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太上感應篇  (第六十一集)  2003/1/25  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19-003-0061

  《太上感應篇》

  諸位觀眾,請大家看《感應篇》第一百一十節,也有兩句:

  【作為無益。懷挾外心。】

  上一集這一段我們還沒講完,講到要如何發菩提心。什麼是菩提心?很少人能講得清楚、講得明白。在過去儒家教學,從童子七、八歲的時候就要念四書、大學,裡面跟我們講的綱目,就是佛法講的菩提心。四書是中國文化,也可以說是中國自古以來治國平天下的基礎,這個教學注重在家庭。

  「大道之始」,大道是什麼?是成佛之道,轉凡成聖之道,這是開始。婚姻是大事,家庭是世出世法的根基,我們現在在《感應篇》念的這一段,全是講家庭。所以世出世間聖賢教化眾生,教的是什麼?教我們做人。沒有接受過聖賢教育,不會做人,不會做人的人就造業,造業的果報在三惡道。

  導師往年住在台中求學,他請求李老師給他講《禮記》,他好像啟請了六、七次,李老師才答應。跟啟請講其他的經論不一樣,其他經論一次啟請,老師就答應了。請老師講《禮記》,他不肯講,然後才告訴他什麼原因。他說:我給你講,你肯學嗎?就是我跟你講,你肯來學習嗎?《禮記》在佛法裡面講是行經,你要是有去做,就是要做到、落實,這樣才有用,才有作用。如果跟你講,不能落實,那就算了,不如不講。導師向李老師啟請的次數太多了,老師勉強給大家講。開頭第一句話,他老人家講:我講《禮記》不是讓你們懂禮,不只是讓你們懂禮,目標不在此地,目標在哪裡?希望你們在社會上做人不至於被人討厭,目標在此地。這是把禮的水平降到最低了,你能夠懂一點禮,在社會上不會被人討厭,不會被人厭棄。

  我們學了這一點,也很認真努力去做,在這個社會上做得圓滿不圓滿?不圓滿,這個社會上討厭我們的人還是很多,誤會的人很多,毀謗的人很多,什麼原因?我們要回過頭來自己反省,我做得不夠好,永遠在反省。諸佛如來、孔夫子、孟夫子,這是世出世間的大聖大賢,那是做得夠好了,但是現在人毀謗佛的還很多,侮辱孔老夫子的我們還常聽到。就是連諸佛如來、孔子這樣的人,做得還是不夠好,沒有辦法做到讓天下人都讚歎,不是這樣!這是一般人沒有善根,他不知道,不懂,無知。可是我們一定要認真努力向善,這是對我們自己講的,要求我們自己不斷在德行上提升。

  我們怎樣才真正讓德行在心行裡面生根?儒、佛所講的完全相同。齊家,你要有個家庭,家庭要治好,要先修其身,就是要從你本身修起,你的身不修,家就不成家了。先修身,怎樣修身?先要修心,身的根是心。心要怎麼修?儒家講的「格物致知」,這是根本,德行的大根大本。我們不在這上面認真去做,一生無論你修什麼法門,世出世間法,你的德行決定沒有,你還是造業,還是一身無量無邊的過失。犯這種過失自己不知道,自己知道了,你就覺悟了,你就是個明白人;自己不知道,自己是個糊塗人。

  格物是什麼?放下物欲。我們在講席當中常勉勵同學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聞利養,遠離五欲六塵的享受,這才行。如果對這些放不下,你的心就不正,心不正,身怎能得正?所以儒家第一個也是要「格物」,物就是物欲。剛才講的那三句,就是儒家講的物。格是什麼?要跟它格鬥,用現在的話說,戰勝物欲。我們要有能力戰勝自私自利,戰勝名聞利養,戰勝五欲六塵的享受,新加坡許哲老居士做到了。這個在佛家講,先斷煩惱,四弘誓願第二願「煩惱無盡誓願斷」,就是儒家的格物;「法門無量誓願學」就是儒家講的致知。假如你煩惱沒有斷,你想學法門,決定不能成就,這個不能成就,就是說你決定不能夠開悟,為什麼?你有障礙,你有煩惱習氣的障礙,你怎麼能懂聖賢之道!所以你不能成就。這個道理我們能懂嗎?懂得的人他就真正肯做。

