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緇門崇行錄淺述—闔門拒子  悟道法師主講  (第三十一集)  2021/6/24  台灣台北靈巖山寺雙溪小築  檔名:WD20-053-0031

  《緇門崇行錄淺述.嚴正之行第二》。諸位同修,及網路前的同修,大家好。阿彌陀佛!請放掌。請大家翻開「嚴正之行第二」,六十二頁,從第一行:

  【闔門拒子】

  這裡看起。『闔門拒子』:

  【唐從諫,南陽人,壯歲出家,頓了玄理,會昌沙汰,潛居皇甫氏別業。大中初復教,因還洛邑舊居。其子自廣陵來覲,與諫遇於院門,不復能識,乃問曰:「從諫大德安在?」諫指之東南。子既去,闔門不出。其割愛如此。】

  這個公案就是「闔門拒子」,闔門就是門關起來,拒絕跟他兒子相認。這是在唐朝洛京(洛陽)廣愛寺從諫法師,他是南陽人,南陽在現在的河南。「壯年時出家」,壯年三十幾歲出家的,三十歲到四十歲這個時候屬於壯年。「不久頓悟真空妙有的真理」,就是開悟了,頓悟就是開悟,他悟了真空妙有。當然也不是一般人,是已經開悟的人。在唐朝武宗會昌五年,這個時候武宗滅佛,唐武宗是遵崇道教,毀壞天下的佛寺,僧尼都敕令還俗。這個就是唐武宗時候發生的事情,所以那個時候佛教受到很大的摧殘、排斥。從諫大師就逃到皇甫枚的溫泉別墅,『別業』就是現在講的別墅,去那邊隱居。躲在等於是一般民間的住家,因為寺院不能住,你進去寺院不讓你住,把你趕出來,叫你要還俗。到了唐宣宗,武宗滅佛,但是到了唐朝宣宗大中年初的時候,他又開始恢復佛教。因為前面武宗毀佛,佛教徒也沒有去反抗,到了宣宗,他就又恢復佛教,又恢復起來。於是從諫法師他再回到洛陽。洛邑就是洛陽的別稱。洛陽,自古以來就很有名,因為中國第一座佛寺就是在洛陽,白馬寺第一個佛寺。這個也有點像海賢老和尚,被趕出去,寺院不能住。被趕出去,參加勞動,還要當隊長,還要吃鍋邊菜,後來文革結束,他又回到寺院。

  這個也是一樣的,在唐朝的從諫法師也是這樣,他又回到自己以前常住的寺院。他回去之後,他俗家的兒子從廣陵來看他(廣陵也是個地名),可見得他有結過婚,生了兒子才出家的。跟佛陀一樣,結了婚,有兒子,他才出家的。他兒子也想看看他父親,但是離開很久了,可能他這個兒子很小,他就出家了,長大他也就不認識他父親。只聽說他父親出家了,在洛陽廣愛寺,聽說他父親在那裡出家,就來找他父親,來看他父親。我們從世間法來講,這也是人之常情,兒子來看看父親,我們一般講,天經地義的事情,雖然出家了,但是過去還是有父子的關係,這個我們一般人當然是不會去拒絕的。但是來了之後,他就問(跟他父親在寺院門口遇到了,他已經認不得他父親了)從諫大師,就問說:「從諫法師在嗎?」這個從諫法師他明明知道是他兒子,他知道是他兒子,他兒子不認識他了,可能他出家多年,他很小,他就出家,不認識了。但是從諫法師不跟他相認,手就指著東南的方向那邊說,從諫法師是住在那邊,那個方向,你去那邊找。他的兒子就往東南方去找,去找了之後,從諫法師他就把門關起來,就不再出去跟他兒子碰面。「這樣忍痛割愛,不和親生兒子見面,這種功夫不是普通人做得到的」。

  我們看到了這個公案,我們做什麼感想?我們大家現在都出家,出家有的也是結過婚,有兒女,你兒女來看你,不讓他跟你見面嗎?這個恐怕不容易,恐怕很難。我們就世間法來看,這種太絕情,出家人怎麼都沒有血、沒有淚,好像台語講「無血無目屎」,怎麼這麼絕情?一般世間人都一定會認為是這樣的,出家人太絕情了,兒子來看他,他都不見面,不跟他相認。這個也就是出世間法跟世間法一個區別的地方,所謂世間法就是在六道輪迴裡面的事叫世間法,出離六道叫出世間法。為什麼眾生會在六道生死輪迴?第一個因素就是有淫欲,在《圓覺經》講情愛、情執、淫欲。我們這個身體怎麼來的?就是這樣來的,有這個身,生你就會死,生老病死,受這個苦。你要超越六道輪迴,你不放下情執,你就永遠在六道;雖然出家,剃了頭,身出家,心沒有出家,你還是在六道裡面。所以出家,真正出家出生死家、出煩惱家、出三界家,是出這個家,不是出世俗這個家門。現在我們大家要知道這個事情,所以我們大家剃度的時候也都有念一首偈,「流轉三界中,恩愛不能脫;棄恩入無為,真實報恩者」。這個就是說,你真正入無為,超越六道,那是真正報父母恩。我們都連累了生生世世的父母,養育我們,生老病死,生離死別,互相哭泣。《無量壽經》講,「一死一生,迭相顧戀,憂愛結縛,無有解時,思想恩好,不離情欲」,生生世世就搞這個事情,非常痛苦。這個就是六道輪迴的因素,你這個沒有放下,六道出不去,還要再連累來生來世的父母,永遠就是這樣一直下去。在世間法的報恩,他一生一世的,就是一個階段性的。你真正出家,脫離六道,那真是報生生世世的父母恩,真實報恩者,也不會再連累以後的父母,也就不會了。

