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太上感應篇  (第四十一集)  2003/1/19  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19-003-0041

  《太上感應篇》。

  諸位觀眾,上一集我們講到第五十九、第六十節:

  【訕謗聖賢。侵凌道德。】

  這兩句八個字,我們要很重視它,決定不能大意疏忽,這是我們自己立身修行成敗的關鍵。我們大家都知道,眼前這個世間災難非常嚴重,在佛法裡面說,再大的災難都是屬於花報,果報在來世,果報一定比花報更為嚴重。災難怎麼發生的?清涼大師在《華嚴經》註疏裡面引經據典,多次給我們說明「一切法從心想生」。我們仔細觀察世人,反省自己,我們的想法、看法不善。諸佛菩薩對我們苦口婆心的教誨,我們也聽得很熟了,可是做不到。

  佛陀教誨裡面最重要的是個基本的概念,這是吉凶禍福的根源,也是凡聖迷悟的根源,佛說虛空法界一切眾生跟我們是一體的,我們有沒有這個認知?「六和敬」裡面,「見和同解」就建立在這一個基礎上。所以佛菩薩展現給我們看的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特別注重「同體」。體是什麼?體是性體,同一個真如本性。所以經論上才常講「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十方三世佛就是指一切眾生,包括有情、無情,《華嚴經》上講的「情與無情,同圓種智」。真誠心、慈悲心、愛心遍虛空法界,這是大乘教裡面的基本概念。清淨是決定不染,平等是決定沒有分別,「見和同解」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上。

  我們今天所有一切的錯誤,與這個基本的理念偏差了,甚至於顛倒了,顛倒就是完全相違背。佛菩薩他們的念頭叫正念,正念是念虛空法界一切眾生,念整體。我們今天起心動念為自己,為小團體,而且是非利害,往往因為自私自利這個錯誤觀念,是非利害就沒有能力辨別。所以我們學佛,說實在話是基本沒有學到,沒有落實。

  我們將佛法精髓歸納這個十句,常常記在心裡,跟自己起心動念、言語造作,用這個標準來對照、來修正。我們對人、對事、對物有沒有用真誠心?如果用的是真誠心,這個心就是道心,菩提心之體。至誠是菩提心之體,深心是菩提心的自受用,大悲心是菩提心的他受用。清淨、平等、正覺是深心,所以這十個字就是菩提心。我們起心動念,處事待人接物,時時刻刻用這十個字來對比,看有沒有相應?不相應的就是輪迴心,相應的是大菩提心。

  為什麼知道而做不到?諺語所謂「看得破,忍不過」,看得破是明明曉得,明知故犯,忍不過。所以佛在《金剛經》上教人「一切法得成於忍」,世出世間一切法想要成就,關鍵就在忍辱波羅蜜,小忍就有小成就,大忍就有大成就,不能忍就沒有成就,要能忍受。彼此不能容忍,不但自己不能成就,還害了社會,害了別人,貽誤眾生。所以世尊在六波羅蜜裡面,對於忍辱波羅蜜講得多,特別重視,特別勸勉,讓我們平心靜氣,這樣對於一切法才有能力融會貫通。

  忍耐是修定的前方便,也就是修定的預備功夫,定能生慧,慧才能解決問題,才能自度度他,這個重要。人生在這個世間非常短促,佛在經典一再提醒我們「人命在呼吸之間」,千萬不要想錯了,還有幾十年,還有幾百年,那都是作夢、妄想。真正有智慧的聰明人,他只是把握眼前一剎那,這是真實智慧,決不會因為任何障礙而放棄了修行,放棄了積功累德,那是世間最愚痴的人,沒有智慧,有智慧的人一定把機會抓住。所以忍辱比什麼都重要,這是人生在世間,我們修學一個重要的關鍵。

