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佛說仁王般若波羅蜜經  悟道法師主講  (第十八集)  2015/12/11  台灣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15-007-0018

  請大家翻開經本,第三十五頁倒數第三行,從「佛告大王」這一段看起。我先將這一段經文念一遍,我們來對一對地方:

  【佛告大王。汝先言。云何眾生相可化。若以幻化身見幻化者。是菩薩真行化眾生。眾生識初一念識異木石。生得善。生得惡。惡為無量惡識本。善為無量善識本。初一念金剛終一念。於中生不可說不可說識。成眾生色心是眾生根本。色名色蓋。心名識蓋。想蓋。受蓋。行蓋。蓋者陰覆為用。身名積聚。】

  到這裡是一段。從這一段開始,大意就是「佛陀教育化民成俗德行廣大功用無邊不可思議」。這個地方,佛又告訴大王,這是對十六大國的國王,波斯匿王做代表。佛告訴這些大王,說『汝先言:云何眾生相可化?若以幻化身見幻化者,是菩薩真行化眾生』。這個是佛再重複前面波斯匿王提出來的問題,波斯匿王聽到佛講眾生都是幻化的,既然幻化,「云何眾生相可化?」他問了這個問題。佛的答覆就是下面這個話,「若以幻化身見幻化者,是菩薩真行化眾生」。能化所化都是如幻,佛菩薩如幻,眾生也是如幻,幻就是幻相。它是幻相,也就是說它是空的,相是空的,當體即空。但是這個空不是沒有,有這個相,但是這個相是因緣所生的,它沒有自體。所以這些相它是從性裡面現出來的,如果離開性也沒有相可現。

  我們淨老和尚這幾年在講席當中,凡是講到有關這方面的經義,都會用我們現在這些科技的產品來做比喻。我們看電影、看電視,用這個比喻,在我們的概念當中體會一個彷彿。電視的屏幕比喻作性,我們的自性,屏幕,你開關一打開,它相就出現了,頻道很多,很多不同的節目,同樣一個頻道不同的時段,節目也不一樣。你再細細給它看,一個頻道一個節目,它那個相也是很快剎那剎那在變幻的。我們看到電視、電影,知道那是一個幻相,這個在我們常識當中大家都能夠理解的。知道那個相,有人,也有聲音,也有動作,也有山河大地,但是我們知道那是幻相。幻相從哪裡出來?從屏幕出現的,沒有屏幕也就沒有這些相,屏幕就比喻作我們的性,那些現相就比喻作我們現在看到的整個世界的森羅萬象。常用這個比喻,讓我們從這個比喻當中去體會到真實。

  眾生,以幻化身見幻化者。菩薩教化眾生就是不能著相,為什麼不能著相?著相他就不能開悟,他就見不了性,他迷在相上面,他就見不到自性。所以我們學佛也沒有別的,就是學個不著相(不執著),不執著「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金剛經》講的。為什麼不執著?因為都是如幻,不執著我們就得大自在、就得大解脫了。所以《金剛經》裡面講,菩薩要發願度無量無邊眾生,若胎生、卵生、濕生、化生,這所有一切眾生都要度到入無餘涅槃,也就是把這些眾生統統度到成佛,連螞蟻、蟑螂、微細的細菌,統統要度。所以胎生、卵生、濕生、化生把所有一切眾生統統包括了,要發這個願。這個也就是我們四弘誓願常念的「眾生無邊誓願度」,眾生就涵蓋所有一切眾生。發了這個願,你要去度眾生,但後面又加上一句,「實無眾生得滅度者」。實際上沒有眾生得滅度,為什麼沒有眾生得滅度?因為那些眾生都是如幻如化,那是假相,你不能當真,不能去執著,一執著就不對了。

  如果我們發願度眾生,修六度。六度,你般若智慧不開修菩薩的六度不能超越六道輪迴、不能超越十法界,修了果報在哪裡?人天福報,出不了六道。為什麼出不了六道?你著相了。這是修所有一切法門,大乘小乘、顯宗密教,你要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必定要這樣修的,沒有例外。唯一的例外,你著了相還能超越六道、還能超越十法界,只有西方淨土這個法門,其他沒有。這個允許你著相,但是著相你要著西方極樂世界那個相,叫帶業往生,到極樂世界再把四相、四見放下,分兩個階段來修;可不能著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的相,著這個娑婆世界的相,去不了極樂世界。所以我們淨土法門允許我們有取捨,這個叫帶業往生,生凡聖同居土。如果你要生到方便有餘土就要破四相,像須陀洹,他就破四相。菩薩破四見,超越十法界,生到實報莊嚴土,無明習氣斷盡就回歸常寂光淨土。所以只有淨土法門,他能帶業,橫超三界。所有其他的法門,你要出三界六道、要超越十法界,標準都是一樣的,不管你修哪個法門。

