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淨土大經科註  (第七十集)  2011/12/7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070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第三百零四面第三行,最後一句看起:

  「按彭氏之說,菩薩度生,須有方便。最勝方便,是教人念佛。念佛生佛國,見佛聞法,終不離佛,故能入佛法藏,究竟彼岸」。這樣的經文,對我們初學佛的人,總是想發心幫助別人、成就別人,這是一個最好的開示。諸佛菩薩可以說只有一個願望,希望眾生早一天成佛,早一天脫離苦海,回歸自性。可是眾生的業障、習氣非常嚴重,他不肯相信、不肯放下,不願意深究其理,這些種種難關怎樣突破?其實釋迦牟尼佛已經給我們做最好的榜樣,他老人家示現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見性成佛,而是在定中,在菩提樹下,在定中講了一部《華嚴經》。《華嚴經》是一生究竟圓滿成佛的理論和方法,講得非常詳細。聽眾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華嚴經》上講的初住以上,這些人來參與這次法會;換句話說,不是法身菩薩就沒有緣參加這次法會。這度菩薩的,希望他們趕快成佛。然後回過頭來對一般凡夫講什麼?講阿含,他能聽得懂的,他能接受的,他歡喜的。真是叫「恆順眾生,隨喜功德」,慢慢循序漸進。

  阿含十二年,講的法門,人天法,教我們怎麼樣不會失人身,怎麼樣能夠生天。天說得很清楚,有二十八層,分為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然後再告訴你三界之外還有天,有四聖法界,聲聞、緣覺、菩薩、佛,給我們講方等,這樣子把他提升,提升到大乘。方等講了八年,《無量壽經》是在方等時候說的。在方等裡面我們就能看得出來,各種不同根性的眾生都有,所以開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八年之後講般若,般若講什麼?講真相,諸法實相。般若講二十二年。那我們就曉得,世尊教化眾生最主要的課程是什麼?是般若,智慧,真實智慧,通達諸法實相,一切法的真相。二十二年之後,最後的八年講法華。法華是什麼?法華就是華嚴。你有真實智慧了,這時候可以給你講一乘法。《法華經》上說,「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

  淨宗法門是一乘法。這是個特別的法門,沒有達到極樂世界,它是五乘法,人、天、聲聞、緣覺、菩薩,五乘法,往生到極樂世界就變成一乘法。即使是凡夫,一品煩惱沒有斷,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它也是一乘法。為什麼?皆作阿惟越致菩薩,享阿彌陀佛的福,阿彌陀佛將他的智慧、福報分給大家共享。不可思議的法門,無量法門裡頭只有這一個,找不到第二個。可是這個法門要百分之百的誠信,一絲毫懷疑都沒有。有懷疑肯念佛、肯發願,到極樂世界還生到邊地疑城。也算不錯,在那個地方慢慢的你就發現是真的不是假的,你把那一點點疑惑斷掉,你就入品了。現在我們曉得,入品是入哪一品?還是善導大師所說的,「四土三輩九品,總在遇緣不同」。邊地疑城裡頭遇緣也不同,有人聽了懷疑,念,拼命念,有更好,沒有就算了,抱這種心態;有的是真正下功夫在經典裡面參透了,但是他還有疑情,這緣不一樣。一入品的時候,入哪一品不一樣,有高低不相同。是有高低不一樣,但是實際上來講,智慧、神通、道力得彌陀本願威神加持,就變成一樣了。這個法門能接受的,經典上講得很清楚,皆是過去生中供養無量諸佛如來,這麼深厚的善根,所以他能夠一生成佛。

  我們今天有緣遇到這個法門,就說明我們過去有相當程度的善根,否則的話,這一生你遇不到,遇到了你也不相信,相信了你也不肯往生,這世界還不錯,值得留戀,不往生。總是善根不足!善根不足能不能把它補足?也在遇緣不同,你要遇到殊勝的因緣,短短的幾年、十幾年,真的把善根補足了。像當年慧遠大師東林念佛堂,這一百二十三個人善根不是完全相同,有不具足的,但是一入他的念佛堂,他就補足了。我們想想這個念佛堂講不講經?那個時候淨宗的經典就是這一部《無量壽經》翻譯出來了,《觀經》、《彌陀經》都沒有翻譯出來,遠公當年提倡念佛法門就根據這一部經。我們有理由相信,他用的本子肯定是安世高翻譯的本子,但是這個本子失傳了。安世高翻得好,他是意譯,不是直譯,跟鳩摩羅什大師一樣,他所翻譯的文字非常適合中國人口味,中國人看到喜歡。