  過去有學生來請教我們導師,這個學生說:明年大學畢業了。問導師:畢業之後怎麼辦?要做什麼?父母有意見,長輩有意見,不知道走哪一條路好。導師就告訴他:人生一世,你看古今中外,古代、現在、中國、外國、世間法、出世間法,凡是有成就的人,他一定有一個方向,有一個目標,一生循著這個方向,向這個目標努力精進,他會成功。如果沒有方向,沒有目標,天天去摸索,摸了一輩子,一事無成,一樣東西都不會成就。又要想到我們的能力有限,精力有限,光陰有限,所以目標不能太多,太多了做不到。而且要懂得隨緣,勉強又做不到,也不能勉強。

  又再問他,問他說:你讀大學做什麼?你念大學目的何在?這位學生就回答,他說:想賺大錢。我們導師就跟他說:賺大錢哪有那麼容易!他說:我在美國看到許多拿到博士學位的,生活困難得不得了,很困難!台灣王永慶小學畢業,大富翁!可見得賺大錢不是從學校念書念來的,這有因果。錢從哪裡來的?前生修的因,換句話說,你命裡頭有,你才有;命裡頭沒有,怎麼賺也賺不到。這是一般人觀念錯了,對於這個道理事實真相都不懂。

  財富是財布施的果報,我們看到現在社會上發大財的億萬富翁,我們很清楚,他過去生中在佛門裡面種福,他才有這麼大的福報。聰明智慧是法布施得來的,健康長壽是無畏布施得來的,你不懂修因,貪圖果報,佛法講「無有是處」,沒有這個道理。世間人迷在這些果報當中,果報享受完了之後,這一生當中沒有再修福,所以來生就不如今生,一世比一世差。如果還造作罪業,這個罪業是非常容易造,不知不覺就造無量無邊的罪業。尤其是有財富、有地位的人,他對社會有影響,一個錯誤的影響就不得了,僅這個發大財的影響,就害了無量無邊的眾生,這不是救人,是害人。能把這個念頭轉過來,服務一切眾生,造福社會人群,這個功德就大了,福報也就大了。現在懂的人很少,這是不讀聖賢書之過,不讀書,不講學了。

  什麼叫修身?懺悔、反省、改過,這是真修行,真正做功夫。必須要知道我們沒有成佛,還沒有成佛,連等覺菩薩都還有過失,人家的好處是天天檢點自己的過失,天天改正自己的過失,所以他能成佛,菩薩這個地位一直往上提升。我們不知道,我們很可憐,只見他人過,不見自己過,所以我們的前途每況愈下。見他人過,免不了要『訕謗』,貢高我慢,這造業。不見自己過,自己過失永遠改不掉,不但改不掉,天天在增長。會修行的人,看到別人的過失就是自己的過失,自己看不到自己的過失,看別人的過失就是自己的過失,自己想想我有沒有這個過失?我有這個過失,趕快改正,沒有這個過失,勉勵自己,不能犯這個過失。所以我們在《華嚴》上看到,真正修行人只有自己一個人,除自己之外,都是諸佛菩薩,都是自己的善知識,善財是這樣成就的,所以他能一生成佛,就是這個道理。

  《感應篇彙編》裡面的註解,內容非常的豐富,我們不能將這些註解精彩的地方,一一提出來給大家報告,取比較重要的來講,但是這個書本流通量很廣,我們都可以自己來看、來學習。特別是要時時依照古聖先賢的教誨,認真的反省,改過自新,我們才能幫助自己脫離苦報。不但是現前的苦難,一般人重視現前,殊不知往後的苦難比現前不知道要嚴重多少倍!這是值得我們警惕的。

  末後的結論,「崇信聖賢者,未有不獲聖賢之報者」,這一句話結得好,也是勉勵我們,我們要崇敬信仰聖賢人的教誨。什麼是崇敬?什麼是信仰?總在依教奉行,我們才能夠得到如聖賢所說的真實果報。

