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太上感應篇  (第四集)  2002/7  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19-003-0004

  各位觀眾,我們繼續看《太上感應篇》,上一集我們講到:

  【天地有司過之神。依人所犯輕重。以奪人算。算減則貧耗。多逢憂患。】

  天地有監察人間過惡的諸神,神明,依照人所犯的過惡輕重來減他的算。『算』就是百日為一算,就是人活一百天的福報。每個人前生修的福有大有小,福報大小多寡,每個人不一樣,有的人過去生福報修得很大,有的人就少一點,有的甚至沒有福報。福報就是我們的生活受用與壽命,這都有相關。如果犯了過惡,天地有監察人過失的諸神就會記錄,依照人所犯的輕重,將人的福報損減,就是我們一般說的「折福」,福報減少,一直減少。

  『算減則貧耗』,這個「算」就是你的福報如果一直減少的話,到最後沒有福,沒有福是什麼情形?貧,貧就是生活上衣食匱乏,或者做事業、做生意不順利,像我們一般說公司倒閉,或者被人倒錢,或者被小偷偷走、強盜搶走,或者天然災害,像水災、火災的損失,還有政府(抽稅)。

  佛在經上告訴我們,財為五家共有,第一家就是「國王」,就是政府,你有錢,政府有一分,政府要抽稅;如果犯法,法院會凍結你的財產,像現在有很多房子被法院拍賣,這是屬於政府。第二就是「盜賊」,強盜是用搶的,小偷用偷的,暗中把你的財偷走。第三是「水災」,淹大水,淹水,財物會被漂走,像我們台灣,現在世界有很多地方(那天我看電視,在美國、在蘇聯),有很大的水災,還有中國大陸,那個損失都是不計其數,不但財物損失,連人的性命都會損失。再來是「火災」,這是最明顯的,一把火可以將整個財物燒得精光,一般說水火無情。第五是「非愛子」,就是敗家子,非愛子也不一定很壞或是如何不好,我們冷靜觀察,在社會上可以看到做父母的人,往往會被兒女拖累,兒女不知道賺錢的辛苦,亂花錢,父母就要替他還錢。像現在的信用卡,信用卡使很多做父母的人傷盡腦筋,兒女拿信用卡刷卡,刷卡就如同賒帳,不用拿現金,一直用一直花,沒有感覺,到結帳的時候才發現花了很多錢,做父母的人就要替兒女還債務。所以佛在經上告訴我們,你有財富,不是只有你自己一個人的,這五家都有分,都會替你散失掉。這五家不要說都有,其中如果有一家,可能就可以讓你破產。譬如非愛子,一個孩子不要說胡作非為,他就是用正常的理由來做事業、做生意,投資生意失敗,錢就散盡了。所以我們要覺悟。

  因此佛法告訴我們要布施、做好事,積德給子孫,不要積財給子孫。積財給子孫,子孫不一定會為你守著,錢也不是他們賺的,他們花得不會心疼。古人講的都是真理,都是經驗之談,他們沒有留財產給子孫,而替子孫修福積德。有福報,則子孫代代相傳,福報積得愈大,子孫就可以傳得愈多代,你的子孫自然會發達、會賺錢,這才是真的。所以佛告訴我們要將財富寄在堅牢庫,就是做好事、布施,這就是修福,這是積福。

  我們這生所受用的,都是過去生修來的,這生如果不繼續修,還繼續做很多過惡的事,過去生的福報就一直減少。「算」就是福祿,一個人的福祿,「以奪人算」就是一直減少。減到貧耗的時候,破產,家庭就會有很多事情,做這一行也賠,做那一行也賠,那就是「貧耗」,就是「算」減少。工作怎麼做都不順利,要不然就是有很多事情讓你花錢,不然就是身體不好,生病,或是發生什麼事,種種的,這就是「算減則貧耗」,福報一直減到沒有的情形。這個情形出現的時候,當然『多逢憂患』,「多」就是很多,「逢」就是遭遇,遭遇很多讓你憂慮、災患的事情,讓你的心很煩惱、很操煩。

