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淨土大經科註  (第一九九集)  2012/2/18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199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第五百三十二頁第一行,從當中看起,「梵行」:

  「梵行者,清淨無欲之行。為《涅槃》五行之一」。《涅槃經》說菩薩有五種行,第一種叫「聖行」,聖也就是正,「聖即正也,謂菩薩依戒定慧所修之行,故名聖行」。依戒定慧,這是正法,稱之為三學,戒學、定學、慧學。不但釋迦牟尼佛依戒定慧修行,因戒得定,因定開慧,這一條成佛之道,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菩薩共同行的一條道,沒有例外的,佛教傳到中國來之後,儒接受了,道也接受了,稱為三無漏學。所以東方聖學確確實實比世間法高明很多。這三樣東西好比是三種工具,它能夠開發自性裡面無量的智慧、無量的德能、無量的相好,不從外面得到,是自性裡頭本自具足的。這部《大乘無量壽經》可以說把這個三學發揮到淋漓盡致。一切大小乘佛法、宗門教下,沒有一個不遵守這個原則。遵守這個原則,決定可以得到究竟圓滿的智慧、德能、相好,所以屬於聖學,也叫正學。

  第二,就是這個經上講的「梵行」。梵是梵語,印度古老的梵語,它的意思是清淨的意思。「梵即淨也,謂菩薩無空有二邊愛著之染,名之為淨」,這是將淨下了個定義。什麼才叫淨?愛著要放下。愛是貪愛,著是執著,這是煩惱,有這個東西就不淨了。不但這要放下,這是世間法,在出世間法裡面講空、講有,空有二邊也要放下,這才叫清淨。六道凡夫著有,執著有,小乘聲聞、緣覺執著空,我們執著有,他執著空,他說什麼都沒有,萬法皆空,這個都是講的走極端。菩薩行中道,菩薩空有二邊都不執著,所以心地清淨了。你看看,凡夫著有,不清淨,有就是有愛、有執著;二乘人執空,也不清淨,都偏在一邊。實際上,空是性邊的,執著性空,有是執著相,事相有,性理空,這是佛在經裡頭常常講到的,但是不能執著,執著就錯了。所以《金剛經》上佛說得好,「法尚應捨,何況非法」。法是什麼?佛說的法,空有是佛法,佛法也要捨掉,何況不是佛法!愛著不是佛法,是世間法,統統要放下,你的心才會清淨、才會平等。梵就是清淨的意思。

  「以此淨心」,用這種清淨心,二邊不著,中道也不存,心地清淨,沒有念頭,用這種清淨心,「運於慈悲」,於做用講,運用,慈悲是自性裡頭本有的,不是外頭來的,這是性德。慈是「與眾生樂」,悲是「拔眾生苦」,我們一般這兩個字常常連起來用。分開來用,悲是憐憫心,看到別人受苦受難,心裡會很難過,就像自己在受苦受難一樣,這屬於悲心,慈心是愛心。我如何能幫助他離苦得樂,得樂是慈,離苦是悲。要用清淨心去做,如果心地不清淨,這個慈悲就不是菩薩的慈悲,那就是世間人的慈悲,我們一般人講愛心,就是這個。

  所以慈悲也有很多等級,世間人的慈悲叫「愛緣慈悲」,你愛他,你對他很慈悲;你不愛他,你對他一點都不慈悲,這個叫愛緣慈悲,這是一般普通人都有的。升高一級叫「眾生緣慈悲」,我們今天講同情心,統統是眾生,看到眾生受苦受難,他就想幫助他,沒有想利益自己,只想幫助這些眾生離苦,離開災難,叫眾生緣。這個就高得多了,這世間的聖人,心量大。菩薩是「法緣慈悲」,他二邊不著,中道不存,見到眾生就如同自己一樣,知道眾生與自己是一體,自自然然慈悲心生出來。第四種叫「無緣慈悲」,這是佛與法身菩薩,無緣是沒有任何條件,見到眾生苦一定幫助他離苦得樂,諸佛如來、法身大士。所以慈悲也有這四種。與眾生樂,拔眾生苦,這叫梵行。在此地是法緣以上菩薩,真正是菩薩。

  第三種叫「天行」,「天即是第一義天」。天也有很多種(這後頭有補註嗎?對,後頭是有),第一義天。「菩薩由天然之理而成妙行,故名天行」。後面有小註,這《佛學大辭典》上有這一條。這是術語,就是佛法裡頭的專有名詞,叫術語。「譬第一義空之妙理為天」,這「四天中之義天是也」,叫第一義。這天有四種,佛經上常說的,第一種叫「世間天」。從前古時候皇帝稱為天子,他不是天人,我們尊重他稱他天人,這是世間的天,有名無實。現在日本還有天皇,天皇也是人,並不是真的天人。所以這是世間的天,尊稱他。第二種「生天」,我們人修善積德,佛告訴我們,人修上品十善,將來死了以後到哪去?到天上去了。因為你修的福報太大,人間沒有這麼大的福報,你就到天上去了。天有二十八層天,統統都叫生天,這二十八層天我們都能夠往生到那邊去。所以人要明白這個道理,要提升自己的靈性,來世比這一世要高、比這一世要好。

