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群書治要36O》學習分享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七十七集)  2012/9/8  馬來西亞中華文化教育中心  檔名:55-057-0077

  尊敬的諸位長輩、諸位學長,大家下午好。我們接著《論語》這一句教誨講到的「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正直之友,護念我們的品德。旁邊的臣子也很重要,所以「君無諫臣則失國」,一個國君沒有好的諫臣,這個國家就要亡;「士無諫友則失德」,一個讀書人身邊沒有直諒益友,他可能德行就要日損了。

  接著「友諒」,「諒」,寬恕、能體諒,有這種品德。在歷史當中又有另外一個朋友相交的例子,就是管子(管仲先生)曾經講過,「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就是他生命當中最了解他的就是鮑叔牙。他有講到,說他曾經跟鮑叔牙一起工作做事業,結果賺到的錢管仲都拿比較多,鮑叔牙先生從來沒有不高興。因為他理解我,我家裡比較窮,比較貧困。在做生意的過程當中,也要下一些決策抓住一些商機,結果往往都沒做好生意,損失也比較大。而且鮑叔牙出的錢比較多,他也沒怪我,他說做生意總是有賺有虧,剛好這段時機比較不好(現在叫金融風暴,就是時機不是很好)。他也從沒有怪我。後來我去當官,當得也不好,被人家辭退了,鮑叔牙也沒有看不起我,他說做官總有時節因緣,時運不濟的時候,這個也不可以強求,他也沒有瞧不起我。後來我去參與打仗,結果打輸了,我都是跑在前面逃命的,人家都覺得我怕死,但是鮑叔牙知道我有老母親要照顧,這條命可不能隨隨便便就喪失掉了。

  管仲本來是輔佐公子糾,鮑叔牙是輔佐公子小白。結果後來公子小白登上帝位,公子糾被魯國處死,公子小白登上國君的位子,那跟著公子糾的召忽就殉職,他跟著公子糾自殺。管仲也是跟公子糾,他就沒有自殺,人家就覺得他怕死。「但鮑叔牙沒覺得我怕死,鮑叔牙知道我胸懷大志,希望能夠讓齊國興盛起來,所以他沒有覺得我怕死瞧不起我。」後來還推薦管仲給齊桓公,最後真的創了霸業,九合諸侯,一匡天下。大家要感謝管仲,不然我們就不是漢民族了,「吾其被髮左衽矣」,就真的被外族給滅掉了,我們這些穿著什麼都不一樣了。所以孔子對這一點是非常佩服管仲,整個漢民族的文化沒有亡掉,傳下來了。我們讀到這一段,很佩服鮑叔牙的「友諒」,時時都是善解人意,為對方著想。有這樣的朋友半夜睡覺都會偷笑,所謂人生得一知己,死而無憾。

  接著「友多聞」,這個朋友很有學問,而且見識非常廣博。很多上自治國,下至可能這些天文地理他都熟悉。子夏有一次要到晉國去,過程經過衛國,剛好聽到有人在讀晉國的歷史,這個人就讀到歷史裡面說,「晉師伐秦,三豕涉河」,晉國歷史當中,這個人讀到晉國的軍隊去討伐秦國。子夏一聽到這個人念的,就說:晉國伐秦國,跟三隻豬過河有什麼關係?三豕,豕是指豬,這個一定是讀錯了。子夏馬上說,己亥這一年涉河才對。結果果然查歷史,正確的是「己亥涉河」。大家想這些字有沒有可能寫成這樣?有,毛筆字,是吧?有的可能漏了一筆,看到最後記錯了,所以是己亥涉河。子夏學問很淵博,魏文侯是戰國時候一個也是很有名的國君,他就把子夏當作自己的老師一樣恭敬,向他學習。這是「友多聞」。我們看師長在講課當中,都會舉到很多近代科學的發展,近代量子力學最新報導,學問很廣博,讓人家聽了不得不相信,都是最新研究出來的報導。所以這三種朋友是非常有益處。

  接著,三種朋友是有害處的。第一,「友便辟」,便辟就是諂媚、逢迎,就很會討好人,態度好像很謙恭,其實是帶著目的。我曾經讓學生讀《朱子治家格言》,他們念到一段的時候聲音特別大,就是「見富貴而生諂容者,最可恥;遇貧窮而作驕態者,賤莫甚」。其實人年齡愈小,對磁場感覺特別強。文字有沒有磁場?奇怪,那段文章這麼長,他們怎麼剛好讀到這段的時候高八度起來?我也很驚訝。你看人確實對這樣的人感覺很不舒服,見到富貴有權力的人,那態度好得讓人起雞皮疙瘩,友便辟;見到貧窮的人就瞧不起人,那態度很傲慢,這最讓人難受。所以《弟子規》教誨我們,「勿諂富,勿驕貧;勿厭故,勿喜新」,人總要和氣待人,要不能忘恩,不能喜新厭舊。「友善柔」,善柔,你看那個柔都是裝出來的,裝得很善良,然後就是很諂媚奉承人的態度。第三種,「友便佞」,佞就是口才特別好,口若懸河,講得人家心花怒放,其實是帶有目的的。這三種朋友對人的德行是有損害的。

