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佛說仁王般若波羅蜜經  悟道法師主講  (第四集)  2015/7/16  台灣台北靈巖山寺三重別院  檔名:WD15-007-0004

  《佛說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經》。諸位同修及網路前的同修,大家晚上好,阿彌陀佛。請大家翻開經本第十二頁倒數第三行。我們網路的同修沒有經本,請注意聽,如果需要經本,可以跟我們華藏法寶組來請這部經。我們看第十二頁倒數第三行:

  【觀空品第二】

  這是本經第二品的品題,我們看到品題也大概知道這品經佛主要給大家開示的重點,這個宗旨、重點就是觀空。我們解釋這個名題,這個名稱題目,這一品的品題,『觀』是能觀正智,『空』是所觀妙境;「觀」是無得正智,「空」是實相真空。這個觀它有能有所,我們眾生有能觀之智,我們有能觀的智慧,能夠起觀照觀空,這是能觀。能觀就是指我們自己,我們能夠去觀,我們一般講觀察、觀想、觀照。誰在觀?我們自己在觀。我們自己能觀,能觀是屬於智慧,能夠去觀空的智慧,就是我們的心能觀。空是所觀的妙境,我們觀什麼?我們觀空,空就是我們所要觀的對象。對象是什麼?我們六根接觸六塵這一切萬事萬物,都是我們要所觀的對象。所觀的這一切,它的本體都是空的。我們一般不能理解佛經上講的空,以為我們什麼都看不到、都沒有,那才叫空。我們現在明明看到這麼多現象,有精神、有物質,森羅萬象,明明是有,怎麼會是空?佛經講,就是我們看到的這一切現象,它當體即空。這個有,實質上它是空的,所謂真空妙有。就像電視螢幕,螢幕是空的,但是螢幕它能夠現種種形相、種種色相,當現相的時候,那個螢幕它還是空的。我們從這個比喻,用電視螢幕,用我們一般的常識,對佛經上講的空有一個概念。真正要入境界,要能夠觀,要深入,要起這個觀智,觀照的智慧。這個觀我們真正能用得上功夫,實際上我們看電視也是在修行,我們能夠提起這個觀照,知道它當體就是空的。

  你看電視為什麼能開悟?因為我們現前的人生這一切,跟電視裡面是一樣的,都是空的。《金剛經》講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它剎那剎那一直在變化的。所以我們人老,不是說一下子老了,不是這樣的,它是剎那剎那一直在變,我們平常沒有感覺,到了一個時間、一個階段,很明顯感覺出來。其實不是說一下子人就變了,它是剎那剎那都在變,我們沒有細心的去觀察,如果細心觀察,我們就能夠明白的確剎那在變。所以佛在經上講,這一切無常變化的生滅,這些有為法,這個現象的存在它有時間性的,而且剎那在變化,有生有滅,它沒有自性,緣生緣滅,所以說它是空。空,並不是說沒有這些現象,這些現象有,但是你沒有辦法去控制它,你也沒有辦法去佔有,你也得不到。所以《般若經》講到最後就是三句話,「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就三句話。我們再來看看這世間是不是這樣?的確就是這樣。我們看看我們自己這個身體,我們自己都控制不了,我們自己都做不了主宰。經典上講「我」,我這個定義就是我能夠去主宰它的,我能夠控制,我能夠去得到它的,那才是我。

  我們現在在三界六道,包括十法界,我們都得不到。我們這個身體,我們不想老,但它還是一直老化,不想生病,它還是會生病。哪一個人想老、想病、想死?全世界的人沒有人想要老病死,但是沒辦法,它還是會變化,無常。所以佛在經上講,苦空無常無我。我們自己的身體我們就控制不了,我們身外之物,我們還能夠控制嗎?也控制不了。我們現在在生活上,我們的一切身外之物,包括自己的身體,實際上是暫時給我們使用的。所以你說所有權,全世界的人沒有一個人有所有權,都是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你名下登記的財產再多,一旦你一口氣斷,那就不屬於你的,你的所有權也就不存在了。但是我們還沒有死,這個所有權是不是屬於我的?也不是真的屬於我們的,只是暫時給我們保管,就這樣。我們有支配、使用這個權利而已。這個真正想通了,有好處,幫助我們,想通了就是看破,看破幫助我們放下,不要貪戀這個世間,因為到頭都是一場空,隨緣就好,何必去執著,這樣對我們念佛往生西方是非常大的幫助。我們念佛,信願生不起來,原因沒有別的,就是對這個世間放不下。為什麼放不下?因為沒看破。你真正看破,肯定你放下。看破就是你看清楚事實真相,你對事實真相有深入的理解,你對這一切就不執著,也不再去計較了,什麼事你也不放在心上。真看破,他必定真放得下;我們還沒有看破,肯定放不下。我們還放不下,我們也一定知道,我們還沒看破。沒看破怎麼辦?要上課,要聽經,特別是《般若經》幫助我們看破、放下。這是講觀空。

