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乘無量壽經  (第一四四集)  2003/7/13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02-034-0144

  請掀開經本,科會第四十一面第八行,昨天講到止息寂靜聲,今天接著我們看下面一句:

  【無生無滅聲。十力無畏聲。】

  每一句裡面所包括的內容都是非常的深廣。止息、寂靜都是自性的德能,是大乘法修學的綱領,這個道理不能夠不懂得,理明瞭之後我們就會歡喜修學,不至於懈怠。在我們現前凡夫境界當中,印光大師給我們的教誨非常契機,也就是適合我們現前修學。他老人家教我們「敦倫盡分,閑邪存誠」,這兩句話可以說適用於世尊末法時代的九千年,決定不能違背。倫就是倫常大道,儒家說,佛法也講,佛法講得比儒家的範圍更廣,義理更深,儒只講到人道,佛法不但講到九法界,還講到一真法界。總而言之,世出世間法就是倫常大道,就是因果的定律。

  什麼叫做倫?什麼叫做常?如果對這個名詞術語沒有正確的認識,當然不能落實在生活當中。倫,具體的說,中國古聖先賢所說的五倫,五倫是夫婦、父子、兄弟、君臣、朋友,這是自然之道,決不是說某一個人的學說,某一個人的理想,不是的,這是自自然然的法則,大自然的法則。人有,畜生也有,餓鬼也有,往上看,天道那更不必說了。這就是我們平常在講堂裡面常常講的人與人的關係,我們要想在這一生得到幸福美滿的生活,第一個要緊的事情就是把人際關係處好,人禍就沒有了。

  人禍從哪裡來的?人與人的關係處不好!現在倫理道德沒有人教了,不但沒有人教,也沒有人講了,倫常道德在現在這個社會是全面崩潰了,幾乎滅亡了。這個東西滅了之後,古人跟我們講天下大亂,天災人禍!人民要受極大的苦難。什麼時候你才能夠脫離這個苦難?什麼時候人倫道德恢復就脫離了。總而言之,你不能恢復那永遠是苦,為什麼?社會沒有秩序。你說一個家庭,父不父,子不子,兄弟姐妹、家親眷屬在一起生活都像仇人一樣,這個家還會有幸福嗎?

  佛法最基本的教學,我們修淨土,世尊在《觀無量壽佛經》裡面告訴我們,「淨業三福」是修淨土的根本,基礎的基礎。這三條頭一條就是教我們「孝養父母,奉事師長」,這兩句諸位想想,豈不就是儒家講的孝悌?孝養父母是孝,奉事師長是悌。所以聖人之道只是一個孝道、一個師道而已。孝道跟師道相輔相成,孝親尊師,社會才會安定,人與人之間才能和睦相處,人禍可以消除了。

  那麼還有天災,天災從哪裡來的?人與自然環境相處不好,天災來了。我們跟這個地球上所有的動物相處不好,植物相處不好,礦物相處不好,破壞地球生態的平衡,破壞自然的環境,於是這就引起水災、風災、地震,就引起這些災難。我們今天講天然災難,實際上不是天然的,都是人為的,不懂得跟自然環境相處。

  第三個天地鬼神,天地鬼神真有!不是假的。今天中午我到學會,中國大陸的同修帶來了一片光碟,是東北一個萬佛法會裡面,有幾個人被他們講是眾生纏身,什麼眾生?冤親債主附在身上。我今天是看兩小段,第一小段看的是狗附在身上,這個狗被人殺了,附在身上跟那個人討命,那個樣子跟狗一樣,叫的聲音也是狗叫的,那不是表演、不是演戲,那是真的。另外一段看的是,也是一個女居士,大概喜歡吃蠶蛹,吃得很多。這個蠶蛹不得了,數量很多,都附在她身上,看她那個樣子,那個頭轉著就像蠶一樣。大家給她念咒、念佛來超度她,我看她沒有感觸,看那個樣子很可憐。他們告訴我總共有十幾個人都是遇到這些事情,但是前面大家忘了錄相,只後面錄了四個人的,這是現身說法。我們跟天地鬼神相處的不好,惹來這麼多的災難。

  像這些事情,我在這一生當中親身遇到的有十幾次,這個一點都不假。所以聖賢教導我們沒有別的,第一個大事情,就是佛為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什麼大事?把宇宙的真相為我們說清楚、說明白。《般若經》上講的「諸法實相」,一切法的真相是什麼,說清楚、說明白。你要真的通達明瞭了,那就叫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其次的,說事實真相真正能夠悟入,這上上根人,不是普通人。對於中下的人,那就是教我們怎樣做人,人際關係處好,跟自然環境關係處好,跟天地鬼神關係處好,我們這一生一定很幸福、很美滿。

