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大經科註 (第四一三集) 2012/7/5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413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第八百六十八頁倒數第三行,「便證十地」。我們學到第八,現在請看第九:
「善慧地,謂既得真如之體,即發妙用,凡所照了,悉是真如。經云:發真如用,名善慧地」。九地是法師地。從十信位到十地,每逢九都是法師的地位。法師有善慧,既然開悟了,八地不動地是真開悟了,徹底開悟。所以九地說,既得真如之體,明心見性,性德裡頭的作用就現前,即發妙用,這個妙用就能夠利益一切眾生。像《華嚴經》上所說的,證得四種無礙,理無礙、事無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為什麼無礙?我們在這裡看到了,凡所照了,悉是真如,事事就無礙了。體是真如,相也是真如,作用也是真如,這才真的是經上所說的發真如用。一真一切真,沒有一樣不真。就在十法界,十法界依正莊嚴,大到世界,小至微塵,全是真如妙用。妙用裡面為什麼有染有淨、有善有惡、有福有禍?這些全是妙用。妙用隨眾生心,隨眾生念頭,這就是佛在一切經裡常常說的,一切法從心想生。心想,自性它就應,自性的應就是現相,能生萬法,就現相。這相裡頭怎麼變化?那就是第六跟第七識,第七識的執著,第六識的分別。隨著分別、執著它就在那裡變,自自然然的變,沒有任何力量在裡面操縱著,沒有。雖然相用在變,體不變,體是真如,永遠不變。如果你在相上見到體,你在作用上見到體,這就叫明心見性,動中見到不動,變幻裡頭見到不變。
這樁事情很難懂,理太深了,事,所謂深密,它不是祕密,是深密,我們不能理解,不是我們常識當中所覺察到的,確實這個事情就在現前。我們常常用電視屏幕跟電視畫面來做比喻,這是每個人,現在人天天所接觸的,這是個非常好的比喻。畫面,電視裡頭所謂的頻道,頻道很多,代表十法界依正莊嚴,頻道很多。一個頻道現,就是一個法界現,九個法界隱,不是沒有,有,你看不見它。這就是很像現在科學家告訴我們的不同維次的空間。三維空間現了,四維、五維不見了;四維空間現了,三維不見了。好像我們頻道,開這個頻道,其他的頻道不現前。其實每個頻道都在這個畫面,我們沒有感,它就不會現形,都在一起。任何畫面沒有離開螢幕,螢幕代表體、代表真如,它是不變的;畫面剎那剎那在波動。我們用的電視這個波動,我不知道是一秒鐘多少,頻率不知道,肯定比以前的電影要快得多。以前電影,銀幕上的畫面一秒鐘是二十四次。我們看電影,感覺得什麼?有閃動,畫面上有跳動,但是在電視上看不到,說明電視的頻率比它高,我相信高很多倍,所以畫面愈來愈逼真。現在的電影用數碼,速度肯定比幻燈片要高,所以現在電影也非常逼真。
我們知道,十法界依正莊嚴都是高頻率的振動。一切有為法,這就叫有為法,為什麼?動的。頻率,一個頻率就是一個生滅。有生有滅叫有為法,不生不滅叫無為法。無為法確實只有一個,是真的,叫真如無為,這是自性,確確實實沒有生滅,它不是波動現象產生的。一切法全是波動現象產生的,這個說法現代科學家證實了。科學裡面最近講的弦定律,弦就是波動現象。樂器裡頭一根弦,彈動的時候它就發聲音。那個聲音怎麼發生的?從波動當中,振動當中發生的。我們又知道,大乘經裡面講到物質現象,極微色,那就是波動現象,極微,極其微細的波動。既然有極微色,一定有極微聲、有極微香、有極微的味。這極其微細的六塵,我們雖然有六根,緣不到。這什麼原因?粗心大意,我們的念頭太粗了,所以微細的東西緣不到。要怎樣才會緣到?要定功。所以極微色,八地菩薩的定功能緣到,說明七地以前還緣不到,只有八地以上五個位次緣到,八、九、十這三地,加上等覺、妙覺。這個境界是不可思議的境界。