  尤其是我們讀佛書,佛書講開悟,不但是禪宗要求「大徹大悟」,教下也要求「大開圓解」,念佛也講求「一心不亂」,這是真實的功德,積功累德要從這裡做起。不能夠放下物欲,什麼都不能成就,世法都不能成就,何況佛法!這個世法講的是什麼?人天果報,也就是人天果報你決定不能得到,你死了以後到三途去了。這個事情我們要清楚、要明瞭,不要搞了一輩子,將來果報還是不能夠脫離三途,這個冤不冤枉?這樁事情大意不得,為什麼?許許多多學佛人都落在三途。諺語所謂「地獄門前僧道多」,這是實話,不是假話,出家人十個死了,九個墮地獄,什麼原因?把經論念一遍,仔細想想,你就恍然大悟,自己起心動念跟佛菩薩的教誨完全相違背。你不學佛,你是一重的罪過,學佛是雙重罪過,為什麼?破壞佛法的形象,破和合僧,這個罪過不得了!

  但是現在一般人對於這些事情疏忽了、遺忘了,縱然讀經、聽講,自己也沒有把這些教誨當作一樁事情。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依舊隨順煩惱,不肯改過習氣,換句話說,他還是走三惡道。三惡道是貪瞋痴,想想我們生活處事待人接物,是不是依貪瞋痴?果然依貪瞋痴,那你走的是三惡道。貪瞋痴三樣都具足是地獄道,三樣裡面沒有瞋恚是餓鬼道,三樣裡面貪瞋都沒有,還有愚痴,愚痴是對於事理、真妄、邪正、是非、善惡搞不清楚,顛倒了,這是愚痴,墮畜生道。

  我們冷靜反省想想,自己起心動念是不是貪瞋痴統統具足?果然如此,我們心裡就清楚了,我決定墮地獄,前途一片黑暗。前途一片光明的人,決定是放下貪瞋痴慢,一心念佛,求生淨土。還沒去之前,還留著這個身體,這個身體為一切眾生服務,現在的人說做義工,做義工就是行善。念念息滅貪瞋痴,一心向佛,求願往生,這是積德。積德修善,前途是一片光明,我們這一生沒有空過。

  時光有限,人生苦短,一定要把機會抓住每天讀經。我們跟同修說得很清楚、很明白,早晨讀經,做早課,是提醒自己今天一天生活言行不違背經典的教訓;晚課讀完之後反省,佛教給我們做的,我們做了沒有?佛教給我們不可以做的,我們有沒有遵守?晚課是反省、是檢點、是懺悔,改過自新,這個早晚課就是功德了。絕對不是早晨、晚上把經念一遍給佛菩薩聽,佛菩薩就高興了,哪有這個道理!這個觀念是錯誤的,經不是念給佛菩薩聽的,是念給自己聽的。教誨必須要記住,依教奉行,這是佛對於我們的大恩大德。我們報答佛菩薩就是信願受持,這是真正報恩者。這兩句的意思還沒有盡。

  人生在世的時間很短促,縱然是一百年,也是一眨眼就過去了,年歲大的人都有很深的感觸。如果不明理,不讀聖賢書,在一生當中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就像《地藏經》上所說的「無不是罪」。佛法當中也常常讚歎,「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得人身有什麼好處?如果是不讀聖賢書,不聞佛法,可以說還是不得人身好,為什麼?不造罪業。造作罪業,墮落在三途的時間太長太長了,何苦在這短短幾十年當中造作罪業,要長劫輪迴受苦,這個人身得到有什麼好處?多造業。

  作畜生,縱然是毒蛇猛獸,所造的罪業比人是輕得太多了,比人輕,所以畜生死了以後,很多都能轉生到善道,不是沒有道理的。動物,我們仔細觀察毒蛇猛獸,你不侵犯牠,牠不會侵犯你,虎、狼、獅子,牠只是在肚子餓的時候才會吃小動物。我們看「動物奇觀」裡面許多畫面,老虎、獅子吃飽了,躺在那個地方,小動物圍在旁邊,牠理都不理,所以比起人造業輕得多。人的瞋恨心非常可怕,我們看到往往有手段狠毒的,造作重罪的,害千萬人的身家性命,何必要造這種罪業!