  其實這三個特質,跟孔子曾經講到「巧言令色足恭」。巧言是便佞,佞就是死的可以講成活的,就是很會狡辯;令色是善柔;足恭,態度裝得很恭敬,這個是便辟,諂媚奉承。孔子覺得這樣的人生態度,他是感覺這樣的態度很羞恥,「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這些特質都會把人單純、良善的心給污染了。而這個口才太好,最後變成狡辯。

  孔子有一次遇到子路,子路讓他的同學子羔去當縣的長官,縣長,孔子就說:「你要害人家的孩子?你怎麼安排他去當縣長?」子路就講,老師,有一個地方,又有老百姓,他邊做官邊學習,當官也是學習。「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讀書,然後為學?」他就好好去當官,邊學邊做不是很好嗎?子路講的有沒有道理?Hello?孔子接著說,最討厭的人就是那個會狡辯的,「是故惡夫佞者」,就是用這個字,這就會狡辯。子路跟著孔子一段時間,道理懂得多不多?很多了,怎麼講都有一套。大家相不相信今天我們聽師長講一段教誨,十個人講十個都不一樣?好像都很有見地。你講出來跟經典相應,那叫契理。但是講話不只要契理,還要什麼?契機,你所講的道理適不適合他的客觀狀態?請問大家,誰最了解子羔?是子路還是孔子?學生是孔子帶的,你這個同學亂出主意,也沒給老師say hello一下,你要負責任嗎?他假如最後學不好出事了,你要不要負責任?告訴大家,給人建議,最後要負責任,不然講完話,bye-bye沒有我的事了,結果人家就跟著我們的主意去做,最後出狀況了。

  其實很多時候,一個主管或者一個老師他在帶一個人,他有方方面面的考慮,可能不是旁觀者能夠了解的。旁觀者可能只是針對他看到的角度去談事情而已,並不一定能契合那個人的狀態。所以大家看,有父母在教孩子,結果叔叔、伯伯、姑姑在那裡,「不要這樣,這樣太凶了,哪有人像你這麼教孩子的?」他在管人家兄弟教孩子,他就出一張嘴,孩子誰帶?孩子的狀況誰知道?所以這個都要很慎重,不能亂插嘴,插到最後人家教孩子都教不成。

  所以我很感謝我媽媽,我爸爸在教我的時候,她從來沒有插過一次嘴,而且頭都低低的,不敢看我。我的感覺,我媽怕她控制不了,因為我特別會用眼神告訴她我很可憐。我爺爺更厲害,因為他知道我奶奶疼我,他斬我糧草,斷我後路,直接把我奶奶帶上樓去,我連看都看不到。這個都是後來才明白的。你只能老老實實的乖乖的認錯,聽爸爸把你的問題指出來。所以我看沒得看了,只好看爸爸。爸爸那些話很深刻。有一次我爸說:「奇怪了,我跟你媽口才都不好,怎麼生你這個兒子這麼會吹牛?」我說:「爸,我跟你學的你都不知道,你罵我的時候辯才無礙,連個頓點都不用,很順。」為什麼?從真情義出來的,不需要打草稿。印象最深的就是我爸說,「你要自愛,不要糟蹋你自己」,這個印象很深刻。

  我是後來去跟大家分享家庭教育,把小時候很多情景都回想起來了,愈講愈感恩父母的教導。有一次跟我媽在談話的時候,談到這些部分,我媽說當時候看你那麼小,都想你爸講這麼多,是聽懂還是聽不懂。我說真的聽懂了。父母跟孩子之間,坦白講,那個心是相應的,那個印象是會留在心裡一輩子的,這是天性。

  所以我們今天要給人家意見的時候,要很客觀的看情況,在情況還沒有明白以前,不能給人家亂建議,不然可能壞了人家教孩子、教學生甚至教下屬,這些重要的關鍵就被我們的話給破壞掉了,自己都不知道。

  大家想,「醫道」柳義泰教導他的學生許浚,看過「醫道」的請舉手?請放下。當時候許浚第一次去扛水,結果人家陷害他,扛錯了。你看那個老師嚴不嚴格?馬上那個水,「你一下子說不知道,一下子又說不小心,大夫的手比拿著武士刀的武士跟凶猛的野獸來得恐怖,他可以傷害更多的人,你這麼不謹慎的態度!」然後就罵他,「你就為了以後拿著這個大夫之名去謀你的私利,乾脆去當個商人就好了,跑來這裡幹什麼?」把他臭罵一頓。他很不簡單,趕緊去跟一個女醫師請教,很仔細的,那個水分好多種,還要到哪一個地區,還早上幾點出來的,趕快把它打起來,那個水的性質產生的藥性都不一樣。當醫生真不容易。