凡所照了,悉是真如,換句話說,我們電視屏幕上凡所顯現,皆是屏幕。屏幕代表真如,是不是?是,一點沒錯。為什麼?離開屏幕,它不能顯現。所以屏幕是體,能現相的本體,它不是現象,它能現相。自性、本性、法性是一個性,真如也說它,名相有幾十個,說的是一樁事情。所以經上講,發真如用,名善慧地,這是好老師。他對於一切萬法性相、理事、因果透徹了解,所以在教學上沒有障礙、沒有錯誤、沒有偏差、沒有扭曲,確實是正法,而且純正。這是非常值得讚歎的、非常值得尊敬的,中國人講尊師重道。
在古時候,講經說法擔任教學的法師都是有修、有證,這就是正法時期。不僅僅他有學,他真學,他有悟,悟是解,信解行證,他能夠理解,他有證,他有行、他有證,這正法。像法,有學、有解、有修,沒有證。修學還不錯,還不離譜,像是相似,有這麼個模樣。到末法時期,什麼叫末法?有學,沒有修了;沒有修,也就是沒有解。解,解錯了,不是如來真實義,解是自己的意思,不是佛的意思。孔子所說的「述而不作」,那是什麼?那是聖賢的意思,不是自己的意思。自己的意思,沒有聖賢的意思,這末法。如果信解行證都沒有,這叫滅法。經有沒有人研究?有,當作一種學術來研究,當作世間東西來研究,佛法就滅了。沒有恭敬心,沒有誠意,誠敬完全沒有,就跟研究一般學術完全相同,自己的看法,自己的想法,佛法就滅了。佛法滅了,不是經典沒有了,真正理解經典的人沒有了,真正依照經典修行的人沒有了。
我們對這些理事明瞭,就知道佛法當前處在什麼樣的狀況,就知道了。那我們要承擔起責任,想把佛教興起來,這個念頭好,但是我們做錯了,做了一輩子,我們的願望落空。這什麼原因?我們沒有真正依教修行。所以解,要從修行當中體驗出來的解才是如來真實義。我們的解不是從自己修行當中得來的,是完全從經論當中,從祖師大德當中,我們所悟的這麼一點點,有的時候真的搞錯了。如果不錯,古人怎麼可能錯下一個字的轉語,墮五百世野狐身?那是大法師做的,不是普通人,說錯一句話,讓聽眾產生嚴重誤會。從這個地方讓我們聯想到,古人為什麼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書是知道有這些理與事,行萬里路證實,它是真的是假的,要親自去看看,這個智慧才是真的。你學了,學了之後有實驗證明,這就是今天的科學的精神,一定要有證據。科學從數學、從理論上推斷可能有這種事情,然後一定要做實驗,要證明。通過實驗證明,這個信才叫真信;沒有通過證明的,這個信不真,總有懷疑在裡頭。
極樂世界,這個真叫難信易行,行不難,信難,沒人見過。看到有很多念佛往生的瑞相,依舊是半信半疑。半信半疑的原因在哪裡?一種是善根、福德薄。《彌陀經》上講得很好,「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凡是往生的人,善根、福德、因緣厚,他底子厚,他不起疑惑。第二種原因是經教參透了,經教讀得多。這個多不一定是數量多,一部《無量壽經》遍數多。古人說的,你要懂得讀經的方法,讀經不要用自己意思,用自己意思你永遠不解如來真實義。就是一昧的去讀,根本不要想裡頭的意思,讀上個幾千遍,有悟處。就是說沒有通過你妄想分別執著,這樁事情你明白了,你相信了,那叫真信。這就是古人所說的「讀書千遍,其義自見」。需不需要求解?不需要。有求解的心就是障礙,為什麼?妄念。妄念夾雜在那個裡頭,你智慧生不起來。妄念沒有了,智慧就現前,妄念沒有是得定,定的作用就開智慧。
所以不動地,這不動是什麼?心不動,不是身不動。心怎麼不動?心沒有念頭;有念頭就動,沒有念頭就不動。念頭愈少愈好,心愈清淨,愈清淨就愈有智慧。特別是名聞利養、自私自利,這是非常嚴重的障礙。我念,有念頭,不是為自己,為苦難眾生想的、為正法久住想的,也是妄念,比較輕一點。自己利益夾在裡頭,名聞利養夾在裡頭,那就嚴重了。那怎麼樣?不開智慧。你所想出來的也都是妄想,世間法,不是出世間法。那種智慧,世間的世智辯聰,不是聖賢的智慧。聖賢的智慧是從德行、從厚道、從自性裡頭流出來的,這一點我們要知道,真實智慧跟世智辯聰不一樣。孔子在世,少正卯就是世智辯聰,夫子跟他辯論未必勝過他,何況其他的人!他所說的東西似是而非,叫一般人聽到很難辨別,這個對社會有害。