  觀空要觀到境智一如,因為我們開始觀還有一個能觀、一個所觀,當這個觀成就境跟智它是一如的,它是不二的,入不二法門。所以境智一如,能所俱寂,能觀所觀都是寂滅的,這入了境界。我們沒辦法做這樣深度的一個觀照,我們一個淺的概念,對我們念佛也是有很大的幫助。它的宗旨、功用就是《心經》講的,《心經》講「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主要的作用是這樣。所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亦空,空不亦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心經》我們常念,常念我們不會起觀照,就得不到受用。我們念念念,念得很熟悉,但是不會起觀照。不會起觀照,當然我們就不能照見五蘊皆空,不能照見五蘊皆空就不能度一切苦厄,我們還是要受苦、受災厄。我們用念佛的方法,可以幫助我們深入這個功夫。我們還不能起觀照,用念佛這個方法,這個就很方便,念佛功夫得力,自然跟般若就相應。另外《楞嚴經.觀音耳根圓通章》也給我們說明修學的方法,再參照《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普門品》就是觀自在菩薩,《心經》是講自受用,你修「行深般若波羅蜜多,照見五蘊皆空」,你自己度一切苦厄,得到大自在、大解脫,自己得到大自在、大解脫,就有能力去幫助一切苦難眾生。所以《普門品》它是講菩薩利益眾生這方面,就是他受用,利益眾生,幫助眾生度脫一切苦厄,度一切苦厄;自受用就是自己「行深般若波羅蜜多,照見五蘊皆空」,這是自受用。所以自受用、他受用,它的宗旨、作用就這兩部經很具體給我們說明。

  觀空也是能夠成就我們究竟圓滿的大智慧,是護國所依憑的一個理論依據。護國它的根本就是要有般若智慧,這個需要深入教觀,能夠起觀照。如果我們還不會用這個功夫,先持名念佛;有人念南無觀世音菩薩,他也是持名念佛。你先念,各人根器不一樣,念久了,至誠懇切的念,它自然也會相應。這個是持名念佛它的一個奧妙之處,就是什麼都不懂,你只要能夠老實念,它自然暗合道妙。你不懂什麼觀都沒關係,你只要老實念。現在為什麼還講這個?就是還是不老實。如果真老實、聽話、真幹,真的,佛也不用那麼麻煩,講那麼多經。真的,一句佛號念到底,你就成佛了,何必那麼麻煩!眾生就是沒辦法,不老實,妄想太多,妄想雜念放不下,因此這是一個輔助的。如果我們真能老實,那一切都圓滿了,真的不用麻煩;不老實,那就要比較麻煩一點。但是也沒辦法,因為不老實,只好我們要理論方法多了解一些,對我們看破放下是有幫助的。我們接著看經文:

  【爾時。佛告大眾。知十六大國王意欲問護國土因緣。吾今先為諸菩薩。說護佛果因緣。護十地行因緣。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如法修行。】

  這一段是進入我們本經的正宗分,觀空品前面,序品是序分,有通序,有發起序。這一品就進入正宗分,正宗分就是佛講這部經主要的部分,主要的部分從這裡開始。『爾時』,就是在這個時候。『佛告大眾』,因為大家一心期待佛來為大家說明,為什麼今天放光現瑞,又現一些花,到底是什麼事情、什麼因緣?佛入定,放光現瑞,大家都很期待聽佛來講是什麼事情。佛知道大眾的心意,所以佛告大眾,佛就出定跟大家講了。『知十六大國王意欲問護國土因緣』,佛告訴大家,他知道在這個法會的現場,當時印度十六大國的國王來參加這個法會,他們的心意就想要問釋迦牟尼佛,因為做國王他有責任要保護自己的國土,就是保護自己的國家土地,這個「護國土」,怎麼保護自己的國家土地?是這個因緣。

  我們現在看到世界各國,他們跟十六大國王做法就不一樣,十六大國王他們要保護國家土地,去請教釋迦牟尼佛,請問佛,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講,就是來佛門,來佛門請問怎麼護國。現在的世界各國怎麼護國?買武器,製造核子武器,大家在比賽,軍備競賽,遇到問題都是用武力來解決,現在護國土是用這種方式。這種方式能不能護得了國土?這個歷史以來實在講都離不開因果,你用武力去搶來的、得到的,還是你命中有的;你命中沒有,你用什麼武力也搶不來。既然命中有,你不用這種方式還是會得到,何苦造那個惡業?造那個惡業,又減損了自己的福報,真的是得不償失,所以都錯了。所以這部經實在講在當前這個世界上是非常需要,也非常迫切需要。現在世界這麼亂,天災人禍這麼多,怎麼護國?