  我們冷靜觀察這個世間,觀察我們自己的生活環境,我們今天確實是活在「多逢憂患」之中。今天世間的人,有幾個人在這個世間身心有安全感?活在這個世間沒有安全感,有錢的人更沒有安全感。所以我們這幾年去海外,遇到很多從台灣移民去海外的人,我曾經問過:「你們這麼辛苦移民到國外,為的是什麼?」台灣不安全,治安不好,賺很多錢怕被綁票,這就明顯的顯示出沒有安全感。財物愈多的人,愈沒有安全感,日子過得是不是很可憐!這個日子過得多痛苦,沒有安全感,身心不安,就是此地講的「多逢憂患」。

  我們不幸生於這個亂世,大亂之世,我們能不能得到身心安全?有,只有在佛法當中,只有在聖賢教學之中,我們可以得到。就是一定要了解這些事實真相,知道自己從哪裡來,知道自己以後往哪裡去,知道世間種種業因果報,我們要明瞭因果,如此我們的心才能安。所謂「心安理得」,道理得到,明白了,心就安了;不然事情來了,就不知道為什麼,想不通,心就不安。所以這些事實道理我們明瞭,看世間事,我們就知道這是什麼原因造成這個結果。我們明瞭之後,我們的心就安,心安就是我們得到道理,道理明瞭了,心自然就安定。事實真相如果不明瞭,道理事實都不知道,你的心怎麼會安!不知道要如何做才好,當然就不安。這些事情我們不能不知道,不能不清楚,不能不學習。你想要知道、想要清楚,不學習怎麼行!學還要習,「習」就是去實行,如此你才能真正體會。

  「多逢憂患」接下去每一句是一樁事情,一句是講一樁事情。「算減則貧耗,多逢憂患」這是兩樁事情。再來:

  【人皆惡之。】

  這是第三樁事情。就是沒有福報,『人皆惡之』,「惡」就是厭惡。換句話說,造惡的人,善人君子一定會遠離,不會親近他。道教《玉樞經》裡頭有幾句話,它說假如一個人不能夠修善業,一直造惡業,一定有這些鬼神來捉弄他,使他神魂顛倒、神智不清,無論他有多高的地位,有多大的財富,你冷眼觀察,他就不是一個正常人。在古代,末代的帝王,你看歷史記載末代的帝王,昏君(一般我們稱昏君),亡國之君,我們在歷史上看得很多,這種情形就是他的心術不善、行為不良,善神吉星遠離他,惡鬼惡神找上門來,所以他的行為會被世間人厭棄。這些都是事實,決定不能把它看作迷信。古時候的帝王快要亡國時,你去觀察他的行為都失常、造惡業,好話,善言善語聽不進去,惡言惡語他很歡喜。

  今天這個世界,科學技術雖然相當發達,但是對於天地鬼神這些事理,依舊非常模糊、不清楚。必須待科技以後再向上提升,提升到能發現確確實實不同時空的鬼神存在,才會了解這個情況,就會改變我們的看法,改變我們的行為。科學技術還沒有達到這個水準之前,我們相信聖言量,就是相信佛菩薩所講的都是事實,絕對不會欺騙我們。佛菩薩教化眾生,有的是智慧,有的是善巧方便,他的善巧方便、智慧很多,何必打妄語騙人!用這種手段來勸人斷惡修善,沒有必要。其他的方法很多,不需要用這個,為什麼?一切眾生如果發現釋迦牟尼佛一生講經說法,裡面有一句假話騙人,他四十九年所說的,人家可以一筆勾消,因曾經騙過人,人家就可以完全不相信他。世間古時候的賢人君子,尚且能守住一生不妄語,何況佛菩薩、大聖大賢哪有可能打妄語騙人!這是絕對不可能的事,我們一定要記住,一定要明瞭。能夠相信聖賢人的話,這是我們的福報,能夠依教奉行,我們決定得大善大利,得到大利益。