但是今天,講求的言論自由、出版自由。對於不當的言論禁止,古時候非常嚴格。所以古人留下那些典籍,經過國家審定的,經過多少大德、長者審查過的。你說這個佛法入藏,那等於國家承認,當代的高僧大德承認。乾隆時代編《四庫全書》,能夠入《四庫》裡頭的,國家承認的,當代學者專家承認的,經過嚴格審查、篩選,裡面是真東西,不是真東西進不去,皇上把關。民主時代,這個沒有了。古時候這道關是有標準的,佛法的標準是戒定慧,這是三個綱目。細目是依靠經典,大小乘都是標準,在中國是大乘。小乘裡面的標準是倫理、道德、因果,講到人空,小乘講三法印。大乘講一法印,實相,與事實真相相應。事實真相,體空,相是假的,內容講這些這是對的。
九地,這是真實現前弘法利生的善知識,講經說法的大德。不論在家、出家,在家證得這個果位也是九地菩薩。特別是這部《無量壽經》,我們在前面看到表法,出家菩薩眾只有三個人,在家菩薩有十六位。這表什麼意思?表這個法門在家都能成就,何況出家!表這個意思。發真如用,這意思是起心動念、言語造作皆與真如實相相應而不違背。真如實相就是諸法的真相,諸法的真相,相有性空,事有理無。相用無量差別,那是隨緣不一樣。決定教導我們看破放下,看破,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放下是什麼?如如不動,決定沒有分別執著,決定沒有佔有、控制,沒有這些觀念。一切法裡頭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心地清淨本然,全是一顆利眾生的心,為利益眾生,為幫助眾生覺悟,為幫助眾生離苦得樂,菩薩不辭辛勞。菩薩沒有辛勞,為什麼?他沒有自己。有自己,他就有累;沒有自己,誰累、誰勞、誰苦?沒有,別人看到有,他自己沒有感覺。這善慧。
末後「法雲地,謂菩薩至此第十地,修行功滿」,第十是畢業班。我們要把它當作學校來看,十信是小學,十住好像是初中,十行是高中,十迴向是大學,十地是研究所,等覺是博士班,很像。第十這個位子就是畢業班,最高的這一班。十信是小學最高班,畢業班,十住是初中的畢業班,十行是高中的畢業班,十迴向是大學的畢業班,十地是研究所的畢業班。這個階段十個位次,十年級,修行功滿,功德圓滿了,就是功夫圓滿了。「唯務化利眾生」,他對自己沒事情,全心全力都在教化眾生。沒有圓滿的時候,雖然度化眾生,但是偏重在自度;到畢業班,不再想到自己,完全想到眾生。任何一個階段,信、住、行、向、地,任何一個階段第十個位次,都是這個階段的功行圓滿。所以利益眾生的念頭多,尤其是十地,菩薩最高的階位了。
「大慈如雲」,雲是比喻,像雲彩一樣。「普能陰覆」,在夏天,雲彩能遮住太陽,給眾生做陰涼,這叫普能陰覆。「雖施作利潤」,雲帶著雨,雨能夠潤花草樹木,幫助它們生長。這就是講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這是佛法,決定沒有迷信。迷信就錯了,不是佛法了,這是外道。佛法決定教你破迷開悟。可是這個世間,尤其在這個時代,真的像古書、佛經上所說的,「邪師說法,如恆河沙」。邪師說什麼?完全是迷信,叫你去信這個、去信那個。你要意志不堅定的話,肯定會跟著別人走。跟著別人走有沒有好處?準沒有好處。小小的感應,小神通,有!妖魔鬼怪都有,說得很靈驗。特別在現前,大家怕災難,這些人都出來了。
