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大經科註 (第二五0集) 2012/3/24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250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第五百九十四頁最後一行:
「阿彌陀具無量義。一譯無量壽。二譯無量光。三譯甘露王。密教以此三名,依其次第,表法報化三身」。這段集註都是說的彌陀名號功德不可思議,前面已經說了很多,這個地方又引許多經論、祖師大德的註解。其實名號的意義、名號的功德是說不盡的,為什麼?這是自性的德號。自性實實在在是無量無邊、無盡無數,說得再多也是舉幾個例子而已,我們要深深去體會。無量光、無量壽,是世尊在《阿彌陀經》裡面提出來的,這是最簡單的說法。壽代表時間,光代表空間,一切時空裡面所包括的一切無量,那是真的無量,可不是有量的無量。第三種翻譯為甘露王,甘露是天人的飲料,人間沒有,這個飲料讓人身心健康,去除一切的疾病,長養壽命,功德不可思議,用它來比喻阿彌陀佛像甘露中之王。密宗用這三個名稱代表,無量壽是法身,無量光是報身,甘露王是化身,法、報、化前面我們已經學過。「又可譯為無量莊嚴、無量清淨等等」,就是太多了。莊嚴,我們中國人所說的,真善美慧(智慧)圓滿具足,這莊嚴,無量莊嚴。清淨我們經題上有清淨、有莊嚴,莊嚴是從果上說的,清淨從因上說的。「又十二光名,亦皆彌陀名號」,十二光在後面,學到的時候我們再來細講。
「又阿彌陀三字,每字亦具無量義」,從這三個字,一個字一個字來說。「阿字為本不生之義」,阿也翻作無,彌陀翻作量,佛翻作覺,這是最常用的,翻成中國文的意思,無量覺。我們想想,哪一尊佛不是無量覺!成佛皆是無量覺,所以無量覺是一切諸佛的通號。西方這位阿彌陀佛就用這個名字做他的名號,為什麼?用這句名號接引眾生、成就眾生,這個意思好,這個意思確實非常的圓滿。這個地方給我們分開來講,阿是本不生義,本來不生當然就不滅,不生不滅是三諦裡面的「空諦」。
「彌字為吾我之義,故是隨緣之假諦」,就是俗諦。彌有我的意思,這個我不是身體,六道凡夫把身體當作我,這是錯誤的,身不是我。我們在分享當中講過很多次,再多次的分享都不算多,為什麼?身見沒破,還是執著身是我,所以這個話還得要多說。身確確實實不是我,為什麼?我是不生不滅的,身有生有滅,所以身不是我。我是自己能做得了主的,我們身做不了主,身要能做主,你想年年十八多好,做不了主,它跟著年歲它老化下去;沒有病苦多好,這都做不了主。所以我們一定要曉得,身這是個物質現象,它是什麼?是我所有的,像衣服一樣。大家都知道衣服不是我,衣服是我所有的,這衣服穿髒了,脫下來換一件,衣服穿壞了,丟掉換一件新的。這個東西像衣服一樣,不好使用,用的時間太久不好用了,就把它丟掉,再去換一個身體。
自己真能做得了主,那個身體就愈換愈好,人的身體丟掉換天的身體,天的身體丟掉換菩薩身體,菩薩身體丟掉換佛的身體,還是一個我,我沒有生死。我是什麼?我們在一般分享裡頭講我是靈性,就是自性、就是法性,經典裡面講也就是實相,實相是真相;身是假相,六道十法界都是假相,不是真相。這些大乘教裡頭基本的概念,我們必須要建立,一定要清楚,我們這一生的修學就真正得受用,不再搞假的,咱們要搞真的。所以它是隨緣,隨緣就起變化,普賢菩薩的「恆順眾生,隨喜功德」,隨喜的這種現象是假的,不是真的。「陀」是如的意思,「故是中諦」,什麼叫如?真跟假是一不是二,真是假之真,假是真之假,真假是一體,真假不二。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了,這二邊都不要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就錯了。二邊都不放在心上,這叫中諦,也叫中道,這個好,清淨平等覺就現前了。