  佛讚歎得人身之可貴,是得人身容易解脫,容易解脫一定要聞佛法、要讀聖賢書、要覺悟,這個人才可貴。人要是不覺悟,有什麼可貴!反過來不如三惡道的眾生,這個理跟事,我們都要清楚,都要明瞭。真正清楚明瞭了,就是覺悟,世間一切法自然能看破、能放下,一心向道,這個人身就可貴了。

  導師說他早年沒有聽到佛法,到中年才聽到,還不晚。這個法門的修學,如果你真修,三年就能成就。我們在《淨土聖賢錄》、《往生傳》裡面所看到的,超過半數念佛往生的人,大概他們所用的時間是三年到五年,專心!我們今天搞了十幾年,二、三十年,三十多年,連個消息都沒有,什麼原因?心不專,意不誠,對於世間名利、五欲六塵沒有放下。佛在經上所講的修學的原則,我們沒有掌握到,《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裡面教導我們「都攝六根,淨念相繼」,我們沒做到,我們六根收攝不住,眼還是貪色,耳還是貪音,舌還是貪味,這就是不知道收攝六根。知道收攝六根,貪瞋痴慢的念頭斷了,在這個世間生活起居一切隨緣,一切不執著、不分別,一心向道,這個三、五年才能成功。我們的心還被五欲六塵、還被名利所轉,這一生念一輩子也不能成功。

  世間一切都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佛在《金剛經》上給我們講得很清楚、很明白,「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我們要常念,時時刻刻警惕自己,全是假的。在這些虛假上面用心計較,哪有不搞輪迴的道理!哪有不墮落的!什麼是真的?放下萬緣是真的,隨順眾生是真的。佛教我們隨緣,隨緣就自在了,這個是真實的受用,真實的利益。又能夠信願念佛,求生淨土,真實當中的真實,沒有比這個更真實了。

  常想到「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我們今天得人身、聞佛法,這樣寶貴的機緣若不把它抓住,那就太可惜了!一失人身,萬劫難復,再得人身不容易。縱然再得人身,有沒有機會聞佛法?這也很難講。如果得人身的時候,這個世間沒有佛法,這人身也是空過。我們這個世間有佛法的時間很短,沒有佛法的時間長,釋迦牟尼佛的法運一萬兩千年,這一萬兩千年過去之後,這個世間沒有佛法。沒有佛法的時間有多長?依照經上講五十六億七千萬年以後,彌勒菩薩再來這個世間示現作佛,世間到那時才有佛法。諸位想想,一萬兩千年跟五十六億七千萬年不成比例,時間太長了。所以佛跟我們講的話是真的,人身失去再得人身不容易,得人身又能聞佛法就更不容易。這一生不能認真修學,怎麼對得起佛菩薩?怎麼對得起自己這一次幸運得人身?

  所以生活環境當中,順境也好,逆境也好,周邊環境的一些人事,善人也好,惡人也好,我總以一個真誠、清淨、平等心來對待,什麼樣的折磨也能夠甘心忍受,老實念佛,幾年之後就往生了,何必計較!為什麼放不下?我們從這個地方體會,佛法真實受用我們就得到了。跟這個世間一切人、一切事都不計較,「恆順眾生,隨喜功德」,功德就是老實念佛。想想無益的事情我們不做,什麼是無益的事情?帶不去的事情,我們要辨別清楚,損人利己的事情,我們不要做。