我們真正學佛的人,修淨土的人,遇到了怎麼辦?他來了,他給你講的姑妄聽之,他教我們怎麼做法可不能相信。我們應對的方法就是一句佛號,一句佛號念到底,整個身心投靠阿彌陀佛,這是有經教做依據。我們在經教上下了功夫,古人所講的「讀書千遍,其義自見」,我們體會到了。不敢說見,體會到經中的奧義。我們體會到,阿彌陀佛悲心弘願,無量劫修行的功德,四十八願是怎麼來的,我們明白了。我們相信了,不懷疑,死心塌地,一句佛號念到底。知道這一句佛號裡面含攝的功德,不僅僅是阿彌陀佛的,實在是十方一切諸佛如來,十方還要加三世,一切諸佛功德全在其中,這還得了嗎?正因為如此,所以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尊稱阿彌陀佛為「光中極尊,佛中之王」,這我們要知道,這些經句奠定我們堅定的信心。
我們再觀察,過去、現前依教修行人的真實狀況,在《淨土聖賢錄》、《往生傳》裡面,我們看到許許多多人,修學這個法門大概三年的時間,預知時至,自在往生。早年我講經,這總四、五十年前,我有個同學德融法師,這個人早不在了,年齡跟我差不多。問過我,他看《淨土聖賢錄》,問我,是不是這些人三年壽命就到了?我告訴他,這個說法不符合邏輯,哪有那麼巧的事情!那為什麼三年往生?念佛三年,他功夫成就了。也就是說,只要念到功夫成片,跟阿彌陀佛這個熱線就通了,真想去,佛就來接引你,我還有壽命不要了,這才能講得通。如果念到一心不亂,那更自在了,想什麼時候去就什麼時候去,一點障礙都沒有。所以這個法門只要念到功夫成片,什麼叫功夫成片?心裡頭只有一句佛號,不再有妄想、雜念夾雜進去,就叫成片,你就有這個能力。我求阿彌陀佛來接引我,還有壽命不要了,彌陀真來,你真想去,不是假的,阿彌陀佛歡喜。
也有你功夫成就了,你求佛,佛不來接引你,這又是一個。這個是什麼?這個你在這個世間還有緣分,佛不度無緣之人,你還有緣分。緣分就是還有人聽你的,還有人相信你的,有一些人要跟你學,你得要多住幾年幫助他們。這就又是一個,這個佛暫時不來。你真正遇到非常困難的時候,佛可能來給你遞一個信息,感應,加強你的信心。所以真正念佛人確實要把身心投靠阿彌陀佛,全靠他,不是自力,他力法門,我完全依靠阿彌陀佛。我自己要幹的,真信、真願、老實念佛。這個世界全放下,名聞利養、七情五欲、貪瞋痴慢統統放下,這就感應道交。這真修,不是半信半疑,真幹!
我在學經教的時候,老師就告訴我,現代發心出來講經不容易。為什麼?我們的基礎不如古人,我們的環境比古人更差了,古時候人好度,現在人多難度。古時候人從小接受過倫理、道德、因果的教育,接觸過聖賢的教育,現在全沒有了,不懂得孝順父母,不懂得尊師重道,一點禮節都不懂,怎麼個教法?六十一年前,方東美先生告訴我,現在的學校,先生不像先生,學生不像學生,我感觸很深。為什麼?不能怪老師,學生不肯學,你教他沒有用。尤其到大學,到大學的目的就是拿文憑,不想學東西。老師一看學生不想真學,於是就不真教了。真教什麼?真教白費力氣。特別是文史、哲學這些科目,尤其是哲學,哲學沒有真正慈悲心,學不到。方老師講,哲學家他的基礎就是有個真誠的愛心,能愛別人,能真的愛眾生,這才能學哲學;對眾生沒有真誠的愛心,這不行。現在人不知道自愛,連父母都不愛,他怎麼可能愛別人?現在真的都把人教成自私自利,這個問題確實嚴重。
我們今天求學,當然最好真正做到什麼?代眾生苦。代眾生苦怎麼個代法?就是持戒,持戒很苦。為什麼?我做榜樣給大家看,這就是代眾生苦。我可以不做,但是我要認真做,做榜樣。好像舞台表演,我表演得很逼真,我演這個角色,演得很逼真,用這一點真誠感動觀眾,讓他覺悟。我們真做,至於是不是真能感動,對方的事情,對方有善根的會感動,沒有善根的難了,這都是事實真相。在現前的社會,我是看得很多,也想得很多,最好的辦法就是做實驗,實驗讓他看見,他相信了;沒看見,他不相信。像中國古代的家,我們怎麼講,別人聽了,有個模糊的概念,不清楚,這是真的。《紅樓夢》這部小說描寫一個大家庭,可惜對於家道、家規、家學這三方面寫得太少了,兒女情長這個東西寫得太多了。就沒有出現一部小說,去描寫中國的家道、家規、家學,沒有人寫這個東西。電視的連續劇、電影沒有去表演這些,這個很可惜。