  譬如說升一級,要真做好事,升一級就是四王天。不說別的,四王天的壽命,壽命是福報裡頭的第一福報,福報再大,沒有壽命,那都等於零,一定要有壽命你才能享福。你看四王天,佛告訴我們,四王天的一天是我們人間五十年,他的壽命,在他那個天上壽命五百歲,一年也是三百六十五天算一年,他的五百歲,在我們這個世間就長了。一天是五十年,兩天就一百年,我們這個世間人活上一百歲,在四王天兩天,從這個地方我們就不難想到他福報大。再上去一天叫忉利天,中國人稱他作玉皇大帝。這個天比四王天高一等,忉利一天是我們人間一百年,他的壽命是他那邊的一千歲,一天等於我們一百年,忉利天的人福報真大。中國號稱五千年的歷史,在忉利天上時間很短,五千年才五十天,不到兩個月,忉利天。愈上去愈殊勝。

  沒有離開五欲,七情五欲沒離開,生欲界天,欲界六層;如果我們修行功夫深,把愛欲斷掉了,那就不生欲界天,生色界天,他得禪定,色界有十八層天,福報超過欲界太多了;十八層天上面還有無色界天,有四層,總共二十八層。上面這個四層沒有身體了。我們看老子《道德經》上說,「吾有大患,為吾有身」,老子很感嘆,我最大的憂患是有個身體,這身體麻煩大,那要沒有身體多好。所以無色界天的人沒有身體,他們的壽命長,論劫數來算,非想非非想處天壽命是八萬大劫,我們很難想像,那壽命之長。他沒有身體,所以他什麼苦都沒有,有身體就有苦,沒有身體就沒有苦。

  這四個天就是無色界天,可以說是六道裡頭最聰明的人,他不要身體,我們稱他作靈界,一般人叫靈魂,他住在那裡,他不去投胎,但是他有行苦。什麼叫行苦?他八萬大劫到了,他又起心動念了,換一句話說,他是定功支持他的,八萬大劫到了,這定功失掉了,失掉,煩惱起現行。俗話說爬得高摔得重,他是爬到最高頂,六道裡頭最高峰,因為產生一個誤會,這個都是真正修行人的境界,不是真修的人到不了這個境界,到這個境界以為是圓滿了,圓滿就叫涅槃,自己以為證得大涅槃,大涅槃叫不生不滅,為什麼這個生滅的現象出現?他就開始懷疑、就開始毀謗,古聖先賢講這個涅槃不是真的是假的。這個謗法、謗佛、謗僧的罪過是阿鼻地獄,他起這種念頭就墮阿鼻地獄,你看從最高掉到最下面。這就說明六道輪迴。六道輪迴這樁事情看清楚、看明白了,我們不幹這個事情,這個事情很辛苦,毫無意義,應該要脫離六道輪迴。

  脫離六道輪迴,修大乘、小乘都可以,小乘只能出輪迴,不能出十法界;大乘不但出輪迴,而且要出十法界,這個高,這個意思好。所以出十法界,大乘裡面最殊勝的方法,最簡單的方法,也是最可靠、最快速的方法,就是淨土法門,它真正能幫助你在這一生超越六道輪迴,也就是超過四禪天、四空天,這個了不起。不但如此,還超越十法界,十法界裡頭是阿羅漢、辟支佛、菩薩、佛,統統超越。這個法門稀有的法門。「人身難得,佛法難聞」,這兩句話佛常說,提醒我們得人身好不容易,人身是很難得到的,一定要珍惜!因為人身遇到佛法,遇到淨宗,你就成就了,你成佛了。不是人身,沒有這個機會,得人身就有這個機會。人身可貴,貴在人身能夠學淨土宗,能夠念阿彌陀佛,能夠在一生當中超越十法界,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作佛去,可貴是可貴在這裡。如果得人身,這一生沒有遇到淨土法門,那不稀罕,那不算可貴,遇到這個法門是真可貴。你遇到八萬四千法門其他的任何一種,你這一生不一定能修成,修不成功還是搞六道,不足以為貴,遇到淨宗那就真的可貴,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遇到這個,這一生當中決定要成就,不能再幹傻事,人間天上誘惑非常多,決定不能上當,要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般若經》上告訴我們,「一切法」,這世間法,人間天上,甚至於包括十法界,都算是世間法,這一切法真的「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這一樁事情,三千年前佛說得很多,我們真正懂的人太少太少了。

  古時候人從小受了倫理道德的教育,人很老實,只要是聖人的話不敢懷疑,都相信、都接受。可是雖然接受了,道理沒搞清楚;換句話說,疑根不能斷。我們自己就是從這個路上走過來的,年輕的時候學佛,這些東西是佛說的,佛一定是真的,佛不妄語,我們相信,叫仰信,敬仰,我相信他,但是疑不能斷。那要斷疑可不是容易事情。我們自己以為學佛學了三十多年,接受淨土了,接受這個法門,微細的疑惑還是存在。一直在最近幾年看到量子力學家的報告,這個疑惑斷了,真的不疑惑了。為什麼?佛講的這些微細的,科學家發現了,就是發現了阿賴耶識。阿賴耶識經典上講得很詳細,講宇宙的起源、萬物的起源,講我從哪裡來的,這大問題,哲學跟科學上最後的問題,沒法子解決。現在量子力學家逐漸到破解的時候,真正破解是大乘經典,他們現在逐漸逐漸接近,真的接近不是假的接近。所以他們的報告我們一看就懂。為什麼一看就懂?我們有大乘經典的基礎,他說的跟佛經上講的一樣,沒有佛經講得詳細。這使我們把這個微細的疑惑斷了。這一斷,我們的信心是真信,以前叫正信,現在是真信,比正信又提升了一級,真信了。正信還有微細的疑惑,這個微細疑惑斷盡了,死心塌地老實念佛,那就決定得生。