  二OO八年廬江實際禪寺發起百七繫念,護國息災大法會,就是講護國息災。這個災怎麼來的?就是眾生造惡業感召來的,不聽佛菩薩聖賢的教導,都是自私自利,都是想以武力去討伐、侵佔別人的國家土地,這個當中都有因果報應的。從佛經上的因果觀來看,實在講,誰也沒有得到便宜,反而你侵佔別人,將來你還要償還。這個因果事理世間人他不明瞭。你侵佔他國家的土地,殺死他國家的人民,他那個國家的人民死了去哪裡?就投胎到你國家來,就投胎到你家做你的兒子、孫子。他來幹什麼?來要債,你欠他的。明瞭這個因果,肯定沒有人會去幹那個傻事。會幹這個傻事就是不明因果,不知道事實真相;知道這個事實真相,你打死他,他都不會幹。所以過去我們老和尚常講,美國去打伊拉克、打中東,有一些人真的他是造惡業,但是很多無辜的人民被打死,打死你欠他們,他們是不該死的。有該死的,有不該死的,不該死的怎麼辦?他這筆債去哪裡要?世間的法律不能賠償他,因果律是誰都逃不掉。他去哪裡?死了就投胎到美國去,到他的國家去,去做他的國民。

  印光大師在《上海護國息災法會法語》也講了一個故事公案。兩個兄弟,爸爸很有錢,死了之後,財產都分好了,他哥哥很強勢,就把他弟弟所有的財產都霸佔過來。自古以來,古今中外都有這個事情。就一間小小的房子給他弟弟住,他弟弟財產都被他哥哥搶走了,他只好每天去給他哥哥家裡做苦工,這樣過生活。後來他哥哥死了,投胎到哪裡?投胎到他弟弟的家裡;他弟弟死了,投胎到他哥哥的家裡。兩個兄弟都死了,死了,他弟弟投胎到他哥哥家裡,他哥哥投胎到他弟弟家裡。他哥哥投胎到弟弟家裡做他的兒子,就變成很窮;他弟弟投胎到他哥哥家裡,變得很有錢。有一天,有人跟這個哥哥投胎到他弟弟家裡的這個講,你們家以前很有錢的,都被你伯父侵佔了,你伯父(他講的那個伯父就是他投胎的他,他忘記了)。有一天,他就很生氣要去殺他弟弟,他弟弟投胎到他家,也是做他的兒女。有一天他要出門,他弟弟投胎變很有錢,他是主人,他哥哥變成僕人,要做他的隨從,他就懷恨在心,是我伯父,你的父親,霸佔我們財產,我們今天才這麼窮。走到半路,他預備一把刀就是要把他殺死,要把財產要回來。走到半路就追殺他弟弟,他弟弟看到這個僕人要殺他,他就趕快跑,跑到有一間茅草屋進去,看到一個老和尚坐在那裡。那個老和尚是得道高僧,有神通,看到這兩個跑進來,這個僕人要追殺他的主人,老和尚知道他們前世的因果,就說你不可以到這裡來殺人,來來來,你們先喝一碗茶再說,結果老和尚就倒一碗茶給兩個人喝。他們兩個人忽然知道自己的宿命,原來他是哥哥、他是弟弟,要殺他的是哥哥,他要殺的是他的弟弟。他說你們以前的因果是這樣的,你霸佔他的財產,投胎到他家去了,因果報應。後來兩個兄弟知道因果,覺得這個世間沒什麼意思,真的是冤冤相報。人生酬業,沒有意思,兩個覺悟,不回家了,就跟這個老和尚出家去了。所以都有因果的,沒有智慧的人他就不能夠理解。

  我們現在每個國家都想要保護自己的國土,保護自己國土要有智慧。我們台灣現在很多人喊愛台灣,你說愛台灣對台灣就有幫助嗎?用口號喊的就有幫助嗎?大家想一想,如果用喊的就可以,那很簡單,我們大家一起來喊,台灣就很好了。實際上不是這樣的,要怎麼樣?你要有智慧,人民要有智慧,政府要有智慧。我們人民沒有智慧,就感應沒有智慧的政府,這個互相感應,因果報應。你怎麼罵也沒有用,自己去感應來的。你要改善,要好的政府,從我們自己修,自己修好了,你自然會感應。我們自己修不好,怎麼會感應好的領導人?肯定不會的。要從我們自己反省檢討,從自己做起。

  佛還沒有給十六大國王講護國土因緣,『吾今先為諸菩薩,說護佛果因緣、護十地行因緣』。佛講出來,這個就我們很明白的了解,為什麼還沒有講護國土的因緣,要「先為諸菩薩,說護佛果因緣、護十地行因緣」。這個是菩薩要行六度,要有智慧,這是護國的根本。下面講,『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如法修行』。「諦聽」就是說你要仔細聽,要專心的聽。諦聽、諦聽的意思非常深廣,諦是審諦,你要聽清楚、聽明白。所以聽經要諦聽,如果不諦聽,可能你聽的經義不能深入,有的人可能他也聽錯了,把佛的意思誤解,甚至有曲解了。沒有諦聽,如果能夠理解也是比較淺,淺解,不能深解,不能圓解,所以諦聽很重要。「善思念之」,善這個字是關鍵,我們要善思念。「如法修行」,你要善思念,如法來修行。

