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普賢行願品別行疏鈔  (第一三一集)  1992/1  台灣華藏講堂  檔名:04-003-0131

  請掀開經本,三百四十二面第六行,最後一句看起:

  【次十華如次嚴十佛者。如上十華以配十度。】

  這是將圓修圓證具體跟我們說出,當然大師在此地所說的依舊是修學的綱領,要是詳細說,可以講是說不盡的。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那就太多太多了。希望我們自己能夠在這些原則綱領當中體會他的精神,然後應用到生活上,這才能真正學會圓修,那個利益好處確實是說之不盡。華是表因的,這前面多次說過。所以我們供佛的處所,像這個佛堂,我們一定供花,旁邊供了很多花,有鮮花,也有假的花。那不管是真的是假的,只要你一看,看到這是花,曉得花代表修因。看到花,想些什麼?這個地方配十度,就叫你見到花就想到十波羅蜜。佛前面供養這些花,就好比學校課堂裡面上課一樣。課堂裡面所學的,一定要在生活上能用得上,學以致用,我們所學的東西才不至於白學。由此可知,佛堂裡面看的這個花,這個花有這麼多的啟示、這麼多的意義,於是我們在任何地方,看到地上開的這些花,或者金屬做的這些寶花,彩畫的花,甚至於衣服上繡的花、印的花,只要看到是花,你就能夠想到十波羅蜜,你就能夠時時刻刻修十波羅蜜,這距離圓修就不遠了,這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我們看『十度』,十度是華嚴修行的總綱領。《華嚴經》的精華,是以文殊,普賢兩大菩薩所代表的。普賢菩薩代表的十願,文殊菩薩代表的十度。能把十度廣之大之,那就是普賢行願。所以普賢行願裡面,願願都圓滿含攝十波羅蜜。同樣的,文殊菩薩十波羅蜜,每個波羅蜜也圓滿含普賢菩薩的十大願王,他才會圓修圓證,所以這一段就很重要很重要。第一個是布施。

  【謂財法無畏。悅物令喜。成莊嚴身。即業報佛。】

  第一個是布施波羅蜜,布施裡面,雖然裡面的綱目細節很多。像大經,過去很多年前,我們講過「第六迴向」。我記得「第六迴向」這一品經好像講了一年,講了這麼長的時間,總共講了大概八、九十種布施,它講得很詳細,它還是屬於綱領。一切布施把它歸納起來不外乎三大類,這三大類就是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財是指的物質,凡是物質都叫做財布施。我們用錢財去布施是屬於財布施,我們用體力去布施,還是財布施。體力什麼?叫內財,這個金錢,外面東西叫外財,物品是外財,身體是內財,都是屬於財布施。那第二種叫法。法是智慧,法是技能,將我們的智慧、技能傳授給別人,而不要求代價的,這叫做法布施。無論是佛法,或者是世間法,譬如說,我會燒菜,我菜燒得很好,他不會,我教給他,這也是法布施。以此類推,那個法就無量無邊,只要無條件歡歡喜喜去傳授別人,教導別人,這都是屬於法布施。第三種叫無畏布施。畏是什麼?是眾生心理有恐怖、有不安,我們幫助他,使他遠離恐怖,身心安穩,凡是屬於這一類的都叫做無畏布施,布施分為這三大類。

