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乘無量壽經  (第一四二集)  2003/2/12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02-034-0142

  請掀開經本,科會第四十面最後一行,請看經文:

  【又復池飾七寶。地布金沙。優缽羅華。缽曇摩華。拘牟頭華。芬陀利華。雜色光茂。彌覆水上。】

  我們看這兩小段,前面的兩句是講寶池的體相,莊嚴之相。在五種原譯本裡面,康僧鎧的譯本說「皆復有自然流泉浴池,皆與自然七寶俱生」。從這一段經文,我們就知道西方極樂世界蓮池不是人工造的,自然化生的。康僧鎧的本子比較詳細。

  『地布金沙』是指池的底,像我們這個世間的水池下面多半是泥沙,西方極樂世界寶池的池底是金沙,而不是泥沙。實際上,經文在此地只是舉一個例子,如果我們把《無量壽經》幾種原譯本合起來看,才曉得寶池美不勝收。

  『池飾七寶』,有的池純粹是金,有的池純粹是白銀,一寶所成的,有些池是二寶、三寶。這「七寶」是講圓滿,它不是一個數字,所以寶池形色各個不相同。要問為什麼不同?我們可以說是隨著往生的那一些菩薩們,他們心想所生。他居住的環境,房舍周圍都有這樣的寶池,寶池很多,他喜歡什麼樣的形色,自然就變現那樣的形色。

  在西方極樂世界,物質的現象是隨著眾生心想在變化,而實際上我們這個世間也不例外。如果我們很冷靜細心觀察,我們這個世間物質環境也是隨著居住在地球上的人們,他們的起心動念也能夠讓這一個世間物質產生變化。明顯的,年輕人不太容易感觸到,年歲大的人不難感觸到。譬如某一個地區,三十年前、四十年前曾經到那個地方去旅遊過的,遊歷的,隔了三、四十年再到那個地方去遊歷,那個地方環境變了。你再仔細觀察它為什麼會變?你就曉得佛經上講的「依報隨著正報轉」、「一切法從心想生」,你能把佛經這兩句話證實。

  第二段是講這個池子裡面有寶蓮覆蓋在上面,美不勝收。『優缽羅』是青色的蓮花,青蓮花,『缽曇摩』是紅色的蓮花,『拘牟頭』是黃色的蓮花,『芬陀利』是白色的蓮花,跟《彌陀經》上講的四色蓮花一樣。小本講的是「赤色赤光,黃色黃光,白色白光」,都是說明西方極樂世界寶池裡面蓮花很多。十方世界往生到極樂世界都是蓮花化生,所以那一邊不是胎生。我們到這個世間來要有父母,到西方極樂世界沒有父母,所以你不會有親情,那也是煩惱!西方世界蓮花化生。

  經上告訴我們,譬如我們這個世間,有一個人真正發心想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個心一生,西方世界七寶池中就有一朵蓮花生出來了。西方極樂世界可以說萬事萬物都是恆常永遠沒有變化的,唯獨寶池裡頭的蓮花有變化。人一發心,七寶池裡面就有一個蓮苞出現,如果這個人過幾天退心了,這個蓮苞就沒有了。假如他發心,這個心真誠,勇猛精進,這個花慢慢就開了,愈開愈大,光色愈好;如果你退心,或者改學其他的法門,這個花就枯了,逐漸就消失沒有了。所以只有蓮池裡頭蓮花,好像看到有生長的現象,其他地方看不出來。所以寶池多,寶池裡面蓮花多。所以末後這兩句說『雜色光茂』,茂是茂盛,『彌覆水上』,彌是滿滿的,看到這個池滿滿的都是蓮花。再看底下一段:

  【若彼眾生。過浴此水。欲至足者。欲至膝者。欲至腰腋。欲至頸者。或欲灌身。或欲冷者。溫者。急流者。緩流者。其水一一隨眾生意。開神悅體。淨若無形。】

  我們看這一段。這一段水能如人意,西方極樂世界諸佛菩薩很喜歡蓮池、德水,就好像我們這個世間居民,每一天離不開飲食一樣。他們在蓮池沐浴,真的就像我們這個世間飲食彷彿。水非常特殊,你進到蓮池,想水只淹到我的腳,那個水就很淺,要想水淹到膝蓋,水就到膝蓋,隨你的心想,這是水的淺深能如人意。

  另外一種,如果你喜歡水灌身,『灌身』就是我們現在講的淋浴。這個池水它會從上面噴下來,就像我們現在這個淋浴一樣,它水能夠往上流,上流的時候再流下來,無需要機械設備,自然的,這是第二種。第三種是「溫度」,你喜歡冷、喜歡熱,能如人意,很不可思議。第四種,你希望水流的緩急,我們淋浴的時候,希望這水大一點、小一點,溫度高一點、低一點,我們需要調節,它不需要,完全能夠隨眾生的意,隨你的意念。

