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乘無量壽經  (第三十八集)  1999/1/16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02-034-0038

  請掀開經本第十二面第六行,我們將經文念一段,對對地方。

  【常行布施及戒忍。精進定慧六波羅。未度有情令得度。已度之者使成佛。】

  我們看這一小段。在這段經文裡面,是說明阿彌陀佛在因地發心,發心的經文一共分為六個小段,這是第四小段「悉令成佛」。四句偈文裡面,具足了四弘誓願,這一開端就把菩薩行門為我們說出來了。什麼是菩薩行?就是經論裡面常講的六波羅蜜,六波羅蜜含義無限的深廣。我們一般凡夫也學著修布施、持戒、忍辱,那算不算菩薩行?不能算菩薩行。為什麼?因為你沒有菩薩心,要有菩薩心修的才是菩薩行,沒有菩薩心學這幾樣東西是裝模作樣,學菩薩的樣子那是學不來的。所以最重要的是要懂得發心,發心在本經前後文都說到。佛是什麼樣的心?佛是什麼樣的願?這是我們首先要明瞭的。修學大乘的人,不能說他不用功,不能說他不努力,我們同學當中在家、出家,勇猛精進我們見到了,日夜不眠不休在這裡修學,成果怎麼樣?實在講都是平平。這個原因究竟在哪裡?原因是你沒有發菩提心。

  本經世尊教導我們,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在「三輩往生」這一品裡面說得好,最重要的一句話就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我們一向專念做到了,發菩提心沒做到,所以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因為兩句話你只做到一半,另外一半你沒有做到,所以不能往生。為什麼一定要發菩提心?因為極樂淨土是大乘,大乘法建立在菩提心的基礎上。《觀經》三福這是教我們修學扎根,三福裡面第三條第一句就是「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這叫菩薩。三福後面一條四句裡面,末後的兩句就包括了六波羅蜜,「讀誦大乘」是自修自學,「勸進行者」是化他,自行化他這六條就用上了,六波羅蜜就落實,你想這多重要!

  什麼叫菩提心?菩提是覺悟的意思,菩提心就是你真正覺悟了。怎麼樣才算是真正覺悟?我們在一切經論裡面常常看到,二乘人沒有菩提心,哪是二乘?阿羅漢、辟支佛,所以他不能成正果,他所成就的在佛法裡面是小果,不是真實的。四聖法界裡面,除了聲聞、緣覺之外,還有菩薩、還有佛,天台家所講的藏教的佛、通教的佛就是的。這些佛實在講並不很高,在十法界裡面沒有突破十法界,什麼原因?沒發菩提心。菩提心要是一發,這個人了不起,就超越十法界了。為什麼說菩提心一發,就出了十法界?菩提心太大,十法界圈子太小,把十法界圈子擠破就出去了,就這麼個道理。心要大,大乘經上常講,「心包太虛、量周沙界」,那個心叫菩提心,菩提心是周遍虛空法界,我們有沒有發這個心?這個心一發,在《華嚴》裡面說就是圓教初住菩薩,初住叫發心住。住什麼?住如來之所住,一切諸佛如來就住菩提心。換句話說,永遠不失菩提心,永遠不退菩提心,這叫發心住。這個人華嚴會上所稱的法身大士,般若會上所說的諸佛如來,他真的是諸佛如來;又如宗門所說的「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他有沒有見性?見性了。見的是什麼性?虛空法界是自己的心量,那就見性了,那就明心見性。

  我們的心量太小、太可憐了,起心動念只知道有自己,只知道一個小家庭、一個小團體,你的心包一個國家、包這一個地球,不行,妄心邪見。在世法裡面講,這是很了不起,英雄豪傑,不是一般人所能比的,可是不能解決問題。我們愛這個世界,關懷這個世界,其他世界呢?現在科技發達,大家都有個概念,除了我們這個星球之外,還有別的星球,我們這個星球上有人,高等的生命,其他星球上也有。這麼多年來,盛傳外星人到地球上來訪問,我們看到許許多多的飛碟,飛碟是什麼?外星人,他不是神仙,他是人。如果是天神、是鬼神,到人間來不需要用飛碟,不要用交通工具。要用交通工具,我們要飛到別的星球上,人家要飛到我們這邊來,統統是人,人道,不是天道;天道的人不需要用這些機械。凡是用機械動力,來幫助你在太空當中旅行,全是屬於人道。我們如果只愛護地球的人,不愛惜其他星球上的人,還會發生星際大戰,怎麼能解決問題?

  所以真正解決問題、徹底解決問題是佛菩薩,佛菩薩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一個星球都沒有捨棄。不但一個星球沒有捨棄,佛家常講「佛氏門中,不捨一人」,那個一人是什麼?是盡虛空、遍法界的一個眾生,都不捨棄,這個心量多大。發菩提心的人,就像慈母愛護他的子女一樣,子女很多沒有一個不關懷,沒有一個不愛護,這種的動力世間任何力量都不能夠相比。為什麼諸佛菩薩大慈大悲,永遠是恆順眾生,隨喜功德,遍法界隨類應身,隨機說法?這是菩提心。我們有沒有這個心量?這是自己的真心,是自己的本性,今天真心本性為什麼不見了?佛告訴我們這是迷失,你迷了。諸佛菩薩是覺悟,覺悟是這樁事情,迷也是這樁事情,這樁事情的本身沒有迷悟,迷悟在人。所以覺悟了的人,常行布施、戒忍、精進、定慧六波羅,他是菩薩。我們迷人,迷人是在那裡學,學得都不像,你仔細觀察你就能體會得出來,學不像的。這才有所謂是發心修行,發願在先,你要先發心。