  正信是從經論理論上,事上雖然沒有見到,但是理上講得通。可是這個理我們沒有證得。佛經的確是科學,佛經上要求我們一定要證得,佛給我們說了,說了然後你自己去證明,這才算是你自己的。你自己沒有證得,那是別人的,就是道聽塗說。佛是要求信、解、行、證,這個就是科學精神,自己沒有親證都不算是真的。科學幫了我們學佛人的忙,讓我們斷疑生信,科學對我們的貢獻非常大,我們不能不感謝。這個疑斷掉之後,我們對淨宗的信心死心塌地,決定不會動搖了,我們了解事實真相。但是佛菩薩還是要求我們親證。親證,在這個世間我們沒有能力,我們也沒有去學科學,沒有這個能力。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親證了,決定很快可以證得,不需要太長的時間,因為在那裡得到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進步非常快速。這生天,二十八層天。

  第三種叫「淨天」,也叫淨居天,居是居住的,淨居天,在哪裡?在第四禪。第四禪很特別,第四禪有九天,就是一層裡頭有九天,九天裡面三種天是普通的天,跟這個初禪、二禪、三禪一樣。初禪三天,三層天,二禪也是的,三禪也是,四禪也是的,普通天。它還有個特別的天,我們稱叫外道天,那是什麼?修無想定的,無想定修成了。什麼叫無想定?諸位看過《了凡四訓》,袁了凡跟雲谷禪師在禪堂裡坐三天三夜,一個念頭都不想,那就叫無想定。他將來到哪裡去?他修成功了,他來生就到第四禪無想天去了。那個天有定沒有覺,換句話叫死定,那個天是毫無意義,壽命也很長。等於說是像關在監牢裡頭一樣,度過這麼長的日月,一事無成。所以佛警告我們,修定不能修無想定,修無想定錯了。禪定,禪定叫靜慮,有定、有慮。這個慮是什麼?他的心是清醒的,他不是昏沉的,定中他什麼都知道,不是不知道,無想定是什麼都不知道,無明完全覆蓋了自性,這個定是錯誤的。那另外就是這個淨天,另外有五層,叫五不還天,也叫五種淨居天。這個好,這多半是小乘權教菩薩,見思煩惱沒斷盡,在這個地方修行。見思煩惱斷盡了,他就證阿羅漢果,他就出六道輪迴。根性很利的,就在五不還天往上升一級,他就出離了、就出六道了;根性鈍一點,他還要通過四空天,他才能出去。這個叫做淨天。

  第四種就是我們現在講的「義天」,這四種天裡頭義天,「涅槃經二十二曰:義天者,十住菩薩摩訶薩等。以何義故十住菩薩名為義天?以能善解諸法義故。云何為義?見」,這個字很重要,「一切法是空故」,這個見就是講證,他證得了。證得一切法空,這是小乘三果聖人阿那含,在大乘圓教菩薩是第五信位的菩薩,第五信相當於阿那含。五信見思煩惱他沒有斷盡,末後的、剩下來的見思煩惱,殘餘的要斷乾淨,他就證到阿羅漢果,這樣他才真正出離六道輪迴。這叫義天,他確實見到一切法空,所以見思煩惱都能放下。

  我們今天為什麼放不下?沒有見到,只是在經上聽到,佛給我們講,「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可是我們覺得這法是真的,我的確還擁有,我真有得到的,我得到財富、我得到名譽、我得到財產,我還真有,所以放不下。真曉得這回事情的時候,他真能放下。能放下是不是什麼都不要?不是的,那你把意思完全錯會了。能放下是心地放下,不是事上放下,事上還有這個身體,他還要吃飯,還要穿衣,還要住房子,你怎麼能放下?心裡頭一塵不染,事有理無,相有性無,他心裡頭真放下了,真沒有執著了。事相上跟大家生活沒兩樣,和光同塵,這是他在示現的相。裡面呢?裡面一塵不染,他的心清淨,不像我們心地一天到晚胡思亂想,妄念多、雜念多,他沒有妄念、沒有雜念,心地清淨。清淨心生智慧不生煩惱,我們現在是生煩惱不生智慧,差別就在此地。

  我們如何能達到這個境界?梵行就是義天,怎麼修法?我們老實念佛就行了。讓我們心裡頭什麼都沒有,很不容易做到,真功夫,難!淨宗叫易行道,你的心不空,但是心裡什麼?心裡只能有一樁事情,就是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不想,這就容易多了。不相信你就可以試試看,什麼都不想難,我現在想一個,用這一個阿彌陀佛把所有雜念取而代之,這是淨宗的方法。心裡頭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確實沒有第二個念頭,起心動念全是阿彌陀佛,心裡想彌陀,口裡念彌陀,身體禮拜彌陀。效果在哪裡出現?這個一定要知道,效果,你看一切人都是阿彌陀佛,你看一切事也都是阿彌陀佛,你阿彌陀佛念成功了。你如果只有你家裡供的佛像是阿彌陀佛,除它之外什麼都不是,那不行,那你還是不能往生,你功夫沒有成片,功夫成片就決定得生。

