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緇門崇行錄淺述—悲敬行施  悟道法師主講  (第七十九集)  2021/10/11  台灣台北靈巖山寺雙溪小築  檔名:WD20-053-0079

  《緇門崇行錄淺述.慈物之行第六》。諸位同修,及網路前的同修,請大家翻開《緇門崇行錄淺述》,第一百五十五頁第三行:

  【悲敬行施】

  【隋靈裕,定州鉅鹿人,十五投趙郡應覺寺出家。博通經論,名藉海內,其行施也,悲敬兼之,惠袈裟數過千領;疾苦求療者,醫藥無算。但得厚味,必先奉僧;雖禦畜類,未嘗呵唾。乃至責問童稚,誡約門人,自稱己名,號彼仁者,苦言懇切,聞者流淚焉。】

  這個公案是「隋朝相州演空寺靈裕法師」,他是『定州鉅鹿人』,「鉅鹿」就是河北省,靠近石家莊這個地方的人。他十五歲的時候就投『趙郡應覺寺出家』,到趙郡這個地方,有一間應覺寺,去那邊出家了。很年輕,十五歲就出家了。「博學多才」,十五歲出家,開始學習佛法。古時候的高僧大德,世間這些聖賢書,儒、道、佛經都學習,所以世出世法都通達。博學多才,他的學問廣博,而且才能多方面的,我們現在講多才多藝,他的才能很多。我們看到他十五歲出家,就想到《論語》,孔老夫子講他十五歲開始求學,實際上從小就開始學了。我們看到靈裕法師也是這樣的,非常好學,所以他才能夠「精通經藏和論藏」。這個就不容易,他精通兩藏,我們能夠精通一藏就不容易了,他能夠精通兩藏。經是佛講的,論是菩薩造的,像《瑜伽師地論》、《大乘起信論》、《大智度論》、《成唯識論》。所以三藏經典,他通了兩藏。如果三藏都通,就稱為三藏法師,那不容易。所以精通經藏和論藏。『名藉海內』,就是說他名聲傳出去了,當然必定有很多地方請他講經說法,弘法利生,辯才無礙,度化很多人,所以他的名聲就很大。就像我們導師淨老和尚一樣。以前沒有這些傳播媒體,都是耳語相傳,一傳十,十傳百,如果是現代,靈裕法師也肯定跟我們淨老和尚一樣,全世界都知道,國際上聞名。所以「名藉海內」,就是說大家都知道他,他出名了。這個高僧大德出名,真的是名符其實,不是虛名,他是名符其實,他真有那個道德學問,有德行,不是虛名,是名符其實。

  『其行施也,悲敬兼之』,「其行施」就是說他布施,他實行布施的時候很有慈悲心,而且很有恭敬心,恭敬、慈悲他都兼顧,都有。不是說慈悲布施了但是對人沒有恭敬心,我布施給你,很傲慢,他不會,他為什麼不會?因為他明理,知道一切眾生都有佛性,都是未來佛。像普賢菩薩十大願王第一願「禮敬諸佛」,所以不敢對一個眾生輕慢,他很窮,布施給他,有慈悲心,而且對接受布施的對象都很恭敬,像恭敬佛一樣,禮敬諸佛。『惠袈裟數過千領』,惠贈袈裟給其他出家人,超過一千件。古時候要做一件袈裟的確不容易,不像現在紡織這麼發達,以前要得到一匹布真不容易。他自己有人供養他,他就轉供養。出家人比較貧寒的,比較偏僻不方便的地方,那些財物都很缺乏,所以他就做袈裟結緣,數千領。『疾苦求療者』,他不但贈送袈裟,凡是有病苦來求醫療的,他也是布施醫藥,「供給醫藥更是不計其數」。這個地方它沒有講只有布施出家人醫藥,肯定在家人就更多了。這個事情現在還是有人做,我看我們台灣高雄妙通寺道興法師他到雲南佛塔寺去復建,恢復佛塔寺。以前那個地方很窮,山上窮的人沒飯吃,都來他的寺院吃飯。沒衣服給衣服,幫他們修路,布施醫藥等等。靈裕法師他供給醫藥更是不計其數。人家供養他,「只要得到好吃的東西」,他不是自己先吃,「一定先供養大眾僧」,就是供眾。這條我們要學習,人家供養我們,我們跟大家分享,不要好吃的我自己先吃了,所以我們跟大家分享。甚至我們都可以供養別人,自己不享;自己不享,你布施,增長自己的福報。

  「雖對生畜,亦不呵斥吐唾牠們。」生畜就是這些動物,他也不會對動物呵斥、驅趕,是非常慈悲的來對待這些動物。「甚至在指責或詢問幼童,或申誡約束自己的徒弟時,都自稱自己的姓名」,就是自稱法名。這個也是我們要學習的,就是他對小孩子開示,或者對徒眾開示的時候,他都自稱法名。像我的內號,法名叫悟道,悟道對大家怎麼講,這樣自稱法名。「稱對方為仁者」,你是仁慈的人,對方再凶,他也稱他仁者。所以「苦口婆心,懇切誥誡」,當時聽的人都被感動流淚了,他真的是真誠的慈悲、恭敬對待一切人,而且他具體做出這些表現,才能如此的感動人。這些都是我們要向古大德來學習的。

  好,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到此地。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