  可是發心,我們在三福裡面仔細去觀察,它是第三個階段。學佛必須要從基礎上奠定根基,根基在哪裡?在「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是根。諸位要是真正明白體會到,今天所有修行的人為什麼不能成就?功夫為什麼不能得力?你把這個原因就找到了。所以學佛從哪裡學起?從孝順父母學起,你有沒有盡孝道?從奉事師長學起,我們中國人講孝親尊師,這四個字做不到,你在佛法上無論怎麼精進,無論怎麼用功,說老實話,你的功夫不會得力,你怎麼可能有成就?這個六度,我們初學的人,六度到哪裡修?到家裡頭去修。怎麼修布施?孝順父母就是修布施,你以你的勞力奉事父母,這是布施。對父母應該講供養,供養父母,很細心去照顧父母的生活,這是內財布施;照顧他,為他服務,伺候他。以我們的智慧,在他日常生活當中,他有些習氣嗜好,我們都能想到,無微不至的伺候,這是屬於法布施。勞力、財力的供養是屬於財布施。能夠使他安心、使他快樂,離開一切憂惱,是無畏布施。三種布施從哪裡做起?從對你父母做起,對你老師做起。

  老師教導我們、啟發我們,我們才開了竅,才有智慧,才懂得這些事情,老師的恩德怎麼能忘記?常常懷念老師,只要知道老師還在,逢年過節,總要有個關懷、有個表示;有空閒的時間要常常去看看老師,老師有什麼缺乏,跟父母一樣要照顧到。老師是很辛苦的,特別是過去世,不像現在,現在學校的老師拿薪水,從前沒有。從前老師教學,學生對老師的供養是隨意的,家裡面富有供養多一點,家裡頭貧窮沒有供養,甚至於很清苦的人,老師還要補貼學生,這個在現在看不到了。從前老師是讀書人,老師懂得道德仁義,他是社會的楷模,他不重視物質生活,他重視的是精神生活,全心全力照顧學生,你說這個恩德多大?不但對受惠的學生,對整個社會、整個國家民族,他有真實的大功德。

  古時候中國社會也有階級,但是不像印度那麼樣的嚴格,中國階級也是四種:士、農、工、商。士就是讀書人,知識階級,在社會裡頭這個地位最崇高,可是讀書人都非常清苦。哪些人有錢?經商的人有錢,經商人在社會地位擺在最後;現在顛倒了,現在有錢是第一,念書人已經排名排到末後去,已經排不上了,你說多悲哀,社會怎麼會不大亂!社會的動亂,動亂的根源我們明瞭、我們曉得,我們要認真努力來做,喚醒社會大眾,知道功利主義缺陷很多。這些總歸結都屬於教育問題,古時候的教學跟現在教學的觀念,我們現在講教育哲學,完全不相同。有心人士、志士仁人,要在這個地方下功夫,要深入去探討,才能真正幫助這個社會解決問題,達到社會長治久安,求取一切眾生真正的福祉。這樣的人就是菩薩,有沒有?我眼睛裡所看到還不在少數,真有菩薩;沒有菩薩我們這個道場就不能建立,沒有菩薩我們理想當中的彌陀村就不能成就。菩薩怎麼來的?一定要自己發菩提心,才能夠與諸佛如來、菩薩感應道交,眾生有感,佛菩薩就有應,感應之道絲毫不爽;這是真實的,不是假的,一定要以真誠心求感應。

  所以真正是個菩薩決定是『常行』,這裡頭特別要注重這兩個字。世間人想學菩薩行,沒有學幾天就退心,保持不久,為什麼保持不久?沒有菩薩那種觀念、那種認知,沒有菩薩的德行,沒有菩薩的心量,想學菩薩的行為學得不像。菩薩的心,這個心說不盡,我只是說了一條:「心量大」;所以我們要學大心量,要能夠愛護一切眾生。菩薩的智,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相他明白,真的了解。剛才還有一個小朋友問我:宇宙是從哪裡來的?這個問題問得好。宇宙從哪裡來的?生命從哪裡來的?往後又如何去演變?佛經裡頭解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可是歷代的這些老師們不說出,能不能說出?能說出;一句話可以解答,不答。為什麼不答?教你自己去悟。你能夠悟到是你自己的,你真的入境界了,跟你講了你不能夠悟入,你是聽來的,不是自己的境界。這是真正好老師不忍心幹的,為什麼?把你的悟門堵塞,你不會開悟。

  可是我們看看現代這些眾生,要叫他開悟不太可能,你怎麼逼他,逼他一輩子,我看他也開不了悟。所以我的教學跟古人就不一樣,古人是不說出,我就把它說穿了。說穿的確不是好的教學法,說穿之後希望你去證實,你要不能證實,你也不可以怪我,我害了你;我並沒有心害你,我還是有心幫助你。所以在經論裡頭,無論是佛說法,祖師大德的註疏,那個話都很含蓄;我跟你們講,統統給你講清楚、講明白。雖然說清楚、說明白,依舊不是自己的境界,如何能夠把它變成自己的境界,這是功夫,這才是真實的受用。這樁事情非常非常困難,現在眾生實在就是《地藏經》上所說的,業障深重,剛強難化。尤其現在我們這個生活環境不好,不僅是亂世,是大亂之世,不僅是五濁惡世,是濁惡到了極處,我們現在生活在這個環境當中。這種現象,現在一般人講知識爆炸,知識真的爆炸了,比原子彈還厲害,把你的正知正見全都擾亂掉;你每天所看到、所聽到、所接觸到,都是邪知邪見。邪知邪見,久而久之變成自己的知見,所謂是先入為主,變成一種成見,成見不容易轉變。這在教學上,非常困難、非常痛苦的一樁事情。