  末後這兩句重要了,『開神悅體,淨若無形』,從這個地方來看,整個宇宙是活活潑潑的,宇宙裡面決定沒有死的東西,全是活的,水活活潑潑。宇宙之間所有一切萬事萬物,都有靈性。學習大乘的同學,我們相信應當能夠體會到這個意思。為什麼?《華嚴經》上說得好,虛空法界一切眾生,這個眾生是眾緣和合而生起的現象。動物是眾緣和合生的,植物也是眾緣和合生的,礦物還是眾緣和合生的,乃至於自然現象,沒有一樣不是眾緣和合生的。眾緣和合生的就叫做眾生,所以眾生這個意思非常廣泛。

  我們一般人講眾生都想到人,你把這個眾生的含義想得太窄小了,眾生包括宇宙萬事萬法。佛告訴我們,它從哪裡來的?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心,靈明覺知,能生的是靈明覺知,所生的怎麼能說它沒有靈性?所以動物有靈性,這個大家都知道,能肯定的。植物有靈性,有很多人也勉強點頭,可能。說礦物有靈性,很多人就搖頭了。昨天我們跟諸位報告,現在科學家研究水有靈性,水是礦物。水有靈性,那其他的礦物有沒有靈性?在理論上講,應當統統都有。正確的,確確實實統統都有。

  靈性感應最顯著的差別,一個是愛心,一個是瞋恨,這兩個對立。人有愛心,我們看到水的結晶像雪花一樣,非常之美;你瞋恨,你再看水的結晶非常的凌亂,好像它也在發脾氣一樣,很不好看。我們現在發現水有靈性,它產生變化了,於是我們就知道所有一切礦物都有靈性。如果這一個世間的人,人人都充滿了愛心,都沒有絲毫的瞋恚,也沒有絲毫的嫉妒,那麼我們相信,我們這個世界跟西方極樂世界沒有兩樣,肯定是大地都是七寶!西方極樂世界為什麼有這樣殊勝的依正莊嚴,這道理我們懂得了。

  物質的世界,佛法裡面講的相分,確確實實是平等的,一樣的。唯心所現,是相同的,是平等的。那個不平等是什麼?唯識所變。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情識善,我們可以說他們的情識是真、善、美、慧,所以物質的環境就變得眾寶莊嚴。我們這個世間的情識完全違背了性德,自私自利、貪瞋痴慢,起心動念他不跟善相應,他跟惡相應,佛經上講的五逆十惡。現在在這個社會上,普遍我們都能看到,人有自私,起心動念無非是損人利己,處處有傷害人的意念。我們在講席常常勉勵同學們,話說得很多,很不容易做到。

  我們要真正希望這一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現在要培養往生的條件。往生的條件,除了經上講的「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之外,經論裡面說得不少,這兩條是最重要。但是我們決定不能夠疏忽,佛在經上教導我們,西方極樂世界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這一句話要常常想到,那個地方的居民,條件是上善。當然發菩提心那肯定就是上善,你看這個心多好,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這跟佛心沒有兩樣,他的行為跟心完全相應,上善之人。

  「善」怎麼個修法?從哪裡做起?我常常遇到同學來問我。我教導大家,首先要放棄自私自利。放棄自私自利從哪裡下手?從放棄對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控制的念頭,要想控制外面境界一切人事物,自性裡頭沒有。為什麼?它與清淨平等覺相違背,我們從這個地方做起。第二、要放棄對一切人事物佔有的念頭。如果這兩條你要做不到,無論你怎麼樣用功,縱然一天念十萬聲佛號,你也不能往生。

  為什麼不能往生?你的心行不善,你的菩提心發不出來。要知道這兩樁事情是發菩提心最嚴重的障礙,你要不能把這個捨棄掉,那你是迷而不覺。真正覺悟的人,肯定他把這個放下,放下就自在了。放下了,我們起心動念,這個心行與菩提心就相應了,與佛陀的教誨就相應了,經上講的能做到,不是做不到。你今天非常非常艱難,沒有辦法做到,就是你這兩個錯誤觀念沒放下,總是想控制別人,控制一切人事物,總是想佔有。你看今天整個世界動亂,還不就是這兩個原因嗎?大國對於其他的國家,如果沒有控制的念頭,沒有佔有的念頭,諸位想想看,怎麼會發生衝突?怎麼會有戰爭?不可能的!這是我們講的第一個因素!