  我們雖然修淨土可以帶業往生,《般若經》對我們需不需要?實在講,如果我們真的放下身心世界,一心求生西方,當然可以不用,因為我們真放下了。如果我們對這個世界還是放不下,那就有需要。這個需要,我們有金剛般若的百分之三十,對我們帶業往生就有很大的幫助了。其他法門,你起碼要修到百分之六十以上才能超越。我們百分之十、二十、三十,這個最起碼的,這樣幫我們伏住煩惱,看破放下,這是對我們修淨土帶業往生有很大的幫助。所以江味農老居士在《金剛經講義》講,「般若淨土,初非二事」。般若跟淨土其實它是一體的,所以常常聽到有人講老實念佛、老實念佛。江老居士也把老實的標準、定義跟我們說明,他說什麼叫老實?如果我們的心對這個世界染緣、攀緣放不下,這個就不老實。怎麼有辦法老實?他放不下。老實的標準就是你真的能放下身心世界,絲毫不放在心上,隨時準備往生西方,說現在走都可以,那真放下了。如果我們對這個世界還有一樁事情有牽掛,還放不下,那就有障礙,那一件事情就給我們拖住了。現在我們想一想,我們何止一樁事情放不下?可能千頭萬緒,心有千千結。可能千千結都不止,怎麼能放得下?放不下,怎麼去得了西方?這是一個很嚴肅的問題。

  所以佛法,我們講到觀門,你看佛法共同的科目,三十七道品第一個就是四念處。四念處,觀,第一個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重點在觀,你要作觀。觀是什麼?就是看破。看破是你看清楚事實真相,真的徹底看破了。徹底看破了,放下它就很自然,絲毫不勉強。如果沒有看破,放下很難。所以有人說「看得破,忍不過」,那還是沒有真看破,如果真看破,什麼都能忍得過,什麼都不會計較了。所以江老居士講的這個是非常有道理的。所以《般若經》它幫助我們看破放下,我們如果沒有放下身心世界,《般若經》的補助是有需要的。其實所有的觀門都離不開般若。你看印祖教我們觀「死」這個字,這個就是觀無常,這個就是般若。觀那個字是幹什麼?看破,你觀想,想到我就要死了,就快死了,常常提起這個觀想。如果這個觀想提不起來,我們一定心隨五欲六塵染緣、攀緣,無始劫以來就是這樣,這個生死輪迴心它很自然的,我們絲毫都不用勉強,它自自然然就跑出來;我們出離生死輪迴的心很生疏,常常忘記。所以功夫要得力,古大德教我們,「生處轉熟,熟處轉生」。熟處是什麼?我們貪婪這個世間名聞利養、五欲六塵,攀緣放不下,這個就是輪迴心,這個很熟悉。我們偶爾也會動個念頭,我要了生死,這個世間太苦了(我相信我們同修大家都曾經有這樣的念頭,也是常常會有這樣的一個想法),但是一下子又忘了,沒多久又忘記了。輪迴心很習慣,出離心很生疏,現在很生疏的要給它熟悉,很熟悉的要生疏,用功就在這上面用。觀法它有很多種,你只要一種觀成就,那就成就了。所以你觀也不一定要觀很多、觀得很雜,那也不容易成就,還是要一門深入,《般若經》補助的。

  「若以幻化身見幻化者,是菩薩真行化眾生」。我們還是用電視來做比喻,比如說我們也看過菩薩在教化眾生,現在有演戲劇的,像六祖惠能大師、達摩祖師、觀世音菩薩、釋迦牟尼佛傳。我們以前小時候也看過「釋迦傳」,黑白的電影,大概我十歲的時候,那個時候看的,五十五年前看的,在電影裡面有佛也有眾生,我們也看到佛也教化眾生。佛跟眾生都是如幻如化,「若以幻化身見幻化者」,能教化的佛菩薩、所教化的眾生如幻如化,所以《金剛經》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不取於相,如如不動」,佛相、眾生相都是虛妄的,就是不要執著才能見到自己的自性,「是菩薩真行化眾生」。