  底下一句是『懷挾外心』,註解裡面註得很好,「臣欺君,子逆親,妻背夫,兄弟相賊,朋友相傾,皆外心所使也」,這是非常明顯的。下面說「然不待形於事為,即有機微萌動,人不知而鬼神已誅其心矣」,所謂喪心病狂。造作這些罪業的人,今天社會比比皆是,無論到什麼地方,無論在什麼時候,我們都能看到。

  今天這個世界是個騙人的世界,看誰會騙,愈是會騙的,愈能取得高官高位,他居高位就騙所有的人民,騙一切眾生。所以今天居在高位的有什麼好處?眼前看到他作威作福,往前面再一看是阿鼻地獄,他所造的罪業是阿鼻地獄,轉眼之間他就去了,墮落在這個大地獄裡面,真是萬劫不得超生。人迷惑,糊塗到所以然處。

  所以從前我們看古代,諸位念古書就能明瞭,古時候帝王將相仁慈博愛,念念都是為人民解除困苦艱難,幫助人民安居樂業,後人稱為古聖先王。他行的是王道,教化眾生倫理道德,他自己所行的是社會大眾的榜樣,儒家所謂「作之君,作之親,作之師」,他這三個字做到了,那是無量無邊的功德。

  諸位讀《了凡四訓》,了凡先生做了縣長,他存的是什麼心?為人民服務的心。他要把服務的工作做好,讓全縣的百姓都能夠安居樂業,他做的是這個工作,知道民間的疾苦,想盡方法減少稅金,他天天做這個。自己的生活過得非常節儉,他的收入也相當豐厚,冬天做棉衣,《四訓》裡講的,他太太用棉花,不用絲棉,做一件絲棉袍用普通的棉花可以做六、七件,可以給六、七個人,一個人享受,可以分給六、七個人。他有這個念頭,他的福報不是自己獨享,福報是分給大家共同來享。從前人作官,念念為人民想,他不為自己,刻苦自己,希望人民的日子能夠過得好。帝王亦復如是,所以帝王所居住的這個地方叫「京師」,京是大城,師是模範,這個城市是所有城市的模範、表率,是這個意思。

  今天在整個地球上來說,新加坡這個國家是值得大家讚歎,新加坡可以說是個「京師」,在今天地球上來講,是全世界都市的一個好榜樣、好模範。新加坡的人安居樂業,新加坡的官員,高官、部長、議員,每一個星期一定有一天跟群眾見面,群眾有什麼困難直接找他,面對面談話,幫助你解決問題,每個星期一定有一次。不是像有些地方官做得大的人,找都找不到。那個地方的總統常跟人民接近,宗教有許多聚會邀請總統,像二千年千禧年邀請納丹總統,他都來參加,一點架子都沒有。人民安居樂業,這個地方治安好,半夜三更婦女出去不會出事。在今天全世界像這樣的都市少了,很少了。人民守法,官員不貪財,所以此地辦事不需要送禮,送禮是犯法,送的人犯法,收的人也犯法,此地一切按照法律過程辦事。這是現代地球上的京師,就是榜樣、模範的城市,值得大家學習效法的一個城市,你看人家怎麼做。新加坡也有些犯罪的,你仔細在報紙上去看,犯罪的不是新加坡人,都是外來的人,新加坡本地的人極少犯罪,政府面面照顧,照顧得很周到。

  所以心夾雜外心,沒有忠貞,這個過失大了。註解裡面引用宋朝秦檜這一段故事,諸位自己看就可以知道。

  在我們中國過去儒、釋、道三家的教學,都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孝道不但是做人的根本,也是成聖成賢、作佛作祖的根基,一切世出世間善法都是由孝道而生。佛法裡面講的三善根,大家都知道是「無貪、無瞋、無痴」。怎麼說孝道是根本?如果一個人不論是否學佛,他還執著是非人我,還有貪瞋痴慢,就是不孝。這個話怎麼說?諸位仔細看這個字,你看到這個形象就能夠體會到這裡面的含義。「孝」這個字,上面是「老」,下面是「子」,這就是我們所講的兩代,老是上一代,子是下一代,上一代跟下一代合起來就是孝,老跟子合起來就成一個孝。這是什麼意思?讓我們從這個地方體會,上一代跟下一代是一體,分不開的。換句話說,上一代還有上一代,過去無始;下一代還有下一代,未來無終,無始無終是一個人,是一體。這個字的意思再要引申,再要擴張,就是佛法裡面講的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是自己,這是這個字的本義,這個「自己」在佛法裡面稱作清淨法身,真如自性,這是孝的真義。真如性德裡面沒有妄想、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哪裡有貪瞋痴?於是我們明白了,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不順性德就是大不孝。