  我在年輕的時候求學,遇到幾個善知識,他們每一個人對我都非常愛護。憑什麼?就是我的頭腦簡單,接觸的東西太少,他們就看得很寶貴。當時我不清楚,我覺得這個老師跟我很有緣分,他對我特別好,比對別的同學好多了;不知道是什麼原因,現在才曉得。頭腦簡單的人好教,你搞得學的東西太多不好教,跟你講這個你反抗,你提出一大堆的問題,他沒有那麼多的時間來跟你解答,來跟你兩個辯論,他不找麻煩。所以說是頭腦愈簡單的人愈好教,這是一般老師最喜歡的學生,他能接受,他能吸收,他沒有成見,他妄想少。

  當年我親近方東美先生的時候,他問我,我說我對於哲學很有興趣很想學,他問我有沒有讀過哪些哲學的書?沒有;有沒有聽過哪些人講解?沒有;他歡喜了。我請求想到學校去旁聽他的課程,他說不必,家裡來,在家裡面單獨教我。以後他的一些學生們知道,我是被老師單獨在家裡教出來的,對我都另眼相看。早年在香港唐君毅先生,就是方東美先生的學生;那些人都是他在學校課堂教出來的,我是在他家裡頭小客廳教出來的。我們才了解,他怕我到學校去聽課,會認識很多老師、認識很多學生,思想又搞亂,你接觸的面廣了;他把我的範圍縮小、圈子縮小,不讓我跟外頭人接觸,專聽他一個,這個好教。接觸佛法,我親近章嘉大師,章嘉大師那個方式跟方東美先生一樣,也是把我的圈子縮得很小。那個時候我上班,只有禮拜天可以出來,每一個星期天跟他老人家見一次面,兩個小時,也是一個教一個。有個一次、兩次要是沒有去,他馬上打電話派人來問:怎麼是不是生病?為什麼沒有來?那麼樣的關心,不能不去,不去對不起他。以後我們才曉得,為什麼那麼關心?頭腦簡單,沒有別的。喜歡學,很認真的學,但是並沒有學過,這個道理現在人懂得的少。

  諸佛菩薩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了解盡虛空、遍法界是一個完美的整體。這個整體是什麼?就是自己,佛在經上給我們說法身;法身是本體,法身就是自性,法身就是真心,法身就是第一義,名詞幾十種之多,說的是一樁事情。法身是什麼?法身是虛空法界,法身是一切眾生,你肯承認嗎?擺在你面前,你不能承認。諸佛如來,華嚴會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們承認,他們肯定這是事實。我們今天聽起來這是虛妄,這不是事實,這就是我們顛倒錯亂,認假不認真;給你說真的,你說是虛妄的;給你說假的,你說是真的,所以一切六道眾生聽騙不聽勸。諸佛如來講經說法是半騙半勸,怎麼是半騙半勸?我講的話都是真的,佛以二諦而說法,隨俗諦就是半騙,隨真諦那就是半勸。開始騙你多,講真的少,慢慢的比例上就轉移,再到一個階段少騙你,多說一點真的,到最後完全講真的,不騙你;佛說法是用這種方法,開頭是多騙你,少講真的。你們仔細看看經文都是這樣,這是佛的智慧,這是佛的善巧方便。他騙你不是惡意,好意,因為你不懂,不騙你,你完全不能接受,所以是半騙半誘惑。用這種方法,這真是苦口婆心,我們要明瞭,要通達這個意思。

  所以給你說真的,盡虛空、遍法界才是自己,那就好像我們一個完整的身體。我們現在身體是什麼東西?身體裡頭的一個細胞,我們今天把細胞認作自己,這就錯認了,就是經上常講顛倒妄想,不知道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是自己。統統明瞭明白了,所有一切衝突都沒有,一切誤會也沒有,大慈悲心才生起,「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是從這個地方生的,所以他能常行。我們今天沒有辦法常行,發心是古人講的「露水道心」,這時間很短,太陽一出來,露水就沒有了,叫露水道心,那怎麼能成得了事?所以這個地方「常行」。

  『布施』,要是依《華嚴經》來跟你講,至少這兩個字要講半年都講不完。像我們現在講《華嚴經》,一個星期講八個小時,恐怕講半年都講不完,我跟你講是真的。往年我在台北講《華嚴》,我記得講第六迴向章,十迴向講第六迴向,第六迴向就是講布施,記得那一章經是講了一年;好像一個星期是講兩次、還是三次,講了一年。經上給我們講一百多種布施,是不是講得圓滿?沒有,也只是舉例而已。細說,所謂塵說剎說,無間斷說,說不盡。為什麼說不盡?稱性,凡是與自性相應,那都是無有窮盡。《華嚴經》上舉的例子多,說的比一般經典講得詳細一點而已,還都是講的綱領。我們發心,我們講最簡單,眼前我們應當可以落實,一定要發真正的愛心。我們今天所提倡的這二十個字:真誠心;清淨心,清淨心是決定沒有污染,決定沒有是非人我、名聞利養,你心才清淨;平等心,決定沒有高下;正覺心,決定不迷。然後才能起大慈大悲,大慈大悲就是無條件的關懷一切眾生,愛護一切眾生,全心全力幫助一切眾生,這是菩薩心。