  學佛是從自己本身做起,不要求別人,要求自己。別人能做到,做不到,與我不相干。往生,我自己發願往生,不是叫你們往生,你能不能往生與我不相干。我今天求的是我自己要往生,那麼一定要覺悟,我要怎樣修學,我才能去得成。

  念佛堂的堂主,他掛在口頭上的口頭禪,常常開示大家,「放下身心世界」,這一句話說得非常圓滿,身心世界統統要放下。堂主天天在念,誰放下?可能連他自己也沒有放下。所以身心世界我們暫時放在一邊,首先我教大家的,把控制的念頭、佔有的念頭這個先放下,然後你才真正能夠放下身心世界。真正放下了,才能夠做到「不取於相,如如不動」,你的心能做得了主宰,不會再被外面境界所動,你的功夫這才能夠得力。

  外面境界風稍稍吹動,自己就受不了了,你一點功夫都沒有,這哪裡能成就?別人讚歎你幾句,歡喜好幾天;別人毀謗你幾句,好幾天晚上睡不著覺。你說這怎麼能成功?什麼時候你能夠在毀譽都不動心,若無其事!讚歎我們不說,毀謗,這一般人就生怨恨,我們自己要有對治的功夫。佛教我們觀想,觀想對於初學人來說是好方法。他毀謗我淨空,淨空不是我的名字,毀謗淨空與我有什麼相干?不相干。他糟蹋我這個身體,身體不是我,與我也不相干。《金剛經》上說得很清楚,「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縱然是毀謗滿天下,毀謗的是誰?統統都落了空了。

  麻煩在哪裡?麻煩,人家毀謗的時候,你把它接受過來,那你就麻煩大了。你不要接受!佛教給我們的這種方法,好!人家毀謗生事,我沒聽到。沒聽到還有什麼?還有人來告訴你,真的唯恐你沒有聽到,他來告訴你。告訴你什麼。我就跟他講天下同名同姓的人很多,你怎麼知道是罵我?罵的是別人,與我不相干!出家人同名同號更多了。千萬不要接受過來,一點事都沒有。能夠講理的,那是個頭腦清醒的人,可以跟他說:這一切毀謗、侮辱、陷害對我來講,消業障,那個人是我的恩人。我的業障用什麼方法消?你看,他是捨己為我,他不怕墮地獄,他來消我的業障,替我消業障,我們用感恩的心來報答他。這是真的,一點也不假。

  所以真正學佛的人,永遠生活在感恩的世界,無論是順境逆境、善緣惡緣,緣是講人事,善的人事、惡的人事,對我們修行人來講,統統有恩德。什麼時候你能夠在這個角度裡面看清楚了,你的境界就會不斷向上提升,你的功夫得力了,肯定煩惱輕、智慧長。煩惱一年比一年輕,一月比一月輕,智慧增長也是隨著年月增加,這好事情。所以,順境善緣不能有絲毫貪戀,一貪戀就壞了,你馬上就退轉、就墮落了。逆境惡緣決定不能有毫分瞋恚,一有瞋恚,墮落了,那你就不是學佛了,你跟佛的教誨完全相違背。要學釋迦牟尼佛一樣,要學諸佛如來,要學諸大菩薩。

  學佛在哪裡學?在日常生活當中學,在工作裡面學,在應酬裡頭學。離開這些境界,你到什麼地方去學?沒地方學!最殊勝的環境,是在人事環境裡頭去歷鍊,歷事鍊心。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到,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面跟我們說的「歷事鍊心」。五十三位善知識代表的是現前社會男女老少、各行各業。就是我們每天早晨起來到晚上睡覺之前,遇到的所有一切人事物,那就是五十三參。如果我們學會善財的那些理論、那些方法,我們肯定這一生圓滿成佛,不要等到來生,哪裡要什麼三大阿僧祇劫!你不會,那真的要三大阿僧祇劫,要無量劫;你要會了,一生成就。善財慈悲做給我們看,是大乘修學最好的榜樣。

  『開神悅體』,「開」是開啟,神是什麼?「神」是智慧,是明瞭。在一般大乘經裡面講的開悟,「開神」可以說就是開悟的意思,說開悟大家好懂。古德註解裡頭,「神者,明也」。用開神,你懂得神的意思就不至於疑惑了。「神」這個意思,它的本意是通達的意思,明瞭的意思,這一個字左面是個「示」字,示現的示,示這個字的寫法,上面是兩橫,上面一橫短,下面一橫長,古時候的「上」字,你在篆字裡面就看到,古時候的「上」字。上是指什麼?上天。下面有三條,這個三條是垂象。上天的垂象,用我們今天的話來說就是自然現象,現在人講自然現象,在從前古人說上天垂象。右面是個「申」字,申的意思是什麼?申的意思是通達。它這個字的本意,用現在的話說,你能夠通達明瞭一切自然現象,這叫神。所以神是屬於智慧、明瞭,它能夠開啟你。

