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乘無量壽經  (第十七集)  1998/7/18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02-034-0017

  請掀開經本第四面,第七行:

  【常以法音。覺諸世間。】

  從這一句看起。這一句經文是八相成道裡面,「轉法輪」總相裡面的「說法」。諸位在經本科題上看得很清楚,這兩句是總說。說明世尊為什麼要出世,也說明世尊為什麼要在這個世間建立佛法,佛家常說「如來家業」,這兩句話就是如來家業。『常』是沒有間斷,特別在華嚴會上顯示出來,所謂「塵說剎說、無間斷說」。《華嚴》如是說,我們就曉得,諸佛如來所說的一切經法都沒有例外,都是同一個法味,純真無妄,這是「常」的意思。什麼叫『法音』?是不是我們講解佛經這叫法音?不是的,如果這個說法,裡面的差別就很大了。「法」是法性,在有情眾生分上,佛叫它做「佛性」,在無情眾生分上,佛叫它做「法性」。法性包括佛性,佛性不包括法性,其實佛性跟法性是一個性。佛在經教裡面告訴我們,宇宙怎麼來的?生命是怎麼來的?這個地方所講的生命,不只是我們這個世間所謂的生命,它包含了十法界,十法界有情眾生,這是有生命的,他們從哪裡來?無情是講依報的環境,我們生活環境、山河大地,所謂的物質環境它從哪裡來?

  現代的科學家都在研究、在探索,尋找宇宙的來源,他能不能找得到?在我們想,他沒有法子找到。何以這樣肯定的說他找不到?我們能夠這樣肯定的說,就是因為他們的方法錯誤、方向錯誤。這一樁事情,不僅僅是現代科學家,把它當作重要的命題來研究,早在世尊出世的那個年代,就是以西方人的說法,兩千五百年以前的那個時代,如果照中國歷史的記載,三千年前那個時代,聰明人也不少,也在那裡去探討生命的起源、宇宙的起源。我們在印度古老的宗教典籍裡面,可以看到他們所講的二十五諦,所講的冥諦,就是講宇宙的起源。他說得正不正確?佛說那是一個很大的誤會,不是事實。為什麼會產生這麼大的誤會?方法、方向錯誤了,跟現代科學家犯了相同的錯誤。現在科學是用先進的儀器來探測,古代的這些宗教家是用禪定的功夫,實在講,比現代科學家用的這些儀器高明太多。現代的科技還沒有辦法突破時空,科學裡面證實有過去、有未來,也知道我們可以回到過去世,也可以進入到未來的境界。理論上能講得通,但是沒有方法,不知道用什麼方法可以回到過去?時光倒流,今天講的時光隧道,時光隧道現在沒打通,不能回到過去,也沒有辦法進入到未來。可是用禪定的功夫,可以能夠突破這個障礙,突破這個障礙可以回到過去,也可以進入到未來。

  現代許多地方流行一本暢銷書,有同修拿來給我看,現在是很流行的《聖經的密碼》,有中文翻譯,英文原本我也看到。傳說這本書是三千年前寫的,所寫的事情是我們現代這個世間所發生重大的災難。這是一個預言書,三千年前知道三千年後發生什麼事情,而且說得非常準確。這本書我看過,我看過是譯本的不是原書,報導這樁事情是美國的一個新聞記者,他不信仰宗教,他看到這本書上所寫的這些事情,非常驚訝!為什麼預言到這麼準確?他也很聰明,他想像這個書不是上帝寫的,為什麼?如果是上帝,上帝應該有能力把這些災難化解,他只是提出警告要發生什麼事情,又沒有辦法化解,這不應該是上帝。他說:應該是一個很聰明的人,很有慈悲心的人,給這一個時代的眾生提出嚴重的警告;這個觀點實在講相當客觀。我們知道這個人是個聰明人,但是他不曉得什麼原因,我們知道。

  凡是預言,無論是中國、外國,古時候、現代,預言的理論根據只有兩種:一種是數學,從數學裡面推斷的,他推得也相當的準確。你們看看《了凡四訓》,我想許多同修都念過,《了凡四訓》裡面,孔先生給袁了凡先生算命,算得那麼準,那也是預言。了凡先生現在很年輕,他算他五十三歲要死,一生的休咎幾乎都被他說中,那也是預言。他根據什麼?他根據數學來推算,只要你生辰八字沒有錯誤,以這個為依據,就能推算到你一生的吉凶禍福,數學;如果他數學差一點,他就會把你搞錯,你就不準。算一個人比較容易,時間短,如果算世間的劫運,那就難,時間長,三千年之後實在是不容易,所以我們仔細看《聖經》預言裡面所寫的,我們也能夠肯定。禪定的功夫,那不是數學,禪定可以突破時空,他在禪定裡面可以看到未來,未來三千年不算很長,他能看得到。所以這一份預言是從禪定裡面產生的,比數學推算要可靠得多,數學推算會有錯誤,定中現量境界,幾乎可以說是百分之百的正確。