  孝道從什麼地方落實?從哪裡做起?世出世間聖人異口同音的教誨我們,從「孝養父母,奉事師長」做起,然後將孝敬逐漸擴大到一切眾生,到虛空法界,這個孝道就圓滿了。我們看看佛家的教學,世尊在《觀無量壽佛經》裡面跟我們講的「淨業三福」,這三條十一句是佛法教學的終始,是開始也是圓滿。所以佛家教的是什麼?不外乎「孝親尊師」而已。

  古德說「不懂得孝親尊師,不能夠盡孝道,是謂悖逆;不知道尊重老師,尊重三寶,是謂背師叛道」。古人講得好,悖逆之人縱然他一生修的善行再多,也都是假的,不能成德。這是什麼原因?因為孝親尊師是根本,像樹木花草一樣,這是根。如果根本失掉了,那像什麼?花瓶裡面插的花很美、很好看,無根。這就是比喻世間有些人不孝父母、不尊師長,他在社會上也做許許多多好事,像花瓶裡插的花很美,沒有幾天就凋謝乾枯死了,所以不能成德,原因在此地,他沒有根。如果一個人真正修學根本,栽培根本,即使現在是遭遇到很困難的環境,很潦倒,很艱難,這是什麼原因?這是過去生中所造惡業感得的果報,但是他有生機,他懂得孝敬,孝敬是生機,他能夠改過自新,他能夠成就德行。

  中國這個民族實在是得天獨厚,自古以來代代都有聖賢出現於世教導我們,如果沒有聖賢教誨,我們怎麼會懂得孝道?怎麼會明瞭師道?怎麼知道孝道師道是斷惡向善、破迷開悟、成聖成賢的大根大本?這是我們得天獨厚之處,我們要知道珍惜。

  今天社會我們所見到的亂象,天下大亂之象,大亂的根源在哪裡?沒有人教孝,沒有人教敬。世間人不懂,不知道孝順父母,不懂得尊師重道,沒有人教他,換句話說,這個根本有了問題。如果這個根本要是壞了,世間眾生就可憐。今天社會的亂象剛剛開端,將來不曉得要亂成什麼樣子。可是外國的宗教許多古老的預言說世界末日要來了,大概這個亂象達到極處就是世界末日。世界是誰毀滅的?孝道師道喪失之後,這個世界就毀滅了。

  由此可知,今天在這個世界想要挽救劫難,改造命運,從哪裡開始?還是從孝親尊師。我們要記住,別人不孝親,我要孝親;別人不尊敬老師,我要尊敬老師,我們各人走各人的路。能夠遵循世出世間聖賢人的教誨,我們的前途一片光明,縱然這一生沒有遇到佛法,遇到佛法不求生淨土,他來生必定生天,他就享天福。因緣殊勝的人,得人身、聞佛法,遇到淨土法門,還是要遵循「淨業三福」。淨業三福十一句三條,是一切諸佛教化法界眾生的總綱領,佛家稱為大總持法門,無過於是。依照這個總綱領來修學,一心嚮往求生淨土,決定得生。

  我們在古書裡面曾經看到一段故事,孔老夫子的時代,他見到有一個人打仗,在戰場上戰三次,他都打敗了,都逃走了,戰爭無勇,使人看不起。孔老夫子就問他:你為什麼三戰三敗?戰三次敗三次,他說:我家裡有老母,我死了之後沒有人奉養,沒有人照顧。孔夫子聽了這個話,對他非常恭敬,請他上座。他不是戰爭無勇,他是顧慮他的母親沒有人侍候,他三戰三敗是可以原諒的。這裡面他有智慧,他能夠辨別利害得失,戰敗固然是過失,較小;孝道要是失去了,這個事情就大了。戰爭勝負是枝葉,孝親尊師是根本,根本爛的時候,社會沒救了。這個道理聖人懂得,我們哪裡曉得!