  這個水有這個好處,能夠幫助你通達宇宙人生的真相。這是真的還是假的?真的。連現在科學家看這個水的結晶,都明瞭水能夠隨順人的意思,它有覺知,這不就是開啟我們的通達明瞭嗎?我們從這一個物質現象,就能夠明瞭所有一切的物質現象。

  古時候人心淳厚,心地善良,所以這個大地七寶多。古時候人用錢,那個錢幣是黃金造的,以後人心慢慢薄了,業障漸漸深了,金逐漸就少了。金為什麼少了?我們知道那個金的分子產生變化了,確實境隨心轉。所以就用銀為本位,錢幣是用銀造的。你看看,從歷史上觀察,從銀本位,以後變成銅造的,真是一代不如一代,現在變成什麼?紙造的。我們中國人,什麼人用紙錢?鬼用紙錢。從這些地方我們都能夠領悟到,真正的明瞭,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你明白了,心裡面就歡喜,「悅體」,快樂。

  所以樂從哪裡來的?這個樂不是外面環境的刺激,是內心裡面生的快樂,是從覺悟來的。迷惑生煩惱,所以迷悶,開悟當然就快樂了。起心動念、一切作為絕對不會有過失,與心性相應,與一切眾生相應,通情達理!他怎麼會不快樂?像我們前面講的,無論是順境是逆境,是善緣是惡緣,他統統快樂。這是講的「開神悅體」。

  古人註解裡頭也有一句話,說得也很好,「開顯識性裡面本有的神智」,實在講就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這個水有這樣的好處,這個我們能肯定、能夠相信,不會懷疑。前面說水具八德,八種功德,長養諸根,這是「悅體」。『淨若無形』,這個水清淨,一絲毫染污都沒有,水又輕沒有重量,所以好像是無形一樣。這一句是講水的相狀,開神悅體是講水的德用,相用都非常微妙。再看末後這兩句:

  【寶沙映澈。無深不照。】

  『寶沙』,前面講了,金沙布地,池底是金沙。水那麼樣的清,所以這個水底下你看得清清楚楚,『無深不照』,能夠從水面看到池子底。不像我們這個世間,我們這個世間海洋,深的地方我們看不見,我們能夠看到這海水看得很淺,稍微深一點,我們就看不見了。極樂世界不一樣,池再深,池底都看得清清楚楚,因為池底寶沙也放光明,這是光明世界。再看底下一段,「水演法音」,這是更妙了,看到西方極樂世界六塵說法:

  【微瀾徐迴。轉相灌注。波揚無量微妙音聲。或聞佛法僧聲。波羅蜜聲。止息寂靜聲。無生無滅聲。十力無畏聲。或聞無性無作無我聲。大慈大悲喜捨聲。甘露灌頂受位聲。】

  這個實在是妙不可言,它會說法,而且它說法包括的範圍,幾乎把一切諸佛如來所說的法都包括盡,無量無邊的法門。諸位想想這地方能不去嗎?我們在這一邊聽聞正法,實在講非常不容易。得人身,聞佛法,那是無比的幸運,有幾個人有這麼大的福報?現代人的福報比過去是要殊勝。過去你要聽佛法,一定要親近善知識,有法師大德長者在這個地方講經,你有機會來聽。現在不必在講堂聽經也行,現在可以從網路上聽經,可以從衛星電視上聽經,這是從前學佛的人作夢都想不到的。

  可是今天講經說法的人太少了。講經說法難不難?跟諸位說,一點都不難。難在什麼地方?難在你不肯發心。發什麼心?要發菩提心,不是菩提心,你跟佛不相應。佛的經教,佛的言語是從自性裡面流露出來的。我們學講經,我們沒有辦法見性,我們的思想見解、言語行為是從煩惱裡頭流出來的,跟佛法不相應。換句話說,你展開了經本,你不是講佛經,你講的你自己的煩惱!習氣!你自己都不覺悟,你怎麼能教人覺悟?所以別人聽了經之後,愈聽煩惱愈多,這很有道理的!愈聽愈迷惑。所以講經一定要發真正的菩提心,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要用這個心。

  生活要用這個心,決定不能有絲毫虛偽。真誠是菩提心之體,真心的本體,至誠心。沒有學佛之前,我們用的心是虛妄,跟真誠完全相反;學了佛之後,一定要學的用真心去生活,用真心待人接物。別人欺騙我們,我們理解,我們也很同情,我們也樂意接受。為什麼?我沒有學佛之前,我也用的是虛情假意,我是學了佛之後,這才回過頭來,改過來的,沒有學佛之前還不是一樣。學佛之前,什麼叫真學佛?你真的改過來了。不怕吃虧,不怕上當,不怕別人欺負我,不怕別人陷害我,我找到了真正的我。這個身不是我,這個假名也不是我,假名、假相,這不是真我;真我,他傷害不到,他連邊都沾不上,他連作夢他都想不到。