  這種音不算是法音。「法音」唯有佛能說,這是法性,能稱性的言語、音聲、教學,都是這兩個字包含在內。如來身、語、意三輪,無不是利益一切眾生,所以稱之為法音。經本是語言的符號,文字是符號,是語言的記載,用這種方法傳之久遠,所以經典文字也屬於法音的範圍之內。到了我們身上,我們今天讀到經典、聽聞到佛法,把我們的思想、觀念、見解、行為能有所轉變,這個法音就收到效果。

  底下講『覺諸世間』,重點在「覺」,令諸世間平等普遍的覺悟,這就是諸佛如來出現在世間,他要辦的一樁大事,這樁大事就叫佛事,佛菩薩的事業。「世間」,「世」是講時間,我們中國人以三十年為一世,這個字是三十,三十年叫一世;「間」是說的空間,世是講的時間。所以世間兩個字,或者稱「世界」,意思都相同,跟一般講「宇宙」同樣一個意思;用現在的話來講就是「時空」,世是時,間是空,時間與空間。時空裡面所包含的一切萬事萬物,叫諸世間,多了,無量無邊。無量無邊的世間,佛為了說法方便起見,將它分為三大類:有情世間、器世間、智正覺世間。佛對於這三類世間,都是「常以法音」幫助他們覺悟。有情世間是講十法界,器世間是講物質的世界;在十法界裡面,正報是有情世間,依報是器世間。也有經上說智正覺世間,十法界裡面上面的四法界就稱智正覺,而有情世間專指六道眾生,這個講法也行,尺度放寬一點,也能夠講得通。聲聞、緣覺、菩薩是智正覺世間,這是四聖法界。

  大乘經上佛告訴我們,六道是凡夫,四聖法界也稱凡夫,六道叫內凡,四聖法界叫外凡,六道以外的凡夫,還不算聖人,這個聖人水平就高了。這個標準就是法相唯識裡面所說的同生跟異生,以這個為標準。同生是智正覺,異生是凡夫。什麼叫同生?什麼叫異生?同生是跟諸佛如來用同一個真心,你的心跟諸佛的心一樣、相同;異生,你的心跟佛的心不一樣,不一樣就是異。怎麼個不一樣?我們起心動念用的什麼心?八識五十一心所。用八識五十一心所就是異生性、就是凡夫。所以聲聞、緣覺、權教菩薩,天台大師四教裡面所講的藏教佛、通教佛,都用八識五十一心所,異生性。到底誰是同生性?別教初地以上、圓教初住以上,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同生性,跟諸佛如來用同一個真心,那才是真正的叫正覺,真正是正覺,正等正覺,經上也稱為等正覺,正等正覺。雖然是正等正覺,他超越十法界,住一真法界。

  一真法界裡面這些菩薩還有四十一個階級,《華嚴經》上稱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沒有圓滿,所以佛還要幫助他,還要以法音覺諸世間。法音之微妙不可思議,絕不是我們凡夫觀念想像當中的這種講經說法,你要以為我們這種講堂這個場合、這種形式,佛坐在這裡講經說法,教化大家來聽,你就錯了。一真法界我們沒有法子想像,經上講不可思議。由此可知,「法音」兩個字,我們要體會它的意思,不能落在它的跡象上,落在跡象錯了,要體會它的意思。只要是幫助一切眾生覺悟的種種方法,善巧方便,都叫做法音。將來我們在《華嚴經》上會讀到,光音天彼此溝通意見不說話,佛要在那上面跟大眾講經,要不要用言語?不要。用什麼方法溝通意見?放光。這光一放,大家一看就覺悟,你說多方便,言語多累人、多費事。一部《華嚴經》我們在此地辛辛苦苦,一天兩個小時要講五年。如果放光的時候,一放光,一剎那《華嚴經》講完了,就圓滿了,你說那多自在!真正不可思議。所以不要想到那些菩薩都像我們這麼笨。

  光音天人,光音天以上都不用言語,言語的範圍實在講非常窄小很有限,真的所謂是辭跟意相違,辭不達意,實實在在的那不是假的。「意」是講第六意識,第六意識的能力比言語強太多,第六意識能夠緣虛空法界,內能夠緣到阿賴耶識,但是它還是有界限,它緣不到真如本性。所以用意識心修行不能見性,用意識心修行,修得很如法,完全照如來經教去修,佛教你要斷的,你真的斷掉,佛教你要做的真的做到,你做得圓圓滿滿,也只能做到藏教佛、通教佛,出不了十法界。為什麼?第六意識的界限是十法界。如果你明白了,你能夠轉識成智,轉八識成四智那就行,十法界突破,你就入一真法界,入一真法界跟佛就同生性。