  世尊這些示現我們都要留意,不能輕易看過,我們要向他學習,我們面對社會大眾,我們如何來引導他、來幫助他。你看看永明延壽大師,阿彌陀佛再來的。他學禪,在禪宗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再回頭來念佛,提倡淨土,求願往生。這個示現有用意嗎?有,用意很深。在他那個當年參禪的人多,那是禪宗的法運。佛法是像法到中國來,像法時期禪定成就,禪風很盛。可是參禪真的上上根人才能開悟,開悟才算有成就,小悟、大悟都不能算成就,為什麼?你出不了六道輪迴。大徹大悟出去了,不但出六道,出十法界,不是大徹大悟決定出不了十法界。所以他做榜樣,你們參禪,我在禪宗裡頭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回過頭來學淨土。這讓大家對他產生信心,他不是說說算數的,他是真幹,真開悟了。這就是善巧方便。那個時代眾生的根性他了解,他用這個方法能夠成就許多人。今天這個時代,大家都相信科學。我們有理由相信,近代這些物理學家裡面,肯定有佛菩薩在裡頭,他們從科學上證明了大乘經上講的宇宙的奧祕,宇宙到底怎麼回事情,從哪裡來的,原來跟大乘經上講的一樣。他們這一讚歎、一回頭,讓所有學科學的人接受了,道理在此地。

  我們現在應該做穿針引線的工作,收集這些科學報告跟佛經上對比,把這些東西有意無意都說出來,將來科學家一聽到這個,原來佛經上有,他就來找佛經看。一個時代跟一個時代的根性不一樣,要能懂得,那佛道將來就大興了。這個世界的人嚮往科學跟哲學,原來真正的科學跟哲學是在佛教經典裡頭,在大乘裡面。湯恩比說的話我覺得這個裡頭有味道、有意思,「解決二十一世紀社會問題」,二十一世紀問題重!「只有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孔孟學說接引上中下三根,大乘佛法接引上上根人。這都不是普通人,普通人說不出來。所以這裡就給我們一個啟示,給我們一個思考的方向,如何能幫助人相信佛法、相信大乘、相信淨宗。幫助人不能著急,一下講淨宗把他嚇到了,他馬上「這玩意是迷信」,再也不敢學了。現代人心裡面想的發財,其次想的求智慧。大乘裡面的原理原則,「先以利欲勾,後令入佛智」,你心裡想的這個,我就成全你、我就幫助你,然後慢慢引導你出來,他就相信了,興趣就起來了。往生到極樂世界,福慧圓滿具足,真正是所謂心想事成。極樂世界的人,沒有一個人不是心想事成。淨宗對任何一個人,一切眾生,有百利而無一害,到哪裡去找這個法門!我們生佛國幹什麼?就是見佛聞法,不離開佛陀。佛無量壽,每個人都無量壽,天天在佛身邊,這才能深入法藏,究竟彼岸。「彭氏之論,深得經旨」,這部經的旨趣,他真的得到了。

  下面這句「願於無量世界成等正覺」,成佛只為教化眾生。「願者,誓願也。《法窟》曰:於出世道悕求為願」。悕者,念也,願也,故悕求,跟下面這個希望的希求是同一個意思。自己已經成就了,幫助一切眾生成就。下面解釋世界,「世界者,世指時間」。中國這個「世」字是三個十,三十年叫一世,也就是一個時代,三十年為一世。「界」指的是空間,東南西北、四維上下,這叫界。「《首楞嚴經》曰:世為遷流,界為方位」,世是指時間,過去、現在、未來,界是方位。「汝今當知,東西南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上下」,這是叫界;「過去、未來、現在」,這叫世,叫十方三世。這是世界,佛家的名詞叫法界虛空界,現在的名詞叫宇宙。

