想自己有聰明智慧、有福報,人緣很好,走到哪裡都有人歡迎,不會惹人討厭,那是什麼?那要布施,要供養,要能捨己為人。以財供養得財富,以法供養得聰明智慧,以無畏供養得健康長壽,你看這布施。下面就是「懺除業障」,菩提道上如何一帆風順?那要煩惱斷掉、業障消除才做得到。用什麼方法消業障、斷煩惱?懺悔最有效。所以懺悔專門對業障的,懺除業障。

  《華嚴經》上講得很詳細,我們這個經第二品就專講這個問題,「德遵普賢」,所以淨宗修的是什麼法門?普賢法門。在華嚴會上,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普賢菩薩跟淨土關係太密切了!他提倡往生極樂世界,在娑婆世界第一人。所以我們講祖師,娑婆世界淨宗祖師是誰?普賢菩薩。在中國提倡淨宗的是慧遠大師,我們這供的中國祖師,第一代祖師是慧遠大師。在釋迦牟尼佛這一個娑婆世界,那第一個祖師是普賢菩薩。釋迦牟尼佛成佛第一部講的是《華嚴經》,你看他在華嚴會上就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所以他是娑婆世界淨宗第一個祖師。還有一個祖師比他還早,大勢至菩薩,大勢至菩薩是遍法界虛空界提倡淨土的第一個人,普賢菩薩是娑婆世界的第一人,我們不能不聽,不能不學。所以修淨土要學禮敬,要學稱讚,要學供養,要懺除業障。你具備這些真實的智慧德相,我們相信,無論你走到什麼地方,你都受人歡迎,真正的佛弟子,這不是假的。

  我們接著看下面,「故一法圓滿一切法之功德,是名圓滿具德」。這一句話非常非常重要!為什麼?有這一句話,我們就曉得任何一個眾生,遇到殊勝的緣分,在一生當中他就能成佛。為什麼?他一法能圓滿一切法的功德,能夠攝取阿彌陀佛的功德變成自己的功德,能夠攝取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功德變成我的功德。行不行?行,為什麼?相即相入。如果說不行,那相即相入講不通,一體講不通。明白這個道理,你才相信自他不二。中峰國師在《三時繫念佛事》裡面開示所說的,「我心即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即是我心」,這就是互相的相即相入。「此方即淨土,淨土即此方」,我們地球跟極樂世界相即相入,這個話是真的,不是假的。理,「一切法從心想生」,這是永遠不變的道理,問題就是你有沒有這個心想,你有這個心想就變成事實,自己跟阿彌陀佛確實可以相即相入。這就是能把阿彌陀佛的功德變成自己的功德,自己的心行就跟阿彌陀佛的心行沒有兩樣,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是自己的四十八願,自己的四十八願跟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是一不是二。所以四十八願,我們學習要把它變成自己的,這才行。《無量壽經》我們要學習,把這裡頭的理論方法境界全變成是自己的,跟自己相即相入。這個人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你能說他不是實報土上上品往生嗎?那肯定的!而且相即相入是百分之百圓滿的,不管你想不想,法爾如是。

  現在問題在哪裡?問題我們迷失了自性,我們不相信它,你給我說,我還排斥它,我不相信自己能成佛,我知道自己業障很重,罪孽很重,我怎麼敢這樣想!不了解諸法實相;了解諸法實相,它真是這樣的,本來就是這樣的。從前的人相信,他為什麼相信?講的人多,學的人多,他看到了,他沒有懷疑。現在人不敢相信,沒人講、沒人學、沒有人真修,所以他非常懷疑,他不相信,他不能接受,這造成障礙。障礙不在外面,障礙是自己造成的。這十門太重要了!十門總的說,說什麼?就是說一切法是一體,一切法自自然然,法爾如是,相即相入,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任何一法沒有例外的。今天科學所說的全息的概念,全息的現象,跟這個講的完全相同,但是這個比它說得詳細。科學,我相信它還不斷在進步,再有十年、二十年,會講得很清楚。這個道理明白了,整個的概念都產生變化,這個變化就逐漸逐漸入佛境界了,把我們凡夫錯誤的概念統統放棄,我們漸漸入佛境界。

  「《大疏》云:如北辰所居,眾星拱之。」這是清涼用星辰來做比喻,北辰是北極,北極這個地方沒有星,北極星不是真正在北方,還差一點點,因為那個地區沒有星,所以叫北辰。現在你看用照相機,在晴天用照相機照北極,你到第二天看的時候,那個畫面上星星就變成圈圈,圈圈,那個當中就是北辰,當中沒有星。所謂北極星是最靠近北極的那一顆星,它不是真正的北極。眾星拱之,那個北辰是一,一切星是伴,北辰是主,主伴圓明具德,用這個做比喻。