「又《阿彌陀秘釋》」,這本書是密宗對阿彌陀佛的解釋,它說「阿字,一心平等本初不生義」,跟前面講的意思相同,確實沒有生,不生不滅,它是體,就是自性。「彌字,一心平等無我大我義」,無我、大我,可見得沒有把身體當作我。「我」這個字在佛法裡面的定義,是主宰的意思、自在的意思,自性起作用裡面有主宰、有自在。佛法裡面講三德祕藏,三德是法身、般若、解脫,這三德裡面每一德都有常樂我淨,這叫四淨德。所以它真有我,不是沒有我,法身裡頭有我,般若裡頭有我,就是有主宰、有自在,解脫裡頭有我,有常樂我淨。解脫是什麼?真正把無明煩惱放下,塵沙、見思放下,這叫解開,這煩惱解開。解開就脫離生死,見思煩惱解開,六道輪迴就沒有了,就脫離了,解脫,脫六道輪迴;塵沙無明離開、解開,就脫離十法界。無明煩惱的習氣化解、沒有了,就脫離實報土回歸常寂光。
常寂光就是自性,常寂光就是我們此地名號裡頭第一個字,阿。阿是不生,本來不生,所以它也不滅,完全回歸,它所有一切障礙都沒有了,都化解,所以一心平等無我大我。在這個地方特別要能夠體會到,什麼是大我?遍法界虛空界跟我是一體,我們把一個身體,這叫小我,大我是遍法界虛空界。身體是物質現象,這法界裡面所有的物質現象都是我的身,法界裡面所有的精神現象都是我的心,所以心包太虛,量周沙界,這是大我。誰知道?法身菩薩全知道,《華嚴經》圓教初住他就知道了,初住往上去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全都知道,不但知道,他享受到了。能享受到就是本經上所說的真實之利,這個不是假的,真實的利益。三德祕藏裡面的四德圓滿的顯示在當前,這是諸佛如來、法身大士的境界。
「陀字」,說得更好,「一心諸法」,諸法無量無邊,諸法是相、是作用,一心是體,是能生、能現,諸法是所生所現,能所是一不是二。能生如所生,所生如能生,稱之為「如如」,既是如如,當然是「寂靜」。我們今天沒有看到諸法寂靜,我們所覺察到的諸法是煩躁,沒有看到它的寂靜。佛菩薩告訴我們,問題出在哪裡?出在我們自己,不是諸法,諸法確實是寂靜的。我們看出煩躁,這個煩躁是自己妄心裡面變現出來的,不是真心。妄心是阿賴耶,是心意識,我們用妄心,所以看到諸法是無常、是煩躁的現象。如果我們用一心來看,一心怎麼講法?一念不生就叫一心,起一個念頭就不是一心,一心裡頭起了個念頭就變成諸法。你看賢首國師的《還源觀》講得好,他給我們講從一體,一體就是一心,起二用。這一念不覺它就變成阿賴耶,阿賴耶起兩種作用,依報、正報,依報是物質環境,正報精神的環境,這就構成無量無邊際的法界。
我們在這個法界裡面,因為我們迷得很深,有嚴重的執著分別,所以我們對於法界能夠覺察到的是非常小的一個範圍。這個我們不能不承認,擺在我們面前,頂多我們今天所了解的這一個地球而已。古時候不知道地球,不知道地是圓的,不知道,只知道自己居住這個環境範圍,而這範圍很小。確確實實有很多人一生,甚至於城裡都沒有去過,進過城的人那都開了眼界。住在鄉村、住在山裡面一生都沒有走出去過,老死不相往來。他能夠接觸到的也不過就臨近幾個村莊而已,再遠沒去過了,他的知見範圍就那麼小。現在是科學技術發達、交通方便,有媒體每天在報導,充其量我們認識這個地球,知道地球上每一天、每一分鐘、每一秒鐘,發生的一些什麼事情,你知道,別的星球不知道。星球無量無邊,世界無量無邊,諸佛剎土無量無邊,都不知道。
我們這一個人一生六根接觸六塵境界,是非常非常有限的,這是什麼?迷得太嚴重了才產生這種現象。科學家告訴我們,宇宙很大,空間維次不一樣,在理論上講空間維次是無限的。今天科學確確實實能夠證明不同維次空間存在,黃念祖老居士說十一個,我們居住的是三度空間,有四度、五度到十一度,這是現在科學能證明的。空間維次怎麼形成的?總離不開妄想分別執著。如果我們把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空間維次就不見了,全都突破,那我們的眼能看到整個宇宙,在佛法裡頭講,法界虛空界你全能看到。我們耳的能力能夠聽到全法界的音聲,巨大的音聲聽到,極其細微的音聲也聽到,這是什麼?六根的本能。大乘經說它為六種神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盡通,這是我們的本能,每個人本來都有的。現在為什麼沒有了?不是沒有了,是我們自己有了障礙。因為障礙,它不能現前,是這麼個意思,障礙除掉,它立刻就恢復,這個障礙就是煩惱。