  「等正覺,見《唐譯》,是為新譯」。《魏譯》就是「等覺」,這是舊譯。等覺有兩個意思,第一個,「等覺是菩薩之極位,將得妙覺之佛果。其智慧功德,等似妙覺,故謂之等覺」。菩薩一共有五十一個位次,這裡面是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五十個,再上去等覺,所以等覺是菩薩最高的一個位次。他再提升,那是佛的位次,不是菩薩,妙覺,妙覺是佛的果位。等覺跟妙覺只差一點點,所以等覺是等於妙覺這個意思,他不是真正的妙覺,等於妙覺,他的智慧、神通、道力跟究竟果位差不多,稱之為等覺。「曇鸞大師曰:望於妙覺猶有一等」,向上看還有一等,「比下名覺,故名等覺」。第二個意思,「等覺即佛果。《往生論註》曰:以諸法等,故諸如來等。是故諸佛如來,名為等覺」。這個等是平等的意思,一切諸佛如來是平等覺,不像十地,十地不平等,初地跟二地不平等,二地跟三地不平等。到諸佛,真正成佛了,妙覺果位大家都平等,所以等覺是佛位的名稱,也能講得通。所以它有這兩個意思。

  「又《智度論》曰:諸佛等,故名為等覺。《會疏》云:等覺有二義。一、如來名等覺。二、一生補處位」,叫做等覺,這是前面講的等覺兩個意思。菩薩最高的位次叫等覺,這是菩薩五十一個位次裡最高的;到成佛之後,等覺是跟一切諸佛都是平等覺,佛佛道同。「於是注經家於此經文,亦有兩說」。這些註解的,註這個經文「成等正覺」。「一謂,是住等覺位菩薩,於十方示現八相成道」,是等覺位的菩薩。另外一種說法,這是果佛,這是妙覺如來。「從果向因,示現八相,乃成佛後之力用」。你看看,等覺可以示現八相成道,妙覺如來也是一樣的可以示現八相成道。眾生有緣!八相成道是到人間。釋迦牟尼佛到我們這個世間來示現成佛,他是什麼地位?他早就成佛了。所以這是如來倒駕慈航,示現八相成道。他從哪裡來的?他從常寂光來的。有沒有從實報莊嚴土來的?有,跟釋迦如來一樣,在這個世間示現八相成道。從實報土裡面來的是補處菩薩,一生補處是等覺菩薩,都有。

  「總之,大覺妙用,不可思議,似不必於此二者強執一說,不妨並存。蓋因菩薩眾多,境界不一也」。何況往下看,低級的這些菩薩也能夠示現八相成道。《華嚴經》裡面講圓教初住菩薩,這個地方應以佛身得度者,他就能示現佛身,就能示現八相成道。還是我們跟誰有緣。而跟我們有緣的人很多,不止一個。有的成佛了,有的在十信,有的在十住,有的在十迴向,有的在十地,不一定,我們心才動一個念頭,這些有緣人全知道了,都會來幫助。我們再看底下一段,「殊勝權德」,這裡頭分八科,八個小科,這八個小科就是八相成道,第一個「下生」。

  【捨兜率。】

  「上段末二句,入佛法藏,究竟彼岸。再讚大士之實德。今文及下文兩段,則再讚菩薩,普於十方,示現八相成道之殊勝權德」。就是善巧方便。「捨兜率,降王宮,棄位出家,苦行學道」,這底下一大段經文,「表八相成道。但其位不一,凡有五等。《甄解》曰:一、如《華嚴賢首品》及《起信論》。於十信滿位,示現八相。《占察經》說四種作佛中,第一信滿作佛當之」。《起信論》裡面講十信滿位,十信滿位是什麼地位?就是初住位。十信圓滿超越了十法界,他離開十法界,他住到實報土。中國大乘裡面常說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就是這個位次。說明他剛剛見性,他就有能力在他方世界示現八相成道,廣度眾生,他有這個能力。這裡講一個信滿,第一個信滿成佛,《占察經》的。