  所以諸位要曉得覺諸世間,「常以法音,覺諸世間」,包括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在虛空法界廣度眾生之事八個字說盡了,這是總綱領、總原則。我們學佛,善學的、會學的抓綱領,尤其是要抓到總綱領。這一句給諸位說,就是圓圓滿滿的菩提心,無上菩提心就是圓滿的四弘誓願。四弘誓願的「眾生無邊誓願度」,是不是覺諸世間?你用什麼方法度眾生?法音。後面斷煩惱、學法門、成佛道,法音這兩個字全都包括。總相就跟諸位介紹到此地,再看下面別相。

  別相是總相的落實,這個總原則如何落實在事相上。文分為兩段,兩位菩薩做代表:普賢大行、文殊大智。大乘佛法是以四大菩薩為根本,像建房子一樣,四根柱子少一根都不行。普贀、文殊、觀音、地藏,在我們中國四大名山,四大菩薩,大乘佛法才能建立。請看經文:

  【破煩惱城。壞諸欲塹。洗濯垢污。顯明清白。】

  雖然講別相,別相還是原則、還是綱領。前面覺諸世間,眾生無邊誓願度,從哪裡下手?煩惱無盡誓願斷。不斷煩惱,自己度自己都度不了,你還能度別人嗎?哪有這個道理!你要度自己,先斷煩惱。煩惱無量無邊,世尊很聰明,將無量無邊的煩惱歸納為二十六個,二十六類。二十六類再要歸納,歸納成六類,六個根本煩惱,這大家都記得住:貪、瞋、痴、慢、疑、惡見。這個說法還太多,佛再歸納,歸納成三類貪、瞋、痴,叫三毒煩惱。這三類如果再歸納一個,就是「貪」。一切眾生無量劫來流轉六道,生死輪迴,沒完沒了,根本的原因就是貪。佛用什麼方法對治貪煩惱?佛教我們布施,布施是對貪煩惱,我們不能不曉得這個道理,不能不知道這個問題的嚴重。我們人生這一生、這一世在這個世間,為什麼?我們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我這一次來到這個世間幹什麼來?我這一生當中應該要幹什麼事?關係你一生,你怎麼沒想到?你在這一生當中到處去亂撞,撞得頭破血流,最後還是迷惑顛倒,又錯過了這一生,你說多可惜!

  古時候,不但是出家人,出家人志向鮮明,太清楚、太明白了,出家人目的在哪裡?出離三界,永脫生死輪迴,多清楚、多明白,我們幹的是這個。在家人,古聖先賢也在那裡教導你、勸導你、誘導你立志。你志不立,你這一生無論再努力、再勤奮,你沒有目標、沒有方向,你功夫決定唐捐,得不到結果,一定要有方向、有目標,你這一生才能建功立業。世法裡面的立志,跟佛法裡面的發願是一個意思。志立之後,要想志願要能圓滿的達到,你應該努力奮發去求學。求學第一個斷煩惱,要斷欲望,為什麼?如果你有煩惱,還有欲望,障礙你的智慧,你智慧不開。沒有智慧,你去學法門,清涼大師講得好,你所學得的都是邪知邪見,學大乘經教也變成邪知邪見,清涼這個話在《華嚴經疏鈔》裡頭說的。假如不斷煩惱,學法門能成就,成佛作祖的就太多太多,妖魔鬼怪都成佛了。為什麼他們成不了佛?煩惱欲望的習氣沒斷,障礙他不能見性。佛法說穿了沒有別的,就是教你把兩種障破掉,一個是煩惱障、一個是所知障。只要這兩種障礙破掉,自性裡面本具的般若智慧德能就現前,真實智慧,無量功德自然成就,我們要真幹。

  蓮池大師年輕時候參訪遍融老和尚,當代的高僧,在那個時代,他非常虔誠,正是印光大師所說,「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他是十分誠敬,三步一拜,拜到老和尚面前,求老和尚開示。老和尚給他說些什麼?老和尚看他這麼虔誠,一路拜上山來,拜到面前苦切的哀求,老和尚說:「你不要被名利欺騙了。」很多人在場聽到這個話哈哈一笑,以為老和尚有什麼寶貴的開示,老生常談的一句,都笑蓮池。你這麼虔誠,老和尚講的是天天說的老話,老生常談,沒有一點新鮮還是這麼一句老話。可是人家聽了幾十遍、聽了幾百遍,耳邊風,不起作用;蓮池大師聽這一句話如雷貫耳,起了作用。他告訴別人:老和尚真正慈悲,不給我談玄說妙,給我說了一句老實話。他說他一生的成就,得力於這一次的開示,遠離名聞利養,老實修行,他真起作用。現在人有幾個老實?往年,說這個話大概有二十年前,清度法師在日本,他跟我很熟悉,對台灣這些法師也很肯幫忙,在日本搞了幾個佛學博士到台灣來贈送,送一個給印順法師,還有哪個我都不太清楚,也要送一個給我,我謝絕了。那個博士頭銜是什麼?魔王的圈套,套上你,你落在名聞利養裡面去了,拿個博士頭銜貢高我慢。我們很清楚,不上你的圈套,你那個圈套可以套別人,套不了我。

