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緇門崇行錄淺述—割耳救雉  悟道法師主講  (第八十一集)  2021/10/31  台灣台北靈巖山寺雙溪小築  檔名:WD20-053-0081

  《緇門崇行錄淺述》。諸位同修,及網路前的同修,大家好。阿彌陀佛!請放掌。請大家翻開《緇門崇行錄淺述.慈物之行第六》,第一百五十七頁,從第五行:

  【割耳救雉】

  這裡看起:

  【隋智舜,趙州人,北遊亭山,庵其中。有獵者逐雉,雉入舜房,舜苦勸勉,不聽,因割耳與之,獵人驚悟,投弓放鷹,數村捨其獵業。每見貧餒,流淚盈面,解衣減食,無所不至。】

  這條公案是「隋朝趙郡障洪山智舜法師,趙州人」,趙州在河北省。「有一次他北遊贊皇許亭山。」這是在石家莊那個地方,這個地方我們也曾經去過。他遊許亭山,他就在這個山上建一個茅蓬住下來。『庵』就是比較小的茅蓬,住在這個山上。「有一天一個獵人追雉」,這個雉就是野雞。像我們雙溪山上也有看到野雞,野雞就是雉。這個獵人要捕抓這隻野雞,動物跟人一樣,都貪生怕死,一隻螞蟻也愛自己的生命。所以雞,你要抓牠,牠當然會跑。這隻野雞就跑到智舜法師的房子裡面,跑到他茅蓬裡面去了。智舜法師看到獵人要來抓那隻野雞,就苦苦相勸,求這個獵人說,你就放了這隻野雞吧,也就是等於放了一條生命,也是你的功德。用種種好言好語來相勸,這個獵人就是不聽,就是硬要抓這隻野雞,一定要抓這隻。於是智舜法師他就拿刀子把自己耳朵割下來給那個獵人,他說我這個耳朵來代替這隻野雞,換牠的生命。

  這個獵人看到智舜法師這樣的一個舉動,大吃一驚,深深受到感動,覺得他能夠為一隻野雞把自己耳朵割下來,為了保護這隻野雞,所以他內心受到很大的震撼。智舜法師這個做法,讓這個獵人感動,也啟發他自性的慈悲心。因為儒家也講「惻隱之心,人皆有之」,我們佛家講慈悲心人人本自具足,本來就是慈悲的。現在變成很不慈悲,因為迷惑顛倒,不知道事實真相,不知道眾生跟自己是一體,才會造這些殺生的罪業。所以也啟發這個獵人他的慈悲心,深受感動,覺悟了。覺悟了,這個獵人不但不抓這隻野雞,他就放棄自己的弓箭、獵鷹等這些獵具。以前獵人養老鷹,專門在幫忙捕抓獵物的。就像現在,有一些獵人打獵的,我們雙溪山上也有。過去陳永信居士跟洪平和居士,剛開始來開發這個山的時候,他們上山,曾經被獵人養的一群獵狗追逐,後來他們把自己要吃的東西丟給牠們,才沒有來咬他們。這些獵狗、獵鷹都是幫助獵人打獵,捕抓這些動物的。所以這個獵人他也深受感動,放棄,從此不再打獵了。不但感動了抓野雞這個獵人,也因此感動了附近幾個村子的人,有打獵的聽到這樣的一個信息,也都自動放棄打獵。這個真的是不容易。智舜大師每次看到貧困的人,他都流淚滿面,窮苦的人,生活過不去的人,他都很傷心,等於是他們的窮困、窮苦就是自己的窮苦,感同身受。看到這些窮困的人,就脫自己身上穿的衣服給他們取暖,「分自己的糧食給他們吃,這樣無所不至的慈悲濟世」。