所以學佛為什麼特別重視要斷煩惱,煩惱不斷,你自性裡面的智慧、德能、相好都不能夠恢復;煩惱要斷了,全恢復,你就成佛了。佛法修學的祕訣就是看破、放下,看破幫助我們放下,放下幫助我們看破,這兩個方法相輔相成,從初發心到如來地,沒有別的。你能夠聽到大乘,你就相信,你就覺悟,你能夠把起心動念、分別執著一下放下,你就成佛了,很快,凡夫成佛理論上講一念,一個念頭。釋迦牟尼佛給我們做了榜樣,他在三十歲那年在菩提樹下打坐,半夜從定中出定,看到空中的星星,把妄想分別執著全放下,叫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就成佛了。好像不難,難在我們不肯放下,為什麼不肯放下?事實真相沒搞清楚、沒看破。在中國唐朝六祖惠能大師,這禪宗的,他跟釋迦牟尼佛一樣,也是聽五祖忍和尚說法講《金剛經》,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放下了。他比釋迦牟尼佛年輕,釋迦牟尼佛是三十歲,惠能大師是二十四歲,這一放下就見性,就成佛了。一個在印度,一個在中國,為我們示現,為我們做個榜樣,告訴我們這個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
我們學佛,我們修行,這麼多年來,沒有把事實真相看破,所以不肯放下。你放下多少就等於你看破多少,你看破一分放下一分,看破十分你放下十分,看破百分你放下百分,肯定的。沒放下說明你沒看破,你還迷在這個世間,世間受這些苦難叫冤枉,為什麼?它不是真的,是假的。《金剛經》上佛說得好,「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不是真的。換句話說,放下是對的,放下是正確的,不放下錯了。哪個佛菩薩沒有放下!你看人家放下所得到的,無量智慧、無量相好、無量功德,他圓滿了。不放下,我們受這個身,你看這個身多苦,每天吃三餐飯就苦,那不吃飯多好。西方極樂世界的人不要吃飯,你看他多自在,所以這個苦他們就沒有了,他不會飢餓。他用什麼來養他的身體?今天來說,科學家的名詞,宇宙的能量,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用這個來養他身體。我們則是用這些飲食,五穀雜糧養身體,這東西不乾淨,所以身體用不了幾年它就壞了,不中用了。極樂世界的身體是無量壽,也就是他們吸收那個養分是乾淨、清淨,一點渣滓都沒有,一絲毫染污都沒有,所以得的是法性身,住的是法性土,跟我們這裡完全不相同。經上講得清楚,黃念老的集註,找到許許多多的證據來證明,讓我們對這部經產生信心、產生願心,放下萬緣,一心專念阿彌陀佛,所以成功了。所以說大我,大我是真的,一切諸佛是我,一切眾生是我,要用清淨平等的慈悲心來對待。一心諸法如如寂靜。
「又阿字佛部義。示理智不二,法界體相故。彌字,蓮華部義。妙觀察智,生法二空,實相本來不染六塵,如蓮花故。陀字金剛部義。如來妙智,自性堅固,能破一切妄想怨敵故」。這一段的說法完全是密宗的,我們有一份參考資料,這參考資料給我們講「佛部」,這是術語,「胎藏界三部之一,又金剛界五部之一。總該曼荼羅諸尊中為佛之形像之部屬而稱為佛部」。這裡頭要加個解釋,什麼叫曼荼羅?曼荼羅是梵語,密宗常用,顯教裡面把它翻出來,很少用這個名詞。顯教裡翻成什麼?翻作道場、法會,曼荼羅就是道場、就是法會。那佛部,這個道場裡面全是佛,來參與的都是諸佛如來,那當然非常殊勝。所以曼荼羅諸尊中,這就是我們用法會或者道場。法會諸尊中為佛之形像,全是佛,現的佛身,或者是佛的部屬,佛必定有侍者,他所帶的侍者,諸佛如來,這稱為佛部,這個法會是諸佛如來參加的。我們平常在經典裡面看到的,《華嚴經》上看到諸佛如來的法會,還有《地藏經》上看到,《地藏經》不可思議。釋迦牟尼佛一生說了很多經典,大多數與會,就是參加這個法會的,來到這個道場集會的,多半是菩薩、聲聞跟大眾,諸佛來參加的不多,可是《地藏經》上你看看它的序品,一切諸佛帶著他的侍者都來參加地藏菩薩的法會。什麼原因?那些諸佛過去都是地藏菩薩的學生,老師今天在天宮當中要宣講《地藏本願經》,大家都來,帶著侍者都來了,在密法裡頭,這個會場就是佛部。
諸菩薩形像就是「蓮華部」,諸大菩薩,有人天,是以菩薩為主,佛說法這個法會裡頭菩薩為主,也就是大乘法、一乘法,稱為蓮花部。「諸世天像為金剛部」,世是世間,諸世間就是講我們常說的欲界、色界、無色界,這些是什麼?諸天護法神。這些形相身分出現在道場裡面,這叫金剛部,叫執金剛神,執金剛神是護法神。這是密宗裡面講的三部,佛部、蓮花部跟金剛部。我們一看這個名詞就曉得,這個大會裡面是哪些人出席,知道他講什麼法。胎藏界裡面有這三部。