  我們學佛不是要世間名聞利養,絲毫沾不得,沾上一點邊緣,墮落了。墮落到哪裡?墮落在六道輪迴、墮落在三惡道。你幾時能斷貪瞋痴,你幾時清淨心現前。修行什麼叫功夫?順境不起貪愛,從內心裡頭沒有貪愛的意念,逆境、逆緣當中沒有瞋恚,一切境緣當中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痴,生智慧。順逆境緣不動心,給諸位說那就是禪定,《金剛經》上所說的「不取於相,如如不動」。不取於相,對於外面境界,順境也好、逆境也好,善緣也好、惡緣也好,不動心,不著相,這是我們的功夫,我們要修行就是修的這個。我們在境界裡面起心動念就不行,那就是凡夫,哪一天在境界當中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有把握了,這時候有什麼東西現前?法喜,真正喜悅。縱然功夫沒有成就,決定不墮三惡道,來生的福報決定不在人間,天上去享福,決定到天上享福。可是這裡面要覺悟,你一定要求生淨土。為什麼?天不究竟,怕的是一到天上去又被迷了,天福享盡的時候怎麼辦?還要搞輪迴、還要搞三途,豈不是大錯特錯嗎?所以諸位說人間福報誘惑不了,還有天福都要不動心才行,真的破煩惱。

  怎樣才能做到?自己縱然有福,福給大家享。世尊給我們做最好的榜樣,天上、人間福報最大、最圓滿的無過於佛。我們「皈依佛,二足尊」,智慧、福德圓滿。佛有沒有享福?沒有。佛還是三衣一缽,還是日中一食,樹下一宿,一生沒有改變。他為什麼會這麼做?做給我們看,佛的福報給一切眾生去享受,特別加持一切苦難眾生,使他們的災難減輕,使他們受災的時間縮短,佛力加持。諸位要知道,如果沒有佛力慈悲加持,我們今天這個世界不知道要遭什麼樣的災難?眾生造極重的罪業這個世界還能維繫,佛力加持,佛的福報加給我們,我們不知道也不曉得感激,天天念「上報四重恩」,有口無心,到底有什麼恩也不清楚,恩德太大太大。這個世界所以能夠住持,佛的威神願力所加。

  『城』是比喻非常堅固,像城池一樣,我們的業習煩惱,所以很不容易斷。能不能斷得了?決定能斷得了。要怎樣才能斷得了?還是善導大師的話,「遇緣不同」。如果我們遇到的緣殊勝,我們斷就很有可能。什麼緣?天天在研討大經大論,時時刻刻在提醒我們,這個斷就有可能。一天不讀經,菩提就衰,煩惱就增長;三天不讀經,完全退轉,就又回去了。從前的人緣深,天天讀經、天天念佛,一年到頭一天都不間斷,所以他的警覺性很高,時時刻刻能提得起,逐漸逐漸煩惱轉變成菩提,覺悟了,真的是破迷開悟。現在我們讀經的時間太少,念佛的時間太少,把念佛讀經當點心吃,不是正餐,貪瞋痴慢是正餐。所以一定要記住,我們要學佛,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非破煩惱不可。你真的想破煩惱,我在此地提醒你,「心沒有惡念」。什麼是惡?十惡,大家好記:殺、盜、淫、妄語、兩舌、綺語、惡口、貪、瞋、痴。心沒有惡念,這十個惡念沒有,真的沒有。亦無邪思,起心動念,對人、對事、對物,一片真誠、恭敬、慈悲,決定沒有佔別人一點點便宜的那個意思,不能有,那是邪思。永遠保持絕不侵害別人,我應當捨己為人,別人侵佔我的,不要去理會,布施波羅蜜供養他,我們絕不佔別人絲毫便宜。口不出惡言,身無邪行,念念關懷社會、關懷眾生、愛護社會、愛護眾生,全心全力幫助這個社會,幫助一切眾生,我們要有這個心。你能夠這樣存心,能夠這樣修行,一定得諸佛護念,龍天善神保佑你,你的煩惱就會少了。