  下面這一小段,『眾生識初一念識異木石,生得善、生得惡,惡為無量惡識本,善為無量善識本。初一念金剛終一念,於中生不可說不可說識,成眾生色心是眾生根本』。這是講我們眾生的識心,心意識那個識,識心。這個一段,我昨天也找出我們老和尚在七年前講《妄盡還源觀》,《華嚴經》講的《妄盡還源觀》,五止六觀,講止觀。這個裡面有一段經文,念一念,也可以做為我們這一段經文很好的一個註解。因為我們老和尚這一段常常講,現在幾乎大概隔個一座、二座就會講到這個,也聽得耳熟了。現在有這個表,我們來看就更清楚。我們看《菩薩處胎經》的經文,我們老和尚有寫,用毛筆寫的,「佛即問彌勒,心有所念,幾念幾相幾識耶?」釋迦牟尼佛問彌勒菩薩,「心有所念」,心有念頭,所有這個念有幾個念、幾個相、幾個識?「彌勒言:拍手彈指之頃,三十二億百千念,念念成形,形形皆有識,識念極微細不可執持。佛之威神入彼微識皆令得度,此識教化非無識也。」佛問彌勒菩薩,心有所念,這個念有多少?彌勒菩薩是唯識宗的祖師。「彌勒言:拍手彈指之頃,三十二億百千念」,彈指就是這樣一彈指,這樣一彈就三十二億百千念。三十二億百千念是什麼樣的一個概念?這個我們老和尚常講,如果大家常常聽老和尚講經,大概對這個概念大家都很熟悉了。我們這樣一彈指,就是我們這個心的起心動念動了多少個念?動了三十二億百千念。這樣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過去了,我們能感覺嗎?無法感覺的,感覺不到的,這個對我們來講我們根本就感受不到的。

  我們老和尚就用老式的電影,電影有膠捲,好像我們照相機,以前照相機那個底片一樣。膠捲,現在都不用了,現在都用晶片。那個膠捲,我們看老式的電影,它都用個盤,很大的,其實就是打幻燈片。我們看電影,他把幻燈片打到銀幕上,看到後面的機器轉動轉得很快,轉的速度多快?就是一秒鐘它轉二十四張。一秒鐘轉二十四張,就是一秒鐘它底片就跑二十四張,二十四張連續打在銀幕上,我們看到裡面的人在動,武俠片殺來殺去、砍來砍去,如果機器停下來,他就不動。但是我們看那個底片,它就像我們以前照相那個膠捲的底片一樣,它是一張一張的,每一張它是獨立的。每一張,你一秒鐘給它快速的轉二十四張,一張一張很快速的接起來,它整個就在動了。如果機器停下來就不動了,只有一張停在那裡,就不動了。一秒鐘,二十四分之一秒,就是二十四張,一秒鐘。

  我們先看下面這個,有打字的這個。「拍手彈指之頃,三十二億百千念,念念成形」,三十二億百千念,每一念它都有形相的,形相就是它有色、有體積的,有聲音、有香也有味,就是物質,形就是物質,每一念它都成形,有物質。「形形皆有識」,識就是見聞覺知,它有感覺,有知覺的。每一個形相,它有知覺的,有見聞覺知的。「識念」就是精神、就是心法,「極微細不可執持」,不可執持,你抓不到,你說生馬上就滅了,幾乎它生滅是同時的,你就沒有辦法去執持。「佛之威神入彼微識皆令得度,此識教化非無識也。」佛的威神能夠進入三十二億百千念每一念那個識去教化眾生。

  我們再翻過來這一面,這一面後面,我們老和尚寫得很清楚,用阿拉伯數字給我們計算出來了。計算出來,一念,就是三十二億百千念那個一念,百千就是十萬,所以三十二億百千就是三十二億乘以十萬,再乘以四彈指。因為我們師父常講一秒鐘可以彈四次,現在不止了,他說有人跟他講可以彈七次,現在都用七次計算,這個是之前他老人家說我可以彈四次,依他的速度。有人跟他講可以彈七次,這樣一彈指(一彈指就三十二億百千念),我們先用這個來算,四彈指,就是一秒鐘彈四次。一秒鐘有多少念?佛言:一秒有一千二百八十萬億念。一千二百八十萬億就是一千二百八十兆個念頭生滅。現在說七次,七次就是二千二百四十兆,我們就不要算二千二百四十兆,說一千二百八十兆,我們就無法去感受了。一千二百八十兆個念頭過去了,生滅就是過去了。下面這個有阿拉伯數字,三十二億然後再乘以百千念(就是十萬),再乘以四彈指,一共一千二百八十萬億個念頭。這是《菩薩處胎經》上講的。