「金剛界為始覺上轉之自利門」,上轉,始覺上轉之自利門,金剛界。「胎藏界為本覺下轉之化他門」,這簡單的來說,金剛界是著重在自利,胎藏界著重在利他,上求下化,上求佛道是金剛界,下化眾生是胎藏界。這下面有個括弧解釋,「金剛界:開示大日如來智德之部門也。如來內證之智德其體堅固」,《金剛經》就是取這個比喻,金剛代表堅固。「有摧破一切煩惱之勝用」,所以比喻用金剛做比喻。「胎藏界:眾生本有的性德」,這個性德比什麼都重要,「攝持含藏一切如來的功德,如母胎攝藏嬰兒,故稱胎藏界」。這個胎藏有保護的意思、有攝受的意思,這是對於眾生。諸佛如來、諸大菩薩教化眾生、攝受眾生,還要護持眾生,他才能成就。眾生為什麼能成就?因為他本有的性德。眾生的性德跟佛菩薩的性德是一不是二,所以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
下面分別說,「胎藏界三部」,第一個是「佛部,是於果上理智具足」,那佛還參與這個法會嗎?要參與。在哪裡?諸位一想就明白,在實報莊嚴土。實報莊嚴土全是諸佛,你看禪宗裡面講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天台大師講六即佛,就是佛有六種,六種裡面從上面看,最高的是究竟即佛,就是《華嚴經》上講的妙覺如來,他們住常寂光。第二種分證即佛,他是成佛了沒有圓滿,哪些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是分證即佛,他是真佛,不是假佛。那我們就曉得,佛部裡頭是哪些人?用《華嚴經》上來講,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這是佛部,極樂世界的實報莊嚴土是佛部。那底下就能想像得到,方便有餘土是蓮花部,凡聖同居土是金剛部,不就很清楚了!分證即佛。第三種叫相似即佛,不是真的,相似,相似即佛在哪裡?在十法界,十法界的四聖法界最高的佛法界。那在哪裡?方便有餘土。在六道輪迴裡面,這最高的位次不是相似即佛,是觀行即佛。觀行就是他修行功夫真得力,能夠把煩惱伏住沒斷,觀行即佛。我們常常所講的,淨宗所講的功夫成片就是這個境界。如果是事一心不亂,那是相似即佛,理一心不亂,那是分證即佛。
這樣顯密你一看名相不一樣,境界完全相同。我們今天在哪裡?我們的功夫不得力,天台大師也給我們一個名號,叫名字即佛,什麼意思?有名無實,不是真的。但是從最初的、最原本的來說,理即佛,理即佛就是此地講的,眾生本有性德,這從理上講。所以釋迦牟尼佛在《華嚴經》上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這個話就是天台大師講的理即佛,從理上講,性理上講一切眾生都是佛。所以說你本來是佛,你現在要想作佛不難。你本來不是佛,那作佛就很難,他本來是佛,想作佛有什麼難?就不難了。
真想作佛,你看阿彌陀佛給我們開了方便之門,真不難,只要你真正相信有極樂世界,真正相信有阿彌陀佛,真正想到極樂世界去,我發願我要到極樂世界去,我要親近阿彌陀佛。用什麼方法?一心專念。我一心專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之外一切雜念統統放下,讓自己心裡頭只有一尊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你到極樂世界去很快。多長的時間?《彌陀經》上講的,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七日,你就去了,功夫好的一天就行了,不難。這是因為什麼?你本來是佛,你現在真想作佛,那還有什麼困難!難在哪裡?難在這個世間拉拉雜雜的事情,特別是情執你放不下,你難在這裡,放下就是。不放下還要搞輪迴,不放下還得過苦日子,要想離苦得樂,放下便是,你看這個法門多簡單,多麼容易。