  大乘佛法,菩薩所修的,即是此地講的十大綱領,十波羅蜜,十大綱領。如果把這十大綱領再一歸納,給諸位說,就是歸納一個布施。通常我們講六度,六度裡面第二個持戒,持戒在三種布施裡面屬於無畏布施。因為你持戒,別人對你就不害怕,知道什麼?你是個好人,絕對不會損害我們,他心安了。譬如說,我們講錢財,這個社會上為了錢財,殺人害命的案件很多。我有很錢,你知道了,你看到了,他守戒,他不偷盜,沒有關係,我錢擺在這裡,他也不會動我的,我這個心很安穩,沒有恐怖。持戒是屬於無畏布施,忍辱也是屬於無畏布施,他能夠忍辱。譬如說,我們在言語或者是行為上不謹慎得罪這個人,他修忍辱波羅蜜的,不要緊,我得罪他,他不會報復我,他不會記恨,為什麼?他修忍辱波羅蜜的,我也身心安穩,他是屬於無畏布施。不但我們人看修無畏布施的得身心安穩,凡是有情的眾生,俗話說都有靈性。在我們台灣,田裡小鳥,小動物,看到人來了,馬上就溜掉了,為什麼?恐怖,這些人會殺害牠。可是我們在美國看到這些小鳥,一招手,牠就來了,為什麼?沒有一個人殺害這些動物的。牠不怕,牠也知道,你不會傷害牠,你愛護動物。所以在外國,人都跟動物做朋友,這就是屬於無畏布施。

  佛告訴我們,財布施得財富,這個世間發財的人,這財怎麼發的?他很聰明,他很能幹,他運氣很好,這都是世間人看錯了。實際上他財怎麼來的?是他修財布施的因所得到的果報,是這麼來的。他修的因大,他得到的果報就大;他修因的時候,修得很痛快,修得很自然,他發財發的也很舒服、也很自在,好像不費力氣就發財了。如果他布施很難,難捨,很多人勸他,勉強去布施,布施之後又後悔,他有沒有果報?有,他還是會發財,他那個財賺來好辛苦。有時候賺來不久又丟掉了,他後悔,所以凡事都有因果,一點都不會差錯。這個世出世間法,唯獨佛的眼睛看的清楚,看的真切,一點也沒有看錯。法布施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你看看這三樣東西都是我們要的,哪個人不喜歡財富?哪個人不喜歡聰明智慧?哪個人不喜歡健康長壽?你喜歡這三樣東西,你要不知道修因,這三種果報得不到的。我們學佛,明白這樁事情,這一生受苦受難,自己曉得,前世沒修,這一世才受苦受難。真正明白了,現在就努力去修,拼命去修,勇猛精進,不要等到來生,這一生就得果報。

  我們這個會裡面印《了凡四訓》印的很多,諸位仔細看看這個小冊子,你就曉得袁了凡先生,這富貴智慧長壽都是這一生當中所修的。前世固然也有一點,不多。他是真正明白之後,認真的修學,果報在一生當中就享受到了,這個不假。所以我們要想得殊勝的果報,一定要修因。如果這個因大,這個因廣,什麼叫大?能夠利益許許多多眾生,那這個就大了。能夠影響,不但影響這一代,還能影響後代,再後一代,這個因就深了,既大又深,那個果報現前就特別殊勝。哪一種果報是最大最深的?諸位如果冷靜去觀察一定能發現,勸善規過,這個因大,這個因深。

  在中國孔老夫子說老實話,孔老夫子當年在世是個普通的老百姓,也不很出名。大家讀歷史就曉得,當年在世,他並不出名,知道他的人不多。在社會上也沒有很高的地位,平民。但是他老人家一生無論走到那個地方,無論遇到什麼人,勸人行善,勸人存好心、做好事。你看他留給我們的教訓,這個因種下去,你看果報,他老人家被後代的尊崇,上至帝王,下至庶民,沒有一個不對他尊敬的,這他的果報。他的子孫,世世代代在社會上都受人家的尊敬,都受到國家照顧供養。孔老夫子當年在世,沒想到。在這中國看到一個,在印度你們看到釋迦牟尼佛,一生講經說法,勸人為善。我們從這個例子,從這個事實才曉得,什麼因是最大的因,什麼因是最深的因,世出世間善法勸化眾生,沒有比這個因更大的,沒有比這個因更殊勝的。所以往往造這種因的人,他所獲得的果報,不但殊勝,而且真實堅固,永遠不失,必須要認識。真正認識、明白了,要發心努力去做。