  『壞諸欲塹』。「塹」是比喻,從前城市有城牆,城牆外面有護城河,護城河就叫塹。佛在此地把煩惱比作城,把欲望比作護城河。一切眾生在這個世間都有欲望,「五欲」,五種強烈的欲望:財、色、名、食、睡;「六欲」:色、聲、香、味、觸、法,也叫六塵。這個東西要遠離、要捨棄、要放下,把我們生活的欲望降到最低的水平,你的生活就得大自在,你這一生真正幸福美滿。誰懂得?釋迦牟尼佛懂得。誰做到?佛與他的學生們做到。他們過的生活,樹下一宿、日中一食,什麼負擔都沒有,他多自在!世間人迷惑顛倒,貪著五欲六塵,想盡方法要成家立業。成個家,家是什麼?諸位要看看「家」那個樣子,中國的文字像篆字的樣子,你就看出來是個小房子。小房子裡面是什麼?是小豬仔,那就是家。所以佛聰明,佛不幹這個事情。「業」是什麼?業障。還要立業,障礙你明心見性,障礙你了生死、出三界,家業之累,覺悟的人就把它捨棄掉。我們今天看看,我們出家有沒有真的出家?沒有,出了小家,搞了個大家,捨棄個小業,搞了個大業,苦不堪言!所以要仔細去思惟,想想佛陀在世,他是怎麼教給我們,古來這些祖師大德又如何教導我們。

  世尊在世的時候沒有道場,雖然在晚年的時候,有一些國王大臣提供一些精舍、園林來供養出家人,請佛在這裡講經說法,那是請佛在那裡暫住,沒有把這個地方送給釋迦牟尼佛,沒有。園林道場還是信徒們自己的,他們有所有權,主權是他們的。釋迦牟尼佛跟這些弟子們,要用現代話,他們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他們使用,好像我們住旅館一樣,我們住個幾天,這幾天我們有使用權,老闆他有所有權,所以還是沒有。豈不聞前輩的老和尚告訴我們,這個房子下雨,這個地方漏了,出家人住的,這漏了,搬一個不漏的地方;這個地方再漏,算了,離開,搬走了。修理房子是主人的事情,他們修理,住房子的人不管這個事,那一種供養是有真實功德。今天這些信徒買了房子,把所有權供養法師,法師就上了圈套、上了大當,你不是想出家嗎?又把你拉回來,這是你的家,你又回來了,又有個家,一「家」就把他枷死了,永遠脫不了輪迴。希望我們出家同修,要有高度的警覺,絕不上當。

  如果你要問:什麼都沒有,我們還能夠身心安穩、還能辦道嗎?我這一生給你們做榜樣,給你們做例子。我這一生沒有道場,都是住別人道場,這一生不是過得很自在,不是也過得很快樂?沒有家業更自在、更快樂。我如果要真的沒有人照顧我,沒人再請我講經,沒地方住,給諸位說我就歡喜得不得了,我馬上到極樂世界去,阿彌陀佛就來接我走。你們還知道供養,找我講經,那沒法子,再多待幾天,這是事實。欲望降到最低,現在我幾乎沒有欲望,弘法利生你們的事情,與我不相干。我在這裡講經,你們要把它錄成錄像帶到處去播放,利益眾生,是你們的事情,與我不相干,我從來不聞不問,這不是我的事情,誰歡喜誰去做,反正我也沒有版權,也不跟你們打官司。所以要學個聰明人,要知道這個東西不是好事情,決定有障礙,捨棄一切障礙才能得大自在。

  說到這個地方,這幾天我又聽同學們告訴我,有一些人聽到我講經說法,把家、事業統統放下來學佛了。事業一放下,沒工作,沒收入,過幾天生活成了問題,一家都叫苦。親戚朋友看到這個情形,這個人學佛著魔,迷了。他們來告訴我,我聽了之後,他們把我的意思搞錯,我不是這樣教導的,經上講「願解如來真實義」,實在是不容易,如來意思你怎麼會懂?我說的意思你都搞錯,你還能懂如來的意思嗎?佛在經裡面教給我們放下,是放下煩惱、是放下欲望,不是叫你放下工作。哪一部大小乘經論裡頭你去找,找來給我看,佛什麼時候叫你把工作放下。如果說,佛說工作也放下來了,釋迦牟尼佛講經說法的工作也放下來,我們也沒經聽,世間也沒佛法。所以諸位一定要曉得,事沒有障礙,《華嚴》上說得好,「理事無礙,事事無礙」。礙的是什麼?妄想、分別、執著,就是此地講的煩惱、欲望,這個東西有礙;所以說是心理上的障礙放下,事上沒有障礙。不但佛沒有教你把事放下,教你做事情還格外認真努力,你要做得比別人更好,要做出來給別人做好樣子。

  《華嚴經》末後五十三參,不就是例子嗎?那五十三尊是佛,告訴諸位那不是菩薩,是五十三尊佛,以法身大士的身分出現。法身大士是什麼?是他內證的,還是示現,不是真的,真的都是諸佛如來。在行跡上男女老少、各行各業,他從事那個行業,在那個行業裡面做最佳的榜樣、最好的模範。所以菩薩道在哪裡修?就在自己日常生活當中修,沒有離開生活。你如果說一定要發心,要學佛,要修行證果,要把家捨棄,一定要出家。出家能成得了佛嗎?出家要遇不到好的緣,造的罪業更深,墮阿鼻地獄更快,墮得更重、更慘。所以我們在五十三參裡面看到,五十三尊佛就在他自己生活當中,在他自己行業當中,各個成就。我們要覺悟,那些人就在生活裡面斷貪瞋痴,就在生活裡面捨棄欲望,就在生活裡面成就無量法門,成就無上佛道,這叫學佛;並沒有把他的事業捨棄掉。