這是無論怎麼講法,胎藏界三部、金剛界五部,都比不上阿彌陀佛這一句佛號管用,真的超越了一切。此地這是佛學常識,學佛的人也應該知道,知道怎麼?我們像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一樣,「戀德禮辭」,我曉得、我清楚我不學這個法門,我還是念阿彌陀佛。知道是智慧,念佛是念佛三昧,如如不動。為什麼要知道?度化眾生需要,你遇到這一類的根性,你知道怎樣去幫助他,去引導他。但是最後決定是這一句名號,穩穩當當讓我們成就,這個決定不能夠忽視。
所以佛部果上理智具足,不是因上,是果上。果上是什麼?法身菩薩,《華嚴》圓教初住以上,這些人聚集在一起,這是屬於佛部,他們不是普通人,也就是他們確實六根對六塵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就是佛部,天台說他是分證佛沒錯,真佛不是假的。無始無明的習氣沒斷,習氣有厚有薄,從習氣厚薄分為四十一品,就是四十一個階級統統是無明習氣,無明真斷了,不起心不動念,這微細的習氣在。相似即佛,用天台的話來說,四聖法界就是相似即佛,阿羅漢、辟支佛、菩薩,上面還有一尊佛,這四個都是相似即佛。下面是六道,六道裡面修行功夫得力的,能夠得定的,像念佛得念佛三昧,念佛三昧最淺的就是功夫成片。我們剛才講的,心裡頭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一個妄念都沒有,叫功夫成片,這不是一心不亂,這是天台大師講觀行即佛,決定得生,生凡聖同居土。名字即佛不能往生,有名無實,功夫不得力,功夫得力叫觀行,功夫不得力,也就是說,我們這個佛號控制不了念頭,這叫不得力。功夫得力,佛號綿綿不斷,妄念不會起來,不可能有妄念,不可能有雜念,這叫真功夫。所以佛部都是大定,大定是什麼?理一心不亂,住正定聚,這是實報土。
「二、蓮華部,此為如來之大悲三昧,能滋榮萬善,故喻之而名蓮華部」。這是方便有餘土,菩薩,這些人有權教菩薩,有迴小向大的二乘,就是聲聞、緣覺,他發菩提心學大乘法,這蓮花部。第三,「金剛部,是為如來之慧之力用,能摧破惑業苦之三障」。惑是迷惑,就是貪瞋痴慢疑;業是十業,十善、十惡;苦是苦報,六道三途是說這個,這叫三障。這是人天,也就是同居土。如來之慧之力用就是金剛般若,如來用這個加持我們,教導我們,所以經不能不聽。如來的慧,如來智慧的德用怎麼加持我們?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四十九年講經教學就是加持我們。我們接受釋迦牟尼佛經教的薰習,時間長了自然就有悟處,自然就肯放下。印光大師在《文鈔》裡面告訴我們,佛法無論哪個宗派、無論哪個法門,都必須要從經教入門,就是教下。不必從教下入門的,那佛何必去四十九年講經教學!
不從這個門的有,禪宗。所以佛法常講宗門教下,宗門那是上上根人不是普通人,他可以不從教下,惠能大師是個標準的例子。他不認識字沒有念過書,確確實實他在沒有遇到五祖之前,沒有聽過人講經。就是在五祖黃梅道場住了八個月,講堂他一次沒去過,禪堂也沒有去過。他的工作是在碓房舂米破柴,他在那裡做義工做了八個月。五祖傳衣缽的那天召見他,半夜三更別人睡覺,召見他在方丈室,對他一個人講《金剛經》,當然是講大意,這人上上根人用不著囉嗦,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就開悟了。怎麼開悟?放下,真放下,放下就行了。這一放下,他就說了五句話,這五句話就是他的畢業論文,就是他的報告,他的心得報告。「何期自性本自清淨,本不生滅,本自具足,本無動搖,能生萬法」。五祖聽了這個,行了不要再講,衣缽給他,立他為第六代祖,叫他半夜就走,離開道場。這是不需要經教的,除這個法門之外統統要經教。
禪宗根機一定要上上根人,我們這種根性沒分,不是這根機,我們學一輩子也不會開悟。這是一定要曉得自己是什麼根性,我們選擇哪一個法門。上中下三根都要依據經教,離開經教是決定不行的。換句話說,釋迦佛當年在世講經教學四十九年,是為我們這些人、這種根性人的,惠能大師例外,他不是為他講的,是為我們講的。我們要感恩,佛陀真辛苦,四十九年沒有一天休息,每天講經不止八個小時,這個諸位一定要懂。八小時之外,多少人去問他問題,多少人去找他,他統統要接見,來者不拒,大慈大悲。所以如來的智慧、如來的力用,幫助大家破迷開悟、離苦得樂,這有金剛部。金剛有護法的意思在裡頭。