  功夫成片是什麼?看到什麼全是阿彌陀佛,聽到什麼也是阿彌陀佛,這一生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念頭都沒有,這個人決定得生,而且品位都很高。這什麼?這我們能做得到,人人都可以做到,只要你信得過。所以這個法門叫難信之法。你只要肯相信,真有極樂世界,真有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這個方法是真的不是假的,任何一個人依照這個方法修行,他將來決定得生淨土,他到阿彌陀佛極樂世界去作佛去了。我們生在這個末法時期,說老實話,只有這一門可以得度,其他的任何法門都太難了,都做不到,只有這一門可以做到。你真認真去做,應該在半年就能夠見效,很快。半年見什麼效果?妄念真少了,心清淨,有一點小智慧了,這個就是瑞相。你會更相信,堅定你的信心,堅定你的願力,你決定會有成就。凡事都是開頭難,開頭要有很大的耐心,要有毅力,克服自己的煩惱習氣。經教對我們有很大的幫助,讓我們了解事實真相,我們就會真的相信。所以這義天是見一切法空。

  在三種智裡面,第一種他真的證得了,第一種就是講總相,一切法的總相,總相就是空,萬法皆空,阿羅漢證得。別相他不知道,別相是差別,這種智慧阿羅漢、辟支佛都沒有,菩薩有,菩薩比他高明。別相是什麼?宇宙之間萬事萬法從哪來的,這個智慧叫道種智,道是道理,這一切法是什麼道理來的,這個道理你搞清楚了;種是種種不同,森羅萬象種種不同,它怎麼來的,這個搞清楚了,這叫道種智。知道一切法的總相容易,知道別相難,所以這是菩薩智慧。佛的智慧叫一切種智,就是一切智、道種智他完全通達明瞭,沒有障礙,智慧圓滿了,這佛的智慧。法身菩薩智慧跟佛是相等的,法身菩薩知道,在中國禪宗叫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真的明心見性了他都知道,你不問他他不曉得,你問他他全知道。

  在中國,我們在香港這個地區,提到禪宗六祖惠能大師,人人都知道。惠能大師的老家在廣東,唐朝時候人,距離我們一千四百年,他比唐太宗晚,大概一千三百多年。惠能大師不認識字,沒有出家是樵夫。樵夫這個行業現在沒有了,抗戰時候還有。抗戰時期,中國內陸非常落後,城市裡面沒有電燈,沒有自來水,所以每一個家廚房裡是燒灶,那個灶是燒柴火的,所以有這個行業。鄉下人上山去砍柴,挑到城市裡面來賣,這有這個行業。還有賣水的,到河邊去挑水。那個時候河邊小溪的水統統都乾淨,沒有污染,不像現在,現在水污染了。我們在抗戰時候,旅行都是走路,看到水溝裡的水,喝的時候兩個手捧起來就可以喝,乾淨,都放心,現在水不敢喝,污染了。水污染了,土壤污染了,所以長的東西長得奇奇怪怪的,以前沒看到過這種現象。這就是我們生活的自然環境被破壞了,這也是災難的一個因素。

  惠能大師賣柴,這個工作很辛苦,一擔柴在那個時候只幾分錢。抗戰期間我們用銅板,大概三個銅板是一分錢,一毛錢三十個銅板。在那個時代,大概是一個月能夠有四、五塊錢的收入就可以養活四口之家,那個時候的生活狀況。能大師開悟之後,他真的通了,沒有學過的全知道。你拿著經本,他不認識字,你念給他聽,他就會講給你聽。這是什麼?真通了。你念佛經他知道,你念我們世間的書他也知道,他沒有一樣不知道,世出世間全通了。如果有人問他原子彈怎麼造法,他會教給你怎麼做,他通了,他不是不通。你不問他,他不知道,你一問他全曉得。這就是什麼?障礙沒有了。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自性裡頭本有的智慧德相全都露出來了,所以能成為一代祖師。五祖把衣缽傳給他,我們要知道,他才二十四歲。

  東方的學問目標是見性,禪宗見性,教下也見性,不叫見性這個名詞,教下叫大開圓解,跟禪宗的明心見性是同一個層次,名稱不一樣,淨土宗叫理一心不亂,你念佛念到理一心不亂就是明心見性,同一個層次。於是我們就知道,八萬四千法門,門門都可以達到這個層次,所以佛說「法門平等,無有高下」,法門是真平等,門門都能夠幫助你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但是每個人根性不一樣,有些法門你學起來容易,有些法門學起來很困難,不是法門有難易,是我們自己根性不一樣。在所有法門裡頭最特殊的就是念佛法門,這個法門普攝一切根器,上上根人學很容易,很快就成就了,下下根人學它也很快能成就。只要具足三個條件,真信、真願意到極樂世界、真肯念阿彌陀佛,你看就三個條件。這個真肯關鍵在這個真字,真字是什麼?我們對於假的要放下。現在我們居住的這個娑婆世界要放下,你才是真信。我們今天相信不是真信,想往生也不是真的想往生,所以念佛就不是真正在念。為什麼?這個世間放不下,牽腸掛肚的事情太多了,樣樣都捨不得,這不能成就。統統放下,我們這個信是真的,願是真的,念佛是真的,不能有絲毫摻雜。這一點,真正想這一生成佛,你就一定要知道,你不知道你就成不了。