  我們把真我找到,開神悅體,找到真我了。真我是什麼?真我是法身,真我是自性。不要說是契入得很深,法身的邊緣,法性的少分,你能夠契入了,你的起心動念、一切作為,自自然然跟從前不一樣,產生變化了。首先你就了解,這個世間所有一切眾生,純真無妄。為什麼這個眾生還會造業?你只要沾上一點邊緣,你就曉得一切眾生,就像佛在經上說的,本來成佛。他確實他是佛,為什麼還會造這罪業?還會顛三倒四?喝醉了酒在發酒瘋!是好人,他不是壞人,他清醒過來就是好人。他現在在發酒瘋,現在在迷惑顛倒,就跟喝醉了的一樣,不可以責怪他,他會清醒過來。

  尤其是這些眾生與佛有緣,怎麼知道與佛有緣?他曾經聽過「佛」這個聲音,他曾經看過「佛」這個字,或者看過佛的形像,他與佛有緣。如果與佛沒有緣,他這一生當中肯定聽不到佛這個字的音聲,也沒有見過佛這個字,沒有見過佛的形像。但是今天這個世界不然,佛教的訊息隨著大眾傳播,在電視節目裡頭、新聞裡面,一年總有不少次播放出來。不論他信不信,他一看到了,阿賴耶裡面就種了佛的種子,他跟佛就有緣了。特別是信仰宗教的教徒,哪一個宗教教徒不知道這個世間有個佛教?只要有個佛教就行了,「佛」那個字就在他阿賴耶識裡頭生根了,金剛種子。

  他這一生不相信,甚至於毀謗,沒有關係,來生來世那個種子會起現行,他一定是虔誠的佛教徒,一定將來就會作佛了。所以縱然他今天毀謗佛教,我們還是合掌讚歎歡喜,為什麼?我知道來生來世你是虔誠的佛教徒,看得出來!縱然造作五逆十惡,沒錯,是要墮阿鼻地獄,那個業障、罪障總是要消除!業障消除之後,他就是菩薩,他就是善人。

  所以本性本善,這是我們一定要肯定的,我們知道本性本善,將來一定回頭。這是能夠真正契入少分的,你的思想觀念統統改變了,你的煩惱習氣自自然然會斷掉。煩惱習氣不是不能斷,問題是你沒契入,一契入就斷了。佛法上有個比喻比得好,煩惱習氣像黑暗,覺悟像燈明,千年暗室,點一盞燈黑暗就沒有了。此地講這開神悅體,這個「開神」太重要了,契入你才能夠開悟,開悟,你的煩惱習氣肯定不起現行。不但不起現行,確實連根拔除,然後你愈契入愈深,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無明煩惱分分都破了。

  這一段講「水演妙法」。它怎麼說法?世尊在經上常常教導我們「為人演說」,其實哪一個人,你在這一生當中,你沒有在演,演就是表演,你一舉一動都在表演,但是許許多多人,他在表演什麼他自己不知道。這個社會、這個地球就是一個大舞台,每一個人都是演員,每一個人也是觀眾。佛菩薩利害在哪裡?他覺悟,他知道他在做演員,又在做觀眾,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般人不知道。覺悟的人他所表演的正法,他不會表演邪法。他演正法,幫助眾生覺悟,幫助眾生回頭,他表演的意思都很深。像釋迦牟尼佛在經上講的,本經開端都講到,八相成道,那是在表演。

  我們每一個人從生到死,什麼時候離開表演?沒離開,天天都在表演。所以要知道回頭,要知道反省,我今天在表演這是什麼?於自於他是有利益的,還是有損害的?用佛法來講,我所表演的是善的?還是惡的?是清淨的?還是染污的?諸佛如來教化眾生,最高的指導原則就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就這三句話;後面是「是諸佛教」,諸是一切佛,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教化眾生的三個綱領。我們用這個綱領做標準,來反省、來檢點我表演的是善還是惡?是淨還是染?如果是不善,要知道,我要改過;如果知道是善,這個善要延續、要增長。善惡是對眾生,染淨是對自己;染污,果報是六道三途,清淨是四聖、是一真法界。心要清淨,身要清淨,身心清淨要離開五欲六塵的染污。