  從這個地方,我們就知道慈悲一切,慈悲是對一切慈悲,舉出一個例子。不但對人、對動物,對植物、礦物都是一片慈悲,慈悲心它是沒有兩樣的。所以從這個公案,我們可以去體會到智舜法師他放生。我們現在也看到有一些人放生,做這些放生、護生的,似乎對這個動物很慈悲,但是看到窮人他就不幫助他,對人就不慈悲,這個就不是真正慈悲,所以慈悲是對一切眾生都慈悲的。你看他對一隻野雞那麼慈悲,寧願自己耳朵割下來救那隻野雞;看到窮人,自己衣服給他,他自己吃的分一些給沒得吃的人去吃,這個才是真正慈悲一切。不是對動物很慈悲,對人他就不慈悲,那個也不是真的慈悲。慈悲,對一切眾生都慈悲。

  所以看這個地方,也對我們一個啟示,像我們社團、財團,我們都有放生、護生,對一切動物,還有慈濟的部分,哪裡有災難我們也會去救濟,這樣來做,才符合慈物之行。這個事情,救濟這些貧困的人,在佛門裡面,我是到大陸雲南佛塔寺,看到道興法師。他當初他去那邊去幫助佛塔寺恢復,復建,他是台灣高雄妙通寺過去的,幫助恢復佛塔寺,把佛塔寺重建起來。當時那邊雲南雞足山,山上很多窮困人家,在二十幾年前那個時候還很窮,真的沒得吃、沒得穿。那些山上的人沒得吃,都跑到他寺院來,替他們修路,那條路也是他修的。所以當時他回到台灣來,我都會跟他隨喜,隨喜他做好事。這個也是屬於慈物之行。所以他那邊村子裡面的人對他都很感恩,對當地的確做出很大的貢獻,這個也是慈悲濟世。

  對動物,我們也要有一個辨別。昨天好像有人發一個短的視頻給我,一個好像大概三十幾歲的婦人,養一隻狗,她吃一口飯,她就筷子夾一口給狗吃。她那個是不是慈物之行,我們也不知道,因為她那隻狗怎麼來的我們不知道,到底是流浪狗去撿來的?還是自己喜歡,去寵物店買的?那個就不一樣。如果流浪狗,人家不要的,牠沒得吃很可憐,你給牠吃,牠生病了給牠治療,那是慈物之行;如果你去寵物店買,養來自己喜歡的,自己當寵物,那個就不是慈物之行。但是「慈」,總是要從孝順這個孝,它是原始點,孝是原始點。你對那個狗很好,對媽媽好不好?對媽媽愛理不理的,那個不是真正慈悲,這個要分辨清楚,不要搞混了。如果現在我們去做一些護生的,有一些人真的他很發心,發慈悲心去收容那些流浪狗人家不要的,我們會支援他一些飼料的費用,還有醫療的費用,這個真正是慈悲,那個不是養來好看的;養來好看的,那個是貪心,你喜歡那個寵物。所以現在有一些有錢的人,養了那些寵物,好玩的,他不是慈悲,這個我們要搞清楚。

  所以下面蓮池大師有一個讚歎:

  【贊曰:「軻氏云:『至誠而不動者未之有也。』於舜老驗之。】

  蓮池大師就讚歎的說,『軻氏』就是孟子,「孟子說:至心誠意去做事,別人沒有不被他所感動的」。關鍵在至誠,誠心達到極處,達到極處就是慈悲一切,對一切眾生都一樣的慈悲,當然就感動人,不但能感動人,這些小動物都受感動。「由舜老的德行,證實了這句話。」這個就是由智舜長老他的德行,證實了至誠可以感動人,感動一切眾生。像現在很多人實驗種有機的蔬菜,真的那些動物是可以溝通的。很多的實驗,的確是這樣。我到潮州謝總那邊去,他跟我講,他就寫一個牌子,「動物先生、小姐,這一條給你們吃,其他不要吃」,真的牠就吃那一條,旁邊的,這兩邊的,就是隔小小的一條路,牠就不吃。山東齊素萍那邊,他們也實驗過。還有我在網路上,好像嘉義也有一個地方,種玉米的,老鼠都去吃那個玉米,種一大片,他就是中間有一條專門給老鼠吃的,他說你們吃這一條就好,其他的不要吃。真的,那一條吃得光光的,旁邊都沒動,很配合。所以他至誠能感動到牠們,這些低級動物牠們都感受到他的至誠心。所以「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就是這個道理。

  好,今天這個公案我們就學習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