  佛是慈悲到了極處,釋迦牟尼佛示現出家人,出家這個行業,修行證果可以成佛。維摩居士跟釋迦牟尼佛同時代,示現在家成佛,有家有業、有妻子、兒女,在家一樣也成究竟圓滿佛,哪有兩樣?所以諸位要曉得,出家是三百六十行裡頭的一行,也是個行業。這個行業幹什麼?這個行業是專門從事社會教育工作,是個義務性質,你對這個有興趣,你可以選擇這個行業,這個行業是完全盡義務,決定不貪圖有一分報酬,不貪圖。報酬要不要?報酬不應該要,你才清淨。你要說是做很多慈善事業,你自己去做好了,你何必去麻煩出家人,出家人教你哪些是好事,你有錢有勢的你去做。錢供養法師,「法師,你替我做」,你不叫麻煩人嗎?釋迦牟尼佛不幹,弟子當中多少國王大臣,有沒有把這些供養,供養給釋迦牟尼佛,請釋迦牟尼佛,請這些僧團弟子們去給他做這些好事情?佛沒有做,沒有接受,你們幹就好。佛是教你們怎麼作法,佛不代替你們做。

  現在出家人破了戒、犯了規,為什麼?接受在家人的供養,代在家人去做,累死了,活該!所以我們要是聰明有智慧,不幹這個傻事情,你們去做,我們自己才能把本分的工作做得圓圓滿滿。我有很多,也有不少人到處送供養,成了一種風氣,你要不接受人家罵你,「你這個法師不慈悲,我們想種一點福田都種不上」。這無可奈何,沒有辦法,在香港不能不接受。接受之後,我就讓學生們帶過來,統統交給李木源居士他去做,他在這裡做,交給他去做。在台灣也收了一些供養,剛好有法師到大陸去賑災,聽說大陸水災很嚴重,所收的錢全部給他。那錢我看都不看,不看一眼,紅包來,拿過去,很自在,讓他們去做。所以要知道貪瞋痴慢、五欲六塵,害得我們生生世世不能夠出頭。

  我們不能說沒有善根,如果說沒有善根,你今天不可能在此地坐兩個小時,你能坐兩個小時表示你有善根,你的佛緣很深,過去生生世世親近過諸佛如來、諸大菩薩、祖師大德。為什麼你不能往生?為什麼你還搞六道生死輪迴?你煩惱不斷,欲望沒有把它捨掉。你要常常想到這樁事情,愈想愈可怕,愈想這個問題愈嚴重。我們這一生當中遇到佛法,遇到殊勝的機緣,這一生當中能不能順利往生,就看你肯不肯把煩惱、欲望降低到最低的水平,果然能夠捨棄、能夠降低,我們這一生就成功了。這一生如果還是被習氣相牽,還是不肯放下;換句話說,這一生依舊像以往一樣,跟阿彌陀佛結個善緣,去不了。實在話,這一生是又空過了,你說多可惜!經文一展開第一句話就講煩惱、欲望,你曉得它的嚴重性,我們無量劫來深受其害,還能不覺悟嗎?下面教給我們:

  【洗濯垢污。】

  『垢』是煩惱,煩惱障,『污』是所知障,是無明;我們要把它洗刷得乾乾淨淨,這一句是從比喻上說的。用什麼方法來洗刷?大小乘經裡面所講的理論這些道理,洗刷所知障,種種方法善巧方便,幫助我們洗去煩惱障。在淨宗,大勢至菩薩說得好,教我們「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那是好方法。怎樣都攝六根?「攝」是收攝,收回來。佛這樣教我們,實在講世間聖人也這樣教給我們,諸位讀《四書》,孟子他老人家也這個意思,他說「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求其放心」就是「都攝六根」。我們凡夫的心在哪裡?心隨著六根往外跑,攀緣六塵,眼緣色,耳緣聲,心往外面跑。世出世間這些聖者教導我們,你要把那個心收回來,眼不緣色塵、耳不緣聲塵,把它收回來,這就是學問,這就是功夫。