  後來他學得很認真,醫術非常好,去給一個相當於宰相的官員的夫人治病,那個夫人快沒命了,他把她治好了。結果那個宰相就非常感激他,就要寫一個介紹信,他拿著這個介紹信就可以去當官了。他是一個奴隸身分,他一直想讓自己、想讓妻子、想讓整個家能恢復平民的身分,所以他非常高興,就把那一張推薦信就收起來了。後來他師父知道了,叫他拿出來,當場把它撕掉。他非常痛苦、恐慌,「師父,你為什麼要把我那個東西撕掉?」撕完以後把他逐出師門。劇情演到這裡,諸位學長,你們會覺得柳義泰這個人怎麼樣?「當師父有什麼了不起,這麼凶幹什麼,人家不就要恢復一個奴隸身分轉成平民身分而已,要的又不多,你那麼凶幹什麼?」告訴大家,這是韓國能不能出一個醫聖關鍵之所在。他還編了一本書,那都是韓國最重要的醫書。

  從教育來看,什麼是教育?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看行為很嚴格,你回到心地上去看,他的老師在這個動作當中要長他什麼善、要救他什麼失?因為醫生跟老師這兩個行業最受社會大眾尊重。為什麼?因為他無私無我,就為了救人慧命,救人的生命。假如他已經起了一個念頭就是要為自己的富貴利祿,他夾雜了這個東西,他以後就成為不了全心全意愛護病人的心醫!他只是個普通的醫生,拿著醫術來謀生活,他成不了大器,他編不出來那一本《東醫寶鑑》!所以他才稍有這個自私自利的念頭,他的老師就給他當頭一棒。他很久緩不過來,他不知道老師怎麼這麼對待他,後來慢慢想通了。

  結果過了幾年他要去考醫官,在半路上遇到生病很嚴重的人,他就趕緊去給他看病,說沒關係,還趕得上考試的時間。結果看了一個人以後,那個地方太貧窮了,那個村還有鄰村的人全部都來了,那些生病的人,有的閃到腰沒有辦法工作,有的孩子膿瘡幾個月都爛了,都沒有錢看醫生。所以等於是這些家庭都是在苦難當中,沒有人救他們,當地的醫生都不管。他看了不忍心,就留到不能再留了,看這些病人。結果最後好不容易全看完了,又被一個人挾持,去看他一個病得很重的母親,所以他沒辦法,根本趕不上。他也沒怪那個人,他說沒關係,他已經好幾天沒睡覺,他說:「再沒睡覺幾天我就趕得上了。」其實他是安慰對方的,然後還給對方講說:「我媽媽說,死了以後可以好好的睡,你不要擔心。」

  結果那個人說:「醫生,你等我一下,我可以給你弄匹馬,你就趕得上了。」他很高興,有馬他真的能趕得上。結果那個人去偷馬,就把他也給抓進去了,兩個人統統進牢房。當下許浚醫師,他格物功夫真的是讓人動容,他在監獄裡面說:「不要後悔,不要後悔,絕對不要後悔去治了這些病人。」他為了這麼多的眾生最後入獄了,他提醒自己,不能後悔、不能後悔、不能後悔。他守好這一顆心,醫生的天命就是幫助人,不能後悔。我以前曾經看我們中國拍的「神醫喜來樂」,也是清朝的一個名醫。有一段對話我印象很深,因為他曾經醫治過的一個人,最後恩將仇報害他,他也沒罵那個人,他只講了一個比喻。他說我今天醫了一隻狗,連畜生,醫生能醫他都幫牠醫,他愛護生命。他說:「我幫那隻狗醫好了,結果牠反咬我一口,牠下次生病我還是幫牠醫。」

  當許浚在那裡提醒自己不能後悔,結果那些被他醫治的人知道了這個情況,全部趕到衙門去了。那個縣太爺覺得不可思議,這個時代有這種人?為了救那麼多人,連自己的功名都不要了。他不相信,去了解,原來真的是這樣。結果這一批老百姓全部到衙門聚集,剛好許浚出來了,縣太爺說:「把他鬆綁!」結果老百姓跪下來,「我們覺得很羞恥,你這麼無私的醫生,居然被我們害成這個樣子,我們無地自容。我們打算沒把你救出來,要把監獄給拆了。」你看以前古代的人,他那種情義,他管不了那麼多,「假如不能把你救出來,我們覺得我們不能做人了。」所以後來那個縣太爺也很佩服他,因為他治的都是他縣裡面的老百姓,然後就借他一匹馬,就趕過去了。結果,太多天沒睡覺,騎馬騎到睡著了,沒趕上。

  戲演到這裡,你看每一個環節都是在印證真理。沒考上好不好?好啦。考上了就不是他韓國的醫聖了,他就是因為累到最後沒考上,那個縣太爺寫一封信給他師父(他師父已經把他趕出去了),說:「你的學生,當今的義士!」他看了很感動,又把他收回來,最後得到他的真傳。還沒得真傳就去當官了,怎麼得真傳?所以該睡著的時候還是會睡著,上天自有安排。不要看眼前的這些順逆、好壞,不要罣礙,吉人自有天相。所以他師父當時候護念他,絕對不能有一絲一毫的私心,最後他能成就他在醫的事業。他命終的時候,自己也得病,他本來有藥,看到那些孩子沒有藥了,他把他能活命的藥給他們,自己也在生病,又繼續去醫,最後是拿著這個針去世了。所以這個片子,他老師怎麼教導他,他怎麼時時不忘他老師的教誨,這部戲讓人在看了,感受這個師生關係,很令人動容。