  所以修這三種因必得三種果報。如果不修這三種因,這個世間有沒有發財的?有,有發大財的,發大財,做大官的,你再冷靜觀察,他的財富地位能不能自己保到一生?不要說他後代,那就太少了,往往自己一生保不住。中年,晚年,福報享盡了,完了,財也散掉了,地位也失掉了,晚年苦不堪言,這我們在社會上看到很多很多。這什麼回事情?他是過去生中修的福報,他這一生享福,不知道再修福,沒有再修。所以福報享盡了,變成沒福可享,那就痛苦了。所以在一個真正覺悟的人,自己有能力的時候,一定要全心全力去種福、去修福,使你這個福報能夠綿延不斷,福上再添福,這是聰明人,這才叫有智慧的人。

  那剛才說過,這持戒布施是屬於無畏布施。精進、禪定、般若都是屬於法布施。由此可知,整個菩薩行,要歸納為一條就是布施波羅蜜。可見這一條重要,佛在大小乘一切經論裡面,不斷的在勸勉我們,不斷的在提醒我們,就是知道這一樁事情要緊。佛不叫我們積財,積財傷道。有財是福,如何把這個財應用,那是智慧,那就是大福報,運用要在利益一切眾生,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這叫真菩薩。無論你在哪一個行業,都是真實的菩薩行。我們在《華嚴》,在這一卷經的前面,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五十三位菩薩示現在我們人間,從事各行各業。所以《華嚴》五十三參,實在講非常重要。我是經商的,看看菩薩商人他是怎麼做的;我是從政的,看看菩薩政治家是怎麼做的,各行各業,男女老少,統統都有,這是我們的榜樣。所以這一部經之好,從前方東美先生在世的時候,對於《華嚴》讚歎備至,不但《華嚴》有圓滿的理論,有細密修行的方法,還帶表演。這個五十三參就是表演,做出來給我們看,這樣的教科書在全世界找不到,只有佛家有最好的教科書。許許多多人不知道,我們不但曉得,而且有幸遇到,怎能不珍惜!

  能行三種布施,『悅物令喜』,物是萬物。不但人歡喜,你肯施捨,跟一切眾生結緣,人見到你歡喜。沒有見到的,沒有受到你施惠的,他聽到你這個名也歡喜,這是實實在在的,聽到這個名都歡喜。不但人歡喜,連一些畜生也歡喜。所以這個物裡頭包括人以外的,鬼神歡喜,諸天歡喜,佛菩薩歡喜,護法龍天歡喜,你哪有不順利的道理!現前得到許許多多大眾的幫助,大眾的愛戴。冥冥之中,諸佛菩薩,護法龍天在那裡護持你。這種殊勝功德利益從哪裡來的?從修三種布施來的。我在前面曾經跟諸位報告過,前幾次跟諸位說過,有些同修沒有來,沒有聽到的。我這一次從馬來西亞回來,遇到兩位同修,經商的。他們在商場上做得也相當有成就。這個事業愈做大,那困難就來了。什麼困難?下面員工不聽話,麻煩就來了。

  兩位都是虔誠的佛教徒,虔誠佛教徒才好講話,否則的話,講了他不相信。他來問我怎麼辦?我就告訴他,你從前做生意,生意做的不太大,做的得心應手,很賺錢,得心應手。現在事業做大了,苦惱就多,什麼原因?不是你沒有能力,不是你沒有智慧,也不是沒有人緣,而是什麼?你的福報不夠。你從前修的那麼大的福報,你所做的事業,沒有超過你的福報,你做的得心應手。現在你這個事業一擴大,超過你的福報。換句話說,事業大,福報小,這個苦惱就來了,困難就來了,這才是真正的原因。他問我,那怎麼辦?我說修福,如何修?這三種布施,這是佛教導我們的。他是做電子工業,做電腦工業的,我說你今天修布施,就用你本行去修,這就好了。我去參觀他這個電腦設備,這個電腦我現在才知道,日新月異,二、三個月就有新的東西出來。現在這個新的電腦真是,看到的時候,真是歎為觀止,不可思議。他讓我去看這個磁碟片,那一個磁碟片,圓的,就像我們普通留聲機的唱片這麼大,那麼大的一個磁碟片,能夠輸入容納多少文字?像我們這個普通書籍一面一面的,它能容納十二萬頁,我一聽就嚇一跳,我們的《大藏經》,諸位看上頭的《大藏經》。這《大藏經》一本還不到一千頁,他那個一片就是我們十二本《大藏經》,我這個《大藏經》總一套才一百本。如果要把它輸入成這個磁碟片的話,那七片、八片就解決了。七、八片合起來只有一本書那麼厚,這多方便。