  現代這個社會非常複雜,正是《楞嚴經》上所講,「邪師說法,如恆河沙」,佛講得一點都不過分。什麼是邪師?凡是誘惑你的都是邪師。他在教你,電視在教你、歌舞在教你,你六根所接觸的境界都在教你,教你幹什麼?教你造十惡業,教你增長貪、瞋、慢。這種教你的目的何在?目的是牽你到阿鼻地獄。你是好不容易從阿鼻地獄出來,地藏菩薩坐在這裡辛辛苦苦教導你,把你從地獄裡拉出來,拉出來還沒有過兩天,外面這些魔王看到你怎麼出來了,「趕快進去,趕快進去」,又造了許許多多誘惑,你一上當馬上又進去了。就像《地藏菩薩本願經》上說,地藏菩薩看你剛剛出去,出去打個轉又回來了,「閻浮提眾生,剛強難化」。要記住佛菩薩的話,不要上妖魔鬼怪的圈套,妖魔鬼怪圈套很多,所以要懂得都攝六根。凡是邪惡,邪則不正,惡就不善,一定要知道原理。真正修行人不能看電視,電視在今天這個時代是頭號魔王,你跟它打上交道,你麻煩就大了。可是我們看看這個世界、看看芸芸眾生,小朋友從小就跟它交上好朋友,一天都離不開,這還得了,我們要有高度的警惕。現在不但是這是魔王,將來恐怕代替這個魔王的更兇、更邪惡的電腦網路,沒有法子防範,裡面內容邪惡的太多太多,我們想到這個地方怎麼不寒心?怎麼不恐怖?這本來是一個很好的工具被魔王利用。我們是好心的佛弟子,我們要發心,我們也要利用這個工具宣揚正法。世間人有善根的人還是很多,如果有個對比,他會覺悟、他會回頭。

  我上一次到香港,在香港講了三天經,覺光老法師打個電話給我,我們很少碰頭,他告訴我他剛剛從美國西雅圖回來,他西雅圖有兩個道場,每年他都要回去兩次,每一次住十幾天。這一次在西雅圖天天聽我講經,我說:奇怪了,我怎麼在西雅圖講經?電視裡面。現在美國我們每天有一個小時的時間,播放錄像帶。他看到,他看到很歡喜,打電話告訴我,他說:從前電視台裡頭也有一些邪師說法,誘惑人。他說:我這個節目播了之後,那些節目就很少,看的人很少了,所以節目時間大概也就沒有了。他把這個消息告訴我,請我吃飯。所以科技的工具,我們要好好的利用它,諺語裡頭常說,「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我們用正的東西、善的東西來做一個比較,還有一些善根的人他知道選擇,這是好事情。所以我們要重視科技、重視這一些工具,要善於利用它,將佛的正法,佛的純善之法,向全世界宣揚。

  大家都知道劫難、災變頻繁,能不能化解?理論上是肯定,可以化解。你要知道劫難是怎麼形成?是邪惡的知見、邪惡的行為造成的,眾生業力所感,惡業感召的。我們說這個話,現在很多人不相信,他不能接受,這些都是講真的。佛常講「十法界依正莊嚴,唯心所現,唯識所變」,這是說明宇宙人生的來源,是這麼來的。又告訴我們,「一切法從心想生」,有情有想就變成有情世間,無情無想就變成器世間,有情世間跟器世間同一個根源。大家學過法相唯識都知道,阿賴耶的四分:有情有想,見分;無情無想,相分;見分、相分同一個自證分。所以我們如果能夠斷一切邪惡,努力修善,善業增長,依報環境就轉,自然災害也能夠消除、也能夠轉變,正是「依報隨著正報轉」,我們一定要懂這個道理,要了解這個事實真相,我們的前途一片光明。所以真正懂得用功的人、真正會用功的人,沒有別的,「都攝六根」。念佛人方法比大勢至菩薩所說的還要簡單、還要有效果,用什麼方法?一聲佛號就都攝六根,「一聲佛號,一聲心」,「一念相應,一念佛」。什麼叫相應?這一念當中沒有邪惡就相應,沒有邪思、沒有惡念就相應。念佛還打妄想,念佛還有貪瞋痴慢、還有是非人我,就不相應。這一些世俗的知見統統都沒有,心地清淨就相應。

  【顯明清白。】

  『清白』是比喻真心本性,自性。前面兩種障礙除掉,煩惱障、所知障除掉,自性,清白的自性就顯出來。我們今天清白的自性,是被這兩種障障住,不能顯性,去掉這二障就現出來了。也正像大勢至菩薩所說的「不假方便,自得心開」,『顯明』就是自得心開,自得心開就是宗門裡面講的明心見性。說實在話,我們四眾同修這一生當中,要以這個為目標,別的是假的,這個是真的。這一句話在我們淨宗就是「一心不亂」,你念佛念到一心,你的成就是真實的。昨天晚上,一個學生來問我:怎麼樣學講經?我問他:你今年幾歲了?二十八歲。很好,你專講《無量壽經》,你講十年,講到三十八歲,十年當中不要涉獵一切經典,就這一門,一門深入你的心定了,你的心死心塌地在這一部經上。一部經上下十年工夫,這十年當中每一年至少要講兩遍,希望十年當中,把這一部經從頭到尾講三十遍,能講五十遍更好,十年之後你是世界權威,《無量壽經》的專家,你就是活的無量壽佛;無量壽佛講《無量壽經》,就能度化世界一切眾生。如果你要學個兩部經、三部經,你的力量消散了,你就不能成就。你要學個十部、八部,你是個佛學家,與了生死、出三界毫不相關,你將來該怎麼死還怎麼死,該怎麼輪迴還怎麼輪迴,你要懂這個道理,要了解這個事實真相。