  世尊在此地舉的幾個例子,解釋可深可淺、可廣可狹,能適應一切不同的根機。上根人有上根人的說法,中根人有中根人的說法,下根人有下根人學習的方法,沒有不得利益的。對下下根人講斷惡修善;中人以上有一點智慧了,一定要懂得孝親尊師,孝親尊師是大道的根本。孝道、師道做圓滿了,那是究竟佛果,即使是等覺菩薩還沒有做到圓滿。孝是講的順,孝要順!講到究竟處,就是你懂得孝順性德,起心動念、一切作為不違性德,這是諸佛菩薩的大孝。

  尊師重道是悌,悌的意思是能夠隨順老師的教誨,把這個意思引申,隨順長輩的教誨,隨順賢人的教誨。用現在的話來說是尊重老師,尊重別人對我的教誨。這是我們修行,拿世間人來說,他修行的目的無非是求得人天福報,這世間一般人所希求的,你能得到,真的是「佛氏門中,有求必應」。上根人他不求人天福報,他知道人天福報不究竟,他要求究竟的果報。究竟的果報是不生不滅,在佛法裡面稱為大般涅槃,這一般經教裡面講的永脫輪迴,了生死、出三界,這上根人他所求的。能不能求到?只要你有信心,沒有求不到的。「佛氏門中,有求必應」,但是求有理論、有方法,如理如法,感應不可思議。

  一般我們所祈求求不到,沒有感應,沒有感應是因為自己有業障,把感應障礙住了。這個時候你要細心去反省、去檢點,把自己的業障找出來,把業障消除感應就現前了。這些方法是五十多年之前章嘉大師教給我的,我用了五十二年了,真的有感應。我不是隨便介紹給大家,我是通過五十多年的實驗,真有效,確確實實有求必應,所以理要懂。理事一定要隨順性德,換句話說,你所求的是善法;如果你求殺盜淫妄,佛菩薩不會保佑你,佛菩薩不會加持你。所求的都是利益眾生的、利益社會的,不為自己,感應非常有效。

  這樣的求,有的時候也達不到很好的效果,那這裡頭有原因。我們自己確實盡到了真誠、清淨、平等、慈悲,用這個心去求,還沒有感應,眾生有業障!這個沒有法子了。但是自己戒定慧三學肯定是增長,向上提升。像弘法利生這個事情就有障礙了,這個障礙是眾生的業報,縱然有障礙,我們也得要有法子突破。

  末法時代,尤其是現前社會風氣不好!對修行人來說,障礙重重。這個社會名利、五欲六塵的誘惑太大了,幾個人能禁得起誘惑?六根對六塵境界能夠真正做到不起心不動念,說老實話,除了佛菩薩再來示現的,凡夫做不到!古人說得很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個社會是大染缸,嚴重的污染,哪有不污染的道理!

  有一些從事於教育工作的同修來告訴我,學生最好教的,學生最聽話、最好教的,什麼年齡?三歲半,大概三歲半到四歲半的時候最好教,再大了就不行了。這些同修們教小朋友念《弟子規》,學了他真會做到,但是到五、六歲的時候就不行了。他看看他的爸爸媽媽沒做到,他就懷疑了,你教我做,你怎麼沒做到?如果他再到學校去看看一些同學、老師也沒有做到,他就不願意再學了,這是社會的一個大環境。什麼人有能力克服這個大環境?我們想到這些事,看到眼前這個社會狀況,不能不令人傷感,不能不退心!退心之後,自己回到家裡關起門念佛求往生,除這個辦法之外,再找不到第二個辦法了。

  念佛往生也是度眾生,現身說法。他現在雖然不能接受,麻木不仁、無動於衷,到他將要死的時候,他會想到某人走的時候那麼自在,他會想到。佛法裡頭常講「一歷耳根,永為道種」,你示現給他看,他看見了,這一歷眼根也是永為道種,阿賴耶識給他種了佛的種子,這一生不能成熟,待來生後世緣成熟了,這個種子會起現行。所以關鍵的問題是問自己,不要問別人,自己一定要做得很如法,這一點比什麼都重要。先成就自己,才能夠感化別人,自己不能成就,起不了感化的作用。學佛對於這個一定要有堅定的信心,我們這一生才能有一點小成就。

  所以「止息」,該止的一定要止,該做的一定要做,無論是止、無論是作,在這個裡頭要學寂靜,學寂靜就是修定。無論是止、無論是作,怎麼樣與寂靜相應?止作裡面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心就能定下來了。定生慧,智慧,你才真正對一切事理通達明瞭;善生福,心地善良,行為善良,你就有福報了。你要想求得福慧,你就在日常生活當中,你好好的修清淨心、修慈悲心;慈悲心是善心。為眾生、為正法久住,不為自己,那就有感應了。

  黃念祖居士在註解裡面,引用《止觀》裡面的解釋,《止觀》裡面說「法性寂然曰止,寂而常照曰觀」。又說「無明即明,不復流動,故名曰止;朗然大淨,呼之為觀」,這個意思很深。大乘經上佛也常說「煩惱即菩提」。體是一,心動了,起心動念,心動了就生煩惱,心不動就生菩提,菩提是智慧,這個道理我們學佛的人要懂!見色聞聲,六根對六境,念頭才起,自己立刻就覺察到,宗門大德常說的「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念起就是起心動念,這是一個自然現象。