  所以讀書、學佛旨在明理,如果對這些道理事相都不能明白,我們這個書不是白念了。明瞭之後,而不能夠依教奉行,不能夠認真做到,也是白學了。換句話說,我們這一生德行不能建立,其他都不要談了。

  古人所說人生在世有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這三樣諸位要曉得立德是根基,你要是沒有德,你決定不能立功,你決定不能立言,你的功跟言是虛妄的,不是真實的,它沒有根,只能夠存在一時,時間過了之後,就淹沒無彰。所以一個有德行的人,有機緣他就立功,有機會為社會、為人民、為眾生做出貢獻,這是立功;沒有這個機會,他走立言這個方向,教化眾生。在中國,像周公有機緣、有機會立功,孔老夫子沒有機會,沒有人請他去作官,於是他教學,著書、著作、寫書、教學,立言。孔老夫子跟周公,他們立功立言的基礎是什麼?德行,他有德。德行的根本是什麼?根本就是孝親尊師,「孝養父母,奉事師長」,就這兩句,天地人心的大根大本。

  所以清明我們佛弟子舉行佛七,清明就是祭祖掃墓,這七天將萬緣放下,以真誠恭敬心來祈福,迴向祖先,迴向父母,以這個來盡孝道,盡做弟子之道。佛七圓滿,我們一般都做三時繫念佛事,這是冥陽兩利。更重要的,希望同修要盡心盡力提倡,佛七圓滿這一天的三時繫念佛事,能邀請一些老人、社會的孤兒來參加,這能讓他們種善根,尤其在國外能讓西方人對家庭倫理觀念建立,這樣做法會就更加有意義,這個影響是深遠的。真正報祖宗之德,報佛祖、老師之恩,這是非常的重要。

  這件事我們在《華嚴》上有看到,這是不分國土,孝親尊師是不分族群。佛跟我們講,一切眾生不分族類,也不分宗教信仰,不管你信仰什麼宗教都是同樣的,不分宗教信仰,平等的教化。教化的目地,希望一切眾生真正的覺悟,能明瞭宇宙人生的真相。真相是一體,真相是一家人,虛空法界是一家人,一個生命共同體。從這個地方自自然然就流露出真誠無盡的愛心,佛家講的慈悲,自自然然的幫助一切眾生,這是佛家講普度眾生。普是普遍、平等的意思,沒有私心,沒有分別;度就是幫助,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

  佛知道苦樂的根源,眾生不知道。苦從什麼地方來的?苦的根是從不明瞭宇宙人生真相而來的。所以佛對於一切眾生的幫助,幫助的事太多太多了,所謂是「佛氏門中,有求必應」,幫助的事太多了。這些事相裡面最重要的一樁大事是幫助眾生開智慧,破迷開悟,智慧開了,這一切問題他自己就解決了。幫助開智慧,最重要是教學,所以釋迦牟尼佛示現在這個世間,一生從事於教學的工作。我們用現代人的話,給釋迦牟尼佛定位,他在這個社會上是什麼樣的人物?什麼地位?現在的話說,他是一個多元文化社會教育義務的工作者,這是他的身分,這個工作非常偉大,真正是捨己為人,為一切眾生做好榜樣。