現在有人發心,想把中國傳統的家給它表演出來。深圳有幾個同學來看我,告訴我這個事情。這個家怎麼組成的?中國傳統家是血緣,一家人。現在他們是七個家庭,志同道合,七個家庭合在一起,想組成一個大家庭,把中國的大家庭把它表演出來。這好事,我很贊成。他們還希望再能夠多個三家,十家,標準是十家,十個家庭組成一個大家庭,來表演。讓我想起齊居士在甘肅做的這個,如果也能在這個地方,她那個地方將來是觀光旅遊區,是個旅遊的景點。建五個城市,也能把這個放在那邊,叫大家有機會看看中國古代家庭是什麼樣子,這很有意義,很有教育的意義。過去二00六年、0七年、0八年,我們在湯池小鎮做了個實驗。這個實驗目的是給聯合國從事世界和平工作的這些會友,給他們看的。做成功了,也產生了影響。這個旅遊區,我們希望是把中國傳統文化做出來。五個城市,我給她建議,一個漢朝的、一個唐朝的、一個宋朝的、一個明朝的、一個清朝的。把這幾個朝代,這幾個朝代都時間很長,都曾經有過太平盛世,漢朝的文景,唐朝的貞觀、開元,這都是非常著名的。把這種文化展現出來,給國內國外的人去參觀,讓大家好好想一想,中國古代人這種生活好不好?值不值得保留?應不應該發揚光大?我們就思考這些問題,都要做出典型。
譬如教育,中國傳統教育就是現在大家所講的一條龍的教育。這個一條龍,老師不多,頂多二、三個老師,幫助你做扎根教育的老師、啟蒙的老師,全是家學,家庭子弟學校。後人很多,總有幾十人,這幾十個人請一個好老師來教,老師的德行。中國的教育是聖賢教育,教學的內容非常豐富,有中國自己一套的方法,那是主張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學成之後,國家每年都有考試,參加國家考試。如果希望從政,在古時候,學而優則仕,仕就是從政。你的德行、學問達到一定的標準,參加國家考試,省考舉人,中央考進士,進士的主考官是皇上。考取之後,接受國家學校的培訓,那個學校就像現在的黨校一樣。培訓出來之後,分發到各個階層去做領導,像現在的省市長、縣市長,擔任這些工作,各個階層的領導。古時候願意做。
中國古人所謂三百六十行,從政這一行是人最歡喜的。為什麼?在社會上有地位,待遇也不錯,而且工作很輕鬆。這什麼原因?家家子弟都學好了,就是家學。家學跟現在學校不一樣,現在學校只是負責把東西傳授給你,對你的品德修養不重視,於它沒有關係。可是家學不一樣,家學,主持教育的都是老祖宗,祖父母、曾祖父母,高祖父母在,他太老了,他不太管事。你說這些老祖宗對於後輩的兒孫都希望他好,真叫望子成龍,他們來主管教育,跟學校校長、主管教育官員大大的不一樣。聘請老師不但要慎重,而且禮貌非常周到。老師請來了,家裡這些大人對老師都三跪九叩首。這是什麼?教兒孫的,讓兒孫看到,你的爸爸、祖父、曾祖父對老師都這麼尊重,你還敢不聽話嗎?你還敢不好好學嗎?這種方式教尊師重道,不是口頭教的,表演給小孩看的。他看到之後,永遠記在心上,一生他會對從事於教育工作的人員會特別尊敬,當老師的人,這從小學的。
社會上這個行業是神聖的事業,因為做老師的人不計較學費,因為教學不是買賣。在中國古時候,兩種人都很清寒,但是這兩種人受社會大眾特別尊敬,第一個是老師,第二個是醫生。醫生是救人命的,也不講求報酬的。古時候沒有說治病之前先講價錢的,沒有。病人來趕緊治,治好之後再送一點供養,家裡富裕的多送一點,家裡貧窮少送一點,送不起的,醫生布施醫藥。救人為目的,他不是賺錢,他不是商業。學校亦如是,老師是教學的,是教育學生的,不能把它當作買賣。所以這兩種人清高,都不很富裕,可是在社會上有崇高的地位,沒有不尊重。公共大會的場合,上席一定是他們坐,他們坐在首席,這表示大眾對他的尊敬,有錢有財富的坐在下面。中國從前社會排順序,士、農、工、商,商人位子坐最後。現在顛倒了,現在坐在最後大概是教書的。這社會怎麼會不亂,怎麼會不出問題?