  如果境界現前,你不起心、不動念,那你是佛再來的,你不是凡人!凡夫起心動念這正常現象,要緊的是要立刻覺悟,你常常能夠記住《止觀》上所說的這個話:境界現前,我起心動念,煩惱現前了,迷而不覺了;我不起心動念,智慧現前了。怎麼樣轉煩惱為菩提,就在一念之間,一念覺而不迷,煩惱就變成菩提,生死就變成涅槃,一轉一切轉,要轉得快。《止觀》裡頭又講「中道即法界,法界即止觀,止觀不二,境智冥一」。這個意思說得很好,這也不是凡夫境界。止觀不二,境智是一,這什麼人的境界?這是《華嚴經》上講的法身菩薩的境界。

  我們雖然初學,要懂,要認真努力去學,在哪裡學?日常生活當中學,這真正叫練功,工作裡面去學,處事待人接物。我說得很簡單,大家都好懂,學什麼?學不跟一切人對立,不跟一切事對立,不跟一切物對立。實際上就是普賢菩薩跟我們講的「恆順眾生」、「隨喜功德」,你去學這個。對立就錯了,對立麻煩就大了,法性裡面沒有對立的,永遠找不到對立。你看法性裡面沒有大小、沒有凡聖、沒有生死涅槃、沒有煩惱菩提,它都是對立的。

  我們在《六祖壇經》裡面讀到,六祖大師說法,對印宗說的,印宗問他禪定解脫,他的回答:禪定解脫是二法,佛法是不二法,二法不是佛法。這個二是對立,法性裡面永遠找不到對立,所以法性叫不可思議。你有思惟,思惟決定是二法,你才會落在思惟裡頭;言說也落在二法裡頭,你才有言說。入不二法門就是不可思議,那一切是真實的。為什麼那些人能入,我們入不了?這個入不了,不是別的原因,就是我們的妄念太多了,分別執著太嚴重了。離開妄想分別執著就是不二法門,就是止觀不二,就是智境一如。這底下一句。

  『無生無滅聲』。宇宙之間一切事、一切理、一切現象本來「無生無滅」。《仁王經》上說「一切法性真實空,不來不去,無生無滅」。許多大乘經上佛常說「一切眾生,於無生滅中,妄見生滅,是故說名輪轉生死」。這是跟你講真話,講真話怎麼樣?真話我們聽不懂。如果跟你講一切法有生有滅,我們都會點頭,你講得不錯!講一切法不生不滅,這話聽不懂。真相,確確實實不生不滅。昨天我們談到科學家講的宇宙萬物的緣起,他們現在知道這個生滅的現象不是真的,而是一種波動的現象。離開了波動,宇宙之間確確實實無有一法存在,包括虛空,時間跟空間也是屬於波動的現象。所以心動了!心動了就出現狀況了,心定了這些現象都沒有了。

  永嘉大師證道歌上說得很好,「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夢是什麼?意識在妄動,變現出夢境,醒來之後意識被意志控制住了,夢境沒有了。我們今天這個宇宙的現象,實在講是夢中的現象,可是這個夢不太容易醒,一個夢一個夢繼續做下去,做得很苦!什麼時候你能夠夢醒?你真正覺悟了,醒過來了,醒過來之後才曉得,真的不但沒有大千世界,時間、空間都沒有。

  那個覺後的境界是什麼?覺後的境界是法性,佛經上講的法性身、法性土,稱為一真法界。有沒有相?那個相是隨緣現的,可以現相,也可以不現相。絕對沒有念頭我現個相,那你已經起心動念了,那個相現前,那是妄相不是真相,真相沒有念頭。真相現不現?現。為什麼會現?感應。眾生有感,佛菩薩有應,應是自然的。感,有有心、有無心,但是應決定是無心,應裡頭決定沒有說有心的、無心的。這個事情現在科學家在植物、在礦物裡頭做實驗得到證明。

  佛菩薩應現在十法界,現無量無邊身土,那是應現,確確實實沒有執著。應現,應現裡頭沒有生滅。為什麼沒有生滅?速度之快,我們沒有法子體會,可以說生滅同時。生滅同時,生滅這個相你就看不到了,速度太快。《仁王經》上佛講的那個例子,我們能計算得出來,一秒鐘大概是二十一萬六千次的生滅,這是如來的方便說,不是真實說!我講《華嚴‧世主妙嚴品》,這一品經很長,還是在新加坡講的,我記得就是講這一句經文,好像講了七、八個小時;速度實在是太快了。我跟大家解釋沒有用《仁王經》的,因為《仁王經》那個數字不大,我用大家平常都能夠明瞭,而且不會懷疑的,我用光的速度。