  從這些道理,古德教導我們,遇到人家對我們懷恨、欺負我們,在這種情形之下,應該怎麼辦?明理的人知道忍讓。我們以善心對待他,天神必定保佑我們,這個道理很深。不了解這個道理的人不肯做,他要反抗、要報復。我們世間人常講,世間人同情弱者,這是一定的,低姿勢的人總是容易獲得大眾的同情,天道也如是。存心善良的人,不與人計較的人,縱然受欺騙、受侮辱、受迫害,也都能忍受,還是以一顆善良的心對待人。我們如果被人害死,被害死是福氣,死後升天,一個善良的人被害死,他也會升天,不會在人間再受罪,死的時候天神來接引,有什麼不好!善人無論什麼都好。

  可是欺負人的人,害人的人,天也會懲罰他。古人常講「天心仁術」,一個惡心害人的人,會有他的報應,這是講天神(一般宗教裡面講上帝),這些天道的善神都有愛心,絕對能夠原諒悔過的人。如果你過去造作惡業,現在知道了,懺悔改過,天神一定會原諒。所以做錯事情要知道悔改,悔改就能夠得到諸佛菩薩的護念,得到天地鬼神的擁護,就不再找你的麻煩了。

  所以過去做錯了沒有關係,「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這是儒家講的一句話,說人不是聖賢,不可能沒有過失,有過失沒有關係,知道有過失要把它改過來,能改過這是最大的善。所以世法、佛法論修行,沒有別的,就是改過。我們每天反省檢點,知過必改。過去我們導師常說,知道過失就是開悟,把過失改過來就叫做修行,要認真去做,要默默去做,你才會得到諸佛護念、龍天善神擁護,然後才真正能如過去章嘉大師教導我們的,「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感應道交,你就證實了。無論是我們有天賦,生而知之,還是我們愚痴,努力求學才知之,成就都是一樣的。所以我們自己應當要發憤、要努力。

  作惡的人,世間人常講「公道自在人心」,我們對他何必多計較!所以這一念慈悲心、一念愛心,不但要永遠保持,還要讓它增長。佛法裡面基本的教義,教導我們要斷貪瞋痴,貪瞋痴是三毒煩惱,傲慢是與生俱來的大煩惱。前面跟諸位講過,我痴、我慢、我貪、我愛,貪瞋痴慢是出生就帶來的,是與生俱來的煩惱,不用讀,也不用學。如果不斷,決定出不了三界;如果不斷,念佛往生也受到嚴重的障礙,這是我們一定要知道,一定要警惕的。

  人在世間短短數十年,為什麼不做一個好人!這些年我們導師提倡四好運動,「存好心、行好事、說好話、做好人」,這就是四好,四種,你如果能這樣做,一定得福。吉凶禍福是我們自己造作的報應,造作得到的果報,不是別人給我們的,決定是自作自受。作惡則有災殃,有災、有殃、有禍害;作善作福一定有吉有利,有吉、有善、有利,世出世間聖人給我們分析得太多了。

  不要看到別人作惡好像也沒得到惡報,他還得到福報,日子過得很好,要知道那是他過去生中培的福報大。這一生作惡,必定會折損他的福報與壽命,福報與壽命都會損去、減少。雖然有折損,但是他過去生修得很大,折損了還有餘福,還沒有完全損掉,所以看到他作惡還享福。如果他這一生不造惡,他的福報就更大,他的壽命更長。我們沒有天眼、沒有宿命,不知道他過去生的事情。這是我們看到現在社會上,有一些造作惡的人還在享福,這是過去生修的福報還未享盡,福報享盡,惡報就現前,就受災受難。