  這邊底下引用《法華經玄義》第四卷,有個簡單解釋,「第一義天」是講什麼?「天然之理」,這個義就是天然之理。「涅槃經十八」,第十八卷,「第一義天,謂諸佛菩薩,常不變易。以常住故,不生不死不老不病」,這叫第一義,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希望自己不生、不死、不老、不病,能不能做到?能,往生到極樂世界就做到了。極樂世界四土三輩九品,不管你生到哪個階層,統統都是不生、不病、不老、不死,你全得到了。如果要不到極樂世界去,做不到,無論修什麼法門,這一生不容易修成功。這是我們學佛第一個目標。所以阿彌陀佛也稱為無量壽佛,經上給我們講得很清楚,阿彌陀佛無量壽,所有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統統是無量壽,確實在極樂世界不老、不病、不死。就憑這一點我們也應該到極樂世界去過生活。學佛,到極樂世界不是聽我講經,聽阿彌陀佛講經。而且還有許許多多大菩薩,像觀音、勢至、文殊、普賢一流的大菩薩,幫助你,你有什麼困難他幫助你解決,所以進步就非常快速。真是個好地方,不要錯過。

  我們再看這個經下面這一句,「又證涅槃之萬行,名梵行」,這也是梵行第二個意思,證得大涅槃。這是法身菩薩,跟前面講的境界相同,禪宗叫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一般大乘叫證般涅槃。證得涅槃之後,所有一切行都是清淨行,為什麼?他再不會有染污了。涅槃是寂靜,心地寂靜怎麼會有染污?「《會疏》:欲是諸苦之因」,欲是欲望,欲望不是好事情。所以學佛的人,第一個要把欲望管好,控制住。欲怎麼樣?適可而止,不能叫它膨脹。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你要想得到幸福、得到平安、得到快樂,你把你的欲望降低,你就非常快樂;如果隨著欲望膨脹,那個人會很可憐。

  我早年在台灣講經,有一天坐計程車,這個開車的司機告訴我,他生活很苦惱,說他家裡面收入不夠開銷,生活很痛苦。我就問他,你家裡有沒有電冰箱?有。有沒有電視?有。車是不是自己的?是。我說那你過得很自在,你怎麼會痛苦?他一說,我這個電冰箱舊了,比不上人家的,車也不能跟別人比,樣樣不能比。我說那你很辛苦、你很可憐,如果能到物盡其用,你不就很快樂嗎?你跟人家比幹什麼?跟人家比比快樂,我比你快樂。你房子住得比我大,你沒有我快樂;你車比我好,你沒有我快樂;你吃得比我好,我天天青菜豆腐,我比你快樂,比這個,那你就很會做人了。他說你說得不錯。不要跟別人比,你就快樂。一件衣服可以穿個十年、二十年,不要人家說一有新的時髦東西出來就想要,那你是自討苦吃。有人說我趕不上時髦,出去人笑死了。我說笑死是他死你沒有死,你為什麼怕別人笑死,那你有大慈悲心,你自己沒有受到傷害。我們只要穿得整齊、穿得乾淨,吃東西能衛生,你說你多快樂,你的收入花不完,你月月都有存款,你怎麼不快樂!所以不能跟別人比,凡事跟別人比的都自找苦吃。

  我在美國住了多年,我看美國人非常可憐。你看工資稍微升一點,兩千塊錢,他住在兩千塊錢那個地區,這個地區家家收入兩千塊錢。如果他拿到三千塊錢,他趕快要搬,搬到那三千塊錢,好像自己身價上升了,自己有三千塊錢收入了。這個都什麼?虛名在作祟,他要跟人比。我永遠住在兩千塊錢地區,我一個月收入有一萬多,你說快樂不快樂?這個什麼?事實真相他沒有看破。人人在一生,你到這個世間來,換句話說,上天都讓你過最美好、最幸福的生活,你不會過,你要把你那個欲望不斷向外膨脹,你自己找罪受。所以這個道理我們要懂。如果我們學了傳統文化,懂得做人的道理,學了佛法做佛的弟子,我們把多餘的錢去布施,幫助更苦難的人,你就更快樂。為什麼多賺一點一定要把它享用掉?外國人這種觀念害死好多人,把好多好多人一生的幸福都破壞掉了,都是那一個錯誤觀念。為什麼要學他?

  在外國我們看到華僑,比外國還好一點,但是也有少數跟外國人學習的。國外住家院子都很大,別人院子種花,我們院子種菜,種菜、種瓜我們有收入,還有吃的東西,吃了乾淨、吃了放心。現在麻煩是水也污染,嚴重污染,蔬菜,甚至於米都有問題,裡頭摻滑石粉,米很好看,那裡頭都有毒,所以人吃了之後,會生些奇奇怪怪的病。中國古人講,「病從口入,禍從口出」,多說話的人容易惹禍。古人有真智慧,教我們後人句句都是好話,我們要相信。現在人說話,真話愈來愈少了,少了怎麼辦?最好不要聽,聽了生煩惱,還去分析到底是真是假,你浪費些精神、浪費精力,最好不聽。學佛的人最好是老實念佛。