  下面是波斯匿王又講,波斯匿王代表十六大國王,十六大國王他代表。

  【時波斯匿王言。善。大事因緣故。即散百億種色華。變成百億寶帳。蓋諸大眾。】

  這是波斯匿王聽佛這麼講,『善』是讚歎,讚歎的言辭,非常好,這個是『大事因緣故』,這個不是小因緣,大事因緣。佛要先為菩薩說護佛果因緣、十地行因緣,這是大事因緣,所以就散花,『散百億種色華,變成百億寶帳,蓋諸大眾』。我們昨天跟大家報告過,這些境界都是佛菩薩示現,佛菩薩有神通,變化這些是很容易的事情。這些境界都是大乘菩薩的境界,大乘經講的都是不可思議的境界。我們看到這些,我們不能以平常凡夫的意識心去想像,這叫不可思;不可議,我們言語議論也達不到,你悟入那個境界,你就明瞭了。要你去參,參究,不能研究,要放下心意識,你就入這個境界,你就看到事實真相了。這些都是表法的意思。我們接著看下面:

  【爾時。大王復起作禮。白佛言。世尊。一切菩薩云何護佛果。云何護十地行因緣。】

  這個時候散花,然後變成寶藏,覆蓋大眾。『爾時』這個時候,波斯匿王『復起作禮』,他又起來給佛作禮,頂禮。作禮完就『白佛言:世尊!一切菩薩云何護佛果』,一切菩薩他怎麼去護持佛果?菩薩他要怎麼樣去護十地行因緣?聽到佛這麼講,波斯匿王他就問,請問佛怎麼護?菩薩他要怎麼護?請佛給大家說明要怎麼護。下面是佛回答:

  【佛言。菩薩化四生。不觀色如。受想行識如。眾生我人常樂我淨如。知見壽者如。菩薩如。六度四攝一切行如。二諦如。是故一切法性真實空。不來不去。無生無滅。同真際。等法性。無二無別如虛空。是故陰入界無我。無所有相。是為菩薩行化十地般若波羅蜜。】

  這是佛的開示答覆,要怎麼護?必須具備什麼樣的條件才能護?不觀色,不觀如,不觀色就是有,不觀如就是空。《金剛經》講「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色聲香味觸法」,行於布施;「不取於相,如如不動」,這段經文就是《金剛經》講的這個道理。一部《金剛經》,《金剛經》講的簡要詳明,所以從六祖以後,很多人很喜歡,因為它簡單扼要。這一段講的就是《金剛經》講的「不取於相,如如不動」,就兩句話。不取於相,如如不動,我們現在說觀色、如,《心經》講「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如就是空,在色相當中你去觀它的空,簡單要觀它的空。我們看電視,我們如果常常提起觀照,慢慢我們也會覺悟過來。覺悟過來,我們看現前所有的現相,一切人事物,也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關鍵我們不要住,不要住,我們看得清楚明白,不住那個相,不住那個相就是不取那個相。

  怎麼樣才叫不取?譬如說我們吃飯的時候,吃到好吃的,我想要多吃一點,我們發現不取於相,不能貪吃,吃飽就好,不要再硬撐;不喜歡吃的生煩惱,你起貪心也取相,起瞋恨心也取相,都取相,這個叫取相。我們要修怎麼觀空?吃到肚子到最後都是空,三寸舌頭以下什麼味道也都沒有了,都歸空,我們就這樣練習。遇到一些順境跟逆境,現在我們老和尚他的境界,現在八十九歲了,他說海賢老和尚遇到逆境,他心都不動,那個收電費的去給他多收了很多,他只問一句說這個月怎麼比上個月多出那麼多?問這句話就不行了,馬上被打兩個耳光,他如如不動,錢趕快拿給他,就不再跟他說什麼了。他心稍微微微一動他都沒有,海賢老和尚他逆境來,他都不動,他的功夫很高。淨老和尚他說橫逆的境界來,他稍微動一下,馬上又不動。我們現在是動得很厲害,後來想一想,不要動,我們功夫沒有那麼高,但是要練習。因為每天人事環境,順境、逆境也都是我們修行的地方。遇到我們喜歡的人,我們總是喜歡跟他親近,拉關係怎麼;遇到不順心的人,我們就起瞋恨。我們現在就學如如不動,不取於相,不要去攀緣。