  你有菩薩心,你才能行菩薩道,菩薩道就是此地所說的「布施」。我們用最簡單的說法,三大類的布施:第一個是財布施,財有內財、外財。什麼是外財?身外之物是外財。用我自己的身體勞力、智慧,屬於內財。外財要布施,內財也要布施。我們今天看這個道場,你們看上上下下許許多多同修在這裡做義工,服勞役,這是內財布施。有一些同修出錢,出這些財物供養,那是外財布施。在這個地方,這個道場還不斷在發展,布施最多是李木源居士,我聽說他每一天晚上都睡不著覺,內財布施,為這些事情來操心、來籌畫。你想想沒有這麼一個菩薩,沒有一個人來領頭,這個道場就不能建立、不能成就,有幾個人知道?有幾個人明瞭?不知道、不明瞭,還要嫉妒、還要障礙,還想方法破壞,造無量無邊的罪業,他還覺得他振振有辭,自己在修菩薩道,他那個菩薩是往三途去。佛在經論當中說得好,一切眾生造作無量無邊的罪業,《地藏經》說:「閻浮提眾生,起心動念,無不是罪。」為什麼會有這個現象?愚痴,根源是愚痴。愚痴就是對於事實真相沒有明瞭,完全隨自己的意思在猜測、在胡思亂想,有意無意造作無量無邊的罪業。

  所以我們懂得了,就要曉得修布施的重要。在世間法說,布施的果報得福,愈施愈多。我想在此地的同修,這是你們親眼所看見、親耳所聞,居士林是一天比一天興旺,怎麼興旺的?布施。樓下的餐廳,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天不空過布施,無論什麼人到這個地方來吃飯歡迎。那也不是隨隨便便的供養,供養真有心,天天菜色、飯食,都在這裡研究怎麼樣改進、怎麼樣好吃;不是隨隨便便我供養你,我有得給你吃就好了,還有什麼好講究;天天在講究。現在二樓餐廳,我看一般現在素菜館比不上我們,所以有很多同修要請我吃飯,我說:你把請我吃飯的錢,交到櫃檯捐彌陀村;我真的,二樓不是有很多小桌子,我陪你吃飯。這個多好!你做真正功德。何必那個錢花在外面,浪費財力,也浪費時間、浪費精神,我們在這兒多好、多舒服,這都是布施。

  所以它這麼興旺是從布施來的。你不要怕:這麼多人到我這兒來吃飯,我這錢從哪裡來?李居士說:自從我們開張,布施三餐飲食以來,從來沒有買過米,也沒有買過油,也沒有買過菜,源源不斷自自然然就有人送來;佛菩薩送來的。他說的話很好,我相信,你們不相信;我們後台老闆是阿彌陀佛,我們沒有福報,阿彌陀佛有福報,我們是替阿彌陀佛辦事。誠心誠意辦事,沒有一點私心,就感動阿彌陀佛、諸佛菩薩都來護持這個道場,是這麼興旺來的;有一點點私心,就沒有感應。你有私心,也有眾多信徒來,好像很興旺,那個感應是魔加持;魔靠不住,哪一天不高興,魔是無常,他不是常行,他無常;哪一天不高興走了,走了你這個道場馬上就衰了。只有佛是真常,所以你真心去感,就有真的應,我們懂得這個道理。這是說財布施。

  經論裡頭常常也說,世間人發財,得財富,財富是果報。他為什麼會發財?為什麼得財富?布施。不是前生,那就是今生,決定是財布施多,所以他的財用不缺乏。尤其是在這一年多,經濟風暴,東南亞每一個行業都不景氣,佛門這個行業也不景氣,多少道場籌款籌不到,化緣也化不到。唯獨居士林這個道場很景氣,沒有受到影響,什麼原因?布施多。財布施多,所以它的財用不缺乏,一絲毫影響都沒有。李居士告訴我,不但沒有減少,月月收入都增多,說明佛講的話沒錯,我們還能不相信?等於說事實給我們證明。

  法布施,聰明智慧。我們道場來聽經、來念佛,包括到這邊來做義工,每一個人,你有沒有觀察到,他們智慧年年在增長,我看得出來。何以智慧增長?這個道場法布施多;每一天有人在這個地方講經說法,一天不缺;每一天念佛堂有人在念佛,念佛不間斷,這是法布施。所以個個人煩惱輕、智慧長,這是我們看到的。第三種叫無畏布施,得的果報健康長壽,這個情形我們也觀察到。有財施、有法施,一切事理逐漸逐漸都明白,世間任何災難,我們的心平靜安定,不受影響。最低限度,我們的影響是逐漸逐漸在減輕,我們身心安樂,這是健康長壽之道,無畏布施的效果。能行三種布施,肯行三種布施,歡喜行三種布施,所以你得到的果報,財富、聰明智慧、健康長壽,感得的是法喜充滿。這是許許多多同修都明顯體會到,居士林這個道場你只一進門來,無論見到哪個人,滿面笑容,歡歡喜喜,這個地方人常生歡喜心。這個歡喜,就是三種布施的果報,三種布施的成就。我們已經得到這個成就,已經有這個收穫,信心增長,對布施的信心增長,布施的意念增長,將來的果報一定還要殊勝,果報也在增長。

  諸位同修一定要知道,布施裡面可以得大樂,得大自在,得真智慧。為什麼有人,我也修布施,為什麼得不到?前面跟大家講過,你沒有菩提心,所以你得不到。你在佛菩薩面前許願發心,修布施,實在講是跟佛菩薩談條件,佛菩薩保佑我發財,我發一百萬,供養你一萬;佛菩薩不會上當,發了一百萬才供養我一萬,不會保佑你發財。世間人許願不都是這個許法,都談條件,都把佛菩薩當作傻瓜,自己聰明,這樣的心態修布施也有福,得的福少,不會有感應。這是不是菩薩修布施真正的目的?不是的。菩薩修布施真正的目的,那這是太小太小,這個布施是福報,不能稱為波羅蜜多,只是講布施,不可以稱為布施波羅蜜多。那要怎樣才稱為布施波羅蜜多?波羅蜜多通常我們翻作「度」,簡單講六度,布施度。布施度是什麼?斷煩惱。斷哪一種煩惱?慳貪煩惱。貪愛的心斷掉,慳吝的心斷掉,這才叫布施波羅蜜。