  所以這個一般人他就不能理解,不能理解,當然他也不能接受。絕對不能接受,因為我們生生世世這種情愛、情執習氣很重很重,不容易放下。所以為什麼說出家非將相所能為?做大將軍、做國王,他能打仗、能夠治理國家,你叫他放下這些情執,他放不下。所以《四十二章經》佛給我們講,「牢獄有散釋之期,妻子無遠離之念」。牢獄就是你被抓去關,有一天你會被放出來,而且你被關在監牢獄,你會很想待在那裡嗎?不會,雖然被關在那裡,你一直很想早一點出去。但是妻子兒女這個牢獄,你沒有遠離之念。這個牢獄是什麼?三界六道,生死輪迴,這個大牢獄,一般人他不想出離的。所以什麼叫出離心?就是出離六道生死輪迴,生死心切,出家是為了這個事情。這個說起來好像,講是很容易,但是真的要放下不容易。我自己有經驗,我雖然沒有成家,但是以前在俗家,我弟弟的小孩子,包括我大哥他的幾個小孩子,他們從小都我帶過的,都有感情,出家那個時候真的是捨不得。但是我出家最主要的動力,年輕的時候,也有動這個念頭,但是不強烈,是我父親過世,看他那麼痛苦,那個時候是最強烈,所以父親過世四十九天出家,是那個打擊太大,生離死別,生死真的是大苦,真正體會到。但是出家了一段時間,親情還是會罣礙。所以如果我有結婚,我自己想想我自己,我決定放不下。除非你受到那些,像生離死別,你不放下,你也得放下,他就死掉了,你能怎麼樣,是不是?除非是遇到那樣的。像我父親走了,我又能怎麼樣,看他在那邊痛,我想替他分攤一點,也不可能,你又能怎麼樣,你也無可奈何,你不放也得放。

  古大德他們出家,他們都真正放下。弘一大師他一個日本的太太,他出家他去閉關,日本太太要來見他。他就給旁邊的侍者講,你去告訴她,我已經死了。他說已經死了,他意思就是說以前在世俗那個李叔同已經死了,那個人不在了,他就是不見。如果換作我,我做不到,放不下。人家為什麼會成就?放得下,真放得下。但是我們念佛求生西方,也要真放得下才行,臨命終還想到妻子兒女,那你怎麼去西方?所以這個不容易。我們現在是做不到頓捨,但是慢慢淡化,時間久了也慢慢會淡化,就是不會那麼執著。所以如果有兒女的人,也常常要想起一句話,就是「兒孫自有兒孫福」,兒孫他來到這個世間,自然有他的福報,我們也不用為他太操心,就是慢慢淡化,到最後還是要放下。但是我們要常常想到,我們現在放不下,實際上到最後沒有一個不放下的。大家去想一想這個事情。《無量壽經》我們每天早上都在讀誦,「人在愛欲之中,獨生獨死,獨去獨來,苦樂自當,無有代者」。不是講得很清楚嗎?我們來這個世間,單獨來生,沒有人陪伴我們;死了,也我們自己走,也沒有人陪伴。縱然同時死,死了之後,各人也走各人的,也不在一起。這個的確是這樣的,你再恩愛的人,到最後你還是要分開,你不放下也得放下。所以這個放下,就在我們心地去放得下。

  我們學習這個公案,就是說我們現在要慢慢淡化,就像我們念佛功夫,「生處轉熟,熟處轉生」。這些情愛很熟悉了,你要慢慢生疏;念佛很生疏,要慢慢熟悉,這樣我們功夫才會提升。不能像以前整個心裡都在掛念這些兒女,那個叫繫念,那個不是繫念阿彌陀佛,是繫念兒孫。《四十二章經》講,「牢獄有散釋之期,妻子無遠離之念」,這句話真的是事實。妻子兒女你放不下,但是這個牢獄是讓你在六道輪迴的牢獄,你沒有想要出離,沒有,從來沒有動念頭要出離,要了生死。但是被抓去關,你很想出來。所以佛用這樣的一個形容比喻,讓我們去體會這個世間為什麼有六道輪迴。你現在出家,你要超越六道輪迴,你這個不放下不行,是出這個家,所以要懂。出家不是換個衣服,剃個光頭,離開這個世俗的家。我們淨老和尚過去常講,出一個小家,入一個大家,這個家就更大,這些我們都一定要明瞭。所以我們要慢慢去淡化這些事情。