  這個心,我們凡夫還會有起伏,還會起伏,我們就趕快念佛把它壓下去。現在我們台灣選舉會很亂,還沒有選就亂成一團,我們最好念佛,不聽那些人講這個、講那個,你就不取於相,如如不動,就沒事了。我們如果跟著起鬨,那就會添亂,本來就亂了,又更加的亂。怎麼護國?就是這樣護的。如果大家都來修般若,台灣不要三個月就非常好了。大家不學佛法,不學老祖宗的教誨,一昧學外國人的,那有苦頭可吃了,好戲還在後頭,還有好戲看。現在我們講一句實在話,在我們台灣這個政局,誰執政誰倒楣,執政的人要背因果,誰能做得好?你說。你不學佛,不聽佛的話,你能做得好嗎?你比佛更厲害嗎?這點我們要認識清楚。所以我們要冷靜,不能感情用事,這樣對大家才有好處,才是真正愛台灣。

  這一段主要是講觀空,這翻譯的文字不一樣,意思是一樣,《金剛經》翻得比較簡要,這個翻得比較詳細。這一切都是空的,這裡講就是我們宇宙萬事萬物,精神物質都是空,無我,無所相,無我就是我們不能主宰的,我們不能控制的。如果真正懂得這個道理,你說這個世界還會有紛爭嗎?不會了,爭到最後什麼都得不到,你爭什麼?不爭,大家都能夠和睦相處,都能夠互相幫助,世界和平真的能夠實現。我們再看下面經文:

  【白佛言。】

  波斯匿王聽完這段開示,他又有疑問了。

  【若諸法爾者。菩薩護化眾生。為化眾生耶。】

  這個意思就是說,佛講色也空,空也空,什麼都空,一空到底。生法二空,連眾生也空,法也空,既然是這樣,諸法都是空,既然是空,「菩薩護化眾生」,菩薩去度眾生,到底是有眾生可度,還是沒有眾生可度?有眾生可以護化,去護持教化,還是沒有?意思就是說有眾生可度化,還是沒有眾生可度化?因為都空。這個問題他就還沒有真正明白佛的意思,著在空一邊。所以《金剛經》講「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發願要度,連胎生、卵生,四生,從小動物,微細的昆蟲,我們眼睛看不到的細菌,一直到非想非非想天,這一切眾生,發願要幫助這一切眾生都入無餘涅槃,這個有眾生可度;但是下面又一句,「實無眾生得滅度者」,這是無眾生。《金剛經》這兩句通了,這段經文就全通了。度眾生,終日度眾生,終日無生可度,他不執著度眾生的相,因為那個相是虛妄的。關鍵就是你不要去取那個相,著那個相。我們現在問題就是取相、著相,就是虛妄相你當作是真實的。但是這虛妄有沒有相?有,它有相,你不能說它沒有。但是有,它實際是空的;空,它又是有,真空妙有。所以你只要去度眾生,然後不要取那個相,不要心裡放著我度了多少眾生,你心裡真有這麼一個念頭,那就著了相。《金剛經》這句通了,這些也就全通了。

  波斯匿王聽佛這麼講,波斯匿王也是大菩薩化身的,他是懂,他不是不懂。他懂為什麼還問?這個叫利樂有情問。利樂就是他懂,但是他代替在現場還有很多人他搞不懂的,聽佛這個話肯定他有疑問的,代表大眾來問的。因為大眾有的聽不懂,他也問不出來。所以問問題也要會問,也有相當的程度他才能問。所以過去我們老和尚辦佛學講座、佛學問答,以前辦大專講座,有時候我也參加,問問題,或者到海外某一個地方去講經,講完看看當地的同修有沒有什麼問題。我也曾經看過幾次問問題,大家都沒問題,我看大家坐在那邊是一臉的疑問。一臉的疑問怎麼大家都不問?他不知道怎麼問,他不會問,他心裡一大堆問題,不曉得該怎麼問,不曉得從何問起,是這個情況。所以有時候老和尚也就會教我們表演,你們可以帶個頭、起個頭,你自己懂裝不懂,然後來問這個問題。其實這是替大家問,啟發大家知道該問什麼,怎麼問。所以這些問,屬於利樂有情。

  波斯匿王他就請問佛,他肯定知道大眾很多人他聽不懂,因為這個空,般若這個很不好講,很容易被誤會。講空,什麼都沒有,那還幹什麼?既然都空,我們度什麼眾生,不用度了,也不用去護了,護什麼?都空,護什麼?就變成著空,著空比著有更麻煩。所以這個《般若經》要講清楚、說明白,不能有絲毫的誤解。下面佛再回答:

  【大王。法性色受想行識常樂我淨。不住色。不住非色。不住非非色。乃至受想行識亦不住非非住。何以故。非色如。非非色如。】

  到這裡是一段。這一段是講真空,佛說法以真俗二諦說法,真諦是一法不立,一空到底,一法不立。色跟非色二皆不住,色跟非色,也就是空跟有,兩方面都不要住,不要住在有,也不能住在空,空有二邊都不住,這個才是般若無住真宗,它真正的宗旨。我們凡夫不是住色就是住空,總是要住在一邊。這個就是沒有真正把佛這個話的意思聽懂,沒聽懂。你住色,就是有,還好;住非色,比住色,還麻煩。色就是有,代表精神、物質,色受想行識,這個有,非色就是空。所以《金剛經》,佛也怕人家執著落到惡取空,寧願著有如須彌山,也不可以著空如芥菜子。因此佛在《金剛經》講修六度,持戒修福,有這個方面你要去做,要去修,而且要認真去修。修了怎麼樣?你持戒修福做種種好事,你不要取那個相,你二邊就不著了,把著空那個門給它堵死了。你現在是著有,著有,你這個有當中,你再不著那個相,這樣空有二邊就不著了。

  著空比著有麻煩,著空怎麼樣?空,我們就不用煮飯,還要吃飯幹什麼?餓死算了。這個是不是般若?那不是般若,這個是誤解,誤解就要害人。所以佛講金剛般若他用生活當中去示現。你看佛他是金剛不壞身,他哪裡要吃飯?他根本不需要吃飯。不要說佛不需要吃飯睡覺,色界天的天人他還是六道的凡夫,他們就禪悅為食,他們就不需要吃飯,不需要飲食。你看虛雲老和尚,他是我們民國初年禪宗的大德,他一入定一個月,不吃不睡不喝,出定,精神體力好得很。他是怎麼支持他的色身?用禪悅為食,禪定就是他的營養。我們在午供都會念到襌悅為食。何況佛?佛他哪裡要吃飯。但是佛示現給我們看的,如果住在耆闍崛山中,還要每天走路下來到王舍城裡面去托缽。走路,以前都沒有穿鞋子,都打赤腳。現在南傳佛教國家的出家眾也都打赤腳。我去泰國,有一年去泰國,看到泰國出家人都打赤腳,我也學他們打赤腳,那個地有夠熱的,燙得不行。我看他們那個腳底,可能被燙得一層這麼厚了,好像鞋子一樣;我們一燙就不行,受不了。都走路,打赤腳。

  佛也示現跟大家一樣,每天要穿衣、吃飯,要去托缽。這個就是告訴我們,般若在生活當中,沒有離開你現實生活,你該怎麼生活還是怎麼生活。佛是出家人,當時印度的制度都是托缽,其他的外道也都托缽,佛也跟大家一樣托缽,因為他是出家身分。在家人身分每天要去經營事業,賺一些錢,那也是托缽的意思。為了三餐,為了衣食住行,那也是托缽。只是在家人他是要用這種營利的方式來取得衣食;出家人沒有營利,也要出去。很辛苦的,每一天要出去托缽,除了生病才可以不出去,沒有生病都要出去。你生病可以請假不要出去托缽,其他的出家眾托回來大家再分一點給你,因為你生病走不動。還有夏安居三個月,雨季出門不方便,這個時候可以接受居士供養拿到他們住的地方來供僧,齋僧。所以現在七月份齋僧就是這麼來的。

  這個就是很平常的生活,這個教我們什麼?他不著空。所以第一天晚上我也跟大家說了,開林法師在澳洲淨宗學院,一個月不吃不喝不睡,餓死了,真的餓死了,餓到體力不支送到醫院去急救,住在醫院大概一個禮拜就往生了。他原來要來我們雙溪出家的,我請他去住兩個月。後來被老和尚找去廬江,後來到廬江去出家。他現在修成這個樣子,修錯了。不吃不喝不睡,釋迦牟尼還沒有成佛之前都修過了,發現那個不對的,那個方法不對的,所以才放棄。每天一麻一麥,還修了六年。釋迦牟尼佛他還沒有成佛,他的體力好,他能夠餓六年;我們現在體力差,開林師餓兩個月就再見了,就往生了。餓了六年發現這個不能解決問題,這個理論方法是錯的,所以才放棄。所以佛,我覺得佛這個日中一食是最好的,我們現在做不到日中一食,早餐跟中餐,晚餐不吃對我們身體也是會有幫助,的確是有幫助,晚上五臟六腑就沒有什麼負擔,也比較好睡,睡眠也會比較減少。不要說完全不吃,那就偏了。所以佛法取中道,最少吃一餐。

  也不要說硬撐不睡,你沒有禪定功夫,有禪定功夫人家可以不睡,你沒有禪定功夫,你學人家不睡,你不餓死也會累死。所以開林師往生,那是肯定的,這個方法不對。不然,你就吃一餐,日中一食;晚上,你也不要說不睡,中夜睡眠,晚上十點到凌晨二點,這是佛當年規定出家眾休息時間。我們現在體力比較差,再加二個小時,十點到四點。大陸很多道場是十點到三點,睡五個小時。但現在人的體力比較差,可能要睡到六個小時。如果睡不好,可能六個小時還不夠,要睡到七個小時、八個小時,這個要斟酌自己的身體狀況。所以這個不能偏了。所以佛講持戒修福,修福就是做事,像海賢老和尚他示現是耕地,天天做,一天做到晚,但他不著相。怎麼樣不著相?不是嘴巴講不著相,那個電工給他打兩個耳光,他趕快錢拿給他,還不生氣,那個不著相。