  好,所以跟大家談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這是交友最後一句。而這個交友當中,還有一些重要的原則,我們可以從《延壽藥言》當中得到一些啟示。比方「交淺而言深者,愚也」,這個是《漢書》上寫的,交淺不可言深。比方說尤其在官場當中,你跟他還不是很熟,假如他有一些目的,甚至有一些私黨,你可能講了以後,你很剛正不阿,但是他們有帶目的,你交淺言深,可能造成人家起了邪念歹念了就不好;或者不甚熟悉的,可能對方就是喜歡傳這些八卦的事情。大家知不知道八卦的事情?其實這個詞不應該用,八卦是我們中華文化伏羲畫八卦。我修正一下,不能用這些流俗的名詞,這麼好的文化的意義都被扭曲掉了。就是喜歡挖人家隱私那些事情,「他就是這個性格,你都不知道」,講了以後反而讓他造罪業,就不好。

  「學記」裡面也講,「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所以交朋友重要。曾國藩先生也說,凡人都需要找幾個好的良師益友、好的榜樣來效法。我們今天能遇到好的良師益友,要進一步要珍惜緣分,他們身上的哪些優點我有效法的?不然很可惜這個緣就當面錯過了。比方我們有緣跟著師長學習,他老人家的德行風範我們一定要用心去效法,他的教誨我們要依教去奉行,不要糟蹋這個這麼殊勝的緣分。

  而在跟朋友相處當中,我們剛剛也有提到,一開始的時候都看對方的好跟善,慢慢的容易形成成見,見他的過了。其實對方可能德行是在提升,但是因為我們已經有成見,看他就都看那些不好的。所以范文正公的第二個兒子范純仁,有提到一段處世的態度,好像上次有跟大家談過,「以責人之心責己,以恕己之心恕人,則不患不到聖賢地位」。一個人要能契入仁愛的境界,一定要守仁恕,尤其是這個寬恕。孔子也給子貢一句勉勵,子貢說,有沒有一句話可以終生奉行的?夫子講,「其恕乎」,就是這個恕字。「以恕己之心恕人,則全交」,人家覺得你很厚道,很歡喜跟你交朋友。「以責人之心責己,則寡過」,我們看我們一天寬恕了自己無數次,可是別人跟我們相處這麼久才犯一次錯,我們就斤斤計較,念念不忘,那這個就是度量太小了,所以要寬恕、包容,甚至於要如其心,設身處地,就能體會人家的難處。以責人之心,我們很容易苛責別人,反回來要求自己,這樣就能寡過知非。其實這一句也是我們很熟悉的「嚴以律己,寬以待人」的態度。

  我們接著看第十個綱領,「貴德」的「十、學問」。我們一看到這個「學問」,就想到「好學近乎知」,你真正認真學習古聖先賢的經典、教誨,就會愈來愈有智慧。不只智慧要學,能力也要學,所謂一技之長,都要下苦功才能學得好。智慧、能力要學,德行要不要學?要。要見賢思齊,要格除物欲,真下功夫德行才能夠提升,不然還是變成習氣、欲望的奴隸,不能進步了。首先,求學,學貴立志。師長這次跟教育界的這些同道,包含我看我們古文班的學長也去了不少人。師長的講題,「學習《群書治要》,承擔救世使命」。這個世間確實有危難,七O年代湯恩比教授說的,「解決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問題,唯有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其實就是中華文化的儒釋道。所以我們這個民族擁有救世的寶典,看到這個世間亂了,不能袖手旁觀,要承擔起這個歷史的責任,這就是立志了。人生數十寒暑很短暫,總不能白來一趟。所以《五種遺規》的編者陳弘謀先生說到,「必為世上不可少之人」,一定要做這個世間不能少的人,最重要的人。

  其實這個世間這麼亂,原因是什麼?人心壞了。人心為什麼壞?因為沒有人教他倫理道德。西方忽略了宗教教育,東方忽略了古聖先賢的教育,這個是最根本災難的根源在這兒。人不學不知道、不知義了,這些背離良心的行為就出來了。那我們理解到人心要靠教化才能改變、才能扭轉,這個世間最重要的就是缺做教育的人。所以孔子一生做教育,釋迦牟尼佛一生都做教育,包含西方耶穌基督,還有包含伊斯蘭教穆罕默德,他們都是一生從事教育工作。所謂「建國君民,教學為先」。

  所以我們很冷靜的來看,世間現在的家庭問題、社會問題,除了教育沒辦法解決。現在這些問題愈來愈嚴重,你不用教育沒其他的方法。所以「安身立命,教學為先」。我們自身就可以感覺到了,假如沒有遇到經典、師長的教誨,我還在隨波逐流,我怎麼安身?現在人很忙,追名逐利,最後會得憂鬱症,最後會三高,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你看馬上打雷了,那個頭就像「嗡嗡嗡」。我們沒有遇到師長老人家教誨,我們的路跟世間的人不會差太多,所以「安身立命,教學為先」。