  我們看了這個公案,我們也做不到這樣,你做不到之前,你還是要見,不要你兒子來了,你女兒來了,門關起來,我從今天開始不見了。如果你學這個樣子,你心裡真放下是可以,如果門關起來,心裡更牽掛,那倒不如見一見還比較好,對不對?不然門關起來,現在我又不想見,但是又很想見他,你心在那邊糾結,大陸人說糾結,你要糾結,不如就見了。所以這個心裡真放下。心裡真放下,其實見不見也都無所謂。你真放下,見,你也不會去繫念兒女,你還是繫念阿彌陀佛,見如不見,那也是無所謂。如果你真正放下,不想見,那是可以。如果沒有真正放下,我建議還是要見,不然你會更牽掛,恐怕他來看你,沒有看到,你就自己跑回去,再去看他,那不是更麻煩,是不是?我是說真話。

  所以學習這個,我們要知道它標準是那樣的,我們要靠近它那個標準,提升。我們是一下做不到那樣的標準,我們做不到一下都全部放下,我們現在學漸漸放,漸漸淡化,不像過去那麼繫念,要把繫念兒女那個心來繫念阿彌陀佛。所以過去田瑤平居士跟韓西友居士,他們兩個都是山東人,田瑤平他人高大,很壯,韓西友矮矮小小的,他今年九十九歲了。田瑤平是八十四歲往生的,他們年紀差多,好像田瑤平還大一點。有一年田瑤平說,他七十幾歲出家,他說我要做老沙彌。我說做沙彌要去掃地,我在家裡做爺爺,現在出家要掃地、要擦地板。我說師父規定的,你就是要做這些,你在家裡做爺爺,人家都侍奉得好好的,現在出家要拖地還要掃地。我就說你是小師弟,所以這些你要做。他還沒有出家的時候,他跟著圖書館去達拉斯打佛七,他都是剃個光頭,穿個海青。所以到達拉斯去,人家要去找淨空法師(第一次來,以前沒見過,都以為他是淨空法師)看到他就一直拜,他說,我不是淨空法師,我是他的徒弟。有一天他就跟我們師父講,他說師父,我現在兒子、孫子都大了,做爺爺了,也退休了,其他沒什麼牽掛了,都放下了,但是他說還有一樁沒放下。師父說,哪一樁?我那個小孫女二、三歲,好可愛,一回去就叫爺爺、爺爺,我的心都被她拉走了。後來我們師父跟他講,你現在人在達拉斯、在美國,你心是在繫念台灣那個小孫女,你把繫念小孫女那個心把它換過來繫念阿彌陀佛,那你就成功了。

  大家好好去想一想,就是我們現在繫念什麼?這是舉出一個例子,當然兒女情長是比較重的,我們在生活當中也是繫念很多東西。昨天我看到我們老和尚的開示,我覺得這個好像講到我的毛病,我從小就貪吃,我們兄弟當中,我大概是最貪吃的,從小跟我父親,真的殺生吃肉,嘴很饞。所以果報是什麼?大家都看到,現在四高。四高怎麼來的?吃出來的,暴飲暴食,也喜歡吃刺激性的,都講到我的毛病。我們老和尚有講一句,也講到我的毛病,他說如果想到今天晚上要吃什麼,沒放下。這個真的對我來講是當頭棒喝,真的我想想,我自己反省一下,真的一天到晚在想吃什麼,哪有在繫念阿彌陀佛,你繫念你自己喜歡吃的那些東西,繫念五欲六塵,繫念名聞利養,繫念那些東西,心真正掛念、繫念的是那些,不是阿彌陀佛。我們念佛,真的是有口無心,所以那個繫念我們要搞清楚,我們心沒有在上面。如果心繫念在阿彌陀佛,時刻他都不會放鬆,分秒都不會放棄,那真正在繫念。我們現在這個心還是繫念其他的。

  所以最近我自己一直反省自己,心裡面繫念太多東西了,繫念其他的,這個就是《無量壽經》講的,大家每天要讀誦,讀誦也要解義,要了解那個意思,「世人共爭不急之務」,不急就是不重要的,大家是爭那個,不是緊急的,不是重要的。什麼是緊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了生死,這個是最急的。這樁最急的,反而變成最不重要的;不重要的,反而變成最急的。所以這些我們大家要互相共勉,好好的去思考這些經義。所以大家早課念《無量壽經》,我們熟讀《無量壽經》,就是方便我們記憶,不要忘記,天天提醒;進一步要去解義,了解它的義理;再進一步就是在生活當中要去落實,去修。所以讀誦是為了受持,才為人演說,自己沒有去修持,講我們也是沒有心得,所以還是要從自己落實開始。

  好,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