  《占察善惡業報經》講四滿成佛,我們把這個意思簡單跟大家介紹一下。第一個是信滿,「謂依種性地,決定信於諸法不生不滅」,一切法不生不滅,「清淨平等,無可願求」,求願的心斷了,這叫信滿成佛。這裡講的種性,種是種子,性是性分,阿賴耶識裡面種性地。依種性地,他決定信,說明他沒有懷疑了,相信一切法不生不滅,清淨平等。這是什麼境界?現在量子力學家就是這個境界,他們用科學這些工具的幫助,看到宇宙這些現象的真相。物質的現象他看到了,假的不是真的,物質沒有生滅;不但物質現象沒生滅,精神現象也沒有生滅。彌勒菩薩告訴我們的,「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念念成形,形皆有識」。後頭有一句話說,「識念極微細,不可執持」,不可執持就是不生不滅,你說生,它已經滅了;你說滅,它又生了。所以科學家給我們講個事實真相,宇宙之間沒有一樣東西是獨立存在的,它是跟大家交互在一起的,不能獨立生存。所以一切法確確實實像《般若經》上所說的,「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真正相信這個事實,人的心就清淨平等了。為什麼?他沒有希求,心就清淨了。沒有高下,心平等;沒有希求,心清淨,清淨平等心現前,才現前,信滿成佛。

  第二種「解滿成佛」。他用信解行證。清涼大師把《華嚴》分成這四科。「謂依解行地」,前面是依種性地,是信,這個地方是依解。「深解法性,無造無作」,法性沒造作。一念不覺而有無明,法性有沒有造作?沒有造作。無明跟法性有沒有關係?不能說沒有關係,也不能說有關係。你要說沒有關係,無明從哪裡來的?無明是一念迷而不覺。迷的是誰?迷的是法性。法性迷不迷?法性不迷,是你自己迷的,法性不迷。可是我們自己這個人跟法性有沒有關係?有關係,沒有法性就沒有我們自體,所以說不能說有關係,也不能說沒有關係。怎麼解釋才對?有無二邊都拿掉,都不要執著,都不要分別,都不要起心動念,解滿成佛。所以「不起生死想,不起涅槃想」,生死、涅槃二邊不著,沒有生死,也沒有涅槃。「心無所怖,亦無所欣」。跟《心經》上所說的一樣,「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心無所怖,也沒有任何欲望,心如止水,如如不動。「解滿成佛」,解是明瞭的意思,「行即所修之行也,梵語涅槃」,翻成中國意思叫「滅度」。這說解滿,事實真相明白了。

  第三種叫「行滿」,「謂依究竟菩薩地」,究竟菩薩就是等覺。「能除一切無明諸障,菩提願行,悉皆具足,是為行滿成佛」。明心見性,可是無明煩惱的習氣沒斷;斷得差不多了,就差一點點,這一點斷他就不叫行滿成佛,那他叫證滿成佛,就差這麼一點。這個地方說明,能除一切無明諸障,一切障礙都斷盡了,沒有障礙。菩提願行,悉皆具足,就是本來具足,自性清淨心裡頭沒有業障。惠能大師見性的時候他說,「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智慧具足、德能具足、相好具足,沒有一樣不具足,找不到一絲毫的欠缺。他當然有能力在十法界、在六道,與一切眾生感應道交,眾生有感,他就能示現八相成道。最後一種叫「證滿成佛」,「謂依淨心地,得無分別寂靜法智及不思議勝妙功德」。這什麼?統統是自性本具的,不是外來的,只要我們放下起心動念、放下分別執著,自性裡面的智慧德相統統現前。所以不思議勝妙功德是自性本具,不是外頭來的。這個淨心地是妙覺佛位,成佛之後倒駕慈航,示現八相成道。

  我們現在再看念老的註解。念老的註解說,三零五頁第四行最後一個字,「《占察經》說四種作佛中」,第一個是「信滿作佛」,就是初住就有能力示現八相成道。第二,「如《大集經》中,灌頂住菩薩」,灌頂是第十住,前面信滿是初住,「十住滿位能於無佛世界,示現八相。《占察經》第二,解滿作佛當之」。但是統統要緣。緣很多、很複雜,總而言之,不外感應道交,這個道理一定要懂。眾生有感,佛就有應,感應永遠糾纏在一起,沒有法子分開的。糾纏這個名詞是科學家用的,你沒有辦法把它分開,這個事實真相不能不知道。