  我今天在此地,你不能學我,你學我,我又講《華嚴》,又講這個、又講那個,你要學我,你就糟了。我是被逼的,無可奈何,沒有法子,很可憐。如果有人講《華嚴》,我絕不講《華嚴》,我會一生專門講一部經,我要講這麼多幹什麼?沒人講,那有什麼法子。多少人說:「法師,留一套錄音帶吧!」為了留一套錄音帶,這個犧牲很大很大。可是我犧牲有個底限,你們知道嗎?下下品往生,有個底限,我真能往生,真能去得了。如果下下品往生都沒有把握,這個事情就決定不能幹,所以有個很低的底限。你們要能聽我的勸導,一生當中專講一部經,你們將來往生上上品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你的品位比我高好多,一定要懂這個道理。當年智者大師在世也是犧牲很大,他自己往生的時候說,學生問他往生的品位,他說:如果我不領眾,品位很高,因為領眾,當住持管事,所以只是五品位往生。五品位的功夫不高,相當於小乘裡面的五停心位,所以他往生凡聖同居土,品位不高。這個示現捨己為人,這是很難得,但是他自己有個往生的底限,決定能去這才行。這是慈悲,肯犧牲自己,這是真的犧牲,犧牲品位也在所不惜。

  如果自己沒有這個把握,千萬幹不得,這是自己一定要知道。絕不能夠要想做通家,要想各種經論都通達、都演講,好面子,那就完了,面子很害死人。真正了不起的真正大善知識,你問他,「我什麼都不會,我就會這一門,其他的你去請教別人」。《華嚴》五十三參,就是這樣做樣子給我們看。五十三位善知識善財童子參訪,他們是無量法門當中我就學這一個法門,其他的法門我不會,自己謙虛,讚歎別人,「我知道的很有限,別人知道的很多」,再介紹善財童子去到別的地方參訪。所以諸佛菩薩都做出很好的樣子給我們看,我們要覺悟。中國諺語所謂「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只要你下功夫,哪有不能成就的道理?無上菩提,我們這一生當中確確實實可以證得,只要你真肯幹,真正能夠把煩惱放下、把欲望捨棄,一心一意專門做明心見性的功夫。要知道,悟了之後一切通達無礙。

  古時候的教學,不但是佛法,儒家的教學,老師對學生重視悟性,現在不講了。我在抗戰期間,在貴州念書,我們學校老師對學生依舊重視悟性,悟性高的同學,老師確實特別關懷、特別的照顧。所以他不是知識的灌輸,他是用善巧方便幫助你開悟,這才是真正的教育。現在學校完全是知識的傳授、知識的灌輸,不注重悟性,這是很大的錯誤。悟了以後,不但出世間法你通達,世間法你也通達。今天我也給幾個同修說了一個比喻,也是他們來問,他問的是:這些菩薩們跟我們凡夫是不是同一個阿賴耶識?沒錯,是同。同當中為什麼又說去後來先作主公?同中有不同。世尊在《楞嚴經》上說得很好,佛把心性比喻作大海,把我們每一個眾生的阿賴耶識比喻作水泡,你說這水泡在大海裡頭,一個人一個水泡,這些水泡是同、還是不同?都是大海裡變現的,同,同一個阿賴耶識。你這個水泡沒破的時候不同,因為你的範圍很小,你的水泡要是破了之後就完全相同。

  所以果然能夠轉識成智,智慧開了,一切諸佛無量劫所修的智慧功德都變成我自己的,他修的變成我的。為什麼?共同一法身,同一個自性、同一個阿賴耶識,怎麼不能把別人的變成我的?同樣道理,我無量劫所修的也變成別人的。所以「圓滿菩提,歸無所得」,到如來果地上佛佛相同,沒有兩樣,就是這個道理。明白這個道理,才知道開悟的可貴,悟了之後一切通達,世出世間法一切通達。因此自古以來世出世間法,真正善知識教學,真正愛護學生,都是主張教導你「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不會教你很多很雜,很多很雜害了你,把你導向什麼?導向名利之途,不是導向真正的學問,真正的學問跟世間名聞利養不相干。有真正學問,不會再去追求名聞利養,那也在一個「緣」,有緣可以藉名聞利養教化眾生、利益眾生,絕不是貪圖名聞利養,絕不是追求名聞利養,我們要懂這個道理,然後修學的方針才能掌握住。今天時間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