  我就勸他,你就做這個。做這個什麼?送全世界的圖書館,送全世界大的寺廟、佛教團體,註明沒有版權,歡迎拷貝,你的功德不得了。你這樣一發心,一去修這個,有這個布施什麼?三種布施統統具足。你送這個東西要財、要金錢,要財布施有了;內容是佛法,法布施有了;人家拿這個,讀到這個經典,心安理得,離開一切恐怖,無畏布施有了,你這一舉三布施,你要拼命去做,努力去做。那個時候,他就跟我講:再過幾年,我們慢慢的把這個盈餘的錢,賺的錢湊起來。我說那就來不及了,那你就完蛋了。那怎麼做?我說你不管公司賺錢賠錢,你都要做。你一個月做一片,一片做不了,我兩個月做一片,決定不中斷,月月去做,這才叫真心布施。賺了錢就布施,不賺錢就不布施,你永遠受苦受難,哪有這個道理,你的心就不誠了。誠心誠意做,不管賺與賠,統統要做,這才是對的。

  另外有一位同修在大陸投資做生意,他來給我講很多甘苦。諸位曉得,報紙上都看到的,資本投下去,現在還沒有賺錢。來問我,我告訴他,我說你在這個地區做生意,你跟這個地有沒有緣?你跟這個地區的人有沒有緣?如果沒有緣,你想賺他的錢談何容易。那怎麼辦?結緣!怎麼個結緣?布施佛法,大陸上缺乏的,經書、佛像。你可以在那裡多印經書,送給你的客戶,送給這些學佛的同修,你到處送,月月送,送的數量愈多愈好,你結的緣愈深愈廣愈好。還這個錄音帶也可以流通,佛像他們非常需要,我們印的這個佛像就很好,他們非常喜歡。我們到大陸去,帶一點佛像,大家搶著要。你就做這個,月月去做,我說將來你這個公司的產品,做的不怎麼樣,比不上別人的,但是你的銷路好,為什麼?人家看到你這個招牌,他就生歡喜心,為什麼?他跟你有緣,別的人家東西是好,他跟他沒有緣,人家不要他的,不買他的,偏偏來買你的,結緣重要。世出世間法都在一個緣字,所以要與一切眾生廣結善緣。你要想在國際上做生意,那你就要跟全世界的眾生去結緣。這是佛跟我們講這一個簡單的道理,那是真理,永遠不會變的。所以一定是悅物令喜,叫這些諸佛菩薩,鬼神,龍天,人與畜生,各個生歡喜心,這無論做什麼事業,必然是一帆風順。

  『成莊嚴身』。這個莊嚴身,我簡單說一說,你真正發心,真正做,人福報來了,他的相貌變了,變成有福的樣子。身體健康,百病不生,長生不老,莊嚴身。他有福報,有智慧,健康長壽。因為他修三種布施。這是真正的莊嚴,這叫『業報佛』,他修的是善業,他得的是殊勝果報。《華嚴》講十種佛,這配在業報佛。所以我們見到花,要曉得修布施波羅蜜。