底下講,「金剛界五部,金剛界為始覺上轉之法門,轉在迷之九識,成五種之果智」。轉迷為悟,一般只講八識,這講九識,九識阿賴耶再加一個菴摩羅識,阿賴耶是迷,菴摩羅是覺,迷悟不同。換句話說,阿賴耶要是覺悟就不叫阿賴耶,叫菴摩羅識,是一不是二,八跟九是一不是二。不能把它看作兩個,那就錯了,迷的時候叫阿賴耶,覺的時候叫菴摩羅識,成五種果智。「一、蓮華部,眾生心中有本有淨菩提心清淨之理」,這是真的,能大師開悟的時候說出來,何期自性本自清淨,說出來了,一切眾生心裡頭本有清淨菩提心。菩提是覺,清淨菩提心就是清淨的覺心、清淨的真心,你有,不是沒有,人人都有。人人都有怎麼樣?現在「在六道生死之泥中」。我們被染污,我們的菩提心沒有了,有的是什麼心?自私自利、七情五欲、名聞利養、貪瞋痴慢,變成這個東西,這全錯了。可是諸佛菩薩看怎麼樣?我們雖然在六道這個泥中,沒有染,「不染不垢」。這就是惠能大師看到,所講的第一句「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他不是講別人,講六道眾生。
那我們現在這個染、垢,垢是髒東西,這個染跟垢到底是什麼?是阿賴耶的見分跟相分,不是自己的清淨菩提心,不是。可是這樣一染,染的時候迷了,我們現在只知道用阿賴耶八識五十一心所,只會用這個東西,這個東西當家,這就搞六道輪迴。四聖法界也用這個東西,四聖法界用不染不垢的這部分,所以他叫聖人。我們今天用什麼?我們就用染、就用垢。染、垢是什麼?剛才說過了,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七情五欲、貪瞋痴慢我們用這個,這就是染,這就是垢,錯用了心。怎麼回頭?淨宗這個方法好,就用阿彌陀佛,你要把阿彌陀佛用成習慣,你就回頭,自自然然回頭,不知不覺的回頭,妙!所以古人講這句名號暗合道妙,就這個意思。你什麼都不要管,就一直念下去,用這一句佛號把所有一切雜念打掉,因為雜念斷掉那就成佛。斷不掉,前念滅後念就生了,我想斷,愈想斷還愈多,不想的話好像沒有,愈想愈多,你就斷不了它。那怎麼辦?我用一句佛號來代替它,念頭起滅全是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沒有一個雜念。這樣念成功叫帶業往生,生到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也作了阿惟越致菩薩,不可思議。
所以淨宗這個法門,確確實實八萬四千法門裡頭排名第一,一切眾生都能依這個法門往生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極樂世界畢業就成佛,決定畢業,不會留級、不會退轉。佛天天講經說法,聽不懂沒關係,有很多人幫忙,阿彌陀佛的助教很多,這些助教都是補處菩薩、等覺菩薩,像文殊、普賢、觀音、勢至,在極樂世界都是阿彌陀佛的助教,這個機會千載難逢,希望大家要珍重不要錯過。我們現在要換心,現在這骯髒的心,把它換成阿彌陀佛清淨的心。這一換那就不得了,一換你是真的彌陀弟子,你不是假的,天台大師稱你為觀行即的菩薩,不是名字。如果說換不過來,你是有名無實,將來這個壽命到了還要繼續搞六道輪迴,這個不能不知道。下面說,「猶如蓮華之由泥中出生,不染不垢」,蓮花部是這麼來的,蓮花是比喻。
第二「金剛部,眾生自心之理所,又有本有之智」。這就是《華嚴經》上佛說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就這個意思,真有不是假有,而是我們現在迷失了自性。「在生死之泥中經無數劫」,我們自己都以為智慧沒有了、德相沒有了,不敢跟佛比,站在佛菩薩邊上感到很難為情。其實不然,佛菩薩看我們跟他沒有兩樣,只是一時糊塗沒省悟過來,真正省悟過來,我們跟他沒有兩樣。省悟過來你就放下,智慧現前。智慧現不現前最明確的現象,就是他放下,放下就是智慧現前。沒有放下,他講得再好,智慧沒現前。講得再好那是什麼?那是別人說的,他讀得多,他聽得多,他會講,他做不到,他也沒講錯。這就是過去天台智者大師所說,智者大師有兩句話名言,我們要常常記住,「能說不能行」,說得沒錯,天天在讀經,在看古大德的這些講解,說得一點沒錯,「國之師也」,他可以當老師,可以教化眾生;「能說又能行,國之寶也」,那是國寶級的。能說不能行是國師級的,不是國寶,他的知見也正,就是煩惱習氣太重,還是沒有辦法放下。