  下面,《仁王經》就是講我們本經,《仁王經》講是一彈指有六十剎那,一剎那有九百生滅。一個生滅就是一念,一個生一個滅叫一念。一秒鐘可以四彈指,就是四乘以六十乘以九百,二十一萬六千個念頭。一秒鐘二十一萬六千個生滅,也就是一秒鐘有二十一萬六千個念頭過去了。下面括弧註解,說「是佛方便說」,佛在《仁王經》講,這是方便說的。他方便說,我們聽起來,我們也無法去感受。現在在《菩薩處胎經》講真實說,一千二百八十兆個念頭,實在速度太快了。速度太快你就捕捉不到,它一剎那就過去了。速度快,所以我們感受不到它的真相。所以像我們現在坐高鐵,速度很快,速度很快過去,我們看到人物,會看到,但是不是很清楚,速度愈快你看得就愈不清楚。這個是跟此地講的,此地講的就是《菩薩處胎經》講的,你看一念識裡面有善有惡,善、惡、無記,所有的都是從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相似相續相這樣形成的。這個就是我們經上講「生相無明」,生相無明就是最初我們動的那一念,那個起心動念。不是我們現在能感覺到我起心動念,我動了一個什麼念動,我動了一個好的念頭,或者不好的念頭,不是我們現在能夠感覺到的那個起心動念。它這個起心動念就是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那一個起心動念,那個起心動念我們怎麼知道?意思就是說我們現在的起心動念我們是沒有感覺的,但是我們是動得那麼快,動得那麼快我們才看到這一切現象。

  所以禪宗參禪,密宗、教下,修到明心見性,就是無始無明那一念(那一念生相無明,就是最初那一念)給它停下來了,你看到的世界就見到真相,見到自性。自性是什麼?叫常寂光。常寂光是什麼現相?寂滅相,寂,寂滅相。所以參禪,它是把最初的起心動念,用參話頭直接給它切斷,從根本修,從根本那個源頭給它斷掉。根本斷掉後面枝枝葉葉都全部沒有,好像樹根,挖樹從根把它挖掉,他不是從枝枝葉葉去砍除的。所以修行的方法很多。教下給我們分析說明,這是教下,我們一般人比較能夠體會,也比較有個下手處。禪宗,他不跟你講的,他不跟你講那麼多,叫你去參,參到頓悟了,再叫你去看經,再印證,看悟得對不對,跟佛講的一樣不一樣。

  所以「於中生不可說不可說識」,不可說、不可說就是沒有辦法去說。但是在《菩薩處胎經》彌勒菩薩還是說出來,說出來我們就有一個概念。所以「成眾生色心是眾生根本」,我們一切眾生,色是物質,心是精神,精神物質都是從最初生相無明起心動念那一念,念念成形這樣產生出來的,根本就是那一念。所以在《唯識論》裡面講,「一念不覺生三細,境界為緣長六粗」,這樣發展出來的。念頭動得太快,所以產生我們現在感官當中這些山河大地,這些幻相出現了。根本就是心識,形皆有識,「念念成形,形形皆有識」,就是《菩薩處胎經》講的。

  我們淨老和尚常常講,放不下,他教我們觀這個,也是一個觀法。他說你就常常看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什麼是真的?真的,如果你深入去體會到這個真相,很自然的我們就會放下了,因為都是假的。《般若經》教我們很多觀法,像《金剛經》講的這個觀法,「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首偈很多人都會念,包括有的不學佛他也會念,我們學佛的人當然就常常聽說,聽到這麼講,雖然聽到這麼講,但是我們沒有去作觀。所以佛勸我們「應作如是觀」,我們沒有去這樣觀。觀,《金剛經》是講觀六種,有的經典講十種,它開合不同,但是這六種以夢做代表。作夢,我們大家都有經驗。我常常聽有很多人說他沒有做過夢,我好羨慕,我記得從我懂事就一直作夢作到今天,從來沒有一天不作夢的,我說你功夫怎麼那麼好。作夢是我們一般凡夫大家都有的經驗,有的是比較少,偶爾,像我就天天有,睡個午覺也要做個夢。所以觀如夢幻泡影,我來觀如夢對我來講是比較合適,因為常常作夢,對夢印象比較深。