  註解一開端告訴我們「世間道德之人」,哪些是道德之人?「如讀書明理之儒士」,儒家,「刻苦修行之僧道」,這是有道德之人。換句話說,「道」是明理,「德」是能將他所明之理落實在生活上,叫德行。下面說「言為法則,行為楷模」,就是我們現在所講的「學為人師,行為世範」,這樣的人就是道德之士。他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是為社會,是為眾生的,不是為自己,所以說「超等出倫」,他們超越一般普通人。從哪裡超越?普通人起心動念沒有不為自己的,心量很小,道德之人心量廣大,在佛法裡面講的「發菩提心,行菩薩道」。無論我們現前是什麼樣的身分,是從事哪一種行業,都要懂得這個道理,都應當要修學。所以心量要大,諺語常常說「量大福大」,人人都希求大福報,大福報從哪裡來的?不知道,先人的教誨教得太多了,而我們疏忽了,也常常聽,甚至於自己也常常說,聽了,說了,不在意,不在意就是沒有真正把它放在心上,沒有真正把它放在行為上,所以殊勝的果報自己得不到。『侵凌道德』我們就講到這裡。

  下一段是講殺生之惡,是另外講一樁事情。人一定要覺悟,人生在世時間非常短促,縱然活一百年,也不過三萬六千日,所以實在是非常短暫。三萬六千日,實際上真正能讓我們自己使用的時間非常有限,每天睡眠八小時,就去掉三分之一,一萬二千天就沒有了,再除去你的童年、老年,實際上諸位仔細算算,人生在世真正能夠工作的時間很少很少。一百年的壽命,充其量你只能使用十年,十分之一,這麼短促的時間,何必要造業!佛在經上常常教導我們,「人身難得,佛法難聞」,種種難遭遇的機會,我們今天遇到了,遇到了一定要珍惜它,好好的利用這個機緣來修福,不造業就是修福。

  人道的壽命短,再看六道裡頭其他任何一道都比人道壽命長。也有同修以為這個話不盡然,我們看到許多畜生道的小動物朝生暮死,早上看牠生,晚上就死了,沒錯!這些小動物愚痴,雖然朝生暮死,但是牠堅固執著牠的身形,死了以後馬上又來做小動物,很不容易脫離畜生身。釋迦牟尼佛在經典裡面給我們講了一個故事,祇樹給孤獨園有一窩的螞蟻,佛看到了笑笑,弟子們看到佛在笑,笑這些螞蟻,到底是什麼意思,問他什麼原因,佛就說這一窩螞蟻,已經七尊佛出現在世間又滅度了,牠們還沒有離開螞蟻身。這不是說螞蟻壽命長,就是說螞蟻死了又再作螞蟻,一直沒有離開螞蟻身。什麼原因?執著,「一切法從心想生」,牠不覺悟,以為那個身是自己的身,以為那個生活環境就是自己的生活環境,生生世世作螞蟻,生生世世離不開牠的螞蟻穴,很可怕!

  所以古聖先賢慈悲到了極處,都是利益眾生,不是利益自己,利益自己何必說這麼多話,寫這麼多字,累死了,沒有必要。自己為什麼不圖個清閒自在?為什麼苦口婆心的教別人?純粹是利他,利益別人。這個恩德之大,可惜我們世間的眾生不知道,不認識恩德。你看諸佛菩薩、世出世間聖賢他是圖什麼?他在我們身上是得到什麼?我們今天對他們紀念、祭祀、恭敬,其實這都不是他需要的,他不是為這個,他什麼都不為,只是希望為眾生好,希望眾生學好向善,不要墮在惡道受苦。純粹是一片的慈悲心,真正是佛家所說的「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沒有條件,對我們什麼希求都沒有,我們要認識清楚。我們敬聖敬賢,實在講是尊敬自己的性德,是尊重自己的好學,這個裡面的意思很深,現在世間人懂的人愈來愈少了,為什麼?沒有人講,也沒有人肯做。

  我們有幸能夠遇到佛法,能夠遇到大乘,七十年代英國人湯恩比博士說,能夠挽救二十一世紀,幫助二十一世紀的,只有大乘佛法跟中國孔孟的學說。西方人聽到這個話,有相當程度的警覺,我們看出來了,現在漸漸發現了。所以我們一定要知道,外國人要學習大乘佛法、孔孟學說,一定要突破語言文字、意識形態,要突破這個難關,才能了解大乘與儒家的教學。我們今天生在其中,應當知道認真努力。