  「今本經以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為宗,以十念必生願」,四十八願裡頭的第十八願,十念必生願,「為大願之本。專重持名念佛,名具萬德,此一句佛號圓滿具足一切法之功德」。這在前面講得很多了,這也是難信之法,這舉的是什麼?我們這邊主是什麼?主就是一句阿彌陀佛,名號為主,名號具足萬德,具足一切法的功德,就在這一句名號上。我們如果能夠真正是像經上所說的,「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那就是主伴圓明具德。你修什麼法門?這是究竟圓滿的法門,無與倫比的法門,至高無上的法門。圓滿的性德都在這一句名號裡頭,你到哪裡去找!這是宇宙之間的一個奧祕,我們學了六十年才發現。發現之後,自然而然把所有一切法門都放下了,我就專學這一門,專修這一門。為什麼?這一門就是一切門,這一門通達一切門,不再走彎路了。八萬四千法門的功德都在這一句佛號當中,這一句佛號真不可思議!能相信,能一點不懷疑,那非常非常不容易!

  我是非常非常感謝諸佛菩薩加持,如果不是壽命延長,我入不了這個境界。如果真的像過去算命看相說我壽命只有四十五歲,四十五歲那一年如果走了,雖然是念佛,往生沒有把握,縱然能往生,也是同居土的下三品。這壽命延長了四十年了,對於淨宗逐漸明白、覺悟了,把以前錯誤的看法想法全放下了。年輕的時候心願是廣學多聞,現在知道廣學多聞是錯了,廣不了,也學不了,這個一門便是一切門,這才真的叫廣學多聞。廣學多聞就是一句名號,你把這一句名號念到一心不亂,就一切法門全通了。事一心不亂,在淨宗可以說大開圓解,理一心不亂就明心見性,就回歸自性,回歸常寂光。

  「舉體是華嚴玄門圓明具德之義」。這是斬釘截鐵,一絲毫懷疑都沒有,說出《無量壽經》跟《華嚴經》是同部的,確確實實是一部經。修華嚴止觀,入華嚴境界難!修信願持名,入華嚴境界容易,那是難行道,這是易行道。「經中《三輩往生品》云:乃至獲得一念淨心,發一念心,念於彼佛。此人臨命終時,如在夢中,見阿彌陀佛。定生彼國,得不退轉無上菩提」。佛的話我們要相信,不能懷疑,懷疑我們自己吃虧上當,我們把無上法門當面就錯過了,一定是深信不疑。「三輩往生品」上佛說的,「乃至獲得一念淨心」。這說時間短,一念淨心,淨心裡面沒有摻雜妄想,沒有雜念,就是一句佛號。發一念心,念於彼佛,彼佛是阿彌陀佛。這個話是釋迦牟尼佛講的,勸我們念阿彌陀佛。

  那麼這個人臨命終時,如在夢中,見阿彌陀佛。為什麼說如在夢中?因為他的功夫力度不夠,這是勝緣所致,他的緣好,善根福德都不夠。這是善導講的,總在遇緣不同。緣好,他得到這個助緣,見阿彌陀佛他就相信、就不再懷疑了。沒有見到阿彌陀佛,沒有見到極樂世界,他懷疑,真一見到的時候,這個疑就斷掉了,他就往生極樂世界,定生彼國。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他就得不退轉無上菩提,即使是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是圓滿的成就,都在自己的信心。萬分的誠敬,在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很快就生到上上品,因為時間不是真的,這前面講的,可以在一念之間往上提升很多級。這些都是自己具足善根福德,善根福德不是這一生成就的,這一生沒有修,過去生中有修,這生生世世,到這個時候善根福德都現前,又何況彌陀加持你,一切諸佛加持你,為什麼?你曾經供養無量諸佛,這個時候你的緣成熟了,諸佛如來都加持你。

  我們對這一樁事情深信不疑,它是真的,它不是假的。我們真搞清楚、搞明白了,心態變了,我們在這個世間活一天,我就會向這個方向目標精進一天,別的事全放下了,這才是我自己分內的事情,我應該要做的事情。我自己成就不是為自己,我成就之後來普度眾生。在西方極樂世界有這個能力,這經上講得非常清楚,遍法界虛空界一切有緣眾生,眾生有感,你就能夠應,感應道交不差分毫。應以什麼身得度,你就現什麼身,真得自在,所有一切障礙都沒有了,理事無礙,事事無礙。一定先成就自己,才能成就一切苦難眾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這經上第二十願講得很清楚,四十八願第二十願,往生到極樂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薩。也就是說,你就得到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三種不退。勇猛精進,證無上菩提不需要很多時間,就能得到。這是我們這一生當中,確實是無比的幸運,遇到這個法門。不遇到這個法門,我們確確實實沒有把握脫離六道輪迴,遇到這個法門有把握了,不但能脫離六道,脫離十法界,而且能夠在一生快速的圓成佛道。現在時間到了,我們今天學習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