  所以我也常常這樣一個觀想,想一想,我自己的一個觀想就是我們晚上躺下去睡覺,兩眼一閉,兩腳一伸,跟死了沒什麼兩樣,只是差死了不會呼吸,我們還在呼吸,第二天還會爬起來,就是這樣,睡覺是每天要小死一番。當我們睡覺睡著的時候,正在作夢的時候,我們又進入夢境,這個夢境變成我們生活當中,我現在就是在這個境界裡面。晚上我們睡覺作夢的時候,白天我們這一切,到了晚上作夢,我們把晚上這個夢當作真的,白天這一切就變成夢了。大家想一想,是不是這樣?第二天醒過來,昨天做了一場夢;晚上睡覺的時候,我白天做了一場夢。我是這樣觀的,就白天做白日夢,晚上做夜晚的夢,反正白天晚上統統是夢。所以佛教我們觀如夢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電。夢是一個代表,這個觀得起來真的會放下。當我們睡著的時候,我們銀行多少錢,我的土地有多少,這個地球都是我的名字,其實晚上一睡覺,白天這一切,包括這個身體,跟我們就沒關係了。夢,如夢,就沒關係了。我是觀夢。

  你要觀如幻,像這部經都是講如幻,幻化,像看幻燈片、影片一樣。如泡,好像水泡,一下子就沒有了。影,就像影像一樣。露,露水,太陽出來就化掉了。電是閃電,一閃就沒有了。說明它是一個虛妄相,它不是真相。真相,我們作觀有深入幾分,我們就能放下幾分,我們觀得愈深就放下得愈多。你一個觀觀成就,你就徹底放下了,這樣我們念佛去西方,我們就沒有罣礙了。我們現在罣礙什麼?把這個當真的,放不下。總是太多事情我們放不下,我們還有很多事情沒有辦好。從佛經來講,這個都叫妄想,事情也是辦不完的,你活一天就辦一天,但是不要罣礙,不能罣礙。不能罣礙,我們往生才能瀟灑,說走就走,毫不留戀,不拖泥帶水,這樣我們才能去西方;如果拖泥帶水,我們還是在六道裡面出不去。

  有的人觀地獄也可以,觀地獄。觀極樂世界,你願生極樂這個心也可以往生。我們老和尚請江老師畫地獄變相圖,觀地獄也可以。像《地藏經》裡面多了,地獄那麼恐怖,趕快去西方,你就放下了,那個也可以。看你要觀哪一種,比較適合你。所以佛法八萬四千法門,其實都是講一個觀,原理原則就是觀。你會作觀,功夫才會得力,得力你修才會有法喜。如果你不懂得作觀,功夫不得力,伏不住煩惱,你就會退轉,這是一定的。關鍵就是我們懂不懂得作觀。所以《金剛經講義》,我覺得對我們沒看破放下的人是很有需要的,對已經看破放下的人,那不用了,他一句佛號念到底就好了。現在這個功課就是我們自己問自己,我放下了沒有?這個不能問別人,問自己。

  我們再看下面這一段,『色名色蓋,心名識蓋、想蓋、受蓋、行蓋。蓋者陰覆為用,身名積聚。』這個「蓋」的意思,就是「陰覆為用」,陰,好像陰天,我們這幾天都見不到太陽,把自性比喻作陽光,如果天上有黑雲就變成陰天,覆蓋陽光,我們就見不到陽光。用這個來形容比喻色受想行識,精神、物質這五陰,就是覆蓋我們自性光明的一個障礙。所以五陰蓋覆我們的自性,現在要怎麼辦?我們要恢復自性、見到自性,見性,《心經》講的「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你要去照見,起觀照,起觀。所以還是要從觀下手,我們才有個入手處。這一段我們就學習到此地。「身名積聚」,這個身也是四大假合積聚起來的,也不是真的。我們再看下面一段經文:

  【大王。此一色法生無量色。眼所得為色。耳所得為聲。鼻所得為香。舌得為味。身得為觸。堅持名地。水名潤。火名熱。輕動名風。生五識處名根。如是一色一心。有不可思議色心。】

  這一段跟我們講六根、六塵、四大、五識,總的來講就是講我們整個身心世界,精神物質整個身心世界。這個世界怎麼來的?一個色法它就生無量色,分布在六根裡面。所以《楞嚴經》講「元依一精明,分成六和合」,它原來是一個,分成六和合,就變成六根,原來它是一個,一個自性。一個色法也是一樣,一個色法它就生無量色,無量色可以歸納濃縮一個色法,好像一個微塵有大千世界,大千世界有微塵。在《金剛經》講「一合相」,我們看到這些物質現象,是什麼形成的?微塵,很多個微塵集合起來、組合起來,這樣形成的。所以形成六根、六識、四大,整個身心世界。