  【二戒淨普周。隨心離過。成意生身。即隨樂佛。】

  這個『戒』,要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守法。戒律就是法律,佛為我們制訂的生活規範,戒律是生活規範,我們要遵守。譬如佛給我們定的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我們要嚴格的去遵守,要認真的去受持。不但在事上不犯,乃至於起心動念上都不犯,這是清淨戒,這是佛教給我們的基本的戒條,也就是基本德行的修養。我們做人不能離開社會,不能離開群眾,我們一天到晚都要與許許多多人發生關係。那人與人要用什麼態度來相處?佛與我們訂了六條戒,六和敬。六和敬是教我們處眾的基本戒條,我們要都能夠做到了,這個社會祥和,大眾都能夠和睦相處,天下太平。這五戒、六和敬都是原理原則。在日常生活當中,就變成了法律,像國家的憲法,法律,規章,道德觀念,風俗習慣,都是屬於這些。就是把這個原理原則應用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統統都明瞭,統統都歡喜遵守。

  現在由於交通便捷,資訊發達,每個人都有機會到其他國家去旅遊觀光。我們到達別人的國家,那個國家的法律我們要遵守,那個國家的道德觀念、風俗習慣,我們要尊重,我們才能跟那個國家的人和睦相處。使我們生活空間擴大了,我們持戒的範圍也就擴大了。不但在言行上,我們要遵守,心地要做到真正不犯,身心清淨,『普周』。這個普周,就是通常我們講具足戒。佛門講具足戒,大家很容易把這個圈子看得很小,認為出家人受二百五十條戒,這叫具足戒。我這裡講具足不是這樣的,是包括人類整個生活的規矩。只要我們所接觸到的面、接觸到的範圍,我們都能遵守,都能夠修清淨心,這才叫普周。所以《華嚴》普周用五十三位善知識來做代表,用他們代表各行各業,代表社會各個階層,我統統明瞭,統統遵守,統統尊重,這叫普周。

  『隨心離過』,隨心是自在。與人與物相處,沒有一點障礙,沒有一點隔閡。離過,決定不犯過失。跟自己同胞往來沒有過失,跟外國人相處也沒有過失,跟善人相處沒有過失,跟極惡的人相處也沒有過失,這才得真正自在。『成意生身』,這個意生身,就是隨身所欲,是變化萬端,那在十種佛裡面就是隨樂佛。隨是恆順眾生,恆順裡面都得大自在。我們要想能夠隨順一切眾生,得自在快樂,修什麼,修持戒。換句話說,守法。別人不守法,我一定要守法。唯有守法,才能得真正的自在。第三是忍辱波羅蜜。

  【忍可諦理。成菩提身。即成正覺佛。】

  忍,實在講就是說的忍耐。這的確要有智慧,要有善根,也要有福報,沒有福報的人不能忍,忍不住。有智慧,他對於一切事理看得清楚,看得明白,看得深,看得遠,他能忍;沒有智慧的人,眼光短淺,他就忍不住。佛在《金剛經》上告訴我們,一切法得成於忍。所以菩薩修學綱領,六波羅蜜裡面,你看一部《金剛經》,說得最多的布施跟忍辱。布施是三種福報的因,而忍辱是三種福報的成就。你要不能忍,雖然有善因,得的果也不容易,所以忍能成,就非常的重要。換句話說,無論做什麼事情要有耐心。世間法你有耐心,你就會有成就。像讀書,你上了大學,你要不能忍耐四年,你就畢不了業。念四年也得有足夠的耐心。大事要大的耐心,小事要小的耐心,沒有耐心,決定不能成就。