  所以是欲望要降低,愈低愈好。你看釋迦牟尼佛,把欲望降到最低,一天吃一餐,省事,哪有那麼麻煩?節省了多少時間。日中一食,樹下一宿,釋迦牟尼佛一生沒有建一個道場,晚上睡在哪裡?睡在樹底下,他打坐,在樹下打坐,睡眠的時間少,精神體力好。佛的弟子們每天休息的時間,中夜,中夜就是我們現在的晚上十點鐘到兩點鐘,這叫中夜,這是他們休息的時候;換句話說,兩點鐘他就起床了,他就起來了。那個時候誦經沒有經書,釋迦牟尼佛在的時候沒有經書。誦經是什麼?經是佛所講的,聽了之後記住,不斷去回味,念咒、念佛、坐禪,這是他們的功課。這是戒定慧三學,因戒得定,因定開慧,修行學習目標是開智慧,佛教大家這個方法。

  知道欲望是苦因,一切苦的因,用什麼方法來對治?用布施、用持戒。「施(度)戒(度)能離之」,就能離開欲望,持戒,守釋迦牟尼佛教導我們的規矩,衣食住行統統簡化;修布施,我們有多餘的,送給那些有缺乏的人。布施裡面有三種,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出家人不從事生產的事業,所以出家人財布施,那只有用內財,內財是用身體、用體力、用精神為眾生說法,為眾生解答難題,這都叫法布施。法布施的果報長聰明智慧,這得聰明智慧;財布施得財富,愈是施得愈多,你得到的愈多。佛教導我們,你所得到的要統統布施出去。所以佛法裡頭還有一個名相叫捨得,你能夠捨,後頭就有得,這是第一個意思。第二個意思是什麼?你得到的東西還是要捨掉,把得到的還捨掉。得到捨掉之後怎麼樣?你得的會更多。那你永遠都要施,愈施得到的就愈多。你一生修這個事情,你會得大富,你有大布施,這個事是真的不是假的。

  佛法沒到中國來,中國人已經做到了,春秋時候范蠡就做出一個最好的榜樣。在過去,六、七十年前那個時代,中國這塊土地上供財神都供范蠡,現在我們不曉得是誰了,以前供范蠡。台灣供關公,關公跟發財沒關係,關公會打仗,有義氣,跟發財好像不相干。供范蠡是對的,向他學習。他幫助越王勾踐復興了自己的國家,他隱名埋姓去做小生意,叫陶朱公,帶著西施做小生意。二、三年發了大財,他把他所有的財產分給些貧民,做布施,從小生意再做起。過幾年又發了,發得比以前還多,發了之後再散財,再從小生意做起,三聚三散。他的一生,這個就是佛家講的,財富從哪裡來?從布施來的,愈施愈多。算命說你命裡頭有財庫,財庫是財布施所有的,聰明智慧是法布施的果報,健康長壽是無畏布施的果報,你要真幹。這三樣東西都是人希望得到的,那你不修因,你怎麼會得到?修因就有果,這是正確的,這是菩薩行,絕對不是僥倖。修三種布施,得三種果報,你看財富、聰明智慧、健康長壽,得真幹,布施。這個事情要做得有意義,得利益的人愈多,功德愈大;獲利益的時間愈長,功德就愈久,可長可久。所以這慈善事業要好好去經營,三種福報都能夠得到。可惜現在有這種人,但是不曉得這個道理,福報得的不圓滿;如果真正懂得了,福報是圓滿的。持戒就是守規矩,在今天講遵守國家的法律,好好去經營你的事業。

  「正念是善護助,如著鎧入城」。正念不容易!現在我們的社會問題不是局部,是全世界,人的念頭是什麼?你不妨去調查調查,你去問問人,你每天想什麼?一百個人可能有九十九個人都是想發財,這一調查就出來了,你看他想什麼。你是想自利還是利他?可能個個都是自利,沒有想到利他的,這個念頭不正。正念要想別人,不要想自己,這叫正念。可是今天這個社會上正念很少,邪念很多,人存的是什麼心?貪瞋痴慢疑,貪心、瞋恚心、愚痴心、傲慢心、懷疑的心,這在佛法裡叫做五毒。心裡頭有五毒,再加上情緒有了問題,情緒是什麼?怨恨惱怒煩,你調查就知道了,十之八九都是。他造些什麼?殺盜淫妄,都幹這些。這是帶給自己一生痛苦,帶給社會的混亂,帶給居住的地球許許多多災難,都從這來的。

  所以佛教給我們,你要想正念,頭一個就把邪念斷掉。第一個邪念是什麼?執著身是我,這錯了。身不是我,我們不要被它欺騙了,處處都為這個身著想,我們就是被它欺騙了,它不是我。我為它造一些罪業不值得,說實在話,這決定不應該的。為什麼說身不是我?諸位要曉得,佛家講我的定義,有兩個最重要的意思,第一個是主宰的意思,第二個是自在的意思,我們這個身能做得了主宰嗎?這是個生滅法,從生到死,這是一個階段,這一階段是大的階段。小的階段,你一定要曉得,這身每一天死一次,晚上睡覺睡著了不等於死了。人命無常,活到一百歲也是一彈指、一剎那。我活到八十六歲,想到六歲的那個時候,就像在昨天一樣,時間怎麼過得這麼快!所以人到七老八十之後,就感覺到時間過得太快了。一百年真的是一剎那。一百年算是長壽了。