  自己一定要知道自己,古人常講人要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根性,自己是怎樣的根性?什麼程度?這個比什麼都重要。知道自己的能力,知道自己的生活環境,我應該做些什麼事情?應該學些什麼東西?確定自己這一生努力的目標跟方向,這樣才能有成就。如果這一生當中沒有目標、沒有方向,你活到老還是一事無成,這就叫做真可惜。

  我們的生活環境很苦,世間法都不是真實的成就,儒跟佛都是這樣教導我們的。世間法再輝煌,曇花一現,沒有意義,沒有價值,世間人追求這種虛偽,不切實際,追求這些,不實在。唯有大聖大賢他們清楚,他們明瞭,他們追求的是真實的,真實是道德,道德仁義是真實的。我們以這個做目標,仔細思惟自己的根性。

  上台講經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得到的,一定要知道自己的根性,要具備幾個基本的條件,第一個條件是捨己為人,慈悲心,你沒有這個心,你的學問不能深入,不能透徹,自私自利是重大的障礙。佛家常講「慈悲為本,方便為門」,那個慈悲心是根本,學教的根本是大慈大悲。我們仔細觀察,從釋迦世尊起,到歷代的這些弘法的祖師大德,如果沒有慈悲心,他弘法利生效果有限,影響面不大,真正有大成就的,都是大慈大悲,這是具備第一個條件。

  第二個條件一定是師承,要有老師的傳承,這一條就難了。師承是對老師絕對的尊敬服從,老師是過來人,他把他的經驗、心得傳授給我們,我們對他不尊重,不肯依照他的方法去修學,那怎麼會成功!只有自己去摸索,這個就很困難。所以善學的人,一定是借重老師經驗的成就來做為他的基礎,完全繼承他的長處,再改正他的缺點,這樣學生的成就就超過老師了,這是儒、佛代代相傳都是用這個方法教導。時代進步,文化水平才不斷向上提升。所以尊師重道,要是沒有這個條件,我們在講台上弘法利生就做不到,所以一定要有師承的傳授。

  第三個條件要懂得一門深入,長時期的薰修。一門深入,要深入到什麼程度?深入到見性,明心見性,以這個為標準。我們教下講,就是深入圓解,大開圓解。這個現象就是這一部經通了,通是通什麼?通自性,見自己的自性。你要是見性,一切經就通了,任何經典展開,裡面的義理你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但佛法通了,世間所有法也通了,這是佛家常講「一經通,一切經通」。我們如果不循著這個原理原則,自己想要去創新,用自己的方法,那相當不容易。這個原則原理在佛門裡面用了兩、三千年,這三千年當中,無論在家、出家修學成就的,都沒有違背這個原則,都是遵照這個路走的。我們想捨棄古人的道路,自己另外開一條路,這個事情不是容易的事情。

  所以我們一定要知道,要認真斷惡修善,把自己惡習氣,對佛法,對善法,對善友,那種不相信、不肯定、猶疑不決,這都是惡,都是錯誤的。要真正改正過來,要培養自己成功的條件。成功還要得到外緣的幫助,內有親因,外有外緣,外緣裡頭最重要的,中國諺語所謂「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這樣我們就知道人和比什麼都重要。人與人之中決定不能結怨,念頭都不能有。我們行菩薩道,我們學佛,別人對我們有埋怨,我們對他決定沒有絲毫怨懟的意念,意念都沒有,連這個意念都沒有,我們學佛,他沒有學佛。

  佛家稱修行人、稱菩薩為仁者,「仁者」在佛家裡頭是最尊敬的稱呼,釋迦牟尼佛稱菩薩都稱仁者。仁者是什麼?仁慈的人,具足菩提心、慈悲心的人,這個人稱仁者。中國儒家講「仁者無敵」,儒家給「仁者」下了個定義。敵是什麼?跟人家對立。如果跟任何一個眾生有對立,你就不仁。仁者確實只有一個真誠仁慈的心,對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怎樣會形成對立!主觀觀念太強,不肯讓人,就跟人對立了,彼此不相讓。兩方面如果有一方面退讓,問題馬上化解了。誰肯退讓?佛菩薩肯退讓。佛菩薩隨順性德,凡夫隨順煩惱,煩惱不會退讓,性德就退讓了。煩惱是惡,性德是善。隨順佛陀的教誨,隨順古聖先賢的教誨,都是隨順性德,要認真的修學。積德累功,方法無量無邊。