  忍辱的裡面,這境界也可以歸納為三條。第一個是人為的災害,也就是別人加給我們這些災害,我們要能夠忍耐,不要去計較,這裡面要充滿了智慧。要想到,他為什麼障礙我,他不障礙別人?俗話常說,一飲一啄,莫非前定,凡事都有因緣果報。我們在經典上看到的,釋迦牟尼佛還有馬麥之報。成了佛,佛的福報殊勝第一,沒有人能跟他比的,為什麼還遇到荒年,托缽托不到,沒東西吃?幸好遇到一個好心人,是養馬的,把馬吃的那個麥減一半,來供養釋迦牟尼佛這個僧團。他都要忍受。佛給我們說出這一段因緣,我們才曉得凡事都有因。這個起因是什麼?是久遠劫之前,釋迦牟尼佛師徒這五百人是外道,沒有學佛,是外道。在路上遇到佛,諸位要記住,釋迦牟尼佛是外道,帶了五百個徒弟都是外道。遇到佛,佛是帶了一些比丘托缽回來。這一天托缽是應供,國王供養出家人,當然這個供養的菜非常的豐富,他們吃了。因為家裡有個生病的比丘不能去,所以就給這個病比丘帶一份回來。這個菜很香,這外道聞到這個香,就罵這些出家人,說這些禿頭的人,罵得很不好聽,不配吃這麼好吃的菜。那個餵馬的麥給他們吃就很好了。這個外道首領這樣罵,他徒弟跟著罵,所以到這一生釋迦牟尼佛成佛了,就是罵這幾句話要受三個月的果報。一飲一啄,莫非前定。你知道前因後果,自然就安心忍受了。為什麼?如是因就有如是果!諸佛都不能避免,我們博地凡夫怎麼能改變因果?所以你一生遇到善緣,是你從前的善因成熟;遇到惡緣,是你惡因成熟了,那有什麼法子!所以統統要忍受,自然的災害要忍受,人為的這個災害也要忍受。第三種就是學法,這個法無論是世間法,無論是佛法,都要很有耐心,長時間的去修學,不會說是很快的學成的,沒有那個道理,要認真努力有耐心。

  這個地方講的『忍可諦理』,舉這一條來說。諦理是什麼?諦是諦識,這兩個字用現代的話來講,就是真理。宇宙人生的真相,這個真相我們不知道,佛為我們說出來,說出我們信不信?我們不大相信。為什麼不大相信?我們不肯承認,不肯接受!這個忍就是接受,對於佛菩薩大聖大賢,他們所見到的,他們為我們所說出的,都是真實的,我們要接受。佛不是單單叫我們聽了接受相信就可以了,那佛就並不是很高明的。佛叫我們相信,不要懷疑,接受過來,然後自己好好去修行,把它證實,這是佛教給我們的。所以佛法修學是先有了答案,然後你再去證明它。佛給我們講有六道,六道是事實,我們要證明它;佛給我們講有因緣果報,因緣果報是事實,也等待我們去證明它。事事物物,我們統統可以證明佛講的沒有錯。

  尤其是,像佛在《華嚴》上所說的,給我們講一真法界,給我們講毘盧遮那佛依正莊嚴,這都是不可思議的境界,我們從來沒有見過,也從來沒有聽說過。佛給我們說西方極樂世界,西方極樂世界我們沒有人見過,也沒有人聽說過,只是聽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說出。所以有很多人懷疑,這是不是釋迦牟尼佛的假設,釋迦牟尼佛的假想。如果我們這樣懷疑,那就錯了,那就不是忍可諦理。我們要相信,佛給我們所說都是真的。距離我們這個世界,十萬億佛國土的西方,確確實實有阿彌陀佛的世界。阿彌陀佛世界裡面狀況,就像佛在《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所講的,我們要相信。然後我們老實念佛,等待我們念佛得到念佛三昧,我們就把它證明、就證實了。《觀無量壽經》講得很清楚,得到念佛三昧,西方境界就了了現前,你就能夠親證。所以這是成就『菩提身』,菩提是梵語,翻中國的意思是覺悟。在底下講,『即成正覺佛』。就是我們常講的,大徹大悟。正是正確,沒有一絲毫的錯誤,真正的覺悟,這是從忍辱上得到的。