  「創業齊家,教學為先」。每一個行業要成功,在商業要有商道,在醫生要有醫道,當老師要有師道,不然他也會失敗。所以創業齊家,你這個家道能不能傳下去?我們冷靜想想,都當爸當媽了,我們家的家道是什麼?有一本書叫《養正遺規》,收集很多非常優秀的家道。《弟子規》是所有家道的集大成,很多不同行業的家道會加他們不同行業的這些特性的教誨。「建國君民,教學為先;禮義之邦,教學為先」。

  「穩定和諧,教學為先」。大家有沒有留心到,最近全世界的災難太多太多了,嚇死人,很多地方乾旱,美國今年乾旱造成很多糧食減縮超過百分之五十,糧食危機很可能在今年就要爆發了。那密西西比河都見底了,沒水了。很多地方是水災,很多地方是火災,很多地方是乾旱,南非八月下雪,這異象很多。這幾個月的我都看了,我沒有看到一條馬來西亞的報導。這麼多國家地區都這麼多災難,馬來西亞的災難這麼低。為什麼?伊斯蘭教馬來人每天祈禱五次。我每一次看到女孩子包這樣,我都覺得very beautiful,那叫莊嚴。你看女孩子愈妖豔的,穿得愈少的,那個社會愈亂。以前的女子為天下著想,這種存心,我們這個時代的人跟古代沒法比,根本沒法想像人家的心境。我們現在就「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大家都只考慮自己,不考慮自己給社會的影響,真的會很亂。所以孔子講「冶容誨淫」,你畫得很妖豔,穿得很暴露,幾個男人受得了,是不是?我的感覺是受不了,他都沒有定功了,你還這樣子。而且你看電視、網路,他只要張開眼睛都看到,那麼多刺激,男人也不好當,是吧?所以各自都要自愛,才能化解很多整個社會的危機。所以「穩定和諧,教學為先」。

  「國豐民安,教學為先」。其實國家有福報都跟人心有關。馬來西亞伊斯蘭教教導孝道,這個很可貴。你看他們的經文裡面講「天園在母親的腳下」。而我們華人,馬來西亞華人特別珍惜中華民族的文化,這一念是為中華民族的文化承傳著想,福報很大。再來,馬來西亞的華人很用心修忍辱,因為你們是被人家管,是吧?觀德於忍,觀福於量。你能忍,你能包容,你就有福報,不是壞事。你看沒被人管的地方都把文化給砍了,大家看到沒有?他狂妄起來,連自己的祖先的文化他都要破壞。所以我想到孟子有一段話很有意思,孟子講,「獨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慮患也深,故達」。孤臣就是忠臣沒有被皇帝信任還被貶官,可是他「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孽子就是不是大老婆生的孩子,是妾生的孩子,他在一個家庭裡面沒有地位,從小要看人家的臉色,不敢亂來,很能忍辱。操心也危,其慮患也深,他考慮事情要非常深遠,方方面面,不然他可能就很難立足,可能就有生命的危險,所以他道德學問能通達,他的福報會很好。所以上天是公平的,其實福田還是都靠自己的心去耕。所以「國豐民安,教學為先」

  「太平盛世,教學為先」。師長有講到這《群書治要》可以救全世界,所以我們馬來西亞的華人要承擔起這個歷史使命,不只用華文講《群書治要》,還要用英文講《群書治要》。我們見到這些友邦,見到這些大使,他們看到《群書治要》這些經典很歡喜。包含首相都講,照《群書治要》這些道理,這些為官者都知道他怎麼去盡他的本分,怎麼去辦好政治了。確實中華文化是世界的瑰寶,不是只是屬於我們中華民族而已。所以大家放心,老天爺、各個宗教的聖賢都會保佑。誰發願,誰就得古聖先賢還有所有世界的各個民族祖先的保佑了。我講到這裡都有點起雞皮疙瘩。教學為先。

  所以很多教育界的同仁,我們應該很歡喜,我們做這個工作很有意義。就像沈慕羽老先生講的,教師是傳文化最重要的事,文化不傳,可能二、三十年這人都不像人了。這個文化這麼重要。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文化,一、二代人不傳,現在傷害父母的例子都愈來愈多,祖先看了真的是心痛。我們盡一分孝心,扭轉整個民族的命運。所以陳弘謀先生講的,「必為世上不可少之人,必為世人不能做之事」。人現在都想趕快看到效果,趕快獲得利益,但是教育是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這個接力棒得傳好幾代,甚至於在我們眼前都不見得能看到很明顯的效果,而且還會遇到很多的挫折跟困難。我們做不做?你們沒什麼反應。當別人都沒反應的時候,你做不做?對,還是要做。沒有難不難做的事,只有該不該做的事,該做的事,「雖千萬人吾往矣」,孟子講的,義之所在,哪怕有九死一生的困難,都義無反顧去做。