  教化眾生的事業,也是眾志成城,不是一個人獨立能做得到的。大家曉得弘法很重要,如果沒有護法,沒有外面護持的條件,弘法的人也是絲毫不起作用。我們在一生當中,你就會看得很清楚。這是過去我們導師在講席當中時常提起,他說他一生遇到三個好老師,老師是指路,指引一條路,指一條明路給我們,老師指引我們路,以後這條路是要自己走,走這條道路需要有人幫助,這就是護法。所以他非常感恩韓館長,要是沒有韓館長的護持,他也說過他只有兩條路好走,一個就是在寺廟趕經懺,另外一條路是還俗,沒有別的路好走。你想發心講經,誰要請你講經?誰要讓你講經?護持的人就太重要了。所以在台灣得到韓館長三十年的護持,在講台上三十年沒中斷。

  他往年在香港講經,每年去一次講一個月,香港有個姓雷的雷居士護持,在香港講了七、八年。雷居士往生之後,就沒人再請了,講經的因緣就斷掉了,去香港講經的緣就斷了。所以香港回歸,我們導師又再去香港,遇到老同修說:法師,你好多年都沒有來了。他說:不是我不來,是沒有人請。在新加坡有李木源居士邀請,要是沒有李居士的護持,在新加坡也沒有立足之處。所以護法不在多,只要有得力的大護法,這個最重要。

  弘法、護法要互相配合,佛法才能久住世間。所以我們自己想想,如果我們自己真正發心弘法利生,講台上的條件不夠,我們就退下來做護持的工作,護持別人上台講經,真正發心來護持,這樣密切的配合,佛法就會興旺,眾生就有福報,功德決定是相等的,都是平等的。千萬不要誤會,台上講經法師的功德大,我們在下面護持功德小,沒那回事情,一樣大。就像一只手錶一樣,上台講經是錶面上的指針,錶面的針,但是裡面螺絲少一個就不行,不能走,它就不靈了。所以功德是平等的,沒有大小,重要是我們的心態,我們的心念念為眾生,念念為弘法利生,只要你所作所為都是為這樁事情,搬一張椅子,擦一下地,洗一個碗,也是在弘法利生,這個功德決定是平等的。所以我們明白這個道理,要互助合作,光大佛法,利益眾生。我們再看《感應篇》第六十一節:

  【射飛逐走。發蟄驚棲。填穴覆巢。傷胎破卵。】

  這是惡報第四個段落,殺生之惡。『飛』是飛鳥,鳥在飛,天上飛。『走』是獸類,在地上走的走獸。『蟄』是還沒有出生的小動物、小蟲。『棲』是棲息,像鳥棲息在樹枝,野獸棲息在洞穴,像老虎、獅子牠是住在洞穴裡面。『傷胎破卵』,「胎」是走獸,「卵」是飛禽。

  殺生,古時候有游牧的民族,游牧的生活也是不得已的事情。所以在中國古聖先王打獵的時候,有網開三面,這是仁慈,絕對不是把這些禽獸一網打盡。那個心、行為,設身處地的想想,別人傷害我的時候,我們心裡是什麼滋味?別人殺害我們的親屬,甚至於殺害我們的身體,決定是懷著深仇大恨,報復的心理永遠不會消失。

  學佛的人都明瞭,人不是死了就完了,如果死了就了了,這個事情就好辦。現代的人迷信科學,說信仰宗教的人是迷信,這個話實在是太武斷了,我們冷靜思惟,這個話講不通。佛告訴我們,這是真理,「一切法從心想生」,你心裡面想神,就有神出現;你心裡面想鬼,就有鬼出現,一切法從心想生。心想有許多的念頭,我們自己都不能覺察。微細的念頭從哪裡來的?無量劫以來累積來的,佛給我們說得好,阿賴耶識就像一個倉庫一樣,無量劫來你的念頭統統在裡面落下了種子,種子遇緣就起現行,非常微細。十法界從哪裡來的?從心想生。我不想,有沒有這個事實?還是照樣有。我不想是我現在不想,我這一生不想,但是前生有沒有想?前生有想過。