  佛用這個做教學的手段,為什麼?貪是大煩惱,三毒煩惱,貪瞋痴叫三毒。一切眾生都有貪愛心,順自己意思沒有不貪愛,貪愛的對象五欲六塵,五欲是財、色、名、食、睡,六塵是色、聲、香、味、觸、法,這是把你所貪的那些對象全都包括,你貪這些東西。你起了這個煩惱,所以你出不了六道輪迴,你要造業受報。諸佛如來他們是有真實究竟圓滿的智慧,他了解,他用這種方法幫助你斷煩惱,你煩惱斷了,你才能出離六道輪迴,這才叫你真正得度,你從布施得度。布施得福,那叫雞毛蒜皮。這個福能不能享?決定不能享。為什麼?一享這個福又墮落了,你有修布施,布施後頭波羅蜜多你永遠得不到。所以我們學佛的人了解這些事實真相,明白這個道理,我們修三種布施得的福報能不能享?不能享。佛教給我們「捨得」,捨是布施,布施後頭有得,得到怎麼樣?得到還要捨,把你所得到的統統捨掉。捨得兩個字的意思很深,淺的意思是你有捨你就有得,你捨的多,你得的多,但是你所得到的還要捨,決定不能受用。

  我們看到真菩薩,他是這個作法。李木源居士,這是你們大家看到,現身說法,我們從來沒有看到他到哪個館子去吃飯,他餓了的時候,攤販攤子上兩、三塊錢一餐飯就解決,這是什麼?布施有福不享,這個福要給大眾去享,你福報永遠是累積在那個地方,積功累德。一般人是一面修一面就報掉,所以到死的時候毫無功德,功德沒有,福德也沒有,他才墮三途,有福報的人怎麼會墮三途?他一生修積為什麼墮三途?福享盡、享光了。還有一個菩薩,都我看到的,你們大家也見到,他曾經到我們這兒來聽過經,中國的崔玉晶居士,這在現代中國企業家裡頭很出名,他有大財富。這一次我們請他代我們到災區裡面去救災,他去了,親自去了,打電話告訴我,在災區裡頭他住旅館,告訴我旅館一天人民幣十塊錢。你想想他住什麼旅館?菩薩,真有福不享,福報給一切眾生去享,一切苦難的人們去享,自己的生活跟那些窮苦的人完全一樣,這是真菩薩,令人敬仰、令人佩服。七月間,香港慶祝回歸週年紀念,我參加了,我在那邊講了六天經。他抽一個空到香港來看我,我們給他訂了一個旅館,普通房間。他一看到我們這麼接待:不行!不可以,這個太浪費,隨便哪個地方給我打個地鋪就可以;他說的是真話,這是真菩薩。

  修的福自己決定不享,你才能成就布施波羅蜜多,一點貪心都沒有。自己有的,看到人家需要,大大方方能捨,決定沒有一絲毫慳吝之心,這種人少,但是真有;這幾個我們看到了,我們沒有看到的一定還很多。中國大陸地方大、人口多,所謂是藏龍臥虎,我深深相信諸佛菩薩應化在其中,人數決定不少,這個國家前途一片光明,會給世界帶來長遠的和平。我們憑什麼講這個話?諸佛菩薩多。你們沒有遇到,你們遇到也不認識,沒用處,跟你在一起,坐在你旁邊,你也不認識,那有什麼辦法?所以布施真正的目的,是把自己的慳貪心捨掉,用財施、法施、無畏施做為手段,最終的目的是要斷慳貪煩惱。

  第二個項目是「持戒」。此地持戒的意義是廣義,不是狹義。我們學佛的同修,往往看到持戒兩個字,就想到五戒、十戒、比丘戒、菩薩戒,就想到這些,這個想法範圍太小。此地這個戒是諸佛如來的教誡;換句話說,所有一切經論,字字句句都是佛菩薩的教誡,我們要能明瞭,要把它做到。不但佛菩薩的教誨我們要真懂,你才能做得到,你不懂你怎麼會做到?你就做不到。古德常講,佛所說的一切經叫妙法,不僅僅是《法華經》叫妙法,哪一部經都是妙法。妙的定義是什麼?人家解釋得很好,佛所說的一切經都具足「教理行果」,這個才妙!也就是說,他所說的字字句句都講得那麼圓滿,一點缺陷都沒有,這才叫妙。每一部經都具足教理行果。我們再從一部經裡面看,每一品也具足,再細看每一章也具足;像我們現在用的這個本子叫《科註》,這個《科註》每一個小科就是每一個小段,每一個小段也具足,乃至於每個字。我們講布施,布施這兩個字裡具足教理行果,持戒這兩個字裡頭也具足教理行果,這才叫妙!