  長壽有什麼好處?多受幾天罪,多造幾天業,不就幹這個!還不如短命。短命什麼?少受罪、少造業。所以你明白這個道理,對那個短命的人就很羨慕,我給他祝福。想起什麼?我造的業比他多,我受的罪比他多,將來我墮落的時候比他還苦。人活在這個世間有什麼意義?如果沒有遇到佛法,毫無意義可言。遇到佛法這才真的曉得,人身難得,佛法難聞。特別是淨宗,遇到這個法門,這一生可以去作佛去,可以來生不生不死、不老不衰,這個太好了,太難得了。能不能做到?真能做到,這一點都不假。事實的真相,今天科學家說得很多,科學報告值得一看。所以正念是善護助。

  下面比喻著鎧入城,鎧是鎧甲,古時候戰爭的時候,士兵披著鎧甲保護自己的身體,此地舉這個意思。「忍定能為之」,要修忍辱,要有定功,不被外面環境影響,你的正念才保得住,否則你保不住。現在科學技術進步,科技的產品日新月異,這是一個很大的誘惑,你辛辛苦苦賺的錢都被這個誘惑奪去了。這是自己什麼?自己沒有定力,不能忍。外國人主張消費,這就是誘惑。中國人主張節儉,每個人一件衣服穿上十年、二十年,服裝店就關門了;一個車好好的去用,也可以用十幾二十年,汽車工廠也關門了。不必看到新產品一出來,趕緊要換了,不換趕不上時代,那你就可苦了。時代不苦,你就跟著它受苦。所以節儉是美德,節儉的人有福,真正學佛人念佛人生活非常簡單。

  早年我在台中跟李老師十年,那個時候老師七十歲,我跟他的時候他七十歲,我三十一歲。這個老人一天吃一餐飯,住一個小房子,台灣叫十五坪,一坪是三百六十尺,很小的一個小房子,一個小佛堂、小客廳,一個房間、廚房,很簡單。他老人家在那裡住了幾十年,一個人自己照顧自己,中午那一餐飯自己燒。我認識他的時候,那時候火炭的爐子沒有了,用煤油爐子,就很方便了,用煤油爐,沒有電氣設備。一餐飯,從開始生火,到統統洗乾淨,給諸位說,半個小時,他一餐飯就圓滿了。真簡單!衣服,他出門一套中山裝,幾十年就那一件衣服。裡面的內衣不知道,我們不曉得,老人家往生之後,再看他的遺物,裡面的內衣都是自己補丁的,補了再補,襪子也是的。我們看到很感動,都流淚,這麼節儉。他不是沒有錢,一個月收入很可觀,每個月生活費用六十塊錢,六十塊錢相當美金一塊多一點。他的錢都拿去做慈善事業,都去布施了,都去幫助別人。人家送他有衣服,常常有人送他衣服,轉手就送給別人,看看哪個人缺少衣服的給他。我還得到了一份冬天穿的毛衣毛褲,別人送給他的,他轉手就給我了。我都不知道他穿自己補丁的衣服,不曉得。真正修行,真正節儉,絕不受外面物質的誘惑,自己就真的能忍,真有定功。

  「淨慧則是般若。精進一度」,淨慧是般若,清淨智慧。精進一度「總通五故」,精進,布施要精進,持戒要精進,忍辱要精進,禪定要精進,般若要精進,樣樣都要精進。精是純而不雜叫精,進是進步。換句話說,世出世間一切法,一定要懂得,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個個都成了第一,嫉妒障礙就沒有了,人人成第一了,人人成聖賢,人人成佛菩薩。我們學佛,你喜歡哪一部經論,你一生專攻它,那個成就就不可思議。一生專攻這一部《無量壽經》,你天天學它,依教奉行,十年之後,你就是無量壽佛,活佛出現在世間,這還得了!你一生專攻《阿彌陀經》,你就是阿彌陀佛再來;專攻《普門品》的,那個人就是活觀世音菩薩。不難!難在你沒有定、你沒有忍,你要門門都想學,錯了,你把你的精神時間全都分散了,一生一無所成。搞一樣你就成功了,而且一樣通了,所有的法全通了。

  我們看中國歷代古聖先賢,中國人稱為聖賢君子,哪個朝代沒有?愈是盛世,聖賢君子愈多,他們造成的。那些人怎麼學成的?就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就這麼簡單。現在這個世間這種人沒有了,為什麼?他學得太多了,學得太雜了,從幼稚園就學得很複雜,好多門功課,累死了。所以現在人不能做,從小就那麼辛苦,我看到小孩那麼多功課,還敢到人間來投胎嗎?太辛苦了。我這一代,這跟你們應該是隔二、三代了,中國人三十年叫一世。我們在童年的時候,念書就是一本書,沒有念兩本的。兩本的時候大人就講了,你怎麼會能夠念兩本?一本沒有學好,怎麼可以念第二本?這一門功課,一門功課學好了才可以學另外一門,永遠學的都是一門,不可以同時學兩門。所以他思想純正,沒有雜念,腦子裡想一樁事情,這個就是保持清淨心。這是中國傳統教學的方法,教學的理念。現在學外國人,外國人就是一大堆一大堆叫你學,全把你搞亂。這種教育的理念跟方法,叫糟蹋人才,真正可惜!所以我們還是一門深入有道理。