  所以現在人迷信科學,不相信有天地鬼神的報應。而實際上在西方世界,鬼神報應的事情我們常常聽說,常常在報紙新聞裡面看到,他們也有報導,說這是科學不能理解的。科學不能理解的事情太多了,這就是說明科學並不是萬能的,科學還沒有達到究竟圓滿,今天還在摸索,還在推測。知識的領域是沒有邊際的,今天科學的成就是有界限的。

  不僅是佛法,所有的宗教家都具有真實智慧,許多宗教的宗教家、修行人都有相當深度的定功,雖然他不是像禪宗盤腿面壁,他心地清淨,清心寡欲,對於世間名聞利養、五欲六塵看得非常淡薄,這種人就有定功。定是清淨心,清淨心就能夠突破時空的障礙,六道裡面他能看到天道,也能看到鬼道,也能看到地獄道,這是什麼?時空的維次突破了。功夫愈深,突破的面愈大、愈深、愈廣,深廣無際。佛法的殊勝,佛的定功達到究竟處,時空的維次破盡了,所以佛是所有都見到了。

  佛告訴我們,這種功夫、這樣的見解智慧不是他才有的,他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佛法講是平等的。問題是你現在的心很亂,只要你能夠恢復平靜,也像他一樣清淨到極處,這時候宇宙人生的真相,你就明瞭了。所以佛菩薩跟我們說的,都是叫我們去證明、證實,我們可以證實他說的不是假的。怎樣證實?息滅貪瞋痴、勤修戒定慧,如此你就能了解事實真相,了解六道裡面因果報應,冤冤相報沒完沒了。

  人不但不能殺害眾生,戒經上常常勸導我們,惱害眾生都不可以,無意尚且不可以,何況有意!起心動念都有報應,善因善果,惡因惡報,明白這個道理之後,自自然然他就斷惡修善了。

  人生在世間,上古時代那時候的人,他們就懂得選擇居住的環境。生活環境,什麼是好環境?諺語常講「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這是我們選擇生活環境的指標。哪個地方是好環境?人和,這個地方的人和睦,這個地方的人和善,這個地方的人仁慈,不傷害眾生,這個地方、這個環境就好。

  在幾年前我們初次到澳洲,聽說澳洲人愛護動物、植物。看到路有樹,要修路,要造一條路要砍樹,樹上有鳥窩,這個樹就不能砍,要等鳥長大,等牠飛走再砍這棵樹,有時候等好幾個月,我們聽了這個情形深受感動。那裡的人這個作法,確實與佛法不殺生、愛護動物相應。其他的地方,好像公家的工程他們都是這樣小心來處理。你就曉得那個地方人的愛心,對動物、植物尚且如此,何況對人!所以這個地方是好的生活環境。所以我們導師現在選擇那裡做道場,也是根據這個觀察在那裡建道場的。所以我們選擇生活環境,選擇居處,第一個條件是人和,這個地方的人非常善良,非常和睦。

  在虛空法界裡面,人和達到至善,諸佛都讚歎給我們介紹西方極樂世界,那個世界是最圓滿的,「諸上善人俱會一處」,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是上善,不是普通的善。我們想要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自己想想是不是做到了上善?如果做到上善,那就是四十八願第十八願講的十念、一念必定往生淨土。如果不是上善,起心動念還是惡念,言語造作還是惡行,自私自利,貪瞋痴慢,這樣的人念佛,一天念十萬聲也不能往生。這個話不是我說的,是祖師大德說的,祖師大德說你要不是這樣修,「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所以《無量壽經》往生的條件說得很清楚,上輩、中輩、下輩,講三輩往生,這三輩前面都有八個字相同,「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這八個字就是「止於至善」。