  【四進策萬行。成威勢身。即前心佛。】

  進是精進。佛法跟世法同一個根源,因此證得自性,世出世間一切法自然通達。那講到要親證自性,佛法修學比世法來得容易。原因在什麼地方?這些我們不能不知道。不知道,會懷疑世法跟佛法有什麼兩樣?一定要把事實真相搞清楚。世法大多沒有離開心意識,換句話說,離不開我們思惟想像、分別執著,沒有離開這些。所以我們常講用思考,這個思考是第六意識。用這個方法要求明心見性,這是決定做不到的,本身就有了障礙。那佛法的殊勝處?佛法不管是哪一宗,哪一個法門,尤其是大乘法都是離心意識的。所以不但禪宗是離心意識參,教下也是離心意識,像《大乘起信論》,這個《大乘起信論》是大乘佛法共同科目,無論修學大乘那個宗派,《起信論》都是入門的第一本書。論文一開端就告訴我們,把這個修學的態度教給我們,「離名字相,離言說相,離心緣相」。諸位想一想,這是什麼意思?這就是離心意識!叫你對於言語文字不要執著,不但言語文字不能執著,還不可以起心動念,起心動念是心緣相。跟《楞嚴經》上,佛教給我們,捨識用根,那個味道完全一樣。由此可知,所有一切大乘佛法也都是離心意識。唯獨離心意識,容易見性。這就是說明,世法與佛法差別所在的地方就在這裡,不在別的地方,就在此地。

  世法用心意識,佛法不用心意識。如何修學?一門深入,這精進。所以佛法不能學多,學一門。為什麼只學一門?你一定要知道你學的是什麼?我學的是《華嚴經》,那就錯了;我學的是《無量壽經》,也錯了。那到底學的是什麼?實在你所學的,所修的,在你一入佛門就告訴你,這三皈依就講得很清楚,學什麼?覺正淨,我們學的這個。覺正淨,這三個東西,一而三,三而一,你只要學一樣。禪宗學什麼?學覺;教下學什麼?學正;我們念佛人學什麼?學淨。一門就得到了,就很容易得到,很快得到。搞好多門,都搞雜、搞亂了,一樣都得不到,所以會修的人精進。佛在大乘經論裡面跟我們講,菩薩善根是什麼?精進,就一條。佛給我們講,世間法的善根,就是所有一切世間法,從這個根本生出來的,這個根本有三個,無貪,無瞋,無痴。無貪瞋痴,這是世間所有一切善法從這生的,叫三善根。大乘佛法就是一個善根,精進。無論你修學哪一個法門,你一定要專精,要天天求進步,這才能成就,才能夠快速,真正有效果的成就。

  念佛這個法門殊勝,簡單容易,我們在古今《往生傳》裡面,看到不少人只僅僅受持一句佛號,而且這些人是什麼人?多半是不認識字的人,從事於勞力的人,就是做苦工的這些人,不認識字,不會念經,也沒有聽過經。可是這種人有大善根,有大福報。那個善根福報是什麼?人家教他念阿彌陀佛,他就老實念。他能夠老實念,那就是大善根,大福報。一心一意專念,念個二、三年,他得到念佛三昧,他煩惱輕、智慧長,見佛往生了。站著往生,坐著往生的,他也不生病,知道自己什麼時候走,就一句阿彌陀佛,除這個之外,他什麼也不曉得。從這些例子我們真正體會到,這個精進兩個字重要。凡是成就的都是這兩個字得力了。

  我們今天修行很多年,連消息都沒有,原因在哪裡?我們是在亂修,是在雜修,不專不精,縱然有進步,這個進步叫雜進,叫亂進,不管用、不起作用的。佛在許多大經,我們最近講《觀無量壽經》,採取善導大師的註解,《四帖疏》。善導大師在這個註子裡講得好,非常明白,非常詳細,一而再,再而三,勸我們專精,要精進。特別告訴我們,無論修學哪一個法門,一門通達了,一切都得到。像他給我們講這個,觀相念佛,我們觀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你完全觀,你沒有這個能力,教我們觀一種,或者觀白毫,或者觀蓮花。他說你只要觀一個,觀成功了,其他的統統都明瞭了。真的是一個成就,一切就成就了。由此可知,這些經教,一部經通了,一切經都通了,這個問題你在這一部經是不是真的精通?注意在那個精。精是純而不雜,專心在這一部上。