  真的一門搞通了,不要害怕沒有學歷,今天這個社會要學歷,真搞通了,那個學校裡頭把學歷送給你,博士學位送給你,不要去念,他送來了。這個學校送給你,那個學校看到的時候要爭取,為什麼?你是我學校的博士,所以那個學校也送你,好多學校都送你。你看看一樣東西念通了,你可以一下就得幾十個博士。你去學一樣,辛辛苦苦的念了多少年才一個,才拿到一個。都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親眼看見的。我早年在台灣,住在韓館長家裡,住了十七年,時間很長。韓館長的隔壁鄰居是天主教堂,天主教的神父方豪,初中畢業。一生他就自己自學,不是在學校,專門學《宋史》,二十五史的宋朝的歷史,幾十年的時間統統用在《宋史》上。我認識他的時候,他在台灣是《宋史》專家,對宋朝文物典章制度他非常熟悉,學校送學位給他,不但聘請他做教授,政治大學聘請他做文學院院長,中央研究院院士。初中畢業,一生就搞一門。這是我們看到的一個事實。成功了,別人肯定你的成就,這是實學,別人佩服。

  所以我勸同學,我常常勸人,遇到人就都勸,為什麼?自己年老了,不定什麼時候就走了,八十以上叫風燭殘年,隨時可以走。中國古時候的古禮,你要曉得,「八十不留飯,七十不留宿」,就是不留你在我家過夜。為什麼?怕你死在我家裡,那就麻煩來了,你家裡人說我害了你,這個講不清的。這是古禮,七十歲你不留他住,這是合理的,是合情合理的。八十歲的太老了,吃一餐飯的時候,那一餐飯噎死了怎麼辦?說你害他了,所以八十不留飯。中國古禮,很有道理的。所以我這個年齡,人家不會留我吃飯,不過現在留我吃飯的人很多,在古禮,人家不留了。

  所以我知道這些東西,我就喜歡教人,要學一門深入。今天全世界需要尖端人才,才能夠把世界治好,才能恢復到安定和諧。要哪些人?真正有學問的人,搞假的沒用處。要多少人?六十五個人。為什麼要六十五個人?《群書治要》是六十五本書裡頭選出來的,如果每個人專攻一部,十年之後,中國就有一部活的《群書治要》。他精通這一部,《群書治要》是在這部書裡頭摘取它的精華,那他來講這個東西,講的那一定是非常圓滿,講得非常高明,能救國家、能救民族、能救社會、能救世界。這六十五個老師還得了!全世界人一定稱他們為聖人。十年專攻一門,肯定成就。有六十五個聖人出來,中國這塊大地,我們就有理由相信能恢復到長治久安,千年盛世。

  只要這個方法大家肯相信,這個方法不衰,後繼的人慢慢都起來,一代比一代強,百年之後,中國領導全世界走向安定和諧,讓全世界人都享到真正的美滿幸福。這是中國文化對全世界的貢獻,這是中國老祖宗的德行,融入世界上所有的文化,特別是傳統文化,都能融入。整個地球是一家人,要真正做到互相敬愛、互相關懷、互助合作,這個地球上什麼災難都沒有了。為什麼?大乘經上常說,「境隨心轉」,物質環境隨著我們念頭轉。這六十五部書是中國傳統文化裡頭的精華,從《四庫》裡頭選出六十五種,能救世。如果再深入?再深入的時候,你說這個《四庫》內容多豐富,無論專攻哪一部,十年都是專家,那就超越這多多了。這個六十五種是救急,雖然是救急,連本也顧到了,真正的好東西。

  紀曉嵐費了功夫選了一套《四庫薈要》,專門替乾隆皇帝選的,這個分量大概是《四庫》的三分之一,分量很大。如果能開個四庫學院,就是《薈要》,用《薈要》,這個裡頭學生專門研究這個,期限十年畢業,十年之後,中國有一部活的《四庫薈要》。那個沒話說,全世界人大家公認,智慧文明在哪裡?在中國。和諧世界在哪裡?在中國。幸福美滿的人生在哪裡?在中國。你說難不難?不難。但這個學習是一代比一代辛苦,因為第一代沒有老師教,你要自學。第二代你們教下來,他接著你的,他又提升。我們相信一百年之後,至少傳了六、七代,十年算一代,一百年之後,他們的成就會超過古人。這都是可能,不是不可能。

  現在這些書縮印,縮小了,縮小了字還很大,冊數減少了,《薈要》只有五百冊,擺在我們這邊,大概這一面牆就夠了。我們能夠有一個小型的學院,一個人一個房間,專攻一部,每天做分享報告,每個人所研究的,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來做報告。每天來聽講,學自己的,同時也聽到別人的,這專攻跟博學兼顧,我沒有學的我可以聽別的人有學的,我自己專攻在一部上,怎麼會沒有成就!我年歲大了,沒辦法幹這個事情。如果我要是六十歲有今天這種緣分,我真的早就做了。六十歲那個時候很辛苦,那時候沒有財力,沒有人幫助我。現在幫助的人很多,年歲大了,所以這緣錯過了。所以現在期望年輕人出來做,真正發心,真正帶這個頭,不是難事情,是一樁無與倫比的大好事。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