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第九集)  2001/5/5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5-013-0009

  諸位同學,大家好!請掀開《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科會》第四面第二行。

  【第三、明宗】

  明是明瞭、明白,宗是宗旨。

  【宗謂宗旨,起脩趨向,各經異致,脩講必知。】

  宗跟體不一樣,體是通的,也就是一切經共同的,用現在的話講,理論的根據。佛當年在世四十九年講經說法,所依據的理論是完全相同的,決定沒有差別。這裡頭只有淺深不一樣,對程度淺的人講得淺,對程度深的人講得深,只有淺深廣狹的差別,道理決定是一致的,都是從自性裡面流露,所說的全是宇宙人生真相,我們明白理論的依據,信心就建立了。

  「宇宙人生的真相」,人生是自己本人,宇宙是我們生活環境。這個說法初學的人聽到還是會有誤會,「本人」,以為我這個身體這叫本人。不是的,這個身體不是「我」。身體是什麼?是我所有的;就好像衣服一樣,衣服決定不是我,衣服是我所有的。「我」跟「我所」,要辨別清楚。「我」是永恆的,不生不滅。我的衣服有生滅,衣服穿舊了就丟到垃圾桶裡不要了,再換一件新的,這個大家容易懂。身體也是如此。身體用了幾十年,用得太衰老了,不太好聽使喚,不要了,再換一個。「我」是永恆的,「我所」是有生滅的,這個要知道。

  如果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了,到底我在哪裡?徹底覺悟的人,究竟證得的人告訴我們,「我」在那裡?盡虛空遍法界是我,這是事實真相。哪一天曉得盡虛空遍法界都是我,你對於虛空法界一切眾生就會愛護了。就好像我們這一個身體,假如把這個身體當作我,身體的每一個細胞都是我,每一根毛髮都是我,決定不能夠分割的。在我們這個世間,出家人把頭髮都剃掉了、丟了、不要了,但是在整個法界裡面,你可以剃掉,你丟不掉,還在我裡頭,決定沒有離開我。佛法講「常樂我淨」,那是真我;這個身是假我,一定要把它辨別清楚。虛空法界、國土眾生是一體,這是佛法你契入到究竟的境界。所以真正修行人,他的身心決定跟大自然融成一體;大自然就是虛空法界融成一體,這是最健康的。你要想永遠不生病、永遠不衰老,你走這個路子就正確了。

  諸佛如來、菩薩摩訶薩決定沒有衰老的相;阿羅漢有衰老的相,菩薩沒有衰老的相,佛沒有衰老的相,那是真的不是假的。為什麼?不生不滅。凡是有衰老都是有生滅,有生滅是六道輪迴的現象。六道以外四聖法界,分段生死沒有了,只有變易生死,所以他也沒有衰老的相。聲聞、緣覺示現衰老的相,目的都是啟發眾生,讓眾生見到這個相能夠感悟,能夠感動、能夠覺悟,用意在此地。真正證得阿羅漢果,也是不生不滅,分段生死沒有了;變易生死,那是境界的提升。像我們念書一樣,今年念一年級,明年念二年級;念二年級的時候,一年級死了,二年級生了,變易是這個意思。他的境界不斷向上提升,那叫變易;分段,那是一段一段的剎那生滅;所以生死,佛講有兩種。「理」是一個,這是值得我們深信不疑的。

  『宗』是講修行方法,這個重要,我們怎麼個學法。『起脩趨向』,我們發心來學習,換句話說,學習的總綱領是什麼?學習最重要的是把綱領抓到。『各經異致』,佛所說的一切經,講的修學方法不一樣,為什麼?眾生根性不相同,這裡頭就要開無量法門。《華嚴經》裡面常講,「無量為一,一即無量,無量即一」,一是講體,體是一個,方法無量。無量方法是一個體,一個體裡面可以用無量方法來修證,所以「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我們從這裡去體會。所以,修學、講解一定要知道。

  【本經:依佛者吉。】

  本經的宗旨,『依佛者吉』。本經,《阿難問事佛吉凶》,它的宗旨是教導我們「依佛者吉」;換句話說,我們的修學必定要隨順佛陀的教誨,這是決定正確的。依據經典所說的道理,依據經典所說的方法,把這些理論方法落實在我們生活當中,我們怎樣過日子,你的日子過得快樂、過得幸福。我學佛因緣,方東美先生一句話:「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是被他這一句話打動的。我們所追求的,就希望能得到人生最高的享受。他給我介紹,我從這一句話裡頭動了念頭來讀佛經。原來我的觀念當中總以為佛教是迷信的。我在讀書的時代,接觸過伊斯蘭教,接觸過基督教,我覺得伊斯蘭教高過基督教,基督教高過佛教;我認為佛教是泛神教,什麼都拜,確確實實是很低級的宗教,這是在早年學生時代的一個觀感。沒有想到方東美先生跟我講,我跟他學哲學,他告訴我佛經哲學是全世界哲學裡面的最高峰,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他教導我的,我才恍然大悟,才知道從前的看法、想法錯了。但是這裡頭為什麼?這是值得研究、值得探討的。