  科學家告訴我們,彌勒菩薩也給我們印證,你看「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念念成形,形皆有識」,這就是說,心念跟物質現象永遠糾纏在一起,而且速度太快,念頭才起周遍法界。物質是波動現象形成的,這個波動現象也立刻傳遍遍法界虛空界。賢首國師的《還源觀》跟我們講三種周遍,第一種周遍法界,念念周遍法界。而一切法從心想生,這是講什麼?這是講十法界。十法界沒有離開阿賴耶,阿賴耶是心想,我們的念頭都屬於阿賴耶。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那阿賴耶就沒有了,那個示現就是行滿跟證滿。前面兩種信滿跟解滿跟阿賴耶還有關係,行滿跟證滿跟阿賴耶沒有關係了,真正轉八識成四智。

  「《占察經》第二,解滿作佛當之。三,《仁王經.菩薩教化品》明初地八相」,初地菩薩八相成道,示現八相成道,這是《占察經》裡面第三「證滿作佛」。「四《入如來智德不思議經》,明究竟地(一生補處)八相示現」,這是《占察經》第四,第四是行滿成佛,「一切功德行滿成佛當之」。第五還有「《華嚴.不思議品》,諸佛念念出生智,此明佛後得智,出生八相示現也」,這是第五種。第五種《占察經》上沒有,第五種是成佛之後。因為前面四種因中示現,等覺菩薩沒有證得妙覺,還算因地。第五種,他已經證得妙覺位,是究竟圓滿的佛果,他不在實報土,他在常寂光。常寂光在哪裡?常寂光無處不在,常寂光無時不在。佛經上給我們說佛菩薩的示現,「當處出生,隨處滅盡」。常寂光裡面沒有空間、沒有時間,當下便是寂光淨土,我們起心動念,他怎麼會不知道!遍法界虛空界所有眾生起心動念全知道。確確實實像一個看不見、聽不到、捉摸不到的網,這個網非常之密,遍布在法界虛空界。它沒有形相,它不是物質,它也不是意念,它也不是自然現象。所以等覺更深的一層意思,入到這個常寂光就是平等覺,成等正覺。「等正覺」這個名詞是新譯,玄奘大師他們譯的,妙覺如來。菩薩位次裡面的等覺,他還是住在實報土裡頭,那是菩薩。這個等覺是如來,不是菩薩。所以等覺這兩個意思,我們都得要知道。

  《華嚴.不思議品》裡面講,諸佛念念出生智。念念不是佛,佛沒有念頭了,隨著眾生,眾生念念那是感,佛法爾有應,自自然然有應,眾生有感佛就有應。應,大乘教裡面跟我們說得很多,感應有四種,顯感顯應,顯感冥應,冥感冥應,冥感顯應。我們凡夫煩惱習氣很重,對於冥應,冥感冥應我們不知道,顯感冥應也不知道,粗心大意。佛菩薩有沒有應?有應,我們沒有覺察到。我們能夠覺察的是明顯的應,我們的冥感佛顯應,我們顯感佛也顯應,我們知道,能覺察到。所以清淨心、平等心重要,真功夫就在清淨平等覺,本經經題上顯示出來了。關鍵是清淨平等,覺是自然的,只要心做到清淨平等,哪有不覺的道理!所以清淨平等是定,是屬於禪定。清淨就不染污,平等就沒有高下。阿羅漢、辟支佛不染污,還有高下;菩薩分別沒有了,所以平等性現前,出生八相示現也。

  這五種,前面四個「因中示現」,第五是佛,「佛後」,就是成佛之後的「業用」。「斯經所明,若依諸師,多是第四(補處)作佛」。每人看法不一樣,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下面念老說,「若依今宗」,我們依淨土法門,「此中無所屬」,淨土法門不可思議,「以彌陀巧方便迴向所作故,因果共不可思議。若強論之」,勉強來說,「或應在第五(佛後)之中焉」。八相成道有佛、有菩薩,有深位的菩薩,還有淺位的菩薩,都能做到。「由上可見,示現八相成道之人,階位有五」,這五種階位裡頭都有這個能力。就是「一般只知補處成佛所現」,這是一般大眾他對實際狀況不了解,只以為是補處,就是等覺菩薩來示現八相成道。「《甄解》則偏重為佛後。諸說不妨並存,五位不妨齊有。蓋十方來會之菩薩無量無邊,其階位於平等中,亦不礙於差別也」。這個是事實真相。