  那我們接著,立了這個志向,我們具體的來看,什麼才是修學真實的學問。大家冷靜,現在學歷很高的人很多,但不一定有學問。很多學歷高都離婚的不少,他連怎麼跟另一半相處、怎麼跟人相處他不一定懂。所以學歷並不代表學問。而且現在的教育,注重知識技能比較多,沒有注重悟性,沒有注重智慧的提升。因為孩子在讀書,好像都是為了考試,那會無形當中變成考試的機器,機器那當然悟性會往下降。大家看一看,五歲的孩子眼睛比較有神,還是二十五歲的人?我們不要問這麼遠了,您現在眼睛比較有神,還是三年前?三年前?這樣要冷靜了,我們應該愈學眼睛愈明亮,愈有智慧,愈沒有煩惱。你看師長老人家八十六歲了,那眼睛像嬰兒的眼睛,炯炯有神,笑起來像嬰兒一樣。這個都跟經典相應,我們努力也可以達到這樣的境界。孟子說,「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能返璞歸真。

  我們看經句,慢慢去理解什麼才是真實學問。一百五十一句講到的,我們一起念一下:

  【學不倦。所以治己也。教不厭。所以治人也。】

  我們看這裡講到的,勤學不厭倦,所以能夠對治自己的習氣。首先最直接的,學習能夠不厭倦,他就會不懈怠。懈怠就是一個習氣。所以學習一定要有恆心。恆心的動力也來自於要發願、要立志。所以教育下一代很重要的,一定要讓他立志,讓他追隨古聖先賢,甚至於是現代非常有德行、很有成就的人,成為他的榜樣,他很積極的去效法。包含這個學習得不斷薰習,不可以間斷。古人留了一句話提醒我們,叫「三日不讀書,面目可憎」。其實我們現在這個話要符合科學發展觀,要實事求是,不是三天,一天不讀書,煩惱就伏不住了,這是我們客觀的情況,那就不能開玩笑,每天一定要持續薰習。而且不只要不斷的讀經、聽經,還要虛心的請身邊的人,只要發覺我們有過失了,一定要提醒我們,勸告我們。這個恆心的部分我們放到下一個綱目,就是「有恆」,再來探討。

  所以這個『治己』就是對治習氣,其實就是《大學》裡講的格物的功夫,格除欲望、物欲,格除財、色、名、食、睡,格除貪、瞋、痴、慢、疑。所以一個人在求真實學問,他的欲望會愈來愈淡,他不會貪財,不會貪求世間的東西,那這個就要有放下的功夫。

  我們看歷史當中范仲淹先生,范公,他身世也是很可憐,兩歲的時候父親過世了,結果他母親帶著他,孤兒寡母流浪。人生遇到這麼悲慘的情況,可是他的母親不簡單,沒有埋怨任何一個人,反而轉悲憤為力量,教育了他的孩子時時要對親戚朋友有道義。最後范公的整個家道傳下來,都是為整個親人、為整個社會盡一分道義。在《古文觀止》裡面有錢公輔寫的一篇「義田記」。范公那時候的義田有一千畝,傳到清朝的時候他的後代發揚光大到四千畝。他死的時候連棺材都沒有,他沒留任何的財富給他的後代。留了什麼?就是這個義,「唯以施貧活族之義,遺其子孫」,留給他的子孫,幫助貧窮的人,照顧整個家族的人,這樣的道義傳下去。這是真會給子孫造福的好榜樣,所以家道九百年都不衰。現在任何一個范公的後代走到哪裡都贏得他人對他們的尊重。

  那我們知道對治習氣要從念頭上,所以「貪」,還有沒有貪求的東西?還有沒有捨不得的東西?「瞋」,接觸到一切人、事、物,我們會不會情緒有起伏?「痴」,我們能不能時時保持理智,不義氣用事,不講沮喪的話、不講這些喪氣話?有恆為成功之本,不能輕言退縮放棄。「慢」,這個傲慢也很細微,只要我們的念頭裡有高下見,「我厲害,他差;我高,他低」,這個傲慢慢慢就浮起來了。「我漂亮,他難看」,這些都是傲慢的念頭。「我學得久,他學得少;我會背經典,他背不了幾句」,這一不小心它就開始起作用了。「疑」,這個疑心也是很容易來,人往往都會往壞處想,這個疑心就出來了。要堅信「人之初,性本善」。最怕的就是懷疑自己,遇到事情很容易就沮喪、退縮,傷害自己的身心,這個疑心要去掉。

  所以在《菜根譚》當中有講到,「融得性情上偏私,便是一大學問;消得家庭內嫌隙,便是一大經論」。我們學習的功夫表現在哪?對自己來講,能夠消融我們內心裡面這個偏心、私心,這是真實的學問。所以我們學習傳統文化進步多少,其實就看我們放下多少習氣。我自己最近也在想這個問題,就覺得自己小時候的壞習慣現在都還有,所以感覺自己退步得很厲害,不知不覺會迷失在掌聲跟肯定、讚歎當中。

  剛好二OO三年九月五號,那一年我三十歲,好快,九年過去了,剛好有個機會到海口去,其實我去的時候我也不知道我要幹什麼,就剛好因緣就跟大家交流傳統文化《弟子規》。當時候什麼所求也沒有,就覺得有這個緣分,能做多少盡力去做。走在路上看到垃圾很自然就把它撿起來了。我記得有一次撿的時候,旁邊還有人用異樣的眼光看我:這個人是不是乞丐還是什麼,怎麼都在撿地下的東西?還有一次是有個人跑過來跟我一起撿,結果他一撿他才知道是撿垃圾,他還以為我在撿什麼好東西,他還跟我蹲下來一起撿,然後很失望的看著我就走了。