我們要知道,國師級的將來果報在人天,來生人天福報,他不會墮三途,因為他不會做壞事;國寶級的來生作佛去、作菩薩去了,不在六道。我們要發心當國寶,不能當國師,記住,國師也不錯,來生福報很大,但是人一享福就迷惑、就顛倒,又幹壞事,壞事幹完之後就又墮三途了。你能保來世,保不住後世,所以很可怕。這樣說起來這放下比什麼都重要,一定要放下,常常想到生不帶來,死不帶去。這世間沒有一樣東西是我的,連身體都不是我的,身體都帶不走,何況身外之物!這些東西常常放在心上,那就是嚴重的過失。心上決定不能有,事上隨緣,有很好,沒有也很好,不要去計較、不要去執著,對人、對事、對物都要用這個心態,你是真學佛,無論在家出家你都是寶,比師高出很多。
後面第三,「佛部,此理智在凡位未顯」,沒有顯示出來,未顯不能說沒有,他有。「入果位則理智顯現,覺道圓滿,故名佛部」。這個理智,理是清淨寂滅,智是真實智慧,都是自性裡頭本來具足的。惠能大師第二句講「本不生滅」,這就是理,本不生滅是涅槃,涅槃是寂滅的意思。他第一句說清淨,第三句說「本自具足」,那就裡頭有智、有德、有相好。所以入果位,證得法身菩薩的地位,這是果位,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這是分證即佛,是真佛,這不是假佛,他不在十法界,他住在實報莊嚴土。十法界的四聖法界是方便土,六道是同居土,這些都要搞得很清楚、很明白。所以他們能夠契入,就是住在實報莊嚴土,涅槃、智慧統統顯現出來,覺道圓滿,這叫佛部。
第四個「寶部」,寶是什麼?「佛之萬德圓滿中,福德無邊,故名寶部」。成佛功德圓滿,在這個地方,我們就要知道積功累德,這一部經《無量壽經》講得很多,要不要做?要做。希望大家做,做的是功德,不是福德。功德跟福德,在事上講沒有兩樣,是一樣,斷一切惡,修一切善,著相就是福德,離相就是功德。斷一切惡,修一切善,不著相,這是功德,不能不做,不做的時候你的功德不能圓滿,一定要做,諸佛菩薩沒有一個不做。成佛之後,你看與一切眾生感應道交,眾生有感,佛菩薩就有應。那個應都是修積功德,永遠不斷,幫助一切眾生斷惡修善,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幫助一切眾生轉凡成聖,自己心地清淨平等覺,一念不生,這叫圓滿功德。凡夫做了好事情都記著,我做了多少好事情天天還要記,像袁了凡功過格一樣每天還要記,那是什麼?那是修福德。修福德世間人願意幹,修功德說他不要記這些東西,修了、做了等於沒做,那算了,我還是別做好,他不做!功德不容易,福德容易,功德是真正有智慧,真正是三輪體空,那是提升自己的境界,凡夫看不到,佛菩薩知道。所以說功德寶,這寶部是功德寶,我們要懂得學。
最後「羯磨部」,羯磨是梵語,翻成中國的意思叫作業。「佛為眾生而垂悲愍,成辦一切之事業,名羯磨部」,作業就是什麼?作業就是做事業,建立事業。正在進行這稱之為事,事情做完之後,這就有業。業也是一股很大的能量,你看善的業力,人死了以後在六道裡頭受生,頭一個叫引業,引導你到哪一道去投胎,沒有別人引,是自己的業力引導你。善業,善的業力引導你到三善道,惡的業力引導你到三惡道,這個一定要懂。人心善,臨命終的時候看到天神來接引他,那個天神是自己業力變現的,或者說業力感應的;念佛的人跟阿彌陀佛起感應,阿彌陀佛來接引你,同樣一個道理。造惡業,看到有鬼來引導他,把他帶到三惡道去,全是業力變現的,自己不認識,很喜歡就跟著他走,他帶你去了。特別是惡業,惡業帶你走的是什麼?都是冤親債主。冤親債主現他的樣子,你決定不會跟他去,他現什麼?現你家裡親屬的樣子,現你最喜愛的人,他變現那個樣子來誘惑你,你跟他去了,結果你上大當。那個時候你沒有智慧你不能夠辨別。這種現象人在沒死的時候就看到,病重的時候,快要臨終前二、三天,你看他在病床上告訴人:我看到什麼人在門口。他所說的都是死去的家親眷屬,我看到他在門口。不是家親眷屬,《地藏經》上說得很清楚,都是冤親債主變現家親眷屬的樣子來誘惑你,這些事情是真的。