  「又八相成道指本師釋迦與一切諸佛示現成道之通途」。也可以說諸佛如來、諸大菩薩與眾生有緣,應以佛身而度脫之,他們就現八相成道的佛身跟大家說法,大多數都是用八相成道。「但諸經論因開合不同,所說亦異。或說七相,乃至九相、十相。今說八相者,乃從經論之多數也」。講八相的比較多,有講九相的,有講十相的,也有講七相的,這個裡頭是開合不一樣。「再者八相之中,內容亦不盡同。《大乘起信論》謂八相為」,第一個「從兜率天下」,這第一個相,第二個「入胎」,第三個「住胎」,第四個「出胎」,第五個「出家」,第六「成道」,第七「轉法輪」,第八「入涅槃」,《大乘起信論》這個說法。但《四教儀》裡頭說法就不一樣,第一個「從兜率天下」,第二個「托胎」,第三個「出生」,第四個「出家」,第五個「降魔」,第六「成道」,第七「轉法輪」,第八「入涅槃」。這兩個對照,「便知,《四教儀》是開《起信論》之成道為降魔與成道」,把成道開成降魔跟成道兩個,「合《起信論》之入胎與住胎於托胎」,合成一個。「可見兩者,只是開合不同,內容無別」。「《嘉祥疏》依《四教儀》判《魏譯》之八相」,就是康僧鎧的本子,「甚合於今此會集本。故仍依之」。嘉祥大師的《無量壽經義疏》,依《四教儀》的判法,跟這部經裡面所講的相同,所以註解也就依據《嘉祥疏》。「捨兜率是第一相。降王宮是第二與第三兩相。棄位出家,苦行學道是第四相。降伏魔怨是第五相。成最正覺是第六相。請轉法輪,常以法音,覺諸世間及以下諸句是第七相」,下段經文當中,「於此中下,而現滅度是第八相」。

  「捨兜率」,這再解釋,「即第一相從兜率天降生也」。兜率有翻譯成「兜術、睹史多」,這是翻譯的人翻得不一樣,梵文是相同的,它是一名,所以「譯音有異」。「其義為妙足,知足,喜足等」,有這個意思。「乃欲界中第四天」。這個裡頭有很深的意思,你想成佛,你想回歸自性,要怎樣才能夠回歸?要知足。你要不知足,你就有貪心,你就有妄念,你就回不了。為什麼菩薩要示現成佛先要住兜率天?就是示現知足。重要!知足就常樂,知足心是定的,沒有欲望,你看這個意思多深。欲界六層天,他為什麼不生在別的天,他要生在兜率?他是知足的意思,表法。所以他不住化樂天,不住他化自在天,也不住初禪、二禪,他住兜率。我們一定要懂得表法的意思,菩薩想成佛,一切知足,妙足。「內院現為彌勒大士之淨土,外院則為天眾欲樂之處」,這是講兜率天,內院知足,外院喜足。為什麼歡喜?一切法他滿足了,他就歡喜,所謂知足常樂,說明這個道理。

  「《普曜經說法門品》云:其兜術天,有大天宮,名曰高幢。廣長二千五百六十里。菩薩常坐,為諸天人,敷演經典」。兜率天簡單的狀況略略的提提。這個菩薩就是彌勒菩薩,在兜率天有他的居處地方,大天宮、高幢,菩薩在那個地方,為諸天人講經教學。我們看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為一切往生的大眾講經教學,從來沒間斷,現在我們看補處菩薩在兜率天也是講經教學。為什麼?大眾沒有證得妙覺果位,不講經教學行嗎?從這個地方我們能夠體會到,深深體會到,佛法原來就是教學。所以在《仁王般若經疏》上講的話,這就有道理。有講經的,佛跟菩薩講經,有聽經的,有真修行的,有證果的,叫正法久住;有講經、有聽經的,有真修行的,沒有證果的,這叫像法;有講經、有聽經的,沒有真修行的叫末法。末法雖然聽經聽得很明白,他沒有做到。如果講經的沒有了,聽經的也沒有了,叫滅法。