  六道眾生迷而不覺,我們要找一個依靠,就像嬰兒要依靠父母,沒有父母他就活不了,決定不能離開父母的照顧。六道眾生是嬰兒,十法界的聖者,四聖法界:聲聞、緣覺、菩薩、還沒明心見性的佛,這些人也是小孩,雖不是嬰兒,大概三、四歲,五、六歲,七、八歲,這離開父母也不行。這就是佛家講的「皈依」,依是我們得找個依靠,六道、十法界都要找依靠。依靠什麼人我們才能夠活得下去?佛告訴我們,我們要依靠三寶,這就是學佛一開端我們要皈依三寶,真正的意義在此地。皈是回頭,依就是我們找一個依靠。如果我們不回頭,就永遠流浪在六道輪迴生死苦海。我們從這裡回頭,依靠三寶的教誨,不是依靠別的。

  三寶的教誨在哪裡?佛陀在世沒有問題,我們一切依靠他老人家指導,有疑難雜症都可以向他請教,他幫我們解決。佛今天不在世了,我們就要依靠佛陀留下來的經典,經典是佛陀的遺教。所以佛不住世,三寶當中是以「法」為主。「僧」是傳法的人,講經說法的這些大德,無論是在家出家,我們依靠他也要有個原則,不是看到出家人就去依靠他,不是這樣,要有個原則。這個原則是他是真佛弟子還是假佛弟子,是真還是假,你要有能力辨別。真佛弟子傳的是佛法,假佛弟子傳的是魔法。

  現代這個社會,諸位要知道「法弱魔強」,我們一般凡夫很難辨別,哪個是佛?哪個是魔?一般人分不出來。可是釋迦牟尼佛非常慈悲,給我們講了一部《大佛頂首楞嚴經》,這一部經裡面給我們詳細分析佛跟魔的差別,我們讀了之後,你自然就有能力辨別了。在現前這個社會,魔子魔孫冒充出家人的很多很多,在家出家弘法,必須要認識清楚。

  佛跟魔的辨別,最基本不同的地方,佛弟子沒有自私自利,《金剛經》的標準是最好的,「無我相、無人相、無壽者相、無眾生相」,這決定是真佛弟子。如果他還有嚴重的分別執著,這就不一定是佛弟子,這我們格外要看清楚。修學目的是要了生死、脫輪迴,成無上菩提的佛果,這是我們的目的。幫助這個世間一切苦難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這是我們的使命,是我們的職責,這是佛弟子。如同小孩他要依靠他的父母,他要認識誰是他的父母,他不能認錯人,認錯人就糟了。我們學佛要把老師認識清楚,誰是我們的老師?現代人困難,這個社會普遍的問題,國內、國外全世界任何一個國家地區,失去了聖賢的教誨,隨順魔的教誨。魔教人什麼?魔教人增長貪瞋痴慢,魔教人鬥爭。佛教人忍讓,佛教人捨己為人。佛跟魔教的完全相反。

  佛教人孝親尊師,世出世間大聖大賢教化眾生的總綱領、總原則就是孝敬。佛教導我們孝順父母、奉事師長,然後把孝心擴大到孝順一切眾生,尊敬一切眾生,成就你圓滿的德性,這跟魔教的完全不一樣。魔教人自私自利,魔教人損人利己,跟佛教的不一樣,佛教人是捨己為人,恰恰相反。所以佛法教學的落實是十善業道,這個人要能真正孝親尊師、奉行十善,這是好人,這是經上講的「善男子、善女人」。如果不孝順父母,違逆父母,背叛師長,古人所講的「背師叛道」,他也修十善,十善是假的,不是真的,偽裝的,決定不能成德。所以我們首先要知道,我跟哪一個老師學,學佛的人一定孝順父母,沒有說不孝順父母的佛弟子,那找不到的。跟定一個老師才能成就德行。

  在這個世間誰是好老師?好老師都已經走了,都不在了。過去在中國,導師認識的黃念祖老居士是真善知識,他老人家也走了,他有真實的智慧,有真實的慈悲,為佛法,為眾生,他不為自己,他沒有自己,這是真善知識。他雖然走了,遺教還在,依照他的教誨去做,就是我們的老師。如果你覺得這是在家人,對他生不起信心,過去導師跟李炳南老居士學習,李老居士介紹導師跟印光祖師學,我們依印光祖師為老師。印光祖師也不在了,但是他老人家的著作在,我們依照《印光大師文鈔》的教誨來修學,這我們找到一個老師了。