真正有學問、有德行的人不教了,你學校辦得再好你請不到,他不來教。如果他要是為了財富、為了待遇,那就是商品教育,學校是商業行為。真正讀書人,他寧願餓死他也不能幹這個事情,他不如回家去種幾畝地。像諸葛亮,諸葛亮就種幾畝地,這一點收成能夠過生活就很自在了。所以中國古時候,耕、讀傳家。幹什麼?隱士,真有學問、真有德行、真有本事,不出來從政。我在年輕的時候讀歷史,看到歷史上《隱逸傳》,我當時很懷疑,這些人有學問、有德行,不出來為社會做事,為什麼還要給他立傳?我就想不通,沒貢獻。到後來李老師提醒我,怎麼沒有貢獻?他有什麼貢獻?他們的貢獻是代表於人無爭、於世無求,這對社會是最大的貢獻,我才恍然大悟。這個於人無爭、於世無求不是沒有本事,他們真有本事,有爭的本事、有求的本事,他不爭不求,這就顯示他的德行。我想這個真的一點都不假,這些隱居的人是真正的高人。社會之所以安定,世界之所以和平,就是這些人不出來爭,不是他沒有本事爭。諸葛亮如果沒有遇到劉備,他一生不出來,就做隱士去了,隱居。這些隱居的人留下來的東西是著作,著書立說留給後來的有緣人,幹這些。所以人各有志,他不一樣。這些人藏在深山裡頭,對社會還是有非常大的貢獻。他們自己過的生活,就是方東美先生所說的人生最高的享受。
法雲地的菩薩做隱士的很多,善慧地出來教書,法雲地藏起來了。但是他有大德,他教化,他有他教化眾生的方法,肯定是。人做為一切人的好榜樣,他做出來了,他的家會做成家的最好榜樣,這個貢獻就不得了!這是什麼?這是社會的根基。根基好,社會怎麼會壞?這些人真正有學問、真正有道德、真正有愛心,沒有自私自利、沒有名聞利養,這還得了嗎?能穿得暖、吃得飽,有個小房子遮蔽風雨,他就滿足了。真正高人,真正是過諸佛菩薩最高的生活,方東美先生所說的人生最高的享受,這隱士,我們一般人不知道。你看,他做利益眾生的事業,「本寂不動」,本寂是清淨心、平等心,沒有絲毫染污、沒有絲毫雜念,正知正見,清淨平等覺,必然感動一方。他住在那個地方,他那個範圍被他感化了,這肯定的道理,這一方的人決定是善人。他住的這個小鎮、小村,肯定是大家的榜樣、是大眾的典範。
「經云:慈陰妙雲,覆涅槃海,名法雲地」。涅槃海,下面有個解釋,什麼叫「梵語涅槃」?「華言滅度;謂之海者,以其深廣,無法而不容也」。這就是大乘經上常說的,心包太虛、量周沙界。賢首國師《妄盡還源觀》這篇論文上所說的四德,這些人肯定做到。第一個隨緣妙用,你看他恆順眾生、隨喜功德。妙用就是六和敬,對待一切人恭敬有禮,自己謙卑,表現出謙德。《了凡四訓》裡頭,袁了凡看人,參加考試一班同學,他預料哪個人這次一定考中,哪個人恐怕考不中,考試之後,幾乎他所預料的都非常準確。他憑什麼?就憑一個傲、一個謙。這個人很謙虛的人,知道尊重別人,這人一定會考中;這個人很傲慢、很自大的人,自以為是的人,這人一定考不中,都被他言中了。
這個道理我們要懂,古時候確實如此,現在不同,現在不一樣了。古時候考取功名,第一個條件是陰德,祖宗之德加持你,第二個是自己的修德,德擺在第一。主管天下考試,文昌帝君。現在沒有了,現在世界亂了,文昌帝君也不管事了。你想想看,連好老師都不願意教了,文昌帝君能管得了什麼?管不了,世界亂了。在從前那個社會,了凡先生預料得準確,了凡先生生在今天,他預料不準確。這些都不能不知道。所以我們今天,的確比任何一個時代都艱難、都困苦。我們今天盡心盡力,隨緣不攀緣。我們在今天任務裡頭第一條,就是幫助人認識佛教。現在大家都迷了,不知道佛教是什麼,都不要了,把佛教廢棄掉,經典燒掉,光碟燒掉,不許人學佛,這個誤會非常嚴重。
所以,我們今天頭一個任務,幫助大家認識佛教。多數人慢慢都覺悟過來、都明白了,這莫大的功德。不指望他深解,也不指望他修行,只希望他對佛教有正確的認識,這是第一步。大家都認識了,我們再提升一級,幫助他對於經典的了解。經典真了解之後,我們自己做出修行的樣子給他看,經典裡面所講的道理、所講的方法、這些教訓,如何落實在生活、落實在工作,叫如教修行。證果就是往生,往生就是證果。為什麼?如果不求念佛往生,八萬四千法門,每一個法門都要斷煩惱、都要消業障。我們的煩惱天天在增長,沒有緩和的時候,我們的業障,在造業,也是天天在增上。哪個人不造業?善業感的是三善道,惡業感的是三惡道,出不去六道輪迴,這一定要知道。