  我們用什麼方法來接受?祖師大德告訴我們,我們要用「信解行證」,才能接受過來。這四個字當中缺一個字,佛法真實的利益,你就得不到。換句話說,你不是真正學佛,真正學佛一定要具足這四個條件。對於佛的教,我們相信,教就是佛的言語文字,深信不疑;他所講的理,我們明白、我們能理解,信其教,解其理;他所講的行,行是方法,我們要照做,修其行;末後要證其果,他所講的果報,果報就是講殊勝功德利益,我們真得到,這就是證果。像我剛才所說,我們看居士林這些同修們,上上下下一團歡喜,煩惱少了,意見少了,妄想少了,智慧增長了,個個顯得聰明伶俐,見面都能一團歡喜,這是果報。什麼叫證果?這就是證果。果有大小、果有淺深,我們現在證得少、證得淺,但是證了,真的證了。整體來說,這叫相應,相應就是如法,我們才真正得到法喜充滿。

  如理如法的修學,叫做持戒。持戒用現代話來說是守法,遵守佛陀的理論,遵守佛陀教導我們的方法,我們把它落實在我們生活上,我們過日子如法,我們工作如法,我們處事待人接物沒有一樣不如法,那叫持戒。這裡面字字句句充滿了高度智慧,為什麼?人事物的變遷太大,法要都能適應,世法、佛法一樣,都要懂得通權達變。所以法不是死的,是活活潑潑的,形式千變萬化,原理決定不變。原理是什麼?「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這是原理。在方式上千變萬化,但是決定沒有惡念,決定沒有惡行,決定是善心善行。我們在《高僧傳》、《神僧傳》裡面看到,有很多這些祖師大德們,他們那個作為我們沒法子理解,但是你如果真正懂得佛法,真正認識佛法,你就不會懷疑,對他們很尊敬。

  諸位對於古大德特異的行持,你們都知道有個濟公,為什麼知道?《濟公傳》宣揚的,如果沒有《濟公傳》,你們誰知道他?與濟公長老類似行持的很多,在《高僧傳》裡面看到幾十個人。民國初年,金山妙善法師,跟現在普陀山老和尚的名字完全相同,不是一個人。那個妙善跟濟公活佛差不多,你看他也是瘋瘋癲癲的,那是聖人,不是凡夫,他們的行為特異。濟公長老天天喝酒吃肉,我們看他破戒,一般人看他破戒,把他趕出廟門不要他。他是菩薩化身,他那個作為有他一番用意,度某一類的眾生。所以諸佛菩薩應化,身分不一樣,行持不一樣,我們在五十三參裡面看到。《高僧傳》裡列的這些人物,我們用五十三參來對照一下,都可以歸入某一類、某一類,都能歸入。才知道這叫大權示現,成就眾生、成就佛法,我們凡夫肉眼看不出來,還要批評他、還要糟蹋他,自己造作罪業,自己不知道。他們決定沒有破戒,決定是持戒之人,所以持戒的方式不一樣。

  其實這些原理原則,戒經上都說得很清楚,這個戒裡頭有,持戒的方式有開、遮、持、犯,我們哪裡懂得?每一條戒都有開緣,決定在利益眾生那個狀況之下,是可以有開緣,開戒不是破戒。破戒是沒有開緣的時候,你要開戒,那是破戒。是為利益眾生,是為感動一切眾生,是令一切眾生覺悟,他有特殊的作法。也許你們看到宗門《語錄》裡面,南泉法師的公案,南泉斬貓,那不是殺生犯殺戒了嗎?你們也學了,天天去殺貓,你們殺貓會墮地獄,他殺貓會成佛。丹霞把佛像拿來燒,他會成佛,你把佛像拿來燒,決定墮阿鼻地獄。他能幹,你不能幹,為什麼?他有特殊的原因。燒一尊佛像,能令一個眾生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那一尊佛像燒得是功德多大;他用這種非常的手段,叫一個眾生從這兒開悟。我們燒一百尊佛像,也不會有一個開悟,那就是破佛身血,墮阿鼻地獄,五逆罪。非常的手段、非常的智慧、非常的行為,決定是度一個特殊的眾生,這個眾生真正得度。由此可知,戒律是活的,不是死的,我們一般人不懂。現在受戒,傳戒師都不能講清楚、講明白,糊裡糊塗授,你就糊裡糊塗學,他糊裡糊塗傳,你糊裡糊塗受,結果到最後是糊裡糊塗墮落,都不曉得,還以為自己戒律持得很清,這冤枉!所以我們學佛要守住一個原則,凡事都要把它搞清楚、搞明白,不搞清楚、不搞明白不可以去做,這是我們做學問的基本態度。

  我學佛,我跟你們大家講過,我學佛頭三年,見佛像沒有拜過,我脫帽行三鞠躬禮,我用這個方式,我的老師沒有責怪我。章嘉大師對我那麼好,那麼樣愛護,我沒有跪下來拜過他,我對他也是行三鞠躬禮,他沒有認為我無禮。為什麼我不能跪下來拜他?我不懂得為什麼要跪下來拜你,你要把這個道理給我講清楚,我沒搞清楚要我這麼做,我做不到。以後搞清楚、搞明白,我每天拜佛拜八百拜,我拜了半年,拜了十幾萬拜。是搞清楚、搞明白,才曉得這是一種修行的方法,這個方法能攝心,是修行裡頭非常好的一個方法。不是在只單單講恭敬,恭敬我們行三鞠躬禮,我們真誠恭敬並沒有兩樣,這就做得很如法。我當初學佛的時候,我總覺得我們是現代人,現代人的禮節見到總統也行三鞠躬禮,那我們見佛也是如此,見法師也是如此,這現代人,不是古人。清朝人見到皇帝三跪九叩首,那個時候的人見到法師三跪九叩首,我同意,現代人我不同意,我們是現代人。