  導師在海內外講經弘法,也給大家介紹了一個老師,他介紹這個老師是誰?是無量壽佛,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在哪裡?在《無量壽經》裡面,我們每天讀誦《無量壽經》,就是聽阿彌陀佛教誨,我們依照《無量壽經》來學習,那就是無量壽佛真正的好學生。我們跟定了,決定不後悔,決定不改變,你這一生成就了,肯定成就。可是魔也很厲害,魔看到你要成就了,總想辦法把你拉回來,把你放到地獄裡面去。魔喜歡看到人受罪,看到人墮地獄受罪,他很開心、很高興,他糟蹋人,所以他來干擾我們,障礙我們,破壞我們,說《無量壽經》不可靠,經典不可以會集,讀這個經本是錯誤的。我們聽了這些話,想想你到底要依誰講?你是依魔做老師,那就跟他去,將來果報在三途。你如果依佛為老師,你心就定下來,無論別人怎麼說,永遠不會改變,我決定依靠這部經典。

  會集不是夏蓮居老居士他初創的,不是的。最初在宋朝時候王龍舒居士就開始會集,龍舒居士站著往生,如果會集是有罪過的,王龍舒居士怎麼能往生?往生怎麼能站著往生?這給我們做證明,會集有大功德,對眾生有大利益。大概將近兩百年前,清朝時候魏默深居士做第二次的會集,夏老居士這是第三次,一次比一次殊勝。我們展開這個經本,六根放光,《楞嚴經》上說的「六根門頭,放光動地」,這一點都不假,這是我們真正的皈依處。這個會集本好,深入淺出,不聽講解,不看註解,意思都能看得懂,都能夠明瞭,這是經典無比的殊勝,你才知道得利益。你看懂才會得利益,你看不懂怎麼會得利益。懂了以後依教修行,我們就得利益。所以會集的功德不可思議,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這是我們真實的依靠。

  《無量壽經》是真實當中的真實,它講了三個真實,「真實之際」、「真實智慧」、「真實之利」,這是其他經上很少見到的,所以我們要真實的皈依,當然就得到真實智慧利益了。決定不改變,不管什麼人議論,我們曉得那是來擾亂的,是來破壞的,我們不能被騙,我們要有堅定的信心。批判作祟的人,我們會看到他們的果報。所以同修只要堅定信心,依教奉行,一生勇猛向前,絕不改變方向,相信每一位都會有殊勝的成就。

  這裡附帶一點時間,報告導師回答在新加坡一些同修的問題,這個問題也是很重要,這個問題就是問到病的問題。人生病,過去導師在講席當中講過多次,病的原因歸納起來不外乎三點,第一是我們飲食起居不當,古人所謂「病從口入,禍從口出」,所以養身之道,對於飲食起居一定要注意,這樣可以減少生理上的疾病。第二種是冤業病,冤家債主找到身上來了。諸位看《慈悲三昧水懺》,悟達國師得的人面瘡,這一類是屬於冤業病。冤業病醫藥沒有辦法治好,必須要調解,你的冤家債主離開你,你的病就好了。第三類是業障病,這是自己過去生中,或者是這一生中,造了許多不善業,這個比較麻煩,醫藥沒有用處,調解也沒有用處,這種病一定要真誠懺悔,真誠懺悔確實可以讓病苦離開你。

  這些例子在新加坡很多,實際上在世界上其他的地區我們也常聽說,有些得到癌症,他有信心認真的修學,不把這樁事情放在心上,這個病沒吃什麼藥自然就好了。最明顯的例子是新加坡佛教居士林的李木源,李居士是最好的例子。他在十年前得的癌症,癌細胞擴張到內臟每一個部分,醫生告訴他的壽命只有三個月,他放下萬緣到居士林去做義工,活一天念一天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沒有第二個雜念。三個月過去了,沒事。現在十幾年,身體還很健康,超出一般人。這集就報告到這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