  光速,現代學科學的人都知道,一秒鐘它的速度是三十萬公里,光走一公里,一秒鐘的三十萬分之一,三十萬分之一秒光走一公里,比《仁王經》超過太多了。你再想想,光走一公里是三十萬分之一秒,它要是走一公尺?走一公寸?走一公分?走一公分的十分之一?一公分的千分之一?一公分的萬分之一?你才曉得釋迦牟尼佛在《仁王經》上是方便說,不是真實說。佛的智慧,對於宇宙一切萬事萬物的真相了解得實在非常透徹,他是用什麼方法知道的?甚深禪定,就是這個地方講的止息寂靜,能夠真正見到一切法不生不滅。

  諸位要曉得,如果一切法真的不生不滅,你說個不生不滅,不就多餘的,廢話!真的有生滅,有生滅你看不到它的生滅,那就是生滅同時,它確實有生滅,不是真的沒有生滅。這是很細心去觀察、去體會,了解它的真相。了解之後曉得這個現象是虛幻的,存在的時間太短了,你沒法子想像。我們今天所謂看到這個現象,這個現象是一個相續相,把相續相誤認為是真實相,我們錯在這個地方。所以「一切法當體皆空,了不可得」,這才是事實。

  所以真正了解事實,你自自然然會放下,你不再執著,你心地坦然、清淨了,逐漸逐漸跟諸佛菩薩所證得的境界靠近,這是好境界。對世間所有一切的五欲六塵,決定不會再貪染。為什麼?確確實實像《金剛經》上所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般若經》上所說的「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但是一切法的現相,「隨心應量」,《楞嚴經》上說的。這句話不僅僅是在如來法身菩薩境界裡面,我們凡夫哪個不是?跟諸佛如來沒有兩樣。不一樣在哪裡?諸佛如來覺,我們迷,除了覺跟迷之外,凡聖不二!不同的就在覺迷。覺悟的人,他受用自在,迷失自性的人,受用不自在,差別就在此地。下面講到。

  『十力無畏聲』,這是如來果地上德能的現前。我們要曉得如來所有的,我們每個人都有,《華嚴經》上說得很明白,「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我們跟佛差別就在此地。如來的智慧是圓滿的,真正是無所不知,一切眾生你心裡頭所想的他都知道。我們讀《無量壽經》,佛在經上告訴我們,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雖然是帶業往生,但是得到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他的能力作用幾乎跟七地菩薩差不多,這不得了!

  「天眼洞視」,到西方極樂世界視野放寬了,眼見沒有障礙了。在西方極樂世界,你能夠看到這個地球上的人,你的那些親戚朋友在幹什麼,清清楚楚。我們看不到他,他看到我們。我們在黑暗地方彼此看不見,他能看得見,黑暗的地方他也看得很清楚,天眼洞視。「天耳徹聽」,我們在說悄悄話,人家聽得很清楚,你瞞得了誰?我們心裡起心動念,「他心遍知」,他有他心通,我們起心動念都知道!所以我們要是動個不善的念頭,是自欺欺人,欺不了佛菩薩,佛菩薩統統知道、統統清楚!所以我們修行有沒有成就,我們自己沒有把握,佛菩薩看得很清楚,你真有成就的時候,他來接引你,你沒有成就他不來。所以能力幾乎都恢復,智慧也恢復了,相好也恢復了。

  西方極樂世界這個福報是平等的,到那個地方去,每個人的面貌都跟佛一樣,這身體之好也跟阿彌陀佛一樣,那個世界叫平等世界;是得佛力加持的,不是自己修得的。佛力雖然加持你,自己還是要修,為什麼?自己不修那你就一生要靠阿彌陀佛,你不能獨立。一面靠阿彌陀佛,一面自己真正用功,哪一天自己成就了,煩惱斷盡,自己自性的德能恢復了,就不靠阿彌陀佛了。去的時候真的要一段時期依賴阿彌陀佛,必須在阿彌陀佛那兒培養出自力,恢復自己自性本具的智慧德相,德就是德能,相是相好。所以你看成佛這三樁事情:智慧、能力、相好,相好就是福報!我們現在世間人所求的,也是想求智慧,求技術能力,也想求福報,都求這個,真正達到究竟圓滿,在佛門裡頭求。

  所以諸位,你們年輕的出家人,你要真正懂得這個道理,現在去念什麼大學,念什麼碩士、博士學位,叫浪費時間!說老實話什麼都學不到,學了一些什麼?學了一些名聞利養,學了一大堆煩惱,學了些分別執著,什麼也不是。現在這個社會上博士太多了,社會這麼亂,哪一個博士有辦法能把這個世界能讓它乾淨一點?能夠帶給社會安定?沒有!為什麼不好好學佛?浪費這種時間。我跟大家講的是真話,你要想真正求智慧,究竟圓滿的智慧,定中學!佛說得很好,「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現在我們就知道了,我怎樣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你放下一分,你的智慧德相就透一分,放下兩分,你就得兩分。你真的懂得這個道理,真懂得這個方法,你就會修了。

  我們凡夫今天修學環境不好,外面的誘惑力量很強大,所以古大德建道場,幫助初學,道場都建在深山裡面,人跡罕至,遠離都市。不但遠離都市,連村莊都遠離,找這樣的清淨環境來修行。時間都是很長,幾年、幾十年不下山的,他成就了,他心定了,智慧德相現前了。度化眾生是緣分,緣分沒有到不要強求,強求總是煩惱。不但度不了眾生,給眾生添了很多麻煩,給眾生帶來很多災難,那叫度眾生嗎?