我們今天碰到了這部經典,這部經典夏老居士會集完成到現在,大概是一甲子,一甲子六十年。我學佛那個時代,這經典出來了,沒有人看過,為什麼?流通量太少了。沒有人印,沒有人流通,而且還有障礙,有人對這個經典批評,不承認它。所以李老師雖然得到這部書,也講了一遍,因為不贊成的人很多,以後沒有再講,也沒有宣傳。把這個本子交給我,我看了之後,五體投地,這本子太好了!這是五種原譯本的集大成,這麼好的東西,當時我就想在台北講這部經。都準備好了,經本印了三千本,到台中給老師報告。老師說,不行,你年歲太輕了,你要講,這些老法師們要提出不同的見解,你敵不住,你才初學。所以只好收藏起來,等待機緣。等到老師往生了,我再一想,老師給我的東西就這部書,是他自己親手寫的,我將它印了一萬冊,在海外流通。為什麼?國內有人批評,海外沒有。我在加拿大、在美國、在南洋一帶流通,大家看到非常歡喜。以後台灣、香港這邊知道了,所以就流通出去了。在加拿大、在美國我講了幾遍,以後在台灣開講了,這時候可以,緣成熟了,沒有人障礙了,在台灣講了好幾遍。
時節因緣要掌握住,李老師那時候緣不成熟,你看一直到他往生之後,緣才逐漸成熟。雖成熟,還是遭受強大的阻礙,這些事情我相信大家都知道。那個時候那一股強大的力量,逼著我要放棄這個會集本,這麼大的壓力。我講經的時候跟大眾宣布,我說全世界的人都反對,我還是要學這部經、講這部經,為什麼?老師給我的。我如果把這個放棄掉,別人立刻加上我一個罪名,那個罪名是真的,「背師叛道」。那我就得下講台了,永遠沒有資格再講經,背師叛道的人還能講經嗎?所以我說我臨死我都不會放棄,我都不會改變。很難得,這部經畢竟被中國國家承認了。我看到國家宗教局印的淨土五經,《無量壽經》就採用這個本子,這是代表國家承認了。所以現在這個聲音比較小了。還有沒有燒的?還有,我聽說還有。這把它毀掉的人很可憐,這是如來在末法時期度眾生成佛道的第一經,你把它印一本,流通一本,無量功德;你要把它燒掉、毀掉,將來果報在無間地獄,無間地獄出來之後,你要好多生愚痴,沒有智慧,你要受這個果報。現在造業很簡單,果報不可思議,這是我不能不告訴大家的。
今天修諸功德,哪個功德最大、福報最大?無過於流通法寶,無過於念佛求生淨土,這個福報最大。造作罪業的人,就在這個本子裡頭,黃念老的註解,引經據典,解釋第十八願。第十八願裡頭說,五逆十惡,毀謗大乘,這樣的人不能往生。但是善導大師給我們解釋,五逆十惡,毀謗大乘,臨終的時候他能認錯、他能懺悔,念佛求生,阿彌陀佛還是會攝受。法門廣大殊勝無與倫比,再也找不到,阿彌陀佛的慈悲真正到了極處。造作這樣重罪的人,只要你一口氣還沒有斷,承認我錯了,我懺悔了,後不再造,念佛都能往生。這說明彌陀確實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極惡、毀謗大乘都包容,都不會怪罪於你。如果你堅持,不肯認錯,不肯懺悔,那你就自作自受,三途果報你去了。
這個是法雲地,我們到這個地方將十地介紹完了。現在我們再看經文,我們接著往下面看,「故知金剛杵表金剛正智」,它是表法的。金剛杵代表什麼?代表智慧,堅定的智慧。手持金剛杵表這個意思,決定不動搖。就像李老師把這部經交給我,我遭遇到許許多多的障難,決定沒有絲毫動搖,這就是金剛正智。「能退魔軍」,魔軍是代表外來的壓力,外面來的毀謗,外面來的障礙,動不了我。你不讓我講,我可以不講,我自己天天學習不間斷;你可以障礙人不聽,我還是一樣講,沒有人聽,我對著桌椅板凳講。為什麼?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開悟之後,講經教學從來沒有間斷。章嘉大師教我學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是我們出家學佛人的榜樣。學佛要找一個榜樣,找一個典型,做自己的模範,這樣容易成就。「斷煩惱,得成就。是即經中破邪執之義」。邪執,這種執著是錯誤的,不是正確的。「此以金剛杵喻」,比喻,「諸菩薩金剛般若之妙智,能破除一切不正之情執」,這是手持金剛杵表法的意思。