  『如是一色一心,有不可思議色心』。我們舉出一個色、一個心,它就有不可思議的色心。為什麼講不可思議?因為你隨便拿一個,它都是從性變現出來,隨便拿一樣東西,它就是整體的,它都是整體的。最近我們淨老和尚講經也用全息照相來做比喻。你照一張照片,然後一張照片給它剪成一百塊,變成碎片,隨便拿一個碎片,從激光上照上去,它還是完整的相片,這個叫全息照相,全息的相片,現在科學發展這樣的一個全息照相。這樣我們看到佛經就不敢說佛講的那些都是神話,現在科學愈發明就愈覺得佛講的是真的。所以「一色一心」,它都涵蓋全體,這就不可思議了。所以禪宗開悟,禪師測驗這個學人有沒有開悟,他說性在哪裡?他隨便拿一個東西,性就在這裡,任何一樣都是,遍一切處,沒有一樣不是。那是真開悟才行,我們如果依樣畫葫蘆,他拿一樣,我們也拿一樣,我們還是迷惑顛倒。我們從教下的理論,我們從我們的常識當中去體會會比較方便。這是講五根五識,一色一心都有不可思議的色心。五根當中有五識,再加上四大,這些是色法;有心法,前面講的,形皆有識,每一個形相,形就是色(物質),每一個物質它都有見聞覺知。所以有情無情,整個宇宙,桌椅板凳,它都有知覺的,都是一個有機體,都有知覺的。我們再看下面這一段:

  【大王。凡夫六識粗故。得假名青黃方圓等無量假色法。聖人六識淨故。得實法色香味觸一切實色法。】

  這一段就是把凡夫跟聖人的六識給我們做一個說明。『凡夫六識』,眼耳鼻舌身意,「六識粗」,粗就是有妄念。妄念當中所得到的都是假的,虛假,不是真的。『假名』,名相是假的,舉出『青黃方圓等無量假色法』,這些都是假名,因為它本來沒有名,這個名是我們人給它安上去的。你說那個顏色為什麼叫青色的?那個顏色它自己沒有說我是青色的。圓的,我們這個茶杯是圓的,這我們說的,我們說這個就是叫圓的,茶杯它沒有說我是圓的,沒有,名字是我們給它安上去的,所以叫假名。假名,你不要去執著在假的名相上,它只是給我們一個方便,原來它沒有名字。它叫茶杯嗎?沒有。這個我們可以體會的,所以這個是假名。什麼顏色,什麼形狀,這無量假色法,我們安上去的名稱就是假名。我們為什麼六識粗?因為我們虛妄分別這些假的,執著這些假的就粗,得到假色法。我們迷在這個假色法裡面,實色法我們就見不到。聖人跟我們凡夫不一樣,『六識淨故』,眼耳鼻舌身意都清淨了,所以他接觸的六塵是『實色法』,我們是假色法。下面講:

  【眾生者。世諦之名也。若有若無。但生眾生憶念。名為世諦。世諦假誑幻化故有。乃至六道幻化。眾生見幻化。幻化見幻化。婆羅門。剎利。毘舍。首陀。神我等色心。名為幻諦。】

  我們先看到這一段。『眾生』,眾生這個名稱,也是世諦的名稱。『若有若無,但生眾生憶念,名為世諦』。眾生,「若有若無」,眾生也不是真的,講出來這個名稱就叫世俗諦,「世諦」。這個都是語言文字。世諦是怎麼一回事?『世諦假誑幻化故有』,所謂世諦就是說它是假相,它不是真相,是一個幻相,幻化的,才有這樣的現相。『乃至六道幻化』,六道裡面天道、人道、阿修羅道、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這六道也都是幻化的,也不是真的。『眾生見幻化』,我們眾生見到的都是幻化的。『幻化見幻化』,我們是幻化,見到也是幻化的。『婆羅門、剎利、毘舍、首陀』,這是印度四種階級,婆羅門最高,再來剎帝利,再來毘舍、首陀。『神我』是外道他們修到最高層次的一個境界,但是還有一個「神我」,還有一個我,其實那個也是假的,外道把它認為是真的。所以那個也是幻的,『名為幻諦』。