  佛法是師道,古時候中國跟印度許多理念都相同,尊師重道!「只聞來學,未聞往教」。只有法身菩薩例外,為一切眾生作不請之友,你要曉得那是法身菩薩,不是普通人!法身菩薩有能力,在紅塵裡面一絲毫他都不受影響,他有這個能力,這才行。但是今天科學技術進步了,我們可以利用這些東西弘法利生,跟大眾不接觸,在攝影棚裡面講經,用衛星、用網際網路傳出去,全世界的人都可以在螢光幕上來學習,影像音聲都能傳出去。所以可以弘法利生,不受外面環境影響。所以道場還是要建立在深山裡面好!

  中國古來祖師建的道場,我想你們到中國去旅遊,都去參觀過。現在怎麼樣?公路修上去了,有很多地方聽說還有纜車,從前是怕人上山,現在是唯恐大家不上山,這個事情就難了。所以古道場歷史悠久,可以說那是文化遺產,開放做為觀光旅遊我也贊成。我好像是在八六年還是八八年,第一次到中國,跟樸老見面的時候,我就跟他談過這個問題,中國大陸這些道場開放做觀光旅遊,替國家收外匯,好事情!

  真正修行的道場、教學道場重建,決定不能在從前地方,為什麼?那個地方已經出名了,決定不能修行,不清淨了,另外找地方。找地方建道場不要多,我那時候跟樸老建議,中國只要建十個道場,一個宗派建一個道場,現在交通方便。道場也不要稱什麼寺、什麼庵、什麼堂,不要搞這些了,那是古時候的名詞,我們現代人要用現代的名詞,現代修行的道場用「學會」,教學的道場用「學院」。這個學會是夏蓮居老居士提出來的,這麼多年來我們來推動,現在也相當普遍了。

  可是真正想成就,我想來想去還是印光法師的教誨有道理,道場建小道場,不要建富麗堂皇,勞民傷財,小茅蓬最好!人家看得也不起眼,自己也沒有留戀,不會起貪心,容易放下。住眾不要超過二十個人,決定不化緣,二十個人的生活容易,有幾個得力的護法,他們的問題解決了,不需要化緣。不做法會,不做經懺佛事,不收徒弟,不傳戒,甚至於經都不要講。每天功課就像一般佛七一樣,常年佛七,各個有成就,他心是定的,印祖講得很有道理。

  人少,一般人也瞧不起你,也不會把你放在眼睛裡頭,不會找你麻煩,心安定了。現在這個社會走向民主,民主政治這大家都著重在選票,如果你這個道場大,信徒有幾千人、幾萬人,這些政客常常就要來找你麻煩,為什麼?請你支持,投他一票。如果你這裡只有二十個人,他睬都不睬你,你太少了。早年我在台北,有一次(那是國民黨的時代),台北市黨部有個很高的身分的人到我們道場,也是台北市競選市長,他們到處在拉關係、拉票,到我們景美圖書館來拜訪,問我:你們信徒有多少人?我說不到三百人。以後再不來了,你說我多省事。我就這麼小地方,每天講經,你們看看我這兒能坐幾個人?人多了,今天請你開會,明天應酬,不得了!那就苦死了。

  所以你這道場是二十個人的時候,沒有人理你,問都不問你。印祖教的這一招高明極了,在這個時代裡頭是可以能夠避免一切的干擾影響,讓我們自己修行人心安理得。道場不能搞得太大,人不能搞得太多,那是自找麻煩。東晉遠公大師在廬山建第一個念佛堂,他還有一百二十三個人。現在印光大師教我們把一百去掉,只留二十個人,我愈想愈有道理,在這個時代真的是高明,我們有志同道合有二十個人,自己蓋幾個簡簡單單的小茅蓬,自己共修,真好,真有利益。

  現在如果真的聽經,聽經目的在哪裡?目的是在斷疑生信。你對念佛法門有疑惑,對西方極樂世界不了解,那要聽,為什麼?跟你講解說明,真正是沒有疑惑了,信心堅定了,不必再聽經了,那聽經是打閒岔,所以這個道理一定要懂。你看看大勢至菩薩教我們念佛,「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就是一句佛號,這一句佛號裡面什麼都不夾雜才叫淨念,夾雜著經教,你的淨念就破壞了,不夾雜!一句佛號念到底,他才能夠念到功夫成片,念佛三昧現前,你就得受用了。