在醫院裡面服務的醫生、護士,他們統統相信,為什麼?好多人親眼見過的,只要看到這個病房有這些現象,這病人不會超過三天他就過世了。佛經裡頭講得很清楚、講得很明白,所以作業要不要作?要,不能少。作業在今天講就是服務,為眾生服務,我們這個道場裡面講做義工,很多事情他們都要做,這些事情都是利益大眾的,都是為大眾服務,讓這個道場一切工作都能夠順利進行。道場裡面最重要的一個是講經,一個是念佛,講經是解門,念佛是行門,解行相應,這就有成就。我們道場小沒有念佛堂,萬姓先祖紀念堂雖是個念佛堂,容納人不多。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偏重在講學,修行?個人經聽明白了自己去做。師父領進門,領導你入佛門,修行在個人,你的成就是你自己負責。所以釋迦牟尼佛沒有領導大家念一天佛,沒有,也沒有領導大家去坐一天禪,也沒有,佛在生就是講經教學。我們要明白它到底是什麼意思,我們聽懂了我們就肯放下,我們聽懂了我們就會真幹。不善的事情,我們絕對不但不會去做,念頭都沒有,不會起這個不善的念頭。好的事情有機會就做,沒有機會不要去找,隨緣不攀緣。我要去找這個機會是攀緣,隨緣有機會我們要做,沒有機會老實念佛。
現在聽經方便,這就說現在人這方面的福報比古人大,古時候聽不到講經。現在講經的人雖然不多,你能聽到,有電視、有網路。我看現在他們做的隨身聽,這個東西太好了,我們年輕學教的時候不敢想像,怎麼有這麼好的東西!一個小機器像一包香煙盒那麼大,裝在口袋裡頭,我們一年講的經全在裡頭,一千二百個小時都在裡頭,這還得了,一部完整的《大經解演義》。兩個星期之前,有個同學送給我一個手電筒,晚上用的手電筒,上面有一塊,我就問他是什麼東西?他說太陽能,太陽能充電。這個好,沒有電源的時候,太陽能可以充電,還用手搖也可以充電,這個好。在沒有電源的這個地區,中國大陸很多,還有很多地方沒有電,沒有自來水,那這個東西可以管用,手搖充電,太陽能充電,他就可以聽經。這個科學技術要用在傳播佛教上,那是無量無邊功德,價錢也不高,比讀書更方便,所以這個東西要大量流通。我們講到這裡作業,做這個業是善業當中的第一位,這個東西送給親戚朋友是最好的禮物。念佛機現在流通量很大,那是帶你念佛的,這是給你聽經的,有這兩個寶,這叫真正是法寶,這兩個寶我們這一生就得度了。我們要像佛一樣憐憫一切苦難眾生,我們要盡心盡力幫助他,幫助他覺悟、幫助他離苦、幫助他得樂。
我們再看經本,我們把這個文念一遍,大概的意思前面都講過。五百九十五頁第四行最後一句念起,「又阿字佛部義,示理智不二,法界體相故」,它表法界的理體就是真如自性。「彌字,蓮華部義。妙觀察智,生法二空」,這生空、法空。「實相本來不染六塵,如蓮花」,蓮花代表在染污而離染污,你看蓮花的根生在泥土裡頭,花開在水面上,染淨都不染,泥土代表染,水代表淨,花開在水上面,代表染淨都不染,取這個意思。「陀字金剛部義。如來妙智,自性堅固,能破一切妄想怨敵」,這是把自性本具的智慧比喻作金剛般若。「又阿字,空義」,這是講三諦空假中。「一心法體本自虛妄相空無故」,萬法皆空,《般若經》上告訴我們,「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就是講這個意思。「彌字,假有義。一心平等,諸法如幻假有故」,知道一切法不是真的,是假的,不能說它有,也不能說它無。用什麼樣心態來對它?就是用一心平等,一心是真心,平等待人,平等接物,對一切人事物要用真心、要用平等心,清淨平等來對待。
「陀字,中道義。一心平等,諸法離二邊,無定相可得故」。這是真正的意思,我們一定要了解,就是事實真相。一切法確實沒有定相,彌勒菩薩給我們講得非常清楚,一秒鐘波動的頻率,無論是物質、無論是念頭,波動的頻率一秒鐘一千六百兆次,這就是說,相不可得。你所看的相是幻相,不是定相,沒有定相。定相只有常寂光,只有自性,明心見性你看到有定相,自性本無動搖,它定相,自性本定。明白這個道理,這自性本定是修行的大根大本,所以佛法無量法門全是修禪定,絕不是說禪宗修禪定,搞錯了。八萬四千法門,八萬四千種不同的方法統統修禪定,念佛也是修禪定。我們真能把心裡一切雜念統統換成阿彌陀佛,這就是淨宗所說的「念佛三昧」,念佛三昧還是自性本定。行門重要,解而不行不能成就。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