  【幻諦法無。佛未出世前。無名字。無義名。幻法幻化。無名字。無體相。無三界名字。無善惡果報六道名字。】

  『幻諦法無』,他這個沒有,沒有一個實法,『佛未出世前,無名字,無義名』,這些名字都沒有。『幻法幻化』,也沒有名字,沒有體相,也沒有三界的名字,這個三界怎麼來的?也是給它安立上去的一個名稱。『無善惡果報六道名字』,善惡果報六道名字也沒有。這個我們中國的老子他也知道,說「名可名,非常名」。所以老子也不是普通人,可能也是佛菩薩來中國示現老子身,應以老子身得度者,即現老子身而為說法,像《普門品》三十二應講的一樣。「名可名,非常名;道可道,非常道」,它這個意思跟《金剛經》就相應了。下面講:

  【大王。是故佛佛出現於世。為眾生故。說作三界六道名字。是名無量名字。】

  我們先看到這一段。這一段你有悟處,其他就很容易,我們就不會被語言文字迷惑了。『佛佛出現於世』,為了度眾生的緣故,所以『說作三界六道名字』,說出這些名字。這些名字是什麼?『是名無量名字』,名字可以很多,無量無邊。這個「是名」跟《金剛經》講的就一樣了,《金剛經》講「諸微塵如來說非微塵,是名微塵。如來說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我們聽不懂沒關係,你這幾句一直去念,念久了你就會開悟。你不要想為什麼這樣?不要去想。為什麼說不要想?想了,打妄想,你又悟不了;你如果體會到,直接體會到就是悟。我再說一遍,「如來說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跟這個地方講的「為眾生故,說作三界六道名字,是名無量名字」,這個跟《金剛經》講的一樣,「如來說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江老居士在註解裡面講,《金剛經》也講,包括佛的相,「如來說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如來說三十二相,有沒有三十二相?有三十二相,每一相都有,但是即是非相,說三十二相,又說這個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這個你多念幾遍,你就會悟了。江老居士他對這一段經文有個註解,我跟大家分享一下,說「一切相皆緣性起……不應壞相」。相從哪裡生起來?從性產生,沒有性也就不會有相,雖然是妄相,妄相它是依真性出現的。既然從性起,你就不能去破壞,也不能去否定,但是「性本非相,故不應著」,性它是非相,但是它能現相。性沒有相,但是它可以現相,所以你也不要去著那個相,這樣就對了。現在我們問題就是去著那個相,你不著相,你就明白了。現在我們怎麼想想不通就是著相,《金剛經》這一句跟這個地方講的意思是一樣,《金剛經》大家比較熟悉。你看這個地方「是故佛佛出現於世,為眾生故,說作三界六道名字,是名無量名字」,跟《金剛經》講的「如來說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是同樣的意思。講了那麼多名字、名相,它們本來沒有名字,它本來沒有名相,是我們給它安上去的。安上去講出來,你不要去執著那個相,這樣就對了。所以非世界,講世界這個名稱,非世界,你不要去著世界那個相,就「是名世界」。這個體會不到不要想,因為老和尚規定不可以想,他說懂就懂,不懂就不要想,你就去念。你就每一天念「如來說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你就這樣一直念,念念有一天你豁然悟了。下面經文講:

  【如空法。四大法。心法。色法。相續假法。非一非異。一亦不續。異亦不續。非一非異故。名相續諦。相待假法。一切名相待。亦名不定相待。如五色等法。有無一切等法。一切法皆緣成。假成眾生。俱時因果。異時因果。三世善惡。一切幻化。是幻諦眾生。】

  這一段經文講,這些假法都是幻化的。為什麼幻化?它『非一非異』,不是一也不是異。『一亦不續,異亦不續』,「不續」說它不是一個。所以我們常常講,我們現在看到這一切現相,我們前面講三十二億百千念,它是念念相續,它是每一念都是獨立的,雖然那一念很快,但是它不是連在一起的,它是獨立的。如果它那個念是連在一起,我們沒有一個人能成佛,就是它是各個獨立的,但是它很快,每一念相似相續,一個接一個這樣接下來的,形成這樣的一個幻相。所以『俱時因果,異時因果,三世善惡,一切幻化,是幻諦眾生。』這一切都是講幻化。我們再看下面這一段:

  【大王。若菩薩如上所見眾生幻化。皆是假誑。如空中華。十住菩薩諸佛五眼。如幻諦而見。菩薩化眾生。為若此。】

  這一段佛又給波斯匿王這些大國王講,『若菩薩如上所見眾生幻化,皆是假誑』,假就是虛假,不實的。『如空中華』,這個「空中華」是佛在《圓覺經》上比喻我們眼睛有毛病,看到空中有花。實際上空中沒有花,但是當我們眼睛有毛病的時候,看到就是有花;正當我們看到有花的時候,實際上還是沒有花。但是我們有毛病看的就是有花,我記得以前小時候,常常一蹲下去起來,看到滿天都是金條,實際上沒有,是我們身體的問題,看到那個相是假的。我們現在看到這一切現相如空中花。『十住菩薩諸佛五眼』,五眼圓明,『如幻諦而見』,就是如前面講的,你見到幻諦那就是真相。

  我們凡夫見的還是幻諦,但是我們不知道那是假相,不知道假相,就見不到真相。其實真相在哪裡?就在眼前。我們迷了,見的是幻相;覺悟了,在幻相當中見到真相。在生滅當中,你見到不生不滅,叫無生法忍。我們為什麼看到外面境界生滅?因為我們這個心現在是在動,有生滅,所以你看整個有生有滅。哪一天我們起心動念停下來,你看到整個世界不生不滅。所以我們現在看到的生滅相,叫做幻相,是我們眼睛長毛病,你看到那個是幻相,實際上它沒有。但是我們有病的時候,我們不知道它的真相,把它誤以為真有,迷在這上面,執著在這上面。所以佛跟我們講眾生是很冤枉的,在六道裡面輪迴是很冤枉的,因為它是假的,它不是真的。如果真的,我們執著是對的,不是真的,執著那就不對了,冤枉受這個苦。所以勸我們要覺悟、要回頭。『菩薩化眾生,為若此』,菩薩教化眾生就是為這個事情,就是把這個事實真相講給眾生聽,眾生聽明白了,跟菩薩就一樣了。這部經我們可以從《金剛經》來補助,我們覺得是很有幫助,《金剛經》來補助。我們看「教化品」最後一段經文:

  【說此法時。有無量天子及諸大眾得伏忍者。得空無生忍。乃至一地十地不可說德行。】

  這是說當時在會的聽眾,佛說這個法門的時候,說這個般若法門的時候,『有無量天子』,前面講天王,這裡講天子,『及諸大眾』,這個大眾就涵蓋所有的種類,六道眾生都有。這些大眾有『得伏忍者』,「伏忍」是比較淺,伏忍就好像我們念佛的功夫成片,有的比較高的得事一心不亂,更高的得理一心不亂,名詞不一樣,境界是一樣。我們念佛法門,我們能夠有伏忍,決定往生西方,只要能伏煩惱,我們就可以帶業往生,絕對有把握了。如果煩惱還伏不住就沒有把握,要看臨終最後一念,那一念能不能信願具足,信願具足一念十念都能往生。如果我們平常有這個功夫,臨終就能自在往生,不用助念也能往生。這部經對我們看破放下有很大的幫助。所以江老居士講,「般若淨土,初非二事」,般若跟淨土它是一體的,不是分開的。換句話說,般若對我們修淨土有很大的幫助,也很需要,我們也不能疏忽了。有得到無生法忍,得到無生法忍就比較高了。『乃至一地十地』,層次不同,『不可說德行』,每一地的菩薩證得的果位不一樣,各人的根器不同。所以同樣在一會聽經,各人得到的功德利益也不相同,總是大家都會得利益,有的得利益得的多,有的比較少,總是會有利益。縱然有一些人聽不懂,他也種個善根,現前得不到利益,將來會得到利益。所以遇到佛,聽經聞法,總是得利益。

  好,我們到這裡,經文是一段,下面是「二諦品第四」。「二諦品」,我們下一次再來學習,因為我們後天又要做法會,明天就要過去三重,後天就要做法會,所以這次我們先學習到這一段。十五號要去香港做法會,要到明年一月四號才回來。回來之後,我們再找時間,有空檔我們再來學習,學習後面的這個經。這部經對我們現前護國息災非常重要,現前這個世界很亂,大家人心不安,我們生長在這個時代實在講也是很不幸。但是我們現在不幸當中也萬幸,有遇到佛法,有佛法就有辦法,沒有遇到佛法,真的是一點辦法都沒有。所以我們生在這個亂世,雖然很不幸,但是不幸當中也萬幸的遇到佛法。所以我們要珍惜這個遇到佛法的因緣,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所以我們要好好珍惜,希望我們這一生大家都能夠往生到西方淨土。下一次的講座,我們如果時間有確定,隨時會在網路上發布,通知我們同修。祝大家福慧增長,六時吉祥。我們來念迴向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