  那我們就知道,這個地區供養的有《大藏經》,諸佛護念,龍天善神保佑,這個地方會不會遭災難?有供《大藏經》,但是沒有講經的,也沒有聽經的,也沒有依教修行的,這地方要不要遭災難?照樣有災難。如果只要供《大藏經》就能消災免難,這一部《大藏經》要不了多少錢,每家都可以供,是不是這個地方就不會遭難了?我們人一樣幹殺盜淫妄,他會不會遭難?照樣遭難。供養《大藏經》,把它收藏在那裡叫供養,錯了,那是供,沒有養。怎麼叫養?每一天讀誦,依教奉行,那叫養,用《大藏經》養我們的佛性。只供沒有養不行,我們的心行跟《大藏經》完全相違背,這個道理要懂。

  因為有人向我提出這個問題,為什麼這個地方寺院、庵堂都供養《大藏經》,這個地方還要遭難?所以你要相信佛的話,佛告訴我們一切法從心想生,災難從哪裡來?心想來的。我們居住在這個地方的眾生,心裡想什麼?自私自利、名聞利養、貪瞋痴慢疑,想這個東西;幹的是什麼?怨恨惱怒煩、殺盜淫妄,幹這個,他能不遭難嗎?佛講的一切法從心想生。出家人收藏這些經典,自己不看,又不肯給別人看,果報在哪裡?在阿鼻地獄,叫吝法。你收藏《大藏經》,自己不看,也不給別人看,這不是吝法嗎?我們這個道場悟泓法師做這個示現,現在遭難了,認真懺悔,知道過去錯了。我勸他很多次,不聽!跟他講的時候,滿口是是是,都是,是完了以後就完了,什麼也不是。現在遭遇到困難,業報現前。這個示現提醒我們大家,我們如果看清楚、看明白了,知道這是錯誤的。布施經典也要看人,他能讀,布施他有用處;不能讀,布施他沒有用處。能讀、能解、能行,那個功德就很大,說不定幫助他成佛,幫助他往生,這好事。布施多,布施一萬個人,當中有二、三個成就,就不得了,就很大的功德。那其他的?其他種個善根。你布施他一本經書,至少經題他看見了,「一歷眼根,永為道種」,阿賴耶識裡頭種一個佛的種子,這一生不起作用,來生後世以這個善根遇到佛法它起作用。所以布施經典、佛像,有什麼樣的功德、什麼樣的好處,我們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下面說「《佛地論第五》云:睹史多天」,就是兜率天,「後身菩薩」,菩薩最後身,他要成佛了,所以他等覺菩薩,「於中教化」,兜率天的內院,等覺菩薩在那個地方教化眾生。「後身菩薩即一生補處菩薩。此世界」,過去、現在、未來「三世之補處大士,皆從此天降生」。這個示現就是告訴我們一定要學彌勒菩薩的知足,要學彌勒菩薩的慈悲,要學彌勒菩薩的放下。下面是八相成道第二段「托胎」,第三段「出生」,這兩相是在一句話裡頭。

  【降王宮。】

  你看從兜率天下降,降生在王宮,統統都有很深的意思。為什麼不降生在普通人家?佛菩薩降生都是降生在王宮,為大家表演的。你看看世間人,什麼人不要地位!叫爭名奪利。王位,最高的,沒有比王位更高的,財富也是最足的,富貴到了極處。出生在這個地方,然後能夠放下,出家去了,這個不簡單,這就說明出家修道比做國王還要殊勝。你看人家有王位的繼承他不要了,這個意思很深很深!世間人所希求的他不要,世間人不要的他要,他要什麼?要的是道,他出家修道去了。『降王宮』,降生在王宮。他可以選擇,我們不行,我們凡夫到這個世間來,憑什麼來的?業力。真的所謂「一生皆是命,半點不由人」,我們在六道輪迴,生生世世都是被業力主宰,自己做不了主。