  行善的人,我們看他現在的生活很困苦,做好事、存好心好像沒有得到好的果報,這是什麼原因?過去生造的惡業太多,這生他要來受苦報,因為他有行善,他的苦報也已經改善了一部分,有改善。雖有改善,但是福還修得不夠,過去生惡的果報還有,還有餘殃,要受苦的果報。如果他這生的福報修得很大,超過前生造的惡,整個就可以轉變過來,就不會看到他受苦。這是說有修,但是還修得不夠,還要繼續修。

  所以不要看到修善也沒有得到什麼好的果報,反而還有人得到壞的果報,就認為善事不能做。看到作惡的人享福,造作惡業比較有福報,行善都沒有福報,如果這樣看就錯了,就顛倒了。因果通三世,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不是只有這一世而已,這是事實真相,我們一定要了解。《了凡四訓》裡面跟我們講得很詳細,這個理論方法我們都可以看《了凡四訓》。

  《了凡四訓》,去年北京世邦文化公司陳曉旭居士,他們又拍了六片,最近我們也拿去配台語的發音,重新配音,前天送試看帶來,配的效果不錯,我們會做成VCD。如果年紀較大的老菩薩看《了凡四訓》的經文比較困難,看這個也很好,最好可以看一百遍,台語發音的,這也很好。

  這就是作善作惡當中有加減乘除,這個加減乘除在《了凡四訓》是記功過格,他天天記,做一樁善事就記一樁,做一件惡事就記一件。譬如你今天做十件善事,但是同時也有做九件惡事,這樣十減九剩下一件,只剩一件,善事是這樣累積的。所以《了凡四訓》裡面講他開始行三千件善事,做十幾年,為什麼做這麼久?就是要將過惡扣掉,不能只算善的不扣除惡的。所以有作善也有作惡,造惡業就要扣除,扣剩的才算是你做的善事。如此累積,累積到三千件善事,他做了十幾年才圓滿。這是剛開始做比較困難,善惡參半,有時惡比善還多,反而倒扣。第二次再發願做三千件善事,三年就圓滿,愈做就愈快,善愈來愈多,惡愈來愈少,所以三年就圓滿。第三次發心做一萬件善事,那時候他已經當官了,為老百姓減糧、減稅金,發這念善心,做這件善事,利益全縣的人,一念之間做一件事,一萬件善事就圓滿,所以後面愈做愈殊勝。這就是加減乘除,如果依照功過格來記,就更清楚。《感應篇》也都是講這方面的道理,我們肉眼凡夫沒有見到,可是你細心去思惟,仔細去觀察,你看我們周圍的人,也能看得出來。下面再說:

  【刑禍隨之。】

  前面說「人皆惡之」,當然這個惡業造得重,善人就會避免,對他敬而遠之,人看到都會厭惡,都不敢接近他、跟他在一起,這個果報比較輕。這句『刑禍隨之』,這個報就重。這個「刑」是刑罰,刑罰就是觸犯國家的法律,犯法,國家的刑罰來制裁,這就是「刑」,犯了國法,受到國法的制裁。「禍」是大災大凶,大的凶災,我們說災禍,這是很大件的。「隨」是不離開你,就是刑禍都跟著,沒有離開。這就是「刑禍隨之」。

  太虛真人說:「別人要是以不善的心行來對我,給我一些災難、痛苦,我要承受,而且我以善心、以善行對待他,如此福德之氣恆生於我,就是福德,這是自己修福、培福最好的機緣。」

  要知道人與人之間相處就是一個緣分,緣分有善緣、有惡緣,這是事實,我們人與人的關係都是一個緣分。緣分,一個是善,一個是惡。過去壽冶老和尚在香港的光明講堂有一副對聯,上聯是「夫妻是緣,有善緣,有惡緣,冤冤相報」,下聯是「兒女是債,有討債,有還債,無債不來」,這就是佛經說的報恩、報怨、討債、還債,這是講一家人,最親近的。這四種緣最深的做一家人,疏遠一點的,就是我們周圍的親戚朋友,無非是這四種因緣來結合。這副對聯把人生究竟是怎麼回事,統統寫清楚了,人與人之間就是這四字:恩、怨、討債、還債。