  其實告訴大家,撿垃圾是真的撿黃金。一個小孩假如從小就懂得為社區的整潔,為整個社會的整潔,這個孩子心量很大,他愛護地球,他怎麼可能會沒有福報?所以撿垃圾是撿黃金,撿黃金是撿垃圾。你撿了黃金,他的貪念一直長,他心裡面的垃圾愈來愈多。所以以前有個讀書人,他還沒考上功名,在路上撿個黃金回來很高興,興高采烈拿給他太太,他太太理都不理他,覺得他的志向太小。最後他覺得很丟臉,又把那個金子丟掉。這個太太不簡單!這個太太假如說,「哇,好棒,撿黃金」,她先生以後走路都是(低頭探看),那個貪念增長根本就沒有正氣。

  范仲淹先生這些都考過關了,當時候有個道士看他那麼窮,教他冶金的方法,還留了黃金給他。他如如不動。後來那個人的孩子來了,他把方法跟黃金統統還給他。然後有一次,有個同學他們家庭經濟比較好,看他吃什麼,熬粥乾了以後切成四塊,就是一天吃的,沒有配任何東西。人家看不下去了,辦了一桌好菜請他去吃,他沒有去。結果那個人就覺得很失望,「你是不是瞧不起我們?」他非常抱歉的說:「不是我不願意領你這個情,但是我假如吃了你那一桌,我還能回來吃這一鍋嗎?」那個朋友跟他家裡人聽了很感動,很佩服他,那格物的功夫。又有一次,還沒考上功名還在準備,皇帝來巡視了,這些讀書人心都動了,「趕快去看看皇帝」,全部都跑去了。范仲淹如如不動,人家說:「你怎麼不去看看皇帝?」「不急,改天就見到了,他日就會相見。」你看人家那種定力跟那種志氣。所以他本來答應他母親的時間,他提早考上了,就把母親給接回去了。

  所以從范公可以感覺得到他這個「治己」的功夫,而且道德、學問不敢懈怠。他有一天覺得自己為國家做得不夠,他當天整夜不睡覺,他覺得有愧,隔天很早就趕快去為民服務,心裡安了才敢睡覺。

  接著我們看,『教不厭,所以治人也』。所以不學就沒有智慧,你不教,人就不明理。所以我們學習的人都有義務把傳統文化介紹給他人。你說我不大會講,那你表演給他看,效果更好,身教大過言教。大家想一想,我們中國的道德模範,有一個老人家叫白方禮老先生,他老人家七十幾歲又重操舊業踩三輪車,踩了十五年左右,繞赤道十八圈,積攢了三十幾萬幫助沒錢讀書的孩子,你說他講過一句道理嗎?可是他卻是道德模範的靈魂,這個給社會的教化力量太大了,身教。還有不厭其煩苦口婆心的言教,夫子一生教學,釋迦牟尼佛講經四十九年,都是仁愛慈悲的榜樣。他教人不厭倦,所以能夠真正感化他人。孔子一生教學,三千弟子七十二賢人,這個誨人不倦的榜樣影響了我們民族兩千多年。

  而這個「教不厭」,這個不厭煩、不厭倦,代表父母教孩子、老師教學生、領導帶下屬都要很有耐心。「都教好幾次了,還不會!」「先人不善,不識道德,無有語者,殊無怪也」,他從小就沒學,你現在要一下子馬上讓他改掉幾十年的習性,容不容易?那是強人所難,是吧?一個人把身體搞壞了,二十年把身體搞壞了,請問要多久把他身體調養過來?那最起碼也要半年一年,哪有可能吃一副藥下去就好了?可是我們現在看身邊的親朋好友,他也幾十歲了,怎麼可能我們講一次他就聽?他也要慢慢慢慢明理。所以我們要很有耐性。一個人聽一個道理,要記住,就要二十一次。所以大家好好拿個本子,一次、二次,記住,要二十一次。再來,記住以後還要悟到。請問大家,我們《弟子規》讀過幾遍了?不少遍了,有沒有每一句都悟到了?這個每一句裡面有深度、有廣度。那悟到,這個太重要了。那又有一段,記住了要一段,悟到了要一段,悟到以後要修行,那還要一段。悟後起修,理有頓悟,事要漸修。比方我很容易著急,這個下了很多功夫,感覺自己原地打轉還有點退步。所以自己體會治己不容易,就不可能去苛刻要求別人。

  接著我們來看下一句:

  【君子學以聚之。問以辨之。寬以居之。仁以行之。】

  這裡有講到學習的態度,一個人真正學了以後付諸實行,是怎麼樣去處世待人。君子,他的學問怎麼積累?他非常勤奮的學習,所以能厚積薄發,把學問積累起來。而且這個積累要靠毅力、要靠恆心,不能半途而廢,甚至要勤能補拙。《中庸》裡有講,「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下這個決心了,一定可以提升智慧。之前有跟大家分享過曾國藩先生,他是近代最成功的儒者,他把學問都用到整個愛民還有政治上去,這不簡單。我們雖然讀了很多經文,你真正去當官,一個頭兩個大,不見得能解決得了問題。他小時候背一段經文,他根性比較鈍,背不下來,結果他們家有一個小偷躲在上面,等他這段背完要趕緊下來偷東西,等了老半天他都背不起來,最後受不了,跳下來背給他聽,「你怎麼這麼笨」,就走了。大家看,曾國藩先生不簡單。接下來「有恆」這個學習態度,有很多句都是他的學習心得,所以看到這個句子,就不可以半途而廢。「為山九仞,功虧一簣」,就很可惜了。

  接著『問以辨之』,要懂得審問,懂得請教,「心有疑,隨札記;就人問,求確義」。康熙皇帝他治學很嚴謹,他有一個字沒搞明白,一定用心查資料給它搞清楚、把它想通。

  接著『寬以居之』,用寬恕厚道的存心來待人接物。所以人首先一定從厚道開始學習,處處替人想,不給人難堪。在《德育古鑑》當中有講到,有一位沈心松先生,是袁了凡先生的姑丈,他姑姑的丈夫。了凡先生小時候常到他姑丈家裡,受到他們夫妻很好的影響,覺得他們這對長輩特別厚道、寬恕人。這裡就有講到,他的姑丈跟人相處非常平易近人,從來沒有講過人家的過失,而且跟人講話就讓人家覺得很溫暖,很害怕自己的話去傷到人,而且從來不會用強勢的言語跟發怒的表情去對待他的僕人。

  有一次他的姑丈出外的時候夜已經深了,結果他的僕人喝醉了,他自己划船回來了,他沒指責這些僕人。然後上岸以後,趕緊去通知這些僕人的太太去做善後工作,趕緊把他們扶回家去睡覺。結果隔天,他姑丈睡得很晚沒起來,他太太就覺得,你從來不晚起的,怎麼今天睡這麼晚?他太太去催促他:「你怎麼今天這麼特別,睡這麼晚?」他說:「我太早起來,這些僕人看到我,他會覺得很慚愧,很不好意思,昨天喝醉了又晚起來。所以我睡晚一點不要讓他們難堪,待會他們都出去幹活了我再起來。」就不忍心讓人家難受,這個非常柔軟厚道。

  而且他的姑姑也很厚道,也是從來沒有對下屬發脾氣。結果有一次他的姑姑剛好盛了一碗酒,可能要做藥用的,結果僕人進來以後以為那是一杯水,就把它倒掉了。她沒有生氣,她就問他:「你怎麼把那個倒掉呢?」他說:「我以為是白開水,我以為是茶。」她說:「你不知道,那你是不清楚,所以沒有過失。但是從今天以後,什麼事情要謹慎,一千粒米才能做成一滴酒,你現在倒了一碗酒,那是多少米了。」她不只沒罵他,是提醒他,當事人覺得很慚愧,會記一輩子。所以其實很懇切的幾句話,遠遠超過去打那個僕人。然後又看到一個小孩,也是僕人,持著盤子結果打翻了,他的母親馬上就要打他。他的姑姑看到了馬上阻止她,「他又不是故意的,不要這樣子,趕緊那個碎片撿好,不要傷到人家的腳就好,不要生氣。」

  有一個給他們租田的人來,剛好他們家裡的人生病,來探望他家人的病。結果他姑姑就煮了很好的菜接待這個農民,然後還給了他一筆錢,看他送的東西,又加更多送還給他。結果就對著袁了凡先生說:「這個貧窮的人來探望我們的病,他很好心,可是他很窮,不能造成他家庭的壓力。」對每個人都考慮得非常周到。後來他姑姑生的孩子科,孫子道原,都考上進士。所以厚道的人一定有後福。所以這裡講到的「寬以居之」,對待每個人都是很寬厚。

  最後『仁以行之』,用仁慈博愛的精神來廣行於天下。這個世界的災難根源來自於自私自利,我們能夠不自私,一切仁慈待人,一定能把人的本善的心給喚醒。康熙皇帝很仁慈,他有一次腳傷,動都很痛,他心態就是,「我生這麼重的病是我自己感來的,絕對不能讓身邊的人造成壓力,他們扶著我、侍候我已經很不容易了」,所以他忍痛談笑風生。結果剛好隔一段時間以後,他去看自己的孩子,他的孩子生病了,到的時候,就聽到他的兒子在罵身邊的人。因為生病可能不舒服,也容易發脾氣。他趕緊藉這個機會就講了這個典故,「我那時候痛成這樣,我都覺得他們照顧我已經不容易了,你不要這樣發脾氣。你看,你還有人侍候,這些貧窮的人、這些侍候我們的人,他生病了,誰侍候他?他的脾氣跟誰發?」康熙皇帝講這一段話,那身邊的人都痛哭流涕,感覺到他的仁厚。所以康熙皇帝之後,清朝有一百五十年左右的盛世,都是他仁愛的榜樣做得好。

  今天就跟大家交流到這裡,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