  這個念佛三昧就是《彌陀經》上講的一心不亂,它也有功夫的淺深,到相當功夫的時候智慧就開了。只要真正死心塌地一門深入,那個時候智慧開了,世出世間一切法都通達了,那是真正的博士。現在世間的博士他不博,他只知道研究哪一門,只知道那一門,隔行如隔山。智慧開了之後,世出世間法沒有一樣不通達,能力也有了,福報也現前了,這個時候你有智慧,你有能力觀機。換句話說,在這個世間應該做些什麼,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怎麼做法?對佛教做出真實的貢獻,正法久住,利益眾生!自己有智慧、有能力選擇,知道怎麼做法。

  所以真修實證,這是我們當前最重要的課題。每個人緣分不一樣,但是會用功的人,無論是順境逆境、善緣惡緣,都是好的增上緣,就是《楞嚴經》上所說的「若能轉物,則同如來」。你要能把境界轉過來,這是真正修學的功夫。無論是順境逆境,都能轉變對我修行有幫助的境界;無論是善緣惡緣,也能夠把它轉過來,成為自己的增上緣。你能學到這一種能力,你就無往而不利了,你在菩提道上就沒有什麼大障礙了,你一定會有成就。

  這個地方講的「十力無畏」,「十力」是如來果地上所有的十種能力。第一種能力,「是處非處智力」,處就是道理,我們一般人講的道理。知道宇宙之間萬事萬法是什麼道理成就的,怎樣是合乎道理,怎樣是違背道理,你有這樣的能力。對一切眾生來講,知道一切眾生的因緣果報,作善業得善果,造惡業得惡報,因果一定相應;不可能說是造不善業得善報,造善業得不善報,沒有這個道理。

  但是我們一般初學,或者是社會上不學佛的一些人們,他們對於佛家講的因緣果報他不相信,他說:某人作惡,你看又做大官,又發大財;某人一生行善,窮途潦倒。他看了不相信,哪有因果報應?殊不知佛法因果的事跟理都很深!因果通三世,這個人現在的果報是他前生修的,不是他這一生。我們世間人只看到這一生,沒有看到前生,也沒有看到他來生,所以就不相信。我們明白這個道理,前世修的善多,這是佛在經上常常告訴我們,聰明智慧是法布施,財富是財布施,健康長壽是無畏布施。人家前生修得多,這一生當中果報現前,是這麼個道理。

  這果報我們看得很清楚,有人確實發大財,但是他並沒有什麼智慧,你跟他接近,他並沒什麼,他的財源?命好!無論幹什麼他都財源滾滾而來,命好!這個命就是前世的業因,這一世得的果報。我們也看到很有智慧的人,他沒有財富,一生生活過得很清苦、很艱難,真有智慧。我們就曉得了,這個人前生法布施多,財布施沒修,得這樣的果報。健康長壽是無畏布施的果報,修什麼樣的因得什麼樣的果,所以這一生的果報是前世修的。

  佛法裡頭也常說「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你要想知道你前世修的是什麼因,你這一生所享受的就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因果通三世!我們這一生起心動念、所作所為,這是修的因,這個我們自己很清楚,來生我們得什麼果報,那就很明瞭了,沒有一點疑惑了。

  但是我們一定要知道,今生即使修的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修得很多,千萬不要去想來生福報,想來生福報你就出不了三界了,你還要搞六道輪迴。搞六道輪迴享福,享福往往就把修福疏忽了,所以你福報享完之後,這惡業就現前了,這個佛家講三世怨就這個意思。第一世修福,第二世享福,享福忘了修福,享福造業!不要說別的,飲食殺生這個業就不得了,有錢的人天天吃這些動物,窮人想吃沒得吃,所以有錢有勢的人造罪業容易。福享完了,他的罪報現前了,所以下一世墮三途!這個叫三世怨,這樣的人太多太多了。所以佛教我們要知道求生淨土,這才真的叫一了百了,這才是真正的聰明智慧,真實的福報,求生淨土,不求人天福報。

  第二種叫「業智力」,業是造業,就是知道一切眾生三世因果的能力。所以佛教化眾生方便,講到契機,佛對於每個人你過去生中生生世世,你將來的狀況他都曉得。現在我們聽到這些話能夠接受,為什麼?法身菩薩他明心見性,見性之後,空間沒有了,時間沒有了(這裡就講時間沒有了),能夠看到你過去世,能夠看到你未來世,所以教人契機。你過去世也曾經修行,你修的什麼法門,這一世接著再修就很容易。所以佛教人,我們看到經典上記載的,有些人聽佛一次經就開悟了,甚至於就證果了,什麼原因?佛知道他的根性,知道他生生世世所修學的,容易契機。

  第三個是「定智力」,所以這個十力都是智慧,換句話說,智慧起的作用。佛知道所有的禪定解脫三昧。實在說,「定」就是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哪有那麼多?修定的方法不一樣就多了,但統統都是得這個境界。所以得定沒有兩樣,修定的方法不同,無論是大乘小乘,顯教密教,只要是佛法沒有不修禪定的。禪定是佛法修學的總樞紐、總的關鍵。我們念佛是用念阿彌陀佛這個方法在修禪定,這個一定要知道。怎麼知道是修禪定?《彌陀經》上講得清清楚楚,一心不亂!你們想,一心不亂是不是禪定?在淨土宗裡面,方法大分為「實相念佛,觀想念佛,觀像念佛,持名念佛」,我們今天選擇的持名念佛,都是修念佛三昧,都是在修定。