  我們懂得這個道理,了解這些事實真相,無論跟什麼人相處,我們很清楚、很明瞭,就是這個關係。如果有恩,希望這個恩再加厚,這個恩再加強;如果有怨,怨要化解,這是智慧,這是真正的受用;我們欠人家的債,歡歡喜喜還人家;別人欠我們的,不要去討,一筆勾消,不要常想要討回來,不要了,這多省事。常常存這個心,就是好心;常常行這些事,就是好事。由此可知,善福自己修的,自己得受用,禍福自己造的。自己不肯接受這個道理,不肯接受這個事實,人若有恩於我,看他有小小的不如意,就忘恩負義;人有怨對我,念念在心,總想報復;欠人家的錢不還;人家欠我的,想盡方法去逼債、討債,這是造罪業,這個罪業必定在三途,墮落三惡道,你跟這些冤家債主,生生世世沒完沒了,這是愚痴,這是佛法裡面講的「可憐憫者」。

  我們現在這個社會,實在講,變態!古人的善心、厚道,在現前社會都不見了。古時候生活比較過得去的人,將人家借錢的借據燒掉,不會向人討債,善心人士,現在的人沒有這種觀念。現在的人,聽說還有一種公司專門向人討債、討錢,討錢有種種的手段,討得太過分,還會結怨,後面的因果就搞不清楚。實際上,用這種方式是錯誤的,我們學佛的人,了解事實真相的人,絕對不會去做這種事。他跟人借錢,欠人家,這輩子不還,下輩子他還要還,這個因果報應,你不跟他要,到時候他還是要還,還要加利息,這是事實,不必用種種的手段,這不需要。真正善心的人,他後面的果報一定很好。我們在這個世間盡量不要跟人家結怨,與人結怨是很愚痴的事情,怨可解不可結。如果我們學佛,連這個道理事實真相都不了解,要如何自求多福?福報不是佛菩薩給我們的,不是上帝給我們的,也不是天地鬼神給我們的,是自己求的,這一定要知道。

  所以現在有人將錢借給人家,以前我常向我俗家的弟弟說(他常常借錢給人家,人家都沒有還),我說沒有還好,不要去討。我就告訴他,你錢要借給人家,你要先考慮自己有沒有能力借他,你如果有能力,有多餘的借他,就不要再向他要,他說哪天還你,到那天也不要去向他要。他若自動拿來還你,你會感到很意外,有還,這樣就好。如果沒有還,你也不要去向他要,為什麼?自己的親戚朋友往往為了借錢而翻臉。為什麼?錢借他,到時候他無法還你,無法還你的時候,你去向他要錢,他惱羞成怒。本來錢借他是好事,幫助他,到後來去要錢,他沒有錢可以還,變成結怨,這我們在社會上看得很多。如果你沒有經濟能力,你就告訴他無法借他。有這個能力,有多餘的借他,就不要想要回來,當作布施,如此才能自在。他如果有還,最好;沒有還,也沒有關係,要有這種心態,如此才能自在。所以有的往往為了借錢給人家,跟人結怨,我們也看得很多。所以種善因一定得善果,造不善因一定有不善的果報,這是教我們在生活當中如何做人,如何處事待人接物。

  《華嚴經》裡面有一段話,說我們這個世間是五濁惡世,現在可以說濁惡到極處。「濁」就是污染,現在地球有嚴重的污染,這是大家都知道的。許許多多人在這裡研究討論,要怎樣防止污染、改善生活環境,他們想的沒錯,可是這樁事情能不能做得圓滿?肯定不能,沒有辦法。為什麼我們這麼肯定說他不能做得圓滿?因為佛經講得很清楚,「依報隨著正報轉」,正報是什麼?正報是人心。從正報的人心就污染了,人心污染才造成環境的污染,環境的污染是人心污染所來的,現在很少人提到這件事情。今天我們思想被污染、見解被污染、精神被污染,這是一切污染的根本,迷惑顛倒,這已經達到非常嚴重的階段,還沒有被人普遍發現,還沒有被社會重視,這就很不幸。