  西方世界寶池裡面的水為我們說法,它說法『微瀾徐迴』,西方世界的水沒有大風大浪,沒有。沒有波濤,有小的波浪,「微瀾」,瀾就是水波,徐是緩慢,並不是很急。『轉相灌注』,雖然水流得不急,但是它在流動,流動,灌注的時候它就發聲音。我們這個世間的水,有瀑布,瀑布的聲音就很大,西方世界沒有聽說有瀑布,沒聽說過。這經上講的,「轉相灌注」,這個流水,像我們水瓶的水倒在杯子裡面,這就是轉注,你看倒的時候有沒有聲音?有聲音。西方世界像這種現象非常非常之多,到處都可以看到,這水流互相的灌注,灌注的時候,水波相擊,發出很好聽的音聲,音聲微妙。所以經上講『波揚無量微妙音聲』,那個「無量」裡面意思就多了,能廣說無量無邊的法門。你要想學習哪個法門,要想聽哪個法門,你就仔細聽水的「音聲」,流水的音聲,它就給你在說法。

  經文給我們舉了幾個例子,佛法僧聲,這是第一句『或聞佛法僧聲』,佛、法、僧是三寶。小本《彌陀經》上也說過兩次,「聞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說過這一句。第二句加了一個之心,「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佛法僧是什麼意思?惠能大師在《壇經》裡面跟我們說的,「佛者覺也,法者正也,僧者淨也」。我們看到惠能大師給一般人傳授三皈,他不說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他不是這個說法;他傳三皈,他是教人念「皈依覺,皈依正,皈依淨」,然後再加以解釋「佛者覺也,法者正也,僧者淨也」。

  我在年輕剛剛學佛的時候,讀到《壇經》這一段,我非常訝異。惠能大師去我們到今天,差不多是一千四百年,一千四百年前傳授三皈,不是講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他講皈依覺,皈依正,皈依淨。所以我那個時候就想,他為什麼要這樣說法?他老人家那個時候,大概佛教傳到中國來有一千幾百年了,他是唐朝時候的人。所以「法」傳久了就有流弊,就像我們今天,我們今天叫你皈依佛,他頭腦想什麼?想到佛像。佛像能依靠嗎?所謂「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你怎麼可以皈依它?聽說皈依法,法就一定是經,就想到佛經。皈依僧,馬上就想到出家人。統統想錯了。

  所以惠能大師改覺、正、淨,大家清楚。佛是覺的意思,你要皈依覺,那你才真的得利益。原來你在迷,迷而不覺,現在你能夠回過頭來,覺而不迷,從迷回過頭來依覺,這就對了,覺就是佛。從前古時候說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沒錯,大家觀念很清楚,所以傳久了大家就產生誤會,對於佛法僧真正的意義不了解了。所以《壇經》上這個說法說得好,讓我們真的覺悟、明白了。

  然後這個形像上的三寶,我們要不要尊重?要尊重。形像三寶無量功德,功德在哪裡?它提醒我們。如果我們要沒有提醒,很容易忘掉!如果有個人天天在嘀咕提,你又嫌他討厭。所以佛法用藝術來表法,用佛的形像,造一個佛像,你看起來很歡喜,喜歡供養它。供養它,你要知道什麼叫供養?每一天給它燒香,每一天給它供水、供香花,再供一點飲食,那全是假的,它用得著這些東西嗎?根本它就用不上。所以《普賢行願品》裡面告訴我們,什麼樣的供養是真供養?依教修行供養。一切供養中,法供養為最,法供養裡頭第一句「如教修行供養」。

  所以你要是供養佛像,你看到我們念佛人都喜歡供阿彌陀佛,看到阿彌陀佛的形像,想到《無量壽經》,我要依照《無量壽經》來修正我錯誤的思想行為,這叫真供養,是這麼個意思。這個供養具裡面,表法的,佛前面點一盞燈,燈表什麼意思?我的心要光明,像燈一樣,表這個意思。供一杯水,我的心像水一樣乾淨、一樣平等。水是代表清淨平等,燈是代表智慧光明,看到這個就曉得這個意思,這是你在佛前供水燃燈。應用在哪裡?應用在一切時一切處,我只要看到有燈、有光明,我的心要正大光明,像燈明一樣。無論在什麼地方看到水,馬上就要想到我的心清淨、平等跟水一樣,你才能用得上。佛前面供了,離開佛都忘掉了,都不起作用,你的功夫會間斷,你不能夠相續。所以你要懂得之後,你的功夫相續,永遠不會中斷,所以供養的意義在此地。

  法寶,法是活的,它不是死的,不是只有在經書裡頭,除了經本之外,遍虛空法界都是法。法在哪裡?我剛才講的,一切人在那裡表演,怎麼不是法?他表演的善法,我知道,我要學習。他表演的惡法,提醒我,我有沒有這個惡法?我有惡法趕緊要改過來。孔老夫子講「三人行必有吾師」。那個三人行,自己一個,一個善人,一個惡人,那個善人、惡人都是我的老師。善人,我要跟他學,惡人,他那個惡的行為提醒我,我要改過,都是老師。所以你要會了,你不就變成善財了嗎?善財怎麼成就的?一切男女老少、各行各業,天天觀察,善的學,不善的改,他一生成佛了。所以「法」不是只有經本,經本裡面講得太少太少了,法是整個的生活,這個我們要知道。所以對於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這是「法本」,要懂這個意思,就在這裡學習。