  所以方先生指點我,學佛一定要從佛教經論裡面去探討,不要從形像。形像的確不是普通人能夠理解的,形像往往誤導了許多眾生;我就是被佛教形像誤導,不知道這個形像的內容,被它誤導,誤認為是低級的宗教,誤認為是完全的迷信。這不是我一個人,中國大陸上千千萬萬人都是這個看法。以後我們明白了,佛教這些形像都是很有意義的,沒有人講解,於是把泥塑木雕的這些形像,都當作神明,那不就叫泛神教?以後我們自己深入經藏,才恍然大悟,原來它是教學的工具,它是表法的,這才讚歎備至,才曉得釋迦牟尼佛的教學在幾千年前就已經走向高度的藝術化。

  我們世間人提倡藝術化是在二次大戰之後,政治講藝術,軍事講藝術,各個階層、各個行業都在講藝術。所以我們講經,我們這部《華嚴經》經本是生活的藝術,我們也講藝術,才真正懂得佛法表法的義趣。要是不懂,沒有人講解、解釋,都會被人誤會。這樣好的東西,沒有人去把它向世界許許多多群眾介紹,多可惜!我們曉得佛稱為「寶」,這樣珍貴的寶物,這是一切眾生共有的,絕不是某一個國家、某一個族群獨自享受,不是的,它是虛空法界一切眾生共有的財富。我們不明白也就罷了,真正明白就有責任、有義務向一切眾生推薦、介紹,希望一切眾生都能夠過最幸福、最美滿的生活,在佛法裡。

  我們學佛也學了不少年,為什麼這種幸福美滿沒有得到?過失不在佛法這一邊,是在我們學習過程當中,或者是違背了理論,或者是不遵守方法,過在自己。如果你完全依照理論方法修學,你必定會得到人生最高的享受,這是值得我們時時刻刻要反省的。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有沒有依照佛陀教誨?大小乘經論,無論哪一部經,你只要抓到一部依教奉行,你就能夠獲得。《金剛經》上講得好:「是法平等,無有高下。」必須深入,你入得不夠深,你得到的受用就不廣、不大;愈深,你得到的受用愈廣愈大。所以要深入,鍥而不捨,這裡頭有大樂在裡頭。你不是要享受快樂嗎?這裡頭有大樂,世間所有的樂跟這個不能相比。所以經典能攝受眾生,像磁鐵一樣,它的引力非常之強,決定會被它吸引。這個地方我們提了個綱領,「依佛者吉」,聽從佛的教誨,「吉」就可以說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人生最圓滿的享受,究竟圓滿的享受。

  【身,息惡行善;口,說法利生;意,度生不息。善因善果,依定吉祥。】

  這一個宗旨,也就是這一個原理原則,在佛法裡面任何一個法門、任何一部經論都不能違背的。為什麼又說「各經異致」?因為這部經是基礎,像蓋房子是地基,不管蓋什麼形式,地基都是一樣的,它是屬於基礎,所以特別著重身口意的修行。修是修正,行是行為,把錯誤的行為修正過來叫做修行。我們一般凡夫在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我們的心行惡多善少,所以沒有辦法轉凡成聖,沒有辦法脫離六道輪迴,原因在此地。口業尤其造得多,喜歡諷刺別人,喜歡笑話別人,喜歡跟別人開玩笑,玩笑開過分了,麻煩就來了,都是過失。心裡面這個意識心念念利益自己,自私自利,哪有想到別人好處的?這是錯了,這就是過失。

  我們依照佛,佛菩薩給我們示現的,我們隨順佛菩薩的教誨,過佛菩薩的生活。佛菩薩『身,息惡行善』,一絲毫的過惡都沒有,純善,一舉一動都是利益眾生;言語,除非不開口,開口所說的話沒有一句不是教化眾生的。《了凡四訓》大家都念過、都看過,雲谷禪師是一個開悟的高僧,宗門的開悟是明心見性。我們在傳記裡面看到,傳記是彭際清做的,他老人家一生當中很少說話的,一天到晚不說一句話,別人去拜訪他,他給一個蒲團就叫他坐。他跟袁了凡說那麼一大堆的話,不簡單,太難得了。他的心是定的,他的意是清淨的,開口說話決定是利益眾生;跟了凡居士講的話,沒有一個字是廢話。存心,『度生不息』,幫助一切眾生永遠沒有休息。『善因善果』,種善因得善果。這是佛法,我們要是依教奉行,必定得吉祥。但是這個裡頭:

  【真假為准】

  這部經裡頭特別教導我們,善有真善、有假善。了凡先生說過,「有端有曲」,端就是直、正直,曲就是彎曲、歪曲;「有大有小」、「有半有滿」,了凡先生說得多了。這個地方是『真假為准』,你要學真的,你不要學假的,假的就錯了,真的就對了。今天我們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