  佛陀的教誨,聖賢人的教導,第一樁大事情就是教我們修清淨心。所以心清淨,身就清淨,身心清淨,我們生活環境就清淨,這是必然的道理。要如何修清淨心?方法很多,佛門的方法很多,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都是教我們修清淨心的。我們現在修淨宗,我們導師教我們的方法很簡單:讀經、念佛、講經、聽經,用這些方式來修清淨心。念佛、讀經、講經,這是親近佛菩薩。你如果天天講、天天聽、天天念,就是天天親近佛菩薩。一天不讀經、一天不念佛、一天不講經、一天不聽經,這就跟佛菩薩遠離了,佛像供在面前也沒有用。我們要跟佛菩薩心心相印,精神結合在一起,如此才得諸佛護念,這個世間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瞋痴慢,自然就放下了。問題是你每天跟誰做朋友?哪方面比較多?你跟哪些人在一起?如果我們大部分的時間跟佛菩薩在一起,就慢慢變成佛菩薩,因為接受佛菩薩的氣氛,這是必然的道理。

  所以經要長期讀、長期講、長期聽,沒有讀怎麼能深入!經義永無止盡,深廣無盡。經不是講一遍、讀一遍、聽一遍就知道,實在講,要常常讀、常常聽、常常講,講到什麼時候?講到成佛,成佛還是繼續講,古人講「百讀不厭」。這個經典與世間的典籍不同,佛經從初發心一直到如來果地都念不厭、都念不倦,你念一遍有一遍的悟處,一遍有一遍的受用,超凡入聖,這是一個法門,一個方法。

  所以我們就知道,世間什麼人最有福?天天讀經的人有福,天天跟佛菩薩在一起的人有福報,這個人有福報,與佛菩薩過日子。佛菩薩對人平等,我們為什麼不親近!佛菩薩從來不拒絕一個人,縱然是造作五逆十惡的人,佛菩薩也不會怪他,只要他肯親近佛菩薩,回頭是岸,佛菩薩都會接受。我們了解這個道理,曉得事實真相,就應當發憤,應當趕快回頭,與佛菩薩為伴侶,加入佛菩薩的俱樂部,你說這多自在!

  這四句「算減則貧耗,多逢憂患,人皆惡之,刑禍隨之」,《感應篇》的文雖然不長,每句話裡面的境界都是很深很廣,都是說明吉凶禍福確確實實是惟人自召來的。就是吉凶禍福無門,如何來的?都是人自己做來的,自己召感來的,自作自受,不是別人給你的。

  在《彙編》裡面引用《華嚴經》的一段話,這段《華嚴經》的經文我們念一念,「閻浮提內,五濁眾生,不修十善,專造惡業,殺盜邪淫,妄言綺語,惡口兩舌,貪瞋邪見,不孝父母,不敬三寶,更相忿爭,互見毀辱,任情起見,非法謀求,以是因緣,刀兵饑饉,疾病死喪,人禍天刑,種種受報」,這段經文好像就是說我們現代社會的狀況。我們想想自己生活在這個環境當中,佛所說的我們有沒有犯?如果有,要知道懺悔,要知道改過自新;如果沒有,應當努力勉勵自己,念佛求生淨土,這個世間沒有值得我們留戀之處。千經萬論,佛都勸導我們要修淨業。

  「閻浮提內」,實在就是講我們這個地球。五濁惡世的眾生,五種嚴重的污染,我們在《彌陀經》上詳細說過,《無量壽經》上也講得很多。

  所以修行,在這個時代,在我們一生當中,經論裡面的許多方法我們用不上,我們只希求最低的水平、最有效果的方法,保證我們這生不但不墮三惡道,決定可以脫離三界、六道、十法界。我們今天緣有了,真的是無量劫來希有難逢的因緣,我們這一生遇到了,無比的幸運。遇到之後,我們要如何掌握才能決定成就,這都在自己。遇到了能信能解,這是善根;能夠認真努力去做,這是福德。善根、福德、因緣三個條件具足,我們這一生決定成就,無量劫來的災難都能夠免除,這是諸佛如來的教誨。