  人要學佛,老師是關鍵。我遇到章嘉大師,章嘉大師教給我,《楞嚴經》上所說,「將此深心奉塵剎,是則名為報佛恩」。我們這一生走的這條路,信佛誠信,解佛經教,我們能理解,能讀誦、能理解,依教修行。釋迦牟尼佛是我們的榜樣,我們這一生學他,那這一生你就超越了業力,你那個業報身不起作用,這一生當中佛菩薩照顧,佛菩薩做主,這多自在!一生當中的際遇、遭遇,全都是佛菩薩安排的,有順境有逆境、有善緣有惡緣。菩薩為什麼這樣安排?來磨鍊我,千錘百鍊,看你動不動心,看你會不會退轉,你禁得起禁不起考驗。這作佛!我們選擇淨土法門,終極的目的是等著阿彌陀佛來接引我。什麼時候來接引,是阿彌陀佛做主。阿彌陀佛還沒有來,我就知道我還要在這個世間來受考驗、來受折磨;到阿彌陀佛點頭可以了,他就來接我走了,我在這等他。這個自在,自己於自己什麼都不操心,什麼都放下,真正學到「恆順眾生,隨喜功德」,普賢十願要落實、要真做到。這部經,你看序品第二品裡面「德遵普賢」,我們現在念的,還沒有念完,德遵普賢。普賢菩薩十願是修學淨土行門最高的指導原則,頭一個「禮敬諸佛」,我們有沒有做到?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我們是不是真的把一切眾生當佛來看待?還沒做到。沒做到,還再遭折磨,磨到哪一天把你這種煩惱習氣、貢高我慢磨得乾乾淨淨的,看到蚊蟲螞蟻都說阿彌陀佛,那就是阿彌陀佛,才行!對牠恭敬、禮拜、供養,向牠懺悔。

  降生王宮這一句裡頭包含著有「第二相之托胎,與第三相之出生」,這兩相包括在這裡頭。「本師釋尊之托胎,如《因果經》云:於時摩耶夫人於眠寤之際,見菩薩乘六牙白象騰空而來。從右脅入,身現於外,如處琉璃」。這是說菩薩來投胎,他是從右脅入胎的。在胎裡面,外面人能看到,像是琉璃,就像是玻璃一樣,隔著玻璃看到菩薩在摩耶夫人身體裡面。「至於出生則如《涅槃經》云:從母摩耶而生。生已」,生下來,「即周行七步」,七代表圓滿。「周行者,乃指四維上下之十方。《淨影疏》曰:於十方各行七步,示現丈夫奮迅之力,於十方獨出無畏」。

  世尊出世,一般經上講四方,東南西北各走七步,一個手指天,一個手指地,說「天上天下,唯我獨尊」。有一些信仰其他的宗教,看到佛經上這些話,跟我說釋迦牟尼佛太傲慢了,一出生下來,就天上天上,唯我獨尊。這句話裡頭「我」是大學問,我指的是什麼?常樂我淨的我,不是這個身體,禪宗裡面所謂的「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那個我。那個我是誰?佛!學佛的同學對這個「我」一定要認識清楚,否則的話就變成傲慢了。佛在大乘經上常說,「一切法從心想生」,誰的心想?我的心想,那才叫我。「我」在佛法裡頭有很深的意思,《佛學詞典》裡面講八個我,通常我們講兩個,最重要的,我是主宰的意思。今天我能不能主宰?不能。我要能主宰,我身體健康,永遠不生病,永遠不老。能不能做到?做不到,可見得沒有我。世間人心目當中我這個概念,佛法裡頭不承認。第二個重要意思是自在。你的身心都不自在,受外面境界的干擾,所以沒有我。佛法講我是真我,不是世間人所說的我,真我是真能做主宰,真正得大自在。那個我是什麼?那個我是自性,明心見性就把我找到了。

  大乘教裡面跟我們說,法身裡頭有我。法身裡頭有常樂我淨,般若裡面有常樂我淨,解脫裡頭有常樂我淨。法身、般若、解脫叫三德祕藏,自性本具的三德祕藏,這三種裡頭有真我、有真常,常是什麼?永恆不變是常;有真樂,樂是什麼?沒有苦,三苦八苦決定沒有;有淨,淨是清淨,本自清淨,一塵不染,就是常樂我淨,這四種淨德,自性裡頭本來就有的。佛講的是這個我,那真是「天下天上,唯我獨尊」,這個尊是尊重。換句話說,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說的什麼?就是講的法身、般若、解脫,就是講的常樂我淨。這個三德祕藏你證得了,就成佛了。所以世尊一出生做這種示現。

  「又《魏譯》曰:從右脅生」。《釋迦譜》裡面也說,「菩薩漸漸從右脅出」,他從右脅入胎,還從右脅出胎。

  現在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