  他為什麼會這一個通,一切都通?什麼叫通?通不是說,這個經我會背了,這個經我會講了,這個經的意思我都知道了,這是不是叫通?沒通。怎麼叫通?在讀誦這部經典,受持這部經典,我得清淨心了,那就通了。就是覺正淨,這三個字,你得到一個,那就通了。你得到淨,必定是正知正見;得到淨,必定是覺而不迷,那才叫通,那個覺正淨是沒有邊際的。一切世出世間法都通達,就是這麼個道理。所以講的觀想,西方極樂世界,觀一個相觀成了,為什麼整個西方極樂世界,這個境界都能現前?你在這一個相裡頭得清淨心,在這一個相裡頭成就念佛三昧,是這麼一個道理,才能夠一切通達、一切明瞭。所以修行大家千萬不能疏忽,我們修的是覺正淨。

  我們淨宗同修只取淨,心清淨,身清淨,世間清淨,我們就學的這個。怎樣達到清淨?要真正修到,即世間而離世間。即世間,是我沒有離開世間;離世間是,這個世間我一塵都不染。六根接觸六塵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眼不染色,耳不染聲,這就是離開了,不染。染著就不清淨,染著就有煩惱,就有罪業,就有生死,就有苦報;不染,你沒有煩惱,沒有罪業,沒有生死,這多自在,我們要學是學這個。用念佛的方法,用讀經的方法,我們修這個法門,這叫淨宗。也正是佛在經論上常講,心淨則土淨。心淨土淨,而不是狹義的,心清淨感得阿彌陀佛的淨土,這是狹義的說法。真實義的說法,心一清淨,無處不是淨土。盡虛空遍法界都是淨土。雖然都是淨土,還要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為什麼?淨土雖然現前,沒有圓滿,這諸位要曉得。到西方極樂世界,見阿彌陀佛為什麼?求得圓滿。像《華嚴經》裡面,連文殊普賢這些等覺菩薩,還要求生西方淨土,為什麼原因?到那裡才圓滿。不到那個地方圓滿很難,要費很長的時間。到西方極樂世界去證得圓滿很容易、很快速。這就是心清淨,見一切都是淨土,還要求生西方淨土,道理在此地。這是十方一切諸佛如來都是這樣勸我們,那一些諸佛如來絕對不欺騙我們,絕對不會障礙我們,他們是誠心誠意來幫助我們,來成全我們的,我們要知道。

  所以『進策萬行』,這個萬行萬不是一萬,菩薩圓滿的行門,無量無邊的行門,只有一個精進就圓滿了,統統都達到了。我們舉個例子,我們學淨土,我淨土學成了,禪有沒有得到?得到了。教有沒有得到?得到了,樣樣都得到了。戒律有沒有得到?統統得到,不但得到了,統統是圓滿的得到。這就是《華嚴》裡面所講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那麼修禪的人,從禪宗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他淨土有沒有得到?得到了;教有沒有得到?得到了;甚至於講,密有沒有得到?也得到了,沒有一樣不得到,樣樣都得到。進策萬行。

  『成威勢身』,威是威德,勢是勢力,這要合起來用現代話講,就是無比的能力。他世出世間法樣樣都通達,樣樣都沒有障礙,這是無比的能力,這十種佛裡面講的『心佛』。這是從精進上得到的。我們哪一個人不想恢復自性的萬德萬能?這就說的這個。要怎樣把自性萬德萬能恢復?精進。你記住這個原則,抓住這個原則,你在這一生當中,不難成就,這是真話。過去我們不了解、不明白,疏忽了,那情有可原,這不懂!現在明白、懂得了,再要不去做,那就不能原諒,這是當面錯過,那非常非常的可惜。那這十度,十種佛,我們講了四個。

#