  修學最低的水平是「五戒十善」,要從心地上把它做到,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以這個作為標準。「積功累德」要依世尊在《法華經》上所講的五品位為標準,這個標準都是最低的,人人可以做得到的。古人講這個法門是萬修萬人去,這個話是真的。不能去,無法去,是你沒有如理如教的奉行。如理如教修行,哪有不成就的道理!我們今天也不必說得太高,講得太高沒有用處,不切實際。我們現在生活是什麼環境,我們眼前是什麼樣的程度,「法」一定要契機,適合我們的程度,契我們現前之機,如此我們才能夠得到真實的受用。

  經上講的這幾句話很嚴重,我們要警覺到。「不修十善,專造惡業」,這兩句話是總說。下面把十惡舉出來:殺生、偷盜、邪淫、妄語、綺語、惡口、兩舌、貪、瞋、邪見(邪見就是愚痴),這是把十惡業說出來。我們一定要警覺到,這十惡業我們有沒有?

  落實在生活行為上,佛說「不孝父母,不敬三寶」,這是為人處世的根本,我們做人從孝順父母、尊敬三寶做起,這是根本。現在的人,我們普遍看到都是不孝父母、不敬三寶。儒家、佛家的教學都是以「孝道」為基礎,到終極的目標,也是孝道的圓滿,這個意思我們也講得很多。

  我們對於「孝敬」這兩個字,實在講不懂,不知道,不知道什麼叫孝敬。為什麼不懂?沒有人教,沒有人說明,你怎麼會懂得!佛在經上講「閻浮提眾生耳根最利」,要看懂比較難,用看的比較困難,聽就容易多了。「耳根」,就是用耳朵聽比較能了解,看比聽不容易了解,所以耳根最利。但是這一生當中,如果沒有緣分遇到善知識,沒有人把這些事情講清楚、講明白,我們就聽不到。沒有人為我們講,我們就聽不到,當然就不懂、不知道。

  「孝親尊師」這四個字雖認識,要怎麼講法也不知道,對這個道理都不了解,是要如何去做!在生活中要做到,當然是更不可能。這在《地藏經》上講過,《地藏經》說得很詳細,《地藏經》就是我們佛門的孝經。一部《地藏經》在說什麼?講孝親尊師、慈心修十善。一部《地藏經》,就是《觀經》三福第一福的詳細註解、詳細說明,具體的做法都在這部經裡面,希望我們多聽。我們導師還有講玄義,我們才會明瞭。多多薰習,然後才能真正在生活行持上提高自己的境界,勉勵自己認真努力修學。

  下面這個文「不孝父母,不敬三寶,更相忿爭」,這是必然的道理,這是我們講的「鬥諍堅固」,每個人執著自己的邪見、自己的看法,這是佛經上講的。我們世間人講成見,每個人有自己的見解,彼此見解不相同就起了爭執,人與人爭,國與國爭,相爭,這還得了!

  下面講「互見毀辱」,彼此互相毀謗、互相羞辱。「任情起見」,「任」是放任,「情」是情執,完全隨順自己的感情執著,生起邪知邪見。「非法謀求」,求名、求利養、求地位,你所希求的都用不正當的方式,不合理、不合法去求,實在講,能求得到嗎?也有求到的,為什麼會求得?命裡有的。命裡頭沒有,怎麼求,用什麼方法也求不得。這樁事情,《了凡四訓》裡面講得很明白,諸位可以多看看,多看幾遍。尤其現在又有連續劇,我們也可以附帶著看,對這個因果報應的道理會更深入的了解。這集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