  然後你就曉得,佛法裡常講八萬四千法門,那就是八萬種不同的方法門徑,修什麼?全修的禪定。「因戒得定,因定開慧」,所以戒律是手段,不是目的,戒律幫助我們得定,禪定還是手段,還不是目的,目的是開智慧。所以真實智慧是從禪定裡面得來的,不是你聽得多、學得多,不是的。真正智慧是從禪定,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不是從外頭來的。我們本有的智慧怎麼會失掉了?就是因為我們起了妄想、分別、執著,就是心動了。這個妄想分別執著就像波浪一樣,把這個心照的能力喪失掉了,這個照就是智慧。所以寂而常照!寂是不動,你的心不動了,它就起照的作用,照就是般若智慧現前。

  佛這個經上又常說法門無量,不止八萬四千,你曉得無量無邊的方法門徑統統修禪定。所以不但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跟我們講經說法,說了這麼多,十方三世無量無邊諸佛如來,對法界無量無邊世界眾生說法,總不出戒定慧三學。所以戒定慧是諸佛如來教學的總的綱領、總的原則,決定不能夠違背的,我們要想成就你一定要遵守;先從戒律上下手,然後你的心才能夠定下來。

  可是現在,現在這個時代不一樣了,師道沒有了。世間沒有老師了,為什麼沒有老師?沒有學生了,所以老師就沒有了。我也常常跟大家說,我還碰到,大概我是最後的一個學生,我以後沒有了。做學生的條件,對於老師百分之百的服從。現在能找到一個學生,對老師的話能百分之百的服從嗎?對老師沒有懷疑嗎?對老師有疑惑,對老師的話不能完全做到,他不是學生,師道沒有了,實在是難!

  我在早年,拜李炳南老居士為老師,跟他學教,那個時候我沒出家,在家居士的身分拜他做老師。他給我開了三個條件,第一個聽講經,只可以聽他一個人的,除他一個人之外,任何法師、居士大德講經一律不准聽,能不能做到?第二個看文字,不管看佛經、看世間所有一切文字,沒有經過他同意一律不准看。第三個條件是,那個時候過去我曾經跟過方東美先生學哲學,跟過章嘉大師學佛三年,他說那個我不承認,一律作廢,你要拜我做老師,一切從今天起,從頭來起。你要能接受才行,你不接受這師生關係就沒有了。

  所以這樣的苛刻的條件,現在沒有人肯接受了,所以學生沒有了,老師也就沒有了。這是中國自古以來的師承,我很幸運還沾到一點邊緣,我跟李老師十年!十年那就是完全聽他一個人的。他負責任指導你,他要把你路指錯了,他負因果責任,所以很不是容易事情。

  學生為什麼遇到好老師也學不成功?主要的原因,對老師懷疑,對老師的教誨陽奉陰違,不能落實,所以你不能成就。如果真的能夠不懷疑,能夠依教奉行,那就是印光大師說的「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這個誠敬也就是說,老師教導你的,你到底能做到幾成?你能夠圓滿做到,你就圓滿成就;你做到一成,你就是一成的成就;做到兩成,兩成的成就,就這麼個道理。佛法能不能興旺,個人能不能開悟,能不能證果,都在自己不在別人!老師只能教你方法,只能提供他修學的經過給你做參考,真正契入完全靠自己。

  儒跟佛都講一個「誠」字,真誠!只有真誠你才能契入,不能夾雜一絲毫虛偽。所以這麼多年來,我們總結大乘教學裡頭,把它總結為總的修學綱領,我們寫了二十個字。好像這上面兩邊,這二十個字寫在這上面,「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我們要用這個心,不能再用虛假了;這十個字反過來就是輪迴心,輪迴心學佛也是造輪迴業,決定出不了三界。所以這邊講的是存心,這一邊講的是對事,「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

  依照這個綱領來修行,就是說把我們的錯誤,我們虛偽的心是錯誤的,修正過來真誠;染污的心是錯誤的,修正過來為清淨;貢高我慢的心是錯誤的,修正過來是平等;迷惑顛倒是錯誤的,修正過來就是正覺;自私自利是錯誤的,修正過來是慈悲。簡單明瞭!最近這兩、三年來,我嫌這個字太多了,二十個,現在把二十個濃縮成四個字「純淨純善」。我們的心要純淨,我們的行為要純善,用這個做目標就更簡單了。純淨純善是如來性德圓滿的現前,要遠離一切不淨不善,心地要清淨,行為要善良。