  凡事有個理,理沒有搞清楚,我絕不盲從。我的老師教導我的時候好教,因為我講理,我不盲從,理沒搞清楚,叫我那麼做,我辦不到。所以我一看到現在年輕人,大學生一看到佛像、看到法師都跪下來跪拜,我很佩服,為什麼?他們比我厲害,我做不到,我搞了三年搞通才做到。你學佛要吃素食,為什麼要吃素食?我也是把道理搞清楚、搞明白,我才真幹。理沒有搞清楚的時候,你叫我去做,我很難很難!而且那個時候,一般我的朋友、同學、同事都了解我,我是最頑固的人,不能叫我心服口服,你就別想動我。所以我學佛之後,那個時候我還上班,我們機構裡頭同事上上下下三百多人,都受很大的影響;他說:老頑固學佛,佛法一定有道理,沒有道理他怎麼會學佛?因為我們那個團體裡頭,信基督教的人很多,常常大家在一塊公餘的時間,都在討論基督教的教義。我學佛之後有些人告訴我,那時候我沒出家,他們叫我「老徐」,他說:你有沒有發現,我們現在這個團體裡頭有個現象變了?我說:什麼現象?他說:現在沒有人談基督教;我說:為什麼?你學佛了。人家不談基督教,這個老頑固學佛,佛法一定有道理,沒有道理他不會學、不會信。所以就產生很大的影響力,我自己都不知道。所以持戒是一切都如法,法是靈活的,不是死呆板,這個一定要懂得。

  戒法裡面有律儀戒,這是佛陀的教誨;有攝善法戒,包括佛的教誨,以及世間聖賢的教誨;還有一個饒益眾生戒,這個範圍更大,只要是對眾生真正有利益,不管佛說了沒有說,我們都要去做。持戒裡頭包括世間所有的法令規章、風俗習慣、道德概念,都包括在其中,我們都要遵守。特別是一個弘揚佛法的人,無論出家、在家,到一個地區去講經說法,那一個地區的風俗習慣、道德觀念,你一定要懂得,你去一定要守法,守當地的法律,當地的人才歡喜你,才容易接受你,我們中國人常講「入境隨俗」。如果我們不肯隨俗,把自己這套東西帶到別人國家,就決定不能夠影響那個地區眾生。所以弘法利生一定要記住,本土化與現代化的重要,你才能收到效果,才能普度眾生。

  我常常講,你建道場,在外國建成中國宮殿式的道場是錯誤的,是把中國文化強加當地人,當地人怎麼能接受?一看到是外國文化,外面看看就走了,不會進來的。我們許許多多法師,在外國建道場都是建中國宮殿式,都是把中國老一套東西搬過去,強迫外國人要做中國人,要做中國古人,你說他怎麼肯甘心?怎麼能進來?早年我就主張,就勸導有些我認識的法師,那個時候我還沒離開台灣,他們有機會到外國去,我就勸他,到外國建道場,一定要建外國的形式。譬如到美國,美國建道場要建什麼形式?建白宮的形式,去看看白宮是什麼樣子,照那個樣子建;照美國國會的形式來建,讓美國人一看,這自己的地方,他一定會進去。造佛像一定造美國人的面孔,親切,他一看到是自己人,他就進去了。我們做的是中國宮殿式的樣子,佛像從中國請去的,中國人的樣子,尤其是外國人瞧不起中國人,還要叫他做中國人,叫他做中國古人,決定不甘心,掉頭就去了,他理都不理你。這是我們在國外弘法,這一百多年來,失敗的真正原因。

  我們就比不上古印度這些高僧大德,他們到中國來,建的道場用中國宮殿式的建築,中國老百姓最尊敬的是帝王,帝王居住的是宮殿,所以他們建道場建宮殿式,本土化。印度這些高僧到中國來,把他們的衣服脫掉,穿中國的海青,跟中國人完全一樣,我們歡喜他。他要是打扮印度那種服裝、那個模樣,要蓋起印度建築,我們也不會接受,也不會進他的門,他也度不了中國人。你就想想兩千年,佛教初傳到中國,那些高僧大德懂得本土化、現代化,所以才產生這麼大的效果,我們忽略了這一層。這些都是包括在持戒裡頭,還自以為這個戒修得好,修得不錯,這裡頭問題很大。因戒得定,你得不到禪定;得不到禪定,就是你持戒沒有效果。這是對「持戒」這一條,概略的說了說。

  持戒怎樣才能稱為度?稱為波羅蜜多?持戒度惡業,決定遠離一切惡業,惡業就是惡的行為。什麼是惡的行為?妨害自己道業,妨害別人修學,都是惡業。我們自己要求的是戒定慧三學,在我們淨土宗,我們求的是什麼?一心不亂,心不顛倒;一心不亂是定,心不顛倒是慧,名稱不一樣,意思相同。我們在一生這麼多年修學當中,沒有得清淨心,持戒就沒有成績,沒有得慈悲心,忍辱就沒有成績,雖然你在修,你看看你後頭有沒有成績?就跟學校學生念書一樣,好像很用功,天天在念,一考試都是得零分,拿不出成績出來。我們成績在哪裡?這樣你才真正懂得什麼叫持戒,懂得戒律的意義、戒律的精神、戒相、戒法,這裡面包括世出世間許許多多的學問。

  底下一個是「忍辱」波羅蜜。忍是忍耐的意思,當年翻經的法師把它翻作忍辱,這也是翻譯考慮到本土化跟現代化。因為中國古人對於辱看得很重,我們在古書裡頭常常讀過,「士可殺,不可辱」,把辱看得這麼嚴重。士是知識分子、讀書人,在社會上受到大眾尊敬,讀書人可以殺頭,不能侮辱。中國人把侮辱看得這麼重,所以翻經的法師翻到忍就用辱,辱可以忍,還有什麼不能忍。這就說明一切都要忍,《金剛經》上有一句話說得很好,「一切法得成於忍」,你不能忍就不能成就,你小忍就小成就,大忍就大成就。我們得到人身不容易,聞到佛法更不容易,所謂是「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得人身、聞佛法要想有成就,那就是得成於忍。你自己修行度化所作所為,別人未必知道,別人未必有智慧能看得清楚。有智慧的人,看到你所作所為敬仰你、佩服你;沒有智慧的人,看到你所作所為嫉妒你、批評你、侮辱你,甚至於陷害你,你要能忍,你不能忍是退心退轉了。