  僧,這出家人。出家人功德在哪裡?他穿上這身衣服,你看到他:不去管他,他持戒,破戒,好出家人,壞出家人,與我統統不相干。你要起這種念頭你就造罪業了,錯了。應當起什麼念頭?一看到這個形象,我心要清淨,六根清淨一塵不染,我看到這個形象,提醒我自己。出家人是和合僧,我一看到這個形象,我跟大眾相處,我要遵守「六和敬」,六和敬不是叫別人跟我和,要我跟別人和。佛法高明之處就在此地,教人佩服得五體投地,佛法是什麼?學生只有我一個人,我一個人認真依教奉行,別人都是我的老師,都是善知識,他在那裡表演善的、表演惡的,都是來給我看,都是來教我的,都是我的恩人,我要會看,我要會學。這個佛法僧三寶,你就天天在學習,時時在學習,功夫哪有不得力的道理!

  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所以在哪裡學?不在經本,在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然後你才真正見到《大方廣佛華嚴經》。你們看到龍樹菩薩講的,他在龍宮見到大本的《華嚴》,是什麼?「大本華嚴」是世界,是一切人事物,他說「十個大千世界微塵偈,一四天下微塵品」,你不要想到那是書本,那麼多的分量!那你是個呆瓜,你被龍樹菩薩騙了。他說的那個「大方廣佛華嚴」,就是虛空法界一切眾生。

  你在《華嚴經》經文裡面看到,遍法界虛空界無量無邊諸佛剎土,每一個佛剎土裡有無量無邊眾生,那就是《大方廣佛華嚴經》。所以我們曉得《華嚴經》在哪裡?在現前,不是在幾本書裡頭,從這幾本書裡頭,你要「開神悅體」,你不能死在經句當中。所以沒有一樣東西不開智慧的,沒有一樣東西不教你契入法界的。會的人他契入了,不會的人他在裡頭生煩惱。會的人開智慧,煩惱沒有了,轉煩惱為智慧,就在迷悟之間。覺悟了的人把煩惱轉變成智慧,迷惑的人把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轉變成煩惱。所以大乘經上常講「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這個話是真的不是假的。

  覺悟了的人、明白了的人,知道沒有生死,生死是什麼?生死就是大涅槃。涅槃,經上講得意思很多,最簡單的說法是圓寂,圓是什麼意思?功德圓滿。寂是清淨寂滅。生死這一個現象裡面,展現出來的是功德圓滿,清淨寂滅。迷的人不知道,把這個看作生死,還起很大的恐怖,覺悟的人對這個是看得非常平常。生死在覺悟的人就好像我們穿衣服一樣,衣服髒了脫下來換一件,換個身體。這個身體用的時間太久了,衰老了,用舊了,有毛病了,換個新的,非常自在,一點痛苦都沒有,毫無留戀,所以叫生死自在。

  煩惱跟菩提一樁事情,就是迷悟,迷了的人叫煩惱,覺悟的人叫菩提,菩提是智慧,統統在迷悟。覺悟了,我們叫他做佛菩薩,迷了,我們叫他做凡夫。其實佛菩薩跟凡夫是一不是二,只有迷悟之不同而已,除迷悟之外,沒有兩樣。極樂世界跟我們這個世界沒有兩樣,但是悟了,所有物質都變成了無量珍寶,迷了之後,無量的珍寶變成了泥沙土石。這不是說明一切法從心想生,境隨心轉。一點都不錯。

  諸位要真正把這幾句話聽懂了,你就應當開始先轉你的相貌。你們都知道,觀音菩薩很美,你們向他學習,天天供觀音菩薩,哪一天供到你自己相貌跟觀音菩薩一樣,你成功了。你的身體跟菩薩一樣,菩薩不生病,菩薩不衰老。你還生病,你還一年比一年老,完了,你沒有學會。所以你真正學會了,它隨心轉。所以人為什麼會老?妄想,想來的:我老了,老了!想老了,他天天想老了。老人之後,他就會想病,人老了都會生病,他就想病,一身病都來了。

  許哲她怎麼不老?她沒有想到她老。她為什麼不病?她從來沒有想過病。我們這個頭腦裡頭有老、有病,這很糟糕的事情,這個跟學佛不相應,學佛,佛法裡頭決定沒有這些東西。所以我們學佛一定要如理如法,要得到佛法真實受用,這個樣子自自然然你就弘法利生了。弘法利生還要去說話,還要去宣傳,不需要,我的樣子就是的。