  這十力第四個是「根智力」,根就是根性,知道一切眾生的根性。根性從哪裡來的?也是無始劫以來,與你修學生活環境有密切關係。這個根性當然講的是習性,不是本性,本性大家相同的,決定沒有兩樣,習性!習性是受了染污。佛知道,那教學就方便了,什麼樣的根性用什麼方法來教導。第五種「欲智力」,這個欲是講的愛好、嗜欲,就是你的嗜好各人不相同,所以佛教人有善巧方便,知道你喜歡什麼,教你這些方法都是你喜歡的,喜歡就容易修了,不喜歡的修學就很困難。

  第六種叫「界智力」,這個界是講對於世間眾生種種境界不相同,佛能知道,每個人的境界他都曉得,而且境界常常在變更;真正用功努力修學的,境界年年不一樣,這是教學。確實一個真正好的老師不容易遇到,他雖然沒有佛那麼高明,他教學的經驗豐富,往往他觀察人,所謂是八九不離十。他教的方法善巧,讓學的人能生歡喜心,能生信心,學業、道業能隨著時日增長,收到很好的效果成績。

  第七個是「至處智力」,至處是講的果,你修什麼樣的因,你一定會得什麼樣的果報。譬如你修五戒、修十善,那就肯定你來生得人天福報。你要是念佛,對於淨宗、對於阿彌陀佛,你真的相信,你沒有疑惑,你真的想去,那就肯定你一定得生極樂世界。蕅益大師在《彌陀經要解》裡面告訴我們,能不能往生決定在信願之有無,你有真信,你有切願,你就決定得生;品位高下,在念佛功夫的深淺。所以得生與否是在信願,有信有願再努力念佛,那是增高你的品位,什麼樣的因有什麼樣的果報,一點都不會差錯的。

  第八種「宿命智力」,知道眾生生生世世的一切狀況,那佛這個能力大。經上常講阿羅漢能知道一切眾生五百世,五百世以外他就沒有能力了。如來果地上是沒有限制的,沒有極限的,沒有不知道的。你要是遇到佛,你生生世世無量劫前的事情他都知道。像這些事情,現在西方這半個世紀裡頭,有不少人在研究前世今生,他們用最多、最普遍的方法是用催眠。催眠也是一種定功,但是那是用外力加持的,在深度催眠之下,空間、時間突破了,能夠說出前生的事情。

  我們在美國這個報導裡面看到,只有一個人,他能夠說出好像八十幾世以前的事情,推算年代是四千多年,八十多世之前的事情。這生生世世他都說出來了,就證明人確確實實有前生,既然有前生,當然就有後世。來世,這個科學還沒有辦法測驗,能夠測驗你過去世,一世一世的能讓你自己說出來,修行證果的人都有這個能力。這第八講宿命。第九是天眼,「天眼智力」,能夠見到一切眾生,生生世世輪迴生死所有一切狀況,沒有不知道的。不是說看你現在,還能看到你過去世,也能看到你未來世。所以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幾乎都有這個能力。

  最後一種「漏盡智力」,這是知道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自己的煩惱習氣斷盡了,煩惱習氣斷盡就是如來果地。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生相無明沒斷,所以西方極樂世界帶業往生,決定不要懷疑,凡是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沒有不帶業的,統統是帶業。就是文殊普賢,這我們在《華嚴經》上讀到的,他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帶不帶業?還帶業,他最後一品生相無明沒破,他帶了一品生相無明去往生極樂世界。哪有不帶業的?不帶業只有一個人,阿彌陀佛不帶業,除阿彌陀佛之外,只要是菩薩都帶業。換句話說,四土三輩九品,其實就是跟我們說明帶業多少。帶的業多,品位就低,帶的業少,品位就高,品位高下是從這兒來的。

  因此我們要想做到不帶業,那是不可能,決定做不到的,只希望我們帶的業能少一點就好。在日常生活當中,特別是在起心動念之處,要學什麼?學看破放下,放下業就少了。要真正能看破,看破是學問,看破就是對於事實真相了解,至少我們知道人生苦短,壽命有限。我們熟悉的一些朋友、道友們,今天我遇到一位同修,從加拿大溫哥華來的,這個地方,早年我每年都會到那裡去講經講一個月,以前那些聽眾、那些護法都不在了、都走了,所以現在也沒人請我了。人命無常!所以想想這些人走了,他帶什麼去?一樣也沒帶走!

  我們要是看清楚這些事實真相,與其到那個時候逼著你,你不得不放下,為什麼現在不早一點放下?何必到那個時候,被死神逼迫你,你不得不放下,現在痛痛快快放下多好!放下就自在了。把你的欲望放下,把你的妄想分別執著放下。大概最難放下的是親情,親情也要放下,不放下你不能往生。所以要有智慧、要看清楚,我到極樂世界我才真正能照顧自己的親人,我有智慧、我有能力照顧到。現在你怎麼樣愛護他也沒用處,到生離死別的時候,誰也沒有辦法照顧誰。所以你能放下,真正是圓滿了,放不下那是錯誤,放下就少帶業了。好,現在時間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