  什麼是菩提心?菩提心是真正的善心。《觀無量壽佛經》世尊給我們講的菩提心,「至誠心」是真誠到極處,我們有沒有發這個心?要用這個真誠心對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決定沒有欺騙,這是真誠,決定沒有虛偽。「深心」,深心是真誠心的自受用,就是《金剛經》上所說的,離一切相才是深心。古人有解釋「好德好善」這是深心,什麼是德?離一切妄想分別執著是德,什麼是善?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是善,有這個心就是深心。第三個是「迴向發願心」,要把你的善心善行落實,落實才是發願迴向。

  沒有菩提心,一向專念也不能往生,所以一向專念當中有發菩提心,發菩提心當中有一向專念,這是一定要具備的,如果沒有,往生的條件只具備了一半,還缺一半就不能往生。換句話說,菩提心具足了,就決定有資格往生。後頭為什麼還要一向專念?你要沒有一向專念,我有這個資格,我不想去,那也沒辦法。所以發菩提心是你的條件具足了,一向專念是我願意去,我有條件又願意去,那當然就往生了。因此蕅益大師在《彌陀要解》裡面給我們說得好,「能不能往生,全在信願之有無」,信願是什麼?信願就是菩提心,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真正的條件是菩提心;「品位高下,在念佛功夫的淺深」,他這兩句話說得好。

  真正發菩提心的人,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依照慈雲灌頂法師教給我們「十念法」就可以了。早晨十念,灌頂法師教給人是一口氣一念,隨著個人中氣長短,佛號不限,不限多少。中氣較長的多念幾句,中氣較短的少念幾句,盡一口氣一念,這樣念十口氣,這是慈雲灌頂法師教給我們十念的方法,這個時間不長,一天念十念。你只要具足菩提心,具足信願,一天要是念十念,決定往生西方。符合經典裡面教導的不間斷,每天都念,一天都不缺,一生不間斷。每天都有念佛,雖然天天念念不多,但是每天都有念,這個十念法很好,時間很短,你念佛的時候,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

  我們導師教同修念的十念法,是十句佛號,不是十口氣,這更簡單,時間更短,更容易受持,一天修九次,念九遍。有許多同修用這個方法,尤其對於工作繁忙的人,不耽誤他的工作,效果很殊勝,這都是說明發心的重要。九次的念佛,就是早上起床,晚上要睡之前,有佛像對著佛像,沒有佛像合掌,心裡默念,或是金剛念,或是小聲念都可以,念十句阿彌陀佛。三餐吃飯以前,合掌念十句的阿彌陀佛。早上上班前念十句,早上下班念十句,下午要上班工作前再念十句,下午下班再念十句。三餐、早晚,早上上、下班,下午上、下班,共兩次,這樣總共九次。這樣無論什麼工作,再忙的人都可以修學,效果很殊勝。這都是說明發心重要,唯有發心念佛才能往生。

  要斷惡修善,知道什麼是惡的根本,什麼是善的根本。會修的人從根本修,根本是心,是一個善良的心,真誠心、清淨心、平等心、正覺心、慈悲心,這是至善。以這個至善的心對一切人、對一切事、對一切物,那就叫修一切善。

  不但是動物,連植物都不可以任意傷害。佛家戒經裡面講得很清楚,「清淨比丘,不踏生草」,草長得很茂盛,你就不能從草上面踏過,不踏生草。你要是踏過就不仁慈,草會生長,它也有生命,你就沒有慈悲心。花開得很好,隨便把它摘下來,也沒有慈悲心。所以戒經告訴我們,我們走路,有路一定要走路,路不走,你偏偏要踏草,除非這個地方沒有路,不得已必須要從草坪上經過,那就沒有辦法,只好要踏過,這也是有開緣。戒經裡面說如果有路,你要走道路,你不可以路不走,偏偏要去踏生草,走草坪,這就不對,這就沒有慈悲心。除非沒有路,當然這個可以,這就是開緣。這是小小的戒,要能夠遵守。草木尚且愛護,哪有不愛護動物的道理!

  所以我們今天學佛的人採取素食,這是大善,不跟一切眾生結冤仇,這是我們不殺生從素食做起,印祖教我們吃素念佛是消災免難唯一的方法。這集的時間到了,我們就報告到這裡,這段還沒講完,下一集再繼續向大家來報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