『如鐵圍山』。「一小世界以須彌山為中心,外有八山八海,其最外圍之山,名曰鐵圍山,又名金剛圍山。其鐵性堅固,故云金剛。金剛能壞一切,而不為一切所壞,故以喻不壞德」。這樣的經文,大乘經裡面我們常常看到。如鐵圍山,在此地也是個比喻。一個小世界以須彌山為中心,這個小世界說法很多,我們過去都把它當作太陽系。我跟黃念老見面,頭一次就談到這個問題,三千大千世界。黃念老告訴我,佛經上講的須彌山,這一個小世界的中心,他說應該是銀河系。在天文照相的圖片上我們看到,銀河系的中心確實是高起來的,它像一個缽,像個碟子覆下來,這樣高,愈往旁邊就愈薄,當中很厚。他說須彌山就是銀河系的核心、中心,中心有個天體,這個天體叫黑洞。黑洞是屬於一個天體,在太空當中很多,我們肉眼看不到它,它有一股很大的引力,連光線都被它吸收進去。像這樣的黑洞在銀河系裡頭就有很多,科學對於這樁事情還沒有搞清楚,繼續不斷的在研究、探索。他說這個才是佛經上講的須彌山。
讓我們真正理解,我們的銀河系才是一個小世界。一個銀河系是一個小世界,一千個小世界叫一個小千世界,一千小千世界叫中千世界,一千中千世界叫大千世界。一個三千大千世界,三千是小千、中千、大千,實際上就是一個大千世界,它的組成是三個千,三個千乘起來,十億。這是一尊佛的教化區,一尊佛教化的範圍是十億銀河系,這麼大的地區。所以我們要曉得,釋迦牟尼佛在地球上出現,應化身,這個一定要知道。眾生緣成熟了,他就來了;眾生不想學佛,他就走了。想學佛是有感,佛就應;不想學佛,感就沒有了,沒有,應也就沒有了。這樁事情我向章嘉大師請教過,這佛法衰,會不會滅?老師告訴我,不會。他說佛的法運還有九千年,九千年當中有興旺、有衰落,他說我們現在是衰的時期,將來還會興旺起來。有興、有衰,興衰在人不在法。我們在這個衰到低谷的時候,災難就現前,社會動亂,所以社會動亂是人禍,天災人禍會現前。
如何把這些法寶保存住,這是我們的使命。保存最好的方法就是大量流通,讓全世界每個角落都有,因為災難不是全面的,都是局部性的,這樣才真正能把它保留下來。古人用的方法,藏諸名山,靠不住。我在北京,趙樸老派了幾個善友陪同我去看石經,房山石經。我去參觀,這一套《大藏經》刻在石頭上,分量比我們現在《大藏經》還多,我們今天《大藏經》沒有收進去的,它那裡有。多少年刻成的?八百年。世世代代,刻好之後藏到山洞裡頭去。現在被人發現了,可是這個石頭拿出來,藏在山洞裡頭上千年,現在一拿出來,容易風化,跟外面空氣接觸,它風化。所以,他們拓了六套,做拓片,再把原來的石頭又藏到裡面封起來。我去看,看到一部分。但是拓片是印出來了,房山石經字太小,那個不能讀,只能當作資料用。所以當時我發心,想把它印成大字本,大字本成本就高。那非常有價值,能夠印個五百套、一千套,那真是無量功德。字應該怎麼樣?可以縮小一點,做寸楷,字有大拇指這麼大,看得很清楚,都不要戴眼鏡。
緣不成熟,障礙太多。那個時候局長葉小文,葉局長對於我這個做法非常支持,還跟我簽了合約書。最後告訴我,很困難,很多人不肯放手,不肯讓我們印,那就沒法子了。我本來想印個五百到一千套,送給國家,國家用這個做禮物,送給每一個國家的圖書館去收藏。在這個世界上,大大小小國家將近兩百多,這個好!這是中國的文化,中國的國寶。我那個時候正好有個同修送我一筆錢,做這個大概沒有問題,他送給我五百萬美金。所以我給葉局長講,我那裡有五百萬美金,我就幹這個事情,不幹別的。你看看,做不成功。所以這個錢轉了個彎,印了一百套《四庫全書》,商務印書館第二次出版的《四庫》,剛剛好五百萬美金,我把它買了一百套,《四庫全書》。這都是保存中國傳統文化,除這個方法之外,沒有第二個方法。所以經上這些表法非常難得,念老舉出許多密宗的經典為我們說明這樁事情,金剛比喻不可以毀壞的德行。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