  你把佛法僧三寶,就是覺正淨,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你真做到了。你在日常生活當中做到了,表現出來的,人家看到你,你這麼樣清淨,這樣有智慧,正知正見,世出世間一切法,你都能夠覺悟不迷惑,別人看到之後,他一定很羨慕,他很尊敬,他就向你學習。

  現在我們勸人學佛,很多同修說很困難!尤其是勸家裡人。自己學佛,一家人反對,勸他都不能相信。實際上要不要勸?不要勸。你要真的學佛,你的樣子變了,你變了之後,他就會問你:你跟從前不一樣了,這什麼緣故?你慢慢再講給他聽,他就接受了。尤其是現在人,哪個人不貪財?哪個人不想聰明智慧?哪個人不想健康長壽?不必多,你做上十年,讓他看到,看到什麼?這十年,他老了你沒老,他這個十年生活得很苦,你生活得很快樂,天天法喜充滿,快樂無比,他肯定他來找你:你為什麼這麼快樂?你為什麼沒有煩惱?你為什麼這樣健康?你為什麼有福報?他賺錢好不容易,你賺錢很容易,這佛法裡都有。

  錢從哪裡來?從布施來的,愈施愈多,千經萬論,佛常常講。講了怎麼樣?講了你們不相信,你們不肯捨,真的是愈捨愈多。即使你沒有捨貪心:我為什麼布施?因為布施會一本萬利,這個生意好做。你把它當作生意買賣來做,那麼你布施會不會得財富?會得,得的少。為什麼?你的心不清淨,得的少。如果你的心清淨,你的心量很大,目的都在利益眾生,沒有想到利益自己,得的財富就不可思議了,太多太多了。你得的財富,實在講不是讓自己享受,享受是錯誤,財富應當幫助貧苦的眾生,要為社會大眾造福,這個財富才有意義、有價值。自己生活所需很有限,如果真正過很正常的生活,很正常生活就是沒有煩惱的生活,沒有自私自利的生活,沒有名聞利養的生活,沒有貪圖五欲六塵享受的生活,沒有貪瞋痴慢的生活,這叫正常生活。

  正常生活,你一天一餐飯就夠了,你會過得很舒服,非常自在。別人要吃三餐,還要吃好幾道點心,那個肚子時常挨餓。你一天吃一餐,永遠沒有感覺到自己餓了,沒有,這是你修學功夫得力。兩、三天不吃飯也無所謂,很正常,一餐吃個十碗、二十碗也行,也不礙事。為什麼?吃而無吃。你要吃了那就受不了了。吃跟沒有吃是一不是二,所以他不礙事。真正修行人,你跟他在一起的時候,實實在在講,你會感覺得很不可思議,其實都有道理在,不是沒有道理的。這個能力,我們人人都有,只是我們的智慧、德能、相好,確確實實被我們自己妄想分別執著,煩惱習氣障礙住了,所以自己的智慧功德相好透不出來,道理在此地。沒有佛菩薩出世示現,為我們展示,為我們說明,確實我們是茫然不覺。佛菩薩對我們的恩德就在此地。

  所以我們一定要相信經教,學佛不要相信神通,不要希求感應,老老實實依照經教裡面的道理方法修學,你才是真正的佛弟子,你會得到佛法殊勝的功德利益。神通,妖魔鬼怪都有神通,佛不以神通教化眾生。為什麼?如果佛也要用神通,妖魔鬼怪跟佛在一起,我們沒有辦法辨別,到底哪個是佛?哪是妖魔鬼怪?不能辨別。佛菩薩有神通,決不用神通,他用教學,妖魔鬼怪不會教人,他不懂教學。所以說,妖魔鬼怪會的那一套,佛菩薩都會,佛菩薩這一套,妖魔鬼怪不會,這樣我們才能夠辨別出哪是佛?哪是魔?清清楚楚的。

  我們如果遇到妖魔鬼怪,我們要勸他學佛。妖魔鬼怪也是眾生,他也有佛性,你好心勸他,往往他也會覺悟,他也會回頭,他也會很認真努力學習,那這是我們幫他的忙,不是他幫我們,我們幫他。對鬼神亦復如是,鬼神有兩種,一種是天神,一種是鬼道裡頭的鬼神。無論是天神是鬼神,一定要知道他還是凡夫,他沒有覺悟,他要覺悟,他就變成聖人了。所以遇到這些人,我們也要給他授三皈,你們在家同修都可以給他授三皈。給他做三皈依「皈依佛,不墮地獄;皈依法,不墮餓鬼;皈依僧,不墮旁生」,我們給鬼神做三皈,這個三皈的誓詞這樣念法,勸導他,勸他念佛,勸他求生淨土。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只能講到這一句,下面第二句是「波羅蜜聲」,我們留著下一會再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