  這是講真的,就是都不住,心不住相,也不住非相,不住相,你二邊都不能住,那才是真。佛以二諦說法,真諦,講真的是一切皆空,一法不立;講俗諦是萬法圓彰。講真的是一法不立,像禪宗講的,開口便錯,動念即乖,一法不立。講俗諦就萬法圓彰,我們看佛講那麼多經,解決那麼多問題,那是萬法圓彰。所以佛是以真俗二諦說法,如果明白這個道理,這個疑問也就解除了,就不會像波斯匿王問的,都空了,到底有眾生可度,還是沒有眾生可度?既然空了,那護什麼眾生?到底有眾生可護,還是沒有眾生可護?就不會有這個疑問了。

  【世諦故。三假故。名見眾生。一切生性實故。乃至諸佛三乘七賢八聖亦名見。六十二見亦名見。大王。若以名名見一切法。乃至諸佛三乘四生者。非非見一切法也。】

  這段就是講俗諦。俗諦則有化三假,從俗諦來講,有這些現象,有度化眾生,度化眾生的每一個層次,講大乘小乘中乘、法身大士四十一個位次、三賢十聖,這些都是屬於俗諦。我們要知道一個原則,凡是講得出來都叫俗諦。真的,說不出來,不可思議。不可思也不可議,那你怎麼說?說出來這個俗諦就是要引導我們入那個真諦,入了真諦,那俗諦要不要?也是要,真俗不二。你真懂了,你怎麼講都對;不懂,怎麼講也不對。所以它這個俗諦,這是方便引導我們入真諦。所以講了這麼多,每一層都跟我們講,眾生妄想分別執著多,佛就隨順眾生來給我們一層一層分析。分析得最詳細的無過於《唯識論》,相宗講得最多。不管是性宗、相宗,總是最後都要導歸你入自性的真如本體,悟入實相,實相空有不二。這些道理我們懂就懂,不懂不要刻意去想,想也想不出來。你用悟的,悟不出來多念佛,念到智慧增長,你自然會悟入。下面,波斯匿王還是有問題,這個疑問還是很多,這個也是代表我們問的,換作我們聽,我們也會聽得一頭霧水,還是會問問題。但是波斯匿王他也有聽出一些,還有一些不明白,所以又再請問佛:

  【白佛言。般若波羅蜜有法非非法。摩訶衍云何照。】

  波斯匿王問的問題就是:般若既非有非無,於境云何能照?你說般若它也不是有,也不是沒有,到底是有還是沒有?它怎麼能照?到底是有在照,還是非有在照?這個波斯匿王也比我們會想出很多問題,可能我們還想不到這些問題,他想到這個問題。既然非有非無,於境如何能照?對於境界他怎麼照。他問這個問題:『摩訶衍云何照』,要怎麼照?下面講,回答波斯匿王:

  【大王。摩訶衍見非非法。法若法非非法。是名非非法空。法性空。色受想行識空。十二入十八界空。六大法空。四諦十二緣空。是法即生即住即滅。即有即空。剎那剎那亦如是。法生法住法滅。何以故。九十剎那為一念。一念中一剎那經九百生滅。乃至色一切法亦如是。】

  我們先看這一段,這一段就是講如果執著有無兩種見解,那麼就不是般若的妙智。般若妙智是有無二邊他不執著。「若執有無二見,即非般若妙智」,就不是般若的妙智。般若妙智就是有無二邊兩種見解它都不執著,不執著在有也不執著在無。我們凡夫聽了不是執著有,就是聽到無就執著無,總是落在一邊。所以般若很不好講就是在這裡,但是又不能不講。般若如果我們懂了,我們修學就會有法喜,你就不會枯燥無味。我們時時刻刻懂得提起觀照,你就不會枯燥無味,我們念佛也是一樣的。江味農老居士在《金剛經講義》裡面講,中國從宋朝以後,只有禪宗還修這個觀,般若觀照,其他宗派很少在講。因此有很多人修學修得枯燥無味,他就退轉,他就退了,修得沒味道,伏不住煩惱,都控制不了煩惱。伏不住煩惱,又修得枯燥無味,他很容易就退轉,他沒有法喜。所以江老居士到民國初年,他一直提倡這個,也是很有道理。他說般若,有一些古大德怕談般若,怕人家聽錯了給人誤導,他修錯了,大家很怕去談這個般若;縱然有談的也很淺,叫淺談般若,不能深談,深談才有受用;另外一種談般若是妄談般若,亂講的,亂講的叫妄談。這三種都不對,應該要深談般若,對我們修學才有幫助。我們如果不能做到老實念佛,當然江老居士講的這個,對我們來講就有需要。如果你放下萬緣,老實念佛,就不用了。你一句佛號就暗合道妙,不需要了。這個看各人。