  你退轉無所謂,你做的事情是可以幫助正法久住,是可以利益一切眾生,你這一退轉佛法衰了,眾生沒福,要遭難,豈不是因為幾個少數人毀謗侮辱,把你的大事害了?所以要堅忍,不在乎。一個人受人批評到什麼時候?蓋棺論定。你還沒死!你還沒死,換句話說,人家一切評論都是打問號,不可靠,等你死了以後再說。你現在所做的惡未必是惡,你行的善也未必是善,一定要看到往後的結果。如果你所做的眼前是惡,但是到後來能夠利益眾生,那你這個惡是大善,淺見無知的人見不到。他造的罪業小,他個人受報;如果你不能夠忍耐而退心,一切眾生受害,你要知道一切眾生受害,對於侮辱你的人、毀謗你的人,他的罪就重,他就墮阿鼻地獄;你能夠忍耐,不理會他,依舊去做,他造的罪業輕,你也救了他。你沒有受他影響,你還是照做,還是正法久住,還是利益眾生,他那個毀謗造的罪業小,那就輕;真正要影響,你要退轉,他造的罪業極重,要墮阿鼻地獄。

  我們明白這個道理,他在造罪業,我們希望他罪業輕一點,將來受報輕一點,不要報得太重,這是對他的慈悲憐憫,他哪裡曉得?他愚痴蒙昧,他不知道。所以真正有智慧的人,發菩提心的人,那個心慈悲到極處。這些道理你要不天天讀經,不天天聽經,你怎麼會覺悟,你怎麼會明白。真正愛護你的人,幫助你的人,你把他當作冤家對頭,你雖然把他當作冤家對頭,人家還是真心愛護你,還是真心幫助你,絕不因為你不認識,絕不因為你還要侮辱加害於他,他對你愛心就減少一分,沒有。如果他要是真的,那個愛心、幫助的心減少一分,他就沒有忍辱波羅蜜,他菩薩行裡頭就缺了一條,就不圓滿了。

  通常講忍辱,第一個就是人為的加害,能忍;第二種是自然的災害,也能忍;第三種是修法。修法裡面包括世出世間法,無論做什麼一種事業都很艱難,都不是容易,你沒有耐心,你怎麼能成就?世出世間的事情哪有一帆風順?這個要知道。諺語裡頭常講「不如意事常八九」,又說「好事多磨」,好事哪有那麼容易做?你要沒有耐心、沒有智慧,很容易就退轉,很容易就被魔障礙住。所以真正好事,誰做?諸佛菩薩來做,菩薩有智慧,菩薩有定功,菩薩有耐心,勇猛精進,絕不退轉。普賢行願裡面十願,每願末後總結:「無有疲厭」,那是勇猛精進之相,那是忍辱波羅蜜的成就,哪有退轉的道理!為什麼會不退轉?因為他念念有那麼多苦難的眾生,要等待著得度。你一退轉,這些苦難眾生沒人幫助他、沒人救他,所以想到這一點,自己就不敢退轉,什麼樣的冤屈也得要忍受,什麼樣的加害也要忍受,這樣才顯示出你慈悲,你的偉大。

  世尊在金剛般若會上,雖然菩薩行的六個綱領都講得很多、很清楚,可是布施跟忍辱這兩樣講得最多,原因在哪裡?布施能修大福報,忍辱能成就大福報。如果你只曉得布施,不能忍辱,你所修的福報一面修一面就漏掉,很難成就,所以布施得忍辱,才能成就。譬如你很會賺錢,但是你也很會花錢,你賺得很多、花得很多,到最後還是窮光蛋一個,你不能忍耐。肯布施、肯賺錢的人,還能夠忍耐、能夠節儉,他才能成為大富;這就是修的福多,享用很少,這就是能忍,這才能累積,才能夠享受大福報。所以我們一定要發心,一定要明理,然後認真的修學。往昔我們不懂這個道理,不了解事實,總是有貪心,對於世法、佛法都有貪心,總是吝嗇,自己有的不肯施與別人;現在曉得這是障礙,障礙自己明心見性,障礙自己念佛往生,甚至於障礙自己研究經教的法慧。你研究經教為什麼不開智慧?你有障礙。你把這個障礙捨掉,你讀經會開智慧,你聽講會開悟,為什麼?沒障礙;你才能夠修行證果,道理在此地。所以慳貪是第一重關,第一個大障礙,一定要突破。持戒,再突破第二重障礙。第二重障礙就是念念自私自利,念念損人利己,這就是惡業。今天社會,哪一個人不說自己的利益,如何保護自己的利益,保護自己的利益,一定損害別人的利益,惡業就從這兒來的。持戒的目的,樣樣如理如法,絕不再造惡業。這樣忍辱,你才真正能積功累德,才由小的成就,逐漸逐漸發展為大成就,乃至於功德圓滿。

  這是菩薩行的六個項目,我們才講了三個,下面還有精進、禪定、般若;這個慧就是般若。這兩句話就是四弘誓願裡面的學法門、斷煩惱,學六度這是學法門,這六度的效果是破煩惱,布施破慳貪,持戒破惡業,忍辱破瞋恚,精進破懈怠,禪定破散亂,般若破愚痴。從所破就是「煩惱無盡誓願斷」,從方法就是「法門無量誓願學」,這兩句四弘誓願含著兩願在裡頭。底下『未度有情令得度』,這是「眾生無邊誓願度」;末後一句:『已度之者使成佛』,這是「佛道無上誓願成」。這四句圓圓滿滿具足四弘誓願。今天時間到了,只講了一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