  這段講有無二邊都不能去執著。這段主要講一切法,像『色受想行識空,十二入、十八界空,六大法空,四諦、十二緣空』,這是講佛法,不管佛法、世間法,所有的法都是生住滅,生馬上住,住馬上滅,『即有即空,剎那剎那亦如是』,就是剎那剎那在變化。剎那,『九十剎那為一念』,九十個剎那為一念,『一念中一剎那經九百生滅』,這是《仁王經》講的九百生滅一剎那。現在我們老和尚依《菩薩處胎經》講的,釋迦牟尼佛問彌勒菩薩,這個一剎那講的是我們無法去想像的,那個都算兆的。我們先不要講那麼多,老和尚講的我無法去想像的,這個天文數字,現在科學家也慢慢發現,的確是這麼快速的。現在我們根據這裡講的,一剎那有九百生滅,這個我們知道一個概念就可以了。

  一剎那,很短暫的時間。一般古大德用彈指來計算,一彈指就幾個剎那,這個我們要去計算就很多了。我們現在如果不想太麻煩去計算,我們用《金剛經》的來體會,大家可能會比較容易一點。《金剛經》講三心不可得,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這個心就是我們起心動念。起心動念,過去心過去了,你講現在,現在過去了,未來,未來還沒到。現在,大家聽到我講現在,我講完就過去了,是不是這樣?這樣比較容易體會,我想這樣講大家體會比較容易一點,講剎那可能要用高等計算機來算,大家有時間也可以來算,可以。但是我們先講一個比較粗淺的,這個大家深入之後就明白。你看,我們現在的這一切,我們的言語、動作,這不是剎那剎那一直過去嗎?一分一秒,我們現在看到這個秒,一秒一秒這都是我們看得到的。

  經典上講的這個很細,我們比較不容易體會。但是我們看到我們可以理解的,看得到的這個時鐘,你看一直在動,一秒一秒的過去,過去一秒,現在一秒,未來一秒,你看是不是過去現在未來?你過去也不可得,現在也不可得,未來也不可得。所以《金剛經》講三心不可得,你捕捉不到,就是剎那剎那在生滅,你捕捉不到的。既然這個現象是捕捉不到的,那我們還執著它幹什麼?我們現在問題就是把這些現相認為是真的,我們可以得到,我們可以擁有,去執著那個。關鍵,問題出在那個執著。執著我們就生煩惱,生煩惱你就起貪瞋痴就造業,造業它就有果報。萬法皆空,因果不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因果是色,本體是空。所以這些我們從這個地方來體會,或許能夠有一個入處。

  這個是講,「了達諸法實性如鏡花水月,非有非無,而無取執,不待觀自空」。你常常去看,你知道了,了達就是你明瞭通達,諸法實性就好像鏡花水月,我們鏡子裡面看花,在水中看的月亮。這一切法就像鏡花水月一樣,非有非無,你鏡中裡面的花,你說沒有,沒有它就有那個相在,你說有,你又捕捉不到;水中的月亮有,有月亮的影子在裡面,但是你也捕捉不到。我們現在看的一切法就像鏡花水月一樣,如果你了達諸法它的實性,它真實的本性就是空寂的,你就沒有取相執著。你就不取於相,不去執著,如如不動。如如不動,不待觀自空,你不用去怎麼觀,它自然就空了,只要你了達。所以我們老和尚那個,如果大家要深入,常常聽他講的,他用《菩薩處胎經》講的,講的比這個更多了,我們更難以想像的,這個才九百生滅,他是講「三十二億百千念」,這個才九百。

  還有幾分鐘?到了。時間過得很快,我們就先學習到這一段。我們學習這個經,我們抓住重點來學習,抓住綱領,很多名相術語都是解釋這個重要的綱領,我們學習,抓住這個,學習就容易。不要在那個名相裡面鑽了半天也搞不清楚,所以這個我們要知道怎麼學習。這些名相聽一聽,明白就明白,不明白也不需要刻意去想。反正你想就想空有不二,這一切都是鏡花水月,這樣就對了。不要迷在名相裡面團團轉,好像進入迷宮轉不出來。這個名相要慢慢解釋也可以,但是恐怕沒那麼多時間,只要隨便講一個色,我看講一年講不完。大家有耐心聽那麼久嗎?大概都跑光光了。一個色,你把《百法名門論》搬出來,夠你講了,講一年也講不完。所以學,我們要知道怎麼學,還要看時間,有時間多講一些,沒時間挑重點來學習,抓住綱領,要善學。

  好,今天我們就學習到這